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聯手治氣喘

您有經驗分享給我們嗎??歡迎您留寶貴意見^_^(本區有關醫學)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中西醫聯手治氣喘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6.04.08  中國時報
中西醫聯手治氣喘
整理/龔善美


編按:由本報醫藥保健版主辦、財團法人靈芝保健基金會協辦的中西名醫開講系列講座,首場由台大小兒部主任及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林昭庚教授,針對氣喘的中西療法進行精闢對談,且看兩位名醫怎麼說。

中醫 怎麼說

治喘 小孩老人方法不同


林昭庚(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教授暨中華民國聯合中醫醫學會理事長)

氣喘在中醫的記載描述,是把現代通稱的氣喘區分為「哮」與「喘」兩類。「哮」就是哮喘,其臨床特徵是突然發作、呼吸急促、喉間有哮鳴聲,和現代醫學所稱的支氣管性氣喘、氣管異物和氣管病變的氣喘有關;「喘」就是喘息,以呼吸急迫快速為臨床特徵,是與呼吸困難有關、影響肺部功能之疾病如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肺心症或心臟性氣喘等病有關。

肺、腎氣虛所致

在中醫看氣喘的病因,氣喘的發病多與肺、腎相關,因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以現代醫學觀點看,引發氣喘的原因可分為與節氣時令變化有關的外邪侵襲(外因),以及和飲食習慣如接觸過敏原,或與稟賦體質有關的內傷虛損(內因)。其實,現代醫學所謂過敏,即中醫所指肺、腎氣虛。

中醫治療氣喘,最高原則為辨證論治,小孩、大人或老人氣喘的對治方法不同,首重辨證,「有邪者為實」、「無邪者為虛」,實喘、虛喘所運用的處方也各有不同。

從年齡不同區分,如脾胃尚未完全長好的孩童肺氣虛,宜先補脾胃再補氣,會運用到江主任提到的六君子湯,主要是運用能補氣的人參、益脾胃的白朮、助代謝的伏苓與如類固醇般作用的甘草組成的四君子湯,再加上針對氣喘痰多症狀用於化痰的半夏、陳皮(二陳湯)而成六君子湯;針對脾胃好的中壯年,則改以補中益氣湯為主;老人家腎氣虛,則宜予能益腎肝的六味地黃丸處方。

運用吐納 強化肺活量

在氣喘的預防保養上,中醫主張與西醫雷同,除強調飲食七、八分飽,最好粗茶淡飯,並強調多吃蔬果,中藥食材如杏仁、桂枝、人參、白朮、伏苓、防風等也可多吃外,運動也是重要的一環。

建議可運用「吐納」的深呼吸運動來強化肺部功能,做法為雙腳與肩同寬站好,吸氣時縮小腹、收肛門,盡量吸氣到最飽滿,再全身放鬆且吐氣到最大剩餘量,如此反覆多次,可訓練加強肺活量。

常見環境過敏源主要包括塵 、花粉(國外較多)、蟑螂、貓毛、狗毛與黴菌;食物過敏原則如牛奶、蛋白、蛋黃、有殼海鮮、黃豆、花生、核果及水果等。早期出現異位性皮膚炎,未來出現氣喘、過敏性鼻炎機率增加。

治喘 這些療法有用

西醫治療氣喘,主要方法包括居家環境過敏原的控制、注意飲食、適度運動以及藥物與免疫療法等。

其中,飲食宜注意避免冰冷食物或高油、高熱量、高油炸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包括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SOD等抗氧化物及可抗發炎的深海魚;尚待進一步研究於免疫運用的食物,如羊奶、蜂膠、冬蟲夏草、靈芝(目前已有多種促進免疫的研究結果出爐)等,中藥如小青龍湯、六君子湯與參苓白朮散;適度運動則以游泳、爬山為宜。

藥物治療方面包括:吸入性藥物、白三烯素(LT)受體拮抗劑、擬人式抗IgE抗體(Humanized 抗IgE抗體)及舌下減敏治療為主。

減敏療法 能改善過敏

氣喘宜於平時妥為控制,避免發作,發作時口服類固醇1次的劑量可供吸入類固醇使用1年(吸入性類固醇劑量是氣喘發作時口服類固醇的1/200到1/300);減敏療法可改善過敏現象的治療方式,國外已有純化塵 舌下減敏滴液,其效果和國內注射式減敏療法差不多。

