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介紹

有關西醫方面,歡迎於此貼!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輕熟女 未控制血糖 險失明 10年糖尿病史 不定期服藥 致視網膜病變
蘋果日報
【高麗玲╱台北報導】




罹患糖尿病的年輕人未控制好血糖,導致視網膜病變的案例愈來愈多。醫師近日即發現,一名有十年糖尿病史的三十歲女性,因未控制好血糖,最近視力快速惡化,右眼幾近失明,左眼視力僅剩下零點一,提醒糖尿病患、尤其是年輕型糖尿病患,一定要控制血糖,以延緩視網膜病變的時間。


大意不得
收治該名病患的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顏敏芳昨說,女子並不胖,但二十歲時因常覺得口渴,一直喝水、跑廁所,就醫檢查才發現,飯前血糖值每毫升高達四百毫克,已罹患糖尿病,但她當時視力正常,身體並無不適,因此十年來都未規則服藥控制血糖。
女子三年前因視力模糊,到眼科求診一次,當時發現有輕微白內障,她害怕須開刀,再也不敢就醫。直到近半年來視力惡化,再就診時右眼視力僅零點零五,左眼視力零點一,視網膜已病變,眼球壁長滿新增血管,玻璃體出血。女子經白內障手術、雷射治療後,左眼視力進步到零點五,但右眼視力還是零點零五,將來進步恐有限。


糖尿病患年輕化
顏敏芳門診發現,現在年紀輕輕就出現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人愈來愈多,光是昨天,她就為二名患病十年的年輕型糖尿病患進行視網膜手術,一人三十八歲、另一人四十二歲,視力都很差,僅零點一、零點二,其中一人的一眼已看不到。
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勝湖說,國內糖尿病患有年輕化趨勢,過去成人型糖尿病大多四十歲後才發生,現連高中生、大學生都有糖尿病。這些年輕人、學生較不會按時服藥,加上喜歡和同學一起吃速食,血糖控制差,併發症就會提早發生。


每半年追蹤一次

顏敏芳提醒,糖尿病患血糖若控制得宜,可延緩視網膜病變的發生,但不能保證不會有視網膜病變。許多糖尿病患發現患病前,其實已患病多年而不自知,發現糖尿病時,一定要先做一次視網膜檢查,之後每半年至一年就要追蹤一次,千萬不要以為視力正常就不檢查。


避免視網膜惡化注意事項
◎有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時,應檢查是否罹患糖尿病
◎發現糖尿病時即應檢查視網膜,此後每6~12個月要做一次視網膜檢查
◎要控制好血糖,延緩視網膜病變的發生
◎若出現視力模糊等症狀,及早就醫,視網膜病變可用雷射、手術治療
※資料來源:顏敏芳醫師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糖尿病眼疾併發症找上七旬老奶奶
【中時健康 陳怡君/台北報導】




每天傍晚,七十二歲的高奶奶總是要到安親班門口去等待小孫子下課,但這一天,高奶奶越等越不舒服,她覺得自己看不太清楚,原以為是年紀大了、天色暗了,後來竟然眼前一片黑昏了過去,經過門口安親班老師緊急將她送醫,高奶奶的狀況才恢復穩定。

經過醫師仔細檢查,高奶奶會突然看不見甚至昏倒,是因高奶奶沒有好好控制糾纏數十年的糖尿病,所引發的眼睛病變。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盧介祥表示,視網膜上面有許許多多的微小血管,糖尿病會令這些細小血管產生病變,所以體液從血管滲出,影響了視網膜的感光細胞,所以視力不佳看不清楚,甚至有許多老年人,以為只是年紀大了視力本來就退化,殊不知是自己的糖尿病太過嚴重、血糖過高,導致視網膜的血管增生,視力也會嚴重退化,有些患者甚至會視神經萎縮,永久失明。

