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養生特輯】

介紹養生藥膳、養生茶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冬保養 首重保濕其次美白
中時健康
鄒丹雄/台北報導



時序已經進入秋冬季節,因為溫度、溼度的變化,每個人的肌膚也都開始進行轉變,皮膚科醫師提醒,秋冬季節,皮膚保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強保濕,再利用美白雷射,去除春夏累積的暗沉黑斑,讓自己做個水噹噹的秋冬美人。

台灣的春夏兩個季節,氣候多是溫暖潮濕,皮膚可以很容易從空氣中獲得一些水分,但是進入到秋冬季節之後,溫度的下降連帶讓溼度也變低,皮膚無法從外界抓到足夠的水分,所以會開始變得乾燥,如果再不注意,就會讓皮膚開始出現狀況。

星采診所皮膚科醫師楊志雄指出,皮膚變得乾燥之後,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臉部溼疹,像是脂漏性皮膚炎、乾癬,其他還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等皮膚病,也都會在秋冬較乾燥的時候好發。

在這種乾燥的情況下,最重要的就是「保濕」工作,與春夏季不同的是,如果春夏兩季已經在擦乳液,秋冬季節最好改成「霜(cream)」類的保濕保養品,如此才能發揮更好的保濕效果。

楊志雄醫師說,乾燥性的皮膚本來抵抗力就會變得比較弱,此時最好選用無香精、低敏感度的保濕保養品,避免過度刺激皮膚,霜類的保養品適合中性與乾燥肌膚使用,油性肌膚則使用一般乳液即可。

此外,對於皮膚原本就乾燥的人,生活細節更要特別注意,例如天氣如果變得夠冷,其實不用每天洗澡,尤其是老年人;洗澡時水溫只要用略高於身體溫度即可,過熱的水反而容易破壞身體原有的脂肪保護層;至於泡湯、泡澡,能避免則盡量避免。

除了保濕之外,楊志雄也建議,不妨可以趁著秋冬季節,進行一些美白雷射,讓皮膚恢復原有的光澤;這是因為,春夏兩季紫外線較強,如果防曬沒有做好,很容易就會出現色素沉澱,讓皮膚變得暗沉,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曬斑,讓人防不勝防。

這時可以利用美白雷射,例如淨膚雷射、光纖雷射、脈衝光等,這些雷射都可以針對皮膚內的黑色素加以破壞,不僅可以消除暗沉還能解決老化角質的問題,讓皮膚變得有光澤,成為名符其實的水噹噹美人。

除了做好皮膚保濕工作外,楊志雄最後提醒,別以為秋冬季節就不用注重防曬,尤其碰上大家所說的秋老虎,一不小心就會讓紫外線破壞皮膚,所以秋冬季節千萬不要偷懶,還是要做好防曬工作,才能萬無一失的保護皮膚狀況。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喝不夠 易睡不好
就寢前1小時補充100c.c.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



最近天氣變化較大,溫差比前2周更明顯,尤其夜晚明顯變涼,但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觀察到,許多人並沒有因為進入真正的秋天氣候型態之後,變得比較好睡,反而因為環境變得乾燥、忘了睡前補充一點水分,結果早上起來喉嚨乾痛、晚上也睡不好,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明顯。建議睡前1個小時要補充約100c.c.的水分,比較好睡。

何一成醫師說明,水分是人體代謝重要物質,包括維持血壓、血糖的平穩,以及免疫系統運作的重要角色,所以人體不可長期處於缺水的狀態。但最容易缺水而不自知的正是秋天較乾的季節,因環境較乾但卻不熱,汗液蒸散速度沒有夏天快,上廁所的次數會變多,許多人因此無法立即感覺到體內缺水,所以忘了補充水分的情況會更明顯。


先了解

秋天較不易口渴
每天晚上的睡眠時間都長達7、8個小時,若中途沒有醒來喝水,就表示身體有相當長的時間只靠體內水分運作。夏天時,有人會在半夜因感到口渴而起來喝水,但秋天因為沒有那麼熱,不容易感到口渴,不過體內缺水的情況依然存在,所以晚上睡覺時血液容易變得濃稠,血糖和血壓都會比夏天更容易不穩。

晨起口乾再補水

如果晚上睡前沒有上廁所的習慣,也可從前幾天早上起床時是否有類似感冒症狀來判斷睡眠期間有沒有缺水。何一成醫師提醒,有些人這段時間在早晨起床時,容易覺得喉嚨乾乾、癢癢的,有點鼻水,很像感冒,這就表示在睡眠期間缺水,再不然就是睡覺時嘴巴打開、打呼,結果早上起來後口乾想咳,可再喝1杯水。


這樣做


睡前1小時喝水
何一成醫師建議,在秋天,一般人都應該在睡覺前1小時,喝50到100c.c.的水,讓晚上睡眠時間內都有充足水分供體內系統運作,然後早上起床時再喝1杯250c.c.的水。但提醒,睡前也不要喝太多水,否則反而容易睡不好,因半夜容易起來上廁所而中斷睡眠。至於如何在睡前知道自己喝的水夠不夠?何一成醫師認為可看睡前1到2小時左右的尿液顏色,比啤酒深就表示喝得不夠。

