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國人有廣泛性焦慮症

您有經驗分享給我們嗎??歡迎您留寶貴意見^_^(本區有關醫學)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3成國人有廣泛性焦慮症

未閱讀文章 MissC »

3成國人有廣泛性焦慮症
你常覺得不耐煩嗎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



你常覺得睡不飽、工作疲累嗎?明知道今天有很多事情要忙,但卻提不起勁,老是覺得很煩、很焦慮,說不上來的煩?平常為了拼事業,很多事情都是匆忙完成,感覺稍微懈怠,別人就會追上來?小心!你可能得了「廣泛性焦慮症」,再不學會慢下腳步、排解壓力,就會變成憂鬱症,甚至身體也會出問題。

根據國內一份1000多人的問卷調查顯示,3成國人有廣泛性焦慮症,是目前相當普遍的焦慮性疾病,而它和一般的焦慮症不同的地方在於,廣泛性焦慮症會沒來由地焦慮,一直處於緊張、煩躁的情緒和身體狀況,包括頻尿、失眠;一般的焦慮則是在壓力事件過後,像是考試考完了,身、心問題就會消失。


測一測 症狀持續半年以上
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往往對2個以上的事件或活動出現異常焦慮及緊張情緒,除了焦慮之外,還伴隨以下6種症狀中的至少3項,並且持續半年以上。

●常靜不下來,會覺得浮躁、焦躁或者不耐煩。
●容易疲累,覺得都沒精神。
●失去專注力,腦中一片空白,難專心。
●情感易激躁、情緒起伏,旁人會明顯感覺到壓力。
●肌肉緊繃、常咬牙或頭痛。
●難以入睡或常睡不安穩。


緩和焦慮

呼吸和心跳都放慢
雖然腹式呼吸也是一種很好的紓壓法,不過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邱永林表示,常會感覺到焦慮的人往往是因為生活「太過於積極」,常會有緊張、趕時間、匆忙、期望高的情況,久而久之就彈性疲乏,忘了「放慢腳步」的感覺。所以放慢呼吸頻率可以讓心跳也慢下來,被過度刺激的交感神經可回復平穩。

用右手按住左手腕,找到脈搏。隨著脈搏跳動從1數到6,每跳一下就數1個數字,並吸氣。數到6之後再從1開始數,也是數到6,並吐氣。重複吸氣、吐氣和數息,持續3分鐘,就可減緩呼吸速度,讓焦躁情緒緩一緩。

彈橡皮筋回到現狀
若是真的很焦慮、有強烈地無助感且無法停止這種想法,邱永林心理師建議,可以在手上套一個橡皮筋,拉起來後彈自己一下,當感覺到「痛」時,就可中斷煩躁,讓自己回復到應有的專注力,而不是一味地焦躁。

放慢步調有益健康
平緩焦慮的方法就是提醒自己「要像一臺機器」,而每部機器都有暖機、待機的狀態,不能一直on,若沒有休息,很快就會耗損完畢,必須整組換掉。所以在觀念的改變上,需要時常提醒自己「放慢腳步」、「緩一緩其實沒那麼嚴重」。


要小心 3成會衍生憂鬱症
藍領階級因要煩惱經濟問題;但白領階級其實也有許多廣泛性焦慮症患者,都是因為工作長期處於緊繃、步調快的環境,對於成就、薪資、地位要求更高,結果反而太計較努力追趕別人的過程,也害怕被指責、不願意當輸家。會出現腸胃不適、心跳過快、抵抗力變差等生理症狀,更加重心理焦慮,變得不開心、感覺壓力愈來愈大,久而久之約有3成的廣泛性焦慮患者就會變成憂鬱症。


專家說


壓力累積造成焦慮
(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 楊聰財)
基本紓壓法都可以緩解焦慮,包括泡澡、運動、按摩等,但因焦慮情緒過去都被忽略了,大家只關注到憂鬱,但要小心的是,雖然焦躁在短期內似乎不會致死,但它和憂鬱常會伴隨出現,而且還是會讓身體器官有失能情況。

學著簡化人生目標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邱永林 )
不要對所有事情都抱著太高的期待,可把目標簡化,如每天走路10分鐘,好過強迫自己每天運動1小時;每天對一位親友或同事說「謝謝」,好過期待有人能分擔你的工作或幫助你;把進修課程當成職涯輔導,好過視為加薪的條件。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3成國人有廣泛性焦慮症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易怒、緊張、睡不好? 小心罹患廣泛性焦慮症!
NOWnews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近半年來,總覺得容易疲累,心情浮躁、不易專心又睡不好?小心成為廣泛性焦慮症的高危險族群!35歲的陳小姐是名業務員,半年來變得容易緊張、煩躁,晚上還睡不好,每當要向客戶提案時,緊張到一天要跑廁所40次,看了不少泌尿科醫師,直到精神科診斷,才發現原來罹患了廣泛性焦慮症!

何謂廣泛性焦慮症?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臨床上有6項指標提供判斷,包括心情焦慮、容易疲累、難以保持專心或腦袋一片空白、易怒、肌肉緊張以及有睡眠障礙。若是焦慮感伴隨以上其他5項中至少3項症狀,且持續半年以上時,就應提高警覺。

台灣華人身心倍思特協會日前做的「台灣民眾廣泛性焦慮症」調查,針對國內1119位成年人進行電話訪問,結果顯示,高達3成2民眾半年來經常感覺心情浮躁、容易疲倦及做事不專心且缺乏耐性,精神科醫師也保守推估,國內超過500萬成年人屬於廣泛性焦慮症高危險群。

調查結果顯示,40至64 歲的中年人近6成出現重度廣泛性焦慮症狀,其中女性更高於男性,反應出中年危機應提早預防。其他影響焦慮的環境因素,經濟居冠,其次為工作、健康、家庭及人際。

楊聰財指出,廣泛性焦慮症容易演變為慢性病,高達3成會併發憂鬱症,建議不要自行擅用鎮靜安眠藥,以免長期忽視疾病,最後可能演變為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的「失能」地步。

陳小姐現在除了服用抗焦慮、失眠的藥物治療外,也教育她學習在焦慮時如何放鬆,楊聰財舉例,運用簡單的腹式呼吸,坐著靠牆一吸一吐每天至少80次,可分4個階段進行,能幫助降低焦慮。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4.經驗分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