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養生特輯】
Re: 【秋日養生特輯】
秋節啖蟹搭薑蒜 祛寒 去腥兼解毒
中廣
(劉怡伶報導)
中秋節,許多人喜歡大啖秋蟹搭配啤酒,餐後再來顆柚子或柿子,對於腸胃弱或有痛風毛病的人來說可能吃不消,營養師及中醫師建議,蒸煮螃蟹可以加一些紫蘇或薑、蒜,中和螃蟹的寒性,吃螃蟹的同時可以沾上薑末醋汁,除了增加美味之外,也可以祛寒、除腥兼解毒。
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王淑秋表示,蟹味鹹性寒,可補益精氣、清熱養陰、強筋壯骨,確實是秋季滋補的佳餚,但並非人人適合享用螃蟹大餐!平常就容易消化不良、大便較軟、容易疲倦無力、手足冰冷、夜間頻尿等體質虛寒的民眾要謹慎食用,以免加重脾胃寒氣,造成腹痛、腹瀉;且螃蟹會延遲感冒患者的康復、加重胃腸負擔。另外,蟹膏、蟹黃膽固醇含量高,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症者最好少吃,痛風患者也應避免。“
”就中醫的角度而言,柿子、螃蟹皆為寒涼之品,不適合共食。搭配的飲品部分,茶飲和啤酒具寒性,也不適合與螃蟹共食。
營養師張麗娟提醒民眾食用螃蟹之前一定要洗淨並煮熟,且蟹性寒,食用時以薑、醋調味,不但可去除蟹的寒性,也可去腥殺菌。另外,螃蟹骨骼及蟹殼,除了含有鈣質和甲殼素,還含有抗氧化的蝦紅素。所以張麗娟建議,選擇軟殼蟹不需要剝殼,經過烹調後連殼帶肉都可食用,整隻螃蟹的營養都吃得到。
中廣
(劉怡伶報導)
中秋節,許多人喜歡大啖秋蟹搭配啤酒,餐後再來顆柚子或柿子,對於腸胃弱或有痛風毛病的人來說可能吃不消,營養師及中醫師建議,蒸煮螃蟹可以加一些紫蘇或薑、蒜,中和螃蟹的寒性,吃螃蟹的同時可以沾上薑末醋汁,除了增加美味之外,也可以祛寒、除腥兼解毒。
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王淑秋表示,蟹味鹹性寒,可補益精氣、清熱養陰、強筋壯骨,確實是秋季滋補的佳餚,但並非人人適合享用螃蟹大餐!平常就容易消化不良、大便較軟、容易疲倦無力、手足冰冷、夜間頻尿等體質虛寒的民眾要謹慎食用,以免加重脾胃寒氣,造成腹痛、腹瀉;且螃蟹會延遲感冒患者的康復、加重胃腸負擔。另外,蟹膏、蟹黃膽固醇含量高,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症者最好少吃,痛風患者也應避免。“
”就中醫的角度而言,柿子、螃蟹皆為寒涼之品,不適合共食。搭配的飲品部分,茶飲和啤酒具寒性,也不適合與螃蟹共食。
營養師張麗娟提醒民眾食用螃蟹之前一定要洗淨並煮熟,且蟹性寒,食用時以薑、醋調味,不但可去除蟹的寒性,也可去腥殺菌。另外,螃蟹骨骼及蟹殼,除了含有鈣質和甲殼素,還含有抗氧化的蝦紅素。所以張麗娟建議,選擇軟殼蟹不需要剝殼,經過烹調後連殼帶肉都可食用,整隻螃蟹的營養都吃得到。
Re: 【秋日養生特輯】
蟹可補益精氣、清熱養陰但性寒
台灣新生報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中秋佳節,許多人喜歡大啖秋蟹、鮮蝦搭配脾酒,餐後再來顆當季的柚子,但享用美食之際,胃痛、腹瀉甚至痛風發作的民眾不在少數;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王淑秋表示,蝦蟹味鹹性寒,可補益精氣、清熱養陰、強筋壯骨,順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秋蟹等確實是秋季滋補的佳餚,但提醒民眾,並非人人適合享用螃蟹、鮮蝦大餐。
王淑秋中醫師說,由於螃蟹、蝦類等性味屬寒、蛋白質含量高,平常就容易消化不良、大便較軟、容易疲倦無力、手足冰冷、夜間頻尿等體質虛寒的民眾要謹慎食用,以免加重脾胃寒氣,造成腹痛、腹瀉;且螃蟹會延遲感冒患者的康復、加重胃腸負擔。另外,蟹膏、蟹黃雖可補腎、強壯筋骨,但因膽固醇含量高,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症者最好少吃。痛風患者也應避免。
「凡食柿不可與蟹同,令人腹痛大瀉」;就中醫的角度而言,柿子、螃蟹皆為寒涼之品,同時進食易加重脾胃虛寒導致不適,因此性質寒涼的瓜果類及梨子,包括當季盛產的柚子(性寒)均不適合與螃蟹等共食。此外,搭配的飲品部分,茶飲含鞣酸、啤酒具寒性,也不適合與螃蟹共食,紹興酒或高梁酒與螃蟹一起食用,反而更搭。如果一定要喝啤酒助興,除適量外,可同時飲用溫「薑湯」來中和其性冷。
雖然食用螃蟹等有一些限制,不過王淑秋中醫師表示,若搭配中藥材,大部分民眾還是可以放心享用。例如紫蘇,辛溫散寒,行氣寬中,可解魚蟹毒(類似過敏反應);在螃蟹下面墊一些紫蘇葉或是薑、蒜一同蒸煮,可中和螃蟹的寒性。
若進食螃蟹後有腹痛、腹瀉、嘔吐或皮膚抓癢者等不適,可以紫蘇葉搭配陳皮、藿香、生薑煎煮,早晚服用,便可祛寒、健胃、除腥、解蟹毒,緩解上述症狀。另外,吃蟹沾薑末醋汁除了可以增加蟹肉的美味,生薑辛溫袪寒,可治寒痛濕瀉,同時具有殺菌、去腥和解毒的作用,若搭配熱薑湯共食,可暖胃舒緩腸胃不適;且薑與醋皆可刺激腸胃蠕動,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
台灣新生報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中秋佳節,許多人喜歡大啖秋蟹、鮮蝦搭配脾酒,餐後再來顆當季的柚子,但享用美食之際,胃痛、腹瀉甚至痛風發作的民眾不在少數;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王淑秋表示,蝦蟹味鹹性寒,可補益精氣、清熱養陰、強筋壯骨,順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秋蟹等確實是秋季滋補的佳餚,但提醒民眾,並非人人適合享用螃蟹、鮮蝦大餐。
王淑秋中醫師說,由於螃蟹、蝦類等性味屬寒、蛋白質含量高,平常就容易消化不良、大便較軟、容易疲倦無力、手足冰冷、夜間頻尿等體質虛寒的民眾要謹慎食用,以免加重脾胃寒氣,造成腹痛、腹瀉;且螃蟹會延遲感冒患者的康復、加重胃腸負擔。另外,蟹膏、蟹黃雖可補腎、強壯筋骨,但因膽固醇含量高,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症者最好少吃。痛風患者也應避免。
「凡食柿不可與蟹同,令人腹痛大瀉」;就中醫的角度而言,柿子、螃蟹皆為寒涼之品,同時進食易加重脾胃虛寒導致不適,因此性質寒涼的瓜果類及梨子,包括當季盛產的柚子(性寒)均不適合與螃蟹等共食。此外,搭配的飲品部分,茶飲含鞣酸、啤酒具寒性,也不適合與螃蟹共食,紹興酒或高梁酒與螃蟹一起食用,反而更搭。如果一定要喝啤酒助興,除適量外,可同時飲用溫「薑湯」來中和其性冷。
雖然食用螃蟹等有一些限制,不過王淑秋中醫師表示,若搭配中藥材,大部分民眾還是可以放心享用。例如紫蘇,辛溫散寒,行氣寬中,可解魚蟹毒(類似過敏反應);在螃蟹下面墊一些紫蘇葉或是薑、蒜一同蒸煮,可中和螃蟹的寒性。
若進食螃蟹後有腹痛、腹瀉、嘔吐或皮膚抓癢者等不適,可以紫蘇葉搭配陳皮、藿香、生薑煎煮,早晚服用,便可祛寒、健胃、除腥、解蟹毒,緩解上述症狀。另外,吃蟹沾薑末醋汁除了可以增加蟹肉的美味,生薑辛溫袪寒,可治寒痛濕瀉,同時具有殺菌、去腥和解毒的作用,若搭配熱薑湯共食,可暖胃舒緩腸胃不適;且薑與醋皆可刺激腸胃蠕動,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
Re: 【秋日養生特輯】
秋季養生-秋老虎躁動 滋陰潤肺別熱補
中時
張翠芬/台北報導
最近「秋老虎」發威,白天氣溫高,晚上又偏涼,專家建議,季節轉換之際最需調養身體,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喝足量的水,才能安穩的迎接冬天。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阮膺旭醫師表示,秋天空氣乾燥、早晚溫差大,常出現皮膚乾、口乾、鼻黏膜乾燥的症狀,感冒合併乾咳的人也變多,常抱怨喝再多的水也無法解渴,喉嚨裡有痰但不好咳出。
阮膺旭說,依據中醫五行理論,肺對應到秋天,在秋天皮膚及呼吸道較易出現乾燥症狀,如乾咳或皮膚乾癢問題,需適時補充適當藥物或食物。
