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針灸大成
發表於 : 2008-11-28 , 7:58
2=標題= 經外奇穴 楊繼洲著
內迎香二穴 在鼻孔中,治目熱暴痛,用蘆管子搐出血最效。
鼻準二穴 在鼻柱尖上,專治鼻上生酒醉風,宜用三稜,針出血。
耳尖二穴 在耳尖上,捲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尖艾炷五壯。
聚泉一穴 在舌上,當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縫陷中是穴,哮喘咳嗽,及久嗽不愈。
若灸不過七壯,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如熱嗽,
用雄黃末少許,和於艾炷中灸之,如冷嗽,用款冬花末,和於艾炷中灸之,灸畢,
以清茶連生薑細嚼咽下。又治舌胎舌強,亦可用小針出血,左金津右玉液二穴
在舌下兩旁紫脈上是穴,捲舌取之,治重舌腫痛,喉閉,用白湯煮三稜針出血。
海泉一穴 在舌下中央脈上是穴,治消渴,用三稜針制血。
魚腰二穴 在眉中間是穴,治眼生垂廉翳膜,針入一分,沿皮向兩旁是也。
太陽二穴 在眉後陷中,太陽紫脈上是穴,治眼紅腫及頭,用三稜針出血。
其出血之法,用帛一條,緊纏其項頸,紫脈即見,刺血出立愈。又法,以手緊紐其領,
令紫脈見,卻於紫脈上刺出血,極效。
大骨空二穴 在手大指中節上,屈指當骨尖陷中是穴,治目久痛,及生翳膜內障,
可灸七壯。
中魁二穴 在中指上第二節骨尖,屈指得之,治五噎,反胃吐食,可灸七壯,宜瀉之,
又陽谿二穴,亦名中魁。
八邪八穴 在手五指歧骨間,左右手各四穴,其一大都二穴。
在手大指次指虎口赤白內際,握拳取之,可灸七壯,針一分,治頭風牙痛。
其二上都二穴,在手食指中指本節歧骨間,握拳取之,治手臂紅腫,針入一分,
可灸五壯,其三中都二穴,在手中指無名指本節歧骨,又名液門也。治手臂紅腫,
針入一分,可灸五壯,其四下都二穴,在手無名指小指本節後歧骨間,一名中渚也。
中渚之穴,在液門下五分,治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五壯,兩手共八穴,故名八邪。
八風八穴 在足五指歧骨間,兩足共八穴,故名八風,治腳背紅腫,針一分,灸五壯。
十宣十穴 在手十指頭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穴,兩手指各十穴,故名十宣。
治乳蛾,用三稜針出血大效,或用軟絲縛在本節前次節後,內側中間,如眼狀,
加灸一火,兩邊都著艾,灸五壯,針尤妙。
五虎四穴 在手食指及無名指第二節骨尖,握拳取之,治五指拘攣,灸五壯,
兩手共四穴。
肘尖二穴 在手肘骨尖上,屈肘得之,治瘰,可灸七壯。
肩柱骨二穴 在肩端起骨尖上是穴,治瘰,亦治手不能舉動,灸七壯。
二白四穴 即門也。在掌後橫紋,中直上四寸,一手有二穴,一穴在筋內兩筋間,
即間使後一寸,一穴在筋外,與筋內之穴相並,治痔脫肛。
獨陰二穴 在足第二指下,橫紋中是穴,治小腸疝氣,又治死胎,胎衣不下,灸五壯,
又治女人乾噦,嘔吐紅,經血不調。
內踝尖二穴 在足內踝骨尖是穴,灸七壯,治下爿牙疼,及腳內廉轉筋。
外踝尖二穴 在足外踝骨尖上是穴,可灸七壯,治腳外廉轉筋,及治寒熱腳氣,
宜三稜針出血。
囊底一穴 在陰囊十字紋中,治腎臟風瘡,及治小腸疝氣,腎家一切症候,悉皆治之,
灸七壯,艾炷如鼠糞。
鬼眼四穴 在手大拇指,去爪甲角如韭葉,兩指並起,用帛縛之,當兩指歧縫中是穴,
又二穴在足大指,取穴亦如在手者同治五癇等症,正發疾時,灸之甚效。
髓骨四穴 在梁邱兩傍各開一寸五分,兩足共四穴,治腿痛灸七壯。
湧泉二穴 在手背腕中,在陽谿陽池中間陷中是穴,灸二七壯,治心痛及腹中諸氣,
疼不可忍。
四關四穴 即兩合谷,兩太衝穴也。
小骨空二穴 在手小拇指第二節尖是穴,灸七壯,治手節疼,目痛。
印堂一穴 在兩眉中陷中是穴,針一分,灸五壯,治小兒驚風。
子宮二穴 在中極兩旁各開三寸,針二分,灸二七壯,治婦人久無子嗣。
龍玄二穴 在兩手側腕,又紫脈上,灸七壯,禁針,治手疼。
四縫四穴 在手四指內中節是穴,三稜針出血,治小兒猢猻勞等症。
高骨二穴 在掌後寸部前五分,針一寸半,灸七壯,治手病。
蘭門二穴 在曲泉兩旁各三寸脈中,治膀胱七疝,奔豚。
百虫窠二穴 即血海也。在膝內廉上三寸,灸二七壯,針五分,治下部生瘡。
睛中二穴 在眼黑珠正,中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冷水淋一刻。
方將三稜針於目外角,離黑珠一分許刺入,半分之微,然後入金針,約數分深。
旁人目上層,轉撥向瞳人,輕輕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見物,一飯頃出針。
輕扶偃臥,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日夜止,初針盤膝正坐,將一把。
兩手握於胸前,寧心正視,其穴易得,治一切內障,年久不能視物,頃刻光明,
神祕穴也。
凡學針人眼者,先試針內障羊眼,能針羊眼復明,方針人眼,不可造次。
2=標題= 穴同名異類
2=標題= 一穴二名 聚英
後頂(一名交衝)強間(一名大羽)竅陰(一名枕骨)腦戶(一名合)
曲鬢(一名曲髮)腦空(一名顳)顱(一名顱息)聽宮(一名多所聞)
瘈脈(一名資脈)素(一名面正)水溝(一名人中)承漿(一名懸漿)
廉泉(一名舌本)風府(一名舌本)上星(一名神堂)絲竹空(一名目)
睛明(一名淚孔)巨(一名巨窌)肩井(一名膊井)淵液(一名泉液)
臑會(一名臑)大椎(一名百勞)命門(一名屬累)風門(一名熱府)
巨闕(一名心募)期門(一名肝募)腎俞(一名高蓋)中膂內膂(一名脊內俞)
天窗(一名窗籠)天鼎(一名天頂)天突(一名天瞿)扶突(一名水穴)
天池(一名天會)人迎(一名五會)缺盆(一名天蓋)腧府(一名輸府)
玉堂(一名玉英)神闕(一名氣舍)四滿(一名髓府)腹結(一名腸窟)
衝門(一名上慈宮)氣衝(一名氣街)橫骨(一名曲骨端)輒筋(一名神光)
陽輔(一名分肉)陰都(一名食宮)水突(一名水門)水分(一名分水)
會陰(一名屏翳)會陽(一名利機)太淵(一名太泉)商陽(一名純陽)
二間(一名間谷)三間(一名少谷)合谷(一名虎口)陽谿(一名中魁)
三里(一名手三里)少衝(一名經始)少海(一名曲節)少澤(一名小吉)
天泉(一名天濕)陽池(一名別陽)支溝(一名飛虎)蠡溝(一名交儀)
中封(一名懸泉)中都(一名中)三陽絡(一名通門)陰包(一名陰胞)
陰交(一名橫戶)委中(一名血)懸鍾(一名絕骨)漏谷(一名太陰絡)
地機(一名脾舍)血海(一名百蟲窠)上廉(一名上巨虛)下廉(一名下巨虛)
陰市(一名陰鼎)伏兔(一名外勾)太谿(一名呂細)照海(一名陰蹻)
金門(一名梁關)崑崙(一名下崑崙)飛揚(一名厥揚)附陽(一名付陽)
僕參(一名安邪)環跳(一名臏骨)申脈(一名陽蹻)湧泉(一名地沖)
2=標題= 一穴三名
絡卻(一名強陽一名腦蓋)禾(一名長顪一名禾窌)膻中(一名亶中一名元見)
鳩尾(一名尾翳一名)客主人(一名上關一名客主)童子(一名前關一名太陽)
肩(一名中肩井一名偏肩)脊中(一名神宗一名脊俞)頰車(一名機關一名曲牙)
聽會(一名聽河一名後關)上腕(一名上管一名胃腕)中腕(一名太倉一名胃募)
氣海(一名脖胦一名下音)氣穴(一名胞門一名子戶)中府(一名府中俞一名肺募)
勞宮(一名五里一名掌中)大赫(一名陰籬一名陰關)長強(一名氣一名撅骨)
日月(一名神光一名膽募)承筋(一名腸一名真腸)溫溜(一名池頭一名逆注)
復溜(一名昌腸一名伏白)陽關(一名陽陵一名關陵)陽交(一名月陽一名足窌)
神門(一名銳中一名中都)然谷(一名然骨一名龍淵)
2=標題= 一穴四名
門(一名瘖門一名舌橫一名舌厭) 攢竹(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圓柱)
關元(一名丹田一名大中極一名小腸募)中極(一名玉泉一名氣原一名膀胱募)
天樞(一名長谿一名穀門一名大腸募) 京門(一名氣俞一名氣府一名腎募)
承山(一名內柱一名魚腹一名腸山) 承扶(一名內一名陰關一名皮部)
2=標題= 一穴五名
百會(一名三陽一名五會一名巔上一名天滿)
章門(一名長平一名季一名一名脾募)
2=標題= 一穴六名
腰俞(一名背解一名髓府一名腰戶一名髓孔一名腰柱)
