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外台秘要
發表於 : 2007-09-15 , 9:38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上五臟癇證候
內容:又馬癇之為病,張口搖頭,馬鳴欲反折。(灸項風府臍中三壯病在腹中燒馬蹄末服)
牛癇之為病,目正直視,腹脹。(灸鳩尾上及大椎各三壯燒牛蹄灰末服)
雞癇之為病,延頸反折,喜驚自搖。(灸足諸陽各三壯)
羊癇之為病,喜揚目,吐舌。(灸大椎上三壯)
豬癇之為病,喜吐沫。(灸完骨兩旁各一寸七壯)
犬癇之為病,手屈拳攣。(灸兩手心一壯灸足太陽各一壯灸肋戶兩聊頭兩穴各一壯良)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上六畜癇證候
內容:凡(諸反張大人脊下容側手小兒容三指者不可療也) 又(若目反上視瞳子動當灸囟中
取
之法橫度口盡兩吻際又橫度鼻下亦盡兩邊折去鼻度半都合口為度從額上發際上行度之灸度頭
一處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隨手動者是此最要處也) 次(灸當額上入發際二分許直望鼻為正也)
次(灸其兩邊當目瞳子直上入發際二分許) 次(灸頂上回毛中) 次(灸客主人穴在眉
後際
動脈是也) 次(灸兩耳門當耳開口則骨解開動張陷中是也) 次(灸兩耳上卷耳取之一法
當卷
耳上頭是也大人當耳上橫三指小小兒各自取其指也) 次(灸兩耳後完骨上青脈亦可以針刺
令
血出) 次(灸玉枕項後高骨是也) 次(灸兩風池穴在項後兩轅筋外發際陷中是也) 次
(灸風
府當項
上頭部凡二十九處,兒生十日可灸三壯,三十日灸五壯,五十日灸七壯,病重者具灸之
,輕者唯灸囟中風池玉枕也,艾使熟,炷令平正著肉,火勢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
不著肉,徒灸多炷無益也。
又若腹滿短氣轉鳴(灸肺募穴在兩乳上第二肋間宛宛中垂繩取之當瞳子是也) 次(灸
膻
中) 次(灸胸堂) 次(灸臍中) 次(灸薜息穴薜息在兩乳下第一肋間宛宛中是也) 次
(灸巨
闕穴巨闕人人鳩尾下一寸小兒去臍作六分分之去心鳩尾下一寸是也並灸兩邊) 次(灸胃管)
次(
上腹部一十二處,胸堂,巨闕胃脘十日兒三炷。一月以上可五炷,陰下縫三炷,或雲隨
年壯以灸之。
又若脊強反張(灸大椎並灸諸髒俞及督脊上當中央從大椎度至窮骨中屈更從大椎度之灸
度下頭是督脊也)
上背部一十二處,十日兒灸三壯,一月以上灸五壯。
又若手足掣 驚者(灸尺澤) 次(灸陽明) 次(灸少商) 次(灸勞宮) 次(灸
心主) 次
(灸合穀) 次(灸三間穴) 次(灸少陽)
上手部一十六處,其要者陽明少陽心主尺澤合谷少商也,壯數如上。
又(灸伏兔) 次(灸三裏) 次(灸腓腸) 次(灸鹿溪) 次(灸陽明) 次(灸
少陽) 次(灸
然穀)
上足部一十四處,皆要可灸如上壯數,手足陽明謂人四指,凡小兒驚癇皆灸之,若風病
大動,手足掣 者,盡灸手足十指端,又灸本節後。
又論曰∶若病家始發,便來告師,師可診候,所解為法,作次序療之,以其節度首尾取
瘥也,病家已經雜療無次序,不得制病。病則變異其本候。後師便不知其前證虛實,直依其
後證作療,亦不得瘥也,要應精問察之,為前師貫者所配,依取其前蹤。續以為療,乃無逆
耳,前師處湯,本應數劑乃瘥,而病家服一兩劑求效,便謂不驗,以後更問他師,師不尋前
人為療寒溫次序,而更為療,而不依次前師療則斃也,或前已下之,後須平和療以接之,而
得瘥也或前人未下之,或不去者,或前療寒溫失度,後人應調理之,是為療敗病,皆須邀射
之,然後免耳,不依次第,及不審察,必反重斃也,又茵芋丸,療少小有風癇疹,至長不除,
或遇
茵芋(炙) 鉛丹(熬) 鉤藤(炙) 杜蘅 防葵 石膏(研) 秦艽(各四分) 菖
蒲黃芩
(各六分) 松蘿(二分) 蜣螂(十枚炙) 甘草(十四分炙)
上十二味搗篩,丸如小豆。三歲以下服五丸,三歲以上服七丸,五歲以上服十丸,十歲
可至十五丸,大小量之,又神農本草經說,小兒驚癇有一百二十種,其證候微異于常,便是
癇候也,初出胎,血脈不斂,五臟未成,稍將養失宜,即為病也,時不成人,其經變蒸之後
有病,餘證並寬,唯中風最暴卒也。
又小兒四肢不好,驚掣,氣息小異,欲作癇。
又凡小兒不能乳哺,當與紫丸下之,小兒始生,生氣尚盛,但有微惡,則須下之,必無
所損,及其愈病則致深益。及變蒸日滿不解者,並宜龍膽湯也。(方在客忤中)若不時下,
則
成大病,病成則難療矣。凡下,四味紫丸最善,雖下不損人,足以去疾,若四味紫丸不得下
者,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當倍之,若已下而有餘熱不盡,當按方作龍膽湯,稍稍服之,
摩赤膏,風癇亦當下之後,以豬心湯下之。驚癇但按圖灸之,及摩膏,不可大下也,何者,
驚癇,心氣不定。下之內虛,益令甚耳,驚癇甚者,特為難治如養小兒,嘗慎驚,勿令兒聞
大聲,抱持之間,當安徐勿令怖也,又天雷時便掩塞兒耳,並作餘細聲以亂之。
凡養小兒,皆微驚以長血脈,但不欲大驚,大驚乃灸驚脈,若五六十日灸者,驚複重甚
,生百日後灸驚脈,乃善。
治少小心腹熱,除熱丹參赤膏方。
丹參 雷丸 芒硝 戎鹽 大黃各三兩
上五味切,以苦酒半升浸四種一宿,以成煉豬脂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內芒硝。膏成,
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丹參雷丸亦佳。(並出第五卷中)
千金翼凡小兒之癇有三種,有風癇,有驚癇,有食癇,然風癇驚癇。時時有耳,十人之
中,未有一二是食癇者,凡是先寒後熱發癇者,皆是食癇也,驚癇當按圖灸之,風癇當與豚
心湯下之,食癇當下乃愈,紫丸佳,凡小兒所以得風者。緣衣暖汗出,風因而入也,風癇者,
初得之時,先屈指如數乃發作,此風癇也,驚癇者,起於驚怖,先啼乃發作,此驚癇也,驚
癇微者,急療,勿複驚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變熱後發癇。此食癇也,早治則瘥,
四味
小兒衣甚寒薄,則腹中乳食不消,其大便皆酢臭,此欲為癖之漸也,便將紫丸以微消之,
服
又凡小兒冬月下無所畏,夏月下難瘥,然有病者不可不下。後腹中當小脹滿,故當節哺
乳,將紫丸數日,又乳哺小兒,常令多少有常劑,兒漸大,當稍稍增之,若減少者,此腹中
已有小不調也,便微服藥,停哺,但與乳,甚者十許日,微者五六日止,哺自當如常,若不
肯哺而欲乳者,此是癖,為重要當下之,無不瘥者,不下則致寒熱,或反吐而發癇,或更致
下痢
又凡小兒有熱,不欲哺乳,臥不安,又數驚,此癇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瘥更服之,
兒立夏後有病,療之慎勿妄灸。不欲吐下,但以除熱湯浴之,除熱散粉之,除熱赤膏摩之,
又臍
又凡小兒屎黃而臭者,此腹中有熱,宜微將服龍膽湯,若白而酢者,此寒不消也,當服
紫丸,微者少與藥令內消,甚者小增令小下,皆須節乳哺數日,令胃氣平和,若不節乳哺,
則病
備急療少小百二十種癇病,胸中病,蛇蛻皮湯方。
蛇蛻皮(三寸炙) 細辛 甘草(炙) 鉤藤 黃 (各二分) 大黃(四分) 蚱蟬
(四枚炙
)牛黃(五大豆許)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合,百日兒一服二合,甚良,窮地無藥物,可一二
味亦合,不可備用,然大黃一味不得常用效。
又療少小二十五癇,大黃湯方。
甘草(炙) 大黃 甘皮 當歸(各一兩) 細辛(半兩)
上五味搗篩,以指撮著水一升,煮取二合,一歲兒服一合,日二。
古今錄驗赤湯療二十五種癇,吐痢,寒熱百病,不乳哺方。
大黃(五兩) 當歸 芍藥 黃芩 栝蔞 甘草(炙) 桂心 人參 赤石脂 牡蠣(熬)
紫石英 麻黃(去節各二兩)
上十二味搗篩令調,盛以韋囊,八歲兒以幹棗五枚,用水八合煮棗,取五合,兩指撮藥
入湯中煮,取三沸,去滓與兒服之,取利,微汗自除,十歲用棗十枚,三指撮藥,水一升煮
三沸服之,此湯療小兒百病及癇,神驗。
又療未盈月及出月兒壯熱發癇,鉤藤湯方
鉤藤(一分) 蚱蟬(一枚去翅) 柴胡 升麻 黃
芩(各二分) 蛇蛻皮(二寸炙) 甘草(炙) 大黃(各二分) 竹瀝(三合) 石膏(三
分碎)
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三合半,和竹瀝服一合,得利,見湯色出停,後服至五十六
十日,兒一服一合,乳母忌海藻,菘菜等。(崔氏雲若連發不醒加麻黃一分去節)
又療百日及過百日兒發癇,連發不醒,及胎中帶風,體冷面青反張,宜服麻黃五癇湯方
麻黃(去節) 羌活 亁葛 甘草(炙) 枳實(各二分炙) 杏仁(二十枚) 升麻 黃
芩
大黃(各四分) 柴胡 芍藥(各三分) 鉤藤皮(一分) 蛇蛻(三寸炙) 蚱蟬(二枚
炙去羽)
石
上十五味切,以水二升並竹瀝五合,煎取六合,每服一合佳。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驚悸方二首
內容:必效鉤藤湯,療小兒壯熱,時氣驚悸,並熱瘡出方。
鉤藤 人參 蚱蟬(炙) 子芩(各一分) 蛇蛻皮(三寸炙) 龍齒(四分) 防風 澤
瀉(
各二分) 石膏(一兩碎) 竹瀝(三合)
上十味切,以水二升並竹瀝,煎取七合,細細服之,以瘥為度。
又方
牛黃(兩大豆許研) 蚱蟬(炙各二分) 龍齒 麥門冬(去心各四分) 人參(三分)
鉤藤
(一分) 茯神 杏仁(十二枚) 蛇蛻皮(三寸炙末入)
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煎取六合去滓,下牛黃末,分六服,消息服之,令盡瘥。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夜啼方一十首
內容:短劇療小兒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隨多少)
上一味搗篩,蜜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加至五六丸,以瘥為度。(千金同)
又方
以妊娠時食飲偏有所思者,以哺兒則愈。(千金同)
千金療小兒夜啼不已,醫所不治者方。
取野狼糞中骨燒作灰,水服如黍米粒一枚,即定。
又療小兒夜啼至明不安寐,芎 散方。
芎 防己 白朮(各二分)
上三味搗篩,以乳和之,與兒服之量多少,又以兒母手掩臍中,亦以摩兒頭及脊驗。二
十日兒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
又方
交道中土 伏龍肝(各一把)
上二味,以絹篩,水和少許服之瘥。
又方
取馬骨燒灰,敷乳上飲兒,啼即止。(並出第五卷中)
備急或常好啼方。
取犬頭下毛,以絳囊盛。擊兒兩手,立效。
必效小兒夜啼方。
以日未出時及日午時,仰臥,著於臍上橫文屏氣以朱書作血字,其夜即斷聲效。
古今錄驗小兒夜啼如腹痛方。
蟲(熬令煙盡) 芍藥(炙) 芎 (熬各等分)
上三味搗末,服如刀圭,日三,以乳服之。
又療小兒夜啼不止,腹中痛,宜以乳頭散方。
黃 甘草(炙) 當歸 芍藥 附子(炮) 乾薑(各等分)
上六味為散,以乳頭飲兒,丸可胡豆三丸,大小量之。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驚夜啼方七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五驚夜啼,龍角丸方。
龍角 黃芩 大黃(各二分) 牡丹皮(一分) 蚱蟬(一枚炙) 牛黃(小豆大五枚)
上六味搗篩,蜜和丸如麻子,少小以意增減之,甚良。(千金牡丹作牡蠣崔氏名五驚丸)
千金療小兒驚啼方。
以雞屎白熬末,以乳服少許。
又方
以臘月縛豬繩燒灰,服之。
又方
燒 皮三寸,灰著乳頭飲兒。
又方
車轄脂如小豆許,內口中及臍中瘥。
又小兒因宿乳不消,腹痛驚啼,牛黃丸方。
大附子(二枚炮去皮) 牛黃(三銖) 巴豆(去心皮熬) 杏仁(去尖皮) 真珠(各
一兩研)
上五味,搗附子真珠下篩,別搗巴豆杏仁合如膏,內附子及牛黃,搗一千二百杵。若干
入少蜜足之,百日兒服如粟米一丸,三歲兒服如麻子一丸,五六歲兒服如胡豆一丸,日二,
先乳哺了服之,隔上下悉當微轉,藥完出者病癒,散出者更服。(並出第五卷中)
