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養生特輯】

介紹養生藥膳、養生茶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藥浴茶飲 緩感冒皮膚手腳冰冷
蘋果日報
報導╱黃寶玉



最近天氣轉涼,感冒機會也增加,要是體質較虛寒,就容易手腳冰冷。而秋天氣候乾燥,易造成皮膚乾燥搔癢。自行開業的中醫師許桂月建議,可利用藥浴來舒緩感冒、皮膚乾燥搔癢與手腳冰冷等情況,並搭配喝中藥茶飲來舒緩症狀、補充水分。
 

藥浴茶飲
依照3種不同作用泡完藥浴後,可喝中藥茶飲。藥浴都是將所有材料放棉布袋中,加1000c.c.水,燜煮20分鐘再加入浴缸中,泡10分鐘。茶飲都是將所有藥材加500c.c.熱開水沖泡,藥材可回沖1次,1天2杯為限。


治感冒

泡麻黃葛根

適合:有咳嗽、流鼻涕、頭痛者。
說明:麻黃8克、葛根12克、荊芥12克、防風12克。麻黃、荊芥與防風有怯風寒作用;葛根則可止頭痛。

喝桑白皮杏仁
適合:秋天感冒、口乾舌燥、咳嗽、有痰。
說明:桑白皮8克、杏仁8克、甘草4克、玉竹8克。桑白皮可清肺止咳;杏仁能止咳利氣;甘草和胃;玉竹則能夠補肺益氣。
注意:易拉肚子者勿喝。


止搔癢

泡土伏苓

適合:皮膚乾燥、搔癢不適者。
說明:土伏苓12克、百步12克、苦參根20克、蛇床子20克。土伏苓可止搔癢;百步解毒;苦參根可清肝;蛇床子可清熱。

喝連翹金銀花

對象:適合皮膚乾燥搔癢,臉上長痘子。
說明:連翹12克、金銀花8克、甘草4克。連翹能清熱解毒、止搔癢;金銀花可清肝解毒;甘草和胃。
注意:體質虛弱、手腳冰冷、易腹瀉者勿喝。


促血循

泡乾薑當歸

適合 體虛、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人。
說明 乾薑、當歸及桂枝各8克。此3種藥材可活血、促進血液循環。

喝當歸黃耆
適合對象:手腳冰冷、氣血虛者。
說明:當歸2克、黃耆12克、大棗3粒、乾薑1小片、枸杞8克、熟地黃4克。當歸補血;黃耆可補脾;大棗能健脾;乾薑促進血液循環;枸杞可明目。
注意:口乾舌燥、火氣大的人勿喝。


常見秋疾

沒有保暖易感冒
最近氣溫偏涼,如果不注意保暖的話,抵抗力較差者,容易出現流鼻涕、喉嚨疼痛、咳嗽的感冒症狀。最好隨身多帶1件方便穿脫的保暖衣服,以免感冒。

皮膚乾燥易搔癢
秋天氣候乾燥,若沒有注意保濕保養,就容易引起皮膚乾燥搔癢。建議洗澡後就要擦乳液,減少皮膚脫屑,但不要塗抹嬰兒油,因為只能潤滑,並不能保濕。

體寒手腳易冰冷
最近氣溫較低,體質比較虛弱、怕冷的人,會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形。除了保暖衣物要多穿以外,均衡的飲食很重要,補充足夠的熱量後,身體就比較不會怕冷了。


專家說

預防疾病多運動
(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 何一成)
每天至少活動30分鐘以上,例如早晚有空到住家附近慢跑,或是多走樓梯,可以增強體力,加強抵抗力,預防感冒的情形發生。

皮膚搔癢少辛辣
(自行開業中醫師許桂月)
換季皮膚容易乾燥搔癢的人,需避免竹筍、辛辣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讓皮膚乾燥的情況更惡化。建議多吃一些潤燥食物,如水梨、白木耳等。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糖尿病患 秋癢亂抓 易染菌
胰島素早治療 效果較好

蘋果日報
報導╱黃寶玉



秋天易皮膚癢,一般人抓一抓就沒事,但糖尿病就須特別注意!最好是輕拍就好,萬一抓出傷口容易染菌,嚴重者可能因此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另外,有1到2成應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因錯誤觀念而不敢使用,但其實接受胰島素治療可讓腎臟功能維持約10到20年,若不用的話約5到7年內就會使腎臟失去功能,所以應把握治療時機。 


皮膚照顧
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較差,容易受到細菌及黴菌的感染,因此要特別注意皮膚照顧。

皮膚搔癢輕拍緩解
秋天天氣乾燥,很多人的皮膚容易出現乾燥、搔癢等情形,但糖尿病患者若會皮膚癢,盡量不要用指甲去抓,因為會可能抓出傷口而染菌。建議用輕拍的方式取代用指甲抓,來舒緩皮膚搔癢。

傷口1周未癒應就醫
不可任意用藥,表淺、2公分內小傷口可自行處理,先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再用優典消毒傷口,並保持乾燥,再用無菌紗布覆蓋。若傷口持續1周未癒合,或有擴大現象就應請醫師處理。
此外,女性病患若血糖沒控制好,在血糖值較高時,會陰部較易感染和有搔癢感。建議上完廁所後,要以溫水沖洗陰部並擦乾,可減少發癢及舒緩濕疹。
每天檢查足部趾縫、足底有無傷口或紅腫等,有問題應速就醫。洗後要擦乾雙腳及趾縫,並塗抹乳液或凡士林,避免過度乾燥。


胰島素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無法控制時需接受胰島素治療,但很多人因對胰島素有錯誤迷思,排斥接受治療,反而延誤治療時機。  

不會導致洗腎
很多人誤信打胰島素會導致洗腎,其實是因很多人拖到最後才接受胰島素治療,此時病情已很嚴重,腎臟功能也開始下降。所以並非是因胰島素造成。
很多人誤以為打胰島素後不用控制飲食,但其實胰島素只是控制體內血糖變化,還是必須飲食控制,且注射後需按時進餐,否則可能會低血糖。