盧介祥說,糖尿病患者除了眼病變之外,還可能造成腎臟病變,心臟冠狀動脈栓塞、甚至會腦栓塞中風死亡,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後遺症,像高奶奶這樣的『資深』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飲食,最重要的就是每日監控血糖變化,利用血糖機測量飯前飯後的血糖值差異,因為這些血糖值能夠在回診時,提供給醫師做為治療的重要依據,不論是高、低血糖對糖尿病患來說,尤其是老人家,是一種危險的警訊,現在血糖機操作很方便,也很簡單,而且有終身保固的服務,即便是上了年紀的老爺爺老奶奶也都能夠自行使用,況且準確度也比過去得血糖機高得多,病患越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越能夠時時警惕,對於醫師來說,也是治療糖尿病的積極做法。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糖尿病患罹肺結核 風險增3倍
蘋果日報
【劉怡女、邱俊吉╱綜合報導】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肺結核的風險是非糖尿病患的三倍;國內專家針對此呼籲,糖尿病患應每半年就接受一次胸部X光檢查。
路透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綜合台灣、南韓、美國、英國等國共十三份研究,與超過一百七十萬個人資料做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患感染開放性肺結核的風險,約是沒有糖尿病者的三倍。研究人員還發現,中國、印度的結核病例,有一成可能與糖尿病有關。結核桿菌通常為空氣傳染,例如咳嗽或打噴嚏。全球約三分之一人口體內有結核桿菌,但多數在免疫力下降、或健康惡化時才會發病。


每半年應照X光
國泰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文正說,糖尿病會使免疫力下降,當血糖值達到一百八十至兩百以上,人體白血球的吞噬力及活動力都將大幅減弱,因此糖尿病患積極控制血糖,還可增強預防疾病的能力。
防癆協會第一胸腔病防治所醫師索任則說,國內以往有類似研究,發現糖尿病患染肺結核風險是非糖尿病患的七倍,還高於國外研究;由於糖尿病可能影響免疫力,建議患者每半年就照一次胸腔X光。


預防肺結核注意事項
.主要病因是受到肺結核患者傳染、吸入結核桿菌所致,因此每當有咳嗽症狀時,即應主動戴上口罩
.病人居住處應保持空氣流通、陽光充足,以降低空室內的結核菌濃度、減少傳染機會
.常有咳嗽、吐痰等呼吸道症狀者,應盡快送痰至當地衛生所或慢性病防治所檢查,不收費用
.糖尿病會使免疫力減弱,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最好每半年接受1次胸腔X光檢查
資料來源:索任醫師、劉文正醫師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糖尿病作怪 婦人陰部搔癢
自由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



一位卅多歲的婦人,近一年來因內分泌增多,導致陰部與鼠蹊部紅腫發癢,到婦科診所醫治卻未見改善 ,後經署立嘉義醫院婦產科主任施宏明診療,懷疑她得了糖尿病,經抽血檢查,果真是糖尿病,經吃藥控制後已獲改善。


施宏明說,一般民眾都知道多吃、多喝、多尿是糖尿病患的常見症狀,但內分泌失調也是糖尿病症狀,這位婦女因年紀輕,才會把它當成婦女疾病,到婦產科求診。


施宏明說,陰部搔癢是婦女常見的毛病,一般只要擦藥膏、保持清爽,就能改善,但如果是長期搔癢,且反覆發作,就要注意是否得了其他的疾病。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糖尿病患 可適度補充菇類
自由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維生素B12的主要食物來源為肝臟、肉類、魚類等動物性食物,部分素食者擔心攝取不足。醫師指出,香菇、洋菇類等蕈類食物,也含有不少維他命B12。不吃奶蛋的素食民眾,若擔心維他命B12不足,不妨適度吃些菇類食物。


家醫科醫師熊仲川指出,正常狀況下,一般人並不會缺乏維他命B12。因為大腸內的細菌可以幫助製造B12。只有某些特別狀況和因素,像是濫用抗生素、或是胃幽門附近經手術切除或是全素者,或是部份服用第一線糖尿病藥物Metformin的患者,比較可能出現B12低下的問題。


熊仲川解釋,Metformin是常用的糖尿病治療藥物,由於它會抑制維生素B12在腸胃的吸收,部分患者可能因此出現B12不足的問題。因此,患者不妨從飲食上適度補足。


但由於維他命B12主要的來源為動物性食物,一般素食者除可透過奶、蛋提高維他命B12的攝取外,全素者可多吃香菇、草菇等蕈類食物。此外,包括紫色、深色蔬果,也一樣含有維他命B12。


此外,腸道內益生菌可以幫忙製造B12,適度補充益生菌也有幫助。


不過,長庚醫院營養師曹雅芝認為,雖然菇類確實含有維他命B12,但比起奶蛋類食物或動物性食物,含量還是相對少。對於有缺乏維他命B12問題的人,光吃菇類食物可能要吃很多才能達到所需標準。