他建議,秋天生活作息要早睡早起,穩定情緒、調適壓力,動作應放慢、不要太躁動,平時不妨多吃一些滋陰類藥材,如玉竹、麥門冬、天門冬、玄參、百合等,食物可多選蓮藕、木耳等,但要避免辣椒、胡椒、洋蔥、蒜頭等辛辣刺激。
此外,一天喝水至少要1500cc,避免含糖飲料或碳酸飲料。不宜太早進補,要盡量避免人參、當歸、黃耆等補類藥材,並藉由簡易的穴位按摩或藥膳來保養;以下提供兩道滋陰潤肺的藥膳。
★百蓮好合湯
主治:口乾舌燥或皮膚乾癢
材料:百合、蓮子、木耳、枸杞、冰糖
功效:滋陰潤肺,其中的百合、木耳具有養肺陰的作用,蓮子有降心火、寧神作用,枸杞可以養腎陰。
★潤肺茶
主治:乾咳、少痰、久咳不癒
材料:西洋參、麥門冬、玉竹
功效:益氣養陰、生津止渴,其中的西洋參具有補氣的作用,但不會像人參一樣的燥熱,麥門冬及玉竹有清肺熱,及潤肺作用。
中時
張翠芬/台北報導
最近「秋老虎」發威,白天氣溫高,晚上又偏涼,專家建議,季節轉換之際最需調養身體,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喝足量的水,才能安穩的迎接冬天。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阮膺旭醫師表示,秋天空氣乾燥、早晚溫差大,常出現皮膚乾、口乾、鼻黏膜乾燥的症狀,感冒合併乾咳的人也變多,常抱怨喝再多的水也無法解渴,喉嚨裡有痰但不好咳出。
阮膺旭說,依據中醫五行理論,肺對應到秋天,在秋天皮膚及呼吸道較易出現乾燥症狀,如乾咳或皮膚乾癢問題,需適時補充適當藥物或食物。
他建議,秋天生活作息要早睡早起,穩定情緒、調適壓力,動作應放慢、不要太躁動,平時不妨多吃一些滋陰類藥材,如玉竹、麥門冬、天門冬、玄參、百合等,食物可多選蓮藕、木耳等,但要避免辣椒、胡椒、洋蔥、蒜頭等辛辣刺激。
此外,一天喝水至少要1500cc,避免含糖飲料或碳酸飲料。不宜太早進補,要盡量避免人參、當歸、黃耆等補類藥材,並藉由簡易的穴位按摩或藥膳來保養;以下提供兩道滋陰潤肺的藥膳。
★百蓮好合湯
主治:口乾舌燥或皮膚乾癢
材料:百合、蓮子、木耳、枸杞、冰糖
功效:滋陰潤肺,其中的百合、木耳具有養肺陰的作用,蓮子有降心火、寧神作用,枸杞可以養腎陰。
★潤肺茶
主治:乾咳、少痰、久咳不癒
材料:西洋參、麥門冬、玉竹
功效:益氣養陰、生津止渴,其中的西洋參具有補氣的作用,但不會像人參一樣的燥熱,麥門冬及玉竹有清肺熱,及潤肺作用。
Re: 【秋日養生特輯】
《保健錦囊》秋節後養生重點在肺養收潤燥是原則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中秋節已過,養生之道仍偏重於肺部。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秋季空氣乾燥,往往促使人的喉嚨、氣管、肺部等呼吸道彈性降低,並且容易生微小的裂口,呼吸道纖毛活動也跟著減少,所以養生重於肺,肺重於「養收」,但傳統中醫所稱的肺跟現代西醫有差異的地方。
楊淑媚醫師指出,傳統中醫所說的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甚至通調水道,能夠起到運行及排泄等疏通調節的作用。西醫所稱的肺,指的是氧氣進入肺臟後,和血管交換氣體,而後輸送到全身的生理功能。兩者差異在於西醫的肺指呼吸系統中的肺臟,但中醫的肺除呼吸作用外,也跟身體的免疫力及水液的代謝有關聯性。
楊淑媚步指出,秋季燥氣當令,燥邪為患,與肺相應;秋燥最易傷肺,引起咳嗽或乾咳無痰、口乾舌燥、皮膚乾燥龜裂等症。養生保健必須重「養收」的原則,飲食保健當以滋陰潤燥為主要原則。
中醫所稱的肺還有一項功能,肺朝百脈,主治節,也就是肺將有用的氣體與心協調作用,互相配合,透過血脈循環輸布至全身供身體使用。若肺受損,可能會使排出異物或咳痰的功能減退,同時,呼吸道血流減少,也會降低肺部吸氣的功能。咳嗽是秋季好發的疾病,另外,氣喘、失眠也很常見。
中醫重視肺的保養,因為身體和肺有很多的連帶關係。中醫師楊淑媚表示,中醫認為憂愁和悲傷和肺最有關係,在秋季應避免情緒過度憂愁或悲傷,若造成肺受損,患者將出現咳嗽、咳痰、氣喘、呼吸喘促或不順暢等症狀。此外,秋季容易使人發胖,所以飲食也要節制。
楊淑媚指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肺在體表,其華在毛,所以有肺主皮毛的說法。人體的組織構造和肺最有關係的是皮膚,因為肺可潤澤皮膚,體表的抵抗力也和肺也有關,而人身皮毛的好壞、有無光澤,都可用來觀察肺的好壞,毛細孔的開合也與肺有關。此外,肺開竅於鼻,白色食物和肺最有關。
秋天逐漸由熱轉涼,人的味覺也在這個時候跟著增強,讓胃口變好,所以三餐飲食會不知不覺地吃太多,使熱量的攝入大為增加,以致於大量脂肪儲存於人體內,所以秋季要預防「肥胖」,若飲食上不加以節制,過完秋季後,民眾就會發現,「發福」的人好像變多了。
專家指出,人的肥胖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中醫認為,秋季是容易發胖的季節,所以克制食慾很重要,如果已經肥胖者更應注意減肥,如此才能避免引起其他疾病。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中秋節已過,養生之道仍偏重於肺部。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秋季空氣乾燥,往往促使人的喉嚨、氣管、肺部等呼吸道彈性降低,並且容易生微小的裂口,呼吸道纖毛活動也跟著減少,所以養生重於肺,肺重於「養收」,但傳統中醫所稱的肺跟現代西醫有差異的地方。
楊淑媚醫師指出,傳統中醫所說的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甚至通調水道,能夠起到運行及排泄等疏通調節的作用。西醫所稱的肺,指的是氧氣進入肺臟後,和血管交換氣體,而後輸送到全身的生理功能。兩者差異在於西醫的肺指呼吸系統中的肺臟,但中醫的肺除呼吸作用外,也跟身體的免疫力及水液的代謝有關聯性。
楊淑媚步指出,秋季燥氣當令,燥邪為患,與肺相應;秋燥最易傷肺,引起咳嗽或乾咳無痰、口乾舌燥、皮膚乾燥龜裂等症。養生保健必須重「養收」的原則,飲食保健當以滋陰潤燥為主要原則。
中醫所稱的肺還有一項功能,肺朝百脈,主治節,也就是肺將有用的氣體與心協調作用,互相配合,透過血脈循環輸布至全身供身體使用。若肺受損,可能會使排出異物或咳痰的功能減退,同時,呼吸道血流減少,也會降低肺部吸氣的功能。咳嗽是秋季好發的疾病,另外,氣喘、失眠也很常見。
中醫重視肺的保養,因為身體和肺有很多的連帶關係。中醫師楊淑媚表示,中醫認為憂愁和悲傷和肺最有關係,在秋季應避免情緒過度憂愁或悲傷,若造成肺受損,患者將出現咳嗽、咳痰、氣喘、呼吸喘促或不順暢等症狀。此外,秋季容易使人發胖,所以飲食也要節制。
楊淑媚指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肺在體表,其華在毛,所以有肺主皮毛的說法。人體的組織構造和肺最有關係的是皮膚,因為肺可潤澤皮膚,體表的抵抗力也和肺也有關,而人身皮毛的好壞、有無光澤,都可用來觀察肺的好壞,毛細孔的開合也與肺有關。此外,肺開竅於鼻,白色食物和肺最有關。
秋天逐漸由熱轉涼,人的味覺也在這個時候跟著增強,讓胃口變好,所以三餐飲食會不知不覺地吃太多,使熱量的攝入大為增加,以致於大量脂肪儲存於人體內,所以秋季要預防「肥胖」,若飲食上不加以節制,過完秋季後,民眾就會發現,「發福」的人好像變多了。
專家指出,人的肥胖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中醫認為,秋季是容易發胖的季節,所以克制食慾很重要,如果已經肥胖者更應注意減肥,如此才能避免引起其他疾病。
Re: 【秋日養生特輯】
掌握秋季養生六法門常保安康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傳統醫學認為,秋季養生重在養肺。中醫師楊淑媚表示,秋季養生宜注意精神生活、衣服穿著、日常起居、飲食適宜、養生運動、自我按摩穴位等六大原則,民眾應隨時加以養生調理,如此才能時時保安康。
楊淑媚醫師指出,秋季氣溫下降促使氣候轉涼,陰沉沉的天氣容易誘發憂愁或悲傷的情緒,所以心情低落時記得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或保持身體的活力,時時保持樂觀的心情;秋季早晚天氣差異大,因此必須記得多加件外套,秋季雖有秋老虎之稱,有時還很炎熱,但是在傍晚氣溫會轉涼,所以應注意保暖。