沒有口服劑型
有些人不想接受胰島素是因為怕打針,但目前只有注射針劑型胰島素,沒有口服。不過筆型胰島素針劑推出後,使用上較方便,也比較不痛。另外,國外更有鼻吸入型胰島素,但有氣喘或肺部疾病的人不適用,目前台灣未上市。


注意事項
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肢體末端會感覺遲鈍,導致雖有傷口卻不知道的情況,若加上黴菌感染,可能會使足部傷口惡化,要注意日常鞋襪的穿著選擇。

勿穿鞋沒穿襪
穿鞋前應詳細檢查鞋內有無異物,鞋子要選合腳、低跟,鞋皮不能太硬才不會受傷。新鞋第1天只能穿半個小時,以後每天增加1小時。外出避免穿拖鞋,以免足部有傷口。此外,至少要準備2雙鞋子交替穿,維持內部乾燥。
若只穿鞋子而不穿襪子,易造成足部受傷,腳部汗水也易滋生黴菌。選擇吸汗棉襪,每天更換、清洗,以防黴菌滋生。此外,冬天可以穿毛襪睡,但勿用熱水袋或電暖爐,以免燙傷。


專家說

需經醫師評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 謝佳興)
有很多人拒打胰島素是害怕必須終生施打,但每個人情況不同,早期接受治療,能有效控制血糖。

洗澡勿超過10分鐘
(國泰醫院皮膚科醫師 詹融宜)
洗澡洗太久、水溫過熱,都會讓皮膚失水過多而乾燥。洗澡勿超過10分鐘,水溫30到40℃,洗完擦乳液滋潤肌膚。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呼吸道秋補法 防鼻過敏
併頭痛發燒恐為感冒

蘋果日報
報導╱廖雅玉、黃寶玉



最近天氣變冷,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說,門診中因過敏性鼻炎而就診的患者也增多。由於過敏性鼻炎和感冒初期症狀類似,有些人會以為是普通感冒而自行買藥吃,但卻無法減緩過敏情況。其實,要減少過敏性鼻炎發作頻率,建議起床、出門時都要注意保暖;自行開業中醫師吳明珠則表示,平常做菜時可加入適當的中藥材,有助於降低過敏性鼻炎發作頻率。


要分辨

感冒不止鼻症狀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慢性鼻黏膜充血的反應,主要症狀包括鼻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尤其在氣候改變、早上起床或空氣中有粉塵時發作,一般會持續10到20分鐘,1天可能間歇出現。而感冒則可能會合併頭痛、發燒的情況。

症狀比較
過敏性鼻炎: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睛癢等。
感冒:頭痛、發燒、喉嚨痛、流鼻涕、咳嗽等。


西醫
過敏性鼻炎是人體對某物質過敏,會隨氣溫、環境改變或飲食習慣而增加發生率,尤其溫度降低更易發作。因此天氣漸冷時,應注意鼻子和身體保暖,可降低發作頻率。

開門後側身進出
戶外的風較大,在準備出門的時候,如果一下就開門,又剛好有風灌進來,身體直接迎向風面,不但容易著涼頭痛,也可能導致鼻子過敏。何一成醫師表示,為了不讓身體吹到風,可以在開門時側身進出,減少身體被風吹到的面積,也能避免直接迎向風面,降低感冒或過敏的機會。

起床時不光著腳
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常在清晨起床後,開始打噴嚏、流鼻水等,也可能會有鼻癢、眼睛癢等症狀。何一成醫師表示,因為下床後突然感覺到溫度劇烈變化,有過敏性鼻炎的人起床時,常記得加外套,但卻忽略足部保暖。不過身體任何部位受涼都可能引發過敏症狀,所以下床前應穿室內拖鞋,避免腳接觸到冰冷地板,或穿上襪子,有助足部保暖。

注意環境誘發因素
何一成醫師表示,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根本治療原則是先找出過敏原,並且盡量避免有過敏原的環境。除了冷空氣容易刺激鼻腔黏膜,引起過敏反應及症狀,還包括空氣汙染、二手菸、香水等,都可能是誘發過敏的原因,所以有過敏性鼻炎的人,除了在天冷時注意保暖,也要避免接觸環境中其他易誘發因素。


中醫
過敏性鼻炎患者在中醫的辨證上大多屬於虛寒體質,除了平時應忌食或少吃寒涼、生冷的食物,例如各類冰品、瓜果類等,同時也可以依照身體出現的症狀辨別體質,再依下列方法飲用茶飲,有助降低鼻過敏發生的頻率。

黃耆粥補肺氣
症狀:鼻癢、流鼻水、平常容易覺得冷、四肢無力、臉色發白、舌頭顏色呈淡紅色、舌苔薄且白等。
說明:肺氣虛弱的人應先將氣補足,才能增強人體對抗外界的能力。平時煮粥時可以加入黃耆,煮成黃耆粥,1周吃1到2次,有助補肺益氣、強健肺部功能。

山藥黨參健脾
症狀:常覺得鼻塞、流鼻涕、精神不易集中、食欲不振、大便軟稀,舌苔白等。
說明:針對這類型的患者,中醫的理論裡以健脾益氣、補肺斂氣為原則,才能改善過敏性鼻炎的症狀。要調理脾肺氣虛的體質,可在平日煮湯時加入山藥、黨參等藥材,不僅味道甘甜,還有助補中益氣,使脾肺氣足。

枸杞核桃養腎
症狀:鼻癢、經常打噴嚏、早晚天冷時易發作;有時也會覺得脖子冷、手腳冰冷;腰膝無力、夜尿多等。
說明:腎氣虧虛又可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兩類型。腎陰虛的人除了過敏,也會特別容易累,並有耳鳴、失眠等,可將枸杞、山藥煮成湯喝,有助滋養腎陰;腎陽虛的人則較畏寒,尤其肩頸、背部受涼時容易發作,平時可吃核桃肉補腎養血,助潤肺納氣。