不劇烈運動
這段時間要睡好的話,除了飲食問題,還有可能跟運動有關。何一成醫師建議,秋天的天氣較涼,很多人習慣晚上運動,不自覺中比較容易運動過量,但如果在睡前3小時內進行跑步、游泳等劇烈運動,很容易睡不好,這是因為在一開始劇烈運動時身體就會產生壓力荷爾蒙,必須4到6小時才會消除掉,所以扣除運動中的1小時,代表起碼在睡前3小時不要做劇烈運動。但是緩和的伸展操是可以的,會幫助肌肉放鬆,較好入睡,提醒不要做到喘、汗流浹背。

提早關冷氣
環境溫度的控制對能否睡好也很重要!何一成醫師說明,秋天開冷氣睡覺而感冒的人比夏天還多,是因為大家雖然知道秋天比較沒那麼熱,但仍然設定和夏天一樣的溫度,而冷氣機的降溫效能在秋天因環境溫度的關係發揮較好,再加上為了省電而開電風扇的情況下,就容易因半夜溫度降得太低而感冒,也常因此而冷醒。所以他建議,秋天若要開冷氣睡覺的人,應把溫度調在26℃,再加上電風扇左右來回的吹法,並提早在睡醒的前幾個小時就設定停止運轉。最好也能在身旁放條薄毯,睡覺時不用蓋,但半夜若覺得冷就可拉來蓋。


提醒你 喝飲料可能更缺水

睡前要補充的水分是指開水或礦泉水等,而不是茶、咖啡、飲料、果汁、水果等含水分的飲品或食物。真正的水分才能幫助體內代謝,維持正常運作,其他飲品都可能讓身體必須花費更多原來積存的水分去消耗、代謝它,可能會導致體內更缺水。


醫師說 心血管病要防中風
(榮新診所副院長 何一成)
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睡眠中水分不夠的情況也會造成中風等機率提高,因為血液黏稠時腦部血液循環不佳,就很危險,所以平常白天活動時要喝足夠水分,晚上睡前1小時可再喝一點點水,但也不要喝太多。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時序入秋養生重「養陰」 中醫師:宜早睡早起、養肺潤燥
NOWnews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時序進入秋天,天氣漸漸轉涼了,人體也隨著時令,呈現陽消陰長的態勢,竹東醫院中醫科王繼榮醫師建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著自然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規律,保養身體,儲備精力。

秋天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避其寒,早起以受秋爽。氣候轉變,人的心情也容易受影響,所以適當的戶外活動,對心情、體力都有幫助。竹東醫院中醫師說,秋季氣壓高、早晚溫度低,空氣漸轉乾燥,所以秋季的保養以「潤燥」為主,尤其是呼吸系統的「防涼」、「防燥」。

但醫師提醒,秋燥時節,不宜大補,以「和」為貴,重的是「養肺潤燥」,以「清補」為主,可視身體狀況,酌用西洋參、麥門冬、玉竹、天門冬、沙參、百合等,不宜過食如:鹿茸、肉桂、麻辣鍋等辛熱之品,更不宜吃羊肉、狗肉等,以免加重秋燥的不適,可多飲開水,以補充水分,口味宜清淡。另外,按體質多吃水果,像梨、枇杷、荸薺、甘蔗等皆可生津潤燥。

王繼榮也說,冬天宜「早睡晚起」,保暖避寒。冬日寒邪易傷人陽氣,使人手足冰冷、蜷臥嗜眠。天氣漸冷,過敏、氣喘、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等疾病也容易因此加重。冬天在五臟與「腎」相應,「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冬天保養得好,來年的春夏也會比較健康。人之陽氣根於腎,寒邪最傷腎陽,老年人、體虛人尤需注意,所以冬日的保養以「養腎」為主。

醫師建議,冬季宜多吃向地性的根莖類,或組織較緻密的蔬菜水果,可加薑、肉桂、八角等溫性的天然調味料。盡量採熱食,但避免食用太多油炸、炭烤物,以免助生虛火。可多食用堅果類、產熱高的食物,如核桃、栗子、桂圓等。此外,「色黑入腎」,冬天可選用一些養生的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棗、黑豆、黑木耳、海帶、紫菜等,由於冬天乾冷,容易冬季膚癢的患者,可以用中醫藥「養血潤燥」。

但冬令進補,尤其是大辛大熱之品,最好請中醫師辨證處方,以免實者又實之、反得其害,或是發生「虛不受補」的情形。此外「腎主蟄,封藏之本」:冬日忌房事過度,以免損傷腎的封藏之性,運動流汗後也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寒。 另一方面,秋冬是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王繼榮並提醒,「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調情志」,中老年人更要注意保養之道。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夏秋交接,身體不「火大」
康健雜誌
記者:文/李怡嬅 攝影/陳怡安




猛灌水還是口乾舌燥、擦了保養品皮膚仍緊繃泛紅……,如何加強「體內保濕」?

