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養生特輯】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天敷臉要通風 增吸收度防起紅疹
蘋果日報
的環境不可以太熱,萬一汗流滿面阻塞毛孔,不僅會使敷臉效果大打折扣,還可能因臉部悶熱而長小紅疹。君悅時尚美醫診所醫師盧靜怡昨(5)日表示,有個案自行拿大頭針往臉上刺,想藉此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但其實夏天最常見的錯誤美容方法導致臉部傷害的案例,仍屬敷臉造成的傷害占最大宗。
汗出不來降低吸收度
盧靜怡醫師說明,面膜是一種封閉型產品,無論是塗敷或是面膜紙,都會在短時間內使臉部肌膚處於「悶住」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敷臉的環境就要保持通風,才能使肌膚吸收效果變好。盧靜怡醫師進一步指出,天氣悶熱時光是坐著敷面膜,都還是可能滿頭大汗,而汗液在面膜底下無法完全蒸散時,就會堵住汗管、毛細孔等,造成皮膚吸收面膜有效成分的效果不良之外,更容易使臉上起疹子。所以夏天敷臉時可要保持室內通風,敷之前也應把臉上的水分擦乾。
每次不超過15分鐘
而無論是控油型面膜或是保濕型面膜,夏天敷臉都不建議超過15分鐘。盧靜怡醫師指出,門診中經常有個案敷臉以後不小心睡著了,開冷氣又使環境濕度下降,臉就變得更乾,隔天起來有的是連面膜都拿不下來,有的即便撕下面膜都已造成臉部刺痛、過敏起疹的傷害。
蘋果日報
的環境不可以太熱,萬一汗流滿面阻塞毛孔,不僅會使敷臉效果大打折扣,還可能因臉部悶熱而長小紅疹。君悅時尚美醫診所醫師盧靜怡昨(5)日表示,有個案自行拿大頭針往臉上刺,想藉此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但其實夏天最常見的錯誤美容方法導致臉部傷害的案例,仍屬敷臉造成的傷害占最大宗。
汗出不來降低吸收度
盧靜怡醫師說明,面膜是一種封閉型產品,無論是塗敷或是面膜紙,都會在短時間內使臉部肌膚處於「悶住」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敷臉的環境就要保持通風,才能使肌膚吸收效果變好。盧靜怡醫師進一步指出,天氣悶熱時光是坐著敷面膜,都還是可能滿頭大汗,而汗液在面膜底下無法完全蒸散時,就會堵住汗管、毛細孔等,造成皮膚吸收面膜有效成分的效果不良之外,更容易使臉上起疹子。所以夏天敷臉時可要保持室內通風,敷之前也應把臉上的水分擦乾。
每次不超過15分鐘
而無論是控油型面膜或是保濕型面膜,夏天敷臉都不建議超過15分鐘。盧靜怡醫師指出,門診中經常有個案敷臉以後不小心睡著了,開冷氣又使環境濕度下降,臉就變得更乾,隔天起來有的是連面膜都拿不下來,有的即便撕下面膜都已造成臉部刺痛、過敏起疹的傷害。
Re: 【夏日養生特輯】
今夏少雨 過敏性結膜炎激增2成
空氣中過敏原多 外出應戴眼鏡
蘋果日報
報導╱陳韋婷、楊琇雯
今夏全台普遍少雨乾燥,7月份氣象局淡水氣象站更創下9年來同時期雨量最少紀錄,整月份僅測得14毫米。署立台北醫院眼科醫師張曉青指出,近來空氣乾燥,空氣中的懸浮粒子、過敏原多,6、7月份罹患過敏性結膜炎患者比平時增加2成以上,建議民眾外出應戴太陽眼鏡阻隔細菌,機車騎士更要配戴全罩式或有前蓋的安全帽和口罩再上路。
過敏性結膜炎是因過敏原接觸人類眼、鼻或口部,引起結膜發炎反應,症狀包括眼睛癢、流眼淚、灼熱感、紅眼睛及水樣分泌物,結膜為眼白表層外的薄膜,有過敏體質者,常因過敏原引起充血反應而呈現粉紅色。張曉青醫師指出,近2個月以來過敏性結膜炎患者增加,大多患者卻表示家中沒有養寵物、也沒有接近花粉等過敏原,研判引發原因為近來降雨量減,且高氣壓壟罩台灣,空氣品質差,過敏原經空氣飛散接觸人體引發結膜炎。
這樣做
冷毛巾敷眼止癢
感染結膜炎的症狀包括眼睛癢、流眼淚、灼熱、紅眼睛及水樣分泌物,張曉青醫師建議,若疑似感染,眼部腫癢不適,可以乾淨毛巾冷敷眼部舒緩,並盡速就醫,切勿自行滴眼藥水、揉眼睛造成病毒感染發炎。
不自行購藥用藥
張曉青醫師強調,不少過敏性體質患者,一旦發生過敏性結膜炎,便自行到藥局購買類固醇藥水,雖可迅速緩解過敏症狀,但長期或過度使用,會造成眼壓上升、青光眼,應在醫師診斷後使用,患者不宜自行以成藥緩解症狀,以免錯用對眼睛產生更嚴重的傷害。
比一比
結膜炎病徵大不同 資料來源╱署立台北醫院眼科醫師張曉青
可預防
35℃溫水洗被單
要預防過敏性結膜炎且避免復發,最好的方式便是降低眼睛接觸塵、過敏原的機會,家中最常與眼睛接觸的物品便是床單,張曉青醫師建議,床單每周都應以35℃溫水配合清潔劑清洗1次,可有效防止塵滋生。
每月清潔窗簾沙發
塵在濕熱的環境下,靠著人體、貓狗等表皮脫屑即可大量繁殖,而家中的沙發和窗簾的表面粗糙容易卡上皮屑,久而久之就變成塵的溫床,因此張曉青醫師建議,每個月至少要清洗窗簾、沙發一次,或是以沾黏毛髮的清潔器、除塵刷清潔。
定期清洗冷氣濾網
雖然塵較不會在20℃以下環境生長,但冷氣濾網仍容易有花粉、動物毛等其餘過敏原,夏季使用冷氣應每月定期清洗。另外,若是容易過敏的體質,則可在家中加裝空氣濾清器。
騎士戴全罩安全帽
汽機車行經道路容易揚起粉塵,飛進騎士眼睛,張曉青醫師表示,近來過敏性結膜炎有不少都是騎機車族,建議機車族應戴太陽眼鏡,加上全罩式安全帽或有前蓋式的安全帽和口罩,也不要因怕熱就掀起前蓋。
醫師說 空污嚴重勿大意
(署立台北醫院眼科醫師 張曉青)
過去結膜炎都在春夏之際因花粉引發,但近來空氣品質不佳,市區道路更是粉塵飛揚,過敏體質者外出應戴上眼鏡。
空氣中過敏原多 外出應戴眼鏡
蘋果日報
報導╱陳韋婷、楊琇雯
今夏全台普遍少雨乾燥,7月份氣象局淡水氣象站更創下9年來同時期雨量最少紀錄,整月份僅測得14毫米。署立台北醫院眼科醫師張曉青指出,近來空氣乾燥,空氣中的懸浮粒子、過敏原多,6、7月份罹患過敏性結膜炎患者比平時增加2成以上,建議民眾外出應戴太陽眼鏡阻隔細菌,機車騎士更要配戴全罩式或有前蓋的安全帽和口罩再上路。
過敏性結膜炎是因過敏原接觸人類眼、鼻或口部,引起結膜發炎反應,症狀包括眼睛癢、流眼淚、灼熱感、紅眼睛及水樣分泌物,結膜為眼白表層外的薄膜,有過敏體質者,常因過敏原引起充血反應而呈現粉紅色。張曉青醫師指出,近2個月以來過敏性結膜炎患者增加,大多患者卻表示家中沒有養寵物、也沒有接近花粉等過敏原,研判引發原因為近來降雨量減,且高氣壓壟罩台灣,空氣品質差,過敏原經空氣飛散接觸人體引發結膜炎。
這樣做
冷毛巾敷眼止癢
感染結膜炎的症狀包括眼睛癢、流眼淚、灼熱、紅眼睛及水樣分泌物,張曉青醫師建議,若疑似感染,眼部腫癢不適,可以乾淨毛巾冷敷眼部舒緩,並盡速就醫,切勿自行滴眼藥水、揉眼睛造成病毒感染發炎。
不自行購藥用藥
張曉青醫師強調,不少過敏性體質患者,一旦發生過敏性結膜炎,便自行到藥局購買類固醇藥水,雖可迅速緩解過敏症狀,但長期或過度使用,會造成眼壓上升、青光眼,應在醫師診斷後使用,患者不宜自行以成藥緩解症狀,以免錯用對眼睛產生更嚴重的傷害。
比一比
結膜炎病徵大不同 資料來源╱署立台北醫院眼科醫師張曉青
可預防
35℃溫水洗被單
要預防過敏性結膜炎且避免復發,最好的方式便是降低眼睛接觸塵、過敏原的機會,家中最常與眼睛接觸的物品便是床單,張曉青醫師建議,床單每周都應以35℃溫水配合清潔劑清洗1次,可有效防止塵滋生。
每月清潔窗簾沙發
塵在濕熱的環境下,靠著人體、貓狗等表皮脫屑即可大量繁殖,而家中的沙發和窗簾的表面粗糙容易卡上皮屑,久而久之就變成塵的溫床,因此張曉青醫師建議,每個月至少要清洗窗簾、沙發一次,或是以沾黏毛髮的清潔器、除塵刷清潔。
定期清洗冷氣濾網
雖然塵較不會在20℃以下環境生長,但冷氣濾網仍容易有花粉、動物毛等其餘過敏原,夏季使用冷氣應每月定期清洗。另外,若是容易過敏的體質,則可在家中加裝空氣濾清器。
騎士戴全罩安全帽
汽機車行經道路容易揚起粉塵,飛進騎士眼睛,張曉青醫師表示,近來過敏性結膜炎有不少都是騎機車族,建議機車族應戴太陽眼鏡,加上全罩式安全帽或有前蓋式的安全帽和口罩,也不要因怕熱就掀起前蓋。
醫師說 空污嚴重勿大意
(署立台北醫院眼科醫師 張曉青)
過去結膜炎都在春夏之際因花粉引發,但近來空氣品質不佳,市區道路更是粉塵飛揚,過敏體質者外出應戴上眼鏡。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Re: 【夏日養生特輯】
用點心避過度溫補 四物湯可加苦瓜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傳統四物湯是民間常見的中藥方,有時稍加變化就能避免過度溫補的問題。中醫師黃蒼榕指出,夏天時可放點苦瓜在補品中降低溫熱性,就更適合夏天服用。同時,補品分為溫補、涼補,並非所有的補品都是高熱量、高油,重點在於靈活搭配食材與藥材。
中醫師黃蒼榕在一場衛教講座中指出,傳統中藥講究藥材炮制,例如四物湯中的熟地要用砂仁伴炒,才不易礙胃;熟地也需要九蒸九曬的程序,但現代已較少見。