石門(一名利機一名丹田一名精露一名命門一名三焦募)
2=標題= 名同穴異類
頭臨泣足臨泣 頭竅陰足竅陰 腹通谷足通谷
背陽關足陽關 手三里足三里 手五里足五里
1=標題= 鍼灸大成 卷十
2=標題= 穴法圖(請閱一○一) 神應經
神庭 在直鼻上,入髮際五分,灸七壯,止七七壯,禁針。
上星 在直鼻上,入髮際一寸,針三分,以細三稜針,泄諸陽熱氣,灸三壯,不宜多,
多則拔氣上,目不明。
會 在上星後一寸有陷,可容豆許,灸二七壯。
前頂 在會後一寸五分,骨間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百會 在頂中陷中,容豆許,去前髮際五寸,後髮際七寸,針二分,灸七壯,
至七七壯。
後頂 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針二分,灸五壯。
風府 在項後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針四分,禁灸,
灸之令人失音。
門 在項後,入髮際五分宛宛中,仰頭取之,針三分,禁灸,灸之令人啞。
睛明 在目內眥頭外一分許,針一分半,省目者,久留針後速出,禁灸。
攢竹 在兩眉頭小陷宛宛中,針三分,三度刺,目大明,宜用鋒針出血,禁灸。
絲竹 在眉後陷中,針三分,宜瀉不宜補,禁灸,灸之令人目小無所見。
角孫 在耳廓中間,開口有空,針八分,灸三壯。
絡卻 在腦後,髮際上兩旁起肉上各一寸三分,腦後枕骨,俠腦戶,自髮際上四寸半,
針三分,灸三壯。
翳風 在耳後尖角陷中,按之耳中痛,針三分,灸七壯。
臨泣 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針三分,不宜灸。
目窗 在臨泣後寸半,灸五壯,針三分,三度刺,目大明。
頭維 在額角,入髮際,本神旁一寸五分,針三分,禁灸。
聽會 在耳微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開口取之,針三分,不補,
日灸五壯,止三七壯。
聽宮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針三分,灸三壯。
腦空 在承靈後一寸五分,俠玉枕骨下陷中,針五分,灸三壯。
風池 在腦空下髮際陷中,針一寸二分,灸不及針,日七壯至百壯,炷勿用大。
耳門 在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針三分,禁灸,病宜灸者,不過三壯。
頰車 在耳下八分,近前曲頰端上陷中,側臥開口有空,針四分,灸日七壯。
至七七壯,炷如大麥。
迎香 在鼻孔旁五分,針三分,禁灸。
地倉 在俠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脈微微動是,針三分半,可灸日七壯,二七壯,
重者七七壯。
水溝 在鼻柱下溝中央,針四分,灸不及針,水腫,惟針此穴,灸日三壯,止二百壯。
承漿 在頤前唇稜下宛宛中,開口取之,針三分,灸日七壯,止七七壯,
炷如小筋頭大,已上頭面部。
肩井 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按,當中指下陷中是,止可針五分,若深,
令人悶倒,速補足三里。
肩顒 在肩端兩骨間,有陷宛宛中,舉臂取之,針八分,灸五壯,或曰七壯,
至二七壯。
大椎 在脊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針五分,灸隨年壯。
陶道 在一椎下,俛而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身柱 在三椎下,俛而取之,灸二七壯。
風門 在二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五分,灸七壯。
肺俞 在三椎下兩旁各二寸,灸百壯。
膏肓 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各三寸半,四肋之間去胛骨容側指許,
灸百壯,止千壯。
心俞 在五椎下兩旁二寸,灸七壯。
膈俞 在七椎下兩旁各二寸,灸三壯,止百壯。
肝俞 在九椎下兩旁各二寸,灸七壯。
膽俞 在十椎下兩旁各二寸,灸二十七壯。
脾俞 在十一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三壯。
胃俞 在十二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以年為壯。
三焦俞 在十三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五分,灸五壯。
腎俞 在十四椎下兩旁各二寸,前與臍平,灸隨年壯。
大腸俞 在十六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三壯。
小腸俞 在十八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三壯。
膀胱俞 在十九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七壯。
白環俞 在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五分,灸三壯。
腰俞 在二十一椎下宛宛中,自大椎至此折三尺,舒身以腹挺地,兩手相重支額,
縱四體後乃取之,針八分,灸七壯,至二十一壯。
長強 在骨端下二分,針三分,灸三十壯。已上肩背部。
乳根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取,針三分,灸三壯。
期門 在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第二肋端縫中,其寸用胸前寸折量,針四分,
灸五壯。
章門 在臍下二寸兩旁各六寸,其寸用胸前兩乳間橫折八寸,內之六寸,側臥,
屈上足,伸下足,取動脈是,灸日七壯,至二十七壯。
帶脈 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中,臍上二分,兩旁各七寸,針六分,灸七壯。
亶中 在兩乳間折中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禁針,灸七壯,止七七壯。
中庭 在亶中下一寸六分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鳩尾 在兩歧骨下一寸,針三分,禁灸。
巨闕 在鳩尾下一寸,針六分,灸七壯,止七七壯。
上腕 在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針八分,灸二十七壯。
中腕 去蔽骨尖四寸,下至臍四寸,針八分,灸二七壯,至百壯,止四百壯。
下腕 在中腕下二寸,臍上二寸,針八分,灸二七壯。
水分 在臍上一寸,水病灸之大良,禁針,針之水盡即死,其別病針八分,灸七壯,
止四百壯。
神闕 當臍中,禁針,針令人臍中瘍 屎出者死,灸百壯。
氣海 在臍下一寸半宛宛中,針八分,灸七壯,止百壯。
石門 在臍下二寸,針六分,灸二七壯,止百壯。
關元 在臍下三寸,針八分,灸百壯,至三百壯,灸不及針,孕婦禁針。
中極 在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針八分,得氣即瀉,灸止百壯,或日三七壯。
會陰 在兩陰間,灸三壯。已上膺腹部。
頭面背腹一圖,內多係任督二脈之穴。
後手足十二圖,乃十二筋之要穴。治症詳見後。
寅手太陰肺經
尺澤 在肘中約紋上,兩間動脈,針三分,不宜深,灸五壯。
列缺 在手側腕上半寸,以兩手交叉食指盡處,兩筋骨鏬中,針二分,灸七壯,
止七七壯。
經渠 在寸口陷中,動脈應手,針二分,禁灸。
太淵 在掌後內側,橫紋頭動脈中,針二分,灸三壯。
魚際 在大指本節後白肉際,針二分,禁灸。
小商 在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許,針一分,宜用鋒針出血禁灸。
卯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在食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灸三壯。
