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比一比

有關西醫方面,歡迎於此貼!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病毒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比一比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健康小百科 腸病毒 夏日蠢動
中時電子報
胡文龍(台中澄清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




過了端午,就進入初夏時節,潛伏已久的腸病毒又開始蠢動。腸病毒好發於春末至秋初,約3至11月,種類計有克沙奇A群及B群病毒、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71型等近69種。它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靠接觸病人之口鼻分泌物、糞便(即糞口傳染)及飛沫傳染;母子垂直感染佔極少數。

潛伏期一般為2至7天。令人驚訝的是感染後有將近一半的兒童沒有任何症狀;有症狀的兒童則出現發燒、喉嚨痛、倦怠、全身痠痛、口腔潰瘍(即咽峽炎)或手腳掌水泡疹(即手足口病)。病程通常為1至2周,致死率約為五萬分之一。

較可怕的是出現腸病毒重症,包括腦幹腦炎、心肌炎 及肺水腫,致死率極高。其餘併發症還有:無菌性腦膜炎、腦炎、肢體麻痺症後群等。

目前全世界並沒有針對腸病毒的抗病毒藥物,也沒有疫苗。得到腸病毒的病童,最主要的治療仍是支持性療法。避免食物過鹹、過辣、過酸及溫度過高,以免病童因為疼痛而無法吞食,最好攝食如果凍、布丁之類的涼軟食物;多補充水分,並請假在家休息。無法進食及年紀較小的嬰幼兒,則可能須住院給予靜脈注射及觀察。

此外,有下列情形出現時,要考慮可能出現腸病毒重症而需要立刻送醫:意識不清、頭痛、持續嘔吐、活力變差、手腳無力或抽搐、心跳加快、臉色蒼白、呼吸急促。三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要特別注意。

預防方面最要緊的是加強個人衛生,尤其在大便後及飯前一定要正確洗手,以避免糞口傳染。並且要避免接觸受感染者,絕對不要與病童分享食物或共用奶嘴、奶瓶及湯匙。避免出入過度擁擠的公共場所。消毒可以用漂白水以1:20的比率稀釋成為消毒水,用來擦拭學校及家中器具。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腸病毒來襲、做好新生兒防護

未閱讀文章 MissC »

FOR MOTHER 垂直感染給胎兒

由於孕婦若在生產前感染腸病毒,可能經由垂直感染給胎兒,不過目前對於腸病毒是經由產道、或是胎盤引起胎兒感染,並沒有定論。過去也曾經在羊水中檢測出腸病毒,因此產前發燒、疑似腸病毒感染的產婦雖可採取剖腹產,但是李秉穎醫師說,學術上並沒有證實保護效果,也不能百分之百的預防。

病毒可存活2~6個月

陳永綺醫師也說,孕婦若曾感染腸病毒,即使痊癒,因為病毒可在腸道內存活二到六個月,沒症狀後糞便中還是可能帶著腸病毒,確實防不勝防。因此她建議,特別是在產前兩週內,若有發燒或是感冒症狀,應該主動告知醫師,在寶寶出生48小時內密切觀察是否有異狀。如果新生兒出現發燒、或是嗜睡、食欲不好、活動力降低、吸吮奶水的力氣變弱等症狀,都應該立刻進行檢查。

勤洗手且戴口罩預防

李秉穎醫師表示,孕婦平日可從自身保健著手,若是家人及先生有感冒症狀,孕婦最好要多加留意,減少親密接觸,並且要勤洗手,必要時戴上口罩。同時新生兒出生後,如果有症狀,應該提醒醫護人員注意,產前孕婦或家屬是否有感冒情況。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病毒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比一比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病毒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比一比
媽咪寶貝雜誌
記者:撰文╱林嬪嬙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主任 廖宏才




發燒、嘔吐、腹瀉是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最害怕,也是最常遇到的腸胃道疾病症狀,當症狀來勢洶洶,家長總是焦急不已,到底什麼原因會造成腸胃炎?而細菌性腸胃炎和病毒性腸胃炎又有什麼不同?家長要如何防範?這些都是每位父母必須學習的課題。

夏季多沙門氏菌,冬天常見輪狀病毒

國泰綜合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主任廖宏才表示,腸胃炎分為細菌性腸胃炎以及病毒性腸胃炎,細菌性腸胃炎多發生在夏季,在台灣又以沙門氏菌最為常見,其他的腸胃疾病尚有桿菌性痢疾、霍亂等,一般而言,以桿菌性痢疾的症狀較嚴重,而且只需10~100隻的細菌即可發病,沙門氏菌則要多達百萬隻以上細菌才會致病,不過如果一旦引發合併症,即便是沙門氏菌也可能造成敗血症、骨髓炎或腦膜炎等嚴重後果,家長不可輕忽。

病毒性腸胃炎則以輪狀病毒最多,其他還包括沙波病毒、諾羅病毒和腺病毒等,輪狀病毒通常好發於秋、冬季節,但也可能因氣候異常而改變,例如今年冬天屬暖冬型態,輪狀病毒的高峰期就延後到農曆過年後。出生6個月到2歲以內的嬰幼兒都是輪狀病毒的高危險群,輪狀病毒的繁殖力很強,只要10隻病毒就足以讓抵抗力低弱的嬰幼兒和老人發病。

