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養生特輯】
Re: 【夏日養生特輯】
3式 伸展操 提神展筋骨
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攝影╱施偉平
夏天高溫濕熱,不但讓人昏昏沉沉,也易出現精神不濟等夏季病症狀,本次請著有《瑜伽這樣做才對》一書的作者佘雪紅示範並提供3式伸展操,利用有助肌肉延展的瑜伽方式,使肌肉與脊椎放鬆、舒緩神經緊繃,就能促進血液,改善精神不濟等症狀,同時雕塑腰腿線條。此外,我們也請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解析這些瑜伽伸展動作的效果和注意事項。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夏天容易出現早上懶洋洋,爬不起來,或疲倦、提不起勁等情況,做這3式柔和的伸展操,配合自然呼吸,透過收縮肌肉、伸展筋骨來提振精神,且能消除疲勞及鬆弛神經。簡文仁治療師建議,起床後可利用10分鐘做伸展動作讓自己精神百倍,這些動作除能強化肩關節、髖關節、腰椎、骨盆腔及足踝等部位,也能預防足底筋膜炎、腰痠背痛等疾病,此外,可做些有興趣的活動,如聽聽音樂或散散步,放鬆身心、振奮精神。
1 二郎腿式
Step1
平躺後,肩部放鬆,下背部緊貼在地板上,屈膝腳板踩地,兩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後跟與臀部保持一個腳掌距離。 Step2
左腳腳板放在右大腿前側,踩穩後著力點在臀部和腰椎上。 Step3
用左大腿的力量向外打開,拉開左大腿內側肌肉,停留約5-10秒鐘後收回,重覆做約5-10次,回到step1,換左腳重覆動作,做約5-10次。
專家說 動作不要一次到位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 簡文仁)
可幫助肌肉放鬆,大腿向外打開,伸展胯下肌肉,強化臀肌及大腿內側肌肉,此動作可做角度變化,先從右腳踩穩膝蓋,接著到大腿前側,再到大腿根部,伸展效果較好,但初學者一開始動作的角度若不舒服時則不要勉強,也不要求一次到位,以身體感覺舒服為原則,循序漸進。
2 起跑式
Step1
採跪姿,抬頭眼睛直視前方,手肘抵住地板,將掌心貼地,手肘與地呈近90度,膝蓋彎曲著地,大腿和小腿呈90度。 Step2
右腳往後伸直,膝蓋不要彎曲,腳尖自然朝下點地,腳後跟往下壓但不貼地,小腿後側肌肉感到緊繃即可,停留約2秒後放鬆,做約5-10次。 Step3
右腳上抬與肩膀同高,右手肘往內向胸前方向彎曲後平貼地面,左手手肘朝外打開並抬起,掌心往內貼地,眼睛直視前方,停約2秒鐘後回到step1,換左腳重覆動作,做約10-15次。 專家說 預防足底筋膜炎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 簡文仁)
此動作的身體的重心、著力點皆在兩腳及兩手手肘,可增加平衡度,能強化大腿、小腿後側肌肉及足踝的力量,並預防足底筋膜炎,但若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不宜做此動作。
3 扭轉式
Step1
背部挺直坐姿,腰向左側微轉,兩腳屈膝併攏,腿呈約45度,腳掌貼地,雙手放臀部後面,手掌貼地。 Step2
兩腳貼近地面,呈側坐姿,右手放在大腿前側。 Step3
身體慢慢往左後方轉動,到左側腰部有緊繃感即可,眼睛看左後方停約2秒鐘,回到step1,換邊重覆動作,做約10-15次。
專家說 腰痛的人緩慢為宜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 簡文仁)
此動作將骨盆腔固定,上半身扭轉可強化脊椎,包括頸椎、肩關節、胸椎、腰椎等部位,並纖細側腰,腰部有不舒服的人,動作要輕柔緩慢,但若是手術後、懷孕中或生理期不舒服的女性,最好經醫師評估才進行活動。
專家說 深呼吸助放鬆
(瑜伽老師 佘雪紅)
現代人生活緊張,缺乏運動,加上暴飲暴食,不規則的生活習慣,身體自然不健康,舒展身體或做深呼吸可讓身體完全放鬆,且每日運動30分鐘有助強身健體。
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攝影╱施偉平
夏天高溫濕熱,不但讓人昏昏沉沉,也易出現精神不濟等夏季病症狀,本次請著有《瑜伽這樣做才對》一書的作者佘雪紅示範並提供3式伸展操,利用有助肌肉延展的瑜伽方式,使肌肉與脊椎放鬆、舒緩神經緊繃,就能促進血液,改善精神不濟等症狀,同時雕塑腰腿線條。此外,我們也請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解析這些瑜伽伸展動作的效果和注意事項。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夏天容易出現早上懶洋洋,爬不起來,或疲倦、提不起勁等情況,做這3式柔和的伸展操,配合自然呼吸,透過收縮肌肉、伸展筋骨來提振精神,且能消除疲勞及鬆弛神經。簡文仁治療師建議,起床後可利用10分鐘做伸展動作讓自己精神百倍,這些動作除能強化肩關節、髖關節、腰椎、骨盆腔及足踝等部位,也能預防足底筋膜炎、腰痠背痛等疾病,此外,可做些有興趣的活動,如聽聽音樂或散散步,放鬆身心、振奮精神。
1 二郎腿式
Step1
平躺後,肩部放鬆,下背部緊貼在地板上,屈膝腳板踩地,兩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後跟與臀部保持一個腳掌距離。 Step2
