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
記者:黃美寧
全球有3億8千萬人感染慢性B型肝炎,其中75%出現在亞洲,統計顯示,約有80%的肝癌都是因為B肝所引起。許多B肝患者因為經濟考量、或者擔心抗藥性問題而擅自停藥;不過醫師提醒,B肝自行停藥後的復發機率高達8成,因此患者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停藥與否需由醫師專業判斷。
有廣告詞說:肝如果不好,人生就是黑白。台灣慢性肝病的年死亡率居高不下,而肝病有70%都與B型肝炎有關。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的調查,台灣B肝的盛行率達17.3%,推估全台有超過3百萬帶原者,通常成人在感染後會自行痊癒,但仍有5~10%會變成慢性B肝,需要治療。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我們在考慮接受治療的時候,不是只有單純看病毒的量,事實上還是要考慮到所謂宿主的免疫反應。這免疫反應表達就是所謂的肝功能異常。所以病毒量高、肝功能異常,或者病人有做肝組織學上有比較的改變,這樣的話大概就是我們臨床上需要去治療的對象。』
B肝醫療策進會日前針對B肝患者進行調查,發現有8成的患者擔心治療過程中會產生抗藥性,而且有6成患者擔心將來無藥可用。高嘉宏指出,抗藥性是B肝患者都會面臨的問題,這是因為長期服藥後,B肝病毒發生變異,讓肝病毒量與肝指數持續上升,藥物療效大打折扣,通常醫師會採取「合併治療」或「換藥」的方式做改善。
目前台灣核准使用治療B肝的藥物有4種,調查發現,有超過7成的患者因為抗藥性問題而必須自費合併治療,1個月花費超過3千元;但由於健保給付時間只有1年半,多數患者因為經濟考量便中斷治療。高雄醫學大學肝膽胰臟內科主任莊萬龍指出,B肝患者多需長期治療,停藥與否需由醫師判斷,否則復發機率高達8成,後續治療也會更為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