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養生特輯】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小兒吹冷氣 使用有方才保健
中廣
盛夏高溫,小孩習慣躲在空調房間裡,醫生提醒,夏天多種小兒疾病都與空調有關,家長如果注意使用空調的健康原則,可以確保小孩免去空調造成的健康問題。
中新網引述專家提醒,孩子常在吹空調時不注意保暖,容易感冒。此外處在乾冷空氣中過久,呼吸道及消化道抵抗力會下降,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及腹瀉。
專家建議,夏季小孩吹空調要注意空調溫度最好設定在攝氏27、28度,並在房間放一盆水,保持空氣濕度,也要避免小孩頻繁進出空調房間,進入開冷氣房間時,也要注意先把汗擦乾淨,冷氣也應該注意定時通風換氣,使室內外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新鮮。晚上睡覺前,把空調定時到凌晨5、6點關閉,這樣小孩起床後就可以適應室內外溫差。
另外專家也表示,有一些家長矯枉過正,熱的要死也不敢讓小孩吹冷氣,這也不健康,因為熱過頭,小孩也會有中暑或皮膚病的危險。
中廣
盛夏高溫,小孩習慣躲在空調房間裡,醫生提醒,夏天多種小兒疾病都與空調有關,家長如果注意使用空調的健康原則,可以確保小孩免去空調造成的健康問題。
中新網引述專家提醒,孩子常在吹空調時不注意保暖,容易感冒。此外處在乾冷空氣中過久,呼吸道及消化道抵抗力會下降,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及腹瀉。
專家建議,夏季小孩吹空調要注意空調溫度最好設定在攝氏27、28度,並在房間放一盆水,保持空氣濕度,也要避免小孩頻繁進出空調房間,進入開冷氣房間時,也要注意先把汗擦乾淨,冷氣也應該注意定時通風換氣,使室內外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新鮮。晚上睡覺前,把空調定時到凌晨5、6點關閉,這樣小孩起床後就可以適應室內外溫差。
另外專家也表示,有一些家長矯枉過正,熱的要死也不敢讓小孩吹冷氣,這也不健康,因為熱過頭,小孩也會有中暑或皮膚病的危險。
Re: 【夏日養生特輯】
提醒:出汗太多可能也是病
據《健康報》報導,夏季多汗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有些人汗多得出奇,衣服總是滲著鹽漬,這時就該想到是否患了某種疾病:
糖尿病
出汗多是糖尿病的病症之一。當患者併發自主神經病變時就會出汗多。這是由於糖代謝障礙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汗腺分泌增加所致。血糖高導致代謝率增高也是多汗的原因之一。
嗜鉻細胞瘤
患者的常見症狀為陣發性大汗淋漓。陣發性發作時,患者面色潮紅或變白,還會出現心慌、手顫、四肢發涼、血壓升高和頭痛等症狀。
更年期綜合徵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卵巢功能逐漸減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洫管收縮功能出現障礙,導致潮熱、多汗。
甲狀腺機能亢進
由於患者的代謝率增高,周圍血流量增加而促進機體散熱所致。
佝僂病
血鈣低可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從而促使汗腺分泌增多。患兒同時有煩躁不安、易驚、頭髮稀少等表現。
可見,對多汗不可一律等閒視之,應及時就診治療。
來源:《廣州日報》
據《健康報》報導,夏季多汗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有些人汗多得出奇,衣服總是滲著鹽漬,這時就該想到是否患了某種疾病:
糖尿病
出汗多是糖尿病的病症之一。當患者併發自主神經病變時就會出汗多。這是由於糖代謝障礙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汗腺分泌增加所致。血糖高導致代謝率增高也是多汗的原因之一。
嗜鉻細胞瘤
患者的常見症狀為陣發性大汗淋漓。陣發性發作時,患者面色潮紅或變白,還會出現心慌、手顫、四肢發涼、血壓升高和頭痛等症狀。
更年期綜合徵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卵巢功能逐漸減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洫管收縮功能出現障礙,導致潮熱、多汗。
甲狀腺機能亢進
由於患者的代謝率增高,周圍血流量增加而促進機體散熱所致。
佝僂病
血鈣低可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從而促使汗腺分泌增多。患兒同時有煩躁不安、易驚、頭髮稀少等表現。
可見,對多汗不可一律等閒視之,應及時就診治療。
來源:《廣州日報》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 食物中毒這樣避免
嬰兒和年幼的孩子身體特別脆弱,易受那些帶病菌食物的影響,因此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避免發生食物中毒:
夏季最威脅孩子健康的是發生食物中毒。許多隱藏在食物中會導致人體腹痛、腹瀉、噁心或嘔吐的病菌是嘗不出,看不見,聞不到的。嬰兒和年幼的孩子身體特別脆弱,易受那些帶病菌食物的影響,因此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避免發生食物中毒:
購物的路程
一般來說,不能久存的食品如奶製品、肉、禽類、魚、冷凍食品等能在非冷凍狀態下維持4個小時左右。所以儘量在離家較近的商店、超市選購這類食品,不要讓它們在非冷凍狀態下超過1小時。如果是坐汽車回家,要注意將這類食品放在遠離發動機的地方,以免食物受熱使細菌生長。
冷凍儲藏
如果家裡冰箱的冷凍櫃和冷藏庫都塞滿了東西,空氣得不到很好的流通,就會產生溫濕。哪怕冰箱只比規定的溫度高一點點,也會滋生細菌。保持冰箱內架子的清潔和乾燥,並經常查看溫度計的讀數:冷凍櫃應保持在0攝氏度以下,冷藏庫應保持在1到5攝氏度之間(倘若沒有配溫度計,立刻買一個)。不要將雞蛋放在門邊的架子上,因為那是冰箱最熱的地方。另外不宜如此放置的是色拉、沙司。它們中含有足夠的糖分,在稍稍溫暖的條件下就可滋生細菌。冰箱門被打開幾分鐘後才關上會影響內部的溫度。因此,要讓孩子在打開冰箱之前就想清楚他們需要什麼。
蔬菜、水果的清潔
蔬菜和水果也有可能成為細菌躲藏的地方,買回家後,應立刻將它們放入冰箱。蔬菜在沖洗之前要在清水中浸泡1小時左右。水果在吃之前要先用水不斷沖洗,再用紙巾擦拭乾淨。實驗結果表明,用流水沖洗可以除去99%的細菌;而單單用水清洗,則只能除去75%的細菌。所以對一些外皮較厚的水果如西瓜等,最佳的方法是先清水沖洗,再用清潔的乾布擦拭。這樣可以防止在切片的過程中,外部的微生物細菌污染西瓜瓤。
來源39健康網社區
嬰兒和年幼的孩子身體特別脆弱,易受那些帶病菌食物的影響,因此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避免發生食物中毒:
夏季最威脅孩子健康的是發生食物中毒。許多隱藏在食物中會導致人體腹痛、腹瀉、噁心或嘔吐的病菌是嘗不出,看不見,聞不到的。嬰兒和年幼的孩子身體特別脆弱,易受那些帶病菌食物的影響,因此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避免發生食物中毒:
購物的路程
一般來說,不能久存的食品如奶製品、肉、禽類、魚、冷凍食品等能在非冷凍狀態下維持4個小時左右。所以儘量在離家較近的商店、超市選購這類食品,不要讓它們在非冷凍狀態下超過1小時。如果是坐汽車回家,要注意將這類食品放在遠離發動機的地方,以免食物受熱使細菌生長。
冷凍儲藏
如果家裡冰箱的冷凍櫃和冷藏庫都塞滿了東西,空氣得不到很好的流通,就會產生溫濕。哪怕冰箱只比規定的溫度高一點點,也會滋生細菌。保持冰箱內架子的清潔和乾燥,並經常查看溫度計的讀數:冷凍櫃應保持在0攝氏度以下,冷藏庫應保持在1到5攝氏度之間(倘若沒有配溫度計,立刻買一個)。不要將雞蛋放在門邊的架子上,因為那是冰箱最熱的地方。另外不宜如此放置的是色拉、沙司。它們中含有足夠的糖分,在稍稍溫暖的條件下就可滋生細菌。冰箱門被打開幾分鐘後才關上會影響內部的溫度。因此,要讓孩子在打開冰箱之前就想清楚他們需要什麼。
蔬菜、水果的清潔
蔬菜和水果也有可能成為細菌躲藏的地方,買回家後,應立刻將它們放入冰箱。蔬菜在沖洗之前要在清水中浸泡1小時左右。水果在吃之前要先用水不斷沖洗,再用紙巾擦拭乾淨。實驗結果表明,用流水沖洗可以除去99%的細菌;而單單用水清洗,則只能除去75%的細菌。所以對一些外皮較厚的水果如西瓜等,最佳的方法是先清水沖洗,再用清潔的乾布擦拭。這樣可以防止在切片的過程中,外部的微生物細菌污染西瓜瓤。
來源39健康網社區
Re: 【夏日養生特輯】
暑氣難消 抗暑刮痧 DIY
文/黃慧君(耕莘醫院中醫科醫師)
時序已經進入夏天,天熱又多雨,在此溼熱並重的季節裡,若是時常感覺到虛弱疲倦、沉重無力、身體燥熱、胃口不佳、汗出不暢,然而一過秋涼,所有的症狀又逐漸減輕,中醫稱此為「疰夏之症」也。其實容易中暑也好,疰夏也好,都有一個本虛標實的體質,嚴格來講就是氣陰不足、暑熱溼盛體質。
預防中暑首先要重視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睡眠,白天可稍作午休,平日養成運動鍛鍊的好習慣、多飲白開水、適當補充營養,室內要通風良好、隔熱遮蔭,即使外出也要作好衣帽防護、避免高溫曝曬。其次要重視夏日的飲食,避免肥甘厚味、暴飲暴食及恣食生冷,如此容易造成腸胃功能的損傷,進而加重暑溼的症狀。
適合夏季的食補中藥有西洋參、麥門冬、蓮子、山藥、百合、白木耳等。此外,夏季還有許多應時的蔬菜水果上市,這些蔬果往往具有清暑熱、化溼濁的效果,例如:西瓜、絲瓜、冬瓜、苦瓜、黃瓜、莧菜、蘆筍、竹筍、甘蔗、蓮藕等。
一般民眾常使用刮痧來治療輕度的中暑,刮痧其實類似按摩的作用,它是利用水牛角製成的刮痧板來刺激皮膚,使得皮下充血、毛細孔擴張,以便讓體內暑熱穢濁溼氣由裏出表,如此經絡氣血得以暢通,進而調節身體五臟六腑的功能。
刮痧前,刮板及所刮部位皮膚要注意消毒,小兒或體瘦者,因為皮膚柔嫩需特別注意輕刮,或隔著薄衣來刮。刮痧方式由頸部的風池穴開始,順著肩頸側刮,再刮距脊椎兩側約1.5吋的背俞穴。力道以病人可以忍受的程度為主,手法自上而下,由內而外,不要來回刮,並避開傷口、骨頭的位置,直到出現紅色痧點為止。切勿一味追求出痧,有時病情不容易出痧,拚命的胡亂硬刮,不僅未解除中暑症狀,反而進一步造成皮膚的損傷。
