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8 中國時報
搶救腦中風3小時黃金時間
張翠芬/台北報導
台灣地區10大死因第2位,如果突然劇烈頭痛、頭暈、視力模糊、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應盡速就醫。
68歲馮伯伯有高血壓病史,年底結婚旺季,連著幾天趕攤喝喜酒,一天去親友喜酒,多喝幾杯,不勝酒力的他還吐一地,友人替他叫了輛計程車,一上車就不醒人事,司機看不妙直接送醫院急診,結果是腦出血,送進加護病房,就沒再出來。
■錯過時機 末梢神經多受損
有輕微高血壓的蕭先生,擔任裝潢公司老板,最近工作勞累,有天下班覺得好像快感冒了,還去讓人推拿,晚上休息睡一覺應該會好些,不料,隔天起床他半邊身體麻痺,送到急診才發現是缺血性腦中風,因為錯過黃金治療3小時,末梢神經多已受損。
最近各大醫院急診幾乎每天都有腦中風病患,溫度下降一旦疏於保暖,有高血壓病史的人血壓飆高,很容易就發生腦中風。專家提醒,如果發生突然的劇烈頭痛、頭暈、頸部僵直、視力模糊、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等症狀,應把握3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內盡速就醫。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醫師說,腦中風位居台灣地區10大死因的第2位,僅次於惡性腫瘤,腦中風為一種急症,主要是因腦部的血流受阻,導致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若不即時接受有效的醫治,一半的人將會殘留中至重度殘障。
■好發因素 高血壓、高膽固醇
年齡大、高血壓、糖尿病、吸菸、肥胖、高膽固醇及家族性血管疾病等,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中風過的人,再次中風比例是一般人10倍以上。根據統計,45歲以下中風者,約占8.5%,平均中風年齡為65歲。
連立明表示,許多中風病患都有延遲就醫的情形,尤其初次中風的人可能只有手麻、腳麻,症狀很輕,家屬常不以為意,認為「休息一下就好」,結果導致病況惡化。
台大醫院即發現,不少腦中風病人迷信放血偏方,等病人送至急診室時,已經拖了好幾個小時,錯失治療的黃金期。
■家屬延遲送醫 致病況惡化
以去年全國80大型家醫療院所的統計,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能夠在黃金3小時內,進行血栓溶解治療的個案不多,一整年不超過250例。台大腦中風中心去年一整年以靜脈血栓溶解治療了16名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居全國之冠,但人數仍然偏低,主要原因就是病人家屬延遲送醫。
搶救腦中風3小時黃金時間
版主: MissC
Re: 搶救腦中風3小時黃金時間
2007.11.28 中國時報
避開危險因子 腦中風可預防
張翠芬/台北報導
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連立明醫師強調,只要避開腦中風的危險因子,改變生活形態並接受適合的藥物治療,「中風是可以預防的」!
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可分為二大類:
★不易改變的危險因子
年齡: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
性別:男性中風機率較女性高。
家族史:父親、兒子、或兄弟在55歲前;或是母親、女兒或姊妹在65歲以前,發生心肌梗塞或猝死者,發生腦中風的危險性較高。
★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疾病方面: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膽固醇,都會增加腦中風的機會。
生活形態:肥胖、吸菸、喝酒、缺乏運動;嗜吃鹽、咖啡、茶、高膽固醇飲食等,及口服避孕藥、服用某些藥物如安非他命、海洛因等,都可能誘發腦中風。
發生腦中風怎麼辦?
連立明建議,中風發作24小時內是急性期,須緊急送醫。就醫前需保持鎮定,將麻痺的那一側朝上橫臥,並避免餵食任何食物,以免嘔吐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
旁人可解開病患緊身衣物,如皮帶、胸罩、領帶等,協助病患呼吸,並仔細監測病患的意識、呼吸、血壓與心跳變化,上下肢、左右側運動與感覺的狀況。切記!若是缺血性中風不能給予降血壓藥物。
避開危險因子 腦中風可預防
張翠芬/台北報導
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連立明醫師強調,只要避開腦中風的危險因子,改變生活形態並接受適合的藥物治療,「中風是可以預防的」!
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可分為二大類:
★不易改變的危險因子
年齡: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
性別:男性中風機率較女性高。
家族史:父親、兒子、或兄弟在55歲前;或是母親、女兒或姊妹在65歲以前,發生心肌梗塞或猝死者,發生腦中風的危險性較高。
★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疾病方面: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膽固醇,都會增加腦中風的機會。
生活形態:肥胖、吸菸、喝酒、缺乏運動;嗜吃鹽、咖啡、茶、高膽固醇飲食等,及口服避孕藥、服用某些藥物如安非他命、海洛因等,都可能誘發腦中風。
發生腦中風怎麼辦?