中秋過後,天氣明顯轉涼。

「哈啾!哈啾!」,連接許多個早晨,28歲的佳蓉啾啾的打著成串的噴嚏,她過敏的鼻子總是最先感受到秋天捎來的訊息。

而40歲、在電腦公司上班的李先生則是常覺得口乾舌燥、喉嚨脹痛,「很難受,猛灌水也沒用,」他聽太太的話,少吃油炸及含味精的食物,也沒有顯著的改善。

「這些症狀是秋燥引起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兼任醫師莊雅惠說,秋天氣候乾爽,燥氣導致身體缺水而上火,產生發炎、乾燥等不適。

中醫認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若燥氣太強,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如乾咳、喉嚨痛等,加上肺在五行中屬金,金剋木,「肺氣強會傷屬木的肝,」中華民國科學氣功學會理事長吳長新解釋,進而產生肝火、虛火,因此容易失眠、便秘或腹瀉。

此外肺也主皮毛,表現在皮膚上就是乾燥、緊繃、起疹子、泛紅。


多吃「保濕」食物


解決身體「火大」引起的症狀,首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增加體內的「保濕液」。有生津退火功效的杏仁、百合、銀耳、梨子、山藥、蘿蔔、豆腐是不錯選擇。

反之涼寒的食物要忌口,例如西瓜、香瓜等瓜果類,因為秋天漸漸陰長陽消,「秋瓜壞肚」,易損脾胃陽氣,造成腹瀉。

也要少吃辛辣食物,如蔥、薑、蒜、韭、椒等,以免加重乾燥症狀。

有些中藥可以養滋潤肺,如西洋參、麥門冬、枸杞、茯苓、川貝母、玉竹等。莊雅惠避免「火大」的秘方是提氣的黃耆2錢、滋陰的麥冬3錢,再加補脾胃的沙蔘3錢,以500cc水煮沸後早晚飲用。但不建議自行單買藥材服用,「以免吃多了身體變寒,誘發其他症狀,」莊雅惠提醒。

而體質虛寒的人,更應提早養生,預防秋天涼氣入侵。臉色紅潤的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楊賢鴻,其實是「冷底」的過敏體質,小時候深受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他的父親也是中醫師,以中藥幫他調理後才逐漸改善體質。為了避免過敏疾病發作,他從七夕(國曆八月)就開始就吃溫熱食物麻油雞,而且以人參、西洋參調氣,讓身體活絡,抵禦寒氣,幾十年來從未斷過。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立秋養生保健 潤肺燥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從今(七)天開始就步入立秋節氣,這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立秋後,養生保健之道應著重於對「肺陰」的照護,也就是說要「潤肺燥」。


呂醫師指出,秋是指植物即將成熟的意思,從季節意義上來說,立秋可以說是秋天的開始,立秋之後的天氣形態不像夏天時終日炎熱,有時氣候會稍稍涼爽一些,但有時則又出現酷熱的天氣,亦即人們常說的「秋老虎」。所以從立秋起至秋分前的這段日子,中醫也稱為「長夏」。


傳統中醫的四季養生有兩個重要的原則,第一個原則是中醫認為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不同季節對應的養生臟腑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春季的養生重點在肝,夏季在心,秋季在肺,冬季在腎,而第二個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由上述兩大原則可以了解,秋季所對應的臟腑則是「肺」,依據秋冬養陰的觀念,整個秋季中各個不同節氣的養生重點也將圍繞在對「肺陰」的照護。


呂庶熙醫師進一步指出,中醫養生講求的是「陰陽平衡,天人合一」的觀念,意思是說人們應調整飲食起居來配合大自然的變化,以達到生理與心理上的平衡。立秋之後氣候開始由夏季時的濕熱,漸漸轉為涼爽而乾燥,此時氣候的特點是「秋燥」,所以在立秋後的養生應放在「潤肺燥」上面。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立秋後,日常生活該怎麼做才能符合養生之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立秋後的養生重點在於「潤肺陰」,飲食方面,食物的選擇以「滋潤」為原則,例如甘蔗、蓮藕、香蕉、荸薺、梨、蜂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山藥、扁豆、銀耳、百合等都是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可多食用。


若平時容易感冒或過敏性支氣管炎發作時容易有乾咳的人,在沒有感冒的情況下,可用「百合雙冬飲」來保養呼吸道粘膜,每人每日份量為百合5錢、菊花3錢、沙參2錢、天門冬2錢、麥門冬2錢、枸杞2錢。做法很簡單,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然後加水約2公升,煮沸後用小火持續煮20分鐘,等涼後即可代茶飲用。


運動方面,呂醫師建議可從事快走、八段錦等運動,有助於強化心肺機能。以快走為例,要先暖身10分鐘,然後快走10分鐘,一個禮拜三次,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稍稍氣喘為原則,但老人家需注意,快走時應避免傷害到關節。有過敏症狀的小朋友也要適度運動,可從事球類方面的運動,但不建議游泳,因為立秋後天氣將逐漸轉涼。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日常生活保健》忽略補充水分 肺陰虛咳嗽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立秋後,咳嗽的患者往往增加。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這種咳嗽屬「肺陰虛」的咳嗽,誘發原因除體質之外,忽略補充水分也是一個因素,因為立秋後的氣溫不似夏季般炎熱,人體的新陳代謝已不像夏天時的快速,所以容易忽略補充水分,一旦有感冒或過敏而引起咳嗽時,就容易出現肺陰虛咳嗽。


