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
記者: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柯羅莎颱風狂掃過後,天氣明顯轉涼,一隻隻要透過顯微鏡才看得清楚的疥蟲趁機出來作亂,不少老人家被「鑽」得癢得受不了,恨不得拿刀子往身上劃,把這些可惡的蟲子一一剔出。
這就是疥瘡,是一種相當古老、由疥蟲引發的皮膚感染疾病。基隆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何信君表示,自從入秋以來,因受不了疥瘡之癢而就診的病患明顯增加,可見這些平常躲在暗處的「小不點」,又開始出來搗亂了。
何信君說,疥蟲的個頭相當小,全身不到0.1公分長,肉眼幾乎看不到,往往得透過顯微鏡才看得清楚。從外表看來,這些疥蟲長得有點像縮小版的旭蟹,但全身呈透明狀,腳上長有倒刺的刷毛,好讓它可以緊緊抓住人類的皮膚,並伺機鑽進去。
當疥蟲鑽入皮膚後,就在角質層下方、真皮層上方的狹小空間內爬行,但速度相當緩慢,平均每天前進不到1公分,簡直可用「龜速」形容。儘管手腳很慢,疥蟲所經之處,卻會留下一條像血絲般的紅色凸起,十足的「凡爬過,必留下痕跡」。
除了相當難看外,這條紅色凸起既癢又痛,但白天通常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勁,可是一到晚上,就癢痛得叫人抓狂,不少患者忍不住而用手狂抓,搞得徹夜難眠,當癢到最高點時,甚至會興起拿刀來割的念頭,真是痛苦。
何信君表示,疥蟲幾乎見人就鑽,老人家因感覺神經退化,對癢痛的敏感度較低,等到覺得不對勁時,疥蟲往往已肆虐多時,治療起來棘手多了。
一般說來,疥瘡好發於指尖、手腕、手肘內側及腋下等部位,有時也會出現在肚臍周圍及生殖器官附近,由於血絲般凸起的患部外觀特殊,且又癢痛難當,其實並不難察覺。只要及早確定診斷,施以殺蟲藥及止癢藥,連續治療幾天後,大都可痊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