二間 在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三間 在食指本節後內側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合谷 在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分,孕婦不宜針。
陽谿 在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按之內起銳肉端,針三分,灸三壯。
曲池 在肘外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以手拱胸取之,針七分,灸七壯,可日七壯,
至二百壯。
辰足陽明胃經
伏兔 在陰市上三寸起肉上,正跪坐取之,針五分,禁灸。
陰市 在膝蓋上三寸,拜而取之,針三分,禁灸。
三里 在膝蓋下三寸,胻骨大筋內,坐取之,針八分,灸止百壯。
上廉 在三里下三寸,兩筋骨罅宛宛中,蹲坐取之。
下廉 在上廉下三寸,取法與上廉同,各針三分,灸七壯。
解谿 在衝陽後寸半,腕上繫鞋處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衝陽 在足跗上,去陷谷三寸,骨間動脈,針五分,灸三壯。
陷谷 在足大指次指外間本節後陷中,去內庭二寸,針五分,灸三壯。
內庭 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已足太陰脾
午手少陰心經
厲兌 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隱白 在足大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月事不止,刺之立愈,針二分,灸三壯。
大都 在足大指本節後內側肉際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太白 在足大指內側,內踝前核骨下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公孫 在足大指本節後一寸,內踝前,針四分,灸三壯。
商丘 在內踝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後有照海,其穴居中,針三分,灸三壯。
三陰交 在內踝上除踝三寸骨下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陰陵泉 在膝蓋內側,輔骨下陷中,屈膝取之,膝橫紋頭下是穴,與陽陵泉相對,
稍高一寸,針五分,灸七壯。
少海 在肘內廉節後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回頭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靈道 在掌後寸半,針三分,灸三壯。
通里 在掌後一寸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神門 在掌後銳骨端陷中,針三分,灸七壯,炷如小麥。
少府 在小指本節後骨縫陷中,直勞宮,針二分,竹灸七壯。
少衝 在小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未手太陽小腸經
申足太陽膀胱經
少澤 在小指外側,去爪角一分陷中,針一分,灸一壯。
前谷 在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後谿 在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針一分,灸一壯。
腕骨 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有歧骨罅縫,針二分,灸三壯。
陽谷 在手外側腕中銳骨下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小海 在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回頭取之,針一分,灸二壯。
委中 在膕中央兩筋間約紋內,動脈應手,針八分,禁灸。
承山 在腿肚尖下,分肉間陷中,針八分,灸止七七壯。
崑崙 在足外踝後五分,跟骨上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申脈 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際,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
其穴居中,針三分。
金門 在外踝下少後,丘墟後,申脈前,針一分,灸三壯。
京骨 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針三分,灸七壯。
束骨 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肉際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通谷 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至陰 在足小指外側,去爪角如韭葉,針二分,灸三壯。
酉足少陰腎經
戌手厥陰心包絡
湧泉 在足心,屈足踡指取之,宛宛中白肉際,針五分,不宜出血,灸三壯。
然谷 在內踝前大骨下陷中,針三分,不宜見血,灸三壯。
太谿 在內踝後五分,跟骨上,有動脈,針三分,灸三壯。
照海 在內踝下四分,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針三分,
灸七壯。
復溜 在內踝上,除踝一寸,踝後五分,與太谿相直,針三分,灸五壯。
陰谷 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上,小筋下,按之應手,屈膝乃得之,針四分,灸三壯。
曲澤 在肘內廉大筋內,橫紋中動脈,針三分,灸三壯。
間使 在掌後橫紋上三寸,兩筋間陷中,針五分,灸五壯。
內關 在掌後橫紋上三寸,兩筋間,針五分,灸三壯。
大陵 在掌後橫紋中,兩筋間陷中,針五分,灸三壯。
勞宮 在掌心,屈無名指尖盡處是,針三分,灸三壯。
中衝 在中指端,去爪甲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亥手少陽三焦經
關衝 在無名指外側,去爪角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液門 在小次指歧骨間,振拳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中渚 在無名指本節後陷中,液門下一寸,針三分,灸三壯。
陽池 在手表腕上陷中,針二分,禁灸。
外關 在腕後二寸,兩骨間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支溝 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中,針二分,灸二七壯。
天井 在肘後大骨後,肘上一寸,兩筋間陷中,又手按膝頭取之,屈肘拱胸取之,
針一分,灸三壯。
子足少陽膽經
環跳 在髀樞中,即硯子骨下宛宛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針二分。
風市 在膝上外側,兩筋間舒手著腿,中指盡處陷中,針五分,灸五壯。
陽陵泉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外尖骨前,針六分,灸七壯。
陽輔 在外踝上,除踝四寸,輔骨前絕骨端三分,去丘墟七寸,針五分,灸三壯。
懸鍾一名絕骨 在外踝上三寸,絕脈處是,針六分,灸五壯。
丘墟 在外踝下,如前陷中,去臨泣三寸,針五分,灸三壯。
臨泣 在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去俠谿寸半,針二分,灸三壯。