而四物方中藥材多偏溫補,除非是虛寒體質者,否則在夏天時,四物藥膳中可搭配苦瓜。整體上使用四物這類溫補藥時仍建議先由中醫師判斷體質。
十全大補湯、四物湯只是傳統溫補法的一部份,比較適合體質虛弱偏寒的民眾。進補只是藉由補充食物或溫和的藥材,來維持生理機能平衡的方法之一。例如民眾在菜餚中加入蓮子、蓮藕、苦瓜、綠豆等食材就是涼補的一種方法。
一碗蓮子木耳湯、蓮藕湯就堪稱是絕佳的涼補湯品,只要不放太多調味品,食用後不會加重身體負擔。
傳統溫補藥膳在夏天時也可放點苦瓜在補品中,並減少溫熱藥材的劑量,原本溫熱性強的藥方、藥膳就更適合夏天服用。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傳統四物湯是民間常見的中藥方,有時稍加變化就能避免過度溫補的問題。中醫師黃蒼榕指出,夏天時可放點苦瓜在補品中降低溫熱性,就更適合夏天服用。同時,補品分為溫補、涼補,並非所有的補品都是高熱量、高油,重點在於靈活搭配食材與藥材。
中醫師黃蒼榕在一場衛教講座中指出,傳統中藥講究藥材炮制,例如四物湯中的熟地要用砂仁伴炒,才不易礙胃;熟地也需要九蒸九曬的程序,但現代已較少見。
而四物方中藥材多偏溫補,除非是虛寒體質者,否則在夏天時,四物藥膳中可搭配苦瓜。整體上使用四物這類溫補藥時仍建議先由中醫師判斷體質。
十全大補湯、四物湯只是傳統溫補法的一部份,比較適合體質虛弱偏寒的民眾。進補只是藉由補充食物或溫和的藥材,來維持生理機能平衡的方法之一。例如民眾在菜餚中加入蓮子、蓮藕、苦瓜、綠豆等食材就是涼補的一種方法。
一碗蓮子木耳湯、蓮藕湯就堪稱是絕佳的涼補湯品,只要不放太多調味品,食用後不會加重身體負擔。
傳統溫補藥膳在夏天時也可放點苦瓜在補品中,並減少溫熱藥材的劑量,原本溫熱性強的藥方、藥膳就更適合夏天服用。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減重茶飲 澤瀉消水腫 決明子解便秘
蘋果日報
報導╱鄧瑾又、楊琇雯
大部分女生都想減重,尤其夏天常穿短裙、短褲更是如此。自行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每到夏天,門診的確出現較多想減重的人,她建議針對個人不同體質,飲用中藥茶飲來輔助減重。
吳明珠醫師表示,造成肥胖的因素有便秘、水腫等,而部分肥胖者還常伴隨體脂肪過高或血脂過高的問題,而這些症狀都可飲用中藥茶飲改善。如容易水腫者可以澤瀉泡茶喝,澤瀉有代謝水分、降血糖的功效;因便秘引起的肥胖則可以決明子泡茶喝,或是飲用蜂蜜水,決明子有軟便功效,蜂蜜也有潤腸功效。
澤瀉茶
材料:澤瀉12克、黃耆19克
作法:將中藥材以清水略微沖洗,加入約1500c.c.的水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分早晚兩次飲用。
功用:適肥胖且易水腫或下肢有腫脹感者喝。
小提醒: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1500c.c.。熬夜晚睡者不建議飲用,腎臟不好的人則可以當歸約12克代替澤瀉。
山楂槐花茶
材料:山楂37克、槐花8克
作法:中藥材以清水略微沖洗,加1500c.c.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續煮10分鐘,分早晚飲用。
功用:適肥胖且體脂肪過高者喝,山楂能行氣活血、降低血脂肪,槐花則有活化血液作用。
小提醒: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1500c.c.。有胃潰瘍或胃酸過多者不建議飲用。
蜂蜜決明茶
材料:生或熟決明子37克、蜂蜜適量
作法:將中藥材以清水略微沖洗,加入1500c.c.的水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分早晚兩次飲用。
功用:適合便秘型肥胖,且有口乾舌燥、大便乾硬難解的人飲用。
小提醒:飯前飯後都可飲用,一天量不要超過1500c.c.。
七葉膽茶
材料:七葉膽12克
作法:茶葉以清水略微沖洗,加入1500c.c.的熱水沖泡飲用。
功用:七葉膽即絞股藍,有涼補強壯的功效,對脂質代謝失調有調解和改善的功能,能降脂減重並改善口臭。
小提醒: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1500c.c.。容易腹瀉者與經期期間不建議飲用。
荷葉柚皮茶
材料:乾荷葉7.5克、新鮮葡萄柚皮少量
作法:中藥材以清水略微沖洗,加1500c.c.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續煮10分鐘,濾掉藥材,灑葡萄柚皮飲用。
功用:荷葉是消暑、利水藥材,葡萄柚皮的果皮精油香氣則有抑制食欲作用。
小提醒: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1500c.c.。洗腎、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患不建議飲用。
赤小豆普洱茶
材料:赤小豆約12克、普洱茶適量
作法:赤小豆以清水略微沖洗,加1500c.c.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續煮10分鐘,關火放入普洱茶燜3~5分鐘即可飲用,赤小豆也可一起吃。
功用:針對肥胖且怕冷、腹瀉的人,赤小豆有良好的活血、利尿、解毒功能。
小提醒: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1500c.c.。
專家說 生決明子軟便效果佳
(自行開業中醫師 吳明珠)
便秘情況嚴重者,可用生決明子煮成茶,軟便效果會比熟決明子好。另外,不想發胖的人也應控制飲食並配合正常作息。
蘋果日報
報導╱鄧瑾又、楊琇雯
大部分女生都想減重,尤其夏天常穿短裙、短褲更是如此。自行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每到夏天,門診的確出現較多想減重的人,她建議針對個人不同體質,飲用中藥茶飲來輔助減重。
吳明珠醫師表示,造成肥胖的因素有便秘、水腫等,而部分肥胖者還常伴隨體脂肪過高或血脂過高的問題,而這些症狀都可飲用中藥茶飲改善。如容易水腫者可以澤瀉泡茶喝,澤瀉有代謝水分、降血糖的功效;因便秘引起的肥胖則可以決明子泡茶喝,或是飲用蜂蜜水,決明子有軟便功效,蜂蜜也有潤腸功效。
澤瀉茶
材料:澤瀉12克、黃耆19克
作法:將中藥材以清水略微沖洗,加入約1500c.c.的水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分早晚兩次飲用。
功用:適肥胖且易水腫或下肢有腫脹感者喝。
小提醒: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1500c.c.。熬夜晚睡者不建議飲用,腎臟不好的人則可以當歸約12克代替澤瀉。
山楂槐花茶
材料:山楂37克、槐花8克
作法:中藥材以清水略微沖洗,加1500c.c.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續煮10分鐘,分早晚飲用。
功用:適肥胖且體脂肪過高者喝,山楂能行氣活血、降低血脂肪,槐花則有活化血液作用。
小提醒: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1500c.c.。有胃潰瘍或胃酸過多者不建議飲用。
蜂蜜決明茶
材料:生或熟決明子37克、蜂蜜適量
作法:將中藥材以清水略微沖洗,加入1500c.c.的水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分早晚兩次飲用。
功用:適合便秘型肥胖,且有口乾舌燥、大便乾硬難解的人飲用。
小提醒:飯前飯後都可飲用,一天量不要超過1500c.c.。
七葉膽茶
材料:七葉膽12克
作法:茶葉以清水略微沖洗,加入1500c.c.的熱水沖泡飲用。
功用:七葉膽即絞股藍,有涼補強壯的功效,對脂質代謝失調有調解和改善的功能,能降脂減重並改善口臭。
小提醒: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1500c.c.。容易腹瀉者與經期期間不建議飲用。
荷葉柚皮茶
材料:乾荷葉7.5克、新鮮葡萄柚皮少量
作法:中藥材以清水略微沖洗,加1500c.c.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續煮10分鐘,濾掉藥材,灑葡萄柚皮飲用。
功用:荷葉是消暑、利水藥材,葡萄柚皮的果皮精油香氣則有抑制食欲作用。
小提醒: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1500c.c.。洗腎、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患不建議飲用。
