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評估寶寶進食的量與質
從各個角度全面檢討寶寶的進食情形,找出潛在原因加以改正、治療,寶寶的體重就可望獲得改善。
1. 計算進食熱量:是否因熱量攝取不夠造成生長遲緩?
2. 觀察進食內容:營養是否均衡?維生素或礦物質是否攝取足夠?
3. 評估進食習慣:是否有偏食、衛生習慣不好、咀嚼過少等問題?
4. 環顧用餐環境:用餐氣氛是否良好?是否邊看電視邊吃?
5. 檢查身體狀況:是否經常嘔吐、腹瀉或其他器官系統有病變?導致寶寶熱量過度流失。
腸胃道問題解決良方
周宇光醫師表示,寶寶比較容易出現的腸胃道問題包括溢奶、拉肚子和便秘,這三種常見的狀況都會影響寶寶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建議家長仔細觀察寶寶是否出現上述狀況,並依照各種狀況,給予適當的處置方式:
溢奶
症狀:
寶寶在喝完奶或是喝到一半時就將喝進的奶水由口溢出來,有時會喝完奶水2至3小時後才溢出來,若ㄧ天溢奶的次數超過三次以上就應藥物治療以減少溢奶次數。新生兒在出生頭二、三個月內,因為腸胃道的發展尚未成熟,所以容易出現溢奶的狀況。通常溢奶的狀況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改善,寶寶長到三、四個月後,胃的括約肌變強壯,胃底部的發育也逐漸健全,溢奶的情況就會減少。
影響:
溢奶不但會影響寶寶營養的攝取,當寶寶喝完奶躺著的時候溢奶,更會讓寶寶嗆到,引起氣管發炎,進而影響到呼吸道,常溢奶的寶寶若在睡覺時出現咻咻的呼吸聲,就有可能是溢奶造成呼吸道的影響。
解決方法:
1. 少量多餐。
2. 餵完奶讓寶寶躺下時,可將床墊在頭部處提高約15至30度,或讓寶寶向右側躺,減少溢奶的機會。
3. 如果寶寶溢奶的狀況還是很頻繁,就有必要帶去給醫師檢查排除其他可能性,若不嚴重可先給予藥物治療,加強胃部賁門的張力與加速胃部排空,若是藥物治療未見改善,可用手術來改善溢奶狀況。
拉肚子
症狀:
拉肚子是另一個常見的腸胃道問題,不過家長要先確定寶寶是否真的拉肚子,因為喝母奶的寶寶常出現一喝完奶就排便的情形,這種狀況並不能稱為拉肚子,喝母奶的寶寶便便通常呈金黃色,而且大多稀稀糊糊的,若是稀稀水水的便中帶有小小的顆粒就是正常的便,而喝配方奶寶寶的大便通常比較硬、較會成型,如果大便次數增多,且便中只有水而無小顆的便粒就有可能是拉肚子。
解決方法:
1. 寶寶感冒生病時較容易出現拉肚子的狀況,或是突然更換不同配方奶粉的時候。所以換奶粉應按比例慢慢混合更換,才不易造成腹瀉。
2. 可將配方奶泡稀一點,比如原本30cc水泡一瓢奶粉,改成40cc水泡一瓢,配以少量多餐方式,看看有無改善;若沒有改善,可以改喝比較容易消化的無乳醣配方奶粉,通常喝無乳醣配方奶約3至7天拉肚子的情況會改善,改善後再按比例(一般以每日增加沖泡量的1/4換為原配方奶粉作為原則)與原配方奶混合沖泡,慢慢調成各一半,最後再調回原配方奶。
3. 若寶寶水便次數增加、體重明顯減輕與活動力變差,最好尋求小兒科醫師的協助。
便秘
症狀:
喝母奶的寶寶通常不會出現便秘的問題,這個問題以喝配方奶的寶寶居多,便秘會影響寶寶的進食量,所以不能置之不理。寶寶因為腹部的肌肉協調性尚未成熟,故不太會讓腹部肌肉用力;另外,寶寶在平躺的時候,肛門會呈現較緊的狀態,所以容易出現功能性便秘。
解決方法:
建議家長在寶寶出現超過3日未排便的狀況時,可以用物理性刺激方式,擴張肛門,引起排便。如可利用水銀肛溫溫度計平滑的尾端塗上凡士林,插入寶寶肛門約1至1.5公分深,然後輕輕轉動,幫助寶寶肛門的肌肉放鬆,有助於寶寶排便,做一次若沒效,可隔天再做一次,若還是沒效,則須找兒科醫師檢查治療,尋求改善。
周宇光
現職: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士
經歷:三軍總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國防醫學院小兒學科講師
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小兒腸胃科研究員
中華民國小兒科、新生兒、感染科、小兒腸胃科專科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