連立明建議,中風發作24小時內是急性期,須緊急送醫。就醫前需保持鎮定,將麻痺的那一側朝上橫臥,並避免餵食任何食物,以免嘔吐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
旁人可解開病患緊身衣物,如皮帶、胸罩、領帶等,協助病患呼吸,並仔細監測病患的意識、呼吸、血壓與心跳變化,上下肢、左右側運動與感覺的狀況。切記!若是缺血性中風不能給予降血壓藥物。
Re: 搶救腦中風3小時黃金時間
2007.11.28 中國時報
中風急救 扎針放血?
張翠芬/台北報導
坊間流傳一個偏方,腦中風病患發作時,趕緊幫病人針刺指尖「放血」,可以挽救一命!到底該不該放血,又該怎麼做?醫師有不同看法。 網路上流傳的中風放血方法是:拿縫衣用的針或大頭針,用火燒一下消毒,刺在患者的十個手指尖,沒有固定穴位,大約距離指甲旁,要刺出血來,萬一血不出來,可用手擠,讓十個手指頭都流出血來,每指流一滴。
反對
自行針刺恐會延誤治療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醫師指出,病人突然中風時,當然是越快就醫越好,放血是一種迷信偏方,針刺不當可能對病患過度刺激,導致血壓上揚,甚至延誤就醫時機。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昭庚表示,中醫對休克病人可使用「回陽九針」急救,但針灸是一種侵入性的醫療行為,未經醫療訓練的人擅自扎針放血,風險很大,建議中風時還是緊急送醫由專業人員處理。
贊成
實症患者可放血並送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任江裕陽指出,刺激指尖的「十宣穴」確可緩解腦壓,幫助恢復意識,而且病患的預後也較好;不過,放血不見得一定要針刺指尖,身體任何末梢,例如手指尖、腳趾尖、頭頂百會、耳朵等部位,也都可以「放血」,只要在末梢任何一點針刺,有出血即可,並不需要十指都扎到出血。
重點是,使用的針要經過酒精消毒,以免感染細菌,在針刺放血同時,爭取時間立即送醫處理;不過,江裕陽提醒,一般適合放血的中風病人多屬於血壓飆高急性昏迷的「實症」,若是病人出現大小便失禁、流汗、手腳冰冷等「虛症」狀況,則不適合針刺放血,應盡快送醫急救。
中風急救 扎針放血?
張翠芬/台北報導
坊間流傳一個偏方,腦中風病患發作時,趕緊幫病人針刺指尖「放血」,可以挽救一命!到底該不該放血,又該怎麼做?醫師有不同看法。 網路上流傳的中風放血方法是:拿縫衣用的針或大頭針,用火燒一下消毒,刺在患者的十個手指尖,沒有固定穴位,大約距離指甲旁,要刺出血來,萬一血不出來,可用手擠,讓十個手指頭都流出血來,每指流一滴。
反對
自行針刺恐會延誤治療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醫師指出,病人突然中風時,當然是越快就醫越好,放血是一種迷信偏方,針刺不當可能對病患過度刺激,導致血壓上揚,甚至延誤就醫時機。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昭庚表示,中醫對休克病人可使用「回陽九針」急救,但針灸是一種侵入性的醫療行為,未經醫療訓練的人擅自扎針放血,風險很大,建議中風時還是緊急送醫由專業人員處理。
贊成
實症患者可放血並送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任江裕陽指出,刺激指尖的「十宣穴」確可緩解腦壓,幫助恢復意識,而且病患的預後也較好;不過,放血不見得一定要針刺指尖,身體任何末梢,例如手指尖、腳趾尖、頭頂百會、耳朵等部位,也都可以「放血」,只要在末梢任何一點針刺,有出血即可,並不需要十指都扎到出血。
重點是,使用的針要經過酒精消毒,以免感染細菌,在針刺放血同時,爭取時間立即送醫處理;不過,江裕陽提醒,一般適合放血的中風病人多屬於血壓飆高急性昏迷的「實症」,若是病人出現大小便失禁、流汗、手腳冰冷等「虛症」狀況,則不適合針刺放血,應盡快送醫急救。
Re: 搶救腦中風3小時黃金時間
2008.02.28 中國時報
肌肉痙攣 中風患者居家復健
張翠芬/台北報導
