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3 中國時報
少年糖尿病 吃出一身病
張翠芬/台北報導
明天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兒童、青少年糖尿病」是聯合國與國際糖尿病聯盟今年宣導重點。目前全球約2億5千萬糖尿病患,約每10秒鐘就有2人罹病、有1人病故。
「我今年55歲,我的金孫才10歲,他竟然也跟我一樣得了糖尿病,醫生還說他也有高血壓,怎麼辦?」
10歲的劉小弟體重達58公斤,因為身體不舒服,由阿嬤帶到醫院求診,小小年紀竟然得了第2型糖尿病,還有高血脂及高血壓…,醫師詳細問了才知道,貪吃的他每天必吃二大碗公的滷肉飯,還超愛吃速食套餐,因此造成血糖值過高,真的是「吃」出一身病來。
愛孫心切的阿嬤本身也有糖尿病,兩人在營養師的建議下,除了服用藥物外,也一起在每日的飲食上作調整,如:愛挑食的劉小弟不愛吃青菜,就要多增加食用可接受的蔬菜類,如蘿蔔、冬瓜等,同時減少油炸食物及含糖飲料的攝取等,而每當下午劉小弟忍不住想吃東西時,就喝些適合糖尿病人的營養品作為點心,慢慢的,兩人的血糖值也都穩定下來,劉小弟的體重也明顯下降了。
■台灣百萬糖尿病患 第2型最多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兒童、青少年糖尿病」則是聯合國與國際糖尿病聯盟今年的活動宣導重點。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目前全球約有2億4千6百萬糖尿病人口,預計到民國114年(也就是大約20年後)全球糖尿病人數將快速上升到3億8千萬人;全世界約每10秒鐘就有2人罹患糖尿病、有1人因糖尿病死亡。
在台灣,國內糖尿病患者約在100萬人,其中,第2型糖尿病人數約占糖尿病患者97%;過去,大家總以為糖尿病是成人的慢性病,醫學界卻發現,隨著飲食、運動與生活形態的改變,糖尿病不再是成人的專利,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兒童青少年,有快速增加的趨勢。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莊立民教授研究發現,6-18歲學童糖尿病盛行率,男生為10萬分之8.3人,女生為10萬分之12人;可怕的是,近年來小胖子越來越多,第2型糖尿病童是第1型糖尿病童的6倍,13-15歲的青少年風險最高。
■驗血糖加上三多症狀 診斷指標
糖尿病最典型的就是多尿、多喝、多吃的三多症狀,但有30-50%的病人沒有任何異狀,要如何得知你是否罹患糖尿病?以前的人會從排出的尿液觀察,是否有螞蟻爬行,台大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沈克超表示:「驗血糖,才準確!」當尿液都變甜時,身體血糖不知已經飆到多高了!甚至已出現嚴重併發症,定期驗血糖才能早期診斷,及早治療。
沈克超指出,一般人空腹血糖是在70-110mg/dL,若空腹血糖≧126mg/dL(空腹8個小時以上,每100cc的血漿含大於等於126毫克的葡萄糖),或任何時間量的血糖≧200mg/dL,加上有典型的症狀(三多一少),就可診斷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100-126mg/dL,屬於空腹血糖障礙,也算是前期糖尿病,若能從飲食及改變生活形態,不必以藥物控制,血糖即可回復正常。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及早從減重、運動、飲食上調整,效果特別明顯,「這絕對是值得做的健康投資!」。
醫師指出,透過良好的生活作息調整,可以減緩演變成為真正糖尿病的時間,尤其是血糖值臨界前期糖尿病的民眾,只要減輕降5-10%的體重;增加運動量,每日健走約30分鐘,或每周3次、每次3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到130下;再配合攝取適量的食物,即可遠離糖尿病威脅。