專家說

出門戴口罩圍巾
(榮新診所副院長 何一成)
天氣變冷的時候,外出盡量戴口罩和圍巾,可以保護鼻腔和氣管不受涼,減少冷空氣接觸身體的機會,就能降低過敏性鼻炎發作的頻率。

睡前伸展疏肺氣

(自行開業中醫師 吳明珠)
可將兩手舉高,由前往後伸展,大口吸氣,幫助肺部舒展。每天睡前可持續做3到5次,有助緩解過敏性鼻炎。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洗臉用胺基酸 減少乾癢


秋冬吹冷風,皮膚容易乾燥、粗糙甚至發紅脫皮,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劉紹毅提醒,當天氣變化或臉部肌膚發生異狀時,可改用胺基酸的洗面乳來清潔,成分較天然,對肌膚的傷害降到最低,就能減少乾燥、脫皮的情況。另外,劉紹毅醫師強調,熱水會讓皮膚油脂流失,可能增加乾燥粗糙產生的機會,要盡量避免。

洗胺基酸不刺激

市售清潔用品,成分多為皂化和合成配方2類,皂化配方中的皂鹼(如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有很強的清潔力,偏鹼性;合成配方為界面活性劑(如Acylglutamates),雖是弱酸性但去脂力很強。劉紹毅醫師認為,這2類成分的清潔力很強,清洗後會帶走臉部大量油脂,乾性或敏感性膚質者使用會造成過度清潔,引發脫皮。其實冬天要盡量減少清洗次數和對肌膚的刺激,改用天然溫和且具有保濕因子的清潔用品,劉紹毅醫師建議可使用成分標示中含胺基酸(Sodium Lauryl Glutamate)的洗面乳,因胺基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濕性,且PH酸鹼值為弱酸性,和人體膚質相近,洗完臉沒有緊繃、乾澀的問題,臉部已經有脫皮、紅腫的問題也能獲得改善。

不洗熱水少搓揉

冬天氣溫降低,許多人免不了用熱水洗臉,但劉紹毅醫師提醒,洗臉時要使用比人體體溫稍低的水溫,摸起來涼涼的、約30℃最剛好,因為熱水會帶走皮膚大量的油脂,肌膚一旦失去油脂保護,水分會快速被冷空氣蒸發,粗糙、乾燥的情形就會更加嚴重。另外,眼周和嘴唇邊是臉部較脆弱且容易乾燥的部位,洗臉時只要在手上搓出泡沫,從T字部位開始洗,眼周和嘴唇邊用手指輕輕帶過就好,不要大力搓洗,以免眼周和嘴唇產生脫皮、刺痛的情況。

(Apple Daily)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醫定要注意/醫師:冷天氣應注意保暖 避免落枕
東森
記者:鍾筱如、梁家銘/台北報導



連續幾天的好天氣,馬上又要變天了!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今晚(17日)入夜之後,氣溫將逐漸轉涼,明後天低溫,甚至有可能下探到17度左右,白天的高溫,也只有22、23度,因此提醒民眾,保暖功夫要做好。醫生就發現,這陣子,因為氣溫下降,人體血液循環受影響,落枕的人,比平常多兩成。

天氣變冷,醫院門診除了感冒病患變多,復健科人也不少;由於日夜溫差大,落枕的病患一下多了兩倍,復健科醫師潘筱萍說,「落枕」最容易傷到脖子提肩胛肌,就像脖子卡到,連彎個頭都困難重重,還有人更嚴重傷到頸椎關節,軟骨腫起來復健時間要更長,但若不復健後果更嚴重。

潘筱萍指出,落枕前幾天就會有酸痛的感覺,這時候得做做頭部運動;頭向前、下巴碰到胸骨,再往後仰,或是頭部每20分鐘左右轉一下,再不行,一條溫熱的小毛巾,敷住脖子幫忙保暖,免得冷到時,脖子第一個遭殃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天易長痘 過度洗臉更嚴重
清水潑即可 少用收斂水

蘋果日報
報導╱余孟芬 攝影╱陳逸宏



入冬後,臉部油脂分泌少,會產生阻塞型的粉刺,毛囊阻塞就變成痘痘,這時過度洗臉,會變得更嚴重。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蔡長祐表示,除青春期外,成人也易因作息不正常而長痘痘。除了找皮膚科醫師治療外,還可塗抹痘藥膏、果酸換膚及痘痘雷射等。用清水洗臉,痘痘會復原的較快。  


保養法

用清水洗臉即可
極緻皮膚專科診所醫師宋奉宜表示,天氣變冷時有很多人會用熱水洗臉,但這樣反而會刺激皮膚,最好用溫涼水清潑臉部,不要用毛巾或紗布過度搓揉,用手輕輕帶過即可,並減少使用清潔劑,用清水洗臉即可。過度清潔會讓痘痘發炎情況更為嚴重,清潔過程愈簡單愈好。
洗臉方式可依照不同膚質狀況和天氣變化自行調整,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準則,例如天氣乾燥的秋天,若覺得臉很乾、會癢,就要減少洗面乳的使用次數。另外,水溫的拿捏可用手先感覺,摸起來有涼意的冷水約30℃即可,超過40℃的熱水會讓痘痘發炎的情況更嚴重;若用20℃以下的冰涼水,可能會擔心洗不乾淨而大力搓揉,反而造成傷害。只要符合洗完臉不緊繃、不乾澀這個原則即可。宋奉宜醫師更提醒,臉洗得不太乾淨還比過度清潔要來得好,洗臉的正確觀念要先建立起來。

油肌可用弱酸品
若油性肌膚,擔心清水洗不乾淨,可用洗面乳輔助。洗臉選用PH值5.5到7之間的弱酸性或中性的洗面乳,可降低臉部痤瘡桿菌數,有助去除臉上痘痘。冬天要盡量減少清洗次數,可改用天然溫和且具有保濕的清潔用品,可使用成分標示中含胺基酸的洗面乳,因胺基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濕性,且PH酸鹼值為弱酸性,和人體膚質相近,洗完臉沒有緊繃、乾澀的問題,乾性或敏感性膚質者或臉部已經有脫皮、紅腫的問題,都能獲得改善。