刮完痧後1小時內不要洗冷水澡,最好馬上休息,避免吹風、流汗,且多補充水分,配合抗暑飲食,以助清熱解暑。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痧,再次刮痧的時間需間隔3~7天,以個人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刮痧療法的禁忌有,年老、久病體弱或過度疲勞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心血管疾患,糖尿病患者,皮膚有傷口者,皮膚容易過敏者,骨折處、局部組織腫脹處,飢餓或剛吃飽者均要慎刮、禁刮。
文/黃慧君(耕莘醫院中醫科醫師)
時序已經進入夏天,天熱又多雨,在此溼熱並重的季節裡,若是時常感覺到虛弱疲倦、沉重無力、身體燥熱、胃口不佳、汗出不暢,然而一過秋涼,所有的症狀又逐漸減輕,中醫稱此為「疰夏之症」也。其實容易中暑也好,疰夏也好,都有一個本虛標實的體質,嚴格來講就是氣陰不足、暑熱溼盛體質。
預防中暑首先要重視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睡眠,白天可稍作午休,平日養成運動鍛鍊的好習慣、多飲白開水、適當補充營養,室內要通風良好、隔熱遮蔭,即使外出也要作好衣帽防護、避免高溫曝曬。其次要重視夏日的飲食,避免肥甘厚味、暴飲暴食及恣食生冷,如此容易造成腸胃功能的損傷,進而加重暑溼的症狀。
適合夏季的食補中藥有西洋參、麥門冬、蓮子、山藥、百合、白木耳等。此外,夏季還有許多應時的蔬菜水果上市,這些蔬果往往具有清暑熱、化溼濁的效果,例如:西瓜、絲瓜、冬瓜、苦瓜、黃瓜、莧菜、蘆筍、竹筍、甘蔗、蓮藕等。
一般民眾常使用刮痧來治療輕度的中暑,刮痧其實類似按摩的作用,它是利用水牛角製成的刮痧板來刺激皮膚,使得皮下充血、毛細孔擴張,以便讓體內暑熱穢濁溼氣由裏出表,如此經絡氣血得以暢通,進而調節身體五臟六腑的功能。
刮痧前,刮板及所刮部位皮膚要注意消毒,小兒或體瘦者,因為皮膚柔嫩需特別注意輕刮,或隔著薄衣來刮。刮痧方式由頸部的風池穴開始,順著肩頸側刮,再刮距脊椎兩側約1.5吋的背俞穴。力道以病人可以忍受的程度為主,手法自上而下,由內而外,不要來回刮,並避開傷口、骨頭的位置,直到出現紅色痧點為止。切勿一味追求出痧,有時病情不容易出痧,拚命的胡亂硬刮,不僅未解除中暑症狀,反而進一步造成皮膚的損傷。
刮完痧後1小時內不要洗冷水澡,最好馬上休息,避免吹風、流汗,且多補充水分,配合抗暑飲食,以助清熱解暑。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痧,再次刮痧的時間需間隔3~7天,以個人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刮痧療法的禁忌有,年老、久病體弱或過度疲勞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心血管疾患,糖尿病患者,皮膚有傷口者,皮膚容易過敏者,骨折處、局部組織腫脹處,飢餓或剛吃飽者均要慎刮、禁刮。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大暑時節的四大祛病養生食譜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大暑時節即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我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瞭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於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當你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症狀時,多為中暑先兆。
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有條件的人,進入夏季後,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以慢性支氣管炎為例,可內服外用並舉,具體方法:內服溫腎壯陽的金匱腎氣丸、左歸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連服一個月。外敷藥可選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細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細末,用薑汁調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攤在直徑約5釐米的油紙或塑膠薄膜上,貼在後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貼在雙側的肺俞、百勞、膏肓穴上,用膠布固定。一般貼4—6小時,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癢或有溫熱舒適感可多貼幾小時。須注意的是,每個伏天(夏季三個伏天)貼一次,每年三次,連續貼三年,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機體的過敏狀態。這種內、外結合的治療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緩解症狀。
暑天,運用飲食的營養作用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
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醫藥六書》讚:「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
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這種冷開水在其燒開被冷卻過程中,氯氣比一般自然水減少了1/2,水的表面張力、密度、粘滯度、導電率等理化特性都發生了改變,很近似生物活性細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過細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根據民間經驗,實驗結果,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新鮮涼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
日本醫學家曾經對46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過調查統計,五年內堅持每天清晨喝一杯涼開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牙齒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這些人中也從未得過大病,由此說來水對人體之重要,是千真萬確的。
除水之外,酒、湯、果汁等都可稱為飲品。合理選用都能對人體起到很好的強身健體的作用。
盛夏陽熱下降,絪蘊薰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下麵介紹幾種適合大暑節氣的佳餚。
清拌茄子:
[配料]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醬油、味精、精鹽、花椒各適量。
[做法]茄子洗淨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內,撒上少許鹽,再投如涼水中,泡去茄褐色,撈出放蒸鍋內蒸熟,取出晾涼;蒜搗末;將炒鍋置於火上燒熱,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後,連油一同倒入小碗內,加入醬油、白糖、米醋、精鹽、味精、蒜末,調成汁,澆在茄片上;香菜擇洗乾淨,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清熱通竅,消腫利尿,健脾和胃。
熗拌什錦:
[配料]豆腐1塊,嫩豆角50克,番茄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鹽、味精蔥末各適量。
[做法]將豆腐、豆角、番茄、木耳均切成丁。鍋內加水燒開,將豆腐、豆角、番茄、木耳分別焯透(番茄略燙即可),撈出淋幹水分,裝盤備用。炒鍋燒熱,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鍋,熗出香味,再將蔥末、鹽、番茄、味精同入鍋內,攪拌均勻,倒在燙過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攪勻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濕。
綠豆南瓜湯:
[配料]綠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鹽少許。
[做法]綠豆清水洗淨,趁水氣未幹時加入食鹽少許(3克左右)攪拌均勻,醃製幾分鍾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淨,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待用。鍋內加水500毫升,燒開後,先下綠豆煮沸2分鍾,淋入少許涼水,再煮沸,將南瓜入鍋,蓋上鍋蓋,用文火煮沸約30分鍾,至綠豆開花,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綠豆甘涼,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氣。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苦瓜菊花粥:
[配料]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做法]將苦瓜洗淨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淨,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置於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後,將苦瓜、冰糖放入鍋中,改用文火繼續煮至米開花時即可。
[功效]清利暑熱,止痢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痢疾等症。
注意:喝此粥時,忌食一切溫燥、麻辣、厚膩之物。
文章來源: 人民網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大暑時節即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我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瞭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於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當你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症狀時,多為中暑先兆。
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有條件的人,進入夏季後,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以慢性支氣管炎為例,可內服外用並舉,具體方法:內服溫腎壯陽的金匱腎氣丸、左歸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連服一個月。外敷藥可選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細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細末,用薑汁調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攤在直徑約5釐米的油紙或塑膠薄膜上,貼在後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貼在雙側的肺俞、百勞、膏肓穴上,用膠布固定。一般貼4—6小時,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癢或有溫熱舒適感可多貼幾小時。須注意的是,每個伏天(夏季三個伏天)貼一次,每年三次,連續貼三年,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機體的過敏狀態。這種內、外結合的治療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緩解症狀。
暑天,運用飲食的營養作用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
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醫藥六書》讚:「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
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這種冷開水在其燒開被冷卻過程中,氯氣比一般自然水減少了1/2,水的表面張力、密度、粘滯度、導電率等理化特性都發生了改變,很近似生物活性細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過細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根據民間經驗,實驗結果,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新鮮涼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
日本醫學家曾經對46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過調查統計,五年內堅持每天清晨喝一杯涼開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牙齒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這些人中也從未得過大病,由此說來水對人體之重要,是千真萬確的。
除水之外,酒、湯、果汁等都可稱為飲品。合理選用都能對人體起到很好的強身健體的作用。
盛夏陽熱下降,絪蘊薰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下麵介紹幾種適合大暑節氣的佳餚。
清拌茄子:
[配料]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醬油、味精、精鹽、花椒各適量。
[做法]茄子洗淨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內,撒上少許鹽,再投如涼水中,泡去茄褐色,撈出放蒸鍋內蒸熟,取出晾涼;蒜搗末;將炒鍋置於火上燒熱,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後,連油一同倒入小碗內,加入醬油、白糖、米醋、精鹽、味精、蒜末,調成汁,澆在茄片上;香菜擇洗乾淨,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清熱通竅,消腫利尿,健脾和胃。
熗拌什錦:
[配料]豆腐1塊,嫩豆角50克,番茄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鹽、味精蔥末各適量。
[做法]將豆腐、豆角、番茄、木耳均切成丁。鍋內加水燒開,將豆腐、豆角、番茄、木耳分別焯透(番茄略燙即可),撈出淋幹水分,裝盤備用。炒鍋燒熱,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鍋,熗出香味,再將蔥末、鹽、番茄、味精同入鍋內,攪拌均勻,倒在燙過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攪勻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濕。
綠豆南瓜湯:
[配料]綠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鹽少許。
[做法]綠豆清水洗淨,趁水氣未幹時加入食鹽少許(3克左右)攪拌均勻,醃製幾分鍾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淨,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待用。鍋內加水500毫升,燒開後,先下綠豆煮沸2分鍾,淋入少許涼水,再煮沸,將南瓜入鍋,蓋上鍋蓋,用文火煮沸約30分鍾,至綠豆開花,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綠豆甘涼,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氣。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苦瓜菊花粥:
[配料]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做法]將苦瓜洗淨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淨,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置於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後,將苦瓜、冰糖放入鍋中,改用文火繼續煮至米開花時即可。
[功效]清利暑熱,止痢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痢疾等症。
注意:喝此粥時,忌食一切溫燥、麻辣、厚膩之物。
文章來源: 人民網
Re: 【夏日養生特輯】
預防夏日常見疾病
uho
uho編輯部
炎炎夏日,許多疾病隨之而來,除了令人聞之色變的腸病毒外,還有許多疾病也是不可輕忽的,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科翁麗緻醫師,為了提供民眾做好預防之道,特別針對夏天常見的疾病像是食物中毒、登革熱、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加以說明。
首先,夏日高溫由於食物保存不易,因此經常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常見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調理食物前沒有徹底清洗乾淨、食物冷藏保存不正確,冷凍溫度不夠,導致細菌滋生、或是食物調理後,沒有立即食用,放置室溫下太久,以致細菌滋生。導致食用已被細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例如:受污染的肉類或蛋類。另外加熱處理不當也是很常見,例如:需煮沸的食物沒煮沸。
翁麗緻醫生指出,食物中毒可能會有腹痛、腹瀉、發燒、血便等症狀,甚至會傳染給別人。所以妥善的調理食物,保持廚房、廚具和餐具的清潔,做好食物儘快食用,讓細菌沒辦法在食物上滋生,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才是防止食物中毒的好方法。
其次是「登革熱」。感染登革熱時會有發燒、劇烈的關節疼痛和肌肉痛症狀;嚴重時,甚至有致死的危險。目前尚無特效藥,只能用退熱劑和鎮痛藥物來減輕病症,所以最好避免蚊蟲叮咬,例如:裝紗窗、紗門、清除居家附近的積水容器等,是目前對付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是登革熱傳播的媒介,滋生的場所為屋內外各種積水容器中。