赤小豆普洱茶
材料:赤小豆約12克、普洱茶適量
作法:赤小豆以清水略微沖洗,加1500c.c.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續煮10分鐘,關火放入普洱茶燜3~5分鐘即可飲用,赤小豆也可一起吃。
功用:針對肥胖且怕冷、腹瀉的人,赤小豆有良好的活血、利尿、解毒功能。
小提醒: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1500c.c.。
專家說 生決明子軟便效果佳
(自行開業中醫師 吳明珠)
便秘情況嚴重者,可用生決明子煮成茶,軟便效果會比熟決明子好。另外,不想發胖的人也應控制飲食並配合正常作息。
Re: 【夏日養生特輯】
退火茶飲不宜當水喝 過量使身體變虛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由於怕胖或想要消暑退火,許多人天熱時猛灌茶水。不過中醫師陳美君在一場衛教講座提醒,喝茶雖被認為有養生的功效,中醫觀點認為茶或涼茶都不宜當水喝,尤其茶喝過量時,不少患者脈象變得較細,身體顯得較虛弱;此外,不分體質喝太多含退火中藥的茶飲,無法改善健康,反而容易出現虛弱的體質。
中醫師陳美君指出,口渴最好還是喝不冰的開水,猛灌茶當水喝,體能體力不見得比較好,反而脈象易顯得虛弱。中醫界臨床上有不少患者,怕胖吃青菜水果、猛喝綠茶,不吃米飯,怕皮膚黑而絲毫不接觸太陽,這類患者四肢冰冷常腰酸,小腹覺得冷冷的,還有患者因而不易懷孕,自覺白帶增多。
許多人愛喝含中藥材的涼茶退火,別不分體質一味喝涼茶,否則久了容易出現氣虛、陽虛體質。除了在戶外工作、熱愛運動和體質壯實的人以外可以喝點涼茶外,不分體質猛灌一些含退火中藥的茶飲,無法改善健康,反而容易出現虛弱的體質。
其實按照中醫性味分析,沒必要使用的人濫用寒涼藥,身體也會虛弱。不過,有些情況下,寒涼藥必須考慮使用。例如中醫認為毒熱型癌症患者,腫瘤生長變化快速,常用苦寒的藥材抑制其生長。
然而有些病患隨著用藥時間增加,體質改變,單用苦寒藥也未必能繼續縮小腫瘤或改善不適;所以並非所有患者都需要熬苦藥來喝,對屬於熱毒型的患者,才會考慮加入較多寒涼的抗癌藥材,否則這類藥只能當做搭配性的藥材。
儘管如此,適度補充茶、蕃茄製品,還有許多蔬果、豆類,作為膳食搭配,多被被認為對輔助減少疾病風險有幫助。泌尿科醫師多建議男性平時應多攝取高纖蔬果、蕃茄製成之食品、有色蔬菜、包心菜、花椰菜、石榴汁、綠茶、黃豆等食物,有輔助養生的效益。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由於怕胖或想要消暑退火,許多人天熱時猛灌茶水。不過中醫師陳美君在一場衛教講座提醒,喝茶雖被認為有養生的功效,中醫觀點認為茶或涼茶都不宜當水喝,尤其茶喝過量時,不少患者脈象變得較細,身體顯得較虛弱;此外,不分體質喝太多含退火中藥的茶飲,無法改善健康,反而容易出現虛弱的體質。
中醫師陳美君指出,口渴最好還是喝不冰的開水,猛灌茶當水喝,體能體力不見得比較好,反而脈象易顯得虛弱。中醫界臨床上有不少患者,怕胖吃青菜水果、猛喝綠茶,不吃米飯,怕皮膚黑而絲毫不接觸太陽,這類患者四肢冰冷常腰酸,小腹覺得冷冷的,還有患者因而不易懷孕,自覺白帶增多。
許多人愛喝含中藥材的涼茶退火,別不分體質一味喝涼茶,否則久了容易出現氣虛、陽虛體質。除了在戶外工作、熱愛運動和體質壯實的人以外可以喝點涼茶外,不分體質猛灌一些含退火中藥的茶飲,無法改善健康,反而容易出現虛弱的體質。
其實按照中醫性味分析,沒必要使用的人濫用寒涼藥,身體也會虛弱。不過,有些情況下,寒涼藥必須考慮使用。例如中醫認為毒熱型癌症患者,腫瘤生長變化快速,常用苦寒的藥材抑制其生長。
然而有些病患隨著用藥時間增加,體質改變,單用苦寒藥也未必能繼續縮小腫瘤或改善不適;所以並非所有患者都需要熬苦藥來喝,對屬於熱毒型的患者,才會考慮加入較多寒涼的抗癌藥材,否則這類藥只能當做搭配性的藥材。
儘管如此,適度補充茶、蕃茄製品,還有許多蔬果、豆類,作為膳食搭配,多被被認為對輔助減少疾病風險有幫助。泌尿科醫師多建議男性平時應多攝取高纖蔬果、蕃茄製成之食品、有色蔬菜、包心菜、花椰菜、石榴汁、綠茶、黃豆等食物,有輔助養生的效益。
Re: 【夏日養生特輯】
漸入夏養生重護心 心主陽氣神志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時序漸入夏季,養生之道應跟著季節走。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立夏、小滿為傳統二十四節氣,剛好都在五月(農曆四月),這時天氣漸熱,植物茂盛,人的心臟功能也處於旺盛的階段,所以夏季的養生法門應著重於養心,也就是對心臟的養護。
張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認為,人們應順應四時的養生法則,在不同的季節就有不同的養生需求,以夏季來說,養生重於心,而心為陽臟而主陽氣,換句話就是說,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進而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之所需,讓生命生生不息,同時心臟的陽熱之氣,既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也對全身有溫養的作用。
張盈瀅醫師進一步指出,在夏季養護心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心與夏氣是互通的,人體五臟活動會受到自然界的影響,因此,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將影響到五臟的活動,也因為心通於夏氣,所以心陽在夏季最旺盛,功能表現也最強。
中醫認為,心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所以又稱心藏神,神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廣義意思,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包括臉色、眼神、姿態、形象、言語、應答等,另一種是狹義的意思,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包括意識、精神、思維活動等。
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能夠進行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並統一指揮協調五臟六腑的正常運作,讓人體機能可發揮正常的功能,由此就可以看出心有多麼地重要,所以在夏季來臨之時就要好好的養心。
夏季飲食要怎麼吃,才能夠順應四時的養生法則?張盈瀅表示,天氣愈來愈熱時,人體排汗較多,應適時補充水分,以保持人體機能的平衡,同時多吃一些可健胃去暑的食物,對健康將很有幫助。
張醫師指出,沒事多喝水,可補充身體所流失的水分,但一般民眾除了喝水外,更喜歡喝一些飲料,但現在的飲料已到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的地步,建議民眾要消暑解渴,生津除煩,喝溫開水比較好,切勿因一時貪涼喝下大量冰涼飲料,將使身體驟冷驟熱,造成身體機能失調。
此外,張盈瀅醫師進一步指出,炎熱的夏季也要注意腸胃的健康,維持人體正常的腸胃功能,可吃點滋養補益的食物,以便預防暑熱的侵襲。在食物裡,粥是夏季養生的最佳食物之一,民眾不妨將蓮子、綠豆、扁豆、荷葉、蘆根等食材一起加入白米中煮成粥,等煮熟後稍涼即可食用,有助於健脾胃,去暑熱。
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天,民眾也可以多吃泥鰍、黃瓜、番茄等食物,傳統中醫認為,泥鰍具有補中氣,去濕邪的作用,而黃瓜的纖維素豐富,吃了之後能促進人體腸道蠕動,通利大便,至於番茄則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的好處,很適合在夏天食用。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時序漸入夏季,養生之道應跟著季節走。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立夏、小滿為傳統二十四節氣,剛好都在五月(農曆四月),這時天氣漸熱,植物茂盛,人的心臟功能也處於旺盛的階段,所以夏季的養生法門應著重於養心,也就是對心臟的養護。