減少塗抹收斂水
秋冬臉較乾澀,洗完臉後盡量不要再使用有收斂效果的化妝水,化妝水當中的酒精會造成塗抹藥膏後的肌膚過度刺激,會使皮膚更乾。若平時沒有化妝習慣,也不需要卸妝,清潔效果強烈的卸妝乳,會使膚質變得脆弱。另外,也要避免去角質和使用磨砂膏,造成皮膚受損會留下痘疤。


應了解  成人也會冒痘子
長痘痘的原因除青春期油脂分泌旺盛,及皮膚角質化明顯外,成人也易因作息不正常而長出成人痘,了解秋冬冒痘痘的原因,就可對症下藥。

肌膚缺油長粉刺:由於臉部肌膚油脂分泌減少,老舊的角質層無法被細胞層溶解,就會產生阻塞型粉刺,嚴重阻塞毛孔就會變成痘痘,好發於鼻頭、下巴和嘴角。建議用去角質,去除粉刺。

內分泌失調冒痘: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或生活作息不正常,使得荷爾蒙分泌不平衡,內分泌失調導致長痘痘。建議使用含酸類成分的藥物,如A酸、杜鵑花酸等。


治療法

依痘痘情況挑藥物
市售抗痘藥膏,蔡長祐醫師建議可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針對肌膚和痘痘發炎狀況,選用最佳療效的藥膏。
1.殺菌消炎 包括含抗生素、過氧化苯和杜鵑花酸等成分,但只能消痘、減緩發炎情況,不能抑制痘痘生長。
2.溶解角質 成分為沉澱硫、水楊酸和維他命A酸等,是市面最常見的,可抑制痘痘生長。
3.長期調理 含維他命A酸,較適合油性肌膚者或閉鎖性痘痘使用。可促進真皮膠原增生,痘痘要在非發炎的情況才可用。

市售果酸 僅去粉刺
果酸換膚包括甘醇酸、水楊酸檸檬酸等,換膚做完後痘痘很快會乾掉,適合滿臉痘痘者使用,建議不想用侵入性治療者使用。市售果酸成分的甘醇酸濃度約8%,僅能去除角質和粉刺,醫院使用的甘醇酸濃度高達20%,使用前應該經過專業的皮膚科醫師評估膚質,以免造成皮膚傷害。

發炎型 適合雷射
對口服A酸藥物過敏者,可改用光療。多半是利用雷射光殺死痤瘡及減少發炎,包括ClearTouch脈衝光、Quantum脈衝光、染料雷射和冷觸雷射等,以染料雷射效果最好且復原較快。染料雷射延長雷射的脈衝時間,不會出現紫斑。在治療後3天內,痘痘就會明顯消腫。光療法對於發炎的痘痘較有效。


提醒你  治療後謹慎防曬
做果酸換膚和雷射治療後要防曬,陽光中的紫外線會造成色素沉澱。做完治療後傷口會有刺癢、灼熱、脫皮落屑及結痂,不可用手刮除。治療後要避免曝曬在陽光下,或在日曬前使用SPF15的防曬品,防止紫外線傷害及預防色素沉澱。


專家說  長痘子避免化妝
(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蔡長祐)  
長痘子時要盡量避免使用化妝品,因化妝品易造成粉塵及油脂積存,造成白頭與黑頭粉刺,或毛囊發炎。也不要自行擠壓痘痘,因雙手不潔及手法不當,使膿皰向真皮層內散開,變得嚴重發炎,留下痘疤。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抵抗力差 秋冬也會腸胃炎


你以為進入秋冬以後就不會腹瀉、腸胃炎嗎?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姚建安表示,若病毒寄生在腸胃道累積一定數量後,加上秋冬抵抗力變差,就容易出現腹瀉,嚴重者甚至會嘔吐。所以天氣變冷時抵抗力較差的人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吃東西前要用清潔品洗手,也不要吃冰太久或生冷的食物。

咽紅腫恐感冒
腸胃炎和感冒都會造成腹瀉,但可看咽喉壁是否紅腫來區別,姚建安醫師說明,可拿鏡子看喉嚨狀況,若發紅、咽痛,就比較可能是感冒。另外,還可用是否有嘔吐來做基本的判斷,因病毒原本寄生在腸胃壁、食道壁,但若受到外界刺激,像是吃
了不乾淨的食物或自身抵抗力變差了,就會刺激腸胃引發腹瀉,同時刺激大腦的嘔吐中樞造成嘔吐。

看個人抵抗力
姚建安醫師強調,病毒引起的腸胃炎,一起共食的人不一定都有相同的症狀,這與個人抵抗力以及病毒種類有關,一般大家熟知的細菌型腸胃炎,傳播率較高,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就可能會集體出現症狀。腹瀉時應補充水分,但若吐得很嚴重,應先禁食並立即就醫。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正梁中西醫園地-----立秋
文/鄧正梁(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博士)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東漢崔《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報奏。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的實際。

「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此時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涼風至指的是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白露降指的是大雨之後,清涼風來,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寒蟬鳴中的「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季登山 健身要注意安全



   時下秋高氣爽,正是登山好時節。但近來鞍山不少醫院都接收過在登山過程中出現意外的患者。就此,鞍山市中心醫院急診內科主任柳鋼提醒眾人,登山雖能鍛鍊身體,放鬆心情,但也要有“度”,老人和小孩應尤其注意。

   柳鋼介紹說,近期病情不穩定的心腦血管病人最好不要去登山。因為登山帶來的疲勞感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在血壓沒平穩之前也不適宜登山,因為在登山過程中高血壓患者可能出現腦血管破裂等意外。即使是病情穩定的心腦血管病患者也應在出行前準備好急救藥品。如果突然病發,應把病人的身體放平,不要讓病人頭下枕東西,給病人吃急救藥的同時,最好對病人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

   身體健康的人在登山前也應做充分準備。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登山易導致出汗,如不根據溫度變化增減衣物就容易引起感冒。酒後登山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也容易摔倒,因此登山前儘量不要飲酒。如果在登山過程中感到不舒服,一定要立即停下來休息,休息後仍感到不舒服,就要儘快就醫。

(轉貼)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處暑易乾咳 5道茶飲清熱潤肺
痛經 腹瀉者1天最多喝500c.c.

