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傷 針電激痛點
朱立群/台北報導
一位小5女生1周補習3天,周末還要上音樂班學拉大提琴,日前抱怨脖子緊、頭暈、胸脹、腹痛,家長以為家中有女初長成,但醫生診斷發現,竟是因為課業壓力大、寫功課、拉琴姿勢不正確,導致上肩與背部肌肉拉傷,與青春期無關。
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謝明福表示,該名小女孩屬典型筋膜疼痛症候群,常見症狀有:局部肌肉痠痛僵硬、眼睛疲勞、頭痛、頭暈、呼吸不順、耳鳴等,一般多採復健方式治療。
謝明福指出,日前還有一位30歲女性上班族,長期、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使用同一部位打電腦的結果,也導致肩頸肌肉拉傷,不但推拿無效,也無法經常請假接受復健治療。謝明福說,採用「針極肌肉內電刺激」數次,即可解決痠痛困擾,不需數周至數月治療。
謝明福在三總開設「肩頸背痛特別門診」實施上述療法,為復健無效或無暇復健的病患,提供「另類復健療法」。他表示,這種治療方式,在美國已大受歡迎。
謝明福說,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好發於長時間工作者,搬抬重物的勞工也常有此困擾。此外,運動員若暖身不夠,或經常倚賴某塊肌群施力,也會導致肌筋膜疼痛,如「網球肘」等便時有所聞。
但謝明福提醒,孕婦、患有精神疾病、意識不清、服用抗凝血藥物或食品(包括阿斯批靈及銀杏)等患者,不宜接受此另類療法。
此外,此針極肌肉內電刺激治療目前並無健保給付,每次療程約需600元,視「激痛點」數目及部位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