長庚醫院臨床藥師則指出,B12缺乏雖然是Metformin的副作用,但並非每個人都會有這個問題。因為一般人可以從膳食中獲取足夠的B12。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糖尿病患是否忌口 驗糖化血色素見真章
NOWnews
記者孫慶璋/嘉義報導



眾所皆知,許多糖尿病患者若不忌口,往往會造成極大的後遺症,嘉義醫院內科主任陳順福強調,糖尿病患若不認真控制血糖,四、五年內就會產生併發症,到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糖尿病患是不是遵照醫師吩咐吃藥、忌口,只要驗糖化血色素就知道!嘉義醫院內科主任陳順福表示,許多糖尿病患者,不按照時間吃藥和也不控制飲食,每次回診前一、二天,才想到少吃點、按時服藥,雖然十二小時空腹測血糖,數值都在安全範圍内,但驗糖化血色素,馬腳就露出來了,因為糖化血色素可以反映出三個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值,正常的糖化血色素檢驗值是7以下,超過7顯示血糖偏高,人體血糖濃度超過180mg/dl,葡萄糖就會從小便排出。


嘉義醫院糖尿病衛教師劉美容表示,據統計糖尿病患10個當中,大概有3個會不聽醫生指示定時吃降血糖藥物、打胰島素,且平常不忌口,大魚大肉照樣吃;劉美容強調,糖尿病患不好好控,容易腦中風、心肌梗塞、眼睛病變、洗腎、神經病變,甚至傷口無法癒合而截肢,所以請糖尿病患者,好好與醫師合作,按時服藥、不吃不該吃的東西,至於病患會害怕藥吃太多傷腎,但不吃藥血糖飆高,才對腎臟大傷,更會傷到其他器官。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糖尿病控制不當 恐傷腦功能
台灣醒報
【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




糖尿病患者小心!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若無妥善控制,將對腦部造成長期影響。當體內血糖降低,人體會自行轉換肝醣、將醣類釋入血液。然而愛丁堡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嚴重的血糖過低現象可能會導致記憶力退化、傷害腦部功能。


研究共調查1,066名60至75歲第二型糖尿病病患的記憶力、邏輯與專注力等七項心智能力指標,發現其中113名曾有嚴重低血糖經驗的患者,測試結果分數明顯低於其他受試者。整體心智能力與詞彙溝通等表現也明顯偏差。


計畫主持人傑克‧普萊斯博士表示,嚴重低血糖問題造成人類認知力退化;而腦部功能一旦退化,就更難有效控制糖尿病症狀,演變成惡性循環。


糖尿病與其他病症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目前已證實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也公佈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人體內存有的「嬰兒肥」棕色脂肪,也可能用於治療糖尿病。


不過,英國糖尿病慈善組織(Diabetes UK)研究主管伊埃恩‧福瑞姆博士提醒,目前醫療界仍無法確知其中細節,未來還需要更大量的研究調查才能下定論。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糖尿病 高血脂將可用手術治療
蘋果日報




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統稱為代謝性疾病,都以藥物控制為主,但控制率很低,如高血脂的國內控制率僅約30%。而外科手術的進步,若是藥物控制不良的慢性病患,未來可能可透過新陳代謝性手術治療,如胃繞道手術。據高雄義大醫院已完成500多例胃繞道手術的案例來看,其中有4至5成患者有高血脂;3成有高血壓;2成有糖尿病,而這些患者術後有9成都不用再吃藥。


可改善代謝功能
義大醫院國際內視鏡減重中心主任黃致錕表示,慢性病患多併有肥胖,若藉手術減重,除減去多餘體重外,多數還能控制慢性病,所以能夠治療慢性病的手術又叫「新陳代謝手術」。以胃繞道手術來說,因可減少胃容積至25c.c.,患者食量變得很小,而限制飲食也是糖尿病、高血脂等的首要控制方法,所以控制不良的慢性病患併肥胖時,可考慮動手術。


台灣人比日韓人胖
衛生署核准施行減重手術的標準為,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於35,合併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時,經6個月內科治療無效時可做。BMI算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平方。不過黃致錕醫師認為,此標準過於嚴苛,台灣的肥胖比例又是亞洲之冠,為10%,遠高於日、韓的3%,又多為有害心血管健康的中廣型肥胖,所以黃致錕醫師建議BMI值超過32時,就應考慮手術,目前若是自費的話,胃繞道手術費用約21至26萬元。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 醫師籲提防心肌梗塞
NOWnews
記者羅雅月/中縣報導



