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養生特輯】

介紹養生藥膳、養生茶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日常生活保健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秋季養生日常生活保健有何須注意?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此時應要作好保暖工作,避免受涼。多訓練身體,提高身體抵抗力。飲食清淡。若身體體質偏熱、上火,可依情況配合食用一些清熱、解毒、退火方面的食物,如甘蔗汁、綠豆、冬瓜、大棗、水梨、枇杷、豆腐、葡萄、菊花茶等。

藥膳茶飲方保健部分,醫師建議,可用白木耳3錢、百合3錢、粉光參2錢、麥門冬3錢。做法為將白木耳泡軟之後,及百合泡軟,放入鍋中,加入粉光參、麥門冬,用1000cc的水煮沸,小火煮至白木耳熟爛,即可食用。此道藥膳茶飲可幫助潤肺、滋陰、補氣。很適合秋老虎季節,有時如夏天的悶熱,有時又如秋天般的涼爽的氣候食用。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4茶飲 解 初秋口乾舌燥
蘋果日報
報導╱許芷維 攝影╱黃天佑




初秋氣溫高,空氣中濕度降低,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指出,秋季溫濕度的改變易引發「秋燥」現象,
使水分易散失,身體內水分不平衡,易乾咳、口乾舌燥、發熱、便祕等,飲食應以清熱、潤燥為主。

陳潮宗中醫師表示,初秋空氣乾燥,會影響身體的黏膜組織,包括眼睛、呼吸道、口腔、腸道等部位,容易覺得乾燥或有潰瘍、便祕的狀況發生,針對因初秋乾燥產生的問題,陳潮宗中醫師推薦4道解燥茶飲,幫助解緩秋燥的症狀。


雙冬沙參茶
材料:麥門冬4克、天門冬4克、沙參4克
功效:沙參滋陰,麥門冬、天門冬潤燥,改善口腔潰瘍、食欲不振,適合火氣大、易嘴破者。
作法:將材料放入鍋中加500c.c.熱水煮5分鐘,待涼即可飲用。
提醒:一周喝3~4次,每次500c.c,有腹瀉狀況不適合喝。

竹葉木通茶
材料:淡竹葉5克、木通4克、甘草4克。
功效:淡竹葉可改善燥熱、心煩、發熱不退、口舌生瘡,木通清熱消炎、去火氣。
作法:將材料放入杯中,沖500c.c.熱水,蓋杯蓋燜5分鐘。
提醒:一周喝3~4次,每次500c.c.,淡竹葉性涼不適合氣喘者。

明目保濕飲
材料:玄參4克、麥門冬4克、生地4克、枸杞4克、菊花2克。
功效:滋陰養液,生津潤腸,補充水分不足。
作法:玄參、麥門冬、生地以500c.c.水煮沸改小火加熱15分鐘關火,放枸杞及菊花燜10分鐘,去渣飲用。
提醒:易瀉者小心飲用。

菊花蜜飲
材料:菊花10克,蜂蜜適量。
功效:菊花可清肝明目、驅邪降火,改善口乾、火旺、目澀。
作法:將菊花放入杯中,沖500c.c.熱水,待冷卻後加入蜂蜜攪勻,即可飲用。
提醒:蜂蜜促進腸胃蠕動,腹瀉者要注意。


專家說

秋燥多喝水 滋陰生津
(中醫師陳潮宗)
秋季氣溫乾燥,除了多喝水保養之外,還可以補充滋陰生津的食物,例如水梨、杏仁、甘蔗等,可以增加身體黏膜組織如口腔、腸胃、眼睛的水分分泌,維持身體內部的水分平衡。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預防過敏症狀加劇 秋天更要防螨
自由
文/邱啟勝、張棋楨(作者分別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醫師、主任)



秋風乍起不禁令人感到一絲涼意,在這個季節裡,有人起床後,開始噴嚏連連、鼻水不斷,甚至鼻塞不適;有人眼睛紅腫且皮膚起疹子、搔癢不止;最麻煩的就是氣喘病人開始「日也咳,暝也咳」、胸悶或呼吸困難,對過敏族而言,真是多事之秋。

◎為什麼秋天容易過敏?