文仲隱居效方,小兒夜啼不安,此腹痛,故至夜輒劇,狀似鬼禍,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 當歸 芍藥 白朮(各四分) 甘草(炙) 桂心(各二分)
上六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分服之,增減量之。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客忤一十首
內容:千金論曰,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來氣息忤之。一名中人為客忤也。雖是家人,
或別房異戶,或乳母父母從外還,衣服或經履鬼神粗惡暴氣,或牛馬之氣,皆為忤也。發作
喘息
又論曰∶凡中客之為病,皆頻吐下青黃白色,水谷解離,腹痛夭糾。面色變易,其候似
癇,但眼不上插耳,其脈急數者是也,宜與龍膽湯下之。
又龍膽湯療嬰兒出腹,血脈盛,實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 者,若已能進哺,中
食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魃氣,並諸驚癇。方悉主之,小兒皆服之,小兒龍膽湯第
一,此是新出腹嬰兒方,若日月長大者,以次依此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魅氣者。可加人參
當歸,各如龍膽秤分多少也,一百日兒加半分,二百日兒加一分,一歲兒加半兩,餘藥皆准
爾。
龍膽 鉤藤皮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神 甘草(炙各一分) 蜣螂(二分炙) 大
黃(四分)
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為劑也,服之如後節度,藥有虛實,虛藥宜足數
合水也,兒生一日至七日,分取一合為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分取一合半為三服,生十六
日至二十餘日至四十日者,盡以五合為三服,十歲亦准此,得下即止,勿複服也。
又少小卒客忤,不知人者方。
取新熱馬屎一枚,絞取汁飲兒,下便愈,亦治中客忤而KT 啼面青腹強者。
又少小見人來,卒不佳,腹中作聲者,二物燒發散方。
用向來者人頭生髮十莖,斷兒衣帶少許,合燒灰,細末和乳飲兒,即瘥。
又少小中忤人,一物馬通浴湯方。
用馬通三升,火燒令煙盡,以酒一鬥煮三沸,去滓,以浴兒即瘥。
又凡乘馬行還,得汗氣臭,又未盥洗易衣裝,而便向兒邊。令兒中馬客忤,兒忽卒見
馬來,及聞馬鳴驚,及馬上衣物馬氣,皆令兒中馬汗氣及客忤,慎護之,特重一歲兒也。
又凡非常人及諸物從外來,亦驚小兒致病,欲防之法,諸有從外來人,及有異物入戶,
當將兒回避之,勿令見也,若不避者,即燒牛糞令有煙氣,置戶前則善。
又方
吞麝香如大豆許立愈。
又療少小客忤,二物黃土塗頭方。
以灶中黃土熟者,曲 糞等分合搗如雞子黃大,塗兒頭上,及五心良。(一方雞子清和
如泥)
又療小兒犯客忤,發作有時方。
取母月衣覆兒上,大良。
又療卒客忤方。
剪取驢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彈丸,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藥成著乳頭飲之,下喉即愈。
又療小兒卒客忤方。
銅鑒鼻燒令赤,投少許酒中,大兒飲之,少兒不能飲者,含與之即愈。(並出第五卷中)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症瘕癖方六首
內容:廣濟療少小及大人腹中宿食積成症癖,兩脅妨滿,氣息喘急,不能食,面黃,日漸瘦,
腹大脹硬。除百病,紫雙丸方。
代赭(研) 丹砂(研) 大黃(各八分) 青木香 當歸(各五分) 桂心(四分) 犀
角(三
分屑) 巴豆(六分)
上八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人小兒量之,十歲兒服大豆二丸,六歲者小豆許二丸,
以下臨時斟酌,要瀉病出為度,久疾日一丸,以溏泄而已,不在猛瀉,忌如常法。
又療小兒 癖發,腹痛不食,黃瘦,鱉甲丸方。
鱉甲(炙) 郁李仁(各八分) 防葵 人參(各五分) 訶黎勒皮(七顆) 大黃(四
分) 桑
菌(三分)
上七味搗篩,蜜丸大小量之,以酒飲乳服五丸至十丸千金牛黃鱉甲丸。療小兒癖實,癰
腫,壯熱,食不消化中惡忤氣方。
牛黃(二分) 鱉甲(炙) 麥曲(熬) 柴胡 大黃 枳實(炙) 芎 (各二兩) 濃
樸(炙) 茯苓 桂心 芍藥 乾薑(各半兩)
上十二味搗篩。蜜丸如小豆,日三服,以意量之。
又療小兒心下生痞,痰 結聚,腹大脹滿,身體壯熱,不欲哺乳,芫花丸方。
芫花 黃芩(各四分) 大黃 雄黃(細研各十銖)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和,更搗一千杵。三歲兒至一歲以下,服如粟米一丸,欲服丸,內
兒喉中,令母與乳,若長服消病者,當以意消息與服之,與乳哺相避良。
又療小兒痰實,結聚宿癖,羸露瘦,不能飲,真珠丸方。
真珠(半兩研) 麥門冬(一兩去心) 蕤仁(五十枚一雲二百個) 巴豆(七枚去心
皮熬一
雲四十枚)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期歲兒服二丸小豆大,二百日兒服如麻子二丸,漸增,以知為度
,當下病赤黃白黑葵汁,勿絕藥,病盡下自止。久服令小兒肥白無病,已試驗。(並出第五
卷中)
劉氏療小兒冷癖 癖氣,不下食瘦,時時肋下痛方。
防葵 當歸 枳實(炙) 厚朴(炙) 楮實 人參 黃 茯神 白朮 訶黎勒皮(各
八
分) 郁李仁(去皮) 柴胡 大麻仁 芍藥 橘皮 防風 紫菀(洗去土) 薏苡仁(各
六分)
附子(二枚炮
)乾薑(末二分) 甘草(炙) 亁地黃(各十分) 大黃(十分) 五味子(四分) 檳
榔(四顆) 牛膝(二分)
上三十味搗篩,蜜丸如梧子,大小增減,以意量之,須飲服之良。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痰結方二首
內容:千金療少小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芒硝紫丸方。
芒硝(四分熬) 大黃(四兩) 半夏(二兩洗) 代赭(一兩) 甘遂(二兩熬) 巴豆
(三百枚去
心皮熬) 杏仁(一百二十枚)
上七味搗篩,別治巴豆杏仁,令如膏,搗數千杵,令相和,如強內少蜜,百日兒服如胡
豆十丸,過百日至一歲,服二十丸,隨兒大小,以意節度之,當候兒大便中藥出為愈,若不
出,複與加初。(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療八歲以上兒熱結痰實,不能下食方。
大黃(十二分) 柴胡(九分) 黃芩 知母(各十二分) 升麻(十分) 枳實(炙)
杏仁(
各六分) 芍藥 梔子(各八分) 細辛(二分半) 竹葉(切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十歲兒分三服以下,以意消息多少量
之。(千金有桔梗黃連無枳實杏仁)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因食痞滿羸瘦不下食肚脹方四首
內容:短劇療四五歲兒因食及在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哺不為肌膚,心
腹痞滿,痿黃瘦瘠,四肢痿 繚戾,服之令充悅方。
芍藥(十分炙令黃) 黃 鱉甲(炙) 人參(各四分) 柴胡(八分) 茯苓(六
分) 甘草
(炙) 乾薑(各二分如熱以枳實代)
上八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二服,忌如常法。(千金有大黃無黃 雲服
一丸一歲以上乳服三丸七歲兒服十丸日二)
千金療少小傷寒,久病不除,瘥複劇,羸瘦骨立,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十銖) 大黃(六銖) 芒硝(五分) 麥門冬(六分去心) 石膏(一兩) 甘
草(炙) 當歸 黃芩 黃連 前胡(各一分)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下利即止效。
又療小兒羸瘦 ,常服不妨乳方。
甘草(五兩炙)
上一味搗篩,蜜丸如小豆,一歲兒服十丸,日三,盡即更合。(並出第五卷中)
劉氏療小兒肚脹,漸瘦不食,四肢熱不調方。
甘草(炙) 鱉甲(炙) 柴胡 茯神 子芩(各六分) 訶黎勒皮(十分) 檳榔(兼
皮三顆
研) 芍藥 橘皮(各三分) 生薑 當歸(各四分) 知母(五分) 大黃(八分)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分為數服,得瀉病瘥。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食不下及不消不嗜食方四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心腹滿,吃食不下,地黃飲子方。
生地黃汁(三合) 生薑汁(三合) 訶黎勒(四分末) 白蜜(一匙)
上四味相和調勻,分溫服之,微利尤良。
短劇療小兒宿食不消,發熱,九味當歸湯方。
當歸 甘草(炙) 芍藥 人參 桂心 黃芩 乾薑(各一分) 大棗(五枚) 大黃
(二分)
上藥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
千金療少小五六日不食,氣逆,桂心橘皮湯方。
桂心(半兩) 橘皮(三兩) 薤白切(五合) 黍米(五合) 人參(半兩)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先煮藥,取二升,次下薤米,米熟湯成,稍稍服之。
又療少小胃氣不調,不嗜食,生肌肉地黃丸方。
亁地黃 大黃(各五分) 茯芩(三分) 當歸 柴胡 杏仁(各二分)
上六味末之,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服。(並出第五卷中)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霍亂方一十二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霍亂,心腹刺痛,吐痢方。
茯芩 桔梗 人參(各六分) 白朮(五分) 甘草(炙) 厚朴(各四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六合,去滓,溫服之。
又療小兒霍亂,嘔吐不止方。
人參(六分) 厚朴(三分炙) 陳倉米(三合)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之。
千金療小兒吐痢霍亂方。
人參(四分) 厚朴(炙) 甘草(各二分炙) 白朮(三分)
上四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五合,六十日兒服一合,百日兒分三服,期歲兒分再服
,乳母忌油膩等。
備急療小兒霍亂吐痢方。
人參(四分) 厚朴(炙) 甘草(各二分炙) 乾薑(一分) 白朮(三分)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
又療孩子霍亂,已用有效方。
人參 蘆籜(各二分) 扁豆藤(二兩) 倉米(一撮)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服。
又方
人參(四分) 生薑(三分) 厚朴(炙) 白朮 甘草(炙各二分)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
又方
人參(四分) 木瓜(一枚) 倉米(一撮)
上三味切,以水煮,分服以意量之,立效。
必效主小兒霍亂方。
取廁屋戶簾燒灰,研以飲服一錢匕。
又方
訶黎勒(一枚)
上一味,先煎沸湯,研一半許,與兒服立止,再服神妙。
古今錄驗療小兒霍亂吐痢,人參白朮湯方。