冬末冷颼颼,復健醫師提供簡易運動,讓處於慢性期的病患在家練習,以減緩疼痛。
最近許多老年中風病患頻頻抱怨:「肌肉好痛!該怎麼辦?」台大北護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韓德生表示,天氣寒冷確實會造成中風病患肌肉痙攣並出現神經性疼痛,嚴重甚至會影響到睡眠,他建議除了以物理治療、藥物控制外,也可以練習一些居家復健運動,來協助減緩疼痛。
韓德生指出,腦中風常常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後遺症,例如半身不遂、嘴歪眼斜、感覺神經麻痺,甚至失語症、吞嚥困難等等,在中風發生後一周至數月間,因病患生命跡象已穩定,是復健黃金期,透過復健可促進神經修復再生,再配合各式輔具,可彌補身體喪失的功能。
不過肌肉痙攣、疼痛、攣縮等問題常出現於中風慢性期,因不正常的痙攣張力,導致肩部外展或外轉,手、肘及腕部過度彎曲,導致肢體變形,並影響步態及日常生活,天氣冷時或打噴嚏都會加重症狀,甚至導致疼痛、失眠。
為了避免肌肉攣縮,韓德生建議,中風患者除了到醫院由物理治療師輔導復健,也可以配合熱敷軟化僵硬的肌肉、肌腱及韌帶;物理治療師李葳提供以下伸展運動供患者在家中練習,每個動作至少停留10﹣15秒,反覆練習10﹣15次,一天至少做3﹣5回,讓肢體功能盡快回復。
肌肉痙攣 中風患者居家復健
張翠芬/台北報導
冬末冷颼颼,復健醫師提供簡易運動,讓處於慢性期的病患在家練習,以減緩疼痛。
最近許多老年中風病患頻頻抱怨:「肌肉好痛!該怎麼辦?」台大北護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韓德生表示,天氣寒冷確實會造成中風病患肌肉痙攣並出現神經性疼痛,嚴重甚至會影響到睡眠,他建議除了以物理治療、藥物控制外,也可以練習一些居家復健運動,來協助減緩疼痛。
韓德生指出,腦中風常常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後遺症,例如半身不遂、嘴歪眼斜、感覺神經麻痺,甚至失語症、吞嚥困難等等,在中風發生後一周至數月間,因病患生命跡象已穩定,是復健黃金期,透過復健可促進神經修復再生,再配合各式輔具,可彌補身體喪失的功能。
不過肌肉痙攣、疼痛、攣縮等問題常出現於中風慢性期,因不正常的痙攣張力,導致肩部外展或外轉,手、肘及腕部過度彎曲,導致肢體變形,並影響步態及日常生活,天氣冷時或打噴嚏都會加重症狀,甚至導致疼痛、失眠。
為了避免肌肉攣縮,韓德生建議,中風患者除了到醫院由物理治療師輔導復健,也可以配合熱敷軟化僵硬的肌肉、肌腱及韌帶;物理治療師李葳提供以下伸展運動供患者在家中練習,每個動作至少停留10﹣15秒,反覆練習10﹣15次,一天至少做3﹣5回,讓肢體功能盡快回復。
Re: 搶救腦中風3小時黃金時間
2008.02.28 中國時報
肉毒桿菌 治療中風肌肉痙攣
張翠芬/台北報導
日前美國FDA發出警告指出,美國已發生16起因施打肉毒桿菌致死的案件,台大復健部韓德生醫師表示,在查閱相關FDA文獻後發現,這是美國過去17年來的統計資料,而且這些案例都是發生在嚴重兒童腦性麻痺患者,至於中風或是美容患者並沒有這類不良反應。
不過,為了慎重起見,韓德生認為,病患要施打前仍須經審慎評估,並依照FDA的警語,須確認施打劑量無誤,施打後一天至數周都要追蹤可能出現的全身效應,包括無力、吞嚥困難、呼吸衰竭等,當出現全身症狀時,病患需立即就醫。
韓德生表示,中風後肌肉痙攣患者神經性疼痛,目前除了物理治療、藥物控制,施打肉毒桿菌是減緩疼痛的方法之一。
注射肉毒桿菌的優點是只針對影響功能的肌肉治療,比較不會造成全身的副作用,缺點是一次只能針對少數肌肉治療,若影響功能的肌肉很多,可能因藥量分散而藥效不明顯,而且3至6個月後,痙攣張力可能再出現,必須考慮重複注射,費用相當昂貴。
目前健保的給付標準,限20歲以上,中風發生後6個月至3年期間,經復健、輔具或藥物治療至少6個月以上仍有手臂痙攣影響其日常活動,經區域以上教學醫院神經內科或復健科專科醫師診斷,審查核准後可注射肉毒桿菌治療,但每次最高劑量BOTOX 360U,每年最多3次。
