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飲食不正常 腸躁症上身
聯合
陳振寬永和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23歲的鄧小姐有便秘困擾,長期服用瀉藥,腹部常絞痛,排便才得以緩解;56歲的陳先生吃了東西就想拉肚子,每天要上10多次洗手間,他們做了許多檢查,始終找不出原因,其實都是「腸躁症」惹禍。
腸躁症也稱為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功能性胃腸障礙,主要症狀為腹痛,疼痛在解完大便後會緩解,腹脹、腹瀉、便秘,或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排便有黏液狀物、排便困難、解不乾淨的感覺、解了又想解、排便急迫、肛門口有異物感等。如果做過各種檢查卻找不到原因,就可能是得了腸躁症。
這是一種身心官能症,飲食排便習慣、緊張壓力、心理人格特質等,都是腸躁症的可能成因。
台灣約有20%的人罹患腸躁症,程度輕微的偶爾腹痛、腹瀉、便秘;中等程度的病人常需要看醫師、服用藥物才能改善,而嚴重者即使一再就醫服藥仍無法得到緩解,往往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甚至需求助精神科醫師。
值得注意的是,腸躁症和大腸癌或其他腸病變症狀不易區別。如果年齡超過50歲、有大腸癌家族史、出現血便、貧血、體重減輕、腹部腫塊、最近排便習慣改變等警訊,便須進一步接受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大腸X光攝影、大腸鏡檢查,以診斷是否為大腸癌或其他腸病變。
腸躁症預後良好,病人除了不適症狀外,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或有生命危險。但為了改善症狀,減少日常生活不便,仍需改變飲食、作息、服用藥物多管齊下。
一般來說,生活避免緊張壓力、三餐定食定量、勿進食太快、選擇高纖少油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運動等,都可改善腸躁症的不適。嚴重時則應找胃腸科醫師,考慮使用止痛、止瀉、通便、整腸、抗痙攣、抗憂鬱、抗焦慮等藥物。
腸躁症 腸子鬧脾氣 腹瀉便秘一起來
版主: MissC
Re: 腸躁症 腸子鬧脾氣 腹瀉便秘一起來
受大腸急躁症困擾 星狀神經節阻斷術緩解
中央社
記者郝雪卿台中市十四日電
一名二十二歲的女子因為大腸急躁症,長期以來,常常腹絞痛,並反覆出現便秘及拉肚子,令患者苦不堪言,最後向台中市仁愛醫院求診,經醫師詹廖明義以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治療二十八次後終於痊癒,擺脫五年來的困擾。
詹廖明義今天表示,大腸急躁症是一種典型的機能性胃腸病,會出現慢性腹痛、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以年輕女性較多,男女比例為一比二。臨床表現為慢性下腹部疼痛、絞痛,合併排便異常。
一名二十二歲的女子五年來飽受腹部絞痛、反覆拉肚子、便秘等痛苦,通常一天要上廁所三十到五十次,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更不敢出遠門或參加戶外活動,這種狀況持續二到三個月後,在拉完肚子後就接著出現嚴重便秘,讓數家醫學中心醫師束手無策。
最後患者轉往台中市仁愛醫院求診,醫師詹廖明義以星狀神經節阻斷術給予治療,患者接受二十二次治療後已不拉肚子了,第二十八次後症狀完全消失,幾乎都恢復正常,讓患者擺脫長期困擾,初嘗幸福的滋味。
詹廖明義表示,腸躁症是一種因精神緊張而引起的疾病,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大腸運動異常痙攣與分泌功能異常。
他說,星狀神經節阻斷術能夠改善下視丘的自律神經混亂狀態,是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最有效的方法,通常一個療程為十五次,每次施針一次,不必服藥多數患者即可痊癒。
中央社
記者郝雪卿台中市十四日電
一名二十二歲的女子因為大腸急躁症,長期以來,常常腹絞痛,並反覆出現便秘及拉肚子,令患者苦不堪言,最後向台中市仁愛醫院求診,經醫師詹廖明義以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治療二十八次後終於痊癒,擺脫五年來的困擾。
詹廖明義今天表示,大腸急躁症是一種典型的機能性胃腸病,會出現慢性腹痛、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以年輕女性較多,男女比例為一比二。臨床表現為慢性下腹部疼痛、絞痛,合併排便異常。
一名二十二歲的女子五年來飽受腹部絞痛、反覆拉肚子、便秘等痛苦,通常一天要上廁所三十到五十次,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更不敢出遠門或參加戶外活動,這種狀況持續二到三個月後,在拉完肚子後就接著出現嚴重便秘,讓數家醫學中心醫師束手無策。