至於「流行性感冒」,翁麗緻醫生表示流感種類很多,可經由病人的口水、分泌物等途徑傳播病毒。感染可能會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在感冒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常洗手、多喝水、戴口罩、保持室內通風,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
【預防夏日疾病注意事情】
‧「濕、搓、沖、捧、擦」的正確洗手方式洗手。
‧養成常洗手、多喝水的好習慣。
‧充份攝取營養均衡的飲食,以增加抵抗力。
‧烹調食物前,先徹底洗淨雙手,調理過程及廚房、廚具和餐具都要保持清潔。
‧做好食物儘快食用,不放置過久。保存食物時,避免因為保溫或冷藏不當,造成食物腐敗。
‧家中裝設紗窗、紗門,注意家中及周圍環境,消除蚊蟲孳生場所。
‧腸病毒或感冒流行期間,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可幫孩子戴上口罩。
‧保持室內通風良好,避免病菌有機會在家中停留。
uho
uho編輯部
炎炎夏日,許多疾病隨之而來,除了令人聞之色變的腸病毒外,還有許多疾病也是不可輕忽的,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科翁麗緻醫師,為了提供民眾做好預防之道,特別針對夏天常見的疾病像是食物中毒、登革熱、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加以說明。
首先,夏日高溫由於食物保存不易,因此經常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常見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調理食物前沒有徹底清洗乾淨、食物冷藏保存不正確,冷凍溫度不夠,導致細菌滋生、或是食物調理後,沒有立即食用,放置室溫下太久,以致細菌滋生。導致食用已被細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例如:受污染的肉類或蛋類。另外加熱處理不當也是很常見,例如:需煮沸的食物沒煮沸。
翁麗緻醫生指出,食物中毒可能會有腹痛、腹瀉、發燒、血便等症狀,甚至會傳染給別人。所以妥善的調理食物,保持廚房、廚具和餐具的清潔,做好食物儘快食用,讓細菌沒辦法在食物上滋生,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才是防止食物中毒的好方法。
其次是「登革熱」。感染登革熱時會有發燒、劇烈的關節疼痛和肌肉痛症狀;嚴重時,甚至有致死的危險。目前尚無特效藥,只能用退熱劑和鎮痛藥物來減輕病症,所以最好避免蚊蟲叮咬,例如:裝紗窗、紗門、清除居家附近的積水容器等,是目前對付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是登革熱傳播的媒介,滋生的場所為屋內外各種積水容器中。
至於「流行性感冒」,翁麗緻醫生表示流感種類很多,可經由病人的口水、分泌物等途徑傳播病毒。感染可能會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在感冒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常洗手、多喝水、戴口罩、保持室內通風,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
【預防夏日疾病注意事情】
‧「濕、搓、沖、捧、擦」的正確洗手方式洗手。
‧養成常洗手、多喝水的好習慣。
‧充份攝取營養均衡的飲食,以增加抵抗力。
‧烹調食物前,先徹底洗淨雙手,調理過程及廚房、廚具和餐具都要保持清潔。
‧做好食物儘快食用,不放置過久。保存食物時,避免因為保溫或冷藏不當,造成食物腐敗。
‧家中裝設紗窗、紗門,注意家中及周圍環境,消除蚊蟲孳生場所。
‧腸病毒或感冒流行期間,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可幫孩子戴上口罩。
‧保持室內通風良好,避免病菌有機會在家中停留。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天氣濕熱好生細菌 應慎防食物中毒
uho
uho編輯部
對於食品安全的問題你最擔心什麼?每隔一陣子,媒體就會報導哪裡有黑心食品,或者哪裡又發現有不合格農藥檢出的農漁養殖產品。這些消息常常弄得大家開始疑心,自己是不是曾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了很多有毒的東西或甚至是致癌的東西。
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表示,想知道所吃的食品安不安全或有沒有毒,就要先了解有哪些「物質」本來就不該出現在食物當中,然後再探討它的「含量」是否足以傷害身體。張營養師舉例說明,我們對加了太多糖的食品形容說「甜得要命」,或加太多鹽的食品形容說「鹹死人了」,表示即使是像糖、鹽這些日常調味品,含量太多時對身體也是有「害」的,甚至對糖、鹽代謝不良的人是有可能會致命的。
當然,食品安全專家和食品衛生單位所注意的範圍,並不是糖和鹽的用量問題,而是在防範食品病原菌的污染,食品添加物的使用規範,以及農藥殘留量的檢測。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每年大約有四千例左右的食物中毒事件通報,一般相信沒有通報的食物中毒應超過十倍以上。
張營養師指出,食品中毒多由細菌、毒素、化學物質的污染所引起。食物一旦受到細菌的污染,雖然因為菌數少不會馬上致病,但若又在不當的條件下存放長一點時間,細菌在濕熱的環境中快速繁殖,達到致病的菌數,通常這並不是肉眼所能察覺到的危險,吃了卻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防範未然,不要將有毒的東西吃下肚,就是要多注意個人和環境的衛生,避免熟食遭到生食的沾染,並且冷藏和加熱都要到達足夠的溫度以抑菌或滅菌。例如:家中的剩餘食物應盡速放入冷藏,而不要置於室溫過久,以免細菌的滋生;而剩菜從冷藏取出再利用時,也要充分加熱達到80℃以上殺菌,才可有效的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預防食品受到毒素或化學物質的污染得從食品檢驗把關,例如:衛生局在賣場抽驗之後,發現花生及花生製品含致癌(肝癌)的黃麴毒素超過標準值,要求全面下架,並追溯來源。花生、黃豆、玉米、五穀雜糧、中藥材等食材在濕熱的環境中存放一段時間,就容易長黴菌並釋出黃麴毒素。張營養師提醒民眾,由於高溫烹調的方法無法將黃麴毒素去除,消費者必須從採購就開始提高警覺,選用真空包裝產品。買回家後也要將這些乾料食材存放在冰箱或低溫、乾燥處,一旦有發霉的疑慮,應立即丟棄不要食用,來防止食入黃麴毒素。
uho
uho編輯部
對於食品安全的問題你最擔心什麼?每隔一陣子,媒體就會報導哪裡有黑心食品,或者哪裡又發現有不合格農藥檢出的農漁養殖產品。這些消息常常弄得大家開始疑心,自己是不是曾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了很多有毒的東西或甚至是致癌的東西。
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表示,想知道所吃的食品安不安全或有沒有毒,就要先了解有哪些「物質」本來就不該出現在食物當中,然後再探討它的「含量」是否足以傷害身體。張營養師舉例說明,我們對加了太多糖的食品形容說「甜得要命」,或加太多鹽的食品形容說「鹹死人了」,表示即使是像糖、鹽這些日常調味品,含量太多時對身體也是有「害」的,甚至對糖、鹽代謝不良的人是有可能會致命的。
當然,食品安全專家和食品衛生單位所注意的範圍,並不是糖和鹽的用量問題,而是在防範食品病原菌的污染,食品添加物的使用規範,以及農藥殘留量的檢測。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每年大約有四千例左右的食物中毒事件通報,一般相信沒有通報的食物中毒應超過十倍以上。
張營養師指出,食品中毒多由細菌、毒素、化學物質的污染所引起。食物一旦受到細菌的污染,雖然因為菌數少不會馬上致病,但若又在不當的條件下存放長一點時間,細菌在濕熱的環境中快速繁殖,達到致病的菌數,通常這並不是肉眼所能察覺到的危險,吃了卻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防範未然,不要將有毒的東西吃下肚,就是要多注意個人和環境的衛生,避免熟食遭到生食的沾染,並且冷藏和加熱都要到達足夠的溫度以抑菌或滅菌。例如:家中的剩餘食物應盡速放入冷藏,而不要置於室溫過久,以免細菌的滋生;而剩菜從冷藏取出再利用時,也要充分加熱達到80℃以上殺菌,才可有效的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預防食品受到毒素或化學物質的污染得從食品檢驗把關,例如:衛生局在賣場抽驗之後,發現花生及花生製品含致癌(肝癌)的黃麴毒素超過標準值,要求全面下架,並追溯來源。花生、黃豆、玉米、五穀雜糧、中藥材等食材在濕熱的環境中存放一段時間,就容易長黴菌並釋出黃麴毒素。張營養師提醒民眾,由於高溫烹調的方法無法將黃麴毒素去除,消費者必須從採購就開始提高警覺,選用真空包裝產品。買回家後也要將這些乾料食材存放在冰箱或低溫、乾燥處,一旦有發霉的疑慮,應立即丟棄不要食用,來防止食入黃麴毒素。
Re: 【夏日養生特輯】
預防夏季熱衰竭 需細心抗中暑
uho
uho編輯部
近幾年因溫室效應、地球暖化,感覺夏天一年比一年炎熱,而因熱病死亡的案例也明顯增加,像2003年8月歐洲熱浪來襲,便造成將近兩萬人死亡,而台灣地處亞熱帶,四面環海,夏季氣候炎熱潮濕,更容易造成熱傷害,不得不慎!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家醫科許馨文醫師指出,常見的熱病包括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及最嚴重的中暑。熱痙攣是因身體大量出汗,鹽分流失造成電解質不平衡,以致肌肉抽筋痙攣;熱昏厥則因高溫造成皮膚表面血管擴張,使腦部血流減少而昏厥,特別是在炎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者更容易發生。熱衰竭是因人體在炎熱的環境中過度產熱及流汗,最後超過體溫調節中樞代償機制的負荷,使體溫上升,加上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會出現非常口渴、疲倦、焦躁不安、噁心嘔吐、頭痛暈眩、四肢無力、皮膚濕冷、臉色蒼白、脈搏微弱、全身不適等症狀,此時測量肛溫或口溫約37-40゚C。