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患者要特別提防罹患心肌梗塞。衛生署豐原醫院日前就有一名因糖尿病到醫院進行截趾手術的患者,住院期間突然感到胸悶、喘不過氣來,經過檢查診斷為心肌梗塞,所幸是在醫院發作,即時得到醫療團隊的治療,患者目前已逐漸康復中。


這名住在東勢鎮56歲的張姓患者,平日除了抽菸外,還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問題,日前就因為血糖控制不良,造成左腳小趾潰瘍,到醫院進行截趾手術。但手術後住院休養期間,他卻突然覺得胸悶,快要喘不過氣來,經過檢查診斷後,才發現為罹患了心肌梗塞。


豐原醫院心臟科廖茂芳醫師指出,急性心肌梗塞可以說是廣義的冠心病的一種,高危險群有,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或女性早期停經而無荷爾蒙治療、有早發性冠心症之家族史、抽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等。這位56歲的張姓患者,他本身除了抽菸又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就是屬於上述危險群。


廖茂芳醫師說,糖尿病患者因為脂肪代謝異常易形成動脈管壁病變,相較於一般人更容易好發冠狀動脈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尤其是併發有自主神經病變的患者,對於冷熱變化、痛感等刺激變化較為遲鈍,在心肌梗塞初期時無法立即感受到異常,且伴隨有呼吸困難、冒冷汗、全身無力等症狀,有時會誤判為低血糖,而無法在黃金時間給予治療。


張姓患者,所幸心肌梗塞發作於住院期間,因此,能得到醫療團隊第一時間的治療,並給予適當的處置。廖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平日應謹慎控制血糖,在家中可每日量測血壓,若有血壓與平日差距過大時,就應立即就醫進一步檢查。避免抽菸、體重過重,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這將有助減低心肌梗塞或其他併發症的可能性。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防失明
自由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眼睛失明機率增高!醫師呼籲患者控制血糖,有助於減少或遏止視網膜病變。

影帝陳松勇因糖尿病併發症,導致雙眼視力嚴重退化,引發很多糖尿病患恐慌,最近幾家眼科診所明顯感受到糖尿病患關心視網膜有無病變。

信合美眼科院長楊志盛表示,糖尿病所以會引發失明之虞,主要是視網膜病變造成,隨著罹患的時間愈長併發的機率就愈大,10年期的機率約40%,15年以上80%,20年以上則高達90%。

視網膜病變是因糖尿病引起視網膜血管阻塞,造成視網膜組織缺氧,血管會滲出血液,造成視網膜水腫及眼內出血,若未及時治療便有失明之虞。

糖尿病10年以上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平日按時服藥,配合飲食控制、運動及正常生活作息,有效控制血糖才能降低視網膜病變產生。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醫藥信箱》糖尿病易併發肝膿瘍 有敗血性休克危險
自由
(振興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譚振熀解答,記者魏怡嘉整理)



Q:我今年四十多歲,有糖尿病的問題,有一天突然發燒,且腹部疼痛,就醫檢查發現是肝膿瘍,住院好幾天才退燒。醫師說,我的肝膿瘍跟糖尿病有關,想請問兩者之間為何有關?

A:肝膿瘍是糖尿病常見的合併症,主要因為糖尿病患的免疫力低,易感染肺炎克雷白氏菌,這種細菌會從呼吸道或腸道移動到肝臟、血液,進而引發感染,導致肝膿瘍或是肺炎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肝膿瘍或肺炎,肺炎克雷白氏菌亦可能順著血液對人體造成散開性的感染,也可能引發視網膜膿瘍、骨髓發炎,甚至是腦膿瘍,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敗血性休克死亡。

臨床上,除了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之外,也有少數是因為感染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或是肺炎球菌引發肝膿瘍。

治療肝膿瘍,當然是先找出致病菌,再對症投以抗生素治療,一般多需投藥3星期以上。必要時,醫師會視情況,先抽出膿瘍,再給予抗生素治療。

肝膿瘍的主要症狀包括右上腹疼痛、發燒、噁心及肝臟腫大且有壓痛感。由於肝膿瘍嚴重時會有敗血性休克的危險,民眾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時應儘速就醫檢查,確認是否有肝膿瘍,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拋開飲食迷思 輕鬆控制血糖
自由
文/黃詩棻(作者為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營養師)