人參(六分) 白朮 茯苓(各四分) 厚朴(炙) 甘草(炙各三分)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分溫服立效。
劉氏療百日以來及蓐內兒霍亂方。
以人乳半合,及生薑汁少許相和煎,服入口定。
又療小兒霍亂方。
生薑(四分) 香薷(一兩) 薄荷(一兩)
上三味以水煎,分溫兒與母俱服之,甚良。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霍亂雜病方六首
內容:劉氏療小兒霍亂,空吐不痢方。
人參(六分) 生薑(四分) 厚朴(二分炙) 橘皮(一分) 兔骨(一兩炙碎)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煎取四合服之,即利,下部又以杏仁鹽少許,皂莢末少許,
面和硬溲如棗核大,以綿裹內之,便通,奶母忌熱面大效。
又療小兒霍亂,空利不吐方。
烏牛 草(一團) 生薑 人參(各三兩)
上三味切,以甜不醋漿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分服之,如孩子渴,取曲 糞爛龍骨一兩
,以漿水煎,澄清與兒吃即瘥。
又療小兒霍亂,不吐不痢肚脹妨滿,上下不通方。
甘草(四分炙) 當歸(二分) 石鹽(三分)
上三味切,以漿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牛黃麝香各半錢匕,研,蜜半匙相和,以
下灌之,即通,奶母與漿水粥吃,勿吃面肉等。
又小兒幹霍渴熱及壯熱,眼色慢四大困悶方。
以烏豆一升,淨幹擇,生薑一兩切,以水三升煎烏豆皮欲爛,即濾取汁二合,和少許蜜
吃,即變吐,如人行六七裏,又與吃,無問大人小兒,並與服之效。
又療小兒熱霍,諸藥不瘥方。
以蘆葉二大兩,糯米三大合,水三升先煮葉,入米煮。取一升,入蜜少許,和服即瘥,
不足即取桑葉二升,生薑半兩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著一匙白米為飲服。
又療小兒霍亂,吐痢不止方。
以人乳汁二合,生薑汁粟米許,豆蔻取仁碎似蕎麥大二七枚,蘧 一小把,龍骨六分,
以乳煎取一合,著少許牛黃麝香兔毛灰等和,分為三服,如渴以糯米汁著蜜與吃,即瘥。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吐痢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吐痢方。
以亂髮灰二分,鹿角一分作末,以米飲服一刀圭,日三。
又方
以熱牛矢汁灌之。
又方
燒特豬矢,水解取汁,少少飲兒。
劉氏療百日以下蓐內兒吐痢方。
面(一錢炒) 乳汁(兩合) 龍骨(六分)
上三味,煎龍骨和炒麵服之,即瘥。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噦方二首
內容:備急療小兒噦方。
以生薑汁(五合) 牛乳(五合)
上二味合煎,取五合,分二服。
又方
以羊乳一升煎,減半,分五服,無,用牛乳代之。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口噤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口噤方。
以鹿角粉之,大豆末之,等分,和乳塗乳飲兒。
又方
以驢乳二升,豬乳一升合煎,得一升半,服如杏仁,三四服瘥。
備急療小兒鵝口,並噤方。
礬石(燒末) 朱砂(各半分末)
上二味和,研令極細,敷兒舌上,日三,以亂髮洗舌上垢,頻頻令淨,即瘥。
古今錄驗療小兒噤,其病在咽中如麻豆許,令兒沫,不能乳哺方。
取水銀如黍米與服,覺病無早晚,水銀下嚥便愈,以意量之,不過小麻子許與可也。
小兒重舌方一十三首
千金療小兒重舌方。
灸行間隨年壯,穴在足大趾岐中是。
又方
取田中蜂房燒灰,酒和敷喉下愈。
又方
以灶中黃土末,苦酒和塗舌上。
又方
以赤小豆末,和醋塗舌上。
又方
取簸箕舌燒灰,敷舌上。
又方
黃柏竹瀝漬,取細細點舌上良。
又方
兒重舌,舌強不能收唾,燒蛇蛻末,以雞毛蘸醋展藥掠舌下愈。
千金翼療小兒重舌方。
取三屠家肉,各如指大,以摩舌上,兒立能乳便啼。
又方
以衣魚燒作灰,以敷舌上。(千金雲衣魚塗舌上)
又方
兒重舌,舌強不收唾者,鹿角末如小豆許,著舌下,數數與之。
又療小兒重舌,口中瘡,涎出至多方。
以蒲黃敷舌上,不過三度愈。
古今錄驗療兒重舌欲死方。
灸右足踝三壯,立愈,又灸左右並良。(千金雲灸兩足外踝)
又方
取亂發燒灰末,敷舌上甚佳。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鵝口燕口方六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心藏熱,口為生瘡,重舌鵝口方。
取柘根銼五升,無根只以弓材佳。
上一味,以水一鬥,煮取二升,以汁更煎,取五合,細細拭齒數次良。
又方
口生瘡白漫漫,取桑木汁,先以父發拭口,次以桑汁塗之。
又療小兒鵝口不能飲乳方。
取白鵝屎汁,瀝口中良。
又方
取黍米汁塗之。
又方
取父母亂髮淨洗,纏桃枝,沾取井華水東向日,以發拭口中,得口中白乳,以置水中,
七過瀝洗,三朝作之,救急療小兒燕口,兩吻生瘡方。
取發灰,以豬脂和塗之。(千金同)
小兒口瘡方五首
短劇療小兒口爛瘡方。
取羊乳,細細瀝口中,不過三度瘥。
千金療小兒口瘡方。
大青(三分) 黃連(二分)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
文仲支太醫療小兒口瘡方。
桑木白汁 生地黃汁(各一合) 赤蜜(半合)
上三味和暖,敷兒口中瘡便瘥。
救急療小兒口瘡方。
以蛇蛻皮水漬令濕軟,拭口內瘡一兩遍,即瘥。
劉氏療小兒口瘡方。
黃柏皮(一兩切) 烏豆(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兩合,去滓,重煎如餳。入少許龍腦香,研和敷之甚良。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口中涎出方三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口涎出方。
以白羊屎內口中瘥。
又方
以東行牛口中沫,塗兒口中及頤上。
又方
桑白汁塗之瘥。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舌上瘡唇腫方五首
內容:短劇療小兒唇腫,及口赤生白瘡爛方
清旦研桑木白皮,取汁,以塗兒唇口即瘥。
又小兒舌上瘡方。
烏賊魚骨燒末,以雞子黃和塗之,至喉咽舌下遍敷,即瘥止。
千金療小兒舌瘡方。
蜂房燒灰,屋間塵各等分和,先洗瘡使幹,敷之效。
又方
羊蹄骨中生髓和胡粉敷上,日三取瘥。
又舌腫強滿口方。
滿口舍糖醋,少時熱氣通愈。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咽喉生瘡方二首
內容:千金療熱病口爛,咽喉生瘡,水漿不得入者,膏方。
當歸 射干 升麻(各一兩) 附子(半兩) 白蜜(四合)
上五味切,以豬膏四兩先煎之,令成膏,下著地,勿令大熱,內諸藥微火煎,令附子色
黃,藥成去滓,投蜜,更上火一兩沸,以器盛之,取杏仁許含之,日四五,咽之無妨,大人
小兒
又療口中瘡,咽喉塞不利,口燥膏方。
豬脂(一斤) 黃連(一兩) 白蜜(一升)
上三味合煎令成膏,去滓,合半棗大,日四五,夜亦含之。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喉痹方四首
內容:千金升麻湯,主小兒喉痹痛,若毒瓦斯盛便咽塞,並大人喉咽不利方。
生薑 升麻 射干(各三兩) 橘皮(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溫三服。
又療小兒卒毒腫著喉頸,壯熱妨乳方。
升麻 射干 大黃(各一兩)
上三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一歲兒分三服,餘滓敷腫處,冷更暖而敷,大兒以
意加之。
又方
煮桃皮汁三升服之,又燒荊瀝汁服之。
劉氏療小兒喉痹熱塞方。
升麻(五兩切) 馬藺子(一合)
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二合,入少白蜜與兒服之,甚良。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耳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 耳方。
末石硫黃,以粉耳中,日一夜一瘥。
又療少小 耳方。
桃仁熟末,以豉許裹塞耳中。
古今錄驗小兒 耳方。
青羊屎曝幹,以綿裹塞中即瘥。
又小兒 耳有瘡,及惡肉,敷耳雄黃散方。
白麻措取皮(一合) 花燕脂(十願)
上二味搗篩,細研,敷耳中令滿,一兩度瘥。(方無雄黃未詳其名)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鼻塞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鼻塞不通,濁涕出方。
杏仁(二分) 椒(出汗) 附子(去皮) 細辛(各一分)
上四味切,以醋五合漬藥一宿,明早以豬脂五合煎,令附子色黃,膏成去滓,待冷塗絮
導鼻孔中,日再,兼摩頂上。
又療小兒鼻塞生息肉方。
通草 細辛(各一兩)
上二味搗篩,以綿纏如棗核大,藥如豆著綿頭,著鼻孔中,日二。
古今錄驗療小兒鼻塞不通,細辛膏方。
細辛 通草(各一分) 辛夷仁(一分半) 杏仁(二分去皮)
上四味切,以羊髓三合,豬脂三合,緩火煎之,膏成絞去滓,取一米粒許大,以內鼻孔
中,頻易瘥。
劉氏療小兒鼻塞不通,吃乳不得方。
醍醐(三合) 青木香 零陵香(各四分)
上三味切,和煎成膏,取少許以膏和撚為丸,或以膏塗兒頭上,及塞鼻中,以通佳。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中風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少小中風,手足拘急,二物石膏湯方。
石膏(雞子大) 真珠(一兩研)
上藥以水二升,煮取五六沸,內真珠煮,取一升去滓,稍稍分服之。
又療少小中風,脈浮發熱自汗出,項強鼻鳴幹嘔方。
甘草(炙) 芍藥 桂心 生薑(各一兩) 大棗(四枚)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忌如常法。(此張仲景桂枝湯但劑
分小爾)
又療少小新生中風,二物驢毛散方。
驢毛( 頭毛一把) 生麝香(大豆許二枚)
上藥以乳汁和,於銅器中微火上煎,令焦熟出,研末之,小兒不能飲,以乳汁和之,於
KT竹筒中盛,瀉入咽中,然後飲乳汁,令入腹。
又療少小新生肌膚幼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五物甘草等
生摩膏方。
甘草 防風(各一兩) 白朮 桔梗(各二十銖) 雷丸(二兩半)
上藥切,以不中水豬脂一斤煎,取成膏合諸藥,於微火上煎之,消息視之,凝膏成去滓
,取如彈丸大一枚,灸手以摩兒百過,寒者更熱,熱者更寒,小兒雖無病,常以少膏摩囟
上。及手足心,甚避風寒良。(翼同並出第五卷中)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咳嗽方八首
內容:短劇療少小咳嗽腹脹,七物小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碎) 紫菀(各一分) 黃芩 甘草(炙) 麻黃(去節) 生薑 桂心(各
一分)
上藥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五服,忌如常法。
又療少小咳嗽,晝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複啼,四物款冬丸方。
款冬花 紫菀(各一兩半) 伏龍肝(一分) 桂心(二分)
上藥搗篩,蜜和如泥,取如棗核大,塗乳頭令兒飲之,日三。(千金同)
又療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咳,吐乳嘔逆,晝夜不得息,四物湯方。