許馨文醫師強調熱衰竭若未適當處置,就可能惡化成為致命的中暑,中暑時的中心體溫(肛溫或口溫)會超過40゚C,且合併中樞神經異常如意識混亂、幻覺、步態不穩、抽筋甚至昏迷,也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不儘快處理,死亡率非常高。
若不幸發生中暑,應趕緊將病患移至陰涼處,除去衣物,用冰水拭浴,若有風扇吹拂更好,可將手腳浸泡在冰水中,或以冰袋放於主要血管流經的頸部、腋下、鼠蹊等部位幫助散熱;意識不清者若嘔吐,應使其側躺,避免嘔吐物阻塞呼吸道,若呼吸困難則應儘快請求救援並施以人工呼吸。
中暑雖然可怕,但卻可事先預防,許醫師提出以下幾點常見方法:
(1)避免在炎熱潮濕的天氣下從事戶外活動,特別是較激烈或長時間的活動,應儘量安排在室內進行,若在戶外活動應避開下午一時到三時最熱的時段。
(2)平時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鹽分,若從事劇烈的戶外活動,飲水中可加一點鹽或喝稀釋的運動飲料,因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是造成中暑的重要危險因子。
(3)衣服不要穿太厚,儘量穿著寬鬆、淺色系且吸汗的服裝,並戴遮陽帽。
(4)從事劇烈戶外活動前,應確認自己身體狀況是否許可,活動前7-10天即先離開冷氣房,至戶外有計畫的進行體能訓練,使身體提早適應熱環境,活動時若有不適應立刻休息勿勉強。
(5)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的身體調節功能差,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在炎熱的天候下即使未至戶外活動,亦有中暑可能,平時家人應多注意他們是否補充足夠的水分、有無中暑的相關症狀。
uho
uho編輯部
近幾年因溫室效應、地球暖化,感覺夏天一年比一年炎熱,而因熱病死亡的案例也明顯增加,像2003年8月歐洲熱浪來襲,便造成將近兩萬人死亡,而台灣地處亞熱帶,四面環海,夏季氣候炎熱潮濕,更容易造成熱傷害,不得不慎!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家醫科許馨文醫師指出,常見的熱病包括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及最嚴重的中暑。熱痙攣是因身體大量出汗,鹽分流失造成電解質不平衡,以致肌肉抽筋痙攣;熱昏厥則因高溫造成皮膚表面血管擴張,使腦部血流減少而昏厥,特別是在炎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者更容易發生。熱衰竭是因人體在炎熱的環境中過度產熱及流汗,最後超過體溫調節中樞代償機制的負荷,使體溫上升,加上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會出現非常口渴、疲倦、焦躁不安、噁心嘔吐、頭痛暈眩、四肢無力、皮膚濕冷、臉色蒼白、脈搏微弱、全身不適等症狀,此時測量肛溫或口溫約37-40゚C。
許馨文醫師強調熱衰竭若未適當處置,就可能惡化成為致命的中暑,中暑時的中心體溫(肛溫或口溫)會超過40゚C,且合併中樞神經異常如意識混亂、幻覺、步態不穩、抽筋甚至昏迷,也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不儘快處理,死亡率非常高。
若不幸發生中暑,應趕緊將病患移至陰涼處,除去衣物,用冰水拭浴,若有風扇吹拂更好,可將手腳浸泡在冰水中,或以冰袋放於主要血管流經的頸部、腋下、鼠蹊等部位幫助散熱;意識不清者若嘔吐,應使其側躺,避免嘔吐物阻塞呼吸道,若呼吸困難則應儘快請求救援並施以人工呼吸。
中暑雖然可怕,但卻可事先預防,許醫師提出以下幾點常見方法:
(1)避免在炎熱潮濕的天氣下從事戶外活動,特別是較激烈或長時間的活動,應儘量安排在室內進行,若在戶外活動應避開下午一時到三時最熱的時段。
(2)平時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鹽分,若從事劇烈的戶外活動,飲水中可加一點鹽或喝稀釋的運動飲料,因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是造成中暑的重要危險因子。
(3)衣服不要穿太厚,儘量穿著寬鬆、淺色系且吸汗的服裝,並戴遮陽帽。
(4)從事劇烈戶外活動前,應確認自己身體狀況是否許可,活動前7-10天即先離開冷氣房,至戶外有計畫的進行體能訓練,使身體提早適應熱環境,活動時若有不適應立刻休息勿勉強。
(5)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的身體調節功能差,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在炎熱的天候下即使未至戶外活動,亦有中暑可能,平時家人應多注意他們是否補充足夠的水分、有無中暑的相關症狀。
Re: 【夏日養生特輯】
《醫藥信箱》青草茶、綠豆湯 性涼寒 體質虛寒者不宜多食
自由
(中醫抗衰老醫學會理事長鄭歲宗解答,記者田瑞華整理)
Q:最近天氣很熱,經常想喝青草茶或綠豆湯之類的飲品或點心消暑,但又擔心喝多了不好,請問該怎麼飲用這些飲品點心,才比較健康?
A:夏天一到,的確像青草茶、綠豆湯都很受歡迎,但因其性屬涼寒,飲用過多或體質虛寒的人,喝了容易傷害脾胃、消化不良或胃口變差。所以,最好經中醫師診斷確認個人體質之後,再適量飲用這些清涼退火的飲品、或是其他較適合虛寒體質者的生津止渴茶飲,以免喝了反而身體不舒服。
一般來說,青草茶和綠豆湯適合體質燥熱、火氣大的人喝。火氣大者容易出現便秘、小便如茶黃色、口乾舌燥等情況,但飲用時間最好是中午以前、最遲在下午時段,每次飲用1到2杯、感覺解渴即可,其他時候最好仍喝白開水,以免飲用過量。
此外,晚上則不建議飲用,以免影響脾胃功能、或是夜晚睡覺時頻尿。
如果像女性容易體質虛寒,則不建議飲用青草茶或綠豆湯。因為可能使身體愈喝愈寒,反而易感疲累、胃口不好,或者早上睡醒時仍覺得疲倦,生理期間更不適合飲用,以免影響經血量。
體質虛寒者通常適合用較溫和的參麥飲,以人參加上麥冬、五味子、黃耆、廣皮和紅棗等煮成,同樣可生津止渴。但重點仍應先找中醫師診斷,針對個人體質建議適合的夏日茶飲、或調配茶飲成分,比較適當。
自由
(中醫抗衰老醫學會理事長鄭歲宗解答,記者田瑞華整理)
Q:最近天氣很熱,經常想喝青草茶或綠豆湯之類的飲品或點心消暑,但又擔心喝多了不好,請問該怎麼飲用這些飲品點心,才比較健康?
A:夏天一到,的確像青草茶、綠豆湯都很受歡迎,但因其性屬涼寒,飲用過多或體質虛寒的人,喝了容易傷害脾胃、消化不良或胃口變差。所以,最好經中醫師診斷確認個人體質之後,再適量飲用這些清涼退火的飲品、或是其他較適合虛寒體質者的生津止渴茶飲,以免喝了反而身體不舒服。
一般來說,青草茶和綠豆湯適合體質燥熱、火氣大的人喝。火氣大者容易出現便秘、小便如茶黃色、口乾舌燥等情況,但飲用時間最好是中午以前、最遲在下午時段,每次飲用1到2杯、感覺解渴即可,其他時候最好仍喝白開水,以免飲用過量。
此外,晚上則不建議飲用,以免影響脾胃功能、或是夜晚睡覺時頻尿。
如果像女性容易體質虛寒,則不建議飲用青草茶或綠豆湯。因為可能使身體愈喝愈寒,反而易感疲累、胃口不好,或者早上睡醒時仍覺得疲倦,生理期間更不適合飲用,以免影響經血量。
體質虛寒者通常適合用較溫和的參麥飲,以人參加上麥冬、五味子、黃耆、廣皮和紅棗等煮成,同樣可生津止渴。但重點仍應先找中醫師診斷,針對個人體質建議適合的夏日茶飲、或調配茶飲成分,比較適當。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日戰痘 把握四步驟
自由
文/劉姿玄(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暨鹿基分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一到高溫潮濕的氣候,臉上、胸部或背上總是容易冒出許多難纏的痘痘,該如何讓這些惱人的麻煩消失?或控制這些不速之客不斷坐大?
◎第一步︰必須將「青春痘」正名,別再誤以為它只會在青春期發作。從現在開始,用「痤瘡」來稱呼痘痘。
◎第二步︰了解痤瘡的成因,對症下藥。痤瘡的主要成因為:
●痤瘡桿菌。
●毛囊角化不正常。
●皮脂腺分泌旺盛。
●荷爾蒙。
●氣候、化妝品、類固醇的使用等。
解決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可以使痘痘獲得改善及控制。
◎第三步︰對付痘痘由保養開始︰
●卸妝:若有使用防曬及彩妝品,就必須以卸妝乳或卸妝液做第一步清潔。
●洗臉:務必以溫水配合不乾澀及不緊繃的洗面乳洗臉,並適度按摩,將表面髒污及老廢角質層徹底清除。
●保濕:許多人誤以為長痘痘不能擦保養品,單用藥物治療即可,這是錯誤的觀念。
保濕品的選擇以擦起來清爽不油膩為原則,若擔心含油脂的保濕乳液會造成粉刺及痘痘,可考慮使用玻尿酸及γ-PGA這類凝膠類保濕品。
●果酸保養品:一般由低濃度及低頻率開始,易出油的膚質可選擇凝膠類的果酸保養品,若有膚質乾燥的現象則務必加強保濕或減低果酸濃度或使用頻率。切記,一切保養要依膚質反應適度調整。
●去角質保養品:粉刺型的痘痘族,可以使用柔珠洗面乳或含高嶺土的泥狀面膜去角質,前者一週可3至4次,後者1至2次即可。至於囊腫型或發炎型的痘痘,則建議使用含果酸及酵素類(如木瓜及鳳梨酵素)的產品去角質,一週1至2次即可。
●防曬:有些痘痘會因為紫外線照射而更加嚴重,因此,痘痘族應選擇清爽不油膩,或添加控油配方的防曬品使用。
◎第四步︰藥物治療,依照不同痘痘成因各個擊破。
須注意用藥安全,像是口服A酸有致畸胎的危險性,非必要不建議女性使用。
此外,也可在專業醫師建議下,選擇適當的醫學美容療程輔助治療痘痘,包括果酸換膚、柔膚雷射、藍光治療及鑽石微雕術等。同時,正常的生活作息、壓力調適及均衡營養也是抗痘的必要裝備。
自由
文/劉姿玄(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暨鹿基分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一到高溫潮濕的氣候,臉上、胸部或背上總是容易冒出許多難纏的痘痘,該如何讓這些惱人的麻煩消失?或控制這些不速之客不斷坐大?