張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認為,人們應順應四時的養生法則,在不同的季節就有不同的養生需求,以夏季來說,養生重於心,而心為陽臟而主陽氣,換句話就是說,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進而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之所需,讓生命生生不息,同時心臟的陽熱之氣,既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也對全身有溫養的作用。
張盈瀅醫師進一步指出,在夏季養護心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心與夏氣是互通的,人體五臟活動會受到自然界的影響,因此,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將影響到五臟的活動,也因為心通於夏氣,所以心陽在夏季最旺盛,功能表現也最強。
中醫認為,心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所以又稱心藏神,神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廣義意思,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包括臉色、眼神、姿態、形象、言語、應答等,另一種是狹義的意思,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包括意識、精神、思維活動等。
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能夠進行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並統一指揮協調五臟六腑的正常運作,讓人體機能可發揮正常的功能,由此就可以看出心有多麼地重要,所以在夏季來臨之時就要好好的養心。
夏季飲食要怎麼吃,才能夠順應四時的養生法則?張盈瀅表示,天氣愈來愈熱時,人體排汗較多,應適時補充水分,以保持人體機能的平衡,同時多吃一些可健胃去暑的食物,對健康將很有幫助。
張醫師指出,沒事多喝水,可補充身體所流失的水分,但一般民眾除了喝水外,更喜歡喝一些飲料,但現在的飲料已到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的地步,建議民眾要消暑解渴,生津除煩,喝溫開水比較好,切勿因一時貪涼喝下大量冰涼飲料,將使身體驟冷驟熱,造成身體機能失調。
此外,張盈瀅醫師進一步指出,炎熱的夏季也要注意腸胃的健康,維持人體正常的腸胃功能,可吃點滋養補益的食物,以便預防暑熱的侵襲。在食物裡,粥是夏季養生的最佳食物之一,民眾不妨將蓮子、綠豆、扁豆、荷葉、蘆根等食材一起加入白米中煮成粥,等煮熟後稍涼即可食用,有助於健脾胃,去暑熱。
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天,民眾也可以多吃泥鰍、黃瓜、番茄等食物,傳統中醫認為,泥鰍具有補中氣,去濕邪的作用,而黃瓜的纖維素豐富,吃了之後能促進人體腸道蠕動,通利大便,至於番茄則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的好處,很適合在夏天食用。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天到了 醫師提醒要揮別狐臭
NOWnews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每到夏天,總是會有許多民眾使用各式體香芳香劑,掩蓋惱人的異味,也因此,在年後到端午節這段期間,醫院的皮膚科總是有不少因為狐臭而前來求診的民眾,根據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楊弘旭表示,近年來因為注重個人衛生健康的觀念普及,因此因為狐臭前來求診的民眾也逐年增加。
過去的治療方式是以內視鏡刮除術,將過度發達的汗腺進行刮除,治療成功率可達約9成,而近年出現的肉毒桿菌療法療效的相當顯著,但缺點就是必須每年固定施打。而最近國外發展出另一種新式療法,是以雷射縮小汗腺,抑制出汗,藉此達到去除狐臭的效果。
楊弘旭醫師表示,透過雷射去除狐臭,傷口僅有針孔大小,相較於傳統的內視鏡刮除術需要7天的恢復期而言,雷射去除僅需1~2天,且術後照護簡便,不易引起傷口感染,而它的效果可有效維持2到3年,治療成功率約9 成,對於今年夏天想要去除狐臭的民眾來說,是另一種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
楊醫師也表示,不是每個有體味的民眾都需要進行治療,一般而言只要不會影響到其他人,透過芳香劑或體香劑即可有效掩蓋。
NOWnews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每到夏天,總是會有許多民眾使用各式體香芳香劑,掩蓋惱人的異味,也因此,在年後到端午節這段期間,醫院的皮膚科總是有不少因為狐臭而前來求診的民眾,根據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楊弘旭表示,近年來因為注重個人衛生健康的觀念普及,因此因為狐臭前來求診的民眾也逐年增加。
過去的治療方式是以內視鏡刮除術,將過度發達的汗腺進行刮除,治療成功率可達約9成,而近年出現的肉毒桿菌療法療效的相當顯著,但缺點就是必須每年固定施打。而最近國外發展出另一種新式療法,是以雷射縮小汗腺,抑制出汗,藉此達到去除狐臭的效果。
楊弘旭醫師表示,透過雷射去除狐臭,傷口僅有針孔大小,相較於傳統的內視鏡刮除術需要7天的恢復期而言,雷射去除僅需1~2天,且術後照護簡便,不易引起傷口感染,而它的效果可有效維持2到3年,治療成功率約9 成,對於今年夏天想要去除狐臭的民眾來說,是另一種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
楊醫師也表示,不是每個有體味的民眾都需要進行治療,一般而言只要不會影響到其他人,透過芳香劑或體香劑即可有效掩蓋。
Re: 【夏日養生特輯】
想健康一夏 需讓身體適度流流汗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天氣愈來愈熱,民眾已能夠感受到炎熱的夏季即將來臨。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天氣愈熱愈容易流汗,可是現代人都不喜歡流汗,往往在陽光普照的炎炎夏天裡躲到冷氣房裡,這樣是不對的,因為身體都不出汗,對健康有害,最好每天在戶外活動一下,出一些汗再洗個澡最健康。
張醫師指出,民眾若想要健康地度過夏天,就要讓身體能夠適度地流汗,不流汗不健康,但出汗太多也不好,應適度為宜,所以在運動時要控制一定的運動量,因為運動量太大會使身體出汗過多,造成體內新陳代謝過快,對健康也是不利的。
民眾千萬不要當「流汗」是件小事情,它跟健康其實有著密切的關係,流汗可以調整人的體溫及體液,同時也能夠將人體內的廢物排出體外,所以具有調節的作用。
另外,汗能使皮膚表面保持酸性,可預防細菌的侵犯,具有保護的作用。不過,當身體流了很多汗時,最好趕快擦乾身子,可避免吹風或進入冷氣房時罹患感冒,同時還可減少濕疹等皮膚病的發生。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天氣愈來愈熱,民眾已能夠感受到炎熱的夏季即將來臨。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天氣愈熱愈容易流汗,可是現代人都不喜歡流汗,往往在陽光普照的炎炎夏天裡躲到冷氣房裡,這樣是不對的,因為身體都不出汗,對健康有害,最好每天在戶外活動一下,出一些汗再洗個澡最健康。
張醫師指出,民眾若想要健康地度過夏天,就要讓身體能夠適度地流汗,不流汗不健康,但出汗太多也不好,應適度為宜,所以在運動時要控制一定的運動量,因為運動量太大會使身體出汗過多,造成體內新陳代謝過快,對健康也是不利的。
民眾千萬不要當「流汗」是件小事情,它跟健康其實有著密切的關係,流汗可以調整人的體溫及體液,同時也能夠將人體內的廢物排出體外,所以具有調節的作用。
另外,汗能使皮膚表面保持酸性,可預防細菌的侵犯,具有保護的作用。不過,當身體流了很多汗時,最好趕快擦乾身子,可避免吹風或進入冷氣房時罹患感冒,同時還可減少濕疹等皮膚病的發生。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熱傷病預防處理》夏季熱病熱傷害環伺 正確處置不可不知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
前言︰
受溫室效應影響,全球夏日氣溫逐年升高,高溫環境中,人體容易受到哪些熱病、熱傷害?碰上這些熱傷害又該如何正確處理?今日專題將作分析,並提供民眾正確處置的方式建議,供民眾夏天遇環境熱傷害時運用。