蘋果日報
報導╱洪吟秋



今天是處暑,為入秋後的第二個節氣,氣象專家李富城表示,秋天的氣溫仍然很高,且少有午後陣雨,天氣較乾燥,是典型早秋的天氣型態,就是俗稱的秋老虎。陳潮宗中醫診所醫師田宜民表示,從以往經驗來看,秋老虎將持續到10月,易有乾咳、喉嚨痛等症狀,入秋後喝滋陰退火茶飲,可清熱潤肺,預防秋季燥熱。國泰醫院家醫科醫師葉姿辰表示,季節交替易感冒,應保持環境乾濕平衡,降低病毒、塵螨的感染。


喝茶飲
田宜民醫師表示,秋老虎季節,茶飲以滋補潤肺、退火為主,喝沙參、薄荷等可滋陰養氣的茶飲,降低燥熱天氣引起的不適。田宜民醫師提醒,早秋的天氣,因氣溫仍高、較乾燥,會有口乾、喉嚨痛等症狀,可喝茶飲做為日常保養緩解不適,提醒茶飲有些較寒,如有痛經、腹瀉者選百合、銀耳等較溫潤的茶飲,且1天最多喝500 c.c.為限。

沙參茶潤肺燥
作用:沙參可滋肺陰、清燥熱,減低咽喉乾燥,可養氣溫補脾腎。
材料:麥門冬10克、沙參10克、冰糖
作法:將中藥材用500c.c.的水大火煮開,轉小火滾20分鐘,加入冰糖即可。
提醒:有腹瀉、易痛經者不要喝

百合茶解乾咳
作用:百合潤肺止咳,可減緩乾咳、口鼻咽乾熱、支氣管發炎的症狀。
材料:百合20克、杏仁10克、冰糖
作法:將所有中藥材用500c.c.的水煮開,小火滾10分鐘,加入冰糖即可。
提醒:胃腸虛弱、軟便者不適合喝

銀耳湯降心火
作用:銀耳潤肺養元氣,蓮子可降心火,有解煩助眠的作用。
材料:銀耳37克、紅棗8顆、蓮子8顆、冰糖
作法:1 銀耳泡水待發後去粗蒂切小塊備用。
2 蓮子、紅棗洗淨後,和處理過的銀耳一起用1000 c.c.的水大火煮開,再用小火滾煮20分鐘,加入冰糖即可。
提醒:發燒不適合飲用

銀花茶抗發炎
作用:銀花有抗菌、抗發炎作用,並且減緩喉嚨痛、發燒、全身痠痛等問題。
材料:銀花15克、薄荷5克、蜂蜜
作法:將中藥材用500c.c.的水煮開,小火滾5分鐘,加入蜂蜜即可。
提醒:體質虛寒、易腹瀉、腸胃功能不佳無感冒症狀的人不適合喝

香薷飲緩嘔吐
作用:以腸胃症狀為主,香薷可健脾化濕,減緩嘔吐、噁心、食欲不振等症狀。
材料: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冰糖
作法:將所有中藥材用500c.c.的水,小火滾10分鐘,加入冰糖即可。
提醒:氣虛、嘴唇白者不適合喝


提醒你

乾燥天氣易氣喘
葉姿辰醫師表示,最近2星期中,支氣管過敏的病患增加約2成。進入秋季後,天氣較乾燥,環境中的過敏原、塵螨易引發氣喘、支氣管過敏問題。葉姿辰醫師提醒如出現乾咳、喉嚨痛、喘不過氣、胸悶等症狀,超過2周最好就醫檢查。

冷熱溫差易感冒
李富城表示,入秋後白天持續高溫悶熱,但午後陣雨少,而秋季也是颱風的好發季節,冷熱溫差較大。葉姿辰醫師提醒,不穩定的天氣易讓免疫力下降,所以抵抗力較弱者,如老人、小孩等應注意保暖,避免進出忽冷忽熱的環境,如冷氣房,可隨身攜帶薄外套,降低感冒的機率。

要維持乾濕平衡
葉姿辰醫師提醒,一般住家環境的室溫下平均濕度為80%,如果加上高溫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刺激鼻黏膜作用,導致上呼吸道敏感。最好持續開啟除濕機約4至6小時,保持空氣乾濕平衡,將濕度維持60%最適宜。平時可打開門窗讓室內通風,如果沒有除濕機,也可開冷氣的除濕功能,或用電風扇降低濕氣。

太甜食物易生痰
葉姿辰醫師提醒,有些有輕微感冒、喉嚨痛的人,如果又吃進太甜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飲料等甜食,容易刺激咽喉作用反而更容易生痰,讓喉嚨更不舒服。葉姿辰醫師表示,有些人會購買枇杷膏、喉糖來減輕喉嚨不適,提醒食用這些產品時,要注意含糖量,如吃枇杷膏時,用開水以1:1的比例稀釋,另外,吃喉糖後馬上喝水,可舒緩喉嚨痛的不適症狀。


專家說

茶飲喝2周較好

(陳潮宗中醫診所醫師 田宜民)
進入秋天以後,因暑氣未消加上氣溫高,建議從處暑開始可喝茶飲,可持續喝2周,避免受氣溫冷熱變化,而降低免疫力,減緩秋天易出現的燥熱、腹瀉、口乾舌燥的不舒服。

替換寢具防咳嗽

(國泰醫院家醫科醫師 葉姿辰)
入秋後天氣燥熱,易有咳嗽、氣喘呼吸道問題。最好每2周更換清洗寢具,並在太陽下曝曬或使用烘乾機保持乾爽,降低塵螨、灰塵等過敏原的刺激,減少乾嗽、喉嚨痛的問題。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季節交替 急性腸胃炎 增1倍
恢復期喝茶飲 調理腸道功能