●秋天氣溫變冷、變乾,過敏體質者的皮膚黏膜或呼吸道原本就處於敏感狀態,受到季節交替、氣候改變的影響,使得各種過敏症狀紛紛出籠。

●夏日雖是塵螨繁殖最多的時候,但秋天氣候不適合螨的生存,所以會有大量的螨屍屑飄散在空氣中,讓過敏原的濃度上升加重過敏病的病情。

最近環保署公佈台灣地區居家塵?調查發現,高達95%的家庭都可採集到塵螨,每公克的家塵中,含螨數約一千隻以上,超過引起人體危害的標準。

是否對塵?有過敏現象,可經由皮膚試驗或抽血(MAST或CAP)來確定。

◎如何做才能「居無螨」?

●拿掉塵螨可能依附生活的物品,例如地毯、有軟墊的家具和填充玩具。

●以有保護作用的外罩遮蓋物品(例如防螨枕頭套被套、床單)。

●勤清洗枕套、被套、床單,打掃環境。

●使用空氣清淨器、冷氣機加空氣過濾網,或使用化學藥劑撲殺塵?。

假如採取這些措施之後,仍深受「螨害」的人,可請過敏科醫師給予抗過敏或預防過敏的藥物,減敏治療也是另一種方法。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天涼好個秋 當心慢性胃炎發作
自由
文/陳宥任(作者為台南市慶恩中醫診所院長)



「醫師,為什麼最近我胃酸發作的情況較明顯?」每當入秋氣溫轉涼時,慢性胃炎病人的症狀就會變得較不穩定,加上中秋節應景,吃太多很甜的月餅,除了會增加體重外,過甜的食物也會刺激胃酸分泌,患者必須注意飲食生活習慣,以防胃炎發作。

慢性胃炎無典型或特異的症狀,多數病人會覺得有消化不良症狀,例如進食後覺得上腹部飽脹或疼痛、噯氣、燒灼痛,有時服用制酸劑及解痙攣劑仍無法有效緩解不適感;有部分病人有胃幽門桿菌病史,在服用特效藥後,雖然已殺滅病菌,但是仍或多或少覺得悶脹不適。

在中醫而言,慢性胃炎主要和飲食、情志因素、外在環境變化、脾胃本身的血液循環差有關。

● 飲食因素:飲食不潔、烈酒、辛辣食物等易損傷脾胃,引起胃痛。

● 情志因素:壓力大、熬夜、情緒不穩定時,會導致肝氣過旺,使得腸胃蠕動不順利,產生痞悶感。另外,也會增加胃酸分泌,加重傷害因素。

● 外在環境變化:慢性胃炎患者很容易因氣候變化而感到不適,例如當天氣潮濕時,外在環境的濕氣就會影響腸胃蠕動,或是忽冷忽熱的氣溫也會導致腸胃血流不穩定,加重不適感。

● 腸胃氣虛:長期反覆發作胃炎的結果,會出現腸胃氣虛血瘀的症狀,使得腸胃運化失司,無以運轉氣機,氣滯於中產生痞氣感。

慢性胃炎在治療過程中除了用藥物治療之外,自我保健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很重要,否則很容易反覆發作。

慢性胃炎自我保健:

● 良好規律的進食,不宜過飢、過飽。

● 選擇易消化食物,過辣、刺激性飲料(茶、酒、咖啡)、生冷、糯米類、豆類、過甜等食物不宜過量。

● 常保腸胃溫暖,可以用熱水袋常熱敷肚子,以改善腸胃循環。

● 不宜過度晚睡,因晚睡會造成壓力反應,使得胃酸分泌增加。

● 保持心情愉快。

● 常按壓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

脾俞、胃俞等穴。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初秋美膚4茶飲 潤白抗敏
玫瑰雪梨玉竹 調理肺氣除燥熱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張雅淳 攝影╱楊明龍、施偉平




初秋天氣逐漸變乾,皮膚開始出現乾澀、敏感情況,油脂分泌也會不平衡。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中醫認為肺與皮膚有密切關係,而秋天的燥氣易傷肺氣,容易讓皮膚乾燥、過敏及長痘痘,另外,早秋陽光的威力持續不減,沒做好保養、調理也會讓膚況變得暗沉,不妨透過添加玫瑰、百合、雪梨、銀花、玉竹等素材的中藥茶飲來潤肺,改善惱人皮膚問題。


