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健康甩肥肉

不論是瘦身、健康美容等,皆歡迎在此發表!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8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輕鬆健康甩肥肉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維生素D和鈣有助控制中老年女性發胖
中廣新聞網



美國一項新研究結果顯示,適當補充鈣和維生素D可幫助中老年女性控制身體發胖,提高生活品質。

美國研究人員在「內科學文獻」雜誌上報告說,他們是在對美國三萬多名女性進行長達七年的追蹤調查和分析研究後得出以上結論。

新華社報導說,研究人員選取了三萬六千多名年齡在50歲到79歲補充過或者從未補充過鈣和維生素D的女性志願者,並將她們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每天補充1000毫克鈣和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另一組為安慰劑對照組。

研究人員連續七年每年都對她們的體重進行測量和登記。結果顯示,每天按標準補充鈣和維生素D的女性比那些沒補充的女性體重要輕。對那些先前從未補充過鈣和維生素D的中老年女性來說,這種效果更加明顯。

研究人員說,保持正常體重對中老年女性的健康非常重要,對更年期女性尤其如此,女性更應該在更年期適當補充鈣和維生素D。

鈣和維生素D能促使人體中的脂肪細胞衰減,並阻止新的脂肪細胞生長,從而有效控制體重增加。不過專家同時強調,中老年女性要想保持正常體重,避免發胖,還應該注意控制日常飲食中熱量的攝取並經常進行適當的運動。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8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輕鬆健康甩肥肉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王維工 物理學家的祕密瘦身廚房
康健雜誌
記者:林貞岑



前中研院物理所教授王唯工,
曾用物理學解開氣與經絡之謎,
如今發現身體水腫的秘密,
六星期減重5公斤。
他首度公開愈吃愈年輕的私房減重食譜……

1988年,中研院物理所教授王唯工從循環共振理論設計出脈診儀,將中醫的把脈學問圖像化,也讓繁複難懂的氣與經絡系統,有了科學化的解釋。

去年,他意外發現「水的秘密」──人體排不出去的二氧化碳,正是造成身體水腫及老化的原因。於是他利用這個推論發展出「減碳飲食」法,結果成功減重5公斤,且迄今一年仍未復胖。

多年好友台大校長李嗣涔形容「變苗條」的王唯工:「整個人神情清爽,給人很不真實的感覺,以往的王唯工到哪裡去了?」他也想向王唯工討食譜,親身試驗他的推論。

《康健》曾在2003年訪過王唯工教授,談他對氣的研究及個人心得體驗,四年多不見,64歲的他竟然變得更年輕──眼睛炯炯有神、皮膚緊緻光滑、圓凸的小腹不見了,頭髮比以前烏黑濃密。「連黑斑都少了一些,」他喜孜孜地摸摸臉。

「以前是節流,現在更進一步,懂得怎麼開源了,」勤練氣功40年從未間斷的王唯工坦承,氣功是「節流」,改善了健康,但沒有讓他的體重變輕。
倒是食物比運動重要,飲食調整後,成功減掉跟隨三十多年的贅肉,尤其是最難減的腹部、手臂,且不再掉髮,視力、精神都變好。

減碳生活新主張

目前全球正積極施行二氧化碳減量計劃,以解決地球暖化,動植物瀕臨生存危機問題。
王唯工認為,身體也需要進行二氧化碳減量運動,避免毒素累積。
發現二氧化碳和水腫關係,是一個偶然的意外。

2006年王唯工的實驗室正在研究如何用非侵入法測量血糖,每次一碰到颱風,數據就被干擾而大亂,天氣變好後,數據也恢復正常。

經過仔細分析之後發現,是「水」在作怪,只要氣壓低、濕度大,所有人都會量到水腫的信號。
王唯工進一步探討水腫成因,發現是壓力讓體內二氧化碳排不出去,造成酸水堆積,引發水腫及相關老化現象。

最簡單的測量方式是,用力捏緊一根手指底部20秒,不久後手指會腫脹,這種缺氧的情形跟太緊的衣服、高山症和經濟艙症候群雷同。
如果二氧化碳是毒,那麼如何從飲食及生活中減少二氧化碳,清除留在體內的「廢氣」?

王唯工教授的減碳飲食法,重點在於減少熱量及碳水化合物攝取,並以脂肪取代部份碳水化合物。

理論上來說,以上做法都能減少二氧化碳累積體內。

用油取代碳水化合物,是因為脂肪在代謝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是碳水化合物的三分之一,且身體會先消耗碳水化合物再消耗脂肪,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取太多,脂肪堆積體內不易去除,就會產生肥胖問題。

物理學家的秘密廚房

所以他算出一個方程式,也是口訣:「多吃一分油,少吃三分飯。」這種飲食法容易執行,魚、肉都可以吃,但主要關鍵在調整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就是將油包菜(青菜拌油)當成主食,變成要多吃菜,然後把飯(包括馬鈴薯、南瓜、番薯)、魚、肉類變成配角。

