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療多元化 審慎用藥提高療效
張甄芳
標靶治療的研發,帶來肺癌治療突破性的發展,但多種新藥的問世卻也讓患者陷入選擇的迷思。台北榮總胸腔科蔡俊明醫師表示,標靶治療必須選對病人並且用對時機,才能帶出好成績,建議患者應和醫師做良好的討論,擬出最適合個人的治療計畫,以得著最好的療效。
肺癌是全世界死亡率和盛行率最高的癌症,在台灣1年約有8千多名新增患者。因著多種標靶新藥問世,肺癌的治療也進入多元化的時代,但患者面對不同的治療選擇卻相當迷惑。蔡俊明表示,經濟考量的確困擾患者,門診中看到許多患者和家屬對於是否要選擇標靶治療意見不合,有的擔心費用太高,有的擔心沒有使用標靶治療會後悔。
面對這項疑惑,蔡俊明表示,標靶治療必須用的合宜才能有令人驚訝的效果。根據艾瑞莎多年使用經驗,若是有上皮生長因子基因突變的患者,或是不吸菸的肺腺癌患者,其臨床使用的效果至少有5、6成的控制率,遠高於化療的35%至45%的療效,這時標靶治療用於第一線的治療就顯得有意義,否則一味使用標靶治療有可能帶來比化療更差的治療效果。
此外,標靶治療用對時機也很重要,蔡俊明表示,肺癌患者若已發生多重轉移,不能接受化療時,就可以先服用標靶治療藥物1至2個月,待病情獲控制後再使用化療。不過,蔡俊明也強調,標靶治療不一定永遠有效,根據其臨床2、3百例的經驗發現,大部分患者平均在治療9個月至1年內復發,必須重新回到化療。
蔡俊明也表示,標靶治療的確也帶來新希望,有患者服用艾瑞莎已6年,其成績的確令人羨慕,而對於非肺腺癌的患者有時也可能有好反應,像是蔣方良女士就是一例,她是白種人且是老菸槍,並且是鱗狀細胞癌的患者,但她使用艾瑞莎3年得到還不錯的控制。
蔡俊明說,肺癌患者不用大執著使用那一種藥物,最重要的是和醫師做良好的討論,選擇適合個人的治療計畫,才能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大的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