最後患者轉往台中市仁愛醫院求診,醫師詹廖明義以星狀神經節阻斷術給予治療,患者接受二十二次治療後已不拉肚子了,第二十八次後症狀完全消失,幾乎都恢復正常,讓患者擺脫長期困擾,初嘗幸福的滋味。
詹廖明義表示,腸躁症是一種因精神緊張而引起的疾病,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大腸運動異常痙攣與分泌功能異常。
他說,星狀神經節阻斷術能夠改善下視丘的自律神經混亂狀態,是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最有效的方法,通常一個療程為十五次,每次施針一次,不必服藥多數患者即可痊癒。
Re: 腸躁症 腸子鬧脾氣 腹瀉便秘一起來
改善腸子鬧脾氣 高纖少油、放輕鬆
uho
uho編輯部
23歲的鄧小姐(化名)有便秘困擾,長期服用瀉藥,因此常導致腹部絞痛,排便後才得以緩解;56歲的陳先生(化名)則是吃了東西就想拉肚子,每天要上十多次洗手間,他們就醫做了多種檢查,始終找不出原因,其實這都是「腸躁症」惹的禍。
腸躁症也稱為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功能性的胃腸障礙,主要症狀為腹痛、且疼痛在解完大便後會緩解、腹漲、腹瀉、便秘或是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排便有黏液狀物、排便困難、解不乾淨的感覺、解了又想解、排便急迫、肛門口有異物感等。如果做過各種檢查卻找不到原因,就可能是得了腸躁症。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胃腸肝膽科陳振寬醫師表示,這是一種身心官能症,多半是遺傳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所造成,像從小的飲食排便習慣、緊張壓力、心理人格特質等,都是腸躁症的可能成因。腸躁症是胃腸科門診最常看到的病症,在台灣約有20%的人罹患此病,程度輕微的偶爾腹痛、腹瀉、便秘,不治療也會自然痊癒;中等程度的病人常需要看醫師、服用藥物才能改善,而嚴重者即使一再就醫服藥仍無法得到緩解,往往影響日常生活、正常工作,甚至需求助精神科醫師。
陳振寬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腸躁症和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的症狀往往不易區別。如果年齡超過50歲、有大腸癌家族史、出現血便、貧血、體重減輕、腹部腫塊、最近排便習慣改變等警訊,便可能不只是腸躁症,而須進一步接受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大腸X光攝影、大腸鏡檢查,以診斷是否為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
其實,腸躁症的預後相當良好,病人除了不適症狀外,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或有生命危險。但為了改善症狀,減少日常生活不便,仍需改變飲食、作息、服用藥物多管齊下。陳醫師建議,生活上應避免緊張壓力、三餐定食定量、勿進食太快、選擇高纖少油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運動等,都可改善腸躁症的不適。嚴重時則應找胃腸科醫師,考慮使用止痛、止瀉、通便、整腸、抗痙攣、抗憂鬱、抗焦慮等藥物。
uho
uho編輯部
23歲的鄧小姐(化名)有便秘困擾,長期服用瀉藥,因此常導致腹部絞痛,排便後才得以緩解;56歲的陳先生(化名)則是吃了東西就想拉肚子,每天要上十多次洗手間,他們就醫做了多種檢查,始終找不出原因,其實這都是「腸躁症」惹的禍。
腸躁症也稱為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功能性的胃腸障礙,主要症狀為腹痛、且疼痛在解完大便後會緩解、腹漲、腹瀉、便秘或是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排便有黏液狀物、排便困難、解不乾淨的感覺、解了又想解、排便急迫、肛門口有異物感等。如果做過各種檢查卻找不到原因,就可能是得了腸躁症。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胃腸肝膽科陳振寬醫師表示,這是一種身心官能症,多半是遺傳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所造成,像從小的飲食排便習慣、緊張壓力、心理人格特質等,都是腸躁症的可能成因。腸躁症是胃腸科門診最常看到的病症,在台灣約有20%的人罹患此病,程度輕微的偶爾腹痛、腹瀉、便秘,不治療也會自然痊癒;中等程度的病人常需要看醫師、服用藥物才能改善,而嚴重者即使一再就醫服藥仍無法得到緩解,往往影響日常生活、正常工作,甚至需求助精神科醫師。