少年糖尿病 吃出一身病
版主: MissC
Re: 少年糖尿病 吃出一身病
2007.11.13 中國時報
糖尿病類型
張翠芬
★第1型糖尿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大多發生在青少年,因胰臟細胞受到自體免疫系統的攻擊,以至於無法再分泌胰島素而造成糖尿病。
★第2型糖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這類糖尿病患者佔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7%以上,誘發的原因有飲食過量、運動不足、肥胖、年齡增加、還有壓力等等。
★次發性糖尿病:可能有其他內分泌疾病、遺傳疾病、反覆的急性胰臟發炎。
★妊娠性糖尿病:可能是孕婦本身體質,加上懷孕婦女體內產生許多不利血糖代謝的荷爾蒙有關。
糖尿病類型
張翠芬
★第1型糖尿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大多發生在青少年,因胰臟細胞受到自體免疫系統的攻擊,以至於無法再分泌胰島素而造成糖尿病。
★第2型糖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這類糖尿病患者佔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7%以上,誘發的原因有飲食過量、運動不足、肥胖、年齡增加、還有壓力等等。
★次發性糖尿病:可能有其他內分泌疾病、遺傳疾病、反覆的急性胰臟發炎。
★妊娠性糖尿病:可能是孕婦本身體質,加上懷孕婦女體內產生許多不利血糖代謝的荷爾蒙有關。
Re: 少年糖尿病 吃出一身病
2007.11.13 中國時報
飲食限量甜、鹹、油
張翠芬/台北報導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楊淑惠指出,糖尿病無法根治,必須藉由飲食、運動和藥物等配合,以免病情惡化。
楊淑惠表示,糖尿病患的營養需求與一般人是一樣的,從基本的6大類食物攝取均衡的飲食,任何食物皆可食用,只是不論甜、鹹、油都必須限量。以下是糖尿病患的飲食原則:
飲食原則1: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適量攝取主食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和肉魚蛋豆類。
飲食原則2:多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全榖類。膳食纖維建議一天25公克。
飲食原則3:避免攝食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腦、肝、蛋黃等。少吃油炸、油煎、油炒和油酥的食物,以及豬皮、雞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烹調食物改採燉、烤、燒、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
飲食原則4:飲食盡量清淡不可過鹹,避免攝食加工或醃製的食物,少吃富含精緻糖類的食品,如:糖果、煉乳、中西式甜點心等,如果想吃甜,可使用醣醇或非營養素的甜味劑來增加食物的甜味。同時避免喝酒。
另外,缺乏某些礦物質如:鉀、鎂、鋅和鉻,可能會影響醣類耐受性;楊淑惠建議,可以稍微注意食物來源,例如:鉀和鎂普遍存在食物中,只要不偏食通常不太會缺少;小麥、堅果類、紅豆、蛋黃、小麥、薏仁等有豐富的鋅含量;酵母、全榖、麥、乳酪等含有機鉻。
另外,一般外食的食物脂肪熱量較高,糖尿病患也可以自製養生粥、或蔬菜濃湯,想喝個下午茶也可以用適合糖尿病人的營養素食品,取代奶精和糖,同樣能享有濃、醇、香的咖啡下午茶!