桔梗 紫菀(各三分) 甘草(一分炙) 麥門冬(七分去心)
上藥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為度。(千金有桂心無桔梗以水二升
煮取
一升以綿著湯中捉綿滴兒口中晝夜四五過節哺乳)
又療小兒中冷及傷寒,暴咳嗽或上氣,咽喉鳴,氣逆者,或惡寒鼻塞,清水出,紫菀湯
方。
紫菀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 黃芩 麻黃(去節) 橘皮 桂心 青木香 當
歸(各
一兩) 大黃(三分)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一歲以上至五歲兒,以意量之分服。(千金雲
兒六十余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餘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餘同)
千金療少小咳嗽,八物生薑煎方。
生薑(七兩) 乾薑(四兩) 桂心(二兩) 甘草(三兩) 杏仁(一升去尖皮) 款
冬花 紫
菀(各三兩) 蜜(一升)
上藥末之,以蜜合諸藥,微火煎之使如飴 ,量其大小多少,與兒含咽之,百日小兒含
如棗核許,日四五甚良。(出第五卷中)
備急療少小咳嗽上氣,杏仁湯方。
麻黃(八分去節) 杏仁(四十枚去尖)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百日小兒患熱氣急不得服,小便赤黃,
服之甚良,大人孩童以意量之,忌如常法。
又療少小咳嗽方。
紫菀(六分) 貝母(三分) 款冬花(一分)
上三味搗為散,取豆許著乳頭令兒飲之,日三,奶母忌如常法。
劉氏療小兒咳嗽不得臥方。
甘草(六分炙) 桔梗(四分) 桑白皮 貝母 茯苓(各三分) 大青 吳藍 五味
子人
參(各二分)
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量多少大小與服,忌如常法。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咳逆上氣方七首
內容:千金杏仁丸,主大人小兒咳逆上氣方。
杏仁(三升)
上一味熟搗如膏,蜜一升分為三分,以一分內杏仁搗合強,更內一分搗之如膏,又內一
分搗熟止,先食含之咽汁,量其多少,日三,每可半方寸,不得過也。
又射干湯,主小兒咳逆喘息如水雞聲方。
射干(二兩) 麻黃(去節) 紫菀 甘草(炙) 生薑(各一兩) 桂心(五寸) 半
夏(五枚
洗) 大棗(二十枚去核)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內蜜五合,去滓分溫服二合,忌餳羊肉,生蔥。
又方
半夏(四兩洗) 生薑(三兩) 桂心 紫菀 細辛 阿膠(各二兩) 甘草(二兩炙)
款冬
花(二合) 蜜(一合)
上九味切,以水一鬥先煮半夏,取六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兩歲見飲
六合,五歲兒飲一升,量大小多少加減之。
又五味湯,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方。
五味子(二分) 麻黃(去節一分) 當歸(二分) 人參(一分) 細辛(半分) 幹
薑(一分) 桂心(一分) 紫菀(一分) 款冬花(半分) 甘草(炙一分) 大黃(六
分)
上十一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服二合半,百日餘至二
百日,一服三合。(一方無款冬大黃有大棗三枚出第五卷中通按食則吐乃吐食也不下不大便
也故用大黃以下之氣降而吐自止喘自定)
千金翼療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 ,乳吐不欲食。
亁地黃(四兩) 麥門冬(半升去心) 五味子(五合) 大黃 硝石(各一兩) 蜜
(半升)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消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當有宿
乳一升許出,兒大者服五合。又療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膿方。
燒淡竹瀝,煮二十沸,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服一升。
不妨食息乳哺。(並出第十一卷中)
劉氏療小兒上氣急滿,坐臥不得方。
鱉甲(一兩炙令極熟搗為末) 燈心(一握)
上二味,以水二升,煎取八合,以意量之與服。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傷寒方三首
內容:千金論曰,夫小兒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傷寒也。大人解脫之久,傷於寒冷,則不論耳
,然天行非節之氣,其亦得之,有時行疾疫之年,小兒出腹便患斑者也,治其時行節度,故
如大人法,但用藥分劑少異,藥小冷耳。
又療小兒傷寒方。
生葛汁 淡竹瀝(各六分)
上二味相和,二三歲兒分三服,不宜煮,生服佳。
又療少小未滿百日,傷寒鼻衄,身熱嘔逆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三分) 桂心(八銖) 寒水石 石膏(碎) 甘草(炙各二分)
上五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
又療少小傷寒,芍藥四物解肌湯方。
芍藥 黃芩 升麻 葛根(各二分)
上藥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四服,期歲以上分三服。(並出第五卷中)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天行方八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天行壯熱咳嗽,心腹脹妨方。
人參 甘草(炙各一分) 生地黃 麥門冬(去心) 茅根(各六分)
上五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以意量之,分溫與服,忌如常法。
又方
麥門冬(去心) 茅根(各六分) 甘草(炙) 人參(各二分) 紫菀 升麻 貝母 竹
瀝(各
二分)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服,忌如常法。
千金療少小有熱不汗,二味通汗散方。
雷丸(四兩) 粉(半斤)
上藥搗篩,以粉兒身,以瘥為度。
又療小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方。
細銼柳枝,煮取汁,以洗兒立效,若渴,絞冬瓜汁服之。
又療小兒寒熱,及赤氣中人,豬蹄散方。
取豬後腳懸蹄燒灰末,以乳汁飲一撮立效。(並出第五卷中)
劉氏療小兒天行頭痛壯熱方。
青木香(六分) 白檀香(三分)
上二味搗散,以清水和服之,以水調塗頂,頭痛立瘥。
又方
吳藍 大青(各十分) 甘草(炙) 生麥門冬(去心) 生薑(各六分) 茵陳(三
分) 梔子
仁(十枚) 蘆根(一握洗)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溫服之,忌如常法。
又療小兒天行五日以後,熱不歇方。
棗葉(一握) 麻黃(一兩去節) 蔥白(切一合) 豉(一合)
上四味切,以童子小便二升煎,取九合去滓,分服之。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諸黃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黃方。
搗上瓜根汁,澄清滴兒鼻中如大豆許,日服三合。
又方
搗麥青汁服之。
又方
搗韭根汁,以滴兒鼻中少許,即出黃水瘥。
又療諸黃方。
小豆(二十一枚) 瓜蒂(十四枚) 糯米(四十粒)
上三味搗散,吹鼻中瘥。(並出第五卷中)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諸瘧方九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瘧方。
取蛇皮燒灰,一錢匕和冷水服之。
又方
取驢軸下垢膩,刮取和麵作燒餅與吃,以瘥止。
刪,繁療小兒瘧,或自能飲,或不能飲母含藥與飲之,常山酒煎方。
常山(二兩) 桂心(一兩) 甘草(半兩)
上三味切,以酒一升煎,取七合去滓,分服,取吐瘥止。
千金常山湯,主小兒溫瘧方。
常山(四分切) 淡竹葉(切一握) 小麥(三合)
上三味,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一日至七日兒,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兒,一合
半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兒,二合為三服,四十日至六十日兒,六合為三服,六十日至百
日兒,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兒,一服三合,其一歲至七八歲兒,增藥水,並以此為率
又方
灸兩乳下一指各三壯。
又方
燒雞 黃皮末,和乳與服,男雄女雌。
又方
生鹿角末,發時與一錢匕服之。
又方
燒鱉甲灰,以酒服一錢匕,至發時服三匕。(出第五卷中)
劉氏療小兒瘧方。
黃丹半錢匕,以蜜水和與服,若冷,以酒和與服之良。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眼赤痛方八首
內容:古今錄驗療小兒眼痛方。
取淡竹瀝拭之。
又方
取鯉魚膽點之。
又方
取車前草汁,和竹瀝點之。
又方
以人乳浸黃連點之。
劉氏療小兒赤眼方。
黃連(二分) 樸硝(一分令幹)
上二味,以婦人奶汁浸之,點眼良。
短劇療小兒蓐內赤眼方。
生地黃薄切,冷水浸以貼之妙。
又方
取羊子肝薄切,以井花水浸,以貼之妙。
又方
取黃柏以乳浸,點之。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諸淋方六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淋方。
車前子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之。(一方用車前草)
又方
以冬葵子煮汁服之。
又方
取蜂房亂發燒灰,以水服一錢匕,日再服。
文仲療小兒淋,兼石淋方。
取特牛陰毛燒灰,以漿水服一刀圭,日再服。
又方
榆皮 瞿麥(各六分)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分溫服之。
又方
小麥(一合) 蔥白(一握)
上二味,以水一升,煮去滓取一半,分服之。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小便不通方五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熱極病,小便赤澀,或不通,尿輒大啼呼,滑石湯方。
滑石(十六分) 子芩(十四分) 冬葵子(八分) 車前草(切一升)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一歲至四五歲服一合,日再服甚良。
短劇療小兒小便不通,地膚子湯方。
地膚子(一分) 瞿麥 冬葵子(各三分) 知母 黃芩 豬苓 海藻 橘皮 升麻 通
草
(各一分半) 大黃(八分)
上十一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大小多少量與服,忌如常法。(千金有枳實無橘皮)
千金療小兒小便不通方。
車前草(一升切) 小麥(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以煮粥服,日三四,量與服。
又方
冬葵子(一升)
