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
記者:林貞岑
一點小改變,居家變身綠建築,舒適、無毒、省錢、節能、親密好關係,
享受老天爺賜給我們的生活智慧。
建築物對環境和人的影響甚鉅,強調節能、低污染與環境和諧共存的生態建築和綠建築,早已成為趨勢。
1996年美國將永續設計納入建築師的職業範圍中,台灣也在2005年全面實施綠建築標章。
2005年日本愛知博覽會以「自然的睿智」為主題,傳達人與自然環境共生的概念。
其中提到具降溫、減碳功效的植生綠化牆(讓綠色植物爬滿外牆)運用漸成流行,從居家到辦公大樓,大量的綠色植物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部份。
如今這種自然生活美學,更成為一種新的居家生活方式,愈來愈多人在身體力行。
綠色居家,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在北歐,用廢輪胎、杯子和回收瓶罐做成創意燈罩、碗盤和各種生活用品,永續設計的概念已然在居家生活中成形。
投注英、美生態建築設計領域二十多年,建築師大衛‧皮爾森在《設計自然屋》書中提到,自然居家應涵蓋生態(你的住家是永續的嗎?)、健康(你的住家健康、安全嗎?)和心靈(你的住家有和諧、友善的感覺嗎?)三個層面。
他觀察到,不少建築師挽起袖子和業主一同嘗試與自然融合、節能省電的房子,他們不斷實驗,如利用太陽能、風力和水電、當地木材、用最少的裝潢和材料資源,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自然居家。
譬如位在美國墨西哥乾燥沙漠地帶的Earthship營房民宿,從太陽和風轉化電力,水源來自雨雪,營房全由天然和回收材料做成,隔間牆用鋁、鐵罐和玻璃罐堆砌而成。雖然外觀看來奇特,但住起來舒適溫暖,可煮餐、洗熱水澡,還可仰望滿天星斗,不少人居住過後都興起蓋棟類似Earthship營房、擁抱樂活的念頭。
歐美各國為鼓勵民眾將綠建築觀念落實生活中,紛紛提出優惠補助方案。譬如美國有相關的購屋減稅優惠方案,最近紐約州政府更提出,民眾在興建或整修住屋,如符合綠建築標準,可獲得上限1萬美元的補助,另外協助補貼不用一般建材,而改採綠建材時,兩者之間約5%的價差。
紐約州政府也積極鼓勵民眾設置空中花園。空中花園和綠屋頂可以降低城市溫度,達到減碳功效,「至少從空中鳥瞰時整片都市都是綠色的,」熟稔美國綠建築法規、中華綠建築暨景觀環境學會學術副主委陳重仁說,這種新的都市綠化方案,是希望建築利用多少面積,也相對還給大自然同樣面積。
反觀台灣,通過綠建築的案例不少,但因沒有補助個人住戶,且綠建材價格偏高、不易購買,對於有毒建材或塗料也沒有罰責,加上相關專業人員不多,綠建築觀念始終無法普及到一般民眾。
根據文化大學2007年「居家生活觀大調查」發現,92%以上的家庭不知道有綠建材,也沒有使用綠建材,反而不時誤用有毒或不環保的建材,威脅健康跟環境。
儘管政府不斷宣導節能、用冷氣機應設定在26~28℃,但實際上卻有執行難度。
「我們的住家實在是太熱了,」參與過不少住屋節能改善規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案計劃主持人林學淵坦承表示,鋼筋水泥房子正中午會吸熱,而且到傍晚五、六點熱才會慢慢傳到室內,因此下班回到家還是很熱。
林學淵認為,應先解決環境的物理問題,譬如先做好隔熱和通風,人住得舒適,才可能達到節能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