炎炎夏日,高溫環境熱,恐造成民眾出現哪些熱病?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包括中暑、熱衰竭、熱昏厥與熱抽筋等,都是處高溫環境下會造成的熱傷害,臨床以中暑、熱衰竭最為常見,但提醒民眾若已出現中暑症狀,應馬上就醫。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不論是中暑、熱衰竭、熱昏厥或熱抽筋等,都是因天氣熱,流汗多、脫水,身體一時無法反應所導致。不過,不管是中暑或熱衰竭等,因其臨床表現症狀,略有不同,因此各有相關不同的建議處置方式。
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分別指出,以中暑來說,患者會出現包括昏迷、叫不醒等意識改變,且有超過40℃高體溫,並常伴隨有無汗症,即皮膚表面呈現乾燥的狀態。
醫師詹佳孟補充,臨床接獲患者因中暑出現的高體溫,多為42、43℃,但也聽聞有人中暑時,體溫高達到45、46℃,且與其他熱衰竭等熱病不同的是,若民眾出現中暑,應馬上就醫,不可輕忽拖延。
而因高溫環境熱產生熱衰竭的患者,則會出現包括頭暈、頭痛、全身無力、噁心、嘔吐、肌肉痛、講話喘、疲勞等不適感覺,且其中暑不同的是,患者體溫正常,但略偏高,除此,患者也不會有無汗症,皮膚仍呈因有流汗,濕濕的感覺。臨床則建議出現熱衰竭患者,應移到陰涼處休息,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至於熱昏厥,則是民眾因天氣熱出現脫水,並在姿勢變化時,因姿勢性低血壓而出現短暫昏厥狀況。醫師詹佳孟指出,熱昏厥患者會出現短暫意識喪失的狀況,但昏厥僅持續三十秒內,就會自然清醒,臨床則是建議出現熱昏厥患者,除休息、補充水分,可到急診打點滴盡快恢復正常。
除此,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炎炎夏日,很多民眾在運動後,若僅顧及要補充水分,卻忽略補充電解質,就會因低血鈉出現腳抽筋等熱抽筋現象,常見抽筋部位包括肩膀、大小腿,並以小腿最常見會抽筋。
臨床則會建議出現熱抽筋患者,除先移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外,可到醫院打點滴,快速補充電解質。
醫師詹佳孟進而建議民眾,夏日運動打球,補充水分外,別忽略電解質的攝取,建議民眾運動後不妨可喝經稀釋的運動飲料,水分跟運動飲料的稀釋比例約一比一,提供民眾參考。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
前言︰
受溫室效應影響,全球夏日氣溫逐年升高,高溫環境中,人體容易受到哪些熱病、熱傷害?碰上這些熱傷害又該如何正確處理?今日專題將作分析,並提供民眾正確處置的方式建議,供民眾夏天遇環境熱傷害時運用。
炎炎夏日,高溫環境熱,恐造成民眾出現哪些熱病?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包括中暑、熱衰竭、熱昏厥與熱抽筋等,都是處高溫環境下會造成的熱傷害,臨床以中暑、熱衰竭最為常見,但提醒民眾若已出現中暑症狀,應馬上就醫。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不論是中暑、熱衰竭、熱昏厥或熱抽筋等,都是因天氣熱,流汗多、脫水,身體一時無法反應所導致。不過,不管是中暑或熱衰竭等,因其臨床表現症狀,略有不同,因此各有相關不同的建議處置方式。
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分別指出,以中暑來說,患者會出現包括昏迷、叫不醒等意識改變,且有超過40℃高體溫,並常伴隨有無汗症,即皮膚表面呈現乾燥的狀態。
醫師詹佳孟補充,臨床接獲患者因中暑出現的高體溫,多為42、43℃,但也聽聞有人中暑時,體溫高達到45、46℃,且與其他熱衰竭等熱病不同的是,若民眾出現中暑,應馬上就醫,不可輕忽拖延。
而因高溫環境熱產生熱衰竭的患者,則會出現包括頭暈、頭痛、全身無力、噁心、嘔吐、肌肉痛、講話喘、疲勞等不適感覺,且其中暑不同的是,患者體溫正常,但略偏高,除此,患者也不會有無汗症,皮膚仍呈因有流汗,濕濕的感覺。臨床則建議出現熱衰竭患者,應移到陰涼處休息,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至於熱昏厥,則是民眾因天氣熱出現脫水,並在姿勢變化時,因姿勢性低血壓而出現短暫昏厥狀況。醫師詹佳孟指出,熱昏厥患者會出現短暫意識喪失的狀況,但昏厥僅持續三十秒內,就會自然清醒,臨床則是建議出現熱昏厥患者,除休息、補充水分,可到急診打點滴盡快恢復正常。
除此,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炎炎夏日,很多民眾在運動後,若僅顧及要補充水分,卻忽略補充電解質,就會因低血鈉出現腳抽筋等熱抽筋現象,常見抽筋部位包括肩膀、大小腿,並以小腿最常見會抽筋。
臨床則會建議出現熱抽筋患者,除先移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外,可到醫院打點滴,快速補充電解質。
醫師詹佳孟進而建議民眾,夏日運動打球,補充水分外,別忽略電解質的攝取,建議民眾運動後不妨可喝經稀釋的運動飲料,水分跟運動飲料的稀釋比例約一比一,提供民眾參考。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熱傷病預防處理》高危險群尤須注意熱浪侵襲 防傷害上身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
天氣越來越熱,包括老人、小孩;患有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正服用部分藥物者、酒癮或處高溫、密閉環境工作的人,都易因高溫環境,出現中暑、熱衰竭等熱傷害,特別提醒民眾注意。
以往每逢天氣熱,就會傳出有農夫、工人在大太陽底下長時間工作,發生中暑問題。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兒童及青少年保健組科長蔡益堅提醒,舉凡老人、小孩,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與腎臟病等慢性病人、處高溫或地下室等密閉空間工作環境的族群,都是夏天易因高溫,發生中暑等問題的高危險群。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則說,包括年紀小、上年紀老人、長期臥床病人、居家未加裝冷氣、精神疾患、心衰竭患者吃口服利尿劑病人,與酒癮者,都是夏天易發生熱傷害的族群。
國健局兒童及青少年保健組科長蔡益堅解釋,老人家因身體對外界變化的應變能力就較年輕人弱,如自主神經調節系統、周邊血液調節系統,包括排汗、心跳、散熱等,都不像年輕人。且因老人家多數併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面對環境熱,易因身體一下調節不過來,而出問題。
至於小孩,儘管代謝快,沒有代謝慢的問題,但科長蔡益堅解釋,小孩因無法認知環境的危險,如大熱天還處在大太陽底下玩耍,不知道要休息,也不知道流汗後要補充水分、電解質,因此也易成發生中暑高危險群。
而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與腎病等慢性病人,易發生熱傷害問題,也各有原因。科長蔡益堅補充,一般來說,高溫下,身體會排汗散熱,而流越多汗,心跳會越跳越快以因應,但心臟病人如體液大量流失,心跳按理要變快,但卻因心臟有問題,無法負荷,以致身體來不及調節、反應,就會出問題。
除此,科長蔡益堅說,鈣離子有促進肌肉收縮的作用,而腎臟病人因其本身對鉀、鈉、鈣等電解質的調節就差,高溫下,若流汗多電解質失衡,就恐出現熱痙攣,出現抽筋、昏迷等問題。
至於糖尿病患者,因周邊血液循環不佳,若大量體液流失,身體血糖、電解質改變,來不及調節,也會出問題,若血糖低會有休克,如血糖太高也會有滲透壓性糖尿病昏迷。除此,因糖尿病患多有腎病問題,因腎功能不佳,也有對電解質代謝不佳的問題。
其他如需長期間處高溫或密閉空間環境工作的族群,舉凡油漆工、勞工在戶外建築工地、地下室工作,因頭頂大太陽或密閉地下室空間,通風不良,散熱不易,皮膚無法散熱,也易有熱傷害。
詹佳孟醫師則說,年紀太小,因無法表達,易發生中暑,至於長期臥床老人則因生活無法自理,需人照料,加上無法表達,也易發生熱傷害。此外,包括精神疾病或酒癮者,如大熱天喝醉酒、睡著,易有脫水的狀況。另心衰竭患者,需口服利尿劑的病人也是高危險群,應特別注意。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