上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入滑石末一分,溫分服。
劉氏療小兒忽不得小便,急悶方。
蔥白(一握) 通草(一兩) 冬葵子(一合)
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量服。
<篇名>上五臟癇證候
內容:又馬癇之為病,張口搖頭,馬鳴欲反折。(灸項風府臍中三壯病在腹中燒馬蹄末服)
牛癇之為病,目正直視,腹脹。(灸鳩尾上及大椎各三壯燒牛蹄灰末服)
雞癇之為病,延頸反折,喜驚自搖。(灸足諸陽各三壯)
羊癇之為病,喜揚目,吐舌。(灸大椎上三壯)
豬癇之為病,喜吐沫。(灸完骨兩旁各一寸七壯)
犬癇之為病,手屈拳攣。(灸兩手心一壯灸足太陽各一壯灸肋戶兩聊頭兩穴各一壯良)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上六畜癇證候
內容:凡(諸反張大人脊下容側手小兒容三指者不可療也) 又(若目反上視瞳子動當灸囟中
取
之法橫度口盡兩吻際又橫度鼻下亦盡兩邊折去鼻度半都合口為度從額上發際上行度之灸度頭
一處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隨手動者是此最要處也) 次(灸當額上入發際二分許直望鼻為正也)
次(灸其兩邊當目瞳子直上入發際二分許) 次(灸頂上回毛中) 次(灸客主人穴在眉
後際
動脈是也) 次(灸兩耳門當耳開口則骨解開動張陷中是也) 次(灸兩耳上卷耳取之一法
當卷
耳上頭是也大人當耳上橫三指小小兒各自取其指也) 次(灸兩耳後完骨上青脈亦可以針刺
令
血出) 次(灸玉枕項後高骨是也) 次(灸兩風池穴在項後兩轅筋外發際陷中是也) 次
(灸風
府當項
上頭部凡二十九處,兒生十日可灸三壯,三十日灸五壯,五十日灸七壯,病重者具灸之
,輕者唯灸囟中風池玉枕也,艾使熟,炷令平正著肉,火勢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
不著肉,徒灸多炷無益也。
又若腹滿短氣轉鳴(灸肺募穴在兩乳上第二肋間宛宛中垂繩取之當瞳子是也) 次(灸
膻
中) 次(灸胸堂) 次(灸臍中) 次(灸薜息穴薜息在兩乳下第一肋間宛宛中是也) 次
(灸巨
闕穴巨闕人人鳩尾下一寸小兒去臍作六分分之去心鳩尾下一寸是也並灸兩邊) 次(灸胃管)
次(
上腹部一十二處,胸堂,巨闕胃脘十日兒三炷。一月以上可五炷,陰下縫三炷,或雲隨
年壯以灸之。
又若脊強反張(灸大椎並灸諸髒俞及督脊上當中央從大椎度至窮骨中屈更從大椎度之灸
度下頭是督脊也)
上背部一十二處,十日兒灸三壯,一月以上灸五壯。
又若手足掣 驚者(灸尺澤) 次(灸陽明) 次(灸少商) 次(灸勞宮) 次(灸
心主) 次
(灸合穀) 次(灸三間穴) 次(灸少陽)
上手部一十六處,其要者陽明少陽心主尺澤合谷少商也,壯數如上。
又(灸伏兔) 次(灸三裏) 次(灸腓腸) 次(灸鹿溪) 次(灸陽明) 次(灸
少陽) 次(灸
然穀)
上足部一十四處,皆要可灸如上壯數,手足陽明謂人四指,凡小兒驚癇皆灸之,若風病
大動,手足掣 者,盡灸手足十指端,又灸本節後。
又論曰∶若病家始發,便來告師,師可診候,所解為法,作次序療之,以其節度首尾取
瘥也,病家已經雜療無次序,不得制病。病則變異其本候。後師便不知其前證虛實,直依其
後證作療,亦不得瘥也,要應精問察之,為前師貫者所配,依取其前蹤。續以為療,乃無逆
耳,前師處湯,本應數劑乃瘥,而病家服一兩劑求效,便謂不驗,以後更問他師,師不尋前
人為療寒溫次序,而更為療,而不依次前師療則斃也,或前已下之,後須平和療以接之,而
得瘥也或前人未下之,或不去者,或前療寒溫失度,後人應調理之,是為療敗病,皆須邀射
之,然後免耳,不依次第,及不審察,必反重斃也,又茵芋丸,療少小有風癇疹,至長不除,
或遇
茵芋(炙) 鉛丹(熬) 鉤藤(炙) 杜蘅 防葵 石膏(研) 秦艽(各四分) 菖
蒲黃芩
(各六分) 松蘿(二分) 蜣螂(十枚炙) 甘草(十四分炙)
上十二味搗篩,丸如小豆。三歲以下服五丸,三歲以上服七丸,五歲以上服十丸,十歲
可至十五丸,大小量之,又神農本草經說,小兒驚癇有一百二十種,其證候微異于常,便是
癇候也,初出胎,血脈不斂,五臟未成,稍將養失宜,即為病也,時不成人,其經變蒸之後
有病,餘證並寬,唯中風最暴卒也。
又小兒四肢不好,驚掣,氣息小異,欲作癇。
又凡小兒不能乳哺,當與紫丸下之,小兒始生,生氣尚盛,但有微惡,則須下之,必無
所損,及其愈病則致深益。及變蒸日滿不解者,並宜龍膽湯也。(方在客忤中)若不時下,
則
成大病,病成則難療矣。凡下,四味紫丸最善,雖下不損人,足以去疾,若四味紫丸不得下
者,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當倍之,若已下而有餘熱不盡,當按方作龍膽湯,稍稍服之,
摩赤膏,風癇亦當下之後,以豬心湯下之。驚癇但按圖灸之,及摩膏,不可大下也,何者,
驚癇,心氣不定。下之內虛,益令甚耳,驚癇甚者,特為難治如養小兒,嘗慎驚,勿令兒聞
大聲,抱持之間,當安徐勿令怖也,又天雷時便掩塞兒耳,並作餘細聲以亂之。
凡養小兒,皆微驚以長血脈,但不欲大驚,大驚乃灸驚脈,若五六十日灸者,驚複重甚
,生百日後灸驚脈,乃善。
治少小心腹熱,除熱丹參赤膏方。
丹參 雷丸 芒硝 戎鹽 大黃各三兩
上五味切,以苦酒半升浸四種一宿,以成煉豬脂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內芒硝。膏成,
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丹參雷丸亦佳。(並出第五卷中)
千金翼凡小兒之癇有三種,有風癇,有驚癇,有食癇,然風癇驚癇。時時有耳,十人之
中,未有一二是食癇者,凡是先寒後熱發癇者,皆是食癇也,驚癇當按圖灸之,風癇當與豚
心湯下之,食癇當下乃愈,紫丸佳,凡小兒所以得風者。緣衣暖汗出,風因而入也,風癇者,
初得之時,先屈指如數乃發作,此風癇也,驚癇者,起於驚怖,先啼乃發作,此驚癇也,驚
癇微者,急療,勿複驚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變熱後發癇。此食癇也,早治則瘥,
四味
小兒衣甚寒薄,則腹中乳食不消,其大便皆酢臭,此欲為癖之漸也,便將紫丸以微消之,
服
又凡小兒冬月下無所畏,夏月下難瘥,然有病者不可不下。後腹中當小脹滿,故當節哺
乳,將紫丸數日,又乳哺小兒,常令多少有常劑,兒漸大,當稍稍增之,若減少者,此腹中
已有小不調也,便微服藥,停哺,但與乳,甚者十許日,微者五六日止,哺自當如常,若不
肯哺而欲乳者,此是癖,為重要當下之,無不瘥者,不下則致寒熱,或反吐而發癇,或更致
下痢
又凡小兒有熱,不欲哺乳,臥不安,又數驚,此癇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瘥更服之,
兒立夏後有病,療之慎勿妄灸。不欲吐下,但以除熱湯浴之,除熱散粉之,除熱赤膏摩之,
又臍
又凡小兒屎黃而臭者,此腹中有熱,宜微將服龍膽湯,若白而酢者,此寒不消也,當服
紫丸,微者少與藥令內消,甚者小增令小下,皆須節乳哺數日,令胃氣平和,若不節乳哺,
則病
備急療少小百二十種癇病,胸中病,蛇蛻皮湯方。
蛇蛻皮(三寸炙) 細辛 甘草(炙) 鉤藤 黃 (各二分) 大黃(四分) 蚱蟬
(四枚炙
)牛黃(五大豆許)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合,百日兒一服二合,甚良,窮地無藥物,可一二
味亦合,不可備用,然大黃一味不得常用效。
又療少小二十五癇,大黃湯方。
甘草(炙) 大黃 甘皮 當歸(各一兩) 細辛(半兩)
上五味搗篩,以指撮著水一升,煮取二合,一歲兒服一合,日二。
古今錄驗赤湯療二十五種癇,吐痢,寒熱百病,不乳哺方。
大黃(五兩) 當歸 芍藥 黃芩 栝蔞 甘草(炙) 桂心 人參 赤石脂 牡蠣(熬)
紫石英 麻黃(去節各二兩)
上十二味搗篩令調,盛以韋囊,八歲兒以幹棗五枚,用水八合煮棗,取五合,兩指撮藥
入湯中煮,取三沸,去滓與兒服之,取利,微汗自除,十歲用棗十枚,三指撮藥,水一升煮
三沸服之,此湯療小兒百病及癇,神驗。
又療未盈月及出月兒壯熱發癇,鉤藤湯方
鉤藤(一分) 蚱蟬(一枚去翅) 柴胡 升麻 黃
芩(各二分) 蛇蛻皮(二寸炙) 甘草(炙) 大黃(各二分) 竹瀝(三合) 石膏(三
分碎)
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三合半,和竹瀝服一合,得利,見湯色出停,後服至五十六
十日,兒一服一合,乳母忌海藻,菘菜等。(崔氏雲若連發不醒加麻黃一分去節)
又療百日及過百日兒發癇,連發不醒,及胎中帶風,體冷面青反張,宜服麻黃五癇湯方
麻黃(去節) 羌活 亁葛 甘草(炙) 枳實(各二分炙) 杏仁(二十枚) 升麻 黃
芩
大黃(各四分) 柴胡 芍藥(各三分) 鉤藤皮(一分) 蛇蛻(三寸炙) 蚱蟬(二枚
炙去羽)
石
上十五味切,以水二升並竹瀝五合,煎取六合,每服一合佳。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驚悸方二首
內容:必效鉤藤湯,療小兒壯熱,時氣驚悸,並熱瘡出方。
鉤藤 人參 蚱蟬(炙) 子芩(各一分) 蛇蛻皮(三寸炙) 龍齒(四分) 防風 澤
瀉(
各二分) 石膏(一兩碎) 竹瀝(三合)
上十味切,以水二升並竹瀝,煎取七合,細細服之,以瘥為度。
又方
牛黃(兩大豆許研) 蚱蟬(炙各二分) 龍齒 麥門冬(去心各四分) 人參(三分)
鉤藤
(一分) 茯神 杏仁(十二枚) 蛇蛻皮(三寸炙末入)
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煎取六合去滓,下牛黃末,分六服,消息服之,令盡瘥。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夜啼方一十首
內容:短劇療小兒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隨多少)
上一味搗篩,蜜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加至五六丸,以瘥為度。(千金同)
又方
以妊娠時食飲偏有所思者,以哺兒則愈。(千金同)
千金療小兒夜啼不已,醫所不治者方。
取野狼糞中骨燒作灰,水服如黍米粒一枚,即定。
又療小兒夜啼至明不安寐,芎 散方。
芎 防己 白朮(各二分)
上三味搗篩,以乳和之,與兒服之量多少,又以兒母手掩臍中,亦以摩兒頭及脊驗。二
十日兒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
又方
交道中土 伏龍肝(各一把)
上二味,以絹篩,水和少許服之瘥。
又方
取馬骨燒灰,敷乳上飲兒,啼即止。(並出第五卷中)
備急或常好啼方。
取犬頭下毛,以絳囊盛。擊兒兩手,立效。
必效小兒夜啼方。
以日未出時及日午時,仰臥,著於臍上橫文屏氣以朱書作血字,其夜即斷聲效。
古今錄驗小兒夜啼如腹痛方。
蟲(熬令煙盡) 芍藥(炙) 芎 (熬各等分)
上三味搗末,服如刀圭,日三,以乳服之。
又療小兒夜啼不止,腹中痛,宜以乳頭散方。
黃 甘草(炙) 當歸 芍藥 附子(炮) 乾薑(各等分)
上六味為散,以乳頭飲兒,丸可胡豆三丸,大小量之。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驚夜啼方七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五驚夜啼,龍角丸方。
龍角 黃芩 大黃(各二分) 牡丹皮(一分) 蚱蟬(一枚炙) 牛黃(小豆大五枚)
上六味搗篩,蜜和丸如麻子,少小以意增減之,甚良。(千金牡丹作牡蠣崔氏名五驚丸)
千金療小兒驚啼方。
以雞屎白熬末,以乳服少許。
又方
以臘月縛豬繩燒灰,服之。
又方
燒 皮三寸,灰著乳頭飲兒。
又方
車轄脂如小豆許,內口中及臍中瘥。
又小兒因宿乳不消,腹痛驚啼,牛黃丸方。
大附子(二枚炮去皮) 牛黃(三銖) 巴豆(去心皮熬) 杏仁(去尖皮) 真珠(各
一兩研)
上五味,搗附子真珠下篩,別搗巴豆杏仁合如膏,內附子及牛黃,搗一千二百杵。若干
入少蜜足之,百日兒服如粟米一丸,三歲兒服如麻子一丸,五六歲兒服如胡豆一丸,日二,
先乳哺了服之,隔上下悉當微轉,藥完出者病癒,散出者更服。(並出第五卷中)