呂醫師指出,當人的呼吸系統發生問題時,第一個出現的症狀就是「咳嗽」,臨床上,立秋之後,咳嗽的患者會明顯增加,這些患者咳嗽的原因包括了感冒、過敏症發作、上呼吸道感染等各種不同的原因。這些咳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多會偏向乾咳無痰,即使初期可能覺得胸悶或喉中有痰感不易咯出,但沒多久,就會轉為乾咳,這種乾咳的人嚴重者可持續一個月以上,甚至咳到胸痛還無法痊癒,像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肺陰虛」的咳嗽。


肺陰虛的咳嗽如果一昧地給予鎮咳化痰的藥物是無法取得良好的療效的,患者會出現喉嚨發炎及疼痛、聲音嘶啞等,如果這時候民眾去喝一些所謂的降火飲料,例如苦茶、青草茶,甚至冰品,將會使咳嗽更加惡化。肺陰虛的咳嗽除了給予止咳下氣的藥物外,還需要依患者的狀況給予潤肺燥的藥物,例如麥門冬湯、沙參麥冬湯、或是清燥救肺湯等皆是。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鼻過敏真惱人 秋高氣爽起床多穿件衣服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時序逐漸進入秋天,早晚溫差大,不少人清晨起床時,噴嚏連連,到了早上八點多,陽光直曬,又熱得讓人受不了,進了冷氣房,冷氣一吹,鼻子又開始作怪,鼻水直流,確實讓人吃不消。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宏信醫師表示,雖然秋高氣爽,但不少人卻飽受鼻過敏之苦,主要原因在於早晚溫差太大,鼻腔受不了冷空氣的刺激,於是出現鼻過敏症狀。

只要鼻腔一過敏,鼻黏膜就會充血,產生了高度敏感反應,只要受到一點刺激,例如碰到冷水、冷空氣或是早晚溫差太大,就會猛打噴嚏、流鼻水,導致呼吸不順及鼻塞、頭痛等症狀。李宏信表示,想改善鼻過敏,當務之急就是改善生活形態、多運動,早上或晚上多穿一件衣服。但過敏性鼻炎症狀還是差不多,甚至更嚴重,那就應至醫院求診,在醫師指示下服用藥物。由於治療鼻過敏有如一場長期戰爭,必須有恆心及耐心,一天服用一顆抗組織胺藥物,就能緩解過敏症狀。

要是連服用抗組織胺藥物,都無法讓鼻過敏症狀好轉,屆時可以考慮以外科手術來去除腫脹的鼻黏膜組織,減少過敏症狀。手術包括了電燒、紅外線及雷射燒灼法,效果不錯,但缺點是容易復發,而復發的關鍵就在於沒能截除鼻過敏神經。為何截除了過敏神經,就能有效抑制過敏症狀?李宏信舉例,如果用手去觸摸手臂,不會有太大的感覺,但如果用手去碰腋下,則很可能讓對方整個人跳起來,主要關鍵就在於過敏神經的分佈情況。

相較於其他部位,腋下佈滿了許多過敏神經,只要稍微一碰,就可能讓人癢到受不了。同理可證,鼻腔內如果鼻過敏神經太發達、太密集,只要冷風一吹,或是雙手接觸到冰塊,就可能引發過敏症狀,不停地打噴嚏、流鼻水。

近年來,技術精進許多,目前鼻過敏神經截除術使用電波射頻低溫熱透法,以低溫熱透的方式將熱能滲透黏膜底層,從根部去除深層的神經與血管,進而改善神經太發達引起的鼻部搔癢及打噴嚏症狀,以及黏膜充血腫大所引發的鼻塞及頭痛症狀,如此才能治癒鼻過敏的原理及成效,過敏性鼻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及保健?李宏信建議,患者應多多運動,大量分泌腎上腺皮質素,可讓血管收縮,黏膜內血管也會一起收縮,進而降低鼻過敏症狀。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在考量自己身體狀況,可以試試冷水澡,或是以冷毛巾來擦拭身體。長期如此,可以增加皮膚耐受性,進而增加抵抗力及免疫力,預防鼻過敏。再者,多多游泳,也有助於改善鼻過敏症狀。不少人經常游泳,減少了鼻過敏症狀,有人甚至痊癒了。不過,要是對水中氯氣過敏,則不能游泳,否則容易出現反效果。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用涼水洗臉鼻 提高氣管抗寒力
秋風起…防感冒
自由
文/林衍志(作者為台北東方中醫診所院長)



一到秋冬季節,人們常有這樣的感覺,皮膚變得緊繃,甚至毛髮枯而無光澤,頭皮屑也增多,口唇乾燥或裂口,鼻咽乾燥,這就是與秋風伴隨而來的秋燥。在五行當中,秋季屬金,燥氣當令,秋冬養生宜潤、宜緩,養生的關鍵在於調理,調起居、調飲食、調情志。


