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進程快 定期篩檢才能早發現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肝病進程快 定期篩檢才能早發現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肝病進程快 定期篩檢才能早發現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



許多肝病患者在獲知病況的那一刻都無法接受,再回頭想想罹病原因,不難發現幾乎都是未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未定期檢查所造成。我們採訪4位患者,藉他們的經驗提醒,平常就要照顧肝臟健康。


個案故事


個案一 光抽血檢查還不夠
42歲,男性 B肝帶原者

04.jpg
04.jpg (70.15 KiB) 已瀏覽 50 次
1 (左上圖)
石先生是B肝帶原者,一直很注意自己的健康,每年都會參與公司提供的健康檢查。此外,生活習慣也很好,不抽菸、不喝酒,盡量不加班。

2 (左中圖)
但去年的例行性檢查中發現肝指數稍高,又再加做腹部超音波、血管攝影,看到肝臟有小水泡,轉至大醫院確定已罹患肝癌。

3 (左下圖)
石先生決定開刀切除40%的肝臟以及膽囊,他沒有接受中草藥治療,即使親友介紹他吃某些宣稱有神奇效果的藥物,他都沒碰。

4 (右上圖)
開完刀後看到太太當初在手術房外拍下的肝組織照片,他說:「看起來好像一顆蓮蓉蛋黃月餅,害我現在都不敢吃。」

5 (右中圖)
現在石先生每2個月就到醫院追蹤,和醫師討論持續服用藥物的情況,才發現原來好一點的抗病毒藥物需要自費,健保沒有給付。

6 (右下圖)
他也參加為期6周的病友團體,大家互相交換心得,共同的結論都是只要均衡飲食、不熬夜、不喝酒,就是養肝最基本的原則。


罹癌後
常提醒親友做檢查

石先生表示,罹癌前雖然斷斷續續從媒體、報章雜誌獲得不少保肝的知識,但罹病時才發現原來對疾病的認識仍很片段。他說:「我本來每年篩檢一次,開完刀後每2個月追蹤一次,現在更主動幫公司員工爭取做健康檢查的機會。」
家族中有許多人罹患肝病,包括石太太住在南部的母親都曾罹患C型肝炎,幸好接受治療後已獲控制,所以現在全家大小都會定期做檢查。


醫師說 應每半年追蹤一次
(肝基會執行長台大內科教授 許金川)
肝癌長得快,變大2公分只需幾個月,患者最少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抽血檢查外,也要照肝臟超音波。


個案二 不明藥品吃出肝病
52歲,男性 B肝帶原者

05.jpg
05.jpg (36.61 KiB) 已瀏覽 50 次
1 (左上圖)
夏先生自己開公司,經常熬夜、出國,平常免不了應酬喝酒,生活作息很不正常。

2 (中上圖)
夏太太有幫夏先生安排健康檢查,但沒有定期做,而且只是找檢驗所檢查,也沒有找醫師充分討論、諮詢,就這樣持續了好幾年。

3 (右上圖)
2年前,友人介紹夏先生吃牛樟芝,持續吃2個月後,先前體力衰退的情況沒有改善,反而更容易疲倦、沒食欲,整個人感覺都變了。

4 (左下圖)
夏太太趕緊帶先生去找醫師,發現肝指數飆高、病毒指數也已800多萬,肝臟發炎,醫師當場詢問:「是否有服用民間藥方?」

5 (中下圖)
吃抗病毒藥物2年後,直到今天夏先生都不敢隨便停藥,同時,再也不碰那些宣稱能治肝病、保肝的食品。

6 (右下圖)
開始接受治療後,夏先生將公司轉手,不讓自己太忙碌,經常運動、飲食變得很清淡、不碰酒、不吃醃漬物,生活作息很正常。


罹病後
肝臟健康自己負責

肝病惡化過程是漸進式,夏先生原就是B肝帶原者,再加上爸爸死於肝癌,但都沒有讓他心生警覺。之後又在朋友介紹下使用保健食品、藥品,對疲累的肝臟來說,造成更大負擔。
接受西醫治療後,幸好沒有隨便停藥,也開始固定接受追蹤檢查,夏先生說:「肝臟的健康有一半是自己要負責!」


