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災後創傷壓力浮現 專家籲聆聽陪伴勿亂給建議
央廣
張嘉芳
四川發生強烈地震,過去曾經歷921的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很多災民親眼目睹家園遭摧毀、親人相繼罹難的悲慘景象,醫療人員如果沒有適時給予心靈撫慰治療,很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引發自殺潮危機。專家認為帶領創傷後壓力症患者走出生命幽谷,唯有聆聽與陪伴,千萬別亂建議或出主意,導致病情加劇。
四川大地震,數十萬人死傷、無家可歸,國際醫療救援與人道援助不斷湧入災區。過去曾經歷921大地震的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賴德仁卻指出,重大災難後,很多災民因長期暴露壓力環境下,引發內心強烈害怕、恐懼、無助與驚慌,造成不論災民或救難者都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導致自殺與死亡率節節升高,特別是災後的4週、一直到日後3到5年期間,當大眾關懷與救援物資逐漸減少時,災民開始會感到失落、痛苦、憤怒與憂鬱,這時候容易引發自殺危機。
賴德仁建議國際醫療救援,如果能給予災民精神心靈撫慰,就能減緩創傷後壓力逐漸浮現。賴德仁說:『面對很多死亡的人因為被困在裡面,因為受傷而很多身心的症狀,這些身心的症狀裡面可能繼續要一些心理的輔導,或是給予藥物的治療,那後續還有一些憂鬱的症狀會產生。其實還有兒童方面,這次的兒童死傷、青少年的死傷很多,可能沒辦法一對一的,可能需要做一些團體支持的治療,需這一方面也需要心理專業專家的來幫忙。』
本身有憂鬱症、妹妹也因憂鬱症自殺死亡的知名導演吳念真,他以過來人的經驗強調專家專業治療的重要,他指出周遭親友只要聆聽、陪伴憂鬱症病患就好,不要亂出主意、亂給建議,以免患者病情加劇。吳念真說:『現在很多人很討厭,就是說你只要說你困境,(別人)就會說錢不要賺那麼多,不是啊,我壓力不是來自於賺錢,而是有些工作沒辦法做完,沒辦法完成別人的期待等等,都是一些困境啊,所以很多東西不能亂講,你讓他講就好。』
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表示,如果災民或救難者經常覺得緊張不安、容易苦惱或動怒、心情低落或憂鬱、難以入睡,或常想起地震發生瞬間、過度警覺或逃避麻木等情形,就要儘速就醫,避免發生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