楊醫師指出,秋季較涼,不似夏季酷熱,較涼的氣候比較好睡,因此睡眠可以較充足,不過,記得也要早起做運動,不然身體容易在秋天變得較肥胖。雖然秋季天氣較涼爽人們比較好入睡,但對有一些情緒障礙的人來說,氣候變化有時會造成睡眠障礙,所以必須調整心情保持快樂,並保持規律的作息。
飲食適宜方面,秋季進補不可隨便亂補一通,因為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秋天氣候乾燥,可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適量補充些鹽水也是必要的一件事,補充時以少量、多次、慢慢喝為準則。
養身運動方面,秋季時節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人體陰陽精氣正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應適時、適量,避免身體流太多的汗水;另外,民眾可以自我按摩手三里、魚際、曲池、迎香、合谷等穴位預防疾病。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傳統醫學認為,秋季養生重在養肺。中醫師楊淑媚表示,秋季養生宜注意精神生活、衣服穿著、日常起居、飲食適宜、養生運動、自我按摩穴位等六大原則,民眾應隨時加以養生調理,如此才能時時保安康。
楊淑媚醫師指出,秋季氣溫下降促使氣候轉涼,陰沉沉的天氣容易誘發憂愁或悲傷的情緒,所以心情低落時記得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或保持身體的活力,時時保持樂觀的心情;秋季早晚天氣差異大,因此必須記得多加件外套,秋季雖有秋老虎之稱,有時還很炎熱,但是在傍晚氣溫會轉涼,所以應注意保暖。
楊醫師指出,秋季較涼,不似夏季酷熱,較涼的氣候比較好睡,因此睡眠可以較充足,不過,記得也要早起做運動,不然身體容易在秋天變得較肥胖。雖然秋季天氣較涼爽人們比較好入睡,但對有一些情緒障礙的人來說,氣候變化有時會造成睡眠障礙,所以必須調整心情保持快樂,並保持規律的作息。
飲食適宜方面,秋季進補不可隨便亂補一通,因為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秋天氣候乾燥,可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適量補充些鹽水也是必要的一件事,補充時以少量、多次、慢慢喝為準則。
養身運動方面,秋季時節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人體陰陽精氣正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應適時、適量,避免身體流太多的汗水;另外,民眾可以自我按摩手三里、魚際、曲池、迎香、合谷等穴位預防疾病。
Re: 【秋日養生特輯】
冬季睡久點 也許能延年益壽
台灣新生報
【中央社巴黎14日法新電】
根據今天發布的研究,小型有毛哺乳動物壽命之所以延長,部分可能是因為牠們在冬季每天都冬眠很長一段時間。先前研究曾指出,冬眠和壽命有因果關係,但這是第一個或許能說明這項因果關係的生物機制研究。
針對加卡利亞倉鼠的實驗顯示,當這些小型齧齒動物暫時降低代謝和體溫,進入所謂的冬眠狀態,牠們體內與老化有關的染色體會停止自然分解,甚至逆轉。
維也納「野生動物生態協會」成員杜比爾(Christopher Turbill)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為25隻成年、未交配過的母倉鼠建立人工生活環境,在180天的實驗中,一半的倉鼠待在相對舒適的攝氏20度氣溫中,而另一半倉鼠則待在約攝氏9度較寒冷的環境。兩邊的倉鼠都可享自助式「吃到飽」的食物。
在測量結果時,研究人員將牠們的冬眠分為淺深兩種,前者體溫降到攝氏29度以下,後者降到25度以下,比正常低了10度。
杜比爾和同事猜想,節省精力、昏迷似的狀態會影響染色體端粒,保護珍貴的遺傳碼。端粒位於染色體尾端,作用就像蓋子一樣,與控制它們的端粒酉每是老化與壽命的重要媒介;每當細胞分裂,端粒就會受損一些,端粒酉每的任務就是部分重建端粒;最後端粒已不能再修的時候,就觸發細胞死亡機制。
研究發現,倉鼠冬眠保存了這些保護性的端粒,甚至修復它們。牠們每天的冬眠一般持續數小時,還是會起來進食。這項發現「可能也適用於其他採取某種形式休眠或冬眠的動物」,但不包括人類。
杜比爾說,冬眠與睡覺是完全不同的狀態,且可能互斥。人類睡覺時體溫不會大幅降低,新陳代謝減慢的速度也不能相比;目前科學家還找不到讓人類冬眠的方法。
台灣新生報
【中央社巴黎14日法新電】
根據今天發布的研究,小型有毛哺乳動物壽命之所以延長,部分可能是因為牠們在冬季每天都冬眠很長一段時間。先前研究曾指出,冬眠和壽命有因果關係,但這是第一個或許能說明這項因果關係的生物機制研究。
針對加卡利亞倉鼠的實驗顯示,當這些小型齧齒動物暫時降低代謝和體溫,進入所謂的冬眠狀態,牠們體內與老化有關的染色體會停止自然分解,甚至逆轉。
維也納「野生動物生態協會」成員杜比爾(Christopher Turbill)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為25隻成年、未交配過的母倉鼠建立人工生活環境,在180天的實驗中,一半的倉鼠待在相對舒適的攝氏20度氣溫中,而另一半倉鼠則待在約攝氏9度較寒冷的環境。兩邊的倉鼠都可享自助式「吃到飽」的食物。
在測量結果時,研究人員將牠們的冬眠分為淺深兩種,前者體溫降到攝氏29度以下,後者降到25度以下,比正常低了10度。
杜比爾和同事猜想,節省精力、昏迷似的狀態會影響染色體端粒,保護珍貴的遺傳碼。端粒位於染色體尾端,作用就像蓋子一樣,與控制它們的端粒酉每是老化與壽命的重要媒介;每當細胞分裂,端粒就會受損一些,端粒酉每的任務就是部分重建端粒;最後端粒已不能再修的時候,就觸發細胞死亡機制。
研究發現,倉鼠冬眠保存了這些保護性的端粒,甚至修復它們。牠們每天的冬眠一般持續數小時,還是會起來進食。這項發現「可能也適用於其他採取某種形式休眠或冬眠的動物」,但不包括人類。
杜比爾說,冬眠與睡覺是完全不同的狀態,且可能互斥。人類睡覺時體溫不會大幅降低,新陳代謝減慢的速度也不能相比;目前科學家還找不到讓人類冬眠的方法。
Re: 【秋日養生特輯】
早秋養生 潤肺滋陰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入早秋時節,中醫師鄒瑋倫表示,日夜溫差逐漸變明顯,濕氣也會開始減少,要養生宜從補益肺氣及養陰潤燥做起,可吃白木耳、蓮子、山藥等食材,或喝用甘蔗汁、黑棗汁等調配的飲品,幫助潤肺、滋陰生津,以保護呼吸道及提升身體、皮膚潤澤度。
鄒瑋倫中醫師指出,秋天在中醫理論中是養肺的季節,而秋天的燥氣不利肺氣運行,也會使水分蒸發變快,易讓呼吸道、皮膚及腸胃機能受影響,出現喉嚨痛、咳嗽、鼻子或皮膚過敏及便秘、痔瘡等不適,除了以山藥、蓮子、黑棗等性質溫和的食物調理紓緩,也要注意勿太頻繁地吃冰品,或操之過急提早以麻油雞等藥膳進補,以免損傷肺、胃氣及讓體內火氣增加,加劇咳嗽或過敏、便秘情況。
喝飲品
甘蔗牛奶利肺氣
甘蔗汁能潤肺化痰、生津潤燥,也可改善早秋燥熱引起的便祕,與可滋陰、潤膚的牛奶一起搭配,取甘蔗汁100c.c.加低脂牛奶200c.c.,放入微波爐微波約1分半後即可飲用,可天天喝。
黑棗醋汁助代謝
含果膠的黑棗汁,可補益五臟、助消化及滋陰補血,梅子醋則能促進代謝,幫助排除夏天體內累積的濕氣,將黑棗汁20c.c.以及梅子醋10c.c.,加入250c.c.水稀釋調勻後飲用,同樣可天天喝。
這樣做
選益肺潤燥食材
白木耳、蓮子等可滋陰潤燥、顧肺,而杏仁、栗子等堅果類及山藥、秋葵、蓮藕等則具補益肺腎、調理脾胃功效,當中的油脂及黏液質也可增身體保水度,而因堅果類熱量高,每天最多吃1湯匙。
少吃冰品及熱補
早秋氣溫仍高,不少人還是會吃冰、喝冷飲,但吃多易生痰、生咳及引發腸胃不適,最多1~2周吃1次,也不宜吃溫熱性的麻油雞、羊肉爐等藥膳,以免火氣大導致失眠、嘴破或皮膚癢。
醫師說
提早半小時就寢
中醫師 鄒瑋倫