乾燥

養肺潤膚飲
材料:石斛2錢、麥冬2錢、玫瑰花3錢、紅花1錢。
作法:所有材料加10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10~15分鐘可飲用。
功效:石斛可清熱養陰,玫瑰助疏肝理氣及潤膚,麥冬潤肺、紅花能活血。
用法:每天喝1~2杯,每杯200~300c.c;茶飲帶涼性,脾胃虛寒者最多1杯,腹瀉時勿飲用,另因紅花活血,孕婦不宜喝,以免造成流產。

敏感

洋參雪梨抗敏湯
材料:百合3錢、西洋參2錢、珠貝3錢、大雪梨1/2顆或小雪梨1顆。
作法:雪梨洗淨、去皮及果核,並且切片後,加1000~1500c.c水、放入電鍋燉熟。
功效:百合可潤肺安神、西洋參助補氣清火、珠貝及雪梨可養陰潤肺,改善過敏。
用法:每天吃半顆大雪梨或1顆小雪梨;茶飲偏寒涼性,感冒痰多或腹瀉者不宜。

袪痘

涼血袪痘飲
材料:連翹1錢,銀花3錢,桑白皮1錢,益母草3錢,牡丹皮2錢。
作法:所有材料加1500c.c水,以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煮15~20分鐘,飲用前可加少許冰糖調味。
功效:連翹、銀花助解毒,桑白皮可清肺熱、利水,益母草活血化瘀,牡丹皮涼血能減緩發炎。
注意:每天喝1~2杯,每杯約200~300c.c;茶飲偏寒涼性,假如腹瀉,不宜飲用。

美白

玉竹美白飲

材料:玉竹5錢、西洋參2錢、薏苡仁5錢、白芷2錢。
作法:將所有的材料加入1000c.c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0~15分鐘即可。
功效:玉竹、薏苡仁及白芷可美白及潤燥、健脾利濕、清熱,西洋參助補氣清火。
用法:每天喝1~2杯,每杯約200~300c.c;因薏仁利水,孕婦不宜喝,以免讓胎兒不穩定。


提醒你

外出應做好防曬
初秋的陽光依舊炙熱,為了避免曬黑及敏感,外出前一定要做好防曬工作,除了擦防曬霜,皮膚容易過敏的人,可改用戴帽子、撐傘及穿透氣薄長袖等方式來阻擋紫外線。

少吃冰品免過敏
冰品及冷飲等寒涼食物,吃了易傷害氣管及肺部,引發鼻子和皮膚的過敏,或出現咳嗽、喉嚨不適等症狀,另外也要避免吃辣食,因辛辣食物會生熱、傷陰,不利肺氣及皮膚保養。


專家說

木耳芝麻 健胃益肺氣
(中醫師 吳明珠)
秋天適合多吃黑及白木耳、芝麻、秋葵、葡萄、百合等食物,幫助健脾胃、益肺氣及養陰潤燥,有助於改善皮膚乾澀情況及避免敏感、乾癢問題發生。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燥風寒預防感冒 早睡早起宜保暖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時序進入秋天,日夜溫差將持續擴大,很容易就罹患感冒。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建仲表示,感冒是因風邪侵犯人體而引起的疾病,臨床上患者容易出現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舒服等症狀,屬於個人、小區域或偶發性的外感事件,若是「時行感冒」、「瘟疫」或「疫癘」就很嚴重。

陳主任指出,秋轉涼,白天跟晚上的氣溫差異將逐漸擴大,現已進入不穩定的時節,再加上九月底至十月的流感疫情將可能大幅度攀升,預計十一、十二月將到達最高峰,為預防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上身,民眾要特別小心加以防範。

陳建仲主任進一步指出,傳統中醫對感冒、流感的看法不同,如果患者病情較嚴重,且在一段時間內廣泛地流行,甚至症候多相類似,這種狀況就稱為「時行感冒」;如果症狀病情更加嚴重,甚至不慎導致患者死亡,像這種情況就稱為「瘟疫」或「疫癘」。

造成流感的病毒具有傳染性而侵襲人體導致疾病的產生,中醫認為這跟四季氣候失調而造成節氣的特殊異常有關,當然民眾也不能夠忽視因為人體的免疫力降低,以致抵禦外邪的功能減弱,外邪因而得以趁機侵入人體而致病的重要因素。