俠谿 在小指次指歧骨間,本節前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竅陰 在小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韭葉,針一分,灸三壯。
丑足厥陰肝經
大敦 在大指端,去爪甲韭葉,針二分,灸三壯。
行間 在大指本節前,上下有筋,前後有小骨尖,其穴正居陷中,有動脈應手,
針六分,灸三壯。
太沖 在大指本節後二寸,有絡連橫至地五會二寸,骨縫罅間,動脈應手陷中,
針三分,灸三壯。
中封 在內踝前一寸,貼大筋後宛宛中,針四分,灸三壯。
曲泉 在膝內側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當膝曲瞅橫紋頭,
內外兩筋宛宛中,針六分,灸三壯。
2=標題= 神應經用針咒
天靈節榮,願保長生,太玄之一,守其真形,五臟神君,各保安寧,神針一下。
萬毒潛形,急急如律令攝,凡針,默念咒一遍,吹氣在針上,想針如火龍。
從病人心腹中出,其病速愈。
諸風門
左癱右瘓 曲池 陽谿 合谷 中渚 三里 陽輔 崑崙 △肘不能屈 腕骨
△無膏澤 上廉 △風 列缺 沖陽 △身體反折 肝俞 △中風肘攣 內關
△目戴上 絲竹空 △吐涎 絲竹空 百會 △不識人 水溝 臨泣 合谷 △脊反折
門 風府 △風痺 天井 尺澤 少海 委中 陽輔 △驚癇 尺澤(二壯)
少沖 前頂 束骨 △風癇 神庭 百會 前頂 湧泉 絲竹空 神 闕(一壯)
鳩尾(三壯)△風勞 曲泉 膀胱俞(七壯)△風疰 百會(三壯)
肝俞(二壯)脾俞(三壯)腎俞(年為壯)膀胱俞 △風眩 臨 泣 陽谷
腕骨 中脈 △中風痛 臨泣 百會 肩井 肩顒 曲池 天井 間 使 內關 合谷
風市 三里 解谿 崑崙 照海 △瘖 支溝 復溜 間使 合谷 魚際 靈道
陰谷 然谷 通谷 △口噤不開 頰車 承漿 合谷 △ 凡患風癇疾發則躺仆在地
灸風池 百會 △黃帝灸法 療瘡中風眼戴上及不能 語者
灸第三椎并五椎上各七壯同灸炷如半棗核大
2=標題= 傷寒門
身熱頭疼 攢竹 大陵 神門 合谷 魚際 中渚 液門 少澤 委中 太白
△洒淅惡寒寒慄鼓頷 魚際 △身熱 陷谷 呂細(足寒至膝乃出針)三里 復溜
俠谿 公孫 太白 委中 湧泉 △寒熱 風池 少海 魚際 少沖 合谷 復溜
臨泣 太白 △傷寒汗不出 風池 魚際 經渠(各瀉)二間 △過經不解 期門
△餘熱不盡 曲池 三里 合谷 △腹脹 三里 內庭 △陰症傷寒
灸神闕(二三百壯)△大熱 曲池 三里 復溜 △嘔噦 百會 曲澤 間使 勞宮
商丘 △腹寒熱氣 少沖 商邱 太沖 行間 三陰交 隱白 陰陵泉(三壯)
△發狂 百勞 間使 合谷 復溜(俱灸)△不省人事 中渚 三里 大敦 △祕塞
照海 章門 △小便不通 陰谷 陰陵泉
2=標題= 痰喘咳嗽門
咳嗽 列缺 經渠 尺澤 魚際 少澤 前谷 三里 解谿 崑崙 肺俞(百壯)
亶中(七壯)△咳嗽飲水 太淵 △引兩 痛 肝俞 △引尻痛 魚際 △咳血
列缺 三里 肺俞 百勞 乳根 風門 肝俞 △唾血內損 魚際(瀉)
尺澤(補)間使 神門 太淵 勞宮 曲泉 太谿 然谷 太沖 肺俞(百壯)
肝俞(三壯)脾俞(三壯)△唾血振寒 太谿 三里 列缺 太淵 △嘔血
曲澤 神門 魚際 △嘔膿 亶中 △唾濁 尺澤 間使 列缺 少商 △嘔食不化
太白 △嘔吐 曲澤 通里 勞宮 陽陵 太谿 照海 太沖 大都 隱白 通谷
胃俞 肺俞 △嘔逆 大陵 △嘔噦 太淵 △喘嘔欠伸 經渠 △上喘 曲澤 大陵
神門 魚際 三間 商陽 解谿 崑崙 亶中 肺俞 △數欠而喘 太淵 △咳喘膈食
膈俞 △喘滿 三間 商陽 △肺脹膨膨 氣搶 下熱滿痛 陰都(灸)太淵 肺俞
△喘息不能行 中脘 期門 上廉 △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失精勞症 肩井 大椎 膏肓
脾俞 胃俞 肺俞 下脘 三里 △傳尸骨蒸肺痿 膏肓 肺俞 四花穴 △乾嘔
間使(三十壯)膽俞 通谷 隱白 灸乳下一寸半 △噫氣 神門 太淵 少商
勞宮 太谿 陷谷 太白 大敦 △痰涎 陰谷 復溜 △結積留 膈俞(五壯)
通谷(灸)
2=標題= 諸般積聚門
氣塊冷氣一切氣疾 氣海 △心氣痛連 百會 上脘 支溝 大陵 三里
△結氣上喘及伏梁氣 中脘 △心下如杯 中脘 百會 △下積氣 期門
△賁豚氣 章門 期門 中脘 巨闕 氣海(百壯)△氣逆 尺澤 商丘 太白
三陰交 △喘逆 神門 陰陵 崑崙 足臨泣 △噫氣上逆 太淵 神門 △咳逆
支溝 前谷 大陵 曲泉 三里 陷谷 然谷 行間 臨泣 肺俞 △咳逆
無所出者 先取三里 後取太白 肝俞 太淵 魚際 太谿 竅陰 △咳逆振寒 少商
天突(灸三壯)△久病咳 少商 天柱(灸三壯)△厥氣沖腹 解谿 天突
△短氣 大陵 尺澤 △少氣 間使 神門 大陵 少沖 三里 下廉 行間 然谷
至陰 肺俞 氣海 △欠氣 通里 內庭 △諸積 三里 陰谷 解谿 通谷 上脘
肺俞 膈俞 脾俞 三焦俞 △腹中氣塊 塊頭上一穴(針二寸半灸二七壯)
塊中一穴(針三寸灸三七壯)塊尾一穴(針三寸半灸七壯)△胸腹膨脹氣喘
合谷 三里 期門 乳根 △灸哮法 天突 尾閭骨尖 又背上一穴,
其法以綿一條套頸上,垂下至鳩尾尖上截斷,牽往後脊骨上,綿頭盡處是穴,灸七壯,
其效不可言,
2=標題= 腹痛脹滿門
腹痛 內關 三里 陰谷 陰陵 復溜 太谿 崑崙 陷谷 行間 太白 中脘 氣海
膈俞 脾俞 腎俞 △食不下 內關 魚際 三里
△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腸氣外腎吊疝氣諸氣痛心痛
灸足大指次指下中節橫紋當中灸五壯男左女右極妙二足皆灸亦可 △小腹脹痛 氣海
△臍痛 水分 神闕 氣海 △小腹痛 陰市 承山 下廉 復溜 中封 大敦 小海
關元 腎俞(隨年壯)△俠 臍痛 上廉 △臍痛 曲泉 中封 水分 △引腰痛
太沖 太白 △腹滿 少 商 陰市 三里 曲泉 崑崙 商丘 通谷 太白 大都
隱白 陷谷 行間 △腹滿 陽陵 三里 上廉 △心腹脹滿 絕骨 內庭
△小腹脹滿痛 中封 然谷 內庭 大敦 △腹脹 尺澤 陰市 三里 曲泉 陰谷
陰陵 商丘 公孫 內庭 太谿 太白 厲兌 隱白 膈俞 腎俞 中脘 大腸俞
△脹而胃痛 膈俞 △腹堅大 三里 陰陵 丘墟 解谿 沖陽 期門 水分 神闕
膀胱俞 △寒熱堅大 沖陽 △鼓脹 復溜 中封 公孫 太白 水分 三陰交
△腹寒不食 陰陵泉(灸)△痰癖腹寒 三陰交 △腹鳴寒熱 復溜 △胃腹
膨脹氣鳴 合谷 三里 期門
2=標題= 心脾胃門
心痛 曲澤 間使 內關 大陵 神門 太淵 太谿 通谷 心俞(百壯)
巨闕(七壯)△心痛食不化 中脘 △胃腕痛 太淵 魚際 三里
兩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壯)膈俞 胃俞 腎俞(隨年壯)△心煩 神門 陽谿
魚際 腕骨 少商 解谿 公孫 太白 至陰 △煩渴心熱 曲澤 △心煩怔忡 魚際
△卒心疼不可忍吐冷酸水 灸足大指次指內紋中各一壯炷如小麥大立愈
△思慮過多無心力忘前失後 灸百會 △心風 心俞(灸)中脘 △煩悶 腕骨
△虛煩口乾 肺俞 △煩悶不臥 太淵 公孫 隱白 肺俞 陰陵泉 三陰交
△煩心喜噫 少商 太谿 陷谷 △心脾悲恐 神門 大陵 魚際 △懈惰 照海
△心驚恐 曲澤 天井 靈道 神門 大陵 魚際 二間 液門 少沖 百會 厲兌
通谷 巨闕 章門 △嗜臥 百會 天井 三間 二間 太谿 照 海 厲兌 肝俞
△嗜臥不言 膈俞 △不得臥 太淵 公孫 隱白 肺俞 陰 陵泉 三陰交
△支滿不食 肺俞 △振寒不食 沖陽 △胃熱不食 下廉 △ 胃脹不食 水分
△心恍惚 天井 巨闕 心俞 △心喜笑 陽谿 陽谷 神門 大陵 列缺 魚際
勞宮 復溜 肺俞 △胃痛 太淵 魚際 三里 腎俞 肺俞 胃俞
兩乳下(灸一寸各二十一壯)△翻胃 先取下脘 後取三里(瀉)胃俞
膈俞(百壯)中脘 脾俞 △噎食不下 勞宮 少商 太白 公孫 三里
中魁(在中指第二節尖)膈俞 胃俞 心俞 三焦俞 中脘 大腸俞 △不能食
少商 三里 然谷 膈俞 胃俞 大腸俞 △不嗜食 中封 然谷 內庭 厲兌 隱白
陰陵泉 肺俞 脾俞 胃俞 小腸俞 △食氣飲食聞食臭 百會 少商 三里 灸亶中
△食多身瘦 脾俞 胃俞 △脾寒 三間 中渚 液門 合谷 商丘 三陰交 中封
照海 陷谷 太谿 至陰 腰俞 △胃熱 懸鍾 △胃寒有痰 膈俞 △脾虛腹脹穀消
三里 △脾病溏泄 三陰交 △脾 虛不便 商丘 三陰交(三十壯)