◎第一步︰必須將「青春痘」正名,別再誤以為它只會在青春期發作。從現在開始,用「痤瘡」來稱呼痘痘。
◎第二步︰了解痤瘡的成因,對症下藥。痤瘡的主要成因為:
●痤瘡桿菌。
●毛囊角化不正常。
●皮脂腺分泌旺盛。
●荷爾蒙。
●氣候、化妝品、類固醇的使用等。
解決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可以使痘痘獲得改善及控制。
◎第三步︰對付痘痘由保養開始︰
●卸妝:若有使用防曬及彩妝品,就必須以卸妝乳或卸妝液做第一步清潔。
●洗臉:務必以溫水配合不乾澀及不緊繃的洗面乳洗臉,並適度按摩,將表面髒污及老廢角質層徹底清除。
●保濕:許多人誤以為長痘痘不能擦保養品,單用藥物治療即可,這是錯誤的觀念。
保濕品的選擇以擦起來清爽不油膩為原則,若擔心含油脂的保濕乳液會造成粉刺及痘痘,可考慮使用玻尿酸及γ-PGA這類凝膠類保濕品。
●果酸保養品:一般由低濃度及低頻率開始,易出油的膚質可選擇凝膠類的果酸保養品,若有膚質乾燥的現象則務必加強保濕或減低果酸濃度或使用頻率。切記,一切保養要依膚質反應適度調整。
●去角質保養品:粉刺型的痘痘族,可以使用柔珠洗面乳或含高嶺土的泥狀面膜去角質,前者一週可3至4次,後者1至2次即可。至於囊腫型或發炎型的痘痘,則建議使用含果酸及酵素類(如木瓜及鳳梨酵素)的產品去角質,一週1至2次即可。
●防曬:有些痘痘會因為紫外線照射而更加嚴重,因此,痘痘族應選擇清爽不油膩,或添加控油配方的防曬品使用。
◎第四步︰藥物治療,依照不同痘痘成因各個擊破。
須注意用藥安全,像是口服A酸有致畸胎的危險性,非必要不建議女性使用。
此外,也可在專業醫師建議下,選擇適當的醫學美容療程輔助治療痘痘,包括果酸換膚、柔膚雷射、藍光治療及鑽石微雕術等。同時,正常的生活作息、壓力調適及均衡營養也是抗痘的必要裝備。
Re: 【夏日養生特輯】
進出冷氣房當心中風 溫差大脫水血管易黏稠
中廣
徐韻翔報導
別以為秋冬才容易導致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發病,夏天也要小心中風危機!醫師表示,45歲以上併有抽菸、心血管與慢性病患者,屬於中風高危險群,血管中常有動脈硬化問題,如果進出冷氣房與炎熱戶外,冷熱溫差大,容易造成血液黏稠阻塞引發中風危機,此外,天熱水份補充不足,脫水嚴重也容易導致血液流動不順暢,導致中風,提醒民眾夏天水份一定要充足,才能維護心血管健康。
夏天水喝的少,小心中風危機!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科教授祝年豐表示,最近天氣持續高溫,冷氣一吹,室內外溫度常相差8度以上,民眾進出房間沒有戒心,容易導致慢性疾病患者面臨「中風危機」而不自知;此外,長期待在溫度過低的空調空間,會使體內的水份自然蒸發,再加上汗水流失,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份,血液就會黏稠阻塞血路容易發生栓塞型腦中風危機。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連立明表示,冬天氣候變化容易導致血壓變動大,中風病患數目相對會增多,而夏天雖然氣候變化對於血壓高低起伏影響較小,氣候溫暖血壓比較好控制,但溫度高,病患卻容易有脫水現象,而人體血管中,大都是以水份為主,脫水容易導致血管與腦部血液流動不順,夏天要保護腦部血管順暢循環對抗心血管疾病方法,就是要多喝水,但洗腎病患與心臟衰竭病患,水份的攝取還是要酌量。
水分補充方面,六十歲以上的民眾要注意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為原則,平均一次不超過三百CC為宜,對心臟的負荷較少,此外,醫師也提醒,夏天空調溫度應定在攝氏26到28度較合宜,不要因為貪圖涼快讓室內外溫差過大,尤其在冷氣房內睡覺,應該保持睡前以及醒後都喝一杯水的習慣。
中廣
徐韻翔報導
別以為秋冬才容易導致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發病,夏天也要小心中風危機!醫師表示,45歲以上併有抽菸、心血管與慢性病患者,屬於中風高危險群,血管中常有動脈硬化問題,如果進出冷氣房與炎熱戶外,冷熱溫差大,容易造成血液黏稠阻塞引發中風危機,此外,天熱水份補充不足,脫水嚴重也容易導致血液流動不順暢,導致中風,提醒民眾夏天水份一定要充足,才能維護心血管健康。
夏天水喝的少,小心中風危機!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科教授祝年豐表示,最近天氣持續高溫,冷氣一吹,室內外溫度常相差8度以上,民眾進出房間沒有戒心,容易導致慢性疾病患者面臨「中風危機」而不自知;此外,長期待在溫度過低的空調空間,會使體內的水份自然蒸發,再加上汗水流失,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份,血液就會黏稠阻塞血路容易發生栓塞型腦中風危機。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連立明表示,冬天氣候變化容易導致血壓變動大,中風病患數目相對會增多,而夏天雖然氣候變化對於血壓高低起伏影響較小,氣候溫暖血壓比較好控制,但溫度高,病患卻容易有脫水現象,而人體血管中,大都是以水份為主,脫水容易導致血管與腦部血液流動不順,夏天要保護腦部血管順暢循環對抗心血管疾病方法,就是要多喝水,但洗腎病患與心臟衰竭病患,水份的攝取還是要酌量。
水分補充方面,六十歲以上的民眾要注意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為原則,平均一次不超過三百CC為宜,對心臟的負荷較少,此外,醫師也提醒,夏天空調溫度應定在攝氏26到28度較合宜,不要因為貪圖涼快讓室內外溫差過大,尤其在冷氣房內睡覺,應該保持睡前以及醒後都喝一杯水的習慣。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日皮膚保健
uho
uho編輯部
炎炎夏日到來,各種因天氣轉熱而產生的皮膚病也隨之增加,在門診中主要可分為汗疹、黴菌感染及紫外線傷害三大類。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皮膚科李德萱醫師分別提以下建議,希望能幫助民眾減少因夏季所引起的肌膚不適。
一、汗疹
汗疹的產生,通常是因為「天氣悶熱,汗腺堵塞所引起會癢的紅疹」。成人常發生在衣服覆蓋的區域,幼兒則不一定,四肢及臉上都很常見。其主要症狀是刺刺癢癢的,且在運動、流汗、悶熱或洗熱水澡後會更明顯,藥物治療對汗疹而言,並非最重要的,穿著透氣衣物,保持涼爽的環境,才是上策。
二、黴菌感染
李德萱醫師指出黴菌感染包括足癬、股癬、汗斑等,就像食物在夏天容易發霉,癬類疾病也是在天熱多汗時容易發作,其中又以足癬(香港腳)最常見。足癬會有脫皮、厚皮、水泡、糜爛等不同症狀表現,但不一定會癢,所以別以為不癢就不是足癬,或因此中斷治療,以免治療不完全,提高復發機會。
此外,足癬的傳染性極高,游泳池及潮濕的浴室地板,都是黴菌容易孳生的溫床。所以,除了配合醫師治療,個人衛生習慣也很重要,要對付黴菌,平日應保持腳底乾爽,穿著通風透氣的棉質襪,每天更換清洗,並且應少穿膠鞋或不透氣的球鞋,最好有兩雙鞋換穿,涼鞋則是很好的選擇;而且勿與他人共穿鞋襪。
三、紫外線造成的傷害或老化
例如曬傷、光感性皮膚炎、雀斑、老人斑等。李醫師建議要避免紫外線傷害,除了撐傘戴帽子外,建議可用防曬係數SPF30及PA+++以上的防曬乳,兼具物理及化學性成分,會讓防護效果更完整,且出門前30分鐘就須塗抹。若膚質容易過敏,可選擇純物理性的防曬乳,其缺點是比較油膩。另外需視所從事的活動及防曬乳的防水性適時的再塗抹,只在出門前擦一次並不足夠。
uho