◎調起居


起居調養從清晨開始,秋季氣候乾燥,但清晨最多是秋高氣爽,空氣清新,是一天最為舒適的時候。早睡早起是好習慣,利於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秋季晝夜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為提高在冬天的禦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感冒、氣管炎的人們,或許可以鍛煉用涼水洗臉、洗鼻,以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


◎調飲食


民以食為天,飲食調理對身體的保健功效同樣功不可沒。如果出現皮膚與口角乾燥,口舌生瘡、咳嗽、毛髮脫落等秋燥現象時,可適當選服些滋陰潤肺的補品,如藥茶、藥粥之類,如用元參、麥冬、銀花、菊花、胖大海與綠茶泡水同飲,或用百合、銀耳、蓮子與黑芝麻加?米、冰糖適量煮粥,早晚服用,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多飲水,多吃水果與綠色蔬菜,少用蔥、薑、蒜、韭菜、辣椒等辛辣燥熱食物,以防燥熱傷陰耗液。


飲食除以酸、潤為主之外,還須提醒的是,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的食慾普遍增強,加上金秋時節,食物品種豐富,愛美的女士一定要注意控制食量,以免不知不覺之間 ,體重又失去控制。


◎調情志


秋冬季節秋風蕭瑟,花謝枝枯,黃葉飄零,容易使人觸景生情,尤其是老年朋友,垂暮之感易使情緒低落,而憂鬱、焦慮、恐懼、煩躁不安等情緒變化會對身體的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應當時時注意擺脫季節更替帶來的情緒變化,調整好自身的精神狀況,振作精神,調整狀態,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只要起居有時,飲食有節,保持開朗樂觀的情緒,有助於平平安安度過秋冬季節。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老人家背宜常暖防外邪侵體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白露來臨,此時該怎麼養生比較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背宜常暖」,這時候的養生之道應注重「暖背」,因為背部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這條經脈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防禦外邪侵入人體的作用,尤其對老人家來說更是重要。


呂醫師指出,背部受寒就會影響人體陽氣的運作,使人容易受到外在病毒或細菌感染,進而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舊疾復發等情形。就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暖背會使胸腔的血液循環變得較好,並加速氣管排出入侵的感染原速度,以降低感冒的機率。


這個原理就與長期需臥床的患者,醫師多會建議定時拍背以加速痰液咳出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暖背對於呼吸道功能較弱的老人家來說相當重要,且對預防感冒有相當重要的助益,尤其是台灣進入秋冬後即將出現新型流感(H1N1)的大流行,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家,更是應重視暖背。


對於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背部受寒將導致體腔的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忽然上升而導致心血管等意外發生,所以暖背也可以降低心血管急性發作的機率。呂庶熙醫師進一步指出,背部保暖不僅是被動地以衣物保溫,更可以主動地對背部進行按摩,進而達到通氣活血、改善血液循環、強身健體的目的。


建議背部按摩可以請家人協助,用手指或掌心在背部的脊柱兩側反復上下揉按或拍打,初期不宜過久,以後再逐漸延長時間,同時需留意老人身體較弱,不可過度用力以免損傷筋骨,按摩應以皮膚發熱、感覺舒服為原則,可在每天清晨與睡前各做一次。


呂庶熙表示,在飲食方面的選擇應以「清潤」為主,不過由於白天氣溫依然炎熱,所以對一般人而言並不適合進補,否則容易產生燥熱而有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現象,嚴重者甚至出現口瘡、便秘或流鼻血等症狀。


古籍《難經》有記載:「人賴飲食以生,五穀之味,熏膚,充身,澤毛。」意思是在描述飲食營養對人的重要性。傳統中醫認為,飲食的滋養不但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當攝取的食物轉化為水穀精微,也就是食物中的營養素轉化為人體的組織和能量時,將成為滿足生命、運動的基本物質,所以吃對食物很重要。


在對的時間吃對的食物,在白露節氣就應以清潤食物作為飲食的主要來源。呂醫師指出,這類食物眾多,例如山藥、粳米、蜂蜜、芝麻、核桃、大棗、番茄、蓮藕、牛奶等皆是;在水果的選擇上則可以多吃蘋果、梨子、香蕉、哈密瓜、柿子等。不過,民眾應避免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品,譬如蔥、蒜、辣椒、生薑等。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解暑湯品 輕鬆煮
蘋果日報
報導╱黃翎翔




時序已入秋,可別以為只有夏天才會中暑,秋老虎發威,熾熱的太陽加上滯塞的空氣,一不小心就會引發中暑。濟生中醫院長張維鈞以其專業和廚藝,設計可養身又能避免中暑的美味湯品。


茅根蓮藕湯
藥材:東洋參2錢、白茅根2錢、麥門冬2錢
材料:蓮藕6兩、生蓮子1兩、豬小排半斤、乾百合3錢、鹽1小匙
準備:蓮藕洗淨去皮切小片,用鹽水浸泡備用。

1煉湯
將藥材加2杯水煮滾,轉小火煮至約剩1杯水,過濾出藥汁備用。

2汆燙
豬小排洗淨切小塊汆燙後取出,加入藥汁、5杯水、蓮藕片、生蓮子與百合,用電鍋或瓦斯爐煮熟,以鹽調味即可。


石斛苦瓜湯
藥材:人參鬚1錢、石斛2錢、麥門冬2錢
材料:豬小排1斤、苦瓜1條、小魚乾半兩、薑片少許、鹽1小匙
準備:將藥材加2杯水煮滾,轉小火煮至約剩1杯水,過濾出藥汁;豬小排汆燙,苦瓜切塊備用。