文仲隱居效方,小兒夜啼不安,此腹痛,故至夜輒劇,狀似鬼禍,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 當歸 芍藥 白朮(各四分) 甘草(炙) 桂心(各二分)
上六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分服之,增減量之。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客忤一十首
內容:千金論曰,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來氣息忤之。一名中人為客忤也。雖是家人,
或別房異戶,或乳母父母從外還,衣服或經履鬼神粗惡暴氣,或牛馬之氣,皆為忤也。發作
喘息
又論曰∶凡中客之為病,皆頻吐下青黃白色,水谷解離,腹痛夭糾。面色變易,其候似
癇,但眼不上插耳,其脈急數者是也,宜與龍膽湯下之。
又龍膽湯療嬰兒出腹,血脈盛,實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 者,若已能進哺,中
食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魃氣,並諸驚癇。方悉主之,小兒皆服之,小兒龍膽湯第
一,此是新出腹嬰兒方,若日月長大者,以次依此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魅氣者。可加人參
當歸,各如龍膽秤分多少也,一百日兒加半分,二百日兒加一分,一歲兒加半兩,餘藥皆准
爾。
龍膽 鉤藤皮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神 甘草(炙各一分) 蜣螂(二分炙) 大
黃(四分)
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為劑也,服之如後節度,藥有虛實,虛藥宜足數
合水也,兒生一日至七日,分取一合為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分取一合半為三服,生十六
日至二十餘日至四十日者,盡以五合為三服,十歲亦准此,得下即止,勿複服也。
又少小卒客忤,不知人者方。
取新熱馬屎一枚,絞取汁飲兒,下便愈,亦治中客忤而KT 啼面青腹強者。
又少小見人來,卒不佳,腹中作聲者,二物燒發散方。
用向來者人頭生髮十莖,斷兒衣帶少許,合燒灰,細末和乳飲兒,即瘥。
又少小中忤人,一物馬通浴湯方。
用馬通三升,火燒令煙盡,以酒一鬥煮三沸,去滓,以浴兒即瘥。
又凡乘馬行還,得汗氣臭,又未盥洗易衣裝,而便向兒邊。令兒中馬客忤,兒忽卒見
馬來,及聞馬鳴驚,及馬上衣物馬氣,皆令兒中馬汗氣及客忤,慎護之,特重一歲兒也。
又凡非常人及諸物從外來,亦驚小兒致病,欲防之法,諸有從外來人,及有異物入戶,
當將兒回避之,勿令見也,若不避者,即燒牛糞令有煙氣,置戶前則善。
又方
吞麝香如大豆許立愈。
又療少小客忤,二物黃土塗頭方。
以灶中黃土熟者,曲 糞等分合搗如雞子黃大,塗兒頭上,及五心良。(一方雞子清和
如泥)
又療小兒犯客忤,發作有時方。
取母月衣覆兒上,大良。
又療卒客忤方。
剪取驢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彈丸,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藥成著乳頭飲之,下喉即愈。
又療小兒卒客忤方。
銅鑒鼻燒令赤,投少許酒中,大兒飲之,少兒不能飲者,含與之即愈。(並出第五卷中)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症瘕癖方六首
內容:廣濟療少小及大人腹中宿食積成症癖,兩脅妨滿,氣息喘急,不能食,面黃,日漸瘦,
腹大脹硬。除百病,紫雙丸方。
代赭(研) 丹砂(研) 大黃(各八分) 青木香 當歸(各五分) 桂心(四分) 犀
角(三
分屑) 巴豆(六分)
上八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人小兒量之,十歲兒服大豆二丸,六歲者小豆許二丸,
以下臨時斟酌,要瀉病出為度,久疾日一丸,以溏泄而已,不在猛瀉,忌如常法。
又療小兒 癖發,腹痛不食,黃瘦,鱉甲丸方。
鱉甲(炙) 郁李仁(各八分) 防葵 人參(各五分) 訶黎勒皮(七顆) 大黃(四
分) 桑
菌(三分)
上七味搗篩,蜜丸大小量之,以酒飲乳服五丸至十丸千金牛黃鱉甲丸。療小兒癖實,癰
腫,壯熱,食不消化中惡忤氣方。
牛黃(二分) 鱉甲(炙) 麥曲(熬) 柴胡 大黃 枳實(炙) 芎 (各二兩) 濃
樸(炙) 茯苓 桂心 芍藥 乾薑(各半兩)
上十二味搗篩。蜜丸如小豆,日三服,以意量之。
又療小兒心下生痞,痰 結聚,腹大脹滿,身體壯熱,不欲哺乳,芫花丸方。
芫花 黃芩(各四分) 大黃 雄黃(細研各十銖)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和,更搗一千杵。三歲兒至一歲以下,服如粟米一丸,欲服丸,內
兒喉中,令母與乳,若長服消病者,當以意消息與服之,與乳哺相避良。
又療小兒痰實,結聚宿癖,羸露瘦,不能飲,真珠丸方。
真珠(半兩研) 麥門冬(一兩去心) 蕤仁(五十枚一雲二百個) 巴豆(七枚去心
皮熬一
雲四十枚)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期歲兒服二丸小豆大,二百日兒服如麻子二丸,漸增,以知為度
,當下病赤黃白黑葵汁,勿絕藥,病盡下自止。久服令小兒肥白無病,已試驗。(並出第五
卷中)
劉氏療小兒冷癖 癖氣,不下食瘦,時時肋下痛方。
防葵 當歸 枳實(炙) 厚朴(炙) 楮實 人參 黃 茯神 白朮 訶黎勒皮(各
八
分) 郁李仁(去皮) 柴胡 大麻仁 芍藥 橘皮 防風 紫菀(洗去土) 薏苡仁(各
六分)
附子(二枚炮
)乾薑(末二分) 甘草(炙) 亁地黃(各十分) 大黃(十分) 五味子(四分) 檳
榔(四顆) 牛膝(二分)
上三十味搗篩,蜜丸如梧子,大小增減,以意量之,須飲服之良。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痰結方二首
內容:千金療少小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芒硝紫丸方。
芒硝(四分熬) 大黃(四兩) 半夏(二兩洗) 代赭(一兩) 甘遂(二兩熬) 巴豆
(三百枚去
心皮熬) 杏仁(一百二十枚)
上七味搗篩,別治巴豆杏仁,令如膏,搗數千杵,令相和,如強內少蜜,百日兒服如胡
豆十丸,過百日至一歲,服二十丸,隨兒大小,以意節度之,當候兒大便中藥出為愈,若不
出,複與加初。(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療八歲以上兒熱結痰實,不能下食方。
大黃(十二分) 柴胡(九分) 黃芩 知母(各十二分) 升麻(十分) 枳實(炙)
杏仁(
各六分) 芍藥 梔子(各八分) 細辛(二分半) 竹葉(切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十歲兒分三服以下,以意消息多少量
之。(千金有桔梗黃連無枳實杏仁)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因食痞滿羸瘦不下食肚脹方四首
內容:短劇療四五歲兒因食及在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哺不為肌膚,心
腹痞滿,痿黃瘦瘠,四肢痿 繚戾,服之令充悅方。
芍藥(十分炙令黃) 黃 鱉甲(炙) 人參(各四分) 柴胡(八分) 茯苓(六
分) 甘草
(炙) 乾薑(各二分如熱以枳實代)
上八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二服,忌如常法。(千金有大黃無黃 雲服
一丸一歲以上乳服三丸七歲兒服十丸日二)
千金療少小傷寒,久病不除,瘥複劇,羸瘦骨立,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十銖) 大黃(六銖) 芒硝(五分) 麥門冬(六分去心) 石膏(一兩) 甘
草(炙) 當歸 黃芩 黃連 前胡(各一分)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下利即止效。
又療小兒羸瘦 ,常服不妨乳方。
甘草(五兩炙)
上一味搗篩,蜜丸如小豆,一歲兒服十丸,日三,盡即更合。(並出第五卷中)
劉氏療小兒肚脹,漸瘦不食,四肢熱不調方。
甘草(炙) 鱉甲(炙) 柴胡 茯神 子芩(各六分) 訶黎勒皮(十分) 檳榔(兼
皮三顆
研) 芍藥 橘皮(各三分) 生薑 當歸(各四分) 知母(五分) 大黃(八分)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分為數服,得瀉病瘥。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食不下及不消不嗜食方四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心腹滿,吃食不下,地黃飲子方。
生地黃汁(三合) 生薑汁(三合) 訶黎勒(四分末) 白蜜(一匙)
上四味相和調勻,分溫服之,微利尤良。
短劇療小兒宿食不消,發熱,九味當歸湯方。
當歸 甘草(炙) 芍藥 人參 桂心 黃芩 乾薑(各一分) 大棗(五枚) 大黃
(二分)
上藥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
千金療少小五六日不食,氣逆,桂心橘皮湯方。
桂心(半兩) 橘皮(三兩) 薤白切(五合) 黍米(五合) 人參(半兩)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先煮藥,取二升,次下薤米,米熟湯成,稍稍服之。
又療少小胃氣不調,不嗜食,生肌肉地黃丸方。
亁地黃 大黃(各五分) 茯芩(三分) 當歸 柴胡 杏仁(各二分)
上六味末之,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服。(並出第五卷中)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霍亂方一十二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霍亂,心腹刺痛,吐痢方。
茯芩 桔梗 人參(各六分) 白朮(五分) 甘草(炙) 厚朴(各四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六合,去滓,溫服之。
又療小兒霍亂,嘔吐不止方。
人參(六分) 厚朴(三分炙) 陳倉米(三合)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之。
千金療小兒吐痢霍亂方。
人參(四分) 厚朴(炙) 甘草(各二分炙) 白朮(三分)
上四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五合,六十日兒服一合,百日兒分三服,期歲兒分再服
,乳母忌油膩等。
備急療小兒霍亂吐痢方。
人參(四分) 厚朴(炙) 甘草(各二分炙) 乾薑(一分) 白朮(三分)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
又療孩子霍亂,已用有效方。
人參 蘆籜(各二分) 扁豆藤(二兩) 倉米(一撮)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服。
又方
人參(四分) 生薑(三分) 厚朴(炙) 白朮 甘草(炙各二分)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
又方
人參(四分) 木瓜(一枚) 倉米(一撮)
上三味切,以水煮,分服以意量之,立效。
必效主小兒霍亂方。
取廁屋戶簾燒灰,研以飲服一錢匕。
又方
訶黎勒(一枚)
上一味,先煎沸湯,研一半許,與兒服立止,再服神妙。
古今錄驗療小兒霍亂吐痢,人參白朮湯方。