uho編輯部
炎炎夏日到來,各種因天氣轉熱而產生的皮膚病也隨之增加,在門診中主要可分為汗疹、黴菌感染及紫外線傷害三大類。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皮膚科李德萱醫師分別提以下建議,希望能幫助民眾減少因夏季所引起的肌膚不適。
一、汗疹
汗疹的產生,通常是因為「天氣悶熱,汗腺堵塞所引起會癢的紅疹」。成人常發生在衣服覆蓋的區域,幼兒則不一定,四肢及臉上都很常見。其主要症狀是刺刺癢癢的,且在運動、流汗、悶熱或洗熱水澡後會更明顯,藥物治療對汗疹而言,並非最重要的,穿著透氣衣物,保持涼爽的環境,才是上策。
二、黴菌感染
李德萱醫師指出黴菌感染包括足癬、股癬、汗斑等,就像食物在夏天容易發霉,癬類疾病也是在天熱多汗時容易發作,其中又以足癬(香港腳)最常見。足癬會有脫皮、厚皮、水泡、糜爛等不同症狀表現,但不一定會癢,所以別以為不癢就不是足癬,或因此中斷治療,以免治療不完全,提高復發機會。
此外,足癬的傳染性極高,游泳池及潮濕的浴室地板,都是黴菌容易孳生的溫床。所以,除了配合醫師治療,個人衛生習慣也很重要,要對付黴菌,平日應保持腳底乾爽,穿著通風透氣的棉質襪,每天更換清洗,並且應少穿膠鞋或不透氣的球鞋,最好有兩雙鞋換穿,涼鞋則是很好的選擇;而且勿與他人共穿鞋襪。
三、紫外線造成的傷害或老化
例如曬傷、光感性皮膚炎、雀斑、老人斑等。李醫師建議要避免紫外線傷害,除了撐傘戴帽子外,建議可用防曬係數SPF30及PA+++以上的防曬乳,兼具物理及化學性成分,會讓防護效果更完整,且出門前30分鐘就須塗抹。若膚質容易過敏,可選擇純物理性的防曬乳,其缺點是比較油膩。另外需視所從事的活動及防曬乳的防水性適時的再塗抹,只在出門前擦一次並不足夠。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日炎炎 小心血管熱爆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好熱!好熱!簡直快熱死了!夏日火傘高張,氣溫節節上升,持續悶熱高溫的天氣,罹患「高溫疾病」的患者明顯增多,稍不小心,真的可能會「熱死人」!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譚健民醫師指出,人的體溫70%是由皮膚來散熱,氣溫達到35℃時,體熱散發幾乎全靠皮膚的蒸發,如果溫度持續上升,氣溫高於皮膚溫度時,光著身子反而會吸收更多熱輻射,使人更感到悶熱。
■火傘高張 不注意就會熱出病
譚健民表示,老年人、孕婦、幼兒、大胖子、有糖尿病或心血管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抗組織胺、抗精神病藥物的人,在高溫環境下特別「不耐熱」,須留意高溫引起的疾病。
炎熱天氣在戶外活動,體內水分及鹽分快速流失,若未立即補充水分即可能中暑,譚健民說,常見的症狀包括體溫上升、情緒不穩、噁心、嘔吐、頭痛、暈眩、虛弱、心跳加快、血壓下降、呼吸加快、脫水等。
■老幼或有心血管病 更須留意
如果出現中暑症狀,但患者意識清楚,應先挪到陰涼處躺下,將頭部放低,並鬆開衣服,趕快補充水分或運動飲料,用冷水擦拭讓身體散熱,若情況沒有改善或持續惡化,一定要送急診,否則可能有致命的危險。
要注意的是,高溫容易使人體代謝加快,導致血壓迅速升高,心跳加快,如果體內水分不足,血液變得濃稠,極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甚至中風猝死。
譚健民表示,一公斤體重需要的喝水量大約是30~40CC,如何判別你喝的水量夠不夠?最好的方式就是觀察自己的尿液,如果顏色變深又有濃濃的異味就表示喝水量不足,應盡速補充水分。大量流汗後,最好能在礦泉水中加上半小匙的食鹽,來補充汗液中所流失的「鈉離子」。
■常進出冷氣房 易引起熱感冒
另外,夏天戶外溫度很高,經常進出有空調的房間,也可能引起「熱感冒」,譚健民提醒,別因為怕熱就對著空調直吹,因為出汗後皮膚毛孔擴大,直吹容易受涼、頭昏、感冒、發燒。晚上睡覺時,也不要把衣服脫光光,以免傷風感冒。
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翁雯柔表示,悶熱天氣,人體不易排汗,兒童、老人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很容易罹患濕疹或接觸性皮膚炎。要避免皮膚曬黑曬傷,應選用可防UVA及UVB光且防曬係數至少15以上的防曬產品,若長時間曝露於日光下,須選擇更高係數的防曬品,且每隔3小時再補擦一次。
另外,出外也要戴上太陽眼鏡,隔離紫外線,以免日照過度導致光害性角膜炎。衣著上最好穿淡色棉質易散熱的衣物,外出工作或旅遊時,應戴遮陽帽或撐傘,以減少陽光的輻射傷害。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好熱!好熱!簡直快熱死了!夏日火傘高張,氣溫節節上升,持續悶熱高溫的天氣,罹患「高溫疾病」的患者明顯增多,稍不小心,真的可能會「熱死人」!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譚健民醫師指出,人的體溫70%是由皮膚來散熱,氣溫達到35℃時,體熱散發幾乎全靠皮膚的蒸發,如果溫度持續上升,氣溫高於皮膚溫度時,光著身子反而會吸收更多熱輻射,使人更感到悶熱。
■火傘高張 不注意就會熱出病
譚健民表示,老年人、孕婦、幼兒、大胖子、有糖尿病或心血管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抗組織胺、抗精神病藥物的人,在高溫環境下特別「不耐熱」,須留意高溫引起的疾病。
炎熱天氣在戶外活動,體內水分及鹽分快速流失,若未立即補充水分即可能中暑,譚健民說,常見的症狀包括體溫上升、情緒不穩、噁心、嘔吐、頭痛、暈眩、虛弱、心跳加快、血壓下降、呼吸加快、脫水等。
■老幼或有心血管病 更須留意
如果出現中暑症狀,但患者意識清楚,應先挪到陰涼處躺下,將頭部放低,並鬆開衣服,趕快補充水分或運動飲料,用冷水擦拭讓身體散熱,若情況沒有改善或持續惡化,一定要送急診,否則可能有致命的危險。
要注意的是,高溫容易使人體代謝加快,導致血壓迅速升高,心跳加快,如果體內水分不足,血液變得濃稠,極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甚至中風猝死。
譚健民表示,一公斤體重需要的喝水量大約是30~40CC,如何判別你喝的水量夠不夠?最好的方式就是觀察自己的尿液,如果顏色變深又有濃濃的異味就表示喝水量不足,應盡速補充水分。大量流汗後,最好能在礦泉水中加上半小匙的食鹽,來補充汗液中所流失的「鈉離子」。
■常進出冷氣房 易引起熱感冒
另外,夏天戶外溫度很高,經常進出有空調的房間,也可能引起「熱感冒」,譚健民提醒,別因為怕熱就對著空調直吹,因為出汗後皮膚毛孔擴大,直吹容易受涼、頭昏、感冒、發燒。晚上睡覺時,也不要把衣服脫光光,以免傷風感冒。
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翁雯柔表示,悶熱天氣,人體不易排汗,兒童、老人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很容易罹患濕疹或接觸性皮膚炎。要避免皮膚曬黑曬傷,應選用可防UVA及UVB光且防曬係數至少15以上的防曬產品,若長時間曝露於日光下,須選擇更高係數的防曬品,且每隔3小時再補擦一次。
另外,出外也要戴上太陽眼鏡,隔離紫外線,以免日照過度導致光害性角膜炎。衣著上最好穿淡色棉質易散熱的衣物,外出工作或旅遊時,應戴遮陽帽或撐傘,以減少陽光的輻射傷害。
Re: 【夏日養生特輯】