天氣越來越熱,包括老人、小孩;患有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正服用部分藥物者、酒癮或處高溫、密閉環境工作的人,都易因高溫環境,出現中暑、熱衰竭等熱傷害,特別提醒民眾注意。
以往每逢天氣熱,就會傳出有農夫、工人在大太陽底下長時間工作,發生中暑問題。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兒童及青少年保健組科長蔡益堅提醒,舉凡老人、小孩,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與腎臟病等慢性病人、處高溫或地下室等密閉空間工作環境的族群,都是夏天易因高溫,發生中暑等問題的高危險群。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則說,包括年紀小、上年紀老人、長期臥床病人、居家未加裝冷氣、精神疾患、心衰竭患者吃口服利尿劑病人,與酒癮者,都是夏天易發生熱傷害的族群。
國健局兒童及青少年保健組科長蔡益堅解釋,老人家因身體對外界變化的應變能力就較年輕人弱,如自主神經調節系統、周邊血液調節系統,包括排汗、心跳、散熱等,都不像年輕人。且因老人家多數併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面對環境熱,易因身體一下調節不過來,而出問題。
至於小孩,儘管代謝快,沒有代謝慢的問題,但科長蔡益堅解釋,小孩因無法認知環境的危險,如大熱天還處在大太陽底下玩耍,不知道要休息,也不知道流汗後要補充水分、電解質,因此也易成發生中暑高危險群。
而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與腎病等慢性病人,易發生熱傷害問題,也各有原因。科長蔡益堅補充,一般來說,高溫下,身體會排汗散熱,而流越多汗,心跳會越跳越快以因應,但心臟病人如體液大量流失,心跳按理要變快,但卻因心臟有問題,無法負荷,以致身體來不及調節、反應,就會出問題。
除此,科長蔡益堅說,鈣離子有促進肌肉收縮的作用,而腎臟病人因其本身對鉀、鈉、鈣等電解質的調節就差,高溫下,若流汗多電解質失衡,就恐出現熱痙攣,出現抽筋、昏迷等問題。
至於糖尿病患者,因周邊血液循環不佳,若大量體液流失,身體血糖、電解質改變,來不及調節,也會出問題,若血糖低會有休克,如血糖太高也會有滲透壓性糖尿病昏迷。除此,因糖尿病患多有腎病問題,因腎功能不佳,也有對電解質代謝不佳的問題。
其他如需長期間處高溫或密閉空間環境工作的族群,舉凡油漆工、勞工在戶外建築工地、地下室工作,因頭頂大太陽或密閉地下室空間,通風不良,散熱不易,皮膚無法散熱,也易有熱傷害。
詹佳孟醫師則說,年紀太小,因無法表達,易發生中暑,至於長期臥床老人則因生活無法自理,需人照料,加上無法表達,也易發生熱傷害。此外,包括精神疾病或酒癮者,如大熱天喝醉酒、睡著,易有脫水的狀況。另心衰竭患者,需口服利尿劑的病人也是高危險群,應特別注意。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熱傷病預防處理》豔陽下工作、嬉遊 防曬護膚擺第一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
除中暑、熱衰竭等熱病,環境熱會對皮膚造成哪些傷害或問題?皮膚科副院長曾興隆指出,包括曬傷、黴菌感染、長痱子、頭皮毛囊炎與脂漏性皮膚炎,都是夏天因高溫環境,易出現的皮膚問題,提醒民眾注意。
曾興隆醫師指出,環境熱常見對民眾皮膚造成的傷害不外就是因太陽太大,加上未做好防曬,而出現紫外線曬傷。臨床最常見民眾因從事戶外活動,如泛舟、到墾丁海邊玩耍,因穿短褲,大腿未做好防曬,只要玩上個兩、三小時,就會出現皮膚紅等曬傷狀況。
而除了曬傷,醫師曾興隆指出,夏天天氣熱,原就易使黴菌、細菌更加活躍,民眾若因天氣熱,滿頭大汗,且未來得及換衣物,就恐有黴菌感染,舉凡汗斑、足癬、胯下癢等。臨床觀察發現,愛穿牛仔服、打球的人,均是夏天易好發黴菌感染的族群。
除此,曾興隆指出,因頭皮多有細菌,機車族戴安全帽流汗,易因毛孔阻塞、發炎,出現頭皮毛囊炎、脂漏性皮膚炎等問題;小朋友、幼兒在夏天還易因天氣熱,流汗造成毛孔阻塞,而長痱子,且易受不了搔抓,而很容易演變成疔子。
炎炎夏日,想避免皮膚因高溫環境出問題,皮膚科醫師曾興隆建議民眾,除應減少在大太陽底下曝曬機會,且做好防曬外,因夏天氣溫變化很大,如中午氣溫可能高達二十多度,但到傍晚,可能只剩十多度,提醒家長應隨時注意,避免讓小孩因穿太多、太熱,而出現皮膚炎或痱子。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
除中暑、熱衰竭等熱病,環境熱會對皮膚造成哪些傷害或問題?皮膚科副院長曾興隆指出,包括曬傷、黴菌感染、長痱子、頭皮毛囊炎與脂漏性皮膚炎,都是夏天因高溫環境,易出現的皮膚問題,提醒民眾注意。
曾興隆醫師指出,環境熱常見對民眾皮膚造成的傷害不外就是因太陽太大,加上未做好防曬,而出現紫外線曬傷。臨床最常見民眾因從事戶外活動,如泛舟、到墾丁海邊玩耍,因穿短褲,大腿未做好防曬,只要玩上個兩、三小時,就會出現皮膚紅等曬傷狀況。
而除了曬傷,醫師曾興隆指出,夏天天氣熱,原就易使黴菌、細菌更加活躍,民眾若因天氣熱,滿頭大汗,且未來得及換衣物,就恐有黴菌感染,舉凡汗斑、足癬、胯下癢等。臨床觀察發現,愛穿牛仔服、打球的人,均是夏天易好發黴菌感染的族群。
除此,曾興隆指出,因頭皮多有細菌,機車族戴安全帽流汗,易因毛孔阻塞、發炎,出現頭皮毛囊炎、脂漏性皮膚炎等問題;小朋友、幼兒在夏天還易因天氣熱,流汗造成毛孔阻塞,而長痱子,且易受不了搔抓,而很容易演變成疔子。
炎炎夏日,想避免皮膚因高溫環境出問題,皮膚科醫師曾興隆建議民眾,除應減少在大太陽底下曝曬機會,且做好防曬外,因夏天氣溫變化很大,如中午氣溫可能高達二十多度,但到傍晚,可能只剩十多度,提醒家長應隨時注意,避免讓小孩因穿太多、太熱,而出現皮膚炎或痱子。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熱傷病預防處理》中暑、熱衰竭 及時適當處理能救命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
炎炎夏日,民眾頭頂大太陽,很容易熱昏頭。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供五步驟,供民眾因高溫環境熱,出現熱衰竭、中暑等熱病時,可及時做適度處置,包括盡快移到陰涼處、鬆脫衣物等,但衛生署國健局、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師均提醒,民眾若出現昏厥、高體溫且無汗症,應馬上就醫。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高溫環境熱會造成的病熱有很多種,舉凡熱衰竭、中暑、抽筋、熱昏厥等,民眾如出現熱衰竭等不適,還可先自行休息,視狀況再選擇是否要就醫,但若已出現中暑症狀,即高體溫、意識改變、昏迷等,且合併無汗症,就不能再拖延,應馬上就醫。
國民健康局兒童及青少年保健組科長蔡益堅則說,民眾若出現心跳加快、呼吸變深變快、手抖等問題,最好馬上就醫。
至於遇環境熱五大處理步驟為盡快移到陰涼處、鬆脫身上衣物、用水擦拭身體和搧風、給予含少許鹽分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運動飲料,與盡快送醫。
科長蔡益堅另建議,天氣熱,民眾應避免在高溫下從事戶外運動,若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患者,外出應,外出應備妥日常用藥,且注意避免把藥物放置車內高溫環境,以免藥物因高溫失藥效,提醒注意。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
炎炎夏日,民眾頭頂大太陽,很容易熱昏頭。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供五步驟,供民眾因高溫環境熱,出現熱衰竭、中暑等熱病時,可及時做適度處置,包括盡快移到陰涼處、鬆脫衣物等,但衛生署國健局、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師均提醒,民眾若出現昏厥、高體溫且無汗症,應馬上就醫。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詹佳孟指出,高溫環境熱會造成的病熱有很多種,舉凡熱衰竭、中暑、抽筋、熱昏厥等,民眾如出現熱衰竭等不適,還可先自行休息,視狀況再選擇是否要就醫,但若已出現中暑症狀,即高體溫、意識改變、昏迷等,且合併無汗症,就不能再拖延,應馬上就醫。
國民健康局兒童及青少年保健組科長蔡益堅則說,民眾若出現心跳加快、呼吸變深變快、手抖等問題,最好馬上就醫。
至於遇環境熱五大處理步驟為盡快移到陰涼處、鬆脫身上衣物、用水擦拭身體和搧風、給予含少許鹽分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運動飲料,與盡快送醫。