人參(六分) 白朮 茯苓(各四分) 厚朴(炙) 甘草(炙各三分)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分溫服立效。
劉氏療百日以來及蓐內兒霍亂方。
以人乳半合,及生薑汁少許相和煎,服入口定。
又療小兒霍亂方。
生薑(四分) 香薷(一兩) 薄荷(一兩)
上三味以水煎,分溫兒與母俱服之,甚良。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霍亂雜病方六首
內容:劉氏療小兒霍亂,空吐不痢方。
人參(六分) 生薑(四分) 厚朴(二分炙) 橘皮(一分) 兔骨(一兩炙碎)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煎取四合服之,即利,下部又以杏仁鹽少許,皂莢末少許,
面和硬溲如棗核大,以綿裹內之,便通,奶母忌熱面大效。
又療小兒霍亂,空利不吐方。
烏牛 草(一團) 生薑 人參(各三兩)
上三味切,以甜不醋漿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分服之,如孩子渴,取曲 糞爛龍骨一兩
,以漿水煎,澄清與兒吃即瘥。
又療小兒霍亂,不吐不痢肚脹妨滿,上下不通方。
甘草(四分炙) 當歸(二分) 石鹽(三分)
上三味切,以漿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牛黃麝香各半錢匕,研,蜜半匙相和,以
下灌之,即通,奶母與漿水粥吃,勿吃面肉等。
又小兒幹霍渴熱及壯熱,眼色慢四大困悶方。
以烏豆一升,淨幹擇,生薑一兩切,以水三升煎烏豆皮欲爛,即濾取汁二合,和少許蜜
吃,即變吐,如人行六七裏,又與吃,無問大人小兒,並與服之效。
又療小兒熱霍,諸藥不瘥方。
以蘆葉二大兩,糯米三大合,水三升先煮葉,入米煮。取一升,入蜜少許,和服即瘥,
不足即取桑葉二升,生薑半兩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著一匙白米為飲服。
又療小兒霍亂,吐痢不止方。
以人乳汁二合,生薑汁粟米許,豆蔻取仁碎似蕎麥大二七枚,蘧 一小把,龍骨六分,
以乳煎取一合,著少許牛黃麝香兔毛灰等和,分為三服,如渴以糯米汁著蜜與吃,即瘥。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吐痢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吐痢方。
以亂髮灰二分,鹿角一分作末,以米飲服一刀圭,日三。
又方
以熱牛矢汁灌之。
又方
燒特豬矢,水解取汁,少少飲兒。
劉氏療百日以下蓐內兒吐痢方。
面(一錢炒) 乳汁(兩合) 龍骨(六分)
上三味,煎龍骨和炒麵服之,即瘥。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噦方二首
內容:備急療小兒噦方。
以生薑汁(五合) 牛乳(五合)
上二味合煎,取五合,分二服。
又方
以羊乳一升煎,減半,分五服,無,用牛乳代之。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口噤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口噤方。
以鹿角粉之,大豆末之,等分,和乳塗乳飲兒。
又方
以驢乳二升,豬乳一升合煎,得一升半,服如杏仁,三四服瘥。
備急療小兒鵝口,並噤方。
礬石(燒末) 朱砂(各半分末)
上二味和,研令極細,敷兒舌上,日三,以亂髮洗舌上垢,頻頻令淨,即瘥。
古今錄驗療小兒噤,其病在咽中如麻豆許,令兒沫,不能乳哺方。
取水銀如黍米與服,覺病無早晚,水銀下嚥便愈,以意量之,不過小麻子許與可也。
小兒重舌方一十三首
千金療小兒重舌方。
灸行間隨年壯,穴在足大趾岐中是。
又方
取田中蜂房燒灰,酒和敷喉下愈。
又方
以灶中黃土末,苦酒和塗舌上。
又方
以赤小豆末,和醋塗舌上。
又方
取簸箕舌燒灰,敷舌上。
又方
黃柏竹瀝漬,取細細點舌上良。
又方
兒重舌,舌強不能收唾,燒蛇蛻末,以雞毛蘸醋展藥掠舌下愈。
千金翼療小兒重舌方。
取三屠家肉,各如指大,以摩舌上,兒立能乳便啼。
又方
以衣魚燒作灰,以敷舌上。(千金雲衣魚塗舌上)
又方
兒重舌,舌強不收唾者,鹿角末如小豆許,著舌下,數數與之。
又療小兒重舌,口中瘡,涎出至多方。
以蒲黃敷舌上,不過三度愈。
古今錄驗療兒重舌欲死方。
灸右足踝三壯,立愈,又灸左右並良。(千金雲灸兩足外踝)
又方
取亂發燒灰末,敷舌上甚佳。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鵝口燕口方六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心藏熱,口為生瘡,重舌鵝口方。
取柘根銼五升,無根只以弓材佳。
上一味,以水一鬥,煮取二升,以汁更煎,取五合,細細拭齒數次良。
又方
口生瘡白漫漫,取桑木汁,先以父發拭口,次以桑汁塗之。
又療小兒鵝口不能飲乳方。
取白鵝屎汁,瀝口中良。
又方
取黍米汁塗之。
又方
取父母亂髮淨洗,纏桃枝,沾取井華水東向日,以發拭口中,得口中白乳,以置水中,
七過瀝洗,三朝作之,救急療小兒燕口,兩吻生瘡方。
取發灰,以豬脂和塗之。(千金同)
小兒口瘡方五首
短劇療小兒口爛瘡方。
取羊乳,細細瀝口中,不過三度瘥。
千金療小兒口瘡方。
大青(三分) 黃連(二分)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
文仲支太醫療小兒口瘡方。
桑木白汁 生地黃汁(各一合) 赤蜜(半合)
上三味和暖,敷兒口中瘡便瘥。
救急療小兒口瘡方。
以蛇蛻皮水漬令濕軟,拭口內瘡一兩遍,即瘥。
劉氏療小兒口瘡方。
黃柏皮(一兩切) 烏豆(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兩合,去滓,重煎如餳。入少許龍腦香,研和敷之甚良。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口中涎出方三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口涎出方。
以白羊屎內口中瘥。
又方
以東行牛口中沫,塗兒口中及頤上。
又方
桑白汁塗之瘥。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舌上瘡唇腫方五首
內容:短劇療小兒唇腫,及口赤生白瘡爛方
清旦研桑木白皮,取汁,以塗兒唇口即瘥。
又小兒舌上瘡方。
烏賊魚骨燒末,以雞子黃和塗之,至喉咽舌下遍敷,即瘥止。
千金療小兒舌瘡方。
蜂房燒灰,屋間塵各等分和,先洗瘡使幹,敷之效。
又方
羊蹄骨中生髓和胡粉敷上,日三取瘥。
又舌腫強滿口方。
滿口舍糖醋,少時熱氣通愈。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咽喉生瘡方二首
內容:千金療熱病口爛,咽喉生瘡,水漿不得入者,膏方。
當歸 射干 升麻(各一兩) 附子(半兩) 白蜜(四合)
上五味切,以豬膏四兩先煎之,令成膏,下著地,勿令大熱,內諸藥微火煎,令附子色
黃,藥成去滓,投蜜,更上火一兩沸,以器盛之,取杏仁許含之,日四五,咽之無妨,大人
小兒
又療口中瘡,咽喉塞不利,口燥膏方。
豬脂(一斤) 黃連(一兩) 白蜜(一升)
上三味合煎令成膏,去滓,合半棗大,日四五,夜亦含之。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喉痹方四首
內容:千金升麻湯,主小兒喉痹痛,若毒瓦斯盛便咽塞,並大人喉咽不利方。
生薑 升麻 射干(各三兩) 橘皮(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溫三服。
又療小兒卒毒腫著喉頸,壯熱妨乳方。
升麻 射干 大黃(各一兩)
上三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一歲兒分三服,餘滓敷腫處,冷更暖而敷,大兒以
意加之。
又方
煮桃皮汁三升服之,又燒荊瀝汁服之。
劉氏療小兒喉痹熱塞方。
升麻(五兩切) 馬藺子(一合)
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二合,入少白蜜與兒服之,甚良。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耳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 耳方。
末石硫黃,以粉耳中,日一夜一瘥。
又療少小 耳方。
桃仁熟末,以豉許裹塞耳中。
古今錄驗小兒 耳方。
青羊屎曝幹,以綿裹塞中即瘥。
又小兒 耳有瘡,及惡肉,敷耳雄黃散方。
白麻措取皮(一合) 花燕脂(十願)
上二味搗篩,細研,敷耳中令滿,一兩度瘥。(方無雄黃未詳其名)
<目錄>卷第三十五
<篇名>小兒鼻塞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鼻塞不通,濁涕出方。
杏仁(二分) 椒(出汗) 附子(去皮) 細辛(各一分)
上四味切,以醋五合漬藥一宿,明早以豬脂五合煎,令附子色黃,膏成去滓,待冷塗絮
導鼻孔中,日再,兼摩頂上。
又療小兒鼻塞生息肉方。
通草 細辛(各一兩)
上二味搗篩,以綿纏如棗核大,藥如豆著綿頭,著鼻孔中,日二。
古今錄驗療小兒鼻塞不通,細辛膏方。
細辛 通草(各一分) 辛夷仁(一分半) 杏仁(二分去皮)
上四味切,以羊髓三合,豬脂三合,緩火煎之,膏成絞去滓,取一米粒許大,以內鼻孔
中,頻易瘥。
劉氏療小兒鼻塞不通,吃乳不得方。
醍醐(三合) 青木香 零陵香(各四分)
上三味切,和煎成膏,取少許以膏和撚為丸,或以膏塗兒頭上,及塞鼻中,以通佳。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中風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少小中風,手足拘急,二物石膏湯方。
石膏(雞子大) 真珠(一兩研)
上藥以水二升,煮取五六沸,內真珠煮,取一升去滓,稍稍分服之。
又療少小中風,脈浮發熱自汗出,項強鼻鳴幹嘔方。
甘草(炙) 芍藥 桂心 生薑(各一兩) 大棗(四枚)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忌如常法。(此張仲景桂枝湯但劑
分小爾)
又療少小新生中風,二物驢毛散方。
驢毛( 頭毛一把) 生麝香(大豆許二枚)
上藥以乳汁和,於銅器中微火上煎,令焦熟出,研末之,小兒不能飲,以乳汁和之,於
KT竹筒中盛,瀉入咽中,然後飲乳汁,令入腹。
又療少小新生肌膚幼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五物甘草等
生摩膏方。
甘草 防風(各一兩) 白朮 桔梗(各二十銖) 雷丸(二兩半)
上藥切,以不中水豬脂一斤煎,取成膏合諸藥,於微火上煎之,消息視之,凝膏成去滓
,取如彈丸大一枚,灸手以摩兒百過,寒者更熱,熱者更寒,小兒雖無病,常以少膏摩囟
上。及手足心,甚避風寒良。(翼同並出第五卷中)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咳嗽方八首
內容:短劇療少小咳嗽腹脹,七物小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碎) 紫菀(各一分) 黃芩 甘草(炙) 麻黃(去節) 生薑 桂心(各
一分)
上藥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五服,忌如常法。
又療少小咳嗽,晝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複啼,四物款冬丸方。
款冬花 紫菀(各一兩半) 伏龍肝(一分) 桂心(二分)
上藥搗篩,蜜和如泥,取如棗核大,塗乳頭令兒飲之,日三。(千金同)
又療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咳,吐乳嘔逆,晝夜不得息,四物湯方。
桔梗 紫菀(各三分) 甘草(一分炙) 麥門冬(七分去心)