蘋果日報
報導╱余孟芬、楊琇雯



在節氣上來說,現在已經是秋天,雖然氣候變化不明顯,但人體的脾胃、腸道卻可能已開始出現症狀。華泰中醫診所醫師施純全,以及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黃建榮皆表示,8月以來門診中因腸胃炎而就診的患者,比7月的患者數增加了1倍以上,且多是水瀉並伴隨嘔吐、食欲不振等。若1天腹瀉超過6次,要馬上就醫治療,等腹瀉情況緩和後,可喝些調理腸胃機能的中藥茶飲,讓脾胃恢復情況更好。


可預防
入秋以後,氣候正處在暑熱和涼氣的交接時期,夏季的濕熱尚未完全消除,秋季的涼氣卻慢慢出現,施純全醫師表示,人體的脾胃一旦沒有調養好,病菌趁虛而入,就會引起腸胃道疾病,使得近1個月來患腸胃炎的人數增加不少。平時可喝些具有健脾顧胃作用的茶飲,把脾胃調養好,就能預防腸胃炎發生,但急性發作期時一定要就醫治療,不可依賴茶飲而拖延就醫;腹瀉緩解後,很多患者反而會出現便秘情況,也可喝些茶飲來調理腸道環境,促進蠕動,消除體內殘餘的病菌。

扁豆雙香飲
作用:具有健脾養胃、消暑、除熱、利濕和解毒等作用,用來調補脾胃。
材料:白扁豆11克、香薷8克、藿香8克、厚朴6克
作法:將所有藥材放進棉袋裡,再將棉袋放進杯中,沖熱水300c.c.,燜15分鐘後即可飲用。
提醒:大人可每天喝1杯,幼童每天喝半杯。已有腹瀉情況者不要喝。

健脾四神湯
作用:具增食欲、補脾益氣、健胃、止瀉等作用,適合消化吸收不良,易腹瀉或常有泥狀軟便者。
材料:蓮子15克、淮山、茯苓和芡實各10克、豬腸300克
作法:藥材先加水浸泡20分鐘,再將藥材和豬肚一起放入鍋中,加水1000c.c.用大火煮滾後改為小火,煮到豬腸熟爛,加鹽調味即可。
提醒:因有止瀉、收澀作用,吃太多容易便秘,每天以1碗500c.c.為限,長期便秘者清水可多加一些。


能調理

顧胃七味飲
作用:益氣健脾、止瀉和胃、促腸道蠕動,適合食欲不振、腸鳴、腹悶痛、脹氣者。
材料:葛根、藿香、黨參、白朮和茯苓各11克、甘草6克、木香2克
作法:將所有藥材放進棉袋裡,再將棉袋放進杯中,沖熱水500c.c.,燜15分鐘後即可飲用。
提醒:服用時間最多2周,若腸道消化機能仍無法恢復正常,必須就醫治療。

銀花羅漢茶
作用:具有恢復腸道黏膜的作用,適合身體微熱、腹脹、腹部輕微絞痛者。
材料:金銀花11克、羅漢果約半顆
作法:將金銀花11克與半顆羅漢果放入鍋中,加入500c.c.水煮沸後,再加熱5分鐘,待涼後即可飲用。
提醒:孕婦不適合飲用,應和醫師討論。


日常搭配

冰品 生冷物少吃
施純全醫師表示,胃氣為養生之本,吃生食或冰品會直接阻滯胃氣運作、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減緩腸胃蠕動速度,而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就易出現噁心、嘔吐或腹瀉等類似急性腸胃炎等症狀。即使是在恢復期,水分多、較冷的瓜果類也要少吃,可以先吃些纖維多的水果例如蘋果、芭樂、香蕉等,幫助腸道復原。

山藥泥 止瀉安脾胃
急性期時必須先禁食1、2天,從第3天開始吃些清淡的食物,如薑絲粥、蔥白粥等,具有止嘔和促食欲的作用。若真的吃不下東西、一吃就吐的話,可將山藥洗淨後切塊,放進電鍋蒸熟,再用果汁機打成泥,有止嘔、止瀉的作用,還能安脾胃、顧胃氣。


醫師說

調理比止瀉重要
(華泰中醫診所醫師 施純全)
很多患者腹瀉情況雖然已經獲得緩解,但腸胃道的機能卻沒有恢復,以後很容易腹瀉、便秘交替進行,所以恢復期要加強脾胃的調理,別以為腹瀉停止就沒事了。

止瀉藥不吃超過1周
(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 黃建榮)
盡量不要自行到藥局買止瀉劑,若沒有搞清楚病因就吃藥,反而會把病菌留在體內,且會拖延其他腸胃疾病的病情而延誤就醫,所以止瀉藥不能服用超過1周。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初秋暑熱未退 患夏季感冒 增1倍
多喝茶飲袪濕 消暑

蘋果日報
報導╱實習記者鄭雪君、余孟芬



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黃建榮表示,8月因夏季感冒求診者比7月增加1倍,多合併輕微中暑,出現身體發燙、頭暈等。患者未在陽光下曝曬很久,身體感到熱但還未流汗時又進冷氣房,體溫調節功能受影響而感冒,可喝茶飲預防。


預防感冒
黃建榮醫師表示,夏天可選擇性質偏涼的茶飲,幫助消暑,但一天不喝超過1000c.c.,否則易引起腹瀉,且一天只喝一種茶飲。茶飲能減輕的症狀都較輕微,若感冒症狀較嚴重,應讓醫師診斷並使用藥物。

香薷飲 消除暑熱

作用:具有消暑作用,解除暑熱、暑濕,預防夏季感冒帶來身體發熱、頭痛、頭暈、輕微咳嗽、流鼻水等症狀。
材料:香薷、厚朴、扁豆、木瓜和葛根各9克
作法:將所有材料裝進棉袋並綁好,沖入800c.c.熱開水,待涼即可飲用。
提醒:孕婦、已經感冒、腹瀉者,不適合飲用。