陳建仲指出,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氣候特性,中醫認為,人和自然界應該互相配合,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尤其在秋天感冒時必須特別留意,以免小感冒變成大感冒,若患者感到身體不適,例如罹患流感會在短時間內發高燒,這時應及早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陳建仲表示,若感到口乾舌燥或有痰難出時要多喝溫開水,但不宜大口灌下去,應慢慢飲用,對潤喉、化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若是體質虛或胃口差的患者可吃熱稀飯,但感冒期間除非有明顯的虛證,否則不宜吃補藥,不然病情將會更惡化。

臨床上,感冒患者在燥熱氣候下,大部份會出現發熱、微惡風寒、頭痛、舌紅等症狀,這些皆屬於中醫所謂的「溫燥」,建議「溫燥」患者可多吃葡萄柚、檸檬、楊桃、梨子等含維他命C或涼潤的水果,忌冰品、咖啡、茶葉,以及辛辣類、燒烤類、油炸類和乾果類食物少碰為妙。

陳建仲主任進一步指出,等到秋天氣候轉涼,初起時患者舌頭顏色不紅,惡寒重而發熱較輕,也就是當寒氣留在身體裡且尚未發燒,但已有怕寒感覺出現時,屬於中醫所謂的「涼燥」,建議「涼燥」患者可用老薑、紅糖煮水喝,喝完後到被窩裡微微發汗。

「涼燥」患者避免食用冰冷飲料、咖啡、濃茶、辣椒、乾果類食物,以及白蘿蔔、白菜、瓜果類等等寒性食物。預防感冒,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保養上,應早睡早起,情緒要安定而不要煩躁,以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產生影響。由於氣溫早晚溫差較大,宜注意保暖,若天涼時宜酌加衣服,睡覺時則應蓋好被子。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過度保養症候群?!發癢脫皮通通來
NOWnews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秋季來臨,有時冷鋒過境,有時白天氣溫又偏高,劇烈的氣候轉換,不止身體受不了,尤其最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症狀。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會導致皮膚發癢、脫皮或是起了一片片小疙瘩等。許多女性為了對抗換季的保養,拼命塗抹大量保養品,反而容易造成肌膚負擔,都是換季時經常出現的過度保養症候群。

市售保養品為了讓肌膚能快速受到保養成分的影響,恐添加酒精、有效精華添加物等,如果本身就有過敏體質的人,使用了不適合自己的成分,就可能讓過敏情形惡化。

對於抗敏感保養,仙提拉總經理認為,換季挑保養品,天然的成份是最理想的選擇;訴求天然,草本萃取精華等成分的「匈牙利皇室化妝水」,通過歐洲有機認證,不易刺激肌膚引起過敏,成為時下女性口耳相傳的最佳天然保養品。

美容專家表示,每到季節交替,美容保養都開始打出換季保養品,不過選用保養品時,除了一般保養需求外,更應該注重低刺激性的保養品。尤其化妝品使用不當、日常接觸硬質水、洗滌劑、刺激性食物較多等,很多人皮膚的敏感度變得越來越高,高度敏感期也越來越長。

不過,醫師也提醒消費者,無論使用什麼成分來對抗換季的保養,還是要先在手上測試是否會過敏再使用,如果臉上塗的過油,或是讓保養品的油份與皮脂腺所分泌的油脂融合在一起時,再經過陽光的照射,反而會增加紫外線的穿透性,讓肌膚更容易曬黑,還會有較深層的皺紋產生,因此提醒大家不要成為「過度保養症候群」其中的一員。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天氣忽冷忽熱保健建議》天氣忽冷忽熱 病毒、細菌作亂
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馬偕醫院家醫科主任鄒孟婷表示,近來許多年長患者因呼吸道疾病就醫,呼吸道疾病以感冒、過敏為主,由於天氣溫差大,年長者出門時因天氣較涼,穿很多衣服,天氣一轉熱就會流汗,呼吸與心跳也會加速,病毒、細菌便伺機進入體內作亂。另外腸胃型感冒年長患者也增多,患者多半出現嘔吐、瀉肚子、發燒等症狀。

天氣變化大,也有部分年長者因吃到保存不良的食物求診,舉例來說,天氣涼的時候,食物悶放在室內,結果天氣轉熱,食物還是繼續處在悶熱環境,很容易變壞。年長者吃到這些食物就會生病。

