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周刊No.1482
報導/邱玉珍 攝影/叢皓日
<table border="2" bordercolor="blue" width="300" height="225"><tr><td>

耳背是老年人的疾病,現在愈來愈多年輕人也有耳背的情況。國內各大醫院耳鼻喉科門診發現,許多使用iPod、MP3等隨身聽的年輕人聽力已受損,等到出現重聽的症狀,被父母強迫到醫院做聽力檢查才發現,聽神經己經受損。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光超表示,無論是早年流行的walk man或是時下最流行的iPod、MP3等隨身聽,雖然可以讓人方便、隨意聽自己想聽的音樂,但音量常達一百分貝以上,長期下來耳朵可能會陷入「無聲」的危機,年輕人不可不慎。
今年三月美國語言聽力協會公布一項調查發現,一半以上高中生及三成七成年人有聽覺受損症狀;更有人指控生產iPod的蘋果電腦公司必須為其聽力受損負責;歐盟甚至要求iPod加裝軟體,限制最大音量不能超過100分貝,並提供能防止聽力受損的耳機。
但光是限制音量仍無法預防未老先聾,耳鼻喉科醫師認為,現代年輕人或上班族每天花在iPod或MP3等隨身聽的時間都過長,也會對聽力造成影響;尤其是搭乘大眾捷運系統時聽MP3,及每天聽MP3超過一小時的人,更被認為是聽力受損的高危險群。醫師建議最好每天使用耳機時間不能超過三十分鐘,避免聽力造成永久受損。
很多人以為只有飛機場、鐵工廠的噪音聽久了,會讓耳朵失靈;事實上,在國外或在國內臨床上發現,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因為每天聽超酷、超炫的iPod、MP3,而造成聽力受損的情形。陳光超說,對很多年輕人、上班族來說,聽iPod、MP3可以沉浸在自已的世界裡,阻隔外界所有的干擾,如爸媽的啐啐唸、上司的無聊冷笑話、公車或捷運裡的打鼾聲……。
殊不知,整天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可能引發耳朵健康危機。在陳光超門診裡就有碰過好幾個案例,因爸媽叫好幾次都沒回應,看電視音量也愈開愈大,父母發覺不對勁,強拉小孩到醫院做聽力檢測,才發現耳朵聽神經已受損,開始出現重聽等症狀,再持續聽高分貝音樂,將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看到年輕人到耳鼻喉科求診,我第一個一定會問他,有沒有在聽iPod或MP3。」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表示,以前到門診檢測聽力的大都是老年人或是職業造成的聽力損傷;最近則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因為耳朵出現耳悶、耳鳴等症狀,到醫院檢查聽力。
這些到醫院檢查聽力的族群以學生、上班族居多,求診時多半有耳鳴、耳朵悶脹感,或聽到嗡嗡叫等症狀。他們每天聽iPod或MP3的時間達三小時以上,而且音量至少在九十分貝;由於他們多屬暫時性的聽力障礙,因此只要適度休息,注意聽音樂的時間及強度,就可讓聽力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