藿香茶 袪濕除風
作用:具有消暑、袪濕、除風等作用,預防腸胃性感冒帶來的打噴嚏、流鼻水、腹瀉等症狀。
材料:藿香、茯苓、紫蘇和甘草各9克
作法:將所有材料裝進棉袋並綁好,加入1000c.c.清水,以大火煮沸後,再以小火煮5分鐘,待涼即可飲用。
提醒:孕婦不適合飲用

銀花茶 防咽喉痛
作用:具有消暑、預防併發咽喉炎的感冒、扁桃腺發炎、解熱利尿等作用。
材料:金銀花、白菊花、淡竹葉、赤小豆和茯苓各9克
作法:將所有材料裝進棉袋並綁好,加入1000c.c.清水,用中火熬煮1小時,待涼即可飲用。
提醒:腹瀉者不適合飲用


減輕症狀

葛根薑茶 舒緩頭痛
作用:有助於舒緩頭痛
材料:葛根和生薑各9克、川芎6克、蔥白1段
作法:將所有材料裝進棉袋並綁好,沖入800c.c.熱開水,待涼即可飲用。
提醒:孕婦、腹瀉者不適合飲用

桑杏茶 潤肺止咳
作用: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可舒緩有咳嗽的輕微感冒症狀。
材料:桑葉和百合各9克、 甜杏仁粉15克
作法:將桑葉、百合裝進棉袋綁好,加入1000c.c.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3分鐘,關火後入甜杏仁粉調勻,待涼即可飲用。提醒 腹瀉者不適合飲用


提醒你

做運動流汗防中暑
黃建榮醫師表示,經常進出冷氣房的人,無法靠排汗來散發身體的熱氣,體溫調節功能受到影響,易把熱氣憋在身體裡,就會造成中暑。適當運動有助於把體內熱氣散出,但流汗後必須把汗擦乾,先在陰涼處讓體溫下降,再進入有空調的地方,不要讓頭部直接對著冷氣出風口,減少感冒機會。

室內溫度不低於25℃
許多人吹電扇、冷氣,會把空調設定在低溫,當氣溫持續在20℃時,易受寒而感冒。黃建榮醫師建議,空調溫度在日間可設定在25℃以上,不應讓身體有冷的感覺。晚上睡覺時,冷氣溫度更該調高到28℃,而凌晨3、4點是一整天最低溫的時間,若再吹冷風,會更容易受寒,導致感冒。

按摩穴道減輕症狀
自行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按壓太陽穴、風池穴及合谷穴,可舒緩感冒帶來不適的症狀。太陽穴位於眉梢到耳朵間的最凹陷處;風池穴位於頸部後側,脊椎對稱的兩邊,髮際的凹陷處;合谷穴位於左右手虎口的中心,按壓時以指頭按住穴位,每次5秒鐘,需按到有痠痛感才有作用,但孕婦不可以按壓。
ps.JPG

醫師說

燥熱體質多喝水
(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中醫師 黃建榮)
屬燥熱體質或體內水分較少的人,特別容易中暑;若要預防,最簡單的就是多喝水,並多吃蔬果或喝茶飲。

刮痧助體溫降低
(自行開業中醫師 吳明珠)
夏天若要降低體溫,還可以刮痧來幫助體內散熱。刮沙前先在後頸部塗抹萬金油,同時按摩頸部後側、促進氣血循環。

io: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天到 大林慈醫呼籲老人慎防呼吸道疾病
中央社
記者江俊亮嘉義縣一日電



入秋後第一道鋒面今天報到,大林慈濟醫院表示,秋天是老人家呼吸道疾病好發的時節,請老人家要注意保暖、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尤其不要抽煙,才能避免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

大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范國聖指出,在一般人的觀念裡,大多認為老人家會咳嗽是正常現象,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健康的人不應該經常咳嗽,只要咳嗽超過兩週沒有好,或者痰液變稠、變黃、變多,就應該趕快看醫生。

他說,最近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煙槍張老先生,由於久咳不癒,而家人也一直認為老人家咳嗽是正常的,沒想到一場感冒,加遽病情,造成嚴重氣喘,稍微走一下都會喘,家人發覺不對勁才送醫救治,經診斷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在住院投藥治療後才趨於平穩而出院。

范國聖表示,民眾常認為是咳嗽得太厲害,就會演變為氣喘,其實因果關係正好相反,是因為喘才會造成咳嗽;年輕人的「哮喘」是過敏導致氣管收縮所造成的,而老年人的「哮龜」則多是肺氣腫、支氣管炎所造成的,致病機轉不一樣。

他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幾個肺部疾病的總稱,包含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這兩種病。慢性支氣管炎是氣管支氣管叢的黏泌分泌過多,而引起慢性咳嗽及咳痰的一種病況,這種病況一年當中至少要發作三個月,多在秋冬季節,至少持續兩年以上。

至於肺氣腫則是指終末小支氣管以下的氣道擴張,范國聖說,合併有肺泡間隔的破壞,雖然阻塞的程度可因呼吸道感染的避免而減輕,甚至可因支氣管擴張劑的使用而改善,但是,某些程度的阻塞是經常存在的,因此有些老人呼吸時常可聽到所謂的「抓貓仔聲」,就是這種哮鳴聲。

因此,他指出,要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作,最重要的就是戒煙,因為抽煙會不斷地刺激氣管,且破壞肺組織,造成劇烈咳嗽、嚴重氣喘等症狀,也會增加治療的困難。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燥致火氣大 簡易食療 滋補肝腎 降虛火
多補充維生素C助改善

蘋果日報
報導╱余孟芬、洪吟秋



入秋之後,氣候漸漸變得乾燥,天氣轉涼、雨水逐漸減少,華泰中醫診所醫師施純全表示,人體會開始出現火氣大、嘴破、口乾舌燥、口渴很想喝水、鼻子和咽喉覺得乾癢、不舒服和便秘等情況,就是俗稱的「秋燥」,除了要多補充水分外,也可吃些簡單的食療和中藥茶飲,1天2杯,不超過600c.c,可滋陰、潤燥、降火氣,或吃些如水梨、桑椹和柿子等富含水分的水果,改善人體的秋燥現象。