鄒孟婷主任建議,年長者出門時最好採「洋蔥式」穿衣法,盡量選擇穿脫方便的衣服,避免穿太厚的內衣,以免天氣轉熱,不方便更換。避免一下就從較熱的地方進入冷氣房,溫度劇烈變化,很容易影響到心血管收縮,嚴重時可能引起心絞痛、胸悶或心肌梗塞。

若家中有糖尿病合併神經病變、中風臥床長輩,照護者或家人要隨時注意長輩是不是穿太多,或水分補充夠不夠。可以摸摸看長輩的脖子、腋下等處,如果太濕,都是汗水,表示衣服穿太多,容易引起皮膚疹、濕疹等,若皮膚太乾,很可能是脫水警訊,長輩必須趕緊補充水分。

鄒孟婷提醒,有的年長者對溫度很敏感,溫度轉涼就會咳嗽、流鼻水,此時不但衣服要穿暖,最好可以戴布做的口罩,布做的口罩比手術用口罩更能保暖。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天氣忽冷忽熱保健建議》血管擴張又收縮易受傷害 保暖工夫不可少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天氣忽冷忽熱,恐對老人家身體產生哪些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黃啟宏指出,天氣冷熱變化,導致血管擴張、收縮,對血管就是一種傷害,臨床則常見因氣溫變化,造成民眾出現心肌梗塞、腦中風、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因刺激造成胃出血等疾病增加。

黃啟宏指出,天氣忽冷忽熱,變化劇烈,幾乎對所有疾病,都有些許影響,臨床觀察就發現,每逢氣溫變化,醫院門、急診中接獲因血壓、心肌梗塞、腦中風、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胃出血等疾病,前往心臟科、胸腔科、腸胃科等各科門診看病的患者,就有增加狀況。

黃啟宏補充,氣溫冷熱變化,造成血管擴張又收縮,原對血管就是一種傷害,以影響心血管方面,氣溫變化最易讓民眾血壓變高或出現波動,亦會造成民眾出現心肌梗塞、腦中風患者增加。

至於胸腔科門診中,則常見因氣候變化,造成民眾支氣管、氣管收縮,導致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發作。此外,天氣變化雖不至於直接影響腸胃問題,但臨床亦觀察發現,民眾因壓力、外在刺激,出現胃出血狀況也會有增加的狀況。

黃啟宏強調,不只老年人,只要是60歲以上民眾或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患者,如逢天氣變化,就應特別留意。

他建議,遇到天氣變化,除注意保暖不可少,建議有早起外出運動的老人家或民眾,應延緩運動時間,避免早上溫度還很低,就外出運動,而發生意外。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天氣忽冷忽熱保健建議_中醫觀點》 天氣涼熱不定 血管弛張過度恐破裂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台北縣中醫師公會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天氣忽冷忽熱,對老人家的血管不太好,因為容易導致血管破裂,嚴重者恐腦溢血,所以老年人要特別注意保暖,當還沒感覺冷的時候就要先穿好衣服,還沒感覺熱的時候要慢一點脫下衣服,同時隨時注意血壓,尤其是早晨要等陽光出現後才出門運動比較好。

翁瑞文醫師指出,很多的台灣老人都是天未亮就出門運動,以為這樣對健康最有利,殊不知這樣並不好,因為有陽光就有陽氣,天未亮表示還沒有陽光,若外在環境陰盛陽衰、缺少陽氣,這時候出門運動一旦陽光露臉,恐會感覺忽冷忽熱,甚至不利於體內陽氣的抒發,同時陽氣還會受抑制。

若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沒有陽光時,公園的樹木尚未行光合作用,反而是行呼吸作用,這時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對人體沒益處;建議老人家要一大早外出做運動,最好還是等到天亮了、陽光出來了再去也不遲,這樣對身體健康最有利。

翁瑞文醫師進一步指出,忽冷忽熱的天氣容易影響到老人的血管,所以血管保持彈性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許多中藥、複方也都有改善血管彈性的作用,若民眾有相關的症狀或問題,可就近向中醫師洽詢,透過傳統中醫的養生之道有助於延年益壽,並使身體保持在健康的狀態。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氣管過敏》秋天氣候暖乍涼 氣管過敏老少更須防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前言︰

秋季氣溫轉涼,是氣管過敏症狀的好發時節,有過敏體質者應注意防範。老年人因為抵抗力較弱易誘發過敏反應,加上本身機能就退化,氣管彈性及纖毛功能減退,也會讓發作後氣管阻塞更加嚴重。