陳振寬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腸躁症和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的症狀往往不易區別。如果年齡超過50歲、有大腸癌家族史、出現血便、貧血、體重減輕、腹部腫塊、最近排便習慣改變等警訊,便可能不只是腸躁症,而須進一步接受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大腸X光攝影、大腸鏡檢查,以診斷是否為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
其實,腸躁症的預後相當良好,病人除了不適症狀外,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或有生命危險。但為了改善症狀,減少日常生活不便,仍需改變飲食、作息、服用藥物多管齊下。陳醫師建議,生活上應避免緊張壓力、三餐定食定量、勿進食太快、選擇高纖少油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運動等,都可改善腸躁症的不適。嚴重時則應找胃腸科醫師,考慮使用止痛、止瀉、通便、整腸、抗痙攣、抗憂鬱、抗焦慮等藥物。
Re: 腸躁症 腸子鬧脾氣 腹瀉便秘一起來
奇異果 膳食纖維高 對付大腸激躁症有一套
自由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大腸激躁症是一種腸胃功能失調的慢性疾病,其中又以便秘的表現方式居多,而學者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攝取兩顆奇異果,連續4週,有助改善患者體內腸道蠕動的時間、排便次數,對腸道健康有正面幫助。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君照去年進行「奇異果改善腸胃道健康效應之評估」研究,針對70名受試者,包括54名便秘型大腸激躁症患者與16名健康受試者,平均年齡為28.4歲。
研究結果發現,大腸激躁症患者在食用奇異果4週後,便秘狀況獲得顯著改善,健康組的腸道狀況也有正面反應;不僅如此,受試者的腸道蠕動時間增快,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從42.2小時縮短為35.4小時,排便次數從每週3.1次增加至4.3次,同時糞便從原本乾硬變成較為濕軟。
劉芳珍強調,其實所有蔬果都富有纖維素,也有助於排便,但奇異果當中有特殊的酵素Actinidin(含硫蛋白分?),它並不像木瓜、鳳梨等其他水果的酵素功能,僅在於分解蛋白質,而是有幫助腸道蠕動的功用,因為Actinidin會跟腸道細胞膜的接受器相結合,有助健全腸道。
根據統計,我國大腸激躁症發生率約20%,女性約為男性兩倍,其中主要發生在20至34歲的女性,大約每4至5名女性中,就有一人罹患便秘型大腸激躁症。
劉芳珍表示,目前並不清楚大腸激躁症發生原因,可能與壓力、情緒、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都有關。其實只要調整生活習慣、多運動,並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相信排便不順的情況,很容易就會獲得改善。
自由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大腸激躁症是一種腸胃功能失調的慢性疾病,其中又以便秘的表現方式居多,而學者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攝取兩顆奇異果,連續4週,有助改善患者體內腸道蠕動的時間、排便次數,對腸道健康有正面幫助。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君照去年進行「奇異果改善腸胃道健康效應之評估」研究,針對70名受試者,包括54名便秘型大腸激躁症患者與16名健康受試者,平均年齡為28.4歲。
研究結果發現,大腸激躁症患者在食用奇異果4週後,便秘狀況獲得顯著改善,健康組的腸道狀況也有正面反應;不僅如此,受試者的腸道蠕動時間增快,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從42.2小時縮短為35.4小時,排便次數從每週3.1次增加至4.3次,同時糞便從原本乾硬變成較為濕軟。
劉芳珍強調,其實所有蔬果都富有纖維素,也有助於排便,但奇異果當中有特殊的酵素Actinidin(含硫蛋白分?),它並不像木瓜、鳳梨等其他水果的酵素功能,僅在於分解蛋白質,而是有幫助腸道蠕動的功用,因為Actinidin會跟腸道細胞膜的接受器相結合,有助健全腸道。
根據統計,我國大腸激躁症發生率約20%,女性約為男性兩倍,其中主要發生在20至34歲的女性,大約每4至5名女性中,就有一人罹患便秘型大腸激躁症。
劉芳珍表示,目前並不清楚大腸激躁症發生原因,可能與壓力、情緒、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都有關。其實只要調整生活習慣、多運動,並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相信排便不順的情況,很容易就會獲得改善。
