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
記者曹逸雯台北報導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6日公布「市售寢具市場購樣檢測」結果發現,此次雖然未檢出游離甲醛,但在22件購樣商品中,有半數檢出可遷移性螢光物質,由於使用含有「可遷移性螢光物質」寢具恐有導致皮膚過敏之虞,因此,不合格商品將依法要求業者下架回收並限期改善或銷毀。
由於市售寢具曾檢出含有游離甲醛及可遷移性螢光物質,引起消費大眾的重視,為確保消費者使用寢具安全,標準檢驗局再度於5月間分別前往桃園市、中壢市等地各大賣場銷售地點購樣22件寢具相關商品,價格從390元至2998元不等,這已經是標檢局第6次進行市售寢具購樣檢測。
標檢局表示,此次購樣檢測商品分別包括中國產製8件、台灣產製9件、孟加拉產製2件、泰國產製1件、印度產製1件,以及巴基斯坦產製1件,依CNS 14940「紡織製品中游離甲醛之限量及可遷移性螢光物質」及「織品標示基準」進行檢測,此次檢測結果未檢出游離甲醛,可見各廠家在經過相關單位多次查緝行動後,對於寢具含甲醛的品質要求均已相當重視。
雖然這次購檢驗結果並未檢出含有可能會致癌的游離甲醛,但依據CNS 14940「紡織製品游離甲醛之限量及可遷移性螢光物質」,以波長365~366nm的紫外光燈檢測是否含有「可遷移性螢光物質」結果,共有11件檢出「可遷移性螢光物質」,由於使用含有「可遷移性螢光物質」寢具恐有導致皮膚過敏之虞,標檢局將將依「消費者保護法」第36條暨38條,要求業者將不合格商品下架回收並限期改善或銷毀。
另外,有關中文標示檢查部分,有7件不符合「織品標示基準」,標示不符合原因包括依CNS 2339「纖維混用率」檢測其成分與標示成份不符,或產品未標示廠商名稱、地址、電話等資訊,恐影響消費者權益,標示不符合規定者,已函請經濟部中部辦公室依「商品標示法」責處。
標檢局也再度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寢具時,不要購買無中文標示或標示不完整的商品,選購及使用床單、被套、枕頭套等寢具時,必須檢視廠商名稱及地址、生產國別、成分、洗燙處理方式等各項標示是否清楚;使用前應依產品標示的洗燙處理方式或以溫水清洗,以除去可能存在的甲醛及可遷移性螢光物質化學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