△膽虛嘔逆熱上氣 氣海
內迎香二穴 在鼻孔中,治目熱暴痛,用蘆管子搐出血最效。
鼻準二穴 在鼻柱尖上,專治鼻上生酒醉風,宜用三稜,針出血。
耳尖二穴 在耳尖上,捲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尖艾炷五壯。
聚泉一穴 在舌上,當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縫陷中是穴,哮喘咳嗽,及久嗽不愈。
若灸不過七壯,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如熱嗽,
用雄黃末少許,和於艾炷中灸之,如冷嗽,用款冬花末,和於艾炷中灸之,灸畢,
以清茶連生薑細嚼咽下。又治舌胎舌強,亦可用小針出血,左金津右玉液二穴
在舌下兩旁紫脈上是穴,捲舌取之,治重舌腫痛,喉閉,用白湯煮三稜針出血。
海泉一穴 在舌下中央脈上是穴,治消渴,用三稜針制血。
魚腰二穴 在眉中間是穴,治眼生垂廉翳膜,針入一分,沿皮向兩旁是也。
太陽二穴 在眉後陷中,太陽紫脈上是穴,治眼紅腫及頭,用三稜針出血。
其出血之法,用帛一條,緊纏其項頸,紫脈即見,刺血出立愈。又法,以手緊紐其領,
令紫脈見,卻於紫脈上刺出血,極效。
大骨空二穴 在手大指中節上,屈指當骨尖陷中是穴,治目久痛,及生翳膜內障,
可灸七壯。
中魁二穴 在中指上第二節骨尖,屈指得之,治五噎,反胃吐食,可灸七壯,宜瀉之,
又陽谿二穴,亦名中魁。
八邪八穴 在手五指歧骨間,左右手各四穴,其一大都二穴。
在手大指次指虎口赤白內際,握拳取之,可灸七壯,針一分,治頭風牙痛。
其二上都二穴,在手食指中指本節歧骨間,握拳取之,治手臂紅腫,針入一分,
可灸五壯,其三中都二穴,在手中指無名指本節歧骨,又名液門也。治手臂紅腫,
針入一分,可灸五壯,其四下都二穴,在手無名指小指本節後歧骨間,一名中渚也。
中渚之穴,在液門下五分,治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五壯,兩手共八穴,故名八邪。
八風八穴 在足五指歧骨間,兩足共八穴,故名八風,治腳背紅腫,針一分,灸五壯。
十宣十穴 在手十指頭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穴,兩手指各十穴,故名十宣。
治乳蛾,用三稜針出血大效,或用軟絲縛在本節前次節後,內側中間,如眼狀,
加灸一火,兩邊都著艾,灸五壯,針尤妙。
五虎四穴 在手食指及無名指第二節骨尖,握拳取之,治五指拘攣,灸五壯,
兩手共四穴。
肘尖二穴 在手肘骨尖上,屈肘得之,治瘰,可灸七壯。
肩柱骨二穴 在肩端起骨尖上是穴,治瘰,亦治手不能舉動,灸七壯。
二白四穴 即門也。在掌後橫紋,中直上四寸,一手有二穴,一穴在筋內兩筋間,
即間使後一寸,一穴在筋外,與筋內之穴相並,治痔脫肛。
獨陰二穴 在足第二指下,橫紋中是穴,治小腸疝氣,又治死胎,胎衣不下,灸五壯,
又治女人乾噦,嘔吐紅,經血不調。
內踝尖二穴 在足內踝骨尖是穴,灸七壯,治下爿牙疼,及腳內廉轉筋。
外踝尖二穴 在足外踝骨尖上是穴,可灸七壯,治腳外廉轉筋,及治寒熱腳氣,
宜三稜針出血。
囊底一穴 在陰囊十字紋中,治腎臟風瘡,及治小腸疝氣,腎家一切症候,悉皆治之,
灸七壯,艾炷如鼠糞。
鬼眼四穴 在手大拇指,去爪甲角如韭葉,兩指並起,用帛縛之,當兩指歧縫中是穴,
又二穴在足大指,取穴亦如在手者同治五癇等症,正發疾時,灸之甚效。
髓骨四穴 在梁邱兩傍各開一寸五分,兩足共四穴,治腿痛灸七壯。
湧泉二穴 在手背腕中,在陽谿陽池中間陷中是穴,灸二七壯,治心痛及腹中諸氣,
疼不可忍。
四關四穴 即兩合谷,兩太衝穴也。
小骨空二穴 在手小拇指第二節尖是穴,灸七壯,治手節疼,目痛。
印堂一穴 在兩眉中陷中是穴,針一分,灸五壯,治小兒驚風。
子宮二穴 在中極兩旁各開三寸,針二分,灸二七壯,治婦人久無子嗣。
龍玄二穴 在兩手側腕,又紫脈上,灸七壯,禁針,治手疼。
四縫四穴 在手四指內中節是穴,三稜針出血,治小兒猢猻勞等症。
高骨二穴 在掌後寸部前五分,針一寸半,灸七壯,治手病。
蘭門二穴 在曲泉兩旁各三寸脈中,治膀胱七疝,奔豚。
百虫窠二穴 即血海也。在膝內廉上三寸,灸二七壯,針五分,治下部生瘡。
睛中二穴 在眼黑珠正,中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冷水淋一刻。
方將三稜針於目外角,離黑珠一分許刺入,半分之微,然後入金針,約數分深。
旁人目上層,轉撥向瞳人,輕輕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見物,一飯頃出針。
輕扶偃臥,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日夜止,初針盤膝正坐,將一把。
兩手握於胸前,寧心正視,其穴易得,治一切內障,年久不能視物,頃刻光明,
神祕穴也。
凡學針人眼者,先試針內障羊眼,能針羊眼復明,方針人眼,不可造次。
2=標題= 穴同名異類
2=標題= 一穴二名 聚英
後頂(一名交衝)強間(一名大羽)竅陰(一名枕骨)腦戶(一名合)
曲鬢(一名曲髮)腦空(一名顳)顱(一名顱息)聽宮(一名多所聞)
瘈脈(一名資脈)素(一名面正)水溝(一名人中)承漿(一名懸漿)
廉泉(一名舌本)風府(一名舌本)上星(一名神堂)絲竹空(一名目)
睛明(一名淚孔)巨(一名巨窌)肩井(一名膊井)淵液(一名泉液)
臑會(一名臑)大椎(一名百勞)命門(一名屬累)風門(一名熱府)
巨闕(一名心募)期門(一名肝募)腎俞(一名高蓋)中膂內膂(一名脊內俞)
天窗(一名窗籠)天鼎(一名天頂)天突(一名天瞿)扶突(一名水穴)
天池(一名天會)人迎(一名五會)缺盆(一名天蓋)腧府(一名輸府)
玉堂(一名玉英)神闕(一名氣舍)四滿(一名髓府)腹結(一名腸窟)
衝門(一名上慈宮)氣衝(一名氣街)橫骨(一名曲骨端)輒筋(一名神光)
陽輔(一名分肉)陰都(一名食宮)水突(一名水門)水分(一名分水)
會陰(一名屏翳)會陽(一名利機)太淵(一名太泉)商陽(一名純陽)
二間(一名間谷)三間(一名少谷)合谷(一名虎口)陽谿(一名中魁)
三里(一名手三里)少衝(一名經始)少海(一名曲節)少澤(一名小吉)
天泉(一名天濕)陽池(一名別陽)支溝(一名飛虎)蠡溝(一名交儀)
中封(一名懸泉)中都(一名中)三陽絡(一名通門)陰包(一名陰胞)
陰交(一名橫戶)委中(一名血)懸鍾(一名絕骨)漏谷(一名太陰絡)
地機(一名脾舍)血海(一名百蟲窠)上廉(一名上巨虛)下廉(一名下巨虛)
陰市(一名陰鼎)伏兔(一名外勾)太谿(一名呂細)照海(一名陰蹻)
金門(一名梁關)崑崙(一名下崑崙)飛揚(一名厥揚)附陽(一名付陽)
僕參(一名安邪)環跳(一名臏骨)申脈(一名陽蹻)湧泉(一名地沖)
2=標題= 一穴三名
絡卻(一名強陽一名腦蓋)禾(一名長顪一名禾窌)膻中(一名亶中一名元見)
鳩尾(一名尾翳一名)客主人(一名上關一名客主)童子(一名前關一名太陽)
肩(一名中肩井一名偏肩)脊中(一名神宗一名脊俞)頰車(一名機關一名曲牙)
聽會(一名聽河一名後關)上腕(一名上管一名胃腕)中腕(一名太倉一名胃募)
氣海(一名脖胦一名下音)氣穴(一名胞門一名子戶)中府(一名府中俞一名肺募)
勞宮(一名五里一名掌中)大赫(一名陰籬一名陰關)長強(一名氣一名撅骨)
日月(一名神光一名膽募)承筋(一名腸一名真腸)溫溜(一名池頭一名逆注)
復溜(一名昌腸一名伏白)陽關(一名陽陵一名關陵)陽交(一名月陽一名足窌)
神門(一名銳中一名中都)然谷(一名然骨一名龍淵)
2=標題= 一穴四名
門(一名瘖門一名舌橫一名舌厭) 攢竹(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圓柱)
關元(一名丹田一名大中極一名小腸募)中極(一名玉泉一名氣原一名膀胱募)
天樞(一名長谿一名穀門一名大腸募) 京門(一名氣俞一名氣府一名腎募)
承山(一名內柱一名魚腹一名腸山) 承扶(一名內一名陰關一名皮部)
2=標題= 一穴五名
百會(一名三陽一名五會一名巔上一名天滿)
章門(一名長平一名季一名一名脾募)
2=標題= 一穴六名
腰俞(一名背解一名髓府一名腰戶一名髓孔一名腰柱)
石門(一名利機一名丹田一名精露一名命門一名三焦募)
2=標題= 名同穴異類
頭臨泣足臨泣 頭竅陰足竅陰 腹通谷足通谷
背陽關足陽關 手三里足三里 手五里足五里
