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新聞網
徐韻翔報導
治療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有新療法,將可有效降低擴散風險。醫師表示,依據臨床實驗發現,接受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爾必得舒)治療的患者,病況的穩定度增加,特別是純粹肝臟轉移的患者,療效更好,比起一般化療患者延長約2個月的穩定月數,整體擴散風險降低約15%。
國內大腸直腸癌患者每年約新增8000名,其中有1/4在發現時已經是發生轉移的晚期大腸直腸癌,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約為4000人左右,佔台灣癌症死亡總人數的10%,其中,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則不到一成。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針對晚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治療有新方式,日前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被發表的一項臨床試驗中,以隨機、具有對照組的國際性臨床試驗研究,有超過1,000名的實驗對象,兩組實驗患者當中,一組只接受化療,一組接受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爾必得舒(Erbitux*)(cetuximab)」,結果發現,搭配標靶治療的穩定月數是8.9個月,單純只接受化療的則為8個月,此外,純粹肝臟轉移的患者新療效更顯著,使用化療穩定月數平均是9.2個月,搭配標靶則延長到11.4個月,整體曲線顯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增生或擴散的風險下降15%。
不過,醫師表示,此種標靶藥物除了有和化療差不多的副作用外,使用後會讓全身明顯起疹,屬於健保給付第三線用藥,如果要提前用藥,一支約八千元左右,一個月的藥費估計要14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