光吃青菜容易餓,加點油脂可以延長在胃消化的時間,增加飽足感,又不容易餓。
王唯工笑說,以前吃一碗飯不會飽,還要吃宵夜才過癮,現在他只吃小半碗飯加上一碗油包菜,反而覺得很飽足。

但他也特別提醒,減碳飲食法不同於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飲食法(又稱阿金飲食法),脂肪消耗仍需碳水化合物存在,只是「減量攝取」,譬如少吃精緻糕餅、油炸物、可樂、碳酸飲料及含糖食物等,把它降到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以前愛吃甜食的王唯工,現在自己偶爾也會「偷吃解饞」,但只吃幾口,「比較像品酒,是喝巧不是喝飽,」他妙喻說。

揭開油包菜的秘密

什麼是油包菜?王唯工特別下廚為我們示範了做法。
選一把青菜(約200克,A菜、空心菜均可)洗淨,
將菜葉和梗分切成兩段。

熱鍋,將菜梗丟入先乾炒,30秒後丟入菜葉再炒,讓菜葉中的水分慢慢釋出。
直到菜的份量縮小成一碗份量,關火,加油(橄欖油、植物油及蔥油均可)及鹽(也可放豆豉或敲碎的堅果等,或個人喜歡的調味料)稍攪拌即可上桌。
蔬菜脫水後體積縮小,只要加一點點油,就感覺整碗青菜油油亮亮,吃起來很滋潤可口。比起生菜沙拉,可以少掉油膩的沙拉醬、吃進多一點蔬菜纖維質,而且更有飽足感。

「乾炒溫度低,脫水後的蔬菜容易跟油扣在一起,油包菜好吃又耐餓,」王唯工提醒不要吃菜湯,因為油會沉積到菜湯中。
王唯工把科學家的實驗精神運用到廚房中,發現不少炒菜好吃的秘訣。
譬如炒A菜、青花菜可以放點紅酒添香;不同菜用不同油,如炒絲瓜用牛油炒比較香;炒完菜放點小魚干、豆瓣醬或蔥油,很多方法可以讓簡單的青菜變得更美味。

至於外食族的人也不用擔心,到自助餐選擇比較油的炒青菜兩份(尤其是煮過體積會縮得很小的菜,如A菜等,但不要喝菜湯),加一份主食(魚、肉、蛋類),就可以輕易達成目標。

除了飲食之外,王唯工發現,所有的伸展運動,都可以排除身體二氧化碳產生的酸水,「尤其伸展到一個定點就停下來呼吸的運動,」他舉例說如瑜伽、太極、氣功、香功都屬於這類,平時也可多練習。

至於營養專家怎麼看「減碳飲食」法?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長趙強表示,正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不會堆積在體內,但少吃食物因為能量較少、身體的同化作用降低,二氧化碳產生量會減少,且在定額熱量下,增加脂肪供應的比例,也會減少二氧化碳產生。
此外,減重的前提是要適度控制總熱量攝取,不論吃肉或吃油,可能都較不易飢餓,能夠讓人的心理較有意願繼續這樣吃下去。

「對減重者而言,『不捱餓』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他說。但這樣的說法與過去營養生理學的理論大不相同,也許在短期間內確實可以達到減重效果,但需要更進一步做長期的對照研究與評估,以確保此方法能夠安全有效地讓人們減掉脂肪,達到健康目的。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8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輕鬆健康甩肥肉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拯救小胖子全家大作戰
康健雜誌
記者:司晏芳



父母們要注意了,已有國家提出觀念,養出胖小孩,就像毆打、性侵,同樣是「虐待兒童」。
孩子很愛吃,絕對不是福。


今年初,一個英國小男孩康諾,被迫與單親媽媽分開的原因竟然是他太胖。英國政府一度考慮取消他媽媽的監護權,因為她「疏於照顧」,罔顧小孩權益。
8歲的康諾,89公斤,相當同齡學童3倍以上的體重。他媽媽辯解,「我把小孩照顧得很好,但我家有拒吃青菜和水果的基因呀。」
康諾老喊餓,只愛吃漢堡和香腸,蘋果只吃一口就吐掉,媽媽說,「我已經盡力叫他離冰箱遠一點,但他老在廚房打轉,甚至會偷藏食物。」不過她拒絕將冰箱上鎖。

電視台跟拍媽媽準備的菜單有薯條、牛排和奶油麵包,還有康諾嘴巴幾乎沒停過,每20分鐘開一次冰箱,點心不離手,一天可吃下4包洋芋片和3盒餅乾。
而康諾在學校的日子也不好過,他穿著布袋衣,走起路來氣喘吁吁,經常蹺課,也常被人欺負。

政府接管胖小孩

康諾馬上引起全英國的關注,當地衛生機關召開兒童保護會議,認為可能有必要取消家長的監護權,另行安置,因為他媽媽沒有提供合宜的生活方式,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甚鉅。
有小兒科醫生預測,康諾極可能因為病痛纏身,活不過30歲。過度餵養(Overfeeding)等於是慢性謀殺兒童,長期下來,提高罹患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

