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國內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末期患者無法以手術治療,可考慮用標靶藥物,可提高無病存活期44%,對於治療棘手、癌細胞發展速度快的肝癌來說,抑制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可說帶來新契機。也因可阻斷供應癌細胞養分的途徑,今年將有一項針對早期肝癌術後控制的全球臨床試驗展開,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超音波室主任陳冠仰說,低劑量的標靶藥物也許可以讓開完刀的肝癌患者預防再復發。
在實驗未展開前,現階段仍提醒高危險群,連續做篩檢才能提早發現,例如每3個月應做一次肝臟超音波的話,最好連續做,變成一種「習慣」,可提早發現3公分以下的微小癌細胞。
復發率超過5成
微小肝癌術後的5年存活率約7成,但末期則常只有3個月存活期。癌細胞的生長比正常細胞還快、血管新生速度也很快,而標靶藥物就是透過抑制血管內皮的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VEFGR,以及抑制癌細胞生長所需的生化物質RAF。陳冠仰主任指出,目前國外已核准用於末期肝癌的標靶藥物Nexavar,控制效果良好,預計今年會針對早期肝癌患者術後預防復發,展開臨床試驗。
找固定醫師檢查
陳冠仰主任強調,與其等待藥物試驗結果,不如定期檢查,因為早期發現的治療效果遠比晚期來得好。而在檢查項目上,40歲以上的B肝帶原者最好每半年要做一次肝臟超音波;肝硬化患者每3個月更應做一次,且肝臟超音波能否看出3公分以下的微小肝癌細胞,全賴醫師技術與經驗,況且有時是曾發生的血管瘤,都會影響判讀結果,最好固定找一位醫師、找同樣的醫院做檢查,較能判斷出變化情況。
檢查確定為肝癌後,能接受手術的盡量以手術為主,國內有統計報告顯示,術後的平均存活期為59個月,若拖到沒有症狀的晚期肝癌,無法接受手術等治療法的話,存活時間很短,不到1年。
(Apple Da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