1泡軟
將小魚乾洗淨後,以冷水泡軟,瀝乾水分備用。

2蒸煮
藥汁與所有材料加4杯水,放入電鍋,外鍋加2.5杯水蒸熟,以鹽調味。


洋參雪蛤湯
藥材:東洋參1錢、麥門冬1錢、玉竹1錢
材料:雪蛤2錢、乾百合5錢、紅棗5粒、冰糖3兩
準備:乾百合以冷水泡發,紅棗去籽備用。

1煉汁
將藥材加1杯水煮滾,轉小火煮至約剩1/2杯水後,過濾出藥汁備用。

2泡發
雪蛤泡發後加藥汁、百合與紅棗放入電鍋,外鍋加2杯水蒸熟即可。


木耳甜藕
藥材:白茅根2錢、東洋參1錢、地骨皮1錢
材料:蓮藕半斤、白木耳1杯、冰糖1杯、蓮子1兩
準備:將藥材加2杯水煮滾,轉小火煮至約剩1杯水,過濾出藥汁備用;蓮藕洗淨切片備用。

做法
白木耳用水泡開後,去蒂頭切碎,加蓮藕、蓮子、藥汁、3杯水煮至食材軟化,加冰糖煮溶即可。


本日料理手 張維鈞
五代中醫 廚藝出眾
出版了《五代中醫 救命養生帖》的濟生中醫院長張維鈞,是清光緒五年就成立的台南懷生堂第五代,他不但傳承歷代祖先的治病本領,還擁有好廚藝。「我小時候常跟著祖母和母親到廚房,才會懂得烹煮藥膳。」他說,祖母為了祖父的診治需求,所設計的藥膳著重療效,但母親將藥膳設計的更色香味俱全。
而他設計的防中暑湯品,平日飲用可保健,像白芋根可涼血清熱,麥門冬可改善口乾舌燥,「適合全家大小,較無食用上的禁忌,也比藥用食療更美味。」張維鈞說,可先將藥材煉成藥汁,再加其他食材烹調會更方便。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入秋補肺 增強免疫力
蘋果日報
報導╱張瑀庭




入秋是補肺好時機,好好補身就能增強抵抗力,台北晶華酒店晶華軒行政總主廚伍洪成和點心師傅葉建良,示範滋養潤肺料理和甜品,中醫師黃建榮也分析了適合入菜的藥材屬性,透過食療加強呼吸系統,就能增強免疫力。 


料理類

蘆筍炒百合鮮蝦
材料(6人份):草蝦仁6隻、白果15克、新鮮百合20克、蘆筍30克。甜椒10克、蒜頭5克、太白粉水少許、鹽少許
準備:草蝦仁背部切開去泥腸、甜椒切菱形,皆過油備用。蘆筍切段,百合剝開備用。

1 汆燙
將蘆筍、百合、白果放入滾水中汆燙,當蘆筍變色即可撈起。

2 快炒
將蒜頭爆香,放入過油的蝦仁和甜椒,加入蘆筍、百合、白果快炒,以鹽調味,用太白粉水勾芡。

廣式清蒸魚
材料(6人份):鱸魚1尾(約600克)、蔥絲5克、薑絲5克、沙拉油10c.c.、香菜少許
醬汁:醬油10c.c.、魚露5c.c.、美極鮮味露5c.c.、糖5克
準備:鱸魚去鱗去鰓剖肚備用;香菜加少許水熬煮,取30c.c.加醬汁材料煮滾。

1 切肉
將魚肉從背部劃開至見骨,放在蒸盤上。

2 插筷子
魚肉和盤子中間放一根木筷,讓蒸氣能對流,用大火蒸12分鐘。

3 淋油
續鋪上薑絲、蔥絲,淋上燒熱的沙拉油,再淋上煮滾的醬汁即可。

沙參玉竹雞湯
材料(6人份):雞半隻、沙參50克、玉竹30克、枸杞5克、陳皮1小塊、鹽少許
準備:雞肉切塊、汆燙,藥材用熱水燙過備用。

1 下料
砂鍋中放8分滿的水煮滾,加入雞肉、沙參、玉竹、陳皮、先用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煮1.5小時。

2 調味
續放入枸杞煮半小時,起鍋前以鹽調味即可。

青紅蘿蔔章魚豬骨湯
材料(6人份):青、紅蘿蔔各300克、章魚乾15克、南北杏5克、蜜棗2顆、豬軟骨排300克
準備:青、紅蘿蔔去皮,切塊;章魚乾切粗絲。

1 汆燙
先將豬軟骨排用滾水汆燙後備用。

2 燉煮
放8分滿的水,加入所有食材以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煮2小時。

Tips
青蘿蔔可在部分傳統市場購買,也可改用白蘿蔔替代。


甜點類

紅棗燉雪蛤
材料(1人份):紅棗2顆、蓮子4顆、乾雪蛤5克、玫瑰露酒少許
糖水:冰糖20克、水140c.c.
準備:乾雪蛤用玫瑰露酒泡發半小時後瀝乾,再加30℃的溫水泡2小時,挑除雜質洗淨瀝乾;蓮子泡軟備用。