常有糖尿病患在門診衛教時,問說:「營養師!我是不是不能吃稀飯?」或是告訴其他病友說:「那種餅乾是鹹的,不會影響血糖啦!」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常讓我覺得好氣又好笑,氣的是病患已經來參與衛教活動這麼多次了,但對於一些基本觀念還是似懂非懂;笑的是病患認真地很想要控制好血糖的態度。

◎因此有幾個話題要跟大家分享:

●並非不能吃稀飯:老一輩的病患都會有種吃稀飯血糖會很高的觀念,其實不是不能吃,只是因為稀飯是「飯再煮過一次」,其澱粉被水解成單糖後,會比較容易釋放及消化吸收,導致血糖上升的速度比白飯快,但是下降速度也比較快。

因此,長期來看,並不會影響血糖的控制,只要在吃稀飯時增加青菜的攝取量,其血糖上升的速度便會被青菜的纖維平衡下來。

●並非不能吃水果:水果富含果糖及維生素、礦物質,因此國民飲食指標建議每天需攝取2份的水果,每一份的水果約為一個拳頭大。但是很多民眾,尤其是年紀大的人,本來就沒有吃水果的習慣,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後,更是認為完全不能吃水果,深怕「糖份很高」,會影響血糖。但水果本來就是應該要攝取的食物,因此只要將吃水果的時間延後到飯後2小時後,且控制在一次不超過一份,便不會影響飯後血糖,也可以作為肚子餓的點心。

●並非鹹的食物不會影響血糖:許多病患覺得不甜的餅乾不會增加血糖。殊不知餅乾為麵粉製作,而麵粉本身就是主食類,含有醣類,因此就算是鹹的餅乾或糕點,也都會影響血糖。且市售的糕點在製作時,都會添加鹽、糖、油脂等,吃多了還是會影響血壓及體重,間接讓血糖更難控制。

●並非飯少吃一點:病友之間常會口耳相傳一些降血糖的方法,如少吃飯。但有的病患本來飯量就只有半碗,但在病友的誤導下,便自行減少飯量,導致餓得頭昏眼花,結果下一餐吃得更多,或是忍不住吃零食點心。如此控制,血糖當然直線上升。

最理想的方式便是諮詢營養師,或是糖尿病衛教師,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相信各位糖尿病友也可以輕鬆控制血糖!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胰島素不可怕 血糖控制不了才糟糕
自由
文/蔡政麟(作者為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



「胰島素不可怕,糖尿病才可怕!」

當糖尿病友猶豫,或拒絕接受胰島素治療建議時,很多醫療人員一定會這樣告訴病人。但是在多次溝通和解釋之後,仍然會有少數病友難以接受,即使願意接受,也常有自行隨意調整藥量,或停止注射胰島素的情況,增添了血糖控制的困難度。

其實胰島素的發現是20世紀最偉大的醫學貢獻之一,從西元1922年由加拿大的班丁醫師研究團隊發現後,正式開啟了胰臟荷爾蒙及糖尿病學的大量研究。到現在2009年,醫用胰島素算算也有87歲高齡了,不斷的研發、廣泛的使用,全世界受惠的糖尿病患早已不計其數。

在許多不可逆的情形下,胰島素就好像吃飯、喝水一樣,必須每天固定時間,足量補充,體內的血糖才能正常新陳代謝,成為身體的能源,而不危害到身體。

◎綜合教科書、論文報告和臨床經驗,胰島素使用的適應症包括:

●第一型糖尿病(或稱幼年型、年輕型)。

●糖尿病酮酸血症(DKA)或高血糖高滲透壓症候群(HHNK)。

●肝功能或腎功能顯著異常。

●懷孕及哺乳期間。

●任何嚴重感染(包含足部潰瘍、壞疽)。

●重大手術前後,嚴重創傷。

●各種口服降血糖藥皆效果不良,或是副作用明顯者(即口服藥物失效)。

●嚴重胰臟炎、切除胰臟手術(如外傷、腫瘤)。

儘管使用胰島素的重要性「鐵證如山」,許多病友仍存有莫名的害怕和疑慮。換個角度看,如果我們能接受假牙及任何器官替代性治療,也應對胰島素治療一視同仁!更何況良好的血糖控制早已證實能有效減緩併發症,並改善生活品質,進而減少各種公私的醫療支出。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罹病年齡下降10歲 女孩罹患糖尿病
中廣
(張文祿報導)