Re: 腸躁症 腸子鬧脾氣 腹瀉便秘一起來
中藥治腸躁症 穩定腸胃 緩焦慮
蘋果日報
大腸激躁症是近幾年由西方醫學歸類出來的疾病名稱,不過在中醫的辨證論治中早已存在,沒有特定的名字,但描述症狀同樣是時而腹瀉、時而便秘,甚至有一類患者是腹瀉與便秘同時都有。長庚醫院中醫科醫師陳俊良表示,許多大腸激躁症患者吃了西藥後常有治療過頭、對藥物反應不佳的情況,例如腹瀉者吃了止瀉藥後反而便秘,或是劑量愈吃愈重;便秘者吃了通便劑後反而容易水瀉等,都可改吃中藥緩和,且中藥材中也有許多穩定情緒的藥材,對9成以上腸躁症患者的緊張和焦慮問題,能一併改善。
要先排除病變
如排便情況混亂,陳俊良醫師建議仍要先到西醫那裡做大腸鏡檢查,排除腸癌、息肉等器質性病變的可能,而大腸激躁症就是在沒有器官病變的狀況下,可能因壓力大、情緒緊張或焦慮等所引起的腹瀉、便秘。中醫治療法可用屬性較溫和的藥物,針對腸子蠕動不協調做改善,雖然效果較慢,但較少對腸胃造成刺激,甚至影響之後的排便習慣,可當作長期調養。
重視情緒問題
中藥材中也有許多安定情緒、穩定神經的藥方,例如逍遙散等,就適合肝鬱脾虛的大腸激躁症患者。陳俊良醫師說明,門診中有9成以上的腸躁症患者同時有情緒困擾,所以必要時除了用消除煩躁、安神定志的藥材外,也會提醒患者要保持運動習慣,可讓腸胃蠕動穩定,也可使心情愉快。所以中醫對大腸激躁症的治療有視體質不同而做調整的個別化診療處方,才不會反覆發作,讓患者以為治不好了。
相關講座
4/17在長庚醫院桃園分院有場中醫治療大腸激躁症免費講座,可事先電話(03-319-6200轉3419)報名。
蘋果日報
大腸激躁症是近幾年由西方醫學歸類出來的疾病名稱,不過在中醫的辨證論治中早已存在,沒有特定的名字,但描述症狀同樣是時而腹瀉、時而便秘,甚至有一類患者是腹瀉與便秘同時都有。長庚醫院中醫科醫師陳俊良表示,許多大腸激躁症患者吃了西藥後常有治療過頭、對藥物反應不佳的情況,例如腹瀉者吃了止瀉藥後反而便秘,或是劑量愈吃愈重;便秘者吃了通便劑後反而容易水瀉等,都可改吃中藥緩和,且中藥材中也有許多穩定情緒的藥材,對9成以上腸躁症患者的緊張和焦慮問題,能一併改善。
要先排除病變
如排便情況混亂,陳俊良醫師建議仍要先到西醫那裡做大腸鏡檢查,排除腸癌、息肉等器質性病變的可能,而大腸激躁症就是在沒有器官病變的狀況下,可能因壓力大、情緒緊張或焦慮等所引起的腹瀉、便秘。中醫治療法可用屬性較溫和的藥物,針對腸子蠕動不協調做改善,雖然效果較慢,但較少對腸胃造成刺激,甚至影響之後的排便習慣,可當作長期調養。
重視情緒問題
中藥材中也有許多安定情緒、穩定神經的藥方,例如逍遙散等,就適合肝鬱脾虛的大腸激躁症患者。陳俊良醫師說明,門診中有9成以上的腸躁症患者同時有情緒困擾,所以必要時除了用消除煩躁、安神定志的藥材外,也會提醒患者要保持運動習慣,可讓腸胃蠕動穩定,也可使心情愉快。所以中醫對大腸激躁症的治療有視體質不同而做調整的個別化診療處方,才不會反覆發作,讓患者以為治不好了。
相關講座
4/17在長庚醫院桃園分院有場中醫治療大腸激躁症免費講座,可事先電話(03-319-6200轉3419)報名。
Re: 腸躁症 腸子鬧脾氣 腹瀉便秘一起來
中藥茶飲 預防腸躁症
藿香去濕 香附護腸 當歸利排泄
蘋果日報
報導╱林耿弘
大腸激躁症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腸道功能性疾病,自行開業中醫師張若偉表示,有高達50%的病人會因此至醫療院所求診,但特點是腸道無結構缺陷,整個腸道卻對刺激的生理反應有過度或反常的現象。常見的症狀千奇百種,有的病人可以數年或數月不斷地斷出現水樣腹瀉;有的患者表現出慢性的腹痛及便秘,有的人還會出現肚子脹氣、厭食、噁心、胸悶、頭痛與精神抑鬱等各式各樣的症狀。因此在燥熱的夏天除了注意飲食之外,還可藉由溫和的中藥來調理體質,腸順心順做事情也順。
中醫的觀點認為「肝屬木,主疏泄」、「脾屬土,主運化」,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出現障礙,則會引起情緒、精神壓力上的異常,導致自律神經的錯亂。
按照五行理論,肝木克脾土造成「肝脾不和」的現象時,就會出現消化道失常的症狀。當腸子的蠕動發生改變,活動力增加時就會造成腹瀉,大多屬中醫虛寒的體質,治療上可以用中藥較為溫燥的藥物,如枳實、香附、白朮、藿香,可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維護腸胃道的健康。而當腸子的活動力降低時,會發生腹痛與便秘,這類型的病人,可用具有補血滋養作用的當歸,來幫助排泄。
人參養氣茶
材料:人參10克、白芍10克、甘草7克
做法:先將所有材料用水洗淨,藥材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沖入1000c.c.的熱水即可飲用。上、下午各飲用500c.c.。
功效:補氣固脾,減緩因腸胃道虛弱而腹瀉的症狀。
適合對象:臉色蒼白、倦怠懶言、手腳冰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易腹瀉的人。