喝茶飲


雙冬沙參茶
作用:具滋陰、潤燥等作用,可預防及改善輕微口腔潰瘍、改善食欲不振、心煩,適合火氣大、易嘴破者飲用。
材料:麥門冬、天門冬和沙參各7克
作法:將材料放入鍋中,加1000c.c.熱水滾煮5分鐘,待涼即可。
提醒:感冒、發燒者不適合喝。

洋參麥冬飲
作用:西洋參可益氣生津、潤肺清熱,蓮子可補脾止瀉、降虛火。適合虛熱咽乾、身體燥熱、疲倦、睡不好者。
材料:西洋參、麥門冬和蓮子各7克
作法:將材料放入杯中,沖500c.c.熱開水,待涼即可飲用。
提醒:消化不良或便秘可將蓮子換成百合。

竹葉木通茶
作用:淡竹葉能改善燥熱、心煩、口渴、發熱不退、口舌生瘡、牙齦腫痛,木通可清熱消炎、去火氣。
材料:淡竹葉11克、木通和甘草各4克
作法:將材料放入杯中,沖500c.c.熱水,蓋杯蓋燜5分鐘即可。
提醒:感冒的人不適合飲用。


吃食療

百合銀耳湯
作用:具有滋補肝腎、潤肺、滋陰潤燥、明目等作用,適合咳嗽、喉嚨乾、火氣大、易口腔潰瘍者。
材料:白木耳、百合和蓮子各10克
作法:先將材料放進鍋裡泡水30分鐘,洗淨後放入小碗,加適量的水和冰糖,置電鍋中蒸1小時。
提醒:蓮子有收澀水分的作用,容易腹脹及便秘者,不適合食用。

冰糖燉水梨

作用:水梨具有平喘、止咳及潤肺與滋潤支氣管等作用,能滋陰清熱、利咽生津,適合喉嚨癢、乾咳、易上火者。
材料:梨1個、珠貝10克、膨大海5枚
作法:將梨洗淨切塊與珠貝、膨大海同煮,待梨八成熟時加入冰糖,煮至熟透即可食用。
提醒:有軟便、腹瀉情況者不適合吃。

蜂蜜蘿蔔汁
作用:蘿蔔具潤肺、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可改善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病變;蜂蜜有調味和治療的作用,適合咽喉乾、易咳、嘴破者。
材料:白蘿蔔1個、蜂蜜100克
作法:將蘿蔔中心掏空,放入蜂蜜並置碗內加水蒸煮;也可將蘿蔔打成汁,再加入蜂蜜一起飲用。
提醒:一般人1天吃2次,久咳不痊癒者可增加至4次。


日常搭配

每日水分應充
皮膚、鼻子、咽喉、肺部和腸胃道都會因缺水引發乾燥、腫痛或灼熱感,多喝水能滋潤體內燥熱,改善秋燥。施純全醫師建議,1天的喝水量,可用體重乘以40來計算,60公斤的人,每天喝2400c.c.的水才夠,若體內水分不足,引起秋燥機率就很高。

補充含維生素C蔬果
維生素C能促進傷口癒合,預防並同時改善口腔潰爛等問題,可多攝取如釋迦、芭樂、芒果、鳳梨、棗子、番茄、葡萄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水果,青椒、菠菜、綠花椰菜等綠色蔬菜也可以多吃。另外,多攝取富含水分的蔬果如水梨、桑椹、柿子、甘蔗或蓮藕,也能改善秋燥情形。

減少油膩物攝取
預防秋燥情況,需少吃減少油炸和辛辣等食物的攝取,如大蒜、辣椒、薑及燒烤、油炸類食品,溫熱性的水果如龍眼、櫻桃,和酒精、咖啡、咖哩和醃漬食物,也都應減少食用;而當歸、人參、黃耆等藥材,吃了易上火,所以麻油雞、薑母鴨等補品也要少吃。


醫師說 40歲以上更要注意
(華泰中醫診所醫師 施純全)
古書曾說:「年過四十,陰氣自半。」表示人一旦上了年紀,特別容易感覺到燥氣,出現乾咳、便秘、口唇乾、皮膚乾燥等問題,因此更要留意體內水分的攝取。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意漸濃 小心呼吸道疾病
中廣
徐韻翔報導



時序入秋,天氣逐漸轉涼,醫師表示,早晚溫差大是呼吸道疾病好發期,容易感冒,此外,包括氣喘患者以及過敏患者也容易好發舊疾,需要更特別注意保暖;此外,醫師也提醒,氣喘患者要隨時監測自己呼氣流量,不要等到身體明顯不適才就醫,隨身藥物要備妥。


秋意越來越濃,台灣秋天早晚溫差大,一般民眾較容易感染好發呼吸道疾病,過去臨床經驗,包括感冒、氣喘以及過敏患者,在這個時節都有明顯增多的現象。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姚建安指出,特別是氣喘病患者在這種天氣忽冷忽熱的時節最容易發作,有氣喘病史的人,以及過敏體質,例如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在這個季節要注意保暖,早晚與天氣冷時要適時添加衣物;而溫差大時,支氣管容易收縮誘發氣喘,除了隨身藥物要備妥,平日就應該利用呼氣流量器監測,檢視自己的最大呼氣流量質是否在安全範圍內,千萬別等到自己有明顯的氣喘症狀才就醫。


至於其他過敏症狀病人,例如鼻部過敏患者,要注意保暖原則,平日可戴口罩,一方面讓鼻子的溫度與外界空氣溫差不會過大,也能夠避免直接接觸到冷空氣,此外,也可利用溫溼毛巾,熱敷口鼻三到五分鐘,透過熱蒸氣保養鼻通道的暢通,此外,醫師也提醒,民眾萬一自覺有感冒喉嚨痛的輕微症狀,可先多用鹽水漱口,身體不適,儘早就醫。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6.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