台灣糖尿病病患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一名年僅10歲的小女孩,陪阿嬤到醫院看糖尿病,醫師認為小女孩有家族史,體重又過重,要她順便檢測血糖,果然也罹患糖尿病,如果不改變飲食,五年後,就會出現視網膜、腎臟與神經方面的病變。醫師警告,糖尿病年齡層大幅下降,如果不謹慎面對日常飲食,糖尿病就可能上身。


10歲小女孩才唸國小4年級,陪阿嬤到台中慈濟醫院看糖尿病,但因為她的身高142公分、體重卻重達60公斤,外表看來「很有份量」,為老太太看診的新陳代謝科黃怡瓔醫師認為小女孩有家族史,且體重過重,要求她驗血糖,果然飯後血糖值高達232mg/dl(毫克/毫升),確定為糖尿病。醫師說,小女孩的個案屬於遺傳型糖尿病,如果放任原本的飲食模式下去,5年後小女孩可能出現視網膜、腎臟與神經方面的病變併發症。


黃怡瓔醫師說,不要以為一定要有家族史的遺傳才會得糖尿病,現代人的飲食不節制,罹病機會大增,一名37歲的徐先生,血糖竟然高到580,出現癱瘓、嘔吐等症狀。


醫師建議,只要出現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或是年輕人卻有著過胖的體重、平時少運動、飲食不節制都是警訊,最好要定期檢查。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59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糖尿病介紹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糖尿病易患牙周病 安全舒適無痛雷射牙周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一顆牙齒的好壞會影響全身的健康!台灣四十歲以上的成年人,大約九成病患有輕重程度的牙周病,根據美國牙周病醫學會的報告顯示,牙周感染對全身健康有很大的影響,罹患牙周病的患者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至三倍;而糖尿病患者若同時伴有嚴重牙周病,其血糖可能更難控制,因為牙周炎進行速度加快,也更易失去牙齒。所以治療牙周病,不但可以顧全牙齒健康,也可免除疾病風險。

有一名60歲的婦人有牙周病問題,但是因為經濟能力有限,所以做全口假牙時,無法使用貴金屬,只好以賤金屬取代,而引發牙周過敏,牙齦紅腫不舒服,患者本身有糖尿病史,醫師面臨此棘手問題,也感到很無力。WCLI雷射專科醫師暨台灣植體學會專科醫師呂睿庭表示,因有糖尿病的患者,免疫功能上不佳需避免傷口大癒合不易的問題,建議患者用無痛雷射牙周病治療,治療牙周病,並更換牙套,裝上全瓷牙冠,而不能使用傳統方式,以免會留下傷口。

糖尿病患者因為高血糖改變了血管結構及通透性,容易罹患牙周病,而牙周病的細菌感染會使得胰島素阻抗性提高,糖尿病的病情更加惡化。牙周病的長期發炎狀態,不僅會造成口氣不佳、牙縫變大、牙齒敏感、動搖、鬆脫,引起的發炎免疫反應,更會提高全身疾病的風險。呂睿庭表示,糖尿病是導致牙周病的重要因子,在治療牙周病之前,最好先檢查血糖。尤其糖尿病患如果吃太多流質飲食或飲料,特別是含糖飲料,容易造成血糖偏高。

相對的,牙齒若發生厲害的感染、發炎,也會造成體內的壓力,如賀爾蒙上升,而導致血糖上升。換句話說,糖尿病患者若血糖經過控制,且定期做牙周保養,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牙周病才會有所改善。

糖尿病患傷口難癒合,國外有案例報告,在植牙前未注意糖尿病問題,導致植牙區全部潰爛,有顎骨壞死情形。因此最好在植牙前請醫師做好術前評估,糖尿病患者必須血糖與血脂控制在一定值內才可植牙。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其白血球功能、膠原蛋白功能及末梢血管壁滲透性的功能異常,以及傷口復原能力降低,就會衍生口內併發症。此外,糖尿病患也容易有神經、腎臟以及視網膜方面的病變,因為要顧及上述病變的症狀,患者反而會疏忽了口腔衛生。

如果有糖尿病史,除了可以請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協助,好好控制血糖之外;也應該做好個人口腔衛生的工作;如果有牙周病應先做牙周病方面治療。牙醫師許先麟提醒,在牙齒保健方面,避免吃太酸和太硬的食物、少吃零食,強化牙齒琺瑯質和牙齦對細菌的抵抗力,降低牙周病發生率。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3.西醫病理、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