農曆節氣立秋後,陽氣減弱,人體易疲累,宜調整作息,較夏天提早半小時上床就寢,最晚勿超過午夜12點,並睡足7~8小時。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入早秋時節,中醫師鄒瑋倫表示,日夜溫差逐漸變明顯,濕氣也會開始減少,要養生宜從補益肺氣及養陰潤燥做起,可吃白木耳、蓮子、山藥等食材,或喝用甘蔗汁、黑棗汁等調配的飲品,幫助潤肺、滋陰生津,以保護呼吸道及提升身體、皮膚潤澤度。
鄒瑋倫中醫師指出,秋天在中醫理論中是養肺的季節,而秋天的燥氣不利肺氣運行,也會使水分蒸發變快,易讓呼吸道、皮膚及腸胃機能受影響,出現喉嚨痛、咳嗽、鼻子或皮膚過敏及便秘、痔瘡等不適,除了以山藥、蓮子、黑棗等性質溫和的食物調理紓緩,也要注意勿太頻繁地吃冰品,或操之過急提早以麻油雞等藥膳進補,以免損傷肺、胃氣及讓體內火氣增加,加劇咳嗽或過敏、便秘情況。
喝飲品
甘蔗牛奶利肺氣
甘蔗汁能潤肺化痰、生津潤燥,也可改善早秋燥熱引起的便祕,與可滋陰、潤膚的牛奶一起搭配,取甘蔗汁100c.c.加低脂牛奶200c.c.,放入微波爐微波約1分半後即可飲用,可天天喝。
黑棗醋汁助代謝
含果膠的黑棗汁,可補益五臟、助消化及滋陰補血,梅子醋則能促進代謝,幫助排除夏天體內累積的濕氣,將黑棗汁20c.c.以及梅子醋10c.c.,加入250c.c.水稀釋調勻後飲用,同樣可天天喝。
這樣做
選益肺潤燥食材
白木耳、蓮子等可滋陰潤燥、顧肺,而杏仁、栗子等堅果類及山藥、秋葵、蓮藕等則具補益肺腎、調理脾胃功效,當中的油脂及黏液質也可增身體保水度,而因堅果類熱量高,每天最多吃1湯匙。
少吃冰品及熱補
早秋氣溫仍高,不少人還是會吃冰、喝冷飲,但吃多易生痰、生咳及引發腸胃不適,最多1~2周吃1次,也不宜吃溫熱性的麻油雞、羊肉爐等藥膳,以免火氣大導致失眠、嘴破或皮膚癢。
醫師說
提早半小時就寢
中醫師 鄒瑋倫
農曆節氣立秋後,陽氣減弱,人體易疲累,宜調整作息,較夏天提早半小時上床就寢,最晚勿超過午夜12點,並睡足7~8小時。
Re: 【秋日養生特輯】
亞熱帶的藥膳補品 四神湯最適合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源自秋冬較寒冷地區的藥膳補品,不見得適合亞熱帶的台灣民眾食用。中醫師黃智群表示,臨床經驗顯示最平價而普通的四神湯最適合多數亞熱帶人。
中醫師黃智群強調,多數台灣人體質比較適合平補,溫補作用強的藥膳只適合陽虛體質,而濕熱型體質者不妨適度服用四神湯。其基本組合有茯苓、山藥、蓮子、芡實。部分鍾醫師認為,許多台灣女性生活作息不正常,消化系統差,脾虛溼熱的患者多,月經後可考慮以四神湯補身,效果或許更勝四物湯。
中醫師黃智群表示,除了山藥、茯苓、蓮子,芡實,四神湯也常加入薏仁等藥材及食材,可說是歷久不衰的養生湯品,其實這四味藥材也能打成粉狀做成四神粉。
現代人鮮少吃不飽,營養不足,醫師強調,如果身體沒有其他疾病,但天氣轉涼,手腳就容易有冰冷、疲勞症狀的虛症體質患者,此時吃點生薑、羊肉、當歸等補氣血。但很容易軟便,或食慾欠佳,脾胃虛的民眾,不妨喝點四神湯等調理,茯苓、白朮、薏仁、山藥等中藥,皆有一定健脾功效,對民眾有一定的幫助。
睡眠不足,壓力大,常讓人覺得煩燥,口乾,發熱,但體力不佳。中醫師黃智群表示,這類虛熱問題,可藉西洋參、山藥及少量紅棗煮成茶飲改善,但他強調虛熱者不必迷信經特殊炮制過的溫補紅參。
黃智群指出,很多民眾迷信某些東北亞國家的人參特別好,或認為當地紅參一定比較好,出國旅遊時買一大堆回國,其實這些都是中了行銷的招。大出血的血崩時,古代雖有獨參湯、參附湯等救命藥方,但不代表都需要服用溫性的炮制紅參。
很多人會問到底何種參效果較佳,醫師指出,藥材特性不同,所以不同藥材之間,並無孰優孰劣的問題,只有適合與否的問題。醫師提醒,花旗參,西洋參等也是五加科植物,雖與人參不同,主要不是用於大補氣血,而是有一定的滋陰作用,反而較可以改善現代人睡眠不足,壓力大,常讓人覺得煩燥,口乾,發熱等問題。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源自秋冬較寒冷地區的藥膳補品,不見得適合亞熱帶的台灣民眾食用。中醫師黃智群表示,臨床經驗顯示最平價而普通的四神湯最適合多數亞熱帶人。
中醫師黃智群強調,多數台灣人體質比較適合平補,溫補作用強的藥膳只適合陽虛體質,而濕熱型體質者不妨適度服用四神湯。其基本組合有茯苓、山藥、蓮子、芡實。部分鍾醫師認為,許多台灣女性生活作息不正常,消化系統差,脾虛溼熱的患者多,月經後可考慮以四神湯補身,效果或許更勝四物湯。
中醫師黃智群表示,除了山藥、茯苓、蓮子,芡實,四神湯也常加入薏仁等藥材及食材,可說是歷久不衰的養生湯品,其實這四味藥材也能打成粉狀做成四神粉。
現代人鮮少吃不飽,營養不足,醫師強調,如果身體沒有其他疾病,但天氣轉涼,手腳就容易有冰冷、疲勞症狀的虛症體質患者,此時吃點生薑、羊肉、當歸等補氣血。但很容易軟便,或食慾欠佳,脾胃虛的民眾,不妨喝點四神湯等調理,茯苓、白朮、薏仁、山藥等中藥,皆有一定健脾功效,對民眾有一定的幫助。
睡眠不足,壓力大,常讓人覺得煩燥,口乾,發熱,但體力不佳。中醫師黃智群表示,這類虛熱問題,可藉西洋參、山藥及少量紅棗煮成茶飲改善,但他強調虛熱者不必迷信經特殊炮制過的溫補紅參。
黃智群指出,很多民眾迷信某些東北亞國家的人參特別好,或認為當地紅參一定比較好,出國旅遊時買一大堆回國,其實這些都是中了行銷的招。大出血的血崩時,古代雖有獨參湯、參附湯等救命藥方,但不代表都需要服用溫性的炮制紅參。
很多人會問到底何種參效果較佳,醫師指出,藥材特性不同,所以不同藥材之間,並無孰優孰劣的問題,只有適合與否的問題。醫師提醒,花旗參,西洋參等也是五加科植物,雖與人參不同,主要不是用於大補氣血,而是有一定的滋陰作用,反而較可以改善現代人睡眠不足,壓力大,常讓人覺得煩燥,口乾,發熱等問題。
Re: 【秋日養生特輯】
夏秋交替 痘痘 粉刺 增3成
淡竹葉清心火 魚腥草排膿
蘋果日報
報導╱林明佳、張雅淳
時值夏秋轉換,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每年這時候,門診中因痘痘、粉刺,或皮膚過敏求診患者,約增2~3成。這是因早晚溫差大、濕度降低,易導致皮膚油脂分泌不平衡,痘痘、粉刺變多,敏感膚質者也較易有發癢等。可喝枇杷葉、淡竹葉等藥材的茶飲,幫助清肺熱和心火,改善粉刺,或喝魚腥草、紫花地丁等茶飲排膿痘;另可按壓曲池等穴位,幫助美容、止癢排毒。
喝茶飲
以下4道茶飲做法,皆是將材料裝進過濾袋,加500~600c.c.水煮沸,轉小火再煮10~15分鐘,放涼飲用,每天1杯;若為全臉都有長痘痘和粉刺的混合型,則交替飲用。脾胃虛弱、常拉肚子者,再加砂仁1錢。因這4道茶飲皆偏寒涼,狀況較好後不須繼續喝。
枇杷淡竹 消粉刺
材料:枇杷葉3錢、桑白皮和淡竹葉各2錢、薄荷1錢。
功效:枇杷葉和桑白皮清肺熱、淡竹葉降心火、緩口乾舌燥,薄荷促進皮膚循環及代謝。
適用對象:臉上有很多粉刺尤其是額頭,常熬夜、多夢、睡不好、舌尖紅、嘴巴破,往往心火旺盛、肺熱。
提醒:枇杷葉可清肺熱,有風寒咳嗽、胃寒嘔吐者,不宜服用。
黃芩蒲公英 清熱
材料:黃芩3錢、蒲公英和天花粉各2錢。
功效:黃芩清胃和肺熱,蒲公英涼血、解濕熱,天花粉消膿腫、清胃熱生津。
適用對象:下巴、鼻子有大顆的膿皰型痘痘,易便秘、常吃冰品、嗜辣、肉類和油炸,往往脾胃火旺、脾胃濕熱。
提醒:古時認為天花粉為墮胎藥,孕婦不宜。
紫花地丁 助排膿
材料:紫花地丁、夏枯草和魚腥草各2錢。
功效:紫花地丁幫助排膿,夏枯草清肝熱,魚腥草清肺熱,並具加強排膿、抑制痤瘡桿菌孳生作用。
適用對象:顴骨、臉頰長痘痘,且皮膚易紅癢,常心情鬱悶、口苦、傷口較不易癒合,屬於肝熱、肺熱。
提醒:魚腥草較易引起腸胃敏感,易拉肚子者不宜,飲用後出現腸胃不適先暫停。
薏仁白芷 淡痘疤
材料:薏仁3錢、白芷、天門冬、赤芍各2錢。
功效:薏仁增加皮膚代謝、淡疤美白,白芷可美白,天門冬養陰清熱、潤膚,赤芍活血涼血。
適用對象:臉上有痘疤、生理期前下巴易冒囊腫型痘痘、暗瘡者,為腎陰虛、氣滯血淤。
提醒:薏仁利水,孕婦、習慣性流產者不宜。
按穴位
建議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15下,以指腹按壓2~3秒放開,按至有微微的痠脹感較佳。
合谷穴 清熱消痘
穴位:大拇指與食指間虎口的凹陷處。
功效:清肺熱、消痘痘、改善臉部病症。 曲池穴 排毒止癢
穴位:手肘彎曲成直角,手肘彎曲橫紋頂端處。
功效:消炎、排毒抗過敏及止癢。 三陰交 使臉紅潤
穴位:腳踝內側往上約4橫指寬處。
功效:促進內分泌及血液循環,使臉部紅潤。
醫師說
避免熬夜少油炸