1=標題= 鍼灸大成 卷十
2=標題= 穴法圖(請閱一○一) 神應經
神庭 在直鼻上,入髮際五分,灸七壯,止七七壯,禁針。
上星 在直鼻上,入髮際一寸,針三分,以細三稜針,泄諸陽熱氣,灸三壯,不宜多,
多則拔氣上,目不明。
會 在上星後一寸有陷,可容豆許,灸二七壯。
前頂 在會後一寸五分,骨間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百會 在頂中陷中,容豆許,去前髮際五寸,後髮際七寸,針二分,灸七壯,
至七七壯。
後頂 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針二分,灸五壯。
風府 在項後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針四分,禁灸,
灸之令人失音。
門 在項後,入髮際五分宛宛中,仰頭取之,針三分,禁灸,灸之令人啞。
睛明 在目內眥頭外一分許,針一分半,省目者,久留針後速出,禁灸。
攢竹 在兩眉頭小陷宛宛中,針三分,三度刺,目大明,宜用鋒針出血,禁灸。
絲竹 在眉後陷中,針三分,宜瀉不宜補,禁灸,灸之令人目小無所見。
角孫 在耳廓中間,開口有空,針八分,灸三壯。
絡卻 在腦後,髮際上兩旁起肉上各一寸三分,腦後枕骨,俠腦戶,自髮際上四寸半,
針三分,灸三壯。
翳風 在耳後尖角陷中,按之耳中痛,針三分,灸七壯。
臨泣 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針三分,不宜灸。
目窗 在臨泣後寸半,灸五壯,針三分,三度刺,目大明。
頭維 在額角,入髮際,本神旁一寸五分,針三分,禁灸。
聽會 在耳微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開口取之,針三分,不補,
日灸五壯,止三七壯。
聽宮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針三分,灸三壯。
腦空 在承靈後一寸五分,俠玉枕骨下陷中,針五分,灸三壯。
風池 在腦空下髮際陷中,針一寸二分,灸不及針,日七壯至百壯,炷勿用大。
耳門 在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針三分,禁灸,病宜灸者,不過三壯。
頰車 在耳下八分,近前曲頰端上陷中,側臥開口有空,針四分,灸日七壯。
至七七壯,炷如大麥。
迎香 在鼻孔旁五分,針三分,禁灸。
地倉 在俠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脈微微動是,針三分半,可灸日七壯,二七壯,
重者七七壯。
水溝 在鼻柱下溝中央,針四分,灸不及針,水腫,惟針此穴,灸日三壯,止二百壯。
承漿 在頤前唇稜下宛宛中,開口取之,針三分,灸日七壯,止七七壯,
炷如小筋頭大,已上頭面部。
肩井 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按,當中指下陷中是,止可針五分,若深,
令人悶倒,速補足三里。
肩顒 在肩端兩骨間,有陷宛宛中,舉臂取之,針八分,灸五壯,或曰七壯,
至二七壯。
大椎 在脊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針五分,灸隨年壯。
陶道 在一椎下,俛而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身柱 在三椎下,俛而取之,灸二七壯。
風門 在二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五分,灸七壯。
肺俞 在三椎下兩旁各二寸,灸百壯。
膏肓 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各三寸半,四肋之間去胛骨容側指許,
灸百壯,止千壯。
心俞 在五椎下兩旁二寸,灸七壯。
膈俞 在七椎下兩旁各二寸,灸三壯,止百壯。
肝俞 在九椎下兩旁各二寸,灸七壯。
膽俞 在十椎下兩旁各二寸,灸二十七壯。
脾俞 在十一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三壯。
胃俞 在十二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以年為壯。
三焦俞 在十三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五分,灸五壯。
腎俞 在十四椎下兩旁各二寸,前與臍平,灸隨年壯。
大腸俞 在十六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三壯。
小腸俞 在十八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三壯。
膀胱俞 在十九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七壯。
白環俞 在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五分,灸三壯。
腰俞 在二十一椎下宛宛中,自大椎至此折三尺,舒身以腹挺地,兩手相重支額,
縱四體後乃取之,針八分,灸七壯,至二十一壯。
長強 在骨端下二分,針三分,灸三十壯。已上肩背部。
乳根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取,針三分,灸三壯。
期門 在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第二肋端縫中,其寸用胸前寸折量,針四分,
灸五壯。
章門 在臍下二寸兩旁各六寸,其寸用胸前兩乳間橫折八寸,內之六寸,側臥,
屈上足,伸下足,取動脈是,灸日七壯,至二十七壯。
帶脈 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中,臍上二分,兩旁各七寸,針六分,灸七壯。
亶中 在兩乳間折中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禁針,灸七壯,止七七壯。
中庭 在亶中下一寸六分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鳩尾 在兩歧骨下一寸,針三分,禁灸。
巨闕 在鳩尾下一寸,針六分,灸七壯,止七七壯。
上腕 在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針八分,灸二十七壯。
中腕 去蔽骨尖四寸,下至臍四寸,針八分,灸二七壯,至百壯,止四百壯。
下腕 在中腕下二寸,臍上二寸,針八分,灸二七壯。
水分 在臍上一寸,水病灸之大良,禁針,針之水盡即死,其別病針八分,灸七壯,
止四百壯。
神闕 當臍中,禁針,針令人臍中瘍 屎出者死,灸百壯。
氣海 在臍下一寸半宛宛中,針八分,灸七壯,止百壯。
石門 在臍下二寸,針六分,灸二七壯,止百壯。
關元 在臍下三寸,針八分,灸百壯,至三百壯,灸不及針,孕婦禁針。
中極 在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針八分,得氣即瀉,灸止百壯,或日三七壯。
會陰 在兩陰間,灸三壯。已上膺腹部。
頭面背腹一圖,內多係任督二脈之穴。
後手足十二圖,乃十二筋之要穴。治症詳見後。
寅手太陰肺經
尺澤 在肘中約紋上,兩間動脈,針三分,不宜深,灸五壯。
列缺 在手側腕上半寸,以兩手交叉食指盡處,兩筋骨鏬中,針二分,灸七壯,
止七七壯。
經渠 在寸口陷中,動脈應手,針二分,禁灸。
太淵 在掌後內側,橫紋頭動脈中,針二分,灸三壯。
魚際 在大指本節後白肉際,針二分,禁灸。
小商 在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許,針一分,宜用鋒針出血禁灸。
卯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在食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灸三壯。