注意事項:易有口臭、長痘痘等火氣大的人不適用。
藿香正氣飲
材料:藿香10克、紫蘇7克、厚朴7克
做法:藿香、紫蘇先以藥袋包裝,再和厚朴一起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加入1000c.c.的熱水即可飲用。
功效:溫暖腸胃,可以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維護腸道健康。
適合對象:腹痛腸鳴、大便水樣,平常容易感冒畏寒、鼻塞頭痛者。
注意事項:容易口乾舌燥、便秘的人不適合飲用。
疏肝止瀉茶
材料:防風10克、白朮7克、陳皮7克
做法:藥材放入保溫杯中,加入1000c.c.的熱水沖泡,浸泡約10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疏肝解鬱,治療情緒起伏大、煩躁易怒、經前緊張症候群。
適合對象 自律神經失調、平日易胸悶、腹脹、食欲不佳,常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而發生腹痛、腹瀉者。
注意事項:容易疲倦,中氣不足者不適用。
養血通便茶
材料:當歸10克、桃仁7克、麥冬7克
做法:將藥材剪成小塊,有助於沖泡出藥效與成分,所有藥材放入保溫瓶中加入1000c.c.熱水即可喝,分上、下午各喝500c.c.。
功效:養肝補血、滋養津液,以利通便。
適合對象:便秘,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唇舌淡暗者。
注意事項:月經期時不宜飲用。
理氣潤腸茶
材料:火麻仁7克、香附7克、枳實7克
做法:藥材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沖入1000c.c.的熱水即可喝。
功效:理氣潤腸。治療腸子蠕動過少造成的便秘、腹脹。
適合對象:大便堅硬、面紅身熱,腹痛、腹脹,口乾、口臭,大便難聞者。
注意事項:腸胃功能較弱,易腹瀉的人不適合飲用。
消積除脹茶
材料:烏梅10克、麥芽10克、山楂7克
做法:將烏梅、麥芽、山楂放入紗布包綁緊,投入1000c.c.水中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熬約30分鐘,放涼後即可食用。
功效:調整腸胃吸收功能,消積除脹。
適合對象:吃得較油膩的人,清除胃腸中累積的廢物,減少胃腸脹氣。
注意事項:多吃山楂容易有飢餓感,宜酌量食用。
專家說 夏日飲食宜清淡
(自行開業醫師 張若偉)
在高溫的夏天最好能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建議飲食清淡均衡、定時定量、多吃高纖的蔬果及多喝水,再配合適當的運動紓解壓力,減少不必要的精神緊張,如此一來配合茶飲,效果會更好。
藿香去濕 香附護腸 當歸利排泄
蘋果日報
報導╱林耿弘
大腸激躁症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腸道功能性疾病,自行開業中醫師張若偉表示,有高達50%的病人會因此至醫療院所求診,但特點是腸道無結構缺陷,整個腸道卻對刺激的生理反應有過度或反常的現象。常見的症狀千奇百種,有的病人可以數年或數月不斷地斷出現水樣腹瀉;有的患者表現出慢性的腹痛及便秘,有的人還會出現肚子脹氣、厭食、噁心、胸悶、頭痛與精神抑鬱等各式各樣的症狀。因此在燥熱的夏天除了注意飲食之外,還可藉由溫和的中藥來調理體質,腸順心順做事情也順。
中醫的觀點認為「肝屬木,主疏泄」、「脾屬土,主運化」,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出現障礙,則會引起情緒、精神壓力上的異常,導致自律神經的錯亂。
按照五行理論,肝木克脾土造成「肝脾不和」的現象時,就會出現消化道失常的症狀。當腸子的蠕動發生改變,活動力增加時就會造成腹瀉,大多屬中醫虛寒的體質,治療上可以用中藥較為溫燥的藥物,如枳實、香附、白朮、藿香,可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維護腸胃道的健康。而當腸子的活動力降低時,會發生腹痛與便秘,這類型的病人,可用具有補血滋養作用的當歸,來幫助排泄。
人參養氣茶
材料:人參10克、白芍10克、甘草7克
做法:先將所有材料用水洗淨,藥材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沖入1000c.c.的熱水即可飲用。上、下午各飲用500c.c.。
功效:補氣固脾,減緩因腸胃道虛弱而腹瀉的症狀。
適合對象:臉色蒼白、倦怠懶言、手腳冰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易腹瀉的人。
注意事項:易有口臭、長痘痘等火氣大的人不適用。
藿香正氣飲
材料:藿香10克、紫蘇7克、厚朴7克
做法:藿香、紫蘇先以藥袋包裝,再和厚朴一起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加入1000c.c.的熱水即可飲用。
功效:溫暖腸胃,可以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維護腸道健康。