幼兒抵抗力差,也常見發生過敏性咳嗽現象。通常會出現過敏性咳嗽持續或反覆發作,早、晚咳嗽症狀明顯,尤其是後半夜或清晨、運動後會加劇。

氣管過敏的原因有很多,體質虛弱、抵抗力差者應注意。中醫師李明哲表示,氣管過敏常見原因有氣候變化、外感風邪、空氣污染、過服冰冷造成氣管收縮、接觸過敏原等。老年人因為抵抗力較弱,易誘發過敏反應,加上氣管本身就退化,氣管彈性及纖毛功能減退,也會讓發作後氣管阻塞更加嚴重,導致症狀的加重。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支氣管過敏嚴重時在夜間會有喘鳴聲。有時候不會有喘的症狀,只是會有胸悶、咳嗽有痰而黏稠、呼吸困難。常見引發原因有氣候變遷、外感風邪、空氣污染、藥食不當(藥物副作用、過服冰冷造成氣管收縮)、勞累過度、接觸過敏原等,其他如長期抽菸、胃食道逆流刺激也會引發氣管過敏的現象。

李明哲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支氣管過敏比年輕人更加危險,因為老年人的抵抗力較弱,所以容易誘發過敏反應,由於氣管本身就退化,氣管彈性及纖毛功能減退,也會讓發作後氣管阻塞更加嚴重,導致症狀的加重。若是還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的發作更會誘發其他併發症,如心臟衰竭、中風,造成生命的危害。

小兒也常見氣管過敏問題。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氣管過敏所致咳嗽,原因往往與體質敏感及某些感染誘發有關。與任何過敏性疾病一樣,過敏性咳嗽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會隨著氣候、環境、生活習慣等的變化而反覆發作。過敏性咳嗽持續或反覆發作一般都會超過一個月以上。

多數小兒白天較少出現症狀,早、晚咳嗽症狀明顯,尤其是後半夜或清晨、運動後會加劇。如果患兒經常出現不伴發熱的「感冒」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涕、鼻癢、眼癢等,尤其在嬰幼兒期有濕疹等過敏史者,更應該注意有無過敏性咳嗽的存在。

羅明宇醫師表示,由於氣管過敏性咳嗽常見在半夜或早晨發作,白天通常不咳嗽或很少咳嗽,家長容易以為孩子是著涼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一味給孩子用抗生素和止咳藥,治療常常沒有效果或沒有明顯改善。時間長了,患兒可能發展成典型的支氣管哮喘。

所以,及時明確診斷和進行規範治療很重要。通常,過敏性咳嗽一般不發燒,吐白色泡沫痰,多以咳嗽為主,不喘。且「咳三陣」是它的最大特點,包括晚上睡覺前咳一陣,半夜醒來咳一陣,早上醒來咳一陣;有的小兒能一連咳上三個月。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氣管過敏》急性實證與肺脾有關 慢性多肺腎虛證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中醫如何治療、調理氣管過敏?中醫師李明哲表示,中醫將支氣管過敏歸類屬於咳嗽、痰飲等範疇,一般認為是肺脾腎三者的問題,根據急性、慢性又可分為實證、虛證。急性一般是中醫實證,多與肺脾有關,慢性中醫則認為是虛證,則與肺腎多有關聯。配合不同階段應用藥方調理。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氣管過敏在實證部分,又分風寒、表寒裡熱、痰熱鬱肺,虛證又分肺虛、腎虛等類型。中醫辨證用藥上,若屬於「風寒襲肺」,症狀可見喘咳、呼吸加快、胸悶、痰多稀薄色白,兼有惡寒頭痛或發熱現象,口不渴、無汗,脈浮緊,苔薄白;常用麻黃湯、小青龍湯加減治療。

李醫師表示,還有「表寒裡熱」,症狀可見咳逆上氣、胸脹或痛,咳嗽痰黏稠色黃,口渴,苔薄白或黃,脈浮數;常用麻杏甘石湯加減治療。若為「痰熱鬱肺」,症狀可見喘咳、胸部脹痛,痰多黏稠色黃,或夾血色,胸中煩熱、身熱、喜冷飲、咽乾、尿黃、大便不通、苔黃脈滑數;可用桑白皮湯加減治療(桑白皮、半夏、蘇子、杏仁、貝母、黃芩、黃連、梔子)。