醫師說 找醫師拿藥 效果較好
(肝基會執行長台大內科教授 許金川)
肝病已有很好的治療法,但國人常只聽信地下電台、親友介紹不明中草藥,曾有人因此吃出肝病。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肝病進程快 定期篩檢才能早發現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肝癌恐復發 檢查勿存僥倖心理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



肝癌的治療現在已有手術、栓塞、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等,愈早開始接受治療、控制的情況就會愈好。但每一位患者適合的治療方式都不同,應多與醫師討論。


個案故事

個案三 放療搭藥物控制惡化
60歲,男性 B肝帶原者

07.jpg
07.jpg (32.27 KiB) 已瀏覽 45 次
1 (左上圖)
陶先生是B肝帶原者,已有多名親友因肝病過逝,所以他每年都參加公司的健康檢查。

2 (中上圖)
因肝指數一直都很正常,所以連續2年沒有檢查,直到去年7月因為陰囊腫大送醫,意外發現肝指數飆高,才確診已罹患肝癌。

3 (右上圖)
陶太太得知先生罹癌後大為恐慌,但還是幫先生上網找最新治療方法、到處打聽,為此,太太還加入基督教,天天幫先生禱告。

4 (左下圖)
除吃最新抗癌標靶藥外,陶先生也接受放射線治療。但治療後副作用明顯,味覺都變了、也常嘔吐。

5 (中下圖)
撐過全部療程後,陶先生暫時控制住了,現在每天早上會喝1杯蔬果汁,太太偶爾會蒸蛤蜊湯給他喝,遵照西醫建議的飲食方式保養。

6 (右下圖)
陶先生生病前是運動健將,罹癌後改採緩和運動方式,像游泳、甩手、健行,到戶外做運動不僅讓身體更好,也有助心情愉外。


罹癌後
再也不敢隨意停檢

陶先生的肝癌細胞在未接受檢查的那2年間迅速長大,而且是因身體其他部位不適才就醫檢查出,他說:「以後要乖乖接受檢查,我現在都每2、3個月就去找醫師,而且孩子都會開車接送我。」而家人也會在飲食、作息上適時提醒陶先生注意,例如太太知道他接受治療後味覺改變,比較吃不下東西,於是在飲食烹調上改變作法、變化調味,讓陶先生吃得下,有體力抗癌。


醫師說 新治療減少傷害
(新光醫院腫瘤科主任 季匡華)
除手術治療外,還有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如Sutent、Nexavar。最新的放射線治療是螺旋刀,可縮小範圍集中照射癌細胞,減少鄰近正常細胞的傷害。


個案四 體重忽然減輕要小心
68歲,男性 B肝帶原者

08.jpg
08.jpg (45.75 KiB) 已瀏覽 45 次

1 (左上圖)
胡先生體型較胖,30多歲時就已經發現肝指數過高,但卻一直沒有理會,也沒有接受治療。

2 (右上圖)
一直到了前年,胡先生體重突然直直落,從85公斤掉到60公斤,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肝癌。

3 (左下圖)
胡先生接受手術將部分肝臟切除,原以為沒事了,沒想到10個月後因身體不適再次檢查,結果肝癌復發了。

4 (右下圖)
再次接受治療後稍微好轉,自己跑去買靈芝吃,希望能改善,但1個月後肝癌二度復發。現在持續接受治療。


罹癌後
遵照醫師指示回診

胡先生是B肝帶原者,屬於過胖體型,飲食和生活較沒注意,且已有肝炎情況時一直置之不理,沒有進行治療。而肝病是一項不可逆的病程,從肝炎、肝硬化到肝癌,胡先生等到確定為癌症時,先是接受手術治療,但10過月後又復發;再經過1、2個月後第二次復發,前前後後接受肝癌治療就3次了,最後2次都是採用放射線療法加上口服標靶藥物。
在療程未結束或是剛接受完西醫治療時,不應急著找中草藥想提升免疫力,因這時肝臟仍處於較疲弱的階段,需要「好好休息」,所以配合醫師治療,不亂吃保健食品和藥品,就是對肝臟最好的照顧。