飲食限量甜、鹹、油
張翠芬/台北報導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楊淑惠指出,糖尿病無法根治,必須藉由飲食、運動和藥物等配合,以免病情惡化。
楊淑惠表示,糖尿病患的營養需求與一般人是一樣的,從基本的6大類食物攝取均衡的飲食,任何食物皆可食用,只是不論甜、鹹、油都必須限量。以下是糖尿病患的飲食原則:
飲食原則1: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適量攝取主食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和肉魚蛋豆類。
飲食原則2:多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全榖類。膳食纖維建議一天25公克。
飲食原則3:避免攝食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腦、肝、蛋黃等。少吃油炸、油煎、油炒和油酥的食物,以及豬皮、雞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烹調食物改採燉、烤、燒、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
飲食原則4:飲食盡量清淡不可過鹹,避免攝食加工或醃製的食物,少吃富含精緻糖類的食品,如:糖果、煉乳、中西式甜點心等,如果想吃甜,可使用醣醇或非營養素的甜味劑來增加食物的甜味。同時避免喝酒。
另外,缺乏某些礦物質如:鉀、鎂、鋅和鉻,可能會影響醣類耐受性;楊淑惠建議,可以稍微注意食物來源,例如:鉀和鎂普遍存在食物中,只要不偏食通常不太會缺少;小麥、堅果類、紅豆、蛋黃、小麥、薏仁等有豐富的鋅含量;酵母、全榖、麥、乳酪等含有機鉻。
另外,一般外食的食物脂肪熱量較高,糖尿病患也可以自製養生粥、或蔬菜濃湯,想喝個下午茶也可以用適合糖尿病人的營養素食品,取代奶精和糖,同樣能享有濃、醇、香的咖啡下午茶!
Re: 少年糖尿病 吃出一身病
什麼!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
uho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在民國91年之後,糖尿病已躍升至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而且其發生率是年年上升,而為了加強宣導,特訂定每年11月14日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
根據研究顯示,35歲以下人口正是糖尿病增加最快速的族群,並且男性增加速度遠比女性為快,顯示糖尿病的威脅已明顯影響至年輕人的健康,是不容忽視的疾病。
蔡易昌 醫師表示目前門診中常出現20~30歲年輕人即罹患糖尿病,甚至有些已經出現併發症。造成糖尿病快速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肥胖,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顯示,1992年糖尿病發病的人當中,有39.2%是肥胖者,到1996年卻變成47.6%是肥胖者,正快速增加中。
以前大家都太想要打贏糖尿病,只要血糖高就把藥物劑量加高,劑量增加之後,表面上看來血糖暫時又穩定了,但是過一陣子血糖又升高。這種方法只會讓身體機能越來越依賴藥物,當然離康復就會越來越遠!
杏儒中醫指出目前最新治療概念,是先教導患者達到與糖尿病共存,利用中藥使身體機能逐漸恢復,慢慢提高對胰島素的靈敏度,使胰臟製造胰島素的功能改善,降低藥物的依賴性,再進一步減量,甚至是脫離口服降血糖藥物、胰島素注射的生活。
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幫助許多患者脫離服藥打針的不方便,正視糖尿病問題並發揮耐心配合醫師所提供的建議,恢復健康就離您不遠了!
uho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在民國91年之後,糖尿病已躍升至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而且其發生率是年年上升,而為了加強宣導,特訂定每年11月14日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
根據研究顯示,35歲以下人口正是糖尿病增加最快速的族群,並且男性增加速度遠比女性為快,顯示糖尿病的威脅已明顯影響至年輕人的健康,是不容忽視的疾病。
蔡易昌 醫師表示目前門診中常出現20~30歲年輕人即罹患糖尿病,甚至有些已經出現併發症。造成糖尿病快速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肥胖,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顯示,1992年糖尿病發病的人當中,有39.2%是肥胖者,到1996年卻變成47.6%是肥胖者,正快速增加中。
以前大家都太想要打贏糖尿病,只要血糖高就把藥物劑量加高,劑量增加之後,表面上看來血糖暫時又穩定了,但是過一陣子血糖又升高。這種方法只會讓身體機能越來越依賴藥物,當然離康復就會越來越遠!
杏儒中醫指出目前最新治療概念,是先教導患者達到與糖尿病共存,利用中藥使身體機能逐漸恢復,慢慢提高對胰島素的靈敏度,使胰臟製造胰島素的功能改善,降低藥物的依賴性,再進一步減量,甚至是脫離口服降血糖藥物、胰島素注射的生活。
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幫助許多患者脫離服藥打針的不方便,正視糖尿病問題並發揮耐心配合醫師所提供的建議,恢復健康就離您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