上藥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為度。(千金有桂心無桔梗以水二升
煮取
一升以綿著湯中捉綿滴兒口中晝夜四五過節哺乳)
又療小兒中冷及傷寒,暴咳嗽或上氣,咽喉鳴,氣逆者,或惡寒鼻塞,清水出,紫菀湯
方。
紫菀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 黃芩 麻黃(去節) 橘皮 桂心 青木香 當
歸(各
一兩) 大黃(三分)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一歲以上至五歲兒,以意量之分服。(千金雲
兒六十余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餘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餘同)
千金療少小咳嗽,八物生薑煎方。
生薑(七兩) 乾薑(四兩) 桂心(二兩) 甘草(三兩) 杏仁(一升去尖皮) 款
冬花 紫
菀(各三兩) 蜜(一升)
上藥末之,以蜜合諸藥,微火煎之使如飴 ,量其大小多少,與兒含咽之,百日小兒含
如棗核許,日四五甚良。(出第五卷中)
備急療少小咳嗽上氣,杏仁湯方。
麻黃(八分去節) 杏仁(四十枚去尖)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百日小兒患熱氣急不得服,小便赤黃,
服之甚良,大人孩童以意量之,忌如常法。
又療少小咳嗽方。
紫菀(六分) 貝母(三分) 款冬花(一分)
上三味搗為散,取豆許著乳頭令兒飲之,日三,奶母忌如常法。
劉氏療小兒咳嗽不得臥方。
甘草(六分炙) 桔梗(四分) 桑白皮 貝母 茯苓(各三分) 大青 吳藍 五味
子人
參(各二分)
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量多少大小與服,忌如常法。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咳逆上氣方七首
內容:千金杏仁丸,主大人小兒咳逆上氣方。
杏仁(三升)
上一味熟搗如膏,蜜一升分為三分,以一分內杏仁搗合強,更內一分搗之如膏,又內一
分搗熟止,先食含之咽汁,量其多少,日三,每可半方寸,不得過也。
又射干湯,主小兒咳逆喘息如水雞聲方。
射干(二兩) 麻黃(去節) 紫菀 甘草(炙) 生薑(各一兩) 桂心(五寸) 半
夏(五枚
洗) 大棗(二十枚去核)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內蜜五合,去滓分溫服二合,忌餳羊肉,生蔥。
又方
半夏(四兩洗) 生薑(三兩) 桂心 紫菀 細辛 阿膠(各二兩) 甘草(二兩炙)
款冬
花(二合) 蜜(一合)
上九味切,以水一鬥先煮半夏,取六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兩歲見飲
六合,五歲兒飲一升,量大小多少加減之。
又五味湯,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方。
五味子(二分) 麻黃(去節一分) 當歸(二分) 人參(一分) 細辛(半分) 幹
薑(一分) 桂心(一分) 紫菀(一分) 款冬花(半分) 甘草(炙一分) 大黃(六
分)
上十一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服二合半,百日餘至二
百日,一服三合。(一方無款冬大黃有大棗三枚出第五卷中通按食則吐乃吐食也不下不大便
也故用大黃以下之氣降而吐自止喘自定)
千金翼療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 ,乳吐不欲食。
亁地黃(四兩) 麥門冬(半升去心) 五味子(五合) 大黃 硝石(各一兩) 蜜
(半升)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消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當有宿
乳一升許出,兒大者服五合。又療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膿方。
燒淡竹瀝,煮二十沸,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服一升。
不妨食息乳哺。(並出第十一卷中)
劉氏療小兒上氣急滿,坐臥不得方。
鱉甲(一兩炙令極熟搗為末) 燈心(一握)
上二味,以水二升,煎取八合,以意量之與服。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傷寒方三首
內容:千金論曰,夫小兒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傷寒也。大人解脫之久,傷於寒冷,則不論耳
,然天行非節之氣,其亦得之,有時行疾疫之年,小兒出腹便患斑者也,治其時行節度,故
如大人法,但用藥分劑少異,藥小冷耳。
又療小兒傷寒方。
生葛汁 淡竹瀝(各六分)
上二味相和,二三歲兒分三服,不宜煮,生服佳。
又療少小未滿百日,傷寒鼻衄,身熱嘔逆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三分) 桂心(八銖) 寒水石 石膏(碎) 甘草(炙各二分)
上五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
又療少小傷寒,芍藥四物解肌湯方。
芍藥 黃芩 升麻 葛根(各二分)
上藥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四服,期歲以上分三服。(並出第五卷中)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天行方八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天行壯熱咳嗽,心腹脹妨方。
人參 甘草(炙各一分) 生地黃 麥門冬(去心) 茅根(各六分)
上五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以意量之,分溫與服,忌如常法。
又方
麥門冬(去心) 茅根(各六分) 甘草(炙) 人參(各二分) 紫菀 升麻 貝母 竹
瀝(各
二分)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服,忌如常法。
千金療少小有熱不汗,二味通汗散方。
雷丸(四兩) 粉(半斤)
上藥搗篩,以粉兒身,以瘥為度。
又療小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方。
細銼柳枝,煮取汁,以洗兒立效,若渴,絞冬瓜汁服之。
又療小兒寒熱,及赤氣中人,豬蹄散方。
取豬後腳懸蹄燒灰末,以乳汁飲一撮立效。(並出第五卷中)
劉氏療小兒天行頭痛壯熱方。
青木香(六分) 白檀香(三分)
上二味搗散,以清水和服之,以水調塗頂,頭痛立瘥。
又方
吳藍 大青(各十分) 甘草(炙) 生麥門冬(去心) 生薑(各六分) 茵陳(三
分) 梔子
仁(十枚) 蘆根(一握洗)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溫服之,忌如常法。
又療小兒天行五日以後,熱不歇方。
棗葉(一握) 麻黃(一兩去節) 蔥白(切一合) 豉(一合)
上四味切,以童子小便二升煎,取九合去滓,分服之。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諸黃方四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黃方。
搗上瓜根汁,澄清滴兒鼻中如大豆許,日服三合。
又方
搗麥青汁服之。
又方
搗韭根汁,以滴兒鼻中少許,即出黃水瘥。
又療諸黃方。
小豆(二十一枚) 瓜蒂(十四枚) 糯米(四十粒)
上三味搗散,吹鼻中瘥。(並出第五卷中)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諸瘧方九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瘧方。
取蛇皮燒灰,一錢匕和冷水服之。
又方
取驢軸下垢膩,刮取和麵作燒餅與吃,以瘥止。
刪,繁療小兒瘧,或自能飲,或不能飲母含藥與飲之,常山酒煎方。
常山(二兩) 桂心(一兩) 甘草(半兩)
上三味切,以酒一升煎,取七合去滓,分服,取吐瘥止。
千金常山湯,主小兒溫瘧方。
常山(四分切) 淡竹葉(切一握) 小麥(三合)
上三味,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一日至七日兒,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兒,一合
半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兒,二合為三服,四十日至六十日兒,六合為三服,六十日至百
日兒,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兒,一服三合,其一歲至七八歲兒,增藥水,並以此為率
又方
灸兩乳下一指各三壯。
又方
燒雞 黃皮末,和乳與服,男雄女雌。
又方
生鹿角末,發時與一錢匕服之。
又方
燒鱉甲灰,以酒服一錢匕,至發時服三匕。(出第五卷中)
劉氏療小兒瘧方。
黃丹半錢匕,以蜜水和與服,若冷,以酒和與服之良。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眼赤痛方八首
內容:古今錄驗療小兒眼痛方。
取淡竹瀝拭之。
又方
取鯉魚膽點之。
又方
取車前草汁,和竹瀝點之。
又方
以人乳浸黃連點之。
劉氏療小兒赤眼方。
黃連(二分) 樸硝(一分令幹)
上二味,以婦人奶汁浸之,點眼良。
短劇療小兒蓐內赤眼方。
生地黃薄切,冷水浸以貼之妙。
又方
取羊子肝薄切,以井花水浸,以貼之妙。
又方
取黃柏以乳浸,點之。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諸淋方六首
內容:千金療小兒淋方。
車前子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之。(一方用車前草)
又方
以冬葵子煮汁服之。
又方
取蜂房亂發燒灰,以水服一錢匕,日再服。
文仲療小兒淋,兼石淋方。
取特牛陰毛燒灰,以漿水服一刀圭,日再服。
又方
榆皮 瞿麥(各六分)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分溫服之。
又方
小麥(一合) 蔥白(一握)
上二味,以水一升,煮去滓取一半,分服之。
<目錄>卷第三十六
<篇名>小兒小便不通方五首
內容:廣濟療小兒熱極病,小便赤澀,或不通,尿輒大啼呼,滑石湯方。
滑石(十六分) 子芩(十四分) 冬葵子(八分) 車前草(切一升)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一歲至四五歲服一合,日再服甚良。
短劇療小兒小便不通,地膚子湯方。
地膚子(一分) 瞿麥 冬葵子(各三分) 知母 黃芩 豬苓 海藻 橘皮 升麻 通
草
(各一分半) 大黃(八分)
上十一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大小多少量與服,忌如常法。(千金有枳實無橘皮)
千金療小兒小便不通方。
車前草(一升切) 小麥(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以煮粥服,日三四,量與服。
又方
冬葵子(一升)
上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入滑石末一分,溫分服。
劉氏療小兒忽不得小便,急悶方。
蔥白(一握) 通草(一兩) 冬葵子(一合)
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