醫師說 口服藥物延緩復發
(新光醫院腫瘤科主任 季匡華)
肝癌易復發且放射線治療只針對局部,若照射劑量太大,身體也吃不消。搭配口服藥物是因為也許肝臟內仍有目前無法測知、放療照射劑量不足的癌細胞,以口服方式經全身循環後控制,可延緩復發時間,建議患者多與醫師討論各種治療方法。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肝病進程快 定期篩檢才能早發現

未閱讀文章 MissC »

B肝合併用藥 換藥觀察期半年
最新共識

蘋果日報
報導╱余孟芬、楊琇雯



2008年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昨(25)日於韓國落幕,其中,B肝合併治療用藥、換藥,被列為重要討論。合併用藥是藥物出現抗藥性後改善方法之一,但過去都會至少先治療3年再做處理。現在各國醫師建議服用干安能、喜必福各6個月、干適能服用1年時,應測量血液中的病毒數,若病毒數沒有下降趨勢,就必須換藥,改用貝樂克或採合併用藥,降低未來產生抗藥性的機率。


抗病毒藥

合併用藥降抗藥性
有些醫師會建議合併用藥,但時間點及藥物搭配法目前未有準則。成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定宗表示,依臨床經驗,並非已出現抗藥性才進行合併用藥,如服用干安能,應在開始服藥的第6個月就檢查病毒量,若未下降,在抗藥性還沒產生之前,就可先合併使用干適能,或直接改用貝樂克。若服用干適能,則建議在1年後檢查病毒量,若沒有減少,就要合併使用干安能。
另一抗病毒藥物喜必福也曾做回歸測試,開始用藥的第6個月若測不到病毒,第2年的抗藥性為2%;反之,若有測到病毒數,第2年的抗藥性則達30到40%。
合併用藥是用1比1比例同時服藥,例如1顆干安能合併1顆干適能,自行增減藥量可能會有嚴重副作用。

化療後用干安能防復發
北醫附醫肝膽腸胃科醫師羅鴻源表示,雖然干安能在美國已退出B型肝炎的第一線用藥,近年來比較多用在B肝帶原者罹癌後預防B型肝炎復發。羅鴻源醫師解釋,因B肝帶原者罹患任何癌症後經過化療,都會使免疫、抵抗力下降,此時最好使用干安能,以預防B肝發作。
02.jpg
02.jpg (39.38 KiB) 已瀏覽 37 次

干擾素

國內僅調整免疫用
干擾素是人體本就存在的一種物質,當病毒侵入人體,免疫系統會產生干擾素,刺激肝臟產生特殊的蛋白質,抑制B型肝炎病毒進入肝臟細胞及在肝細胞內複製,減少對肝臟細胞的傷害。但大部分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測得干擾素的量極低,顯示體內干擾素分泌的能力趕不上病毒大量複製的速度。干擾素除了抗病毒外,還有抑制癌細胞生長、促進細胞分化和增強免疫力的功能。

不建議一開始就用
張定宗醫師表示,不建議在未使用過口服抗病毒藥物前,就使用干擾素。不僅干擾素費用高,1年必須花費15到20萬元,對病患來說經濟負擔很大。且干擾素產生的血清轉換率,使e抗原消失、產生e抗體的機率只有3成,比抗病毒藥物的4成低,還會導致7成病患的肝臟出現不正常的發炎情況。張定宗醫師提醒,口服抗病毒藥物能緩解肝炎,使GDP值正常,也能使e抗原消失,這些都是干擾素做不到的,肝炎患者未來引發肝癌或肝硬化的機率也較抗病毒藥物來得高,所以不建議在還沒有使用過抗病毒藥物之前,就先用干擾素。