中西醫合併治療 西藥不宜馬上停用

若是病患擬採中西醫合併治療,呼籲病人勿太快停止服用西藥,因為中藥大多以調理為主,西藥對治療病情控制較佳,兩種藥間隔1到1.5小時服用即可。

總結

中西醫合併治氣喘 未來趨勢

中西醫合併治療是未來趨勢,中醫是調理體質,西醫對病情控制比較好,建議找一個可靠的中醫,中西藥若合併使用,等中藥治療有效,西藥再慢慢減量。中西醫服藥應間隔一到兩個小時,到最後希望不用藥就是最好的治療。但氣喘急性發作時還是要以西醫控制,平常的保養,除了運動、飲食、吐納、相關穴位的按摩都能有效改善氣喘。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中西醫聯手治氣喘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養肺調腎 緩氣喘發作
山藥 柿餅 調理體質防感冒

蘋果日報
報導╱余孟芬、楊琇雯



近來日夜溫差大,不僅容易感冒,還會引發氣喘等過敏症狀。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氣喘發作除了讓醫師救治,平常還可選用茯苓和麻黃等能潤肺的中藥材,製作成茶飲,能紓解症狀並預防發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黃建榮表示,氣喘分為寒喘和熱喘2類,寒喘型的症狀是痰白稀、畏寒、臉色蒼白;熱喘型則會痰黃濃稠、口乾舌燥和火氣大。氣喘不只有肺的毛病,腎也有關聯,想改善氣喘要同時養肺和調腎。


簡易食療
黃建榮中醫師表示,平時在家可以煮一些藥膳,以比較自然、溫和以及簡便的調理方法,增強抵抗力和強化呼吸道,能夠有效預防氣喘再度發作,同時也可以減少感冒和過敏發生的機率。

山藥參苓粥
作用:固胃、補脾和調整免疫力。
材料:山藥1斤、黨參20克、茯苓15克、紅棗10顆、白米100克
作法:將黨參加水煮沸,取其湯汁加入白米、茯苓、紅棗和山藥,煮沸即可。
提醒:每天固定於早晚2次食用,一年四季都適合。

冰糖蒸柿餅
作用:緩咳、化痰,強化氣管。
材料:柿餅3個、冰糖
作法:將柿餅洗淨,和冰糖一起放進電鍋蒸,柿餅變軟即可食用。
提醒:新鮮柿子屬性寒涼,盡量少吃,可改吃屬性較溫的柿餅。


依症狀

寒喘型
症狀:痰白稀呈透明泡沫狀、畏寒怕冷、臉色蒼白。

半夏五味飲
˙作用:去風發汗、除寒行水,適用於喘咳、感冒和支氣管炎。
˙材料:半夏4克、麻黃、芍藥、細辛、甘草、桂枝和五味子各3克。
˙作法:加入600c.c.清水,以大火煮開,小火燜10分鐘後,待涼即可飲用。
˙提醒:體質燥熱者可減少半夏份量,孕婦則不適合飲用。

麻桂甘杏湯
˙作用:袪寒化痰、平喘緩咳,適用於臉色蒼白、畏寒和頭痛等。
˙材料:杏仁9克、麻黃7克、桂枝5克、甘草2克。
˙作法:加入600c.c.清水,以大火煮開,小火燜10分鐘後,待涼即可飲用。
˙提醒:麻黃會收縮血管,使心跳加快,高血壓、心臟病者要減少份量。

熱喘型
症狀:痰黃濃稠、口乾舌燥、火氣大、喉嚨痛。

白果桑花湯
˙作用:解表降氣、清熱化痰,適用於咳嗽、哮喘和喘不過氣等。
˙材料:白果5克、麻黃、款冬花和桑白皮各3克、蘇蘇子、杏仁、黃芩和甘草各2克。
˙作法:加入600c.c.清水,以大火煮開,小火燜10分鐘後,待涼即可飲用。
˙提醒:體質燥熱或有心煩情況者,可添加麥門冬或地骨皮各3克。

