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記者黃彥瑜新竹市三十日電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內科主任溫斯企表示,最近短短半年內,他已治療兩位小於四十歲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過去醫師會建議男性四十五歲、女性五十五歲要開始注意心血管問題,但現代人因壓力大、抽菸、熬夜、飲食不正常,加上沒有規律運動習慣,心血管疾病患者年紀逐漸下降。
他說,一名三十五歲年輕患者,因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到該院急診就醫,經心臟科醫師檢查後發現為急性心肌梗塞,緊急施予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並植入血管內支架後,原本堵塞的冠狀動脈又恢復血液循環,心臟局部只有輕微受損;事後發現這位年輕病患是個老煙槍,煙齡十八年,抽煙抽得非常兇,一天可抽到兩包。
另一名三十二歲患者是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一百七十五公分、一百多公斤,平日喜歡吃麵包、薯條、漢堡等高脂、高熱量飲食,又不喜歡運動;這名患者也是胸痛、冒冷汗被送至急診,經緊急施予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並植入血管內支架後,原本堵塞的冠狀動脈才又恢復血液循環,救回寶貴的一命。
溫斯企指出,心血管疾病除先天基因影響,不良生活作息是致病主因。飲食中過多膽固醇囤積在體內,經過十五至二十年就會開始堵塞血管,導致嚴重心血管問題。
此外,抽菸是年輕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吸菸會使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威脅。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都與動脈硬化有關,致死人數不亞於癌症。根據統計,每四十分鐘二十五秒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一天下來即有三十六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
溫斯企表示,既然心血管疾病罹患年紀逐漸下降,建議民眾年過四十歲就應特別注意,尤其注意飲食習慣與運動的養成;有家族病史的人,更要提前到三十歲就要提高警覺;建議可於例行性身體健康檢查時加做心血管檢查,像原定出任內政部長的廖風德、藝人馬兆駿等,若是可以提早檢查出有心血管方面的問題,或許可以避免憾事發生。
他說,民眾一旦出現活動就會發生五到十分鐘的間歇性胸痛,需休息才能緩解,就要儘速就診;萬一胸痛持續超過三十分鐘,合併有冒冷汗情形,則要立刻趕至大醫院就診,否則會遺憾終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