療程短但副作用大
干擾素的副作用較多,可能有掉髮、造血功能異常、焦慮、憂鬱等精神狀態異常和噁心、腹瀉等腸胃症狀,也可能會出現誘發自體抗體的情況,不過通常都會在停藥後會恢復且消除。
干擾素相較於抗病毒藥物,療程只需要半年到1年,時間縮短許多,若病患的治療時間計劃在1年到2年內,可考慮干擾素。注射干擾素的6小時之後就會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等重感冒症狀,然後在1周後逐漸減緩。

併用藥物須謹慎
日前有消息指出,同時使用喜必福和干擾素的患者,出現類似藥物交叉作用的反應,恐增加末稍神經病變。不過張定宗教授表示,同時使用喜必福和干擾素而出現交叉作用的機率其實低於1%,且喜必福目前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第三年數據尚未發表,這個交叉作用的發生率,準確度不太高,正在服藥的人並不用太擔心,只要經由專業醫師的評估,還是可以進行合併用藥。

用藥選擇依經驗判斷
在4種抗病毒藥物以及干擾素之間,如何併用藥物、誰該第一線使用,現在還未有充分科學證據。長庚醫院基隆院區內科系主任簡榮南表示,就門診經驗來說,所有藥物都可當第一線,不過干適能殺病毒的效果較差,所以較少用在第一線。而合併用藥時,干安能不會與喜必福併用,因兩者病毒發生變異位置相同。
03.jpg
03.jpg (61.71 KiB) 已瀏覽 37 次

專家說 亂用藥恐增抗藥性
(成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定宗 )
可多與醫師討論用藥方式,但最重要的是定期追蹤和檢查,以血清轉換率、病毒量、肝功能情況等做整體評估。若有經濟上的考量,也可讓醫師知道,不要擅自停藥或自行買藥吃,可能會使原本的治療藥物失效以及增加抗藥性機率,那就前功盡棄了。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肝病進程快 定期篩檢才能早發現

未閱讀文章 MissC »

B肝用藥順序重新洗牌 先吃舊藥 再吃新藥 抗藥性增50倍
依病毒量合併用藥成趨勢

蘋果日報
報導╱余孟芬



根據統計,台灣每8人就有1人是B肝帶原者。目前健保尚未給付的B肝新藥「貝樂克」,其抗藥性是4支抗病毒藥物中最低的。昨(24)日亞太肝臟研究學會會議中,多國醫師建議,患者最好一開始就使用貝樂克,否則出現抗藥性後才改用,抗藥性會比第一次治療高出50倍。


先了解 B肝藥物分2類
B肝治療藥物分為抗病毒藥物和免疫調節劑2類,抗病毒藥物有干安能、干適能、貝樂克和喜必福4種,干安能和干適能有健保給付,台灣將其設為第一線用藥和第二線用藥。貝樂克和喜必福是新藥,目前無健保給付,單價較高,每個月藥費4000到6000元不等。免疫調節劑為干擾素,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和調整免疫力,健保為有條件給付。


國內常用B肝治療藥物
抗病毒藥物:干安能、干適能、貝樂克、喜必福(藥品名)
免疫調節劑:干擾素(藥品名)

第5年抗藥性1.2%
成功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定宗表示,在今年亞太肝臟研究學會會議上,貝樂克發表的第五年抗藥性為1.2%,明顯低於干安能的第五年抗藥性65%和干適能的第五年抗藥性29%,而喜必福目前發表到第二年抗藥性為22%,貝樂克顯然是口服抗病毒藥物中抗藥性最低的。張定宗教授建議,對於先前已使用干安能而產生抗藥性的患者,貝樂克是可考慮採用的另一選擇。