科長蔡益堅另建議,天氣熱,民眾應避免在高溫下從事戶外運動,若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患者,外出應,外出應備妥日常用藥,且注意避免把藥物放置車內高溫環境,以免藥物因高溫失藥效,提醒注意。
Re: 【夏日養生特輯】
高溫夏日臨 4招防毛囊炎
蘋果日報
報導╱王心怡
氣溫逐漸升高,皮膚毛孔會張開進行散熱,若抵抗力較弱,細菌易進入毛囊,造成毛囊發炎;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表示,高溫高濕的環境,會使細菌活動力增強,每年進入夏天,受毛囊炎所苦的人平均增加4成。毛囊炎可分黴菌型或細菌型二種,以細菌型較為常見,通常出現於胸前、肩頸、背部及臀部等部位,俗稱「體痘」,初期有些微癢感,發炎厲害則會疼痛,建議若皮膚出現紅、腫膿皰毛囊炎症狀,要儘速就醫。
先了解
楊志雄醫師表示,毛囊炎成因與體質、飲食習慣和環境有關,類固醇藥膏使用不當,或衣物造成毛囊阻塞等,也可能造成毛囊炎;有些人因體質關係,皮膚容易出油,但如果容易出油的毛囊只集中分布在背後,就會只有背後長青春痘;毛囊炎症狀為患部出現米粒大小紅、腫膿皰,膿皰中間常帶有毛髮,會有疼痛或癢感,一般毛囊炎可依照症狀型態以口服抗生素或抗黴菌藥物治療,或搭配擦拭殺菌藥膏或藥水,一般可在2周內痊癒。
細菌型常有粉刺
毛囊炎可分黴菌型或細菌型二種,以細菌型較為常見,細菌型毛囊炎多為皮膚表面有傷口,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菌種,症狀大多為大小不一的丘疹或紅、腫膿皰,常伴隨粉刺產生,細菌型毛囊炎治療以口服抗生素藥物、外用消炎藥膏或搭配抗菌成分藥水擦拭為主。
黴菌型易復發
黴菌型毛囊炎常見感染菌種為皮屑芽孢菌,其丘疹大小均勻,多因大量流汗,衣物覆蓋部位不透氣產生,常發生於勞工階級及運動量較大的人,因汗腺與個人體質有關,根治需另外治療。注重個人清潔,可用毛巾沾水擦拭,避免污垢堆積,黴菌型毛囊炎以口服抗黴菌藥物為主。
好發於胸肩頸背臀
楊志雄醫師說,一般毛囊炎易出現在衣物覆蓋處,與個人體質出油毛囊分布位置有關,通常好發於肩膀後側、頸部、胸前、背後或臀部等部位,初期皮膚會紅、癢不適,持續發炎有疼痛感並出現膿皰;這些部位易流汗者,運動時需注意衣物材質,如胸前易出汗者,可著棉質或快速排汗材質衣物加強排汗。
體痘沐浴乳效果有限
楊志雄醫師表示,市售體痘沐浴乳只能避免細菌型和黴菌型毛囊炎症狀惡化,無法改善已經發生的症狀,若患部紅、腫膿皰症狀持續,建議仍需儘速就診,透過藥物治療效果較佳,更不要自行胡亂用藥讓症狀持續惡化。
這樣做
衣物材質寬鬆吸汗
除毛用品常清潔
除毛用具如刮毛刀及刮鬍刀等,因使用部位貼近毛囊根部,易造成毛囊組織破壞,除不和他人共用刀具外,平時不使用時,除毛用具也需放置於通風乾燥處,避免刀片生鏽或皮屑堆積滋生細菌,使用完畢後刀具更應經常更換刀片或以酒精擦拭進行消毒。
少熬夜避油炸食物
毛囊炎除跟體質和氣候環境有關外,與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也有極大關係,楊志雄醫師建議,少熬夜,不吃油炸食物,可避免皮脂腺分泌失調產生毛囊炎,建議久坐時多起身拍拍臀部,活動一下,以避免毛囊組織長時間受到壓迫。
患部用抗屑洗髮精
皮屑芽孢菌是造成黴菌型毛囊炎的菌種之一,治療可外用或口服抗黴菌藥物,及使用一般頭皮屑含Ketoconazole成分的洗髮精來清洗患部。抗屑洗髮精清洗後皮膚會較乾燥,容易造成癢感搔抓,可與醫師討論使用低過敏成份的肌膚保溼產品。
抗屑洗髮精成份標示Ketoconazole,使用前可諮詢醫師建議,一般常用於治療黴菌型毛囊炎。
專家說 勿自行拔毛
(新店耕莘醫院 皮膚科 楊志雄)
由於剛刮除腋毛及腿毛時,毛根部位明顯容易有刺扎感,女性勿因此而用拔除方式進行除毛,避免讓毛囊組織開口凹陷,易造成細菌阻塞毛孔引發毛囊炎,如需大量除毛,可與專業醫師諮詢安全且適合的方式進行除毛。
蘋果日報
報導╱王心怡
氣溫逐漸升高,皮膚毛孔會張開進行散熱,若抵抗力較弱,細菌易進入毛囊,造成毛囊發炎;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表示,高溫高濕的環境,會使細菌活動力增強,每年進入夏天,受毛囊炎所苦的人平均增加4成。毛囊炎可分黴菌型或細菌型二種,以細菌型較為常見,通常出現於胸前、肩頸、背部及臀部等部位,俗稱「體痘」,初期有些微癢感,發炎厲害則會疼痛,建議若皮膚出現紅、腫膿皰毛囊炎症狀,要儘速就醫。
先了解
楊志雄醫師表示,毛囊炎成因與體質、飲食習慣和環境有關,類固醇藥膏使用不當,或衣物造成毛囊阻塞等,也可能造成毛囊炎;有些人因體質關係,皮膚容易出油,但如果容易出油的毛囊只集中分布在背後,就會只有背後長青春痘;毛囊炎症狀為患部出現米粒大小紅、腫膿皰,膿皰中間常帶有毛髮,會有疼痛或癢感,一般毛囊炎可依照症狀型態以口服抗生素或抗黴菌藥物治療,或搭配擦拭殺菌藥膏或藥水,一般可在2周內痊癒。
細菌型常有粉刺
毛囊炎可分黴菌型或細菌型二種,以細菌型較為常見,細菌型毛囊炎多為皮膚表面有傷口,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菌種,症狀大多為大小不一的丘疹或紅、腫膿皰,常伴隨粉刺產生,細菌型毛囊炎治療以口服抗生素藥物、外用消炎藥膏或搭配抗菌成分藥水擦拭為主。
黴菌型易復發
黴菌型毛囊炎常見感染菌種為皮屑芽孢菌,其丘疹大小均勻,多因大量流汗,衣物覆蓋部位不透氣產生,常發生於勞工階級及運動量較大的人,因汗腺與個人體質有關,根治需另外治療。注重個人清潔,可用毛巾沾水擦拭,避免污垢堆積,黴菌型毛囊炎以口服抗黴菌藥物為主。
好發於胸肩頸背臀
楊志雄醫師說,一般毛囊炎易出現在衣物覆蓋處,與個人體質出油毛囊分布位置有關,通常好發於肩膀後側、頸部、胸前、背後或臀部等部位,初期皮膚會紅、癢不適,持續發炎有疼痛感並出現膿皰;這些部位易流汗者,運動時需注意衣物材質,如胸前易出汗者,可著棉質或快速排汗材質衣物加強排汗。
體痘沐浴乳效果有限
楊志雄醫師表示,市售體痘沐浴乳只能避免細菌型和黴菌型毛囊炎症狀惡化,無法改善已經發生的症狀,若患部紅、腫膿皰症狀持續,建議仍需儘速就診,透過藥物治療效果較佳,更不要自行胡亂用藥讓症狀持續惡化。
這樣做
衣物材質寬鬆吸汗
除毛用品常清潔
除毛用具如刮毛刀及刮鬍刀等,因使用部位貼近毛囊根部,易造成毛囊組織破壞,除不和他人共用刀具外,平時不使用時,除毛用具也需放置於通風乾燥處,避免刀片生鏽或皮屑堆積滋生細菌,使用完畢後刀具更應經常更換刀片或以酒精擦拭進行消毒。
少熬夜避油炸食物
毛囊炎除跟體質和氣候環境有關外,與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也有極大關係,楊志雄醫師建議,少熬夜,不吃油炸食物,可避免皮脂腺分泌失調產生毛囊炎,建議久坐時多起身拍拍臀部,活動一下,以避免毛囊組織長時間受到壓迫。
患部用抗屑洗髮精
皮屑芽孢菌是造成黴菌型毛囊炎的菌種之一,治療可外用或口服抗黴菌藥物,及使用一般頭皮屑含Ketoconazole成分的洗髮精來清洗患部。抗屑洗髮精清洗後皮膚會較乾燥,容易造成癢感搔抓,可與醫師討論使用低過敏成份的肌膚保溼產品。
抗屑洗髮精成份標示Ketoconazole,使用前可諮詢醫師建議,一般常用於治療黴菌型毛囊炎。
專家說 勿自行拔毛
(新店耕莘醫院 皮膚科 楊志雄)
由於剛刮除腋毛及腿毛時,毛根部位明顯容易有刺扎感,女性勿因此而用拔除方式進行除毛,避免讓毛囊組織開口凹陷,易造成細菌阻塞毛孔引發毛囊炎,如需大量除毛,可與專業醫師諮詢安全且適合的方式進行除毛。
Re: 【夏日養生特輯】
出入 冷氣房 溫差大 易中暑
喝茶飲按穴道消暑氣
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天氣漸轉熱,台北市醫師公會中醫師陳潮宗表示,中暑除在烈陽曝曬下發生,進出冷氣房的溫差失調也會中暑,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胸悶等症狀,嚴重的話,還可能昏迷或痙攣,建議平時就可喝生麥飲、薄荷茶等預防中暑,此外,也多按合谷穴、內關穴等,增強免疫力及紓解中暑等不適症狀。
這樣喝
天生白虎湯 消暑氣
材料:西瓜300公克(約一般飯碗8分滿)。
做法:將西瓜以清水沖淨,切段,去籽不去皮,再切成4-5公分菱形塊,加入約1000c.c.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再滾15分鐘後關火,溫熱或放涼皆可喝,西瓜取果肉食用。
作用:西瓜利濕解暑,可迅速補充身體水分,也可紓解口渴、多汗、頭昏等症狀。
用法:每日可喝1碗,拉肚子者及孕婦不適合喝。
生脈飲 防中暑
材料:人參鬚12公克、麥門冬20公克、五味子5公克。
做法:將材料以清水沖淨,加入約600c.c.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再滾15分鐘後關火,可以溫熱飲用。