適合對象:腹痛腸鳴、大便水樣,平常容易感冒畏寒、鼻塞頭痛者。
注意事項:容易口乾舌燥、便秘的人不適合飲用。
疏肝止瀉茶
材料:防風10克、白朮7克、陳皮7克
做法:藥材放入保溫杯中,加入1000c.c.的熱水沖泡,浸泡約10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疏肝解鬱,治療情緒起伏大、煩躁易怒、經前緊張症候群。
適合對象 自律神經失調、平日易胸悶、腹脹、食欲不佳,常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而發生腹痛、腹瀉者。
注意事項:容易疲倦,中氣不足者不適用。
養血通便茶
材料:當歸10克、桃仁7克、麥冬7克
做法:將藥材剪成小塊,有助於沖泡出藥效與成分,所有藥材放入保溫瓶中加入1000c.c.熱水即可喝,分上、下午各喝500c.c.。
功效:養肝補血、滋養津液,以利通便。
適合對象:便秘,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唇舌淡暗者。
注意事項:月經期時不宜飲用。
理氣潤腸茶
材料:火麻仁7克、香附7克、枳實7克
做法:藥材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沖入1000c.c.的熱水即可喝。
功效:理氣潤腸。治療腸子蠕動過少造成的便秘、腹脹。
適合對象:大便堅硬、面紅身熱,腹痛、腹脹,口乾、口臭,大便難聞者。
注意事項:腸胃功能較弱,易腹瀉的人不適合飲用。
消積除脹茶
材料:烏梅10克、麥芽10克、山楂7克
做法:將烏梅、麥芽、山楂放入紗布包綁緊,投入1000c.c.水中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熬約30分鐘,放涼後即可食用。
功效:調整腸胃吸收功能,消積除脹。
適合對象:吃得較油膩的人,清除胃腸中累積的廢物,減少胃腸脹氣。
注意事項:多吃山楂容易有飢餓感,宜酌量食用。
專家說 夏日飲食宜清淡
(自行開業醫師 張若偉)
在高溫的夏天最好能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建議飲食清淡均衡、定時定量、多吃高纖的蔬果及多喝水,再配合適當的運動紓解壓力,減少不必要的精神緊張,如此一來配合茶飲,效果會更好。
Re: 腸躁症 腸子鬧脾氣 腹瀉便秘一起來
胸痛、喉嚨啞痛 當心是胃食道逆流
中廣
林麗玉報導
因為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改變,罹患胃食道逆流的病患越來越多,最近台北市就有一位年輕的上班族病患,最近常常覺得胸悶、喉嚨沙啞,一開始誤以為是感冒,不過就診之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胃食道逆流,經過治療,病況已經好轉,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的病因,主要還是與飲食作息有關,儘管一般症狀是脹氣、胃酸逆流,不過有時也會出現胸痛、咽喉乾痛等,不可輕忽。
因為工作的緣故,許多上班族用餐時間常常不固定,甚至工作壓力一大還造成食慾不佳,最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就有一位年輕的女性病患,最近常常覺得胸口悶痛,喉嚨也常覺得有東西卡住,說話時動不動就要清喉嚨,甚至感覺吞嚥困難,一開始陳小姐以為自己只是感冒、也可能是因為生理期的不舒服,不過一段時間沒有改善,到醫院就診才發現,原來胸悶、喉嚨沙啞的病狀,是因為飲食不正常引發的胃食道逆流,聯合醫院中醫師許中嚴表示,儘管胃食道逆流症狀多是胃酸逆流到咽喉或口部,胸口有燒灼感,甚至還會打嗝、脹氣,不過有時其實也會出現胸痛、咽喉乾痛、咳嗽、氣喘等非典型的症狀。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大多在晚間發作,發生原因是上班族因為工作繁忙緊張、飲食習慣改,生活工作壓力大,導致胃食道逆流的病患越來越多。而果汁、湯麵、糯米、油炸麵包,甚至是比較甜的巧克力都可能誘發胃食道逆流,飲食定時定量、少量多餐,飯後不要立刻躺臥、趴睡等。
中廣
林麗玉報導
因為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改變,罹患胃食道逆流的病患越來越多,最近台北市就有一位年輕的上班族病患,最近常常覺得胸悶、喉嚨沙啞,一開始誤以為是感冒,不過就診之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胃食道逆流,經過治療,病況已經好轉,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的病因,主要還是與飲食作息有關,儘管一般症狀是脹氣、胃酸逆流,不過有時也會出現胸痛、咽喉乾痛等,不可輕忽。