腸胃炎共同感染途徑─糞口傳染

「病從口入」是腸胃炎感染的主要途徑,沙門氏菌主要經糞口傳染,如果細菌量不多,可能在經過胃部時會被胃酸殺死,若一旦逃過胃酸而到達腸道,細菌的繁殖力就很驚人,老年人胃酸分泌較少,所以和嬰幼兒一樣有較高的感染機會,因此,洗手是預防腸胃炎的不二法門。輪狀病毒也是以糞口為傳染途徑,不過它也可能藉由飛沫傳染。通常只要一個小朋友受感染,其他兄弟姐妹很可能經由手觸摸尿布、玩具等物品,直接將細菌吃進嘴巴。與其他腸胃炎不同的是,環境衛生似乎與輪狀病毒的感染無太大的關係,因為其感染率在已開發中國家如歐美,或是開發中國家如拉丁美洲是一樣的,全世界5歲以下的嬰幼兒都至少會被感染一次。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病毒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比一比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飲水、禽類、蛋殼是沙門氏菌傳染源

相較於輪狀病毒,沙門氏菌的預防要特別注意幾個危險的傳染途徑,首先是飲水問題,廖宏才主任強調,即便是自來水都需要煮開才能飲用,若是山泉水或地下水就更要小心,只要溫度達到100℃,就能將沙門氏菌殺死。

其次是家中飼養的禽類,由於沙門氏菌會停留在禽類身上,但不會發病,所以容易在飼養過程中或因烹煮時未將肉煮熟而遭到感染。此外,有些家庭飼養烏龜,它也可能帶有沙門氏菌,飼養過程要格外謹慎。

除了禽類、爬蟲類之外,蛋殼也是危機所在,如果從雜貨店購買直接由養雞場運送、未經洗選的蛋,蛋殼上很可能存有大量沙門氏菌,放在冰箱內很容易被小朋友碰觸,或大人在烹煮時摸了蛋又接觸幼兒,而容易造成感染,家長應特別注意。

輪狀病毒水瀉明顯,沙門氏菌多黏液便

一旦感染沙門氏菌,多以腹瀉為主要症狀表現,並有腹痛、發燒、嘔吐等情形,嘔吐情形不如輪狀病毒嚴重,腹瀉次數也沒有輪狀病毒多,大便常帶有黏液和血絲;感染輪狀病毒通常會先出現發燒、嘔吐,食慾減退,緊接著開始水瀉,患者可能一天有多達10幾次的水便,家長可大致從糞便分辨感染源是否為沙門氏菌或輪狀病毒,不過要真正確認,必須做糞便檢驗才能判定。

補充水分、清淡飲食為照顧原則

腸胃炎急性期多半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臨床上以補充水份、電解質為原則,飲食方面建議儘量清淡,少量多餐,並暫時避免油膩、油炸食物,水果則以蘋果較適合。

嬰幼兒患者可能因高燒而無法進食,例如感染輪狀病毒後往往一吃就吐,所以較建議採取短期禁食,在禁食過程中,年紀越小的病患越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因此水份和電解質的補充更是重要。

哺餵母乳的嬰幼兒,母乳的哺餵不需中斷,如果喝的是配方奶,應將配方奶稀釋後餵食,少數腹瀉情況嚴重的嬰幼兒,較容易導致乳糖吸收不良,所以如果已經腹瀉一個星期,最好改以無乳糖配方奶餵食。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病毒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比一比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輪狀病毒採症狀治療 沙門氏菌少數需用抗生素

在治療上,輪狀病毒只需採症狀治療,如給予退燒藥、緩瀉劑等,不需使用抗生素;感染沙門氏菌則要看病患身體狀況,例如出生3個月內的幼兒、有先天性疾病、免疫功能不全以及持續高燒者,可能要住院觀察治療,嚴重時會使用到抗生素。

兩種疾病病程比較

沙門氏菌的潛伏期從6小時到3天都有可能,整個病程大約要1星期至10天的時間,而少數病患痊癒後仍有可能繼續帶菌達數個月之久,所以洗手對預防沙門氏菌尤其重要;輪狀病毒潛伏期約1到2天,病程會持續約一週。

新生兒可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腸胃炎疾病中,只有預防輪狀病毒的疫苗問世,目前國內有兩家藥廠引進,皆以口服方式接種,其中一家需接種2劑,另一家為3劑,接種時間都必須在出生後6個月內完成,一旦超過6個月就不能接種。醫療院所會主動提供新生兒家長相關訊息,再由家長決定是否接種,接種費用須自費,每一劑收費約2500元。

由於兩家藥廠生產的疫苗所使用的來源不同(人類或牛人重組的輪狀病毒疫苗),所以建議避免交替接種,也就是接種時必須只選擇一家,所以接種第一劑時應該問清楚使用那一家疫苗,第二次接種若不在同一個醫療院所,記得要告知醫護人員。輪狀病毒疫苗的保護效果可達到9成以上,保護力約可持續3~5年。


無論細菌性或病毒性腸胃炎,其防範之道不外乎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才能避免病從口入。不過,輪狀病毒腸胃炎則以接種疫苗有較大的保護力。此外,在進入傳染高峰期時,爸媽應盡量避免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若家有就讀托兒所的幼兒,更要特別注意與防範,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END)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3.西醫病理、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