作用:人參鬚、麥門冬能生津止渴、潤燥、五味子滋腎補陰、止渴,此茶飲清熱解暑。
用法:每日可喝1-2杯,若有拉肚子的人及孕婦則不適合喝。
薄荷茶 提神醒腦
材料:乾燥薄荷葉5公克、烏龍茶茶葉6公克。
做法:將材料沖入6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可趁溫熱飲用。
作用:此茶飲可散熱清熱、提神醒腦,能緩解中暑的頭昏症狀。
用法:每日可喝1-2杯,一般體質皆可飲用。
參茶 增加免疫力
材料:人參10公克、粉光參10公克。
做法:將材料沖入6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可趁溫熱飲用。
作用:此茶飲補元氣、可以調整體質,提升身體免疫力。
用法:每日可喝1杯,若有感冒、發燒症狀的人不適合飲用。
按穴位
內關穴 緩胸悶
作用:內關穴可調節心律,按壓後能舒緩胸悶,避免體內因熱氣無法散出而導致的中暑。
位置:距離手腕橫紋中央靠手肘方向3橫指寬處。
方式:以姆指按壓內關穴,按10秒鐘,休息5秒鐘,雙手各按壓3分鐘。 合谷穴 解頭痛
作用:合谷穴能增強免疫力、代謝水分,改善悶熱造成的疲倦、頭暈、偏頭痛等不適症狀。
位置:位於手背虎口大拇指和食指間凹陷處。
方式:拇指朝手腕方向按壓,按至有痠疼感,雙手各按壓10次。 風池穴 降火氣
作用:可平息肝火、疏風解熱,可舒緩頸部斜方肌的緊繃,改善口乾舌燥、多汗、頭昏頭痛等不適症狀。
位置:後腦頸部正中央水平左右各移動約2指寬,髮際處的肌肉凹陷處。
方式:以雙手拇指分別按住左右二個穴道,按壓至有痠疼感即可,每次壓5秒,壓10次。 肩井穴 消緊繃
作用:肩井穴通暢經絡,調理氣血,可舒緩中暑頸部緊繃,連帶改善頭昏頭重的不適感。
位置:位於頸部與肩峰(肩膀外側最突出的骨頭)連線的中點。
方式:左手食指按揉右肩的肩井穴10秒鐘,休息5秒鐘,再用右手食指按揉左肩的肩井穴,休息5秒鐘,各做10次。
醫師說
刮痧助循環
(台北市中醫醫師公會中醫師 陳潮宗)
若是中暑也可以用刮痧的方式,因刮痧有助氣血循環、舒筋活絡,可紓解中暑症狀,但若皮膚有傷口、腫痛、扭傷、吃過飽、酒醉的人,或孕婦,就不適合刮痧。
喝茶飲按穴道消暑氣
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天氣漸轉熱,台北市醫師公會中醫師陳潮宗表示,中暑除在烈陽曝曬下發生,進出冷氣房的溫差失調也會中暑,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胸悶等症狀,嚴重的話,還可能昏迷或痙攣,建議平時就可喝生麥飲、薄荷茶等預防中暑,此外,也多按合谷穴、內關穴等,增強免疫力及紓解中暑等不適症狀。
這樣喝
天生白虎湯 消暑氣
材料:西瓜300公克(約一般飯碗8分滿)。
做法:將西瓜以清水沖淨,切段,去籽不去皮,再切成4-5公分菱形塊,加入約1000c.c.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再滾15分鐘後關火,溫熱或放涼皆可喝,西瓜取果肉食用。
作用:西瓜利濕解暑,可迅速補充身體水分,也可紓解口渴、多汗、頭昏等症狀。
用法:每日可喝1碗,拉肚子者及孕婦不適合喝。
生脈飲 防中暑
材料:人參鬚12公克、麥門冬20公克、五味子5公克。
做法:將材料以清水沖淨,加入約600c.c.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再滾15分鐘後關火,可以溫熱飲用。
作用:人參鬚、麥門冬能生津止渴、潤燥、五味子滋腎補陰、止渴,此茶飲清熱解暑。
用法:每日可喝1-2杯,若有拉肚子的人及孕婦則不適合喝。
薄荷茶 提神醒腦
材料:乾燥薄荷葉5公克、烏龍茶茶葉6公克。
做法:將材料沖入6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可趁溫熱飲用。
作用:此茶飲可散熱清熱、提神醒腦,能緩解中暑的頭昏症狀。
用法:每日可喝1-2杯,一般體質皆可飲用。
參茶 增加免疫力
材料:人參10公克、粉光參10公克。
做法:將材料沖入6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可趁溫熱飲用。
作用:此茶飲補元氣、可以調整體質,提升身體免疫力。
用法:每日可喝1杯,若有感冒、發燒症狀的人不適合飲用。
按穴位
內關穴 緩胸悶
作用:內關穴可調節心律,按壓後能舒緩胸悶,避免體內因熱氣無法散出而導致的中暑。
位置:距離手腕橫紋中央靠手肘方向3橫指寬處。
方式:以姆指按壓內關穴,按10秒鐘,休息5秒鐘,雙手各按壓3分鐘。 合谷穴 解頭痛
作用:合谷穴能增強免疫力、代謝水分,改善悶熱造成的疲倦、頭暈、偏頭痛等不適症狀。
位置:位於手背虎口大拇指和食指間凹陷處。
方式:拇指朝手腕方向按壓,按至有痠疼感,雙手各按壓10次。 風池穴 降火氣
作用:可平息肝火、疏風解熱,可舒緩頸部斜方肌的緊繃,改善口乾舌燥、多汗、頭昏頭痛等不適症狀。
位置:後腦頸部正中央水平左右各移動約2指寬,髮際處的肌肉凹陷處。
方式:以雙手拇指分別按住左右二個穴道,按壓至有痠疼感即可,每次壓5秒,壓10次。 肩井穴 消緊繃
作用:肩井穴通暢經絡,調理氣血,可舒緩中暑頸部緊繃,連帶改善頭昏頭重的不適感。
位置:位於頸部與肩峰(肩膀外側最突出的骨頭)連線的中點。
方式:左手食指按揉右肩的肩井穴10秒鐘,休息5秒鐘,再用右手食指按揉左肩的肩井穴,休息5秒鐘,各做10次。
醫師說
刮痧助循環
(台北市中醫醫師公會中醫師 陳潮宗)
若是中暑也可以用刮痧的方式,因刮痧有助氣血循環、舒筋活絡,可紓解中暑症狀,但若皮膚有傷口、腫痛、扭傷、吃過飽、酒醉的人,或孕婦,就不適合刮痧。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Re: 【夏日養生特輯】
不偏食、不過量無需刻意補 夏季清補較宜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現代家長對子女呵護備至,所以常常幫小朋友補補身子。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為了避免子女輸在起跑點上,除了補習之外,最常見的就是吃維他命、健康食品,甚至用中藥進補,殊不知隨便亂補一通對身體健康反而有害,建議在進入炎熱的夏天之後,可用清補的方式來照顧孩子的健康即可。
廖醫師指出,其實小朋友在養生保健上家長宜教導不偏食、不過量,如此就不需要補益中藥來調養身體,若要在夏季養護身體,適合用清補,以消暑為主。另因四季中的長夏在五行中屬火,在人體五臟中屬心,在五味中屬苦,若苦味太過會造成苦寒敗胃,可用甘味牽制。
廖桂聲進一步指出,烏神茶、茵陳蒿保健茶等飲品皆是很健康的消暑茶飲,民眾可自行DIY。烏神茶具有退火、清熱解渴及強化胃腸消化吸收等作用,需準備去核烏梅二錢、用藥布包好神麴二錢、生甘草一錢。做法:將上述中藥材搗爛,然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經過煎煮去渣取汁後,在餐後即可泡來喝。
茵陳蒿保健茶具有解熱、解渴、清除疲勞及清熱利濕等作用,其味道甜,小朋友較能接受,需準備棉茵陳一兩、香附二錢、白茅根一兩、切成段的甘蔗頭五錢。做法:將上述藥材、食材放入鍋中,用六到七碗水煎成一碗半即可,分早、中、晚飲用。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現代家長對子女呵護備至,所以常常幫小朋友補補身子。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為了避免子女輸在起跑點上,除了補習之外,最常見的就是吃維他命、健康食品,甚至用中藥進補,殊不知隨便亂補一通對身體健康反而有害,建議在進入炎熱的夏天之後,可用清補的方式來照顧孩子的健康即可。
廖醫師指出,其實小朋友在養生保健上家長宜教導不偏食、不過量,如此就不需要補益中藥來調養身體,若要在夏季養護身體,適合用清補,以消暑為主。另因四季中的長夏在五行中屬火,在人體五臟中屬心,在五味中屬苦,若苦味太過會造成苦寒敗胃,可用甘味牽制。
廖桂聲進一步指出,烏神茶、茵陳蒿保健茶等飲品皆是很健康的消暑茶飲,民眾可自行DIY。烏神茶具有退火、清熱解渴及強化胃腸消化吸收等作用,需準備去核烏梅二錢、用藥布包好神麴二錢、生甘草一錢。做法:將上述中藥材搗爛,然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經過煎煮去渣取汁後,在餐後即可泡來喝。
茵陳蒿保健茶具有解熱、解渴、清除疲勞及清熱利濕等作用,其味道甜,小朋友較能接受,需準備棉茵陳一兩、香附二錢、白茅根一兩、切成段的甘蔗頭五錢。做法:將上述藥材、食材放入鍋中,用六到七碗水煎成一碗半即可,分早、中、晚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