因為工作的緣故,許多上班族用餐時間常常不固定,甚至工作壓力一大還造成食慾不佳,最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就有一位年輕的女性病患,最近常常覺得胸口悶痛,喉嚨也常覺得有東西卡住,說話時動不動就要清喉嚨,甚至感覺吞嚥困難,一開始陳小姐以為自己只是感冒、也可能是因為生理期的不舒服,不過一段時間沒有改善,到醫院就診才發現,原來胸悶、喉嚨沙啞的病狀,是因為飲食不正常引發的胃食道逆流,聯合醫院中醫師許中嚴表示,儘管胃食道逆流症狀多是胃酸逆流到咽喉或口部,胸口有燒灼感,甚至還會打嗝、脹氣,不過有時其實也會出現胸痛、咽喉乾痛、咳嗽、氣喘等非典型的症狀。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大多在晚間發作,發生原因是上班族因為工作繁忙緊張、飲食習慣改,生活工作壓力大,導致胃食道逆流的病患越來越多。而果汁、湯麵、糯米、油炸麵包,甚至是比較甜的巧克力都可能誘發胃食道逆流,飲食定時定量、少量多餐,飯後不要立刻躺臥、趴睡等。
Re: 腸躁症 腸子鬧脾氣 腹瀉便秘一起來
壓力大、吃太快 胃食道逆流找上門
自由
文/鄧正梁(作者為桃園縣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胃腸道疾病,隨著台灣民眾生活日益緊張繁忙,飲食習慣強調速食,生活工作壓力大,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愈來愈多。
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是:胃酸逆流至咽喉或口部,胸口心窩處會有燒灼感,彷如火燒心似的,還有打嗝、反胃、脹氣等症狀,尤其是在飯後前彎,或平躺時最為明顯。但有時也會出現胸痛、咽喉痛、長期咳嗽、氣喘、口臭、口苦酸等非典型症狀,而增加診斷的困難度。
中醫稱胃食道逆流為「吐酸」,常會跟胃腸道的症狀合併出現,通常有胃食道逆流的人,胃也會不舒服。內經有句話說:「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因此,胃食道逆流多屬於火熱症狀,病因是胃局部發炎,導致賁門鬆弛,讓胃酸逆流到食道,甚至喉嚨。
治療時,仍是要分為陽症和陰症。陽症的患者會伴隨容易心煩易怒、個性急躁、口渴咽乾等症狀,須用左金丸(吳茱萸、黃連)來清熱;陰症的患者在嘔吐酸水之外,喜歡吃熱的,四肢稍微冰冷,大便軟或常拉肚子,就要用香砂六君子湯來溫中散寒。不過,胃食道逆流的起因是胃不好,須把胃治好,才能根除此病症。
在日常生活照護方面,胃跟情緒很有關聯,因此要保持心情的穩定和舒暢、避免暴飲暴食,應細嚼慢嚥、吃八分飽;避免高油脂食物、甜食、菸、酒、咖啡等。
自由
文/鄧正梁(作者為桃園縣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胃腸道疾病,隨著台灣民眾生活日益緊張繁忙,飲食習慣強調速食,生活工作壓力大,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愈來愈多。
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是:胃酸逆流至咽喉或口部,胸口心窩處會有燒灼感,彷如火燒心似的,還有打嗝、反胃、脹氣等症狀,尤其是在飯後前彎,或平躺時最為明顯。但有時也會出現胸痛、咽喉痛、長期咳嗽、氣喘、口臭、口苦酸等非典型症狀,而增加診斷的困難度。
中醫稱胃食道逆流為「吐酸」,常會跟胃腸道的症狀合併出現,通常有胃食道逆流的人,胃也會不舒服。內經有句話說:「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因此,胃食道逆流多屬於火熱症狀,病因是胃局部發炎,導致賁門鬆弛,讓胃酸逆流到食道,甚至喉嚨。
治療時,仍是要分為陽症和陰症。陽症的患者會伴隨容易心煩易怒、個性急躁、口渴咽乾等症狀,須用左金丸(吳茱萸、黃連)來清熱;陰症的患者在嘔吐酸水之外,喜歡吃熱的,四肢稍微冰冷,大便軟或常拉肚子,就要用香砂六君子湯來溫中散寒。不過,胃食道逆流的起因是胃不好,須把胃治好,才能根除此病症。
在日常生活照護方面,胃跟情緒很有關聯,因此要保持心情的穩定和舒暢、避免暴飲暴食,應細嚼慢嚥、吃八分飽;避免高油脂食物、甜食、菸、酒、咖啡等。
Re: 腸躁症 腸子鬧脾氣 腹瀉便秘一起來
腸躁症莫急躁 愈能放下緊張心情好得愈快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面對腸躁症、不需要緊張,愈能放下緊張擔憂的心情,越是能幫助腸胃功能回到正常的狀況!提供建議的茶飲方與日常保健運動操作法供參考,可幫助舒緩心情與改善排便的狀況。
醫師建議,茶飲方保健部分,可選擇「疏肝健脾茶」,做法為準備柴胡、山藥、香附各3錢,白芍、陳皮、炙甘草各2錢。藥材洗淨後先加水1000cc,大火水滾後轉小火煮15分鐘即可。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針對工作壓力大(或容易緊張)造成腸胃脹氣、便秘或腹瀉者,能幫助調整腸胃道功能、維持心情平穩。
另外,可做「順暢便通操」;有排便困擾者,可以將雙手交叉,左手在下,右手在上,雙手掌心朝向肚臍,以畫圓周的方式,由自己的右手邊,劃向左手邊,三餐飯後休息時或欲排便前可做此運動10分鐘,能有效幫助腸胃蠕動,讓排便順暢。
