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涼太久 皮膚病患爆量 蕁麻疹 濕疹 各增2成

您有經驗分享給我們嗎??歡迎您留寶貴意見^_^(本區有關醫學)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濕涼太久 皮膚病患爆量 蕁麻疹 濕疹 各增2成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濕涼太久 皮膚病患爆量 蕁麻疹 濕疹 各增2成
紅豆 薏仁 蓮藕去體內濕氣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




天氣變化大,此時最易出現皮膚問題,尤其是蕁麻疹和濕疹,門診中都比上個月多了各2成的患者,若天氣持續濕涼,預期患者數將會愈來愈多。自行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表示,蕁麻疹是一種過敏體質的反應,最近天氣變化大,很多瓜類吃太多,以及吃到不乾淨海鮮的人,都易起大片紅疹。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則說,最近皮膚過敏長濕疹的人很多,尤其是愛喝冰飲者,皮膚更易紅癢、起水泡。

蕁麻疹和濕疹都與吃太多冰涼飲品、涼性瓜果,以及個人過敏病史有關。吳明珠醫師表示,蕁麻疹也可能發生在從未有過敏病史的人身上,季節交替、溫差大、吃到不潔食物等最容易發生。黃中瑀醫師也舉例,前陣子颱風每周都來的前後幾天,每周門診中有許多蕁麻疹與濕疹患者,但這些人中也有從未發生過任何過敏疾病的患者,推測與當天吃的食物、當時的氣候不適應有關。而天氣慢慢轉涼、又持續下雨,漸漸進入好發濕疹的季節,2名醫師也都提醒,較涼性的瓜果與冰飲都暫時不要吃了,例如香瓜、綠豆湯等,否則會愈來愈嚴重。


3食材

紅豆去濕最好
在中醫理論中,表現在皮膚上的症狀都可用去濕健脾的食材做調理,因為脾經主掌體內循環與水分的運作,如果「脾土濕滯」就可能導致濕氣水腫、皮膚起疹,而去體內濕氣最好的食材就是利水的紅豆。紅豆的作用不僅去濕消水腫,還可補心、健脾胃,所以在濕氣重的日子裡,應該要多吃紅豆。

薏仁美膚消水腫

因「濕氣下注」緣故原故,不僅皮膚長疹,還容易腳腫,而薏仁可去濕、利尿、消水腫,對於皮膚長疹的體內濕氣鬱積情況有預防與改善作用,而且近年醫學研究報告也指出,薏仁可以降血糖、血脂,尤其是外皮呈棕色的紅薏仁。即便是白色薏仁,也常被中醫師拿來做抗過敏、保養皮膚、去水腫的食療方,易有皮膚問題者可多吃薏仁。

蓮藕健脾養胃
蓮藕有健脾開胃、養血作用,而且蓮藕有許多澱粉質、纖維質,對於腸胃較不好的人來說,切片煮到軟熟後吃,可養胃。尤其是這陣子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嘔吐反胃、常腹瀉的人。但黃中瑀醫師提醒,以蓮藕粉泡成的蓮藕茶與新鮮蓮藕的作用並不相同,所以不建議喝蓮藕茶,應該要吃新鮮的蓮藕。


2湯飲

紅豆薏仁湯效用加乘
小朋可喝甜甜的紅豆薏仁湯來去除體內濕氣,但不要放糖,應以有甜味的甘草替代。
材料:紅豆與薏仁1比1的比例混合約1個手掌的量、甘草2片
作法:紅豆與薏仁洗淨後,和甘草一起放進電鍋中煮至熟,不用煮到紅豆軟爛,能入口的程度即可。
提醒:成人飲用這道湯品時,可加1片當歸,能改善天冷皮膚乾燥問題。

茯苓白朮茶調理腸胃
有些體內濕氣太重的人,不僅皮膚會起疹子,還會有糞便稀軟的情況,可喝一點收澀作用的茯苓白朮黃耆茶。
材料:茯苓5克、白朮3克、黃耆2克
作法 將所有材料加水600c.c.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約3分鐘即可。
提醒:有便秘情況、排便不順的人,都不適合喝此茶飲。


要分辨 紅疹外觀不同
蕁麻疹和濕疹最大的差別就是外觀、分布位置,前者較大片、沒有水泡;後者只有局部症狀、有水泡。
J01.JPG

醫師說

桂圓 芝麻緩皮膚乾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 黃中瑀)
天氣開始變涼了,若皮膚狀況不是很好的人,即便現在沒有出現皮膚長疹的情況,也應盡早開始調理。因為冬天是皮膚乾燥、易起濕疹的時候,現在可以開始吃一點龍眼乾、芝麻等可潤膚活血的食物,可預防冬天皮膚病症。

勿自行買藥來擦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醫師 趙昭明)
換季時本來就容易有濕疹,皮膚較敏感的人要特別注意,若出現紅疹而覺得癢時,不要抓、也不要自行買藥來擦,可能會更糟,應盡快就醫。

io: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4.經驗分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