別等到抗藥性出現才使用
在昨(24)日的亞太肝臟研究協會中,各國醫師提出建議,將貝樂克列為用藥的第一順位。因為第一次治療使用貝樂克的第五年抗藥性僅有1.2%,若是使用干安能後再改用貝樂克,出現抗藥性的機率在第五年為51%,是第一次治療的50倍之多。由於健保給付的緣故,台灣目前以干安能和干適能列為第一、二線用藥,不過張定宗教授建議,若經濟許可,應該一開始治療就用貝樂克,治癒率較高,每個月藥費依個人使用情況而有不同。

貝樂克抗藥性在治療時間點上的差異
使用時機╱抗藥性
第一次治療即使用╱第一年到第三年都低於1%、第四年1%、第五年1.2%
先用干安能失敗後改用╱第一年6%、第二年15%、第三年36%、第四年46%、第五年51%

抗藥性恐致無藥可用
連續用干安能1年,大約有23%的機率會產生抗藥性,第二年抗藥性增加到46%左右,第五年抗藥性達65%。至於干適能,第一年出現抗藥性的機率是0%、第二年為3%、第五年為29%。藥吃得愈久、抗藥性愈高,最後恐怕有無藥可用的情況,或必須自費使用較昂貴的藥物,對B肝患者來說會造成用藥上的困擾。


抗病毒藥物比較表
˙干安能
抗藥性:第一年23%、第二年46%、第三年有55%、第四年71%、第五年則略降到65%副作用:胃腸不適、血液病變、頭痛、掉髮和周邊神經炎等。
˙干適能
抗藥性:第一年機率是0%、第二年為3%、第三年為11%、第四年為18%、第五年為29%
副作用:1到2%會發生腎毒性、影響腎功能。
˙貝樂克
抗藥性:前3年皆低於1%、第四年1%、第五年抗藥性1.2%
副作用:頭痛、疲倦、腹瀉、消化不良等。
˙喜必福
抗藥性:第一年3到4%、第二年9到22%、第三年尚未發表
副作用:可能增加末稍神經病變嚴重不良反應。


要注意

依病毒數合併用藥
服用藥物後,需每3個月檢測1次血液中的病毒濃度,確定藥物的效果,再考慮換藥或合併用藥。莊萬龍醫師表示,若經濟不許可,通常會先服用干安能,一旦出現抗藥性或副作用,再合併干適能;若先用干適能出現抗藥性,可合併服用干安能。張定宗教授則表示,使用干安能或干適能出現抗藥性,皆可直接改用貝樂克來治療。

易有頭暈腹瀉副作用
服用干安能可能會有胃腸不適、血液病變、頭痛和周邊神經炎等副作用,機率約5%。而干適能較傷腎,使用時須監控腎功能和電解值變化,尤其是接受過器官移植、肝硬化或腎功能不佳者,發生腎毒性的機率是2%。貝樂克可能會引起頭痛和腹瀉等,出現機率約10%,症狀在停藥後就可以緩解和消除。

易因費用高而隨意停藥
目前初步建議抗病毒藥物療程以3到5年為最佳療程。有研究指出,在e抗原轉換成陰性而且出現e抗體後,若再延長4到6個月的治療時間,可減少肝炎復發情形。張定宗教授表示,門診上最常看到因經濟因素、缺乏耐心和服藥的順從性不足而自行隨意停藥,使肝炎復發機率從30%到80%不等,尤其是在停藥後2到4個月發生機率最高。停藥時間必須和專業醫師討論,測量血液中的病毒數和e抗體,才能判斷是否停藥,不能擅自停藥。


專家說

服藥期不要懷孕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主任莊萬龍)
服肝藥至少需3至5年的治療期,期間內應避免懷孕,雖然未證實對胎兒有害,但還是小心謹慎較好。

安全性為優先考量
(成功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定宗 )
第一線藥物應該是最安全、抗藥性最低,所以建議使用貝樂克,雖然費用較高,但安全性仍是優先考量。