中醫師 陳玫妃
盡量不要熬夜,最好晚上11點就寢,多喝水、養成固定排便習慣,少吃高熱量、燒烤、油炸等食物,另避免進行蒸臉、按摩臉部等保養,以免刺激皮膚毛囊發炎。
淡竹葉清心火 魚腥草排膿
蘋果日報
報導╱林明佳、張雅淳
時值夏秋轉換,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每年這時候,門診中因痘痘、粉刺,或皮膚過敏求診患者,約增2~3成。這是因早晚溫差大、濕度降低,易導致皮膚油脂分泌不平衡,痘痘、粉刺變多,敏感膚質者也較易有發癢等。可喝枇杷葉、淡竹葉等藥材的茶飲,幫助清肺熱和心火,改善粉刺,或喝魚腥草、紫花地丁等茶飲排膿痘;另可按壓曲池等穴位,幫助美容、止癢排毒。
喝茶飲
以下4道茶飲做法,皆是將材料裝進過濾袋,加500~600c.c.水煮沸,轉小火再煮10~15分鐘,放涼飲用,每天1杯;若為全臉都有長痘痘和粉刺的混合型,則交替飲用。脾胃虛弱、常拉肚子者,再加砂仁1錢。因這4道茶飲皆偏寒涼,狀況較好後不須繼續喝。
枇杷淡竹 消粉刺
材料:枇杷葉3錢、桑白皮和淡竹葉各2錢、薄荷1錢。
功效:枇杷葉和桑白皮清肺熱、淡竹葉降心火、緩口乾舌燥,薄荷促進皮膚循環及代謝。
適用對象:臉上有很多粉刺尤其是額頭,常熬夜、多夢、睡不好、舌尖紅、嘴巴破,往往心火旺盛、肺熱。
提醒:枇杷葉可清肺熱,有風寒咳嗽、胃寒嘔吐者,不宜服用。
黃芩蒲公英 清熱
材料:黃芩3錢、蒲公英和天花粉各2錢。
功效:黃芩清胃和肺熱,蒲公英涼血、解濕熱,天花粉消膿腫、清胃熱生津。
適用對象:下巴、鼻子有大顆的膿皰型痘痘,易便秘、常吃冰品、嗜辣、肉類和油炸,往往脾胃火旺、脾胃濕熱。
提醒:古時認為天花粉為墮胎藥,孕婦不宜。
紫花地丁 助排膿
材料:紫花地丁、夏枯草和魚腥草各2錢。
功效:紫花地丁幫助排膿,夏枯草清肝熱,魚腥草清肺熱,並具加強排膿、抑制痤瘡桿菌孳生作用。
適用對象:顴骨、臉頰長痘痘,且皮膚易紅癢,常心情鬱悶、口苦、傷口較不易癒合,屬於肝熱、肺熱。
提醒:魚腥草較易引起腸胃敏感,易拉肚子者不宜,飲用後出現腸胃不適先暫停。
薏仁白芷 淡痘疤
材料:薏仁3錢、白芷、天門冬、赤芍各2錢。
功效:薏仁增加皮膚代謝、淡疤美白,白芷可美白,天門冬養陰清熱、潤膚,赤芍活血涼血。
適用對象:臉上有痘疤、生理期前下巴易冒囊腫型痘痘、暗瘡者,為腎陰虛、氣滯血淤。
提醒:薏仁利水,孕婦、習慣性流產者不宜。
按穴位
建議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15下,以指腹按壓2~3秒放開,按至有微微的痠脹感較佳。
合谷穴 清熱消痘
穴位:大拇指與食指間虎口的凹陷處。
功效:清肺熱、消痘痘、改善臉部病症。 曲池穴 排毒止癢
穴位:手肘彎曲成直角,手肘彎曲橫紋頂端處。
功效:消炎、排毒抗過敏及止癢。 三陰交 使臉紅潤
穴位:腳踝內側往上約4橫指寬處。
功效:促進內分泌及血液循環,使臉部紅潤。
醫師說
避免熬夜少油炸
中醫師 陳玫妃
盡量不要熬夜,最好晚上11點就寢,多喝水、養成固定排便習慣,少吃高熱量、燒烤、油炸等食物,另避免進行蒸臉、按摩臉部等保養,以免刺激皮膚毛囊發炎。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Re: 【秋日養生特輯】
清熱潤膚 喝出好氣色 按體質選中藥茶飲
蘋果日報
報導╱林明佳、張佩玉
秋意漸濃,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最近門診中,因肌膚乾燥、脫屑、緊繃、過敏、發癢等問題來求診的患者,有漸增趨勢,這是因秋天氣候較乾燥,中醫認為燥邪會傷身體的津液,易使體內產生虛熱、代謝變差,表現在外則會有口乾、皮膚乾燥黯沉等情形;又依體質燥熱狀況,可分為肝血虛、肺陰虛、胃陰虛和腎陰虛4種,可依體質選擇合適中藥茶飲,幫助喝出好氣色。
喝茶飲
陳玫妃中醫師設計以下4道中藥茶飲、男女皆可喝,做法皆是將材料裝進濾紙袋,加入800c.c.水,先以大火煮沸轉小火續煮5分鐘,放溫後再加1小湯匙、約3~5c.c.蜂蜜調味,即可飲用。每天皆可喝,喝完後可用熱水回沖2~3次。
白蒺藜紓肝袪斑
適用對象:肝血虛,如兩頰有斑、常熬夜、壓力大等。
材料:白蒺藜、生地和茯苓各2錢,若口舌生瘡再加洛神花1.5錢。
功效:白蒺藜止癢袪斑;生地滋陰;茯苓健脾潤膚;洛神花清熱解毒、涼血。
提醒:生地另有助排便作用,腹瀉者不宜飲用。
天門冬補肺潤燥
適用對象:肺陰虛者,如皮膚乾、喉嚨乾渴、乾咳、氣管過敏等。
材料:天門冬3錢、薏苡仁2錢、薄荷1.5錢。
功效:天門冬養陰潤燥;薏苡仁白潤膚;薄荷疏散風熱、除口臭、使口氣芬芳。
提醒:若咳嗽有痰,就不宜再喝,以免刺激痰變多。
石斛清胃熱生津
適用對象:胃陰虛、胃火旺者,如常便秘、鼻長痘等。
材料:石斛和杏仁各2錢、土茯苓1.5錢。
功效:石斛清胃熱生津;杏仁潤腸通便;土茯苓解毒、有助改善皮膚紅癢發炎。
提醒:脾虛者不宜,如腸胃虛弱、易腹瀉,若正值腸胃炎、拉肚子更應停用。
菟絲子補腎防老化
適用對象:腎陰虛者,皮膚老化、有皺紋的更年期婦女。
材料:菟絲子3錢、地膚子和山藥各2錢。
功效:菟絲子可促進內分泌、預防皮膚老化;地膚子清濕熱和濕癢;山藥滋顏。
提醒:此道有促進內分泌作用,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或月經量大婦女不宜。
多喝溫熱開水
秋天皮膚較易乾燥、發癢、緊繃等,同時易口乾,這是因體內津液缺乏,可多喝溫熱開水,每天約2000c.c.,不宜喝比體溫還低的開水,以免循環變差。
少吃燥熱食物
少吃燥熱食物,如燒烤、辛辣等,會使體內更上火,有損體內津液;此外,有些食物會助長發炎,如荔枝、芒果、螃蟹等,如果皮膚過敏最好先不要吃。
避免熬夜壓力
熬夜晚睡、心情鬱悶,中醫認為會產生肝熱、肝血虛,進而使肝氣鬱結,表現在外就是兩頰易長斑、肌膚黯沉,日常應排解壓力,盡量在晚上10點前就寢。
醫師說
秋天加強保濕
中醫師 陳玫妃
可再加強外在保濕,如選霜狀取代液狀的保濕產品,並避免過度去角質,最多1周1次。
蘋果日報
報導╱林明佳、張佩玉
秋意漸濃,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最近門診中,因肌膚乾燥、脫屑、緊繃、過敏、發癢等問題來求診的患者,有漸增趨勢,這是因秋天氣候較乾燥,中醫認為燥邪會傷身體的津液,易使體內產生虛熱、代謝變差,表現在外則會有口乾、皮膚乾燥黯沉等情形;又依體質燥熱狀況,可分為肝血虛、肺陰虛、胃陰虛和腎陰虛4種,可依體質選擇合適中藥茶飲,幫助喝出好氣色。
喝茶飲
陳玫妃中醫師設計以下4道中藥茶飲、男女皆可喝,做法皆是將材料裝進濾紙袋,加入800c.c.水,先以大火煮沸轉小火續煮5分鐘,放溫後再加1小湯匙、約3~5c.c.蜂蜜調味,即可飲用。每天皆可喝,喝完後可用熱水回沖2~3次。
白蒺藜紓肝袪斑
適用對象:肝血虛,如兩頰有斑、常熬夜、壓力大等。
材料:白蒺藜、生地和茯苓各2錢,若口舌生瘡再加洛神花1.5錢。
功效:白蒺藜止癢袪斑;生地滋陰;茯苓健脾潤膚;洛神花清熱解毒、涼血。
提醒:生地另有助排便作用,腹瀉者不宜飲用。
天門冬補肺潤燥
適用對象:肺陰虛者,如皮膚乾、喉嚨乾渴、乾咳、氣管過敏等。
材料:天門冬3錢、薏苡仁2錢、薄荷1.5錢。
功效:天門冬養陰潤燥;薏苡仁白潤膚;薄荷疏散風熱、除口臭、使口氣芬芳。
提醒:若咳嗽有痰,就不宜再喝,以免刺激痰變多。
石斛清胃熱生津
適用對象:胃陰虛、胃火旺者,如常便秘、鼻長痘等。
材料:石斛和杏仁各2錢、土茯苓1.5錢。
功效:石斛清胃熱生津;杏仁潤腸通便;土茯苓解毒、有助改善皮膚紅癢發炎。
提醒:脾虛者不宜,如腸胃虛弱、易腹瀉,若正值腸胃炎、拉肚子更應停用。
菟絲子補腎防老化
適用對象:腎陰虛者,皮膚老化、有皺紋的更年期婦女。
材料:菟絲子3錢、地膚子和山藥各2錢。
功效:菟絲子可促進內分泌、預防皮膚老化;地膚子清濕熱和濕癢;山藥滋顏。
提醒:此道有促進內分泌作用,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或月經量大婦女不宜。
多喝溫熱開水
秋天皮膚較易乾燥、發癢、緊繃等,同時易口乾,這是因體內津液缺乏,可多喝溫熱開水,每天約2000c.c.,不宜喝比體溫還低的開水,以免循環變差。
少吃燥熱食物
少吃燥熱食物,如燒烤、辛辣等,會使體內更上火,有損體內津液;此外,有些食物會助長發炎,如荔枝、芒果、螃蟹等,如果皮膚過敏最好先不要吃。
避免熬夜壓力