不只憂心他的健康岌岌可危,更多人嚴詞批評,媽媽怎麼眼睜睜看著小孩放縱口腹之慾,根本是溺愛至死(love him to death)。
在一面倒譴責康諾媽媽的聲浪中,也有人替她說話。在這愈來愈胖的世界,可樂、速食、餅乾和糖果的廣告從沒間斷過,讓父母難以招架,遑論力行多吃蔬果,拒絕甜食的誘惑。

可喜的是,康諾從去年底開始接受輔導,進行密集運動訓練和調整飲食,到今年3月初,已經減10公斤。
英國政府最後決定讓康諾繼續待在家裡,但媽媽必須承諾改變菜單,讓孩子儘量遠離垃圾食物。
此外,英國政府也計劃禁止電視播出垃圾食物的廣告。

誰來拯救台灣的康諾

像康諾這樣的小孩,台灣也為數不少,但他們並未得到社會關注,傾全國之力來防堵兒童肥胖。

根據台灣地區的公衛調查,每三位男童就有一位過重或肥胖,而每四位女童就有一位過重或肥胖。
儘管許多醫院、學校開辦減重班,但家長仍不夠警覺兒童肥胖問題。台安醫院兒童營養門診醫師陳慧文觀察,很多小朋友從幼稚園開始胖,但等家長發現不對勁時,多半已是國小、國中生。

像她門診有位12歲女孩,86公斤,比她爸爸還重。5歲上小班就20公斤,之後像吹氣球似的,體重以每年10公斤的速度增加。

他們的健康也亮起紅燈。脂肪肝、膽固醇異常,比比皆是,糖尿病、高血壓也不再是老人病。前三總家醫科醫師祝年豐更感嘆,「不能再把十七、八歲的當小孩子看(診)﹗」
他細數,有22歲就得糖尿病,十幾歲的青少年血糖超過110、200(正常空腹血糖應低於100以下),大有人在,血壓一量是130、140的高血壓,也司空見慣。

即使胖弟胖妹被帶來求診,也只能說是驚鴻一瞥,因為常有爸媽帶小孩來抽血、做檢查,只為求個心安,等報告結果正常,就不再回診,並沒有體認小孩只是現在還沒發病,需要全家力行減重。

在他們求診過程中,最常上演爸媽管不動的親子衝突場面。

例如,一個12歲小男孩,體重逼近60大關,隔兩週回診,體重又增加3公斤。原來他飯量驚人,每餐吃四碗白飯,但媽媽擺明管不動,說「小孩一直吵著要吃」。

小男孩最常說,「我沒有吃很多啊!」再不然當場跟父母槓起來,「我說不要吃,你一直叫我吃;我說不要來,你一直叫我來。」

對於體重,小朋友是懵懵懂懂不管它,還是他真心想過我吃了什麼?我想變成什麼樣的人?
要如何和小朋友談體重?談心臟病、糖尿病,對他來說太遙遠。論體型美醜,又怕矯枉過正,讓他對食物留下負面印象,以後會厭食,變成下一個紙片人。
種種問題,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討論完的。台安醫院陳慧文醫師認為,台灣目前兒童減重門診照護還不夠完整,頂多提供營養諮詢和身體檢查,但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減重門診還兼有心理諮商師,找出孩子為什麼沒辦法下定決心控制體重的原因。

英國利茲大學有研究指出,胖小孩受到的情感支持力量愈強,他們減重行為愈能持續。最常見減重失敗的原因,包括努力許久但還看不到成果的挫敗感、無法馬上獲得父母的讚賞以及之前減重的負面經驗等等。

父母責無旁貸

儘管變胖的原因百百種,但能成功瘦身的方法唯有少吃多動。如何讓小朋友有動機,想要瘦下來?

「最能激發兒童減重的誘因是爸媽的鼓勵,並跟他一起做,」祝年豐醫師一語道破。
他建議,家長每天抽個20分鐘陪小孩走路。國中、小學生仍依賴爸媽安排生活作息,他自己不會去走,一定要有人帶,關鍵在父母和長輩。

此外,對於飲食控制採漸進式,先從量開始減起。像本來吃一大碗公,現在盛八分滿就好,早餐常吃的蛋餅、蘿蔔糕最好先切三分之一再吃,紅茶、奶茶等飲料也先倒掉三分之一再喝。
在飲料選擇上,開水是首選,儘量少喝含糖飲料。小朋友隨手一瓶600cc果汁氣泡飲料,無形中就相當於多吃一碗飯的熱量。

要改變上述的生活習慣,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最容易成功,因為他們的可塑性高。
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以身作則,全家參與,讓小孩明白吃得健康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這些改變會幫助他活得更好、更健康,並了解不管他體重幾公斤,爸媽對他的愛始終不變。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6.美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