二間 在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三間 在食指本節後內側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合谷 在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分,孕婦不宜針。
陽谿 在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按之內起銳肉端,針三分,灸三壯。
曲池 在肘外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以手拱胸取之,針七分,灸七壯,可日七壯,
至二百壯。
辰足陽明胃經
伏兔 在陰市上三寸起肉上,正跪坐取之,針五分,禁灸。
陰市 在膝蓋上三寸,拜而取之,針三分,禁灸。
三里 在膝蓋下三寸,胻骨大筋內,坐取之,針八分,灸止百壯。
上廉 在三里下三寸,兩筋骨罅宛宛中,蹲坐取之。
下廉 在上廉下三寸,取法與上廉同,各針三分,灸七壯。
解谿 在衝陽後寸半,腕上繫鞋處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衝陽 在足跗上,去陷谷三寸,骨間動脈,針五分,灸三壯。
陷谷 在足大指次指外間本節後陷中,去內庭二寸,針五分,灸三壯。
內庭 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已足太陰脾
午手少陰心經
厲兌 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隱白 在足大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月事不止,刺之立愈,針二分,灸三壯。
大都 在足大指本節後內側肉際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太白 在足大指內側,內踝前核骨下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公孫 在足大指本節後一寸,內踝前,針四分,灸三壯。
商丘 在內踝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後有照海,其穴居中,針三分,灸三壯。
三陰交 在內踝上除踝三寸骨下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陰陵泉 在膝蓋內側,輔骨下陷中,屈膝取之,膝橫紋頭下是穴,與陽陵泉相對,
稍高一寸,針五分,灸七壯。
少海 在肘內廉節後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回頭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靈道 在掌後寸半,針三分,灸三壯。
通里 在掌後一寸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神門 在掌後銳骨端陷中,針三分,灸七壯,炷如小麥。
少府 在小指本節後骨縫陷中,直勞宮,針二分,竹灸七壯。
少衝 在小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未手太陽小腸經
申足太陽膀胱經
少澤 在小指外側,去爪角一分陷中,針一分,灸一壯。
前谷 在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後谿 在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針一分,灸一壯。
腕骨 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有歧骨罅縫,針二分,灸三壯。
陽谷 在手外側腕中銳骨下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小海 在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回頭取之,針一分,灸二壯。
委中 在膕中央兩筋間約紋內,動脈應手,針八分,禁灸。
承山 在腿肚尖下,分肉間陷中,針八分,灸止七七壯。
崑崙 在足外踝後五分,跟骨上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申脈 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際,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
其穴居中,針三分。
金門 在外踝下少後,丘墟後,申脈前,針一分,灸三壯。
京骨 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針三分,灸七壯。
束骨 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肉際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通谷 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至陰 在足小指外側,去爪角如韭葉,針二分,灸三壯。
酉足少陰腎經
戌手厥陰心包絡
湧泉 在足心,屈足踡指取之,宛宛中白肉際,針五分,不宜出血,灸三壯。
然谷 在內踝前大骨下陷中,針三分,不宜見血,灸三壯。
太谿 在內踝後五分,跟骨上,有動脈,針三分,灸三壯。
照海 在內踝下四分,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針三分,
灸七壯。
復溜 在內踝上,除踝一寸,踝後五分,與太谿相直,針三分,灸五壯。
陰谷 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上,小筋下,按之應手,屈膝乃得之,針四分,灸三壯。
曲澤 在肘內廉大筋內,橫紋中動脈,針三分,灸三壯。
間使 在掌後橫紋上三寸,兩筋間陷中,針五分,灸五壯。
內關 在掌後橫紋上三寸,兩筋間,針五分,灸三壯。
大陵 在掌後橫紋中,兩筋間陷中,針五分,灸三壯。
勞宮 在掌心,屈無名指尖盡處是,針三分,灸三壯。
中衝 在中指端,去爪甲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亥手少陽三焦經
關衝 在無名指外側,去爪角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液門 在小次指歧骨間,振拳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中渚 在無名指本節後陷中,液門下一寸,針三分,灸三壯。
陽池 在手表腕上陷中,針二分,禁灸。
外關 在腕後二寸,兩骨間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支溝 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中,針二分,灸二七壯。
天井 在肘後大骨後,肘上一寸,兩筋間陷中,又手按膝頭取之,屈肘拱胸取之,
針一分,灸三壯。
子足少陽膽經
環跳 在髀樞中,即硯子骨下宛宛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針二分。
風市 在膝上外側,兩筋間舒手著腿,中指盡處陷中,針五分,灸五壯。
陽陵泉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外尖骨前,針六分,灸七壯。
陽輔 在外踝上,除踝四寸,輔骨前絕骨端三分,去丘墟七寸,針五分,灸三壯。
懸鍾一名絕骨 在外踝上三寸,絕脈處是,針六分,灸五壯。
丘墟 在外踝下,如前陷中,去臨泣三寸,針五分,灸三壯。
臨泣 在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去俠谿寸半,針二分,灸三壯。
俠谿 在小指次指歧骨間,本節前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竅陰 在小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韭葉,針一分,灸三壯。
