東森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瘦肉精決定解禁,引發外界關注討論。從去年10月農委會公告為禁藥,今年又重新開放,衛生署指出,在修定限量標準時,是比照最嚴格的日本,訂出各部位的規範標準。不過,仍有專家學者認為,國人食用肉品多吃內臟,這樣做是罔顧民眾生命安全的作法。
外界質疑從去年農委會將「瘦肉精」列為禁藥,為何今年又立即重新制定修正標準?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指出,過去基於使用者需求,要讓國內外肉品市場有所區隔,盼能提升國內市場競爭力,因此於國內列為「不得檢出」的標準。
謝定宏說,今年決定重修限量標準,衛生署單純是針對瘦肉精「培林」安全與否做評估,建立國內外一體適用的準則,比照最嚴格的日本,訂出豬牛肉品各部位的殘留限量規範。但外界質疑,是否與美國施壓有關?對此,衛生署並未正面回應,只強調國內外應有一致標準,未來會進行常規檢驗。
謝定宏並指出,上週五在與會討論的專家學者10位中有7位主張農委會解禁;2位建議不要在此時預告;只有1位要求應等國際訂出培林殘留容許量確定值再預告標準。
依照國外進口查驗辦法規定,對於國外進口肉品進行抽驗,第一批將於100批中抽驗2到5批,若抽驗發現後除將退運外,接下來的抽驗將提高為20~50%,若2度驗出最後就會全面抽驗,衛生署說,這是比照日本的抽驗制度,至於國內肉品則會採取到傳統市場進行抽驗的作法。
不過,對於「瘦肉精」的解禁,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則指出,對於培林突然決定解禁,很難令人不聯想到是因為美國施壓所致;此外,國人特別愛食用內臟,也建議衛生署應特別針對國內實際食用習慣訂定安全標準,也呼籲孕婦、坐月子時勿食用過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