1 放料
將蓮子、紅棗、發好的雪蛤放入湯盅內。

2 淋糖水
冰糖加水煮滾,倒入做法1,以大火蒸半小時即可。

鮮果杏仁豆腐
材料(6人份):南北杏各150克、開水300c.c.、鮮奶150c.c.、砂糖2小匙、吉利丁粉1小匙、果糖1小匙,西瓜、哈密瓜、芒果各少許
準備:南北杏用水泡軟後瀝乾,放入果汁機加水打成汁,濾渣備用。

1 攪拌
杏仁汁加鮮奶、糖、吉利丁粉拌勻,放入冰箱冷藏至結凍。

2 裝飾
取適量做法1放入杯子,以水果裝飾,淋果糖即可。

蓮子銀耳薏仁茶
材料(4人份):白木耳40克、薏仁20克、蓮子20克、糖水640c.c.
準備:蓮子、薏仁泡軟備用。

1 瀝乾
白木耳泡軟,用剪刀修剪成小朵,瀝乾備用。

2 下料
大湯盅放入白木耳、蓮子、薏仁、糖水,蒸半小時即可。

杏仁露
材料(1人份):南杏100克、北杏100克、水200c.c.、砂糖4小匙
準備:南北杏用水泡軟。

做法
南北杏放入果汁機加水打成杏仁汁,濾渣,再將杏仁汁用小火煮滾,以糖調味即可。


中醫師說法 滋養潤肺補氣力
(台北市中醫公會常務理事黃建榮)
入秋後,早晚天氣轉涼,這時口、鼻、皮膚等部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乾燥,要多吃些生津滋潤食品。台北市中醫公會常務理事黃建榮表示:「適合秋季食用的有百合、白木耳、杏仁,可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蓮子和薏仁能幫助消化,把腸胃照顧好,就能增加抵抗力,能消暑又能滋補強身。」至於沙參、玉竹則有潤肺、潤燥之效;陳皮能化痰、雪蛤可滋陰美容。蘿蔔可止咳、化痰、生津、除燥,是煲湯不可缺的食品。

美味料理手 善用食療 美味又養生
(伍洪成 葉建良)
入秋後,香港人習慣用料理來滋陰補肺,台北晶華酒店晶華軒的行政總主廚伍洪成說:「沙參、玉竹和青、紅蘿蔔都有潤肺的功效,最常用來煲雞肉、燉豬排,加上陳皮、枸杞、杏仁,在天氣還有點燥熱時節,可化痰去瘀。」
而蘆筍能降火氣,百合也有潤肺效果,蒸魚則有豐富的營養,也是滋補的好食材。伍洪成說:「香港人蒸魚喜歡切開背肉,可以保持魚刺完整,也能縮短蒸魚的時間,讓肉質更鮮嫩。」
至於甜品,晶華軒的點心師傅葉建良則說:「甜品加冰糖可潤肺,而杏仁對保養支氣管和肺部也很不錯。」他特別叮嚀:「煮杏仁汁時,不可用鐵鍋,否則會有鐵味。」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啖秋蟹 小心過敏交感神經亢奮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16日電)




秋蟹膏黃肉肥,許多人喜歡大啖秋蟹,但醫師提醒民眾,海鮮容易引發過敏,而且食用過量,易引起交感神經亢奮,造成發燒不適,民眾在大啖螃蟹之餘,應注意是否熟食及新鮮度。

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童建學表示,根據調查,美國人對海鮮過敏的人數,多到超乎想像,平均每50個人中,就有1人對海鮮過敏。

國內雖然沒有相關調查數據,但在2年前榮總、三總及慈濟醫院共同合作的1份研究報告中顯示,0到3歲的嬰幼兒有13%對食物過敏,6到12歲的國小學童有20%,成人有17%對食物過敏,頭號元凶也是海鮮。

童建學指出,比較容易引發過敏的海鮮包括蝦、蟹、貝殼類。

他說,吃海鮮的過敏現象包括:起疹子、口部或嘴巴會紅腫、身體發癢、腸胃不適,甚至呼吸有些困難,另外有些民眾吃完海鮮會全身發熱、發燒,這是因為荷爾蒙攝食過量所引發,與過敏不同。

童建學表示,會對海鮮過敏的人,只要吃到少量海鮮就會發作,甚至連吃到蝦餅都會過敏;若吃完海鮮身體會發熱、發燒,則是因為海鮮中富含荷爾蒙物質,食用過量容易引起交感神經亢奮,造成發燒,因此有發燒現象的人,少吃一點就好了。