參朮茯棗茶
˙作用:補氣調中、健脾強胃,適用於脾胃氣虛、蘇食欲不振、舌苔白等症。
˙材料:人參、蘇白朮和茯苓各6克、蘇甘草3克、紅棗2克。
˙作法:加600c.c.清水,大火煮開,小火燜10分鐘,待涼即可飲用。
˙提醒:若有消化不良情況,可添加陳皮3克。


日常預防 寒涼冰品恐惡化
飲食要避免過於刺激、辛辣、冰冷食物,如辣椒、冰品、油炸、酒以及咖啡等,否則病情會惡化。另外,規律、適當的運動可加強心肺功能,有利於控制氣喘發作,平時可利用散步、慢跑或打拳練習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讓呼吸道更順暢。


專家說

先察覺前端症狀
(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 黃建榮)
覺得喉嚨乾時喝杯杏仁或薄荷茶,能防止發病,且在3天內舒緩。若等症狀發作才治療,療程會拖到2周,也較難改善,建議提高身體自我察覺的敏銳度。

運動會出汗較好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陳潮宗)
建議多做能增加心跳頻率會出汗的運動比較好。如登山健行、跳韻律舞、體操、跑步、球類等,便能增加心肺功能,增強抵抗力,可逐漸改善過敏體質。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中西醫聯手治氣喘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吃得不對“氣喘”噓噓難平息
uho
uho編輯部



每年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二為「世界氣喘日(World Asthma Day)」,根據衛生署94年的統計資料發現,台灣約有50萬3千人深受氣喘所苦。一般民眾普遍認為塵蟎、氣溫急遽變化及污染的空氣為引發氣喘的三大主因,然而卻不知道「錯誤的飲食」其實也是造成氣喘的原因之一。

【胃酸逆流伴隨而來的便是氣喘】曾有位出差到台灣的外國人,因手邊的氣喘藥不足前來就診。由於環境的改變可能是氣喘好轉或變壞的因素之一,看診時特別詢問在台灣氣喘發作的症狀有何不同?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他表示:「氣喘的困擾,在世界各國都一樣!」依臨床經驗判斷,這個患者的氣喘可能非外在環境引起,疑因吃飯速度過快,所引起的胃酸逆流所致,在服用七日的治療胃酸逆流藥物後,這位病人回診時開心地說:「很久沒這麼暢快的呼吸過日子!」

胃酸逆流與氣喘經常同時發生,若吃飯速度過快,導致食道賁門功能不佳,會引起胃酸易逆流至咽喉,甚至吸入氣管內道可引起支氣管收縮及導致支氣管炎。這樣的慢性發炎,因黏度增加而造成氣管水腫及痙攣,輕微者咽喉有痰或是異物感、胸悶、心灼熱、慢性咳嗽,嚴重者會氣喘,甚至慢性咳血絲,若再加上飲用咖啡及菸酒的習慣,將提高胃酸逆流發生的機率,相對的氣喘也更容易伴隨著發作。

【食物過敏也是引發氣喘的禍首之一】錯誤的飲食不單指用餐時間及速度造成,食物的種類也是引發或加重氣喘的因素。一般民眾較常聽到的「急性食物過敏原」如:奶、蛋、蝦、蟹、奇異果等被視為引起過敏反應的頭號殺手,但對於「慢性食物過敏原」所造成的腸道慢性發炎、激素增加,因而放大身體的發症狀(例:慢性濕疹、氣喘、慢性腸胃炎)的醫學知識並不熟知。

和急性過敏原相較,慢性食物過敏需要反覆性或大量的過敏食物才會產生,但因症狀難以聯想是食物過敏的現象,若不及時察覺,對健康和生活品質將造成不良影響,更嚴重的是,某些研究已經指出慢性食物過敏將會導致慢性病發生。

事實上,氣喘患者只需抽一管8c.c.的血液,即可檢驗出90種慢性食物過敏原。通常實施三至六個月後,約有80%的患者可獲得改善。而除了過敏原檢測外,寫過敏日記,也是發現「過敏引發因素」的好方法!氣喘是身體發炎的表現,做好氣喘控制並不難,養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的飲食習慣,找出食物過敏原、避免接觸環境過敏原,相信只要減少氣喘的引發因素,即可獲得滿意的改善,讓您盡情暢快地呼吸過生活。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4.經驗分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