肉毒桿菌 治療中風肌肉痙攣
張翠芬/台北報導
日前美國FDA發出警告指出,美國已發生16起因施打肉毒桿菌致死的案件,台大復健部韓德生醫師表示,在查閱相關FDA文獻後發現,這是美國過去17年來的統計資料,而且這些案例都是發生在嚴重兒童腦性麻痺患者,至於中風或是美容患者並沒有這類不良反應。
不過,為了慎重起見,韓德生認為,病患要施打前仍須經審慎評估,並依照FDA的警語,須確認施打劑量無誤,施打後一天至數周都要追蹤可能出現的全身效應,包括無力、吞嚥困難、呼吸衰竭等,當出現全身症狀時,病患需立即就醫。
韓德生表示,中風後肌肉痙攣患者神經性疼痛,目前除了物理治療、藥物控制,施打肉毒桿菌是減緩疼痛的方法之一。
注射肉毒桿菌的優點是只針對影響功能的肌肉治療,比較不會造成全身的副作用,缺點是一次只能針對少數肌肉治療,若影響功能的肌肉很多,可能因藥量分散而藥效不明顯,而且3至6個月後,痙攣張力可能再出現,必須考慮重複注射,費用相當昂貴。
目前健保的給付標準,限20歲以上,中風發生後6個月至3年期間,經復健、輔具或藥物治療至少6個月以上仍有手臂痙攣影響其日常活動,經區域以上教學醫院神經內科或復健科專科醫師診斷,審查核准後可注射肉毒桿菌治療,但每次最高劑量BOTOX 360U,每年最多3次。
Re: 搶救腦中風3小時黃金時間
掌握黃金3小時 腦中風速到院
聯合
記者胡宗鳳鳥松報導
縣內偏遠地區腦中風發生率遠遠高出鳳山市等都會區,衛生局將與高雄長庚醫院聯合下鄉宣導「掌握急救黃金3小時」,期望有助降低發生率。
高雄長庚腦神精內科主任劉家壽及衛生局長黃志中昨天聯合舉辦「城鄉腦中風衛教合作」記者會,並由腦神精內科醫師劉嘉為、陳偉熹說明。
劉嘉為指出,國人腦中風的死亡率有下降趨勢,但值得關注的是腦中風的發生率近六年來卻逐年上升,經一項統計資料顯示,從88年到94年間,腦中風住院率足足增加三成,且南部七縣市的死亡率更高出全國平均值,若能在黃金3小時到院施打「血栓溶解劑」急救,便可搶回一條生命。
陳偉熹說,腦中風與其他疾病的差別,在於是慢性病、容易殘障和需要別人長期照顧,腦中風是全球老年人肢體殘障的首要原因,所帶來的影響,不只是肢體或其他神經功能受損,更是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長期照顧和經濟負擔。
他指出,若能改善代謝症候群,便可同時下降腦中風和其他血管性疾病的再發生率,腦中風是可以改善和預防的。
黃志中表示,我國的國民所得雖已是已開發國家之列,但在醫療知識上仍然不足,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不佳,由於鄉鎮資源較少、地廣人稀、年齡老邁等因素,更是疾病預防的死角。
聯合
記者胡宗鳳鳥松報導
縣內偏遠地區腦中風發生率遠遠高出鳳山市等都會區,衛生局將與高雄長庚醫院聯合下鄉宣導「掌握急救黃金3小時」,期望有助降低發生率。
高雄長庚腦神精內科主任劉家壽及衛生局長黃志中昨天聯合舉辦「城鄉腦中風衛教合作」記者會,並由腦神精內科醫師劉嘉為、陳偉熹說明。
劉嘉為指出,國人腦中風的死亡率有下降趨勢,但值得關注的是腦中風的發生率近六年來卻逐年上升,經一項統計資料顯示,從88年到94年間,腦中風住院率足足增加三成,且南部七縣市的死亡率更高出全國平均值,若能在黃金3小時到院施打「血栓溶解劑」急救,便可搶回一條生命。
陳偉熹說,腦中風與其他疾病的差別,在於是慢性病、容易殘障和需要別人長期照顧,腦中風是全球老年人肢體殘障的首要原因,所帶來的影響,不只是肢體或其他神經功能受損,更是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長期照顧和經濟負擔。
他指出,若能改善代謝症候群,便可同時下降腦中風和其他血管性疾病的再發生率,腦中風是可以改善和預防的。
黃志中表示,我國的國民所得雖已是已開發國家之列,但在醫療知識上仍然不足,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不佳,由於鄉鎮資源較少、地廣人稀、年齡老邁等因素,更是疾病預防的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