丑足厥陰肝經
大敦 在大指端,去爪甲韭葉,針二分,灸三壯。
行間 在大指本節前,上下有筋,前後有小骨尖,其穴正居陷中,有動脈應手,
針六分,灸三壯。
太沖 在大指本節後二寸,有絡連橫至地五會二寸,骨縫罅間,動脈應手陷中,
針三分,灸三壯。
中封 在內踝前一寸,貼大筋後宛宛中,針四分,灸三壯。
曲泉 在膝內側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當膝曲瞅橫紋頭,
內外兩筋宛宛中,針六分,灸三壯。
2=標題= 神應經用針咒
天靈節榮,願保長生,太玄之一,守其真形,五臟神君,各保安寧,神針一下。
萬毒潛形,急急如律令攝,凡針,默念咒一遍,吹氣在針上,想針如火龍。
從病人心腹中出,其病速愈。
諸風門
左癱右瘓 曲池 陽谿 合谷 中渚 三里 陽輔 崑崙 △肘不能屈 腕骨
△無膏澤 上廉 △風 列缺 沖陽 △身體反折 肝俞 △中風肘攣 內關
△目戴上 絲竹空 △吐涎 絲竹空 百會 △不識人 水溝 臨泣 合谷 △脊反折
門 風府 △風痺 天井 尺澤 少海 委中 陽輔 △驚癇 尺澤(二壯)
少沖 前頂 束骨 △風癇 神庭 百會 前頂 湧泉 絲竹空 神 闕(一壯)
鳩尾(三壯)△風勞 曲泉 膀胱俞(七壯)△風疰 百會(三壯)
肝俞(二壯)脾俞(三壯)腎俞(年為壯)膀胱俞 △風眩 臨 泣 陽谷
腕骨 中脈 △中風痛 臨泣 百會 肩井 肩顒 曲池 天井 間 使 內關 合谷
風市 三里 解谿 崑崙 照海 △瘖 支溝 復溜 間使 合谷 魚際 靈道
陰谷 然谷 通谷 △口噤不開 頰車 承漿 合谷 △ 凡患風癇疾發則躺仆在地
灸風池 百會 △黃帝灸法 療瘡中風眼戴上及不能 語者
灸第三椎并五椎上各七壯同灸炷如半棗核大
2=標題= 傷寒門
身熱頭疼 攢竹 大陵 神門 合谷 魚際 中渚 液門 少澤 委中 太白
△洒淅惡寒寒慄鼓頷 魚際 △身熱 陷谷 呂細(足寒至膝乃出針)三里 復溜
俠谿 公孫 太白 委中 湧泉 △寒熱 風池 少海 魚際 少沖 合谷 復溜
臨泣 太白 △傷寒汗不出 風池 魚際 經渠(各瀉)二間 △過經不解 期門
△餘熱不盡 曲池 三里 合谷 △腹脹 三里 內庭 △陰症傷寒
灸神闕(二三百壯)△大熱 曲池 三里 復溜 △嘔噦 百會 曲澤 間使 勞宮
商丘 △腹寒熱氣 少沖 商邱 太沖 行間 三陰交 隱白 陰陵泉(三壯)
△發狂 百勞 間使 合谷 復溜(俱灸)△不省人事 中渚 三里 大敦 △祕塞
照海 章門 △小便不通 陰谷 陰陵泉
2=標題= 痰喘咳嗽門
咳嗽 列缺 經渠 尺澤 魚際 少澤 前谷 三里 解谿 崑崙 肺俞(百壯)
亶中(七壯)△咳嗽飲水 太淵 △引兩 痛 肝俞 △引尻痛 魚際 △咳血
列缺 三里 肺俞 百勞 乳根 風門 肝俞 △唾血內損 魚際(瀉)
尺澤(補)間使 神門 太淵 勞宮 曲泉 太谿 然谷 太沖 肺俞(百壯)
肝俞(三壯)脾俞(三壯)△唾血振寒 太谿 三里 列缺 太淵 △嘔血
曲澤 神門 魚際 △嘔膿 亶中 △唾濁 尺澤 間使 列缺 少商 △嘔食不化
太白 △嘔吐 曲澤 通里 勞宮 陽陵 太谿 照海 太沖 大都 隱白 通谷
胃俞 肺俞 △嘔逆 大陵 △嘔噦 太淵 △喘嘔欠伸 經渠 △上喘 曲澤 大陵
神門 魚際 三間 商陽 解谿 崑崙 亶中 肺俞 △數欠而喘 太淵 △咳喘膈食
膈俞 △喘滿 三間 商陽 △肺脹膨膨 氣搶 下熱滿痛 陰都(灸)太淵 肺俞
△喘息不能行 中脘 期門 上廉 △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失精勞症 肩井 大椎 膏肓
脾俞 胃俞 肺俞 下脘 三里 △傳尸骨蒸肺痿 膏肓 肺俞 四花穴 △乾嘔
間使(三十壯)膽俞 通谷 隱白 灸乳下一寸半 △噫氣 神門 太淵 少商
勞宮 太谿 陷谷 太白 大敦 △痰涎 陰谷 復溜 △結積留 膈俞(五壯)
通谷(灸)
2=標題= 諸般積聚門
氣塊冷氣一切氣疾 氣海 △心氣痛連 百會 上脘 支溝 大陵 三里
△結氣上喘及伏梁氣 中脘 △心下如杯 中脘 百會 △下積氣 期門
△賁豚氣 章門 期門 中脘 巨闕 氣海(百壯)△氣逆 尺澤 商丘 太白
三陰交 △喘逆 神門 陰陵 崑崙 足臨泣 △噫氣上逆 太淵 神門 △咳逆
支溝 前谷 大陵 曲泉 三里 陷谷 然谷 行間 臨泣 肺俞 △咳逆
無所出者 先取三里 後取太白 肝俞 太淵 魚際 太谿 竅陰 △咳逆振寒 少商
天突(灸三壯)△久病咳 少商 天柱(灸三壯)△厥氣沖腹 解谿 天突
△短氣 大陵 尺澤 △少氣 間使 神門 大陵 少沖 三里 下廉 行間 然谷
至陰 肺俞 氣海 △欠氣 通里 內庭 △諸積 三里 陰谷 解谿 通谷 上脘
肺俞 膈俞 脾俞 三焦俞 △腹中氣塊 塊頭上一穴(針二寸半灸二七壯)
塊中一穴(針三寸灸三七壯)塊尾一穴(針三寸半灸七壯)△胸腹膨脹氣喘
合谷 三里 期門 乳根 △灸哮法 天突 尾閭骨尖 又背上一穴,
其法以綿一條套頸上,垂下至鳩尾尖上截斷,牽往後脊骨上,綿頭盡處是穴,灸七壯,
其效不可言,
2=標題= 腹痛脹滿門
腹痛 內關 三里 陰谷 陰陵 復溜 太谿 崑崙 陷谷 行間 太白 中脘 氣海
膈俞 脾俞 腎俞 △食不下 內關 魚際 三里
△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腸氣外腎吊疝氣諸氣痛心痛
灸足大指次指下中節橫紋當中灸五壯男左女右極妙二足皆灸亦可 △小腹脹痛 氣海
△臍痛 水分 神闕 氣海 △小腹痛 陰市 承山 下廉 復溜 中封 大敦 小海
關元 腎俞(隨年壯)△俠 臍痛 上廉 △臍痛 曲泉 中封 水分 △引腰痛
太沖 太白 △腹滿 少 商 陰市 三里 曲泉 崑崙 商丘 通谷 太白 大都
隱白 陷谷 行間 △腹滿 陽陵 三里 上廉 △心腹脹滿 絕骨 內庭
△小腹脹滿痛 中封 然谷 內庭 大敦 △腹脹 尺澤 陰市 三里 曲泉 陰谷
陰陵 商丘 公孫 內庭 太谿 太白 厲兌 隱白 膈俞 腎俞 中脘 大腸俞
△脹而胃痛 膈俞 △腹堅大 三里 陰陵 丘墟 解谿 沖陽 期門 水分 神闕
膀胱俞 △寒熱堅大 沖陽 △鼓脹 復溜 中封 公孫 太白 水分 三陰交
△腹寒不食 陰陵泉(灸)△痰癖腹寒 三陰交 △腹鳴寒熱 復溜 △胃腹
膨脹氣鳴 合谷 三里 期門
2=標題= 心脾胃門
心痛 曲澤 間使 內關 大陵 神門 太淵 太谿 通谷 心俞(百壯)
巨闕(七壯)△心痛食不化 中脘 △胃腕痛 太淵 魚際 三里
兩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壯)膈俞 胃俞 腎俞(隨年壯)△心煩 神門 陽谿
魚際 腕骨 少商 解谿 公孫 太白 至陰 △煩渴心熱 曲澤 △心煩怔忡 魚際
△卒心疼不可忍吐冷酸水 灸足大指次指內紋中各一壯炷如小麥大立愈
△思慮過多無心力忘前失後 灸百會 △心風 心俞(灸)中脘 △煩悶 腕骨
△虛煩口乾 肺俞 △煩悶不臥 太淵 公孫 隱白 肺俞 陰陵泉 三陰交
△煩心喜噫 少商 太谿 陷谷 △心脾悲恐 神門 大陵 魚際 △懈惰 照海
△心驚恐 曲澤 天井 靈道 神門 大陵 魚際 二間 液門 少沖 百會 厲兌
通谷 巨闕 章門 △嗜臥 百會 天井 三間 二間 太谿 照 海 厲兌 肝俞
△嗜臥不言 膈俞 △不得臥 太淵 公孫 隱白 肺俞 陰 陵泉 三陰交
△支滿不食 肺俞 △振寒不食 沖陽 △胃熱不食 下廉 △ 胃脹不食 水分
△心恍惚 天井 巨闕 心俞 △心喜笑 陽谿 陽谷 神門 大陵 列缺 魚際
勞宮 復溜 肺俞 △胃痛 太淵 魚際 三里 腎俞 肺俞 胃俞
兩乳下(灸一寸各二十一壯)△翻胃 先取下脘 後取三里(瀉)胃俞
膈俞(百壯)中脘 脾俞 △噎食不下 勞宮 少商 太白 公孫 三里
中魁(在中指第二節尖)膈俞 胃俞 心俞 三焦俞 中脘 大腸俞 △不能食
少商 三里 然谷 膈俞 胃俞 大腸俞 △不嗜食 中封 然谷 內庭 厲兌 隱白
陰陵泉 肺俞 脾俞 胃俞 小腸俞 △食氣飲食聞食臭 百會 少商 三里 灸亶中
△食多身瘦 脾俞 胃俞 △脾寒 三間 中渚 液門 合谷 商丘 三陰交 中封
照海 陷谷 太谿 至陰 腰俞 △胃熱 懸鍾 △胃寒有痰 膈俞 △脾虛腹脹穀消
三里 △脾病溏泄 三陰交 △脾 虛不便 商丘 三陰交(三十壯)
△膽虛嘔逆熱上氣 氣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