虛證部分,若屬於「肺虛」問題者,症狀可見喘促短氣、氣怯聲低、咳聲低弱、痰稀薄、多汗、畏風、面潮紅、舌質淡紅,脈細軟;可用補肺湯(人參、黃耆、紫菀、五味子、熟地、桑白皮)、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還有「腎虛」者,症狀可見喘促日久、動則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體瘦臉色疲倦,水腫,苔淡白、脈微細或沉弱;可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氣管過敏所致咳嗽認為屬於「風咳」,乾咳少痰,頓咳嚴重則刺激性咳嗽,陣陣發作,伴咽癢,異味油煙、冷空氣或渾濁空氣等都可能誘發加重。因而治療採用「從風論治」,選擇以疏風宣肺止咳類的藥,如蘇葉、蟬蛻、紫苑、僵蠶、牛蒡子等。還可以加地龍、五味子、白果、炙麻黃等舒緩氣道的中藥組方治療,收效作用較好。症狀多在一個月內緩解,但此症易反覆,需更長時間持續療效。氣管過敏性咳嗽應先弄清病因,然後根據體質對證用藥。

羅醫師表示,其他辨證用藥部分,若屬於「肝之陰血虧虛」,血燥生風,陰虛風動,內風上擾;治療宜柔肝熄風,肅肺降逆,藥方可選過敏煎加味,藥如烏梅、白芍、柴胡、防風、五味子、鉤藤、地龍、桑白皮、杏仁、炙甘草等。

此外,有些氣管過敏性咳嗽患者咳嗽發作或加劇常與情志波動有關,女性患者又與月經週期關係密切。症見嗆咳少痰,陣陣加劇,胸脅脹滿,煩躁不安,口苦咽乾,苔薄白或薄黃,脈弦,多見證屬「肝鬱氣逆」;治療宜疏肝理氣,降逆止咳。藥方可選小柴胡湯合逍遙散加減,藥如柴胡、黃芩、清半夏、當歸、白芍、薄荷、香附、枳殼、桑白皮、炙甘草等。

肝鬱化火,加丹皮、梔子、黛蛤散清肝瀉火化痰;化火傷陰明顯者,可加知母、貝母、沙參養陰潤肺止咳。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氣管過敏》潤肺生津食物 調護體質有幫助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秋季預防氣管過敏,可多吃些梨、百合等潤肺生津的食物。痰少乾咳的病人可自製川貝梨湯輔助治療。總之,對氣管過敏體質小兒的調護以及對過敏性疾病的診治,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調理上需有耐心。

羅醫師表示,預防秋季氣管過敏性咳嗽,主要應注意天涼增添衣物,尤其是年老體弱者,秋燥咳嗽不宜吃辣椒、牛羊肉、火鍋等溫熱上火之品,可多吃些梨、百合等潤肺生津的食物。

乾咳的病人可自製「川貝梨湯」輔助治療;做法為梨洗淨,從上部分切下梨蓋,把梨核挖掉,中間加入五至七粒川貝和幾粒冰糖。然後蓋上剛切下的梨蓋,用牙籤固定。放在碗裡,加水淹沒整個梨,然後放入籠裡蒸。蒸到整個梨成透明色,吃梨喝湯,每天兩次。

藥膳、茶飲方保健部分,中醫師李明哲表示,針對腎不納氣型(腎虛)者,可準備芡實五十克,核桃肉、紅棗適量,共同煮成粥,加入糖服用。還有,「痰飲阻逆型」者,可準備白芥子、萊服子、蘇子各五錢,加入水兩千C.C,煮水當茶水喝。

日常一般調養部分,醫師指出,平常沒有發病時,可以使用溫和的西洋參、黃耆、五味子、冬蟲夏草來調養。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氣管過敏》穴位敷貼、針灸、按壓可改善過敏體質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氣管過敏可配合穴道治療。中醫師表示,包括可配合穴位貼藥方法調理,尤其是在夏季的三伏天,冬天的三九貼,都是過敏體質改善的最佳方式。還有針灸調理,也可幫助提升免疫力並保養氣管。另外,也可藉由耳針治療,或壓按耳穴,加強刺激。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治氣管過敏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雖然夏季不是哮喘等疾病的高發季節,但是夏季三伏天時節,人體陽氣旺盛,汗腺分泌強,對經絡、穴位更為敏感,採用穴位貼藥方法,將具有滲透性強的藥物貼敷於背部、胸部腧穴,使局部發熱,充血,每伏貼一次,共三次。對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復發可達到良好的作用。