熬夜晚睡、心情鬱悶,中醫認為會產生肝熱、肝血虛,進而使肝氣鬱結,表現在外就是兩頰易長斑、肌膚黯沉,日常應排解壓力,盡量在晚上10點前就寢。
醫師說
秋天加強保濕
中醫師 陳玫妃
可再加強外在保濕,如選霜狀取代液狀的保濕產品,並避免過度去角質,最多1周1次。
Re: 【秋日養生特輯】
入秋漸乾 潤燥緩便秘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秋天燥氣重加上濕度下降,易讓體內津液變少、水分不足引發便秘,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平時宜多吃含纖維質的蔬菜,以利腸胃蠕動,也可吃木耳、豬皮及堅果類,或喝用杏仁粉加黑芝麻粉及陳皮、可可粉等材料調製成的茶飲,幫助養陰潤燥、滑腸利便。
鄒瑋倫中醫師指出,要避免便祕,飲食部分宜少吃易上火的油炸類食物如炸雞,即使天氣開始轉涼,也不宜太早就吃羊肉爐、十全大補湯等偏溫熱性的藥膳來進補,以免因體內火氣上升、增加津液耗損而導致便祕。此外,因天氣漸涼、腸胃蠕動也會開始變慢,可趁睡醒後按摩肚臍周圍及做彎、勾腳部的伸展動作,有助喚醒腸胃、刺激腸胃蠕動。
這樣做
補充纖維及膠質
蔬菜如菠菜、地瓜葉、青江菜及黑、白木耳或豬皮等可滋陰潤燥,當中的纖維質、膠質能促進腸胃蠕動,含油脂的堅果類如栗子、核桃等則可潤腸通便,因堅果類熱量高,每天最多吃1湯匙。
按摩勾腳助蠕動
睡醒後躺在床上,將雙手手掌交疊、掌心置於肚臍右方,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肚臍周圍3分鐘,可喚醒腸胃,而雙腿伸直、腳往前彎後再往後勾,能刺激胃、腎及膀胱經、促進腸胃蠕動,腳前彎和回勾算1次,做20次。
喝茶飲
杏仁芝麻茶潤腸
杏仁粉及黑芝麻粉皆能滑腸通便,並有潤肺、滋養肝腎、補氣血及增加皮膚滋潤度等功效,取杏仁粉20克、黑芝麻粉10克,加300c.c.熱水拌勻後即可飲用,每天1杯,可天天喝。
陳皮可可飲益氣
將可可粉20克、陳皮5克加300c.c.熱水,放入微波爐微波約2分鐘,做成陳皮可可飲,除了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也可益氣健脾、促進氣血循環及消除腸胃脹氣,同樣可天天喝。
醫師說
喝足量水促代謝
中醫師 鄒瑋倫
補足水分能促進新陳代謝,使腸胃機能正常運作、防止便祕,雖然入秋後天氣轉涼、流汗變少,但是每天仍要攝取1500~2000c.c.的水才會足夠。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秋天燥氣重加上濕度下降,易讓體內津液變少、水分不足引發便秘,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平時宜多吃含纖維質的蔬菜,以利腸胃蠕動,也可吃木耳、豬皮及堅果類,或喝用杏仁粉加黑芝麻粉及陳皮、可可粉等材料調製成的茶飲,幫助養陰潤燥、滑腸利便。
鄒瑋倫中醫師指出,要避免便祕,飲食部分宜少吃易上火的油炸類食物如炸雞,即使天氣開始轉涼,也不宜太早就吃羊肉爐、十全大補湯等偏溫熱性的藥膳來進補,以免因體內火氣上升、增加津液耗損而導致便祕。此外,因天氣漸涼、腸胃蠕動也會開始變慢,可趁睡醒後按摩肚臍周圍及做彎、勾腳部的伸展動作,有助喚醒腸胃、刺激腸胃蠕動。
這樣做
補充纖維及膠質
蔬菜如菠菜、地瓜葉、青江菜及黑、白木耳或豬皮等可滋陰潤燥,當中的纖維質、膠質能促進腸胃蠕動,含油脂的堅果類如栗子、核桃等則可潤腸通便,因堅果類熱量高,每天最多吃1湯匙。
按摩勾腳助蠕動
睡醒後躺在床上,將雙手手掌交疊、掌心置於肚臍右方,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肚臍周圍3分鐘,可喚醒腸胃,而雙腿伸直、腳往前彎後再往後勾,能刺激胃、腎及膀胱經、促進腸胃蠕動,腳前彎和回勾算1次,做20次。
喝茶飲
杏仁芝麻茶潤腸
杏仁粉及黑芝麻粉皆能滑腸通便,並有潤肺、滋養肝腎、補氣血及增加皮膚滋潤度等功效,取杏仁粉20克、黑芝麻粉10克,加300c.c.熱水拌勻後即可飲用,每天1杯,可天天喝。
陳皮可可飲益氣
將可可粉20克、陳皮5克加300c.c.熱水,放入微波爐微波約2分鐘,做成陳皮可可飲,除了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也可益氣健脾、促進氣血循環及消除腸胃脹氣,同樣可天天喝。
醫師說
喝足量水促代謝
中醫師 鄒瑋倫
補足水分能促進新陳代謝,使腸胃機能正常運作、防止便祕,雖然入秋後天氣轉涼、流汗變少,但是每天仍要攝取1500~2000c.c.的水才會足夠。
Re: 【秋日養生特輯】
秋天過敏增2成 喝茶飲緩解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林明佳
秋意漸濃、溫差變大,莊雅惠中醫師表示,秋主燥氣,因此容易口乾舌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搔癢、眼睛乾癢,近來就發現鼻子過敏、氣喘的患者較8月增加2 成,皮膚過敏、眼睛乾癢的患者也增加約1成,可藉由喝茶飲來緩減不適症狀,例如喝添加東洋參、百合、桂圓、珠貝等中藥材的茶飲,可補氣防喘、強化支氣管功能,另外,平時應避免吃太多辛辣、油炸食物,以免再耗氣傷陰。
喝茶飲
若容易便秘,以下茶飲各加決明子3錢,再加些許蜂蜜調味;容易腹瀉者,加茯苓3錢,以些許紅糖調味。
東洋參茶飲 緩氣喘
材料:東洋參1.5錢,百合5錢,桂圓5錢,珠貝3錢。
功效:東洋參益氣養血、強心益智;百合滋陰、避免口乾舌燥;桂圓可補心血、安心神、滋補脾臟;珠貝潤肺止咳、強化支氣管功能。
做法:將全部材料加水2000c.c.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約1小時,2天內喝完即可。
黃耆沙參茶 減過敏
材料:黃耆3錢,沙參5錢,防風2錢,炙甘草3錢。
功效:黃耆可強健脾肺、提升免疫力;沙參清肺、除虛熱;防風可散寒驅風,減緩打噴嚏症狀;炙甘草可健脾補腎,舒緩鼻塞、流鼻水等過敏症狀。
做法:將材料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20分鐘後,即可飲用,可再回冲1次,2天內喝完。
首烏浮萍茶 可止癢
材料:何首烏3錢,黨參2錢,蜜黃精5錢,荊芥2錢,浮萍2錢。
功效:何首烏補肝腎;黨參補中益氣;蜜黃精有補脾養肺功效;荊芥解熱利濕;浮萍抗過敏、止癢。
做法:將材料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20分鐘後,即可飲用,可再回冲1次,2天內喝完。
石斛枸杞茶 助明目
材料:石斛3錢,刺五加3錢,枸杞約5錢,菊花約2錢。
功效:石斛清熱生津,能滋潤眼睛;刺五加可抗發炎、抗疲勞;枸杞明目;菊花可清肝明目。
做法:除菊花之外,其餘材料加水2000c.c.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約1小時,加入菊花後熄火,燜約5分鐘即可,2天內喝完。
這樣做
保暖避喝冷飲
莊雅惠中醫師表示,氣候轉涼,人體陽氣逐漸降低,在體內與肺臟相對應,古書有記載:「形寒飲冷最傷肺」,這代表無論是外來的寒氣,或吃入過多寒冷食物,都會損傷呼吸道元氣,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喝冷飲。
宜吃滋潤蔬果
秋主燥氣,所以容易口乾舌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搔癢、眼睛乾澀、便秘等,因此應避免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再耗氣傷陰,建議要多吃滋潤的蔬果,如柚子、洋菇、絲瓜、胡蘿蔔、黑白木耳等。
醫師說
虛弱體質注意
莊雅惠中醫師
秋天有時會出現一時的「秋老虎」,氣溫會較為炎熱,但此時也不能喝冷飲,以免損害體內陽氣,尤其是兒童、老人、或虛弱體質的人更要注意。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林明佳
秋意漸濃、溫差變大,莊雅惠中醫師表示,秋主燥氣,因此容易口乾舌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搔癢、眼睛乾癢,近來就發現鼻子過敏、氣喘的患者較8月增加2 成,皮膚過敏、眼睛乾癢的患者也增加約1成,可藉由喝茶飲來緩減不適症狀,例如喝添加東洋參、百合、桂圓、珠貝等中藥材的茶飲,可補氣防喘、強化支氣管功能,另外,平時應避免吃太多辛辣、油炸食物,以免再耗氣傷陰。