蝦蟹有沒有煮熟、新不新鮮,都關係到會不會引發過敏;有些人平常吃不會過敏,有些時候就會,可能就是因為食物不新鮮或未煮熟所致,因此吃蝦蟹還是要挑選新鮮的,且要熟食。

此外,生食海鮮可能還有感染海洋弧菌的風險。大林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賴重彰就指出,海洋弧菌生存於河、海交界處,正是蝦、蟹聚集的地方。食用遭海洋弧菌污染的海產,或遭魚具、蝦蟹刺傷,或身上有傷口又接觸遭污染的海水,都有可能感染海洋弧菌。

賴重彰表示,罹患糖尿病、肝硬化的病人,特別容易感染海洋弧菌,如果是經食物感染會發生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嚴重時會引發敗血症;若是由傷口侵入則會造成皮膚紅、腫、水泡及血泡現象,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兩者都有致命危險,民眾一定要小心。980916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大啖秋蟹要小心 過敏荷爾蒙過量惹病上身
中廣
(劉怡伶報導)



又到了秋蟹「膏黃肉肥」的季節,但醫師提醒,海鮮類高居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榜首,且因富含荷爾蒙物質,容易引起交感神經亢奮,造成發燒不適。另外,未煮熟海鮮還有海洋弧菌感染問題,民眾大啖螃蟹之餘,還是要注意新鮮、熟食。


根據調查國內容易引發食物過敏的頭號元兇是海鮮,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童建學醫師表示,蝦蟹的過敏原和塵螨很相似,因此塵螨過敏的患者常常容易合併有蝦蟹過敏。


童醫師說,吃海鮮過敏會起疹子、口部或嘴巴會紅腫、身體發癢、腸胃不適或甚至呼吸困難,另外有些民眾吃完會全身發熱、發燒,這是因為荷爾蒙攝食過量所引發,與過敏不同。


會對海鮮過敏的人,只要吃到少量就會發作,有人對蝦過敏,連吃到蝦餅都會發生。


童醫師提醒,蝦蟹有沒有煮熟、新不新鮮都關係到會不會引發過敏;所以要吃蝦蟹還是要挑選新鮮的,且要熟食。


大林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賴重彰指出,生食海鮮可能還有感染海洋弧菌的風險,罹患糖尿病、肝硬化的病人特別容易感染海洋弧菌,可能經食物感染或是由傷口侵入,兩者都有致命危險,民眾一定要小心。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夏秋交替 關節保濕防搔癢發炎
蘋果日報



最近正處於夏秋換季之際,溫度和濕度降低,皮膚皮脂也因此減少分泌量,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楊志雄指出,氣候轉換之時,四肢關節處最易因乾燥而搔癢、脫皮,其中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因角質、真皮層反覆發炎,水分流失快速而嚴重復發,建議一般民眾應於每天洗澡後,塗抹乳液或乳霜於四肢關節,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應選擇塗抹保濕力強的乳霜或凡士林,洗澡時也應盡量避免泡熱水澡,以免皮膚更乾。


四肢關節最易乾裂
近來早晚溫差變大,空氣乾燥,不少人開始出現皮膚乾裂、脫屑,楊志雄醫師指出,近來已有不少敏感性肌膚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皮膚過於乾燥而出現發炎、搔癢等症狀,部位以四肢關節最多,其次是脖子。患者常因耐不住搔癢,而抓得全身到處都是小傷口,流出組織液,若此時未仔細護理與清潔傷口,極可能造成深度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楊志雄醫師說,夏天因氣候濕熱,皮脂腺易分泌油脂,保養時僅需擦一般乳液,但入秋後皮膚油脂分泌量減少,皮膚水分又易散失,尤其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表皮細胞發炎遭破壞,更無法吸取空氣中的水分,所以患者最近應改用乳霜或凡士林等含有較多油脂的產品,較能保濕。


淋浴不超過30分鐘
氣溫下降,不少人開始泡熱水澡,但如果水溫太高,水蒸氣不斷蒸散,皮膚會被帶走更多水分,更易乾燥搔癢,因此浴後一定要擦乳液,而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都應避免泡澡,淋浴時間也要控制在30分鐘內,沖水過久會過分洗去油脂,使皮膚炎復發。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天涼好個秋 藥膳調養有助滋陰潤補
中廣
黃麗鳳報導




天涼好個秋,但也因氣候的變化,容易引發皮膚乾燥、呼吸道過敏等病症。中醫師建議,秋天是一個適合調養生機、滋陰潤補的季節,如果能在此時適度吃一些秋涼滋補的藥膳,有助祛病延年。

最近夏季的炎熱逐漸消散,秋天的涼風迎面襲來。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宜蘭醫院中醫科主任(黃林煌)表示,俗話說「秋收冬藏」,秋天是一個著重「收」的時節,適合調養生機、滋陰潤補,民眾可以選用金銀花、山楂、菊花、薏仁、甘草等藥材,適度搭配做成茶飲、稀飯和湯品,在家DIY保養身體,滋補又養顏。

秋天的養生藥膳著重清熱解毒、疏散風寒、與潤肺止咳,講究養生保健,預防重於治療,多半採用食補與調養體質等方式,蘊含老祖宗嚐百草、鑽研各種食材功效的智慧,建議民眾日常生活中多保養,健健康康過四季。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6.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