此外,冬天也可以持續治療,在冬天三九天使用三九貼,也是利用穴道敷貼原理,達到改善過敏的症候、體質。羅明宇表示,藉由特製的膏藥外敷在人體特定的穴位,或局部手法按摩、針灸等外治,刺激穴位及藥物的滲透吸收,達到疏通經絡、健脾益肺、溫化痰濕的作用,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

此法適用於治療那些天氣轉涼易發病或病情加重,夏季病情緩解的慢性疾病。對氣管過敏及一些過敏體質患兒,其他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等,一般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可減輕其症狀。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陳曉鈞表示,在針灸部分,氣管過敏發作期宜針肺俞、風門、大椎、列缺、尺澤、膈中穴。緩解期宜灸肺俞、氣海、腎俞、足三里、太淵、太溪穴。可用下列穴位提升免疫力並保養氣管,包括氣海、關元、足三里、豐隆、三陰交、太溪、脾俞、腎俞、肺俞穴。還有耳針,可選穴包括:肺、氣管、神門、皮質下、腎上腺區域,每次取兩穴,留針二十分,每天或隔日一次。

患者可用耳針埋入耳穴三天,休息兩天後再埋,十次為一療程。也可用王不留行子壓按耳穴以膠布固定,每天用手壓按數次以加強刺激。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針灸治療常用穴位包括合谷、曲池、定喘、肺俞、膏肓、百勞、檀中、足三里等穴,平常也可以按摩這些穴道保養。穴位敷貼法部分,可選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做成藥餅,敷貼在肺俞、膏肓、百勞等穴位治療。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氣管過敏》遠離可能誘發症狀食物、環境過敏原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預防氣管過敏,日常生活保健有何須注意?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小兒常見的氣管過敏可能由食物所引起,家長應幫忙紀錄,避免食用。平時室內要空氣流通,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盡可能不種花草、不養寵物,避免患者吸入或接觸花粉、動物皮毛等誘因而引起氣管過敏所致咳嗽,甚至氣喘發作。

羅明宇醫師表示,最常見的可能引起氣管過敏的食物包括如:蛋類、牛奶、魚、花生、堅果、豆類和麥類。食物過敏的診斷方式,主要依據患兒家長提供的詳盡的病史和飲食日誌,進行皮膚過敏原點刺試驗,血清學檢測,食物激發試驗等。

通常早期預防可以降低食物過敏的發生風險,如妊娠晚期迴避一些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堅持母乳餵養,選擇低敏配方奶粉餵養等。一旦出現有關的症狀,早期針對性迴避,可以改善食物過敏症狀,還可降低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羅醫師指出,氣管過敏患者避免吸入易過敏物質是預防該病發作的關鍵,原則主要為避免接觸過敏原。平時室內要空氣流通,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盡可能不養花草、不養寵物,避免病人吸入或接觸花粉、動物皮毛而引起氣管過敏所致咳嗽甚至氣喘發作。還要看有無鼻炎、鼻竇炎等疾病,否則可能給氣管過敏以發作機會。

很多患者都屬於過敏體質,需從飲食上加以調理。建議飲食宜清淡,忌食刺激性食物;病情發作時,吃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避免冷食冷飲,應多喝水,盡量不吃魚腥海味,還要注意多吃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多的食物,多吃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並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著涼、感冒。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如果有抽菸要先戒菸,沒有抽菸要避免吸入二手菸。還有避免空氣污染的場所,沙塵暴來臨時,最好避免出門。避免飼養有毛寵物,如貓、狗。以及天氣潮濕時,使用除濕機來保持室內乾爽,避免黴菌滋生。以及,想要提高免疫力可以適當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

李醫師建議,飲食應補充蛋白質,多吃豆漿、豆腐、雞蛋、瘦肉、禽肉、魚等;肥肉、海魚、蝦蟹等則不適合。適當補充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可以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如橘子、柳丁、菠菜、小白菜等。飲食避免生冷,肥膩、辛辣、海鮮等種口味食物;心情保持愉快,睡眠充足。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6.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