喝茶飲
若容易便秘,以下茶飲各加決明子3錢,再加些許蜂蜜調味;容易腹瀉者,加茯苓3錢,以些許紅糖調味。
東洋參茶飲 緩氣喘
材料:東洋參1.5錢,百合5錢,桂圓5錢,珠貝3錢。
功效:東洋參益氣養血、強心益智;百合滋陰、避免口乾舌燥;桂圓可補心血、安心神、滋補脾臟;珠貝潤肺止咳、強化支氣管功能。
做法:將全部材料加水2000c.c.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約1小時,2天內喝完即可。
黃耆沙參茶 減過敏
材料:黃耆3錢,沙參5錢,防風2錢,炙甘草3錢。
功效:黃耆可強健脾肺、提升免疫力;沙參清肺、除虛熱;防風可散寒驅風,減緩打噴嚏症狀;炙甘草可健脾補腎,舒緩鼻塞、流鼻水等過敏症狀。
做法:將材料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20分鐘後,即可飲用,可再回冲1次,2天內喝完。
首烏浮萍茶 可止癢
材料:何首烏3錢,黨參2錢,蜜黃精5錢,荊芥2錢,浮萍2錢。
功效:何首烏補肝腎;黨參補中益氣;蜜黃精有補脾養肺功效;荊芥解熱利濕;浮萍抗過敏、止癢。
做法:將材料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20分鐘後,即可飲用,可再回冲1次,2天內喝完。
石斛枸杞茶 助明目
材料:石斛3錢,刺五加3錢,枸杞約5錢,菊花約2錢。
功效:石斛清熱生津,能滋潤眼睛;刺五加可抗發炎、抗疲勞;枸杞明目;菊花可清肝明目。
做法:除菊花之外,其餘材料加水2000c.c.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約1小時,加入菊花後熄火,燜約5分鐘即可,2天內喝完。
這樣做
保暖避喝冷飲
莊雅惠中醫師表示,氣候轉涼,人體陽氣逐漸降低,在體內與肺臟相對應,古書有記載:「形寒飲冷最傷肺」,這代表無論是外來的寒氣,或吃入過多寒冷食物,都會損傷呼吸道元氣,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喝冷飲。
宜吃滋潤蔬果
秋主燥氣,所以容易口乾舌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搔癢、眼睛乾澀、便秘等,因此應避免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再耗氣傷陰,建議要多吃滋潤的蔬果,如柚子、洋菇、絲瓜、胡蘿蔔、黑白木耳等。
醫師說
虛弱體質注意
莊雅惠中醫師
秋天有時會出現一時的「秋老虎」,氣溫會較為炎熱,但此時也不能喝冷飲,以免損害體內陽氣,尤其是兒童、老人、或虛弱體質的人更要注意。
Re: 【秋日養生特輯】
氣候轉變 喝茶飲緩秋鬱
按壓穴位能安神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
時令已逐漸進入秋季,莊雅惠中醫師表示,秋天氣候轉涼,人體陽氣也逐漸衰微,依中醫理論,秋天與肺臟相對應,情緒上則與悲傷相對應,所以特別容易感到憂鬱,可喝茶飲來舒緩情緒,例如添加黃耆、玫瑰、白勺、桂圓等中藥材,可補氣血解煩悶,也可按壓穴位如百會穴來安神補氣,都能舒緩情緒。
喝茶飲
以下茶飲做法皆相同,將全部材料分成4份,每次取1份加沸水250c.c.沖泡,燜約5分鐘即可,4份材料於2天內喝完。經常排軟便或易腹瀉者再加葛根3錢,容易便秘者則再加決明子3錢。
補氣解鬱茶
材料:黃耆3錢、玫瑰花12朵、白芍2錢、桂圓5錢
適用對象:一般人。
功效:黃耆補中益氣、利水退腫;玫瑰花具有安神、解鬱悶效果;白芍養血理肝氣;桂圓養血安神。
菊花退火茶
材料:菊花1.5錢、刺五加3錢、桑椹3錢、番瀉葉1錢、蜂蜜適量
適用對象:急躁易口渴、便秘失眠者。
功效:菊花緩減眩暈、頭痛;刺五加能祛補虛弱及益智安神;桑椹有涼補肝腎、滋補陰血等功能,生津止渴;番瀉葉瀉熱通便;蜂蜜能鎮靜安眠。
桂花活力茶
材料:太子參3錢、桂花1錢、葛根2錢、去籽紅棗5錢、適量冰糖
適用對象:情緒鬱悶、疲勞無力者。
功效:太子參可補肺益脾;桂花可淨化身心增進活力、平衡神經系統;葛根有助發汗解熱、降壓;紅棗安神補氣、增加免疫力;冰糖可潤肺。
迷迭健胃茶
材料:黨參3錢、迷迭香1錢、葛根2錢、佛手2錢、蜂蜜適量
適用對象:食欲不振、情緒不佳、大便較軟或易腹瀉者。
功效: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養血;迷迭香安神醒腦;葛根有助發汗解熱、降壓;佛手消脹氣;蜂蜜能鎮靜安眠。
按穴位
以下穴位每次按壓5秒後休息1秒,共按壓約2分鐘。
百會穴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央點。
功效:醒腦、補氣安神。
適用症狀:頭痛眩暈、注意力不集中、舒緩情緒等。 太衝穴
位置: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間縫,向腳背延伸3橫指寬處。
功效:疏肝解鬱、清肝瀉火。
適用症狀:煩躁易怒以及壓力大等。 醫師說
生活要規律
莊雅惠中醫師
生活作息要規律,再養成運動的習慣,同時多從事休閒活動,可紓解情緒壓力,排解憂鬱的心情。
按壓穴位能安神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
時令已逐漸進入秋季,莊雅惠中醫師表示,秋天氣候轉涼,人體陽氣也逐漸衰微,依中醫理論,秋天與肺臟相對應,情緒上則與悲傷相對應,所以特別容易感到憂鬱,可喝茶飲來舒緩情緒,例如添加黃耆、玫瑰、白勺、桂圓等中藥材,可補氣血解煩悶,也可按壓穴位如百會穴來安神補氣,都能舒緩情緒。
喝茶飲
以下茶飲做法皆相同,將全部材料分成4份,每次取1份加沸水250c.c.沖泡,燜約5分鐘即可,4份材料於2天內喝完。經常排軟便或易腹瀉者再加葛根3錢,容易便秘者則再加決明子3錢。
補氣解鬱茶
材料:黃耆3錢、玫瑰花12朵、白芍2錢、桂圓5錢
適用對象:一般人。
功效:黃耆補中益氣、利水退腫;玫瑰花具有安神、解鬱悶效果;白芍養血理肝氣;桂圓養血安神。
菊花退火茶
材料:菊花1.5錢、刺五加3錢、桑椹3錢、番瀉葉1錢、蜂蜜適量
適用對象:急躁易口渴、便秘失眠者。
功效:菊花緩減眩暈、頭痛;刺五加能祛補虛弱及益智安神;桑椹有涼補肝腎、滋補陰血等功能,生津止渴;番瀉葉瀉熱通便;蜂蜜能鎮靜安眠。
桂花活力茶
材料:太子參3錢、桂花1錢、葛根2錢、去籽紅棗5錢、適量冰糖
適用對象:情緒鬱悶、疲勞無力者。
功效:太子參可補肺益脾;桂花可淨化身心增進活力、平衡神經系統;葛根有助發汗解熱、降壓;紅棗安神補氣、增加免疫力;冰糖可潤肺。
迷迭健胃茶
材料:黨參3錢、迷迭香1錢、葛根2錢、佛手2錢、蜂蜜適量
適用對象:食欲不振、情緒不佳、大便較軟或易腹瀉者。
功效: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養血;迷迭香安神醒腦;葛根有助發汗解熱、降壓;佛手消脹氣;蜂蜜能鎮靜安眠。
按穴位
以下穴位每次按壓5秒後休息1秒,共按壓約2分鐘。
百會穴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央點。
功效:醒腦、補氣安神。
適用症狀:頭痛眩暈、注意力不集中、舒緩情緒等。 太衝穴
位置: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間縫,向腳背延伸3橫指寬處。
功效:疏肝解鬱、清肝瀉火。
適用症狀:煩躁易怒以及壓力大等。 醫師說
生活要規律
莊雅惠中醫師
生活作息要規律,再養成運動的習慣,同時多從事休閒活動,可紓解情緒壓力,排解憂鬱的心情。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Re: 【秋日養生特輯】
天涼注意頭頸保暖 喝茶飲增抵抗力
4茶飲 增抵抗力
蘋果日報
報導╱林明佳
秋意漸濃、早晚溫差較大,中醫師袁心愷表示,秋天易遭受風、寒等外邪入侵,若加上本身抵抗力差、體質虛弱,容易因此生病,提醒保持生活規律、少熬夜和均衡飲食,才不會使抵抗力下降;他也設計4道中藥茶飲,可依體質喝添加生薑、板藍根、菊花等中藥材的茶飲,有助增強抵抗力,若已染上感冒,則可喝添加魚腥草加薄荷的茶飲,有助清熱化膿。