刮痧 不是人人都可以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天氣又悶又熱,民眾穿的衣服越來越清涼,很多女性在脖子、臂膀露出紅青紫一片,不知情的人還以為:該不會被家暴了吧?其實,這是夏天最流行的去暑熱良方─「刮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指出,刮痧是中醫治療中暑的一大特色,「痧」是體內氣血淤積阻塞,以現今的說法叫做「毒素」,若毒素在體內累積太多,沒有適當釋放出來,日積月累容易引發病痛,刮痧就是以物理的方式將體內的潛藏疾病刮出來,達到促進血液循環、舒筋通絡、調整臟腑功能。
正確的刮痧方法,首先須選擇器具,找邊緣鈍而圓滑的器具,避免擦傷皮膚,好握的圓滑湯瓢或刮痧板都可,再選擇嬰兒油、保心安油、萬金油等油涼性介質潤滑,以免刮傷皮膚。
首先手拿著刮痧板與皮膚呈45~90度角,沿著後腦杓到頸部、肩膀,包括脊柱兩側,由上往下、由內而外,向同一個方向刮,手法輕柔,力道以病人可忍受疼痛的程度為原則,一般刮到出現暗紅色的痧點即可停止,不必刮太久。
陳朝宗表示,有人為了加強效果會在不適部位「來回刮」,或加大力道讓人痛得受不了,這都是錯誤刮痧方式;幫人刮痧時,過程中須詢問及觀察患者情況,如有不適最好馬上停止,讓患者喝些溫開水,坐下或平臥休息。體質虛弱的人,刮一下臉色就變差,甚至感覺快暈倒,最好趕快送醫。
陳朝宗提醒,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刮痧,有些部位如骨頭、傷口、皮膚病等都不宜刮痧;皮膚容易過敏,患有白血病、糖尿病、孕婦或體質虛弱的人都不宜刮痧;酒醉、過餓、過飽時也不宜,至少須在飯前、飯後半小時以上再進行,以免消化不良。
至於可以天天刮痧嗎?陳朝宗表示,最好等顏色退去再進行第二次刮痧,否則會使皮膚表皮受損,並減弱療效。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天氣又悶又熱,民眾穿的衣服越來越清涼,很多女性在脖子、臂膀露出紅青紫一片,不知情的人還以為:該不會被家暴了吧?其實,這是夏天最流行的去暑熱良方─「刮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指出,刮痧是中醫治療中暑的一大特色,「痧」是體內氣血淤積阻塞,以現今的說法叫做「毒素」,若毒素在體內累積太多,沒有適當釋放出來,日積月累容易引發病痛,刮痧就是以物理的方式將體內的潛藏疾病刮出來,達到促進血液循環、舒筋通絡、調整臟腑功能。
正確的刮痧方法,首先須選擇器具,找邊緣鈍而圓滑的器具,避免擦傷皮膚,好握的圓滑湯瓢或刮痧板都可,再選擇嬰兒油、保心安油、萬金油等油涼性介質潤滑,以免刮傷皮膚。
首先手拿著刮痧板與皮膚呈45~90度角,沿著後腦杓到頸部、肩膀,包括脊柱兩側,由上往下、由內而外,向同一個方向刮,手法輕柔,力道以病人可忍受疼痛的程度為原則,一般刮到出現暗紅色的痧點即可停止,不必刮太久。
陳朝宗表示,有人為了加強效果會在不適部位「來回刮」,或加大力道讓人痛得受不了,這都是錯誤刮痧方式;幫人刮痧時,過程中須詢問及觀察患者情況,如有不適最好馬上停止,讓患者喝些溫開水,坐下或平臥休息。體質虛弱的人,刮一下臉色就變差,甚至感覺快暈倒,最好趕快送醫。
陳朝宗提醒,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刮痧,有些部位如骨頭、傷口、皮膚病等都不宜刮痧;皮膚容易過敏,患有白血病、糖尿病、孕婦或體質虛弱的人都不宜刮痧;酒醉、過餓、過飽時也不宜,至少須在飯前、飯後半小時以上再進行,以免消化不良。
至於可以天天刮痧嗎?陳朝宗表示,最好等顏色退去再進行第二次刮痧,否則會使皮膚表皮受損,並減弱療效。
Re: 【夏日養生特輯】
善用夏季盛產食材,低卡健康料理DIY
uho
uho編輯部
炎炎夏日,悶熱的天氣常讓人胃口不好,對食物提不起興趣;很多人便因為吃不下飯,所以選擇清涼或看似清淡的食物,以為能在夏日裡吃得清爽健康又無負擔,但這樣吃真的是聰明選擇嗎?
夏天盛產的水果,像是甜而多汁的西瓜、鳳梨等,物美又價廉,一般人對水果沒有戒心,往往大吃特吃,甚至取代正餐。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張嘉玲營養師指出,事實上水果吃多了,也會讓體重及三酸甘油酯上升,建議水果仍要適量的吃,每日建議量為2份,以西瓜為例,半斤(含皮)為1份。
此外夏天容易流汗,冷飲及冰品最受歡迎,常見人手一杯,但大多數的冷飲冰品不僅沒有營養、空有熱量,喝多吃多反而會胖,建議應選擇喝白開水、礦泉水或無糖茶飲來補充水分。
以下張嘉玲營養師便介紹三道利用夏天盛產食材,以涼拌、燉煮等方式烹調,適合在炎熱夏季享受的無油美食,讓大家能吃出輕爽健康的夏季。
■涼拌洋蔥(4人份)
《熱量》1人份,25大卡。
《材料》洋蔥1顆、和風醬適量。
《作法》
1. 洋蔥切絲,用水沖洗後,浸泡冰水中,重覆換水泡至洋蔥嗆味變淡。
2. 取出擺盤,在洋蔥絲上淋和風醬拌勻即可。
■涼拌蓮藕(4人份)
《熱量》1人份,60大卡。
《材料》蓮藕半斤、紫蘇梅5顆、紫蘇梅汁1大匙、香菜少許
《作法》
1.將3顆紫蘇梅去核後,梅肉切碎,再加入梅汁混合攪拌後備用。
2.將蓮藕切成約1公分大小的薄片,放入水中汆燙一下撈起,再泡入冰水中備用。
3.將蓮藕片從冰水中撈起,加入梅子醬汁及紫蘇梅2顆一起拌勻,靜置1小時即可食用。
《注意事項》蓮藕在營養學分類上屬於五穀根莖類,食用時要注意適量。
■竹筍排骨湯(5-6人份)
《熱量》1人份,60大卡。
《材料》綠竹筍2支、排骨1斤、鹽適量
《作法》
1. 綠竹筍去殼切塊備用。
2. 排骨先汆燙去血水。
3. 將汆燙過的排骨、竹筍塊一起下鍋,加入適量的水,煮20分鐘。
4. 起鍋前,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uho
uho編輯部
炎炎夏日,悶熱的天氣常讓人胃口不好,對食物提不起興趣;很多人便因為吃不下飯,所以選擇清涼或看似清淡的食物,以為能在夏日裡吃得清爽健康又無負擔,但這樣吃真的是聰明選擇嗎?
夏天盛產的水果,像是甜而多汁的西瓜、鳳梨等,物美又價廉,一般人對水果沒有戒心,往往大吃特吃,甚至取代正餐。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張嘉玲營養師指出,事實上水果吃多了,也會讓體重及三酸甘油酯上升,建議水果仍要適量的吃,每日建議量為2份,以西瓜為例,半斤(含皮)為1份。
此外夏天容易流汗,冷飲及冰品最受歡迎,常見人手一杯,但大多數的冷飲冰品不僅沒有營養、空有熱量,喝多吃多反而會胖,建議應選擇喝白開水、礦泉水或無糖茶飲來補充水分。
以下張嘉玲營養師便介紹三道利用夏天盛產食材,以涼拌、燉煮等方式烹調,適合在炎熱夏季享受的無油美食,讓大家能吃出輕爽健康的夏季。
■涼拌洋蔥(4人份)
《熱量》1人份,25大卡。
《材料》洋蔥1顆、和風醬適量。
《作法》
1. 洋蔥切絲,用水沖洗後,浸泡冰水中,重覆換水泡至洋蔥嗆味變淡。
2. 取出擺盤,在洋蔥絲上淋和風醬拌勻即可。
■涼拌蓮藕(4人份)
《熱量》1人份,60大卡。
《材料》蓮藕半斤、紫蘇梅5顆、紫蘇梅汁1大匙、香菜少許
《作法》
1.將3顆紫蘇梅去核後,梅肉切碎,再加入梅汁混合攪拌後備用。
2.將蓮藕切成約1公分大小的薄片,放入水中汆燙一下撈起,再泡入冰水中備用。
3.將蓮藕片從冰水中撈起,加入梅子醬汁及紫蘇梅2顆一起拌勻,靜置1小時即可食用。
《注意事項》蓮藕在營養學分類上屬於五穀根莖類,食用時要注意適量。
■竹筍排骨湯(5-6人份)
《熱量》1人份,60大卡。
《材料》綠竹筍2支、排骨1斤、鹽適量
《作法》
1. 綠竹筍去殼切塊備用。
2. 排骨先汆燙去血水。
3. 將汆燙過的排骨、竹筍塊一起下鍋,加入適量的水,煮20分鐘。
4. 起鍋前,加少許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