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飲食習慣是元兇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大腸直腸癌,飲食習慣是元兇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大腸直腸癌,飲食習慣是元兇
uho
uho編輯部



根據衛生署統計,自民國84年起,大腸直腸癌成為臺灣地區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名,僅次於肝癌及肺癌;民國94年,則有4,111人死於大腸直腸癌。在臺灣,大腸直腸癌的研究已近成熟,飆高的死亡率也逐漸引起國人的注意。文件研究顯示,飲食習慣的改變被認為是直接的元兇。然而,不僅飲食因素,其發生也與潰瘍性大腸炎、大腸瘜肉及家族性有關係。

一般而言,如果家屬中曾有大腸直腸癌病史者,其罹患大腸直腸癌之機率比一般人多出數倍之多。另外,大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之大腸癌皆由大腸瘜肉惡性變化產生,故大腸瘜肉的早期發現與處置非常重要。若能「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五年生存率非常高,治癒率可高過75%。

新店耕莘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嚴守智指出,大腸直腸癌主要發生部位以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最多,其餘發生於盲腸、升結腸、橫結腸。左側大腸因為離肛門較近,所以容易出現肛門出血的症狀,同時也較容易因腫瘤長大而壓迫使糞便變細、便祕、腹瀉,甚至使腸道阻塞;右側大腸因管徑較大,很少引起阻塞,較典型的症狀為慢性大腸出血而造成貧血。

大腸直腸癌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及大便潛血檢查及血色素的測定、肛門指診、直腸鏡檢、大腸X光鋇劑檢查與大腸鏡檢。手術治療是大腸直腸癌唯一根治的療法。診斷後要盡早切除,而其他輔助療法有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及免疫療法等。 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遵從下列建議是必要的:

1.) 多吃蔬菜及含纖維素之食物,少吃動物性脂肪(尤其是牛肉)、高膽固醇、油炸食物等,啤酒也不要喝太多。另外,也應攝取足夠之維生素A、D、E、C及礦物質鈣、硒等元素;硒元素之來源包括小麥胚芽、大蒜、麩糠、鮪魚、洋蔥、蕃茄、甘藍菜等。

2.) 養成每天排便之習慣,以減少致癌物質在腸內存留之時間。

3.) 多數的大腸癌是由大腸瘜肉轉變來的,如果能早期摘除這類具有癌變潛力的瘜肉的話,就能預防繼發的大腸癌。

在臺灣,雖然醫療觀念已逐漸開放,大腸直腸的檢查方式也很簡易且進步,可惜仍然常常可見延誤的病例,例如將直腸癌當做痔瘡、大腸癌當成腸胃炎,而未能及時找專業醫師做適當的診斷與治療。在此提醒四十歲以上的人,尤其是已經出現症狀或屬於高危險群的人,接受大腸X光鋇劑檢查或大腸鏡檢是有必要的。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大腸直腸癌,飲食習慣是元兇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腸壁未有息肉 腸癌細胞仍可能轉移他處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九日電



兩位上了年紀的老媽媽肚子愈來愈大,以為是發福而猛減肥,直到上醫院檢查,才發現大腸癌長到卵巢去,奇特的是腸壁上找不到息肉等異狀,兩人也沒有定期接受婦科檢查的習慣,腫瘤養到大如小玉西瓜,耽誤了治療時機。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在2008婦產科醫學會年會上發表這兩個病例,他說,卵巢跟大腸直腸的位置相近,兩名婦女都是大腸直腸癌的患者,但是大腸鏡檢查時,都沒有看到息肉病變,也沒有血便、排便習慣異常等症狀,無聲無息之間,癌細胞侵犯到卵巢。

這兩位患者都進了開刀房,切下大約十五公分乘以二十三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兩名婦女剛好都是上了年紀的媽媽,還以為自己發胖了,拖了太久才就醫檢查動手術,影響到後續的化療效果。

蔡鴻德說,大腸癌和卵巢癌是「姊妹病」,很容易轉移侵犯,三十歲以上的婦女,尤其婆婆媽媽們,除了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也要照陰道超音波,可以早期發現骨盆腔的病變。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則認為,臨床上較常會有胃癌的癌細胞侵犯到卵巢,這兩起病例如果是在大腸找不到明顯病灶,癌細胞卻侵犯或轉移到卵巢,有可能是癌細胞長在腸壁黏膜下面,以致沒有息肉等異常病變,檢查時難以察覺。

邱瀚模說,這種情況實在很少見,步入中年的民眾暴露大腸癌的風險下,定期大腸鏡檢查仍有必要。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