香港全無藥費給付

(香港紅磡診所肝膽腸胃專科醫師姚志謙)
由於香港的抗病毒藥物都是自費,沒有健保給付,故目前都將貝樂克列為第一考慮用藥。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肝病進程快 定期篩檢才能早發現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建議每半年測e抗原病毒量 B肝藥物治療共識出爐
40歲為檢查關鍵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郭美杏


建議每半年測e抗原病毒量 B肝藥物治療共識出爐
40歲為檢查關鍵

B肝帶原者經檢查後發現病毒量過高、e抗原陽性、肝指數超出正常值2倍以上時,建議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減輕肝臟發炎情況。但目前抗病毒藥物有4種在台上市,應先用哪一種、何時需合併使用,目前沒有準則。去年底有一場亞太肝臟學會共識會議,各國醫師已有結論,患者至少每半年應自費檢測一次病毒量,並搭配健保給付e抗原、肝指數檢查,來調整用藥。
報導╱楊琇雯、郭美杏 攝影╱張世平


先了解 看抗藥性 血清轉換率
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朱嘉明追蹤300名B肝患者,發現40歲是e抗原由陽性轉為陰性的關鍵時間,若40歲後未轉陰,將來罹患肝硬化的機率將大增,該研究結果已刊登在知名醫學期刊《病毒性肝臟學期刊》。肝炎或預期未來5年內、10年內要結婚生子等可能會影響肝臟健康者,必須密切與醫師配合用藥。下表是肝炎用藥表,最重要的是抗藥性與血清轉換率,也就是e抗原由陽性轉為陰性機率。
01.jpg
01.jpg (36.28 KiB) 已瀏覽 31 次


提醒你

自費檢測病毒量
即使治療開始,醫師依患者預期目標選定藥物後,仍需在用藥過程中定期檢查。成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定宗表示,病毒檢測需自費,每次約2000元,建議治療後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看病毒濃度、e抗原是否轉為陰性,稱為血清轉換率,若要更密切追蹤,接受藥物治療前、治療3個月後、治療半年後、治療1年後,是4個好的時機點。

B肝接受治療期間應做檢查時間表
肝指數、病毒量、e抗原:治療前、治療3個月後、6個月後、1年後
甲型胎兒蛋白:每3個月1次
肝臟超音波:每6個月1次

至少吃藥3到5年
許多人誤以為只要肝臟發炎,開始吃藥就停不下來,需終生依靠藥物,所以乾脆不治療或自行停藥。但因抗病毒藥物有反彈效應,擅自停藥容易「前功盡棄」。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許朝偉提醒,藥物在血中的濃度需維持恆定,曾有人為了省錢,把本來需每天吃藥的間隔,自行延長為每2天吃1次,反而沒有效果、更浪費錢。
張定宗教授則以抗病毒藥物貝樂克為例,治療3年後約有9成患者的肝指數回覆正常,血清轉換率也有40%,所以他認為吃藥控制3到5年是基本的時間,不是每人都需終身服藥。

依病毒數 考慮併用藥
許朝偉醫師說明,剛開始接受抗病毒藥物時,多會先用單種藥物治療,再視情況搭配使用第二種藥物,稱為合併用藥。接受治療半年後抽血看病毒濃度,若每c.c.中低於300個複製體,就表示正使用的藥物有效;若只是部分有效,則要考慮換藥或使用合併治療;如果病毒量大,每c.c.超過1萬個複製體,就強烈建議換藥。


醫師說

與醫師充分討論
(成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定宗)
接受藥物治療前應先依個別情況與醫師討論藥物選擇,例如有無懷孕計畫、家族肝病史等,因為可能影響治療方針。

3族群較難治療
(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 許朝偉)
從臨床經驗中看起來,男性、40歲以上、肝纖維化程度較高這3種人,較難治療,所以更應該密切追蹤。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