壓力大易導致現代人常見腸躁症問題。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忙錄的生活,緊湊的腳步,情緒因素造成了許多文明病,腸躁症便是其中一種。一般人以為這是現代才出現的一種疾病,其實早在古書中便已提及情緒會影響排便的狀況,稱為「肝木剋脾土」,也就是情緒影響到腸胃的功能,進行造成排便異常。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腸躁症會出現腹脹、便秘與腹瀉的狀況。有些人是一緊張便猛跑廁所,有些人則是可能多天毫無便意,更有些族群是便秘與腹瀉交替,就是典型腸躁症的現象。中醫認為,情緒因素的影響,主要與「肝氣鬱結」病機因素有關。因為中醫所說的「肝」,會影響到自律神經,情緒因素造成肝鬱現象,而肝脾不調,也會影響腸胃道運作,造成蠕動的異常,所以便會造成腹痛、腹瀉或便秘交互發生。整體而言,中醫調理腸躁症,不僅應該加強腸胃的建運,或是使用潤腸、通便藥,也從緩解氣鬱問題著手,才能有效改善。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要改善腸躁症,主要採用疏肝解鬱、和胃健脾方式,並依據每個人的情況做藥量加減。若是有胸悶、易緊張的情形,可應用消遙散。若是常腹瀉,並伴隨腹絞痛的狀況,可應用痛瀉藥方。但如果多天未排便,除了加強腸胃的運做,可少量加些潤腸又通便的藥物。
李思儀醫師表示,要改善腸躁症的先決條件,須從疏肝解鬱、和胃健脾,並依據每個人的情況做藥量加減。若是有胸悶、易緊張的情形,可以選用逍遙散加上合歡皮,有疏肝解鬱,健脾養血的作用。若是伴隨難以入睡或多夢的狀況,則可以選用香砂六君子湯加上茯神,有益胃補中、理氣和胃的功能。
此外,李醫師表示,若是常常腹瀉,並伴隨腹絞痛的狀況,那麼痛瀉藥方加上元胡,便能緩解這種情況,有補脾柔肝,祛濕止瀉的作用。如果已經多天未排便了,還是要先加強腸胃的建運,可應用少量加些潤腸又通便的藥物,如潤腸丸加上柴胡,既能立即幫助排便的順暢,又能緩解氣鬱的狀況。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面對腸躁症、不需要緊張,愈能放下緊張擔憂的心情,越是能幫助腸胃功能回到正常的狀況!提供建議的茶飲方與日常保健運動操作法供參考,可幫助舒緩心情與改善排便的狀況。
醫師建議,茶飲方保健部分,可選擇「疏肝健脾茶」,做法為準備柴胡、山藥、香附各3錢,白芍、陳皮、炙甘草各2錢。藥材洗淨後先加水1000cc,大火水滾後轉小火煮15分鐘即可。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針對工作壓力大(或容易緊張)造成腸胃脹氣、便秘或腹瀉者,能幫助調整腸胃道功能、維持心情平穩。
另外,可做「順暢便通操」;有排便困擾者,可以將雙手交叉,左手在下,右手在上,雙手掌心朝向肚臍,以畫圓周的方式,由自己的右手邊,劃向左手邊,三餐飯後休息時或欲排便前可做此運動10分鐘,能有效幫助腸胃蠕動,讓排便順暢。
壓力大易導致現代人常見腸躁症問題。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忙錄的生活,緊湊的腳步,情緒因素造成了許多文明病,腸躁症便是其中一種。一般人以為這是現代才出現的一種疾病,其實早在古書中便已提及情緒會影響排便的狀況,稱為「肝木剋脾土」,也就是情緒影響到腸胃的功能,進行造成排便異常。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腸躁症會出現腹脹、便秘與腹瀉的狀況。有些人是一緊張便猛跑廁所,有些人則是可能多天毫無便意,更有些族群是便秘與腹瀉交替,就是典型腸躁症的現象。中醫認為,情緒因素的影響,主要與「肝氣鬱結」病機因素有關。因為中醫所說的「肝」,會影響到自律神經,情緒因素造成肝鬱現象,而肝脾不調,也會影響腸胃道運作,造成蠕動的異常,所以便會造成腹痛、腹瀉或便秘交互發生。整體而言,中醫調理腸躁症,不僅應該加強腸胃的建運,或是使用潤腸、通便藥,也從緩解氣鬱問題著手,才能有效改善。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要改善腸躁症,主要採用疏肝解鬱、和胃健脾方式,並依據每個人的情況做藥量加減。若是有胸悶、易緊張的情形,可應用消遙散。若是常腹瀉,並伴隨腹絞痛的狀況,可應用痛瀉藥方。但如果多天未排便,除了加強腸胃的運做,可少量加些潤腸又通便的藥物。
李思儀醫師表示,要改善腸躁症的先決條件,須從疏肝解鬱、和胃健脾,並依據每個人的情況做藥量加減。若是有胸悶、易緊張的情形,可以選用逍遙散加上合歡皮,有疏肝解鬱,健脾養血的作用。若是伴隨難以入睡或多夢的狀況,則可以選用香砂六君子湯加上茯神,有益胃補中、理氣和胃的功能。
此外,李醫師表示,若是常常腹瀉,並伴隨腹絞痛的狀況,那麼痛瀉藥方加上元胡,便能緩解這種情況,有補脾柔肝,祛濕止瀉的作用。如果已經多天未排便了,還是要先加強腸胃的建運,可應用少量加些潤腸又通便的藥物,如潤腸丸加上柴胡,既能立即幫助排便的順暢,又能緩解氣鬱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