喝茶飲
以下4道茶飲,除了魚腥草、薄荷這道茶飲感冒時才需喝,其他3道皆可天天喝。做法皆是將材料加入250c.c.滾水沖泡,並用杯蓋燜住約10分鐘,放溫後飲用,1天可回沖2~3次。
生薑紫蘇 活血驅寒
適用對象:體質虛寒,每次換季就易打噴嚏、感冒者。
材料:3片薄生薑、紫蘇葉3克、紅糖適量。
功效:生薑紓經絡、活血;紫蘇葉發散表邪、行氣散寒;紅糖有溫補作用。
提醒:此道茶飲偏熱性,已經有喉嚨痛、癢者不宜。
板藍金銀 清熱散淤
適用對象:體質燥熱,感冒時常有喉嚨癢、流黃鼻涕症狀者。
材料:板藍根和金銀花各3克,生甘草2克。
功效:板藍根清熱解毒;金銀花消腫散淤;生甘草清熱、略有補脾胃作用。
提醒:此道茶飲偏涼性,體質虛寒如臉色蒼白、手腳冰冷者,以及脾胃虛弱如常胃痛者較不宜。
菊花青葉 潤肺涼血
適用對象:平常容易喘、口乾舌燥,或平常需常講話、唱歌,較為耗氣者。
材料:菊花3克、大青葉2克。
功效:菊花潤肺;大青葉解熱涼血、抗菌抗炎。
提醒:此道茶飲屬平性,一般人皆可喝,較無特殊禁忌。
魚腥薄荷 化膿驅風
適用對象:已出現感冒症狀者,如有喉嚨痛、咳嗽、咽乾、黃痰、鼻涕等。
材料:魚腥草和薄荷各3克。
功效:魚腥草清熱化膿、緩解鼻炎;薄荷辛涼,可驅風邪、改善頭痛。
提醒:體質虛寒較不宜,建議有感冒症狀後再喝,感冒好後就停止飲用。
醫師說
頭頸保暖別著涼
中醫師 袁心愷
秋天要注意頭頸部保暖、避免吹風著涼,否則易引起偏頭痛、氣管不適,平常洗完頭髮後,避免直接進入冷氣房或吹電風扇,最好趕緊用吹風機以溫熱風吹至全乾,頸部則可披圍巾保暖。
4茶飲 增抵抗力
蘋果日報
報導╱林明佳
秋意漸濃、早晚溫差較大,中醫師袁心愷表示,秋天易遭受風、寒等外邪入侵,若加上本身抵抗力差、體質虛弱,容易因此生病,提醒保持生活規律、少熬夜和均衡飲食,才不會使抵抗力下降;他也設計4道中藥茶飲,可依體質喝添加生薑、板藍根、菊花等中藥材的茶飲,有助增強抵抗力,若已染上感冒,則可喝添加魚腥草加薄荷的茶飲,有助清熱化膿。
喝茶飲
以下4道茶飲,除了魚腥草、薄荷這道茶飲感冒時才需喝,其他3道皆可天天喝。做法皆是將材料加入250c.c.滾水沖泡,並用杯蓋燜住約10分鐘,放溫後飲用,1天可回沖2~3次。
生薑紫蘇 活血驅寒
適用對象:體質虛寒,每次換季就易打噴嚏、感冒者。
材料:3片薄生薑、紫蘇葉3克、紅糖適量。
功效:生薑紓經絡、活血;紫蘇葉發散表邪、行氣散寒;紅糖有溫補作用。
提醒:此道茶飲偏熱性,已經有喉嚨痛、癢者不宜。
板藍金銀 清熱散淤
適用對象:體質燥熱,感冒時常有喉嚨癢、流黃鼻涕症狀者。
材料:板藍根和金銀花各3克,生甘草2克。
功效:板藍根清熱解毒;金銀花消腫散淤;生甘草清熱、略有補脾胃作用。
提醒:此道茶飲偏涼性,體質虛寒如臉色蒼白、手腳冰冷者,以及脾胃虛弱如常胃痛者較不宜。
菊花青葉 潤肺涼血
適用對象:平常容易喘、口乾舌燥,或平常需常講話、唱歌,較為耗氣者。
材料:菊花3克、大青葉2克。
功效:菊花潤肺;大青葉解熱涼血、抗菌抗炎。
提醒:此道茶飲屬平性,一般人皆可喝,較無特殊禁忌。
魚腥薄荷 化膿驅風
適用對象:已出現感冒症狀者,如有喉嚨痛、咳嗽、咽乾、黃痰、鼻涕等。
材料:魚腥草和薄荷各3克。
功效:魚腥草清熱化膿、緩解鼻炎;薄荷辛涼,可驅風邪、改善頭痛。
提醒:體質虛寒較不宜,建議有感冒症狀後再喝,感冒好後就停止飲用。
醫師說
頭頸保暖別著涼
中醫師 袁心愷
秋天要注意頭頸部保暖、避免吹風著涼,否則易引起偏頭痛、氣管不適,平常洗完頭髮後,避免直接進入冷氣房或吹電風扇,最好趕緊用吹風機以溫熱風吹至全乾,頸部則可披圍巾保暖。
Re: 【秋日養生特輯】
銀花 麥冬茶 緩燥咳
按摩穴位 潤肺降火助生津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張雅淳
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入秋後天氣變乾、燥氣旺盛,除了會損傷肺氣,也會讓體內津液變少及肝、大腸火氣上升,進而易有乾咳情況,可飲用添加金銀花、白木耳、桑葉、甘草、麥冬等藥材的茶飲來解燥退火、養陰、止咳化痰,平時也可按壓尺澤穴、三陰交穴等穴位,有助潤肺、滋陰生津,紓緩咳嗽不適。
喝茶飲
金銀甘草茶
適用症狀:肺燥型咳嗽,呼吸氣息灼熱、易喘,乾咳無痰、一咳嗽起來會很劇烈。
材料:金銀花10克、甘草5克。
功效:金銀花散肺燥熱,甘草益氣止咳。
做法及用法:材料加300c.c水,以小火煮開熄火後即可服用,當天喝完,可以天天飲用。
銀耳冰糖飲
適用症狀:大腸火旺型咳嗽,咳嗽有痰且痰偏黃色,並易口乾舌燥、體溫偏高。
材料:白木耳1朵、冰糖10顆。
功效:白木耳滋陰潤腸,冰糖鎮咳化痰。
做法及用法:白木耳泡1晚後取出,另加500c.c水以小火煮至軟爛後加冰糖,當天吃完,可天天吃。
桑葉甘草茶
適用症狀:肝火旺型咳嗽,熬夜、壓力所引起的,痰少且呈黏稠白色狀,情緒緊張時易咳。
材料:桑葉5克、甘草5片。
功效:桑葉清肝火、止咳,甘草解熱去痰。
做法及用法:材料加300c.c水,以小火煮開熄火後即可服用,當天喝完,可以天天飲用。
麥冬生地飲
適用症狀:津液缺少型咳嗽,咳嗽幾乎無痰但有血絲,且皮膚、口、眼皆易乾。
材料:麥冬、生地各15克。
功效:麥冬養陰、清熱潤燥,生地有滋陰生津的功效。
做法及用法:材料加3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5分鐘後服用, 當天喝完,可天天飲用。
按穴道
以下穴道皆為用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可隨時按。
尺澤穴
位置:手肘橫紋外側往內約1拇指寬的凹陷處。
功效:潤肺、止咳平喘、降大腸火氣。 三陰交穴
位置:腳踝內側往上約4橫指寬處。
功效:滋陰生津、補肝益腎、鎮靜安神。
醫師說
吃潤燥食物
中醫師 張家蓓
秋天宜吃山藥、蓮藕、秋葵等含黏液質的食物增加身體保水度,避免因乾澀引發咳嗽、皮膚癢等不適,另可吃水梨或喝甘蔗汁,幫助潤燥、生津。
按摩穴位 潤肺降火助生津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張雅淳
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入秋後天氣變乾、燥氣旺盛,除了會損傷肺氣,也會讓體內津液變少及肝、大腸火氣上升,進而易有乾咳情況,可飲用添加金銀花、白木耳、桑葉、甘草、麥冬等藥材的茶飲來解燥退火、養陰、止咳化痰,平時也可按壓尺澤穴、三陰交穴等穴位,有助潤肺、滋陰生津,紓緩咳嗽不適。
喝茶飲
金銀甘草茶
適用症狀:肺燥型咳嗽,呼吸氣息灼熱、易喘,乾咳無痰、一咳嗽起來會很劇烈。
材料:金銀花10克、甘草5克。
功效:金銀花散肺燥熱,甘草益氣止咳。
做法及用法:材料加300c.c水,以小火煮開熄火後即可服用,當天喝完,可以天天飲用。
銀耳冰糖飲
適用症狀:大腸火旺型咳嗽,咳嗽有痰且痰偏黃色,並易口乾舌燥、體溫偏高。
材料:白木耳1朵、冰糖10顆。
功效:白木耳滋陰潤腸,冰糖鎮咳化痰。
做法及用法:白木耳泡1晚後取出,另加500c.c水以小火煮至軟爛後加冰糖,當天吃完,可天天吃。
桑葉甘草茶
適用症狀:肝火旺型咳嗽,熬夜、壓力所引起的,痰少且呈黏稠白色狀,情緒緊張時易咳。
材料:桑葉5克、甘草5片。
功效:桑葉清肝火、止咳,甘草解熱去痰。
做法及用法:材料加300c.c水,以小火煮開熄火後即可服用,當天喝完,可以天天飲用。
麥冬生地飲
適用症狀:津液缺少型咳嗽,咳嗽幾乎無痰但有血絲,且皮膚、口、眼皆易乾。
材料:麥冬、生地各15克。
功效:麥冬養陰、清熱潤燥,生地有滋陰生津的功效。
做法及用法:材料加3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5分鐘後服用, 當天喝完,可天天飲用。
按穴道
以下穴道皆為用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可隨時按。
尺澤穴
位置:手肘橫紋外側往內約1拇指寬的凹陷處。
功效:潤肺、止咳平喘、降大腸火氣。 三陰交穴
位置:腳踝內側往上約4橫指寬處。
功效:滋陰生津、補肝益腎、鎮靜安神。
醫師說
吃潤燥食物
中醫師 張家蓓
秋天宜吃山藥、蓮藕、秋葵等含黏液質的食物增加身體保水度,避免因乾澀引發咳嗽、皮膚癢等不適,另可吃水梨或喝甘蔗汁,幫助潤燥、生津。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