左腳腳板放在右大腿前側,踩穩後著力點在臀部和腰椎上。 Step3
用左大腿的力量向外打開,拉開左大腿內側肌肉,停留約5-10秒鐘後收回,重覆做約5-10次,回到step1,換左腳重覆動作,做約5-10次。
專家說 動作不要一次到位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 簡文仁)
可幫助肌肉放鬆,大腿向外打開,伸展胯下肌肉,強化臀肌及大腿內側肌肉,此動作可做角度變化,先從右腳踩穩膝蓋,接著到大腿前側,再到大腿根部,伸展效果較好,但初學者一開始動作的角度若不舒服時則不要勉強,也不要求一次到位,以身體感覺舒服為原則,循序漸進。
2 起跑式
Step1
採跪姿,抬頭眼睛直視前方,手肘抵住地板,將掌心貼地,手肘與地呈近90度,膝蓋彎曲著地,大腿和小腿呈90度。 Step2
右腳往後伸直,膝蓋不要彎曲,腳尖自然朝下點地,腳後跟往下壓但不貼地,小腿後側肌肉感到緊繃即可,停留約2秒後放鬆,做約5-10次。 Step3
右腳上抬與肩膀同高,右手肘往內向胸前方向彎曲後平貼地面,左手手肘朝外打開並抬起,掌心往內貼地,眼睛直視前方,停約2秒鐘後回到step1,換左腳重覆動作,做約10-15次。 專家說 預防足底筋膜炎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 簡文仁)
此動作的身體的重心、著力點皆在兩腳及兩手手肘,可增加平衡度,能強化大腿、小腿後側肌肉及足踝的力量,並預防足底筋膜炎,但若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不宜做此動作。
3 扭轉式
Step1
背部挺直坐姿,腰向左側微轉,兩腳屈膝併攏,腿呈約45度,腳掌貼地,雙手放臀部後面,手掌貼地。 Step2
兩腳貼近地面,呈側坐姿,右手放在大腿前側。 Step3
身體慢慢往左後方轉動,到左側腰部有緊繃感即可,眼睛看左後方停約2秒鐘,回到step1,換邊重覆動作,做約10-15次。
專家說 腰痛的人緩慢為宜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 簡文仁)
此動作將骨盆腔固定,上半身扭轉可強化脊椎,包括頸椎、肩關節、胸椎、腰椎等部位,並纖細側腰,腰部有不舒服的人,動作要輕柔緩慢,但若是手術後、懷孕中或生理期不舒服的女性,最好經醫師評估才進行活動。
專家說 深呼吸助放鬆
(瑜伽老師 佘雪紅)
現代人生活緊張,缺乏運動,加上暴飲暴食,不規則的生活習慣,身體自然不健康,舒展身體或做深呼吸可讓身體完全放鬆,且每日運動30分鐘有助強身健體。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Re: 【夏日養生特輯】
治療尿路結石症狀 搭配消石藥方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夏天水分流失快,一旦長時間水分補充不足,尿路結石症狀容易發作。中醫師羅明宇指出,治療尿路結石可採緩急止痛的方劑搭配消石、排石的藥方,可望發揮療效,且幾無副作用。
中醫師羅明宇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傳統方芍藥甘草湯可緩急止痛,搭配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鬱金等排石、消石藥材,自然有助治療尿路結石。
尿路結石屬於中醫淋證的範圍,化石、排石及利水中藥對此有一定的療效,但要避免單用某種藥物,須由醫師處方。
羅明宇醫師指出,結石經常無明顯症狀,但當結石掉落到輸尿管時,會引起併發嘔吐、嘔心、流冷汗的劇痛。發作之前又常無徵兆,故常使人措手不及,而往急診求助。
傳統中醫的療法是採用紓緩疼痛的方劑,配合利水、化石、消石概念的藥物治療,中醫化石主要目標是希望緩解疼痛症狀,以排尿是否順暢為主要指標,通常在早期藉由中醫治療,加上多喝水,較小的結石可能會自行排出。
結石引起的腰痛除了前述症狀外,疼痛經常由腰痛到下腹,而且遷延到陰部。有時候,結石卡在輸尿管進人膀胱處,則病人經常會有解尿困難,頻尿等類似泌尿道感染的情形出現。尿液的檢查,經常會發現異常的紅血球。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夏天水分流失快,一旦長時間水分補充不足,尿路結石症狀容易發作。中醫師羅明宇指出,治療尿路結石可採緩急止痛的方劑搭配消石、排石的藥方,可望發揮療效,且幾無副作用。
中醫師羅明宇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傳統方芍藥甘草湯可緩急止痛,搭配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鬱金等排石、消石藥材,自然有助治療尿路結石。
尿路結石屬於中醫淋證的範圍,化石、排石及利水中藥對此有一定的療效,但要避免單用某種藥物,須由醫師處方。
羅明宇醫師指出,結石經常無明顯症狀,但當結石掉落到輸尿管時,會引起併發嘔吐、嘔心、流冷汗的劇痛。發作之前又常無徵兆,故常使人措手不及,而往急診求助。
傳統中醫的療法是採用紓緩疼痛的方劑,配合利水、化石、消石概念的藥物治療,中醫化石主要目標是希望緩解疼痛症狀,以排尿是否順暢為主要指標,通常在早期藉由中醫治療,加上多喝水,較小的結石可能會自行排出。
結石引起的腰痛除了前述症狀外,疼痛經常由腰痛到下腹,而且遷延到陰部。有時候,結石卡在輸尿管進人膀胱處,則病人經常會有解尿困難,頻尿等類似泌尿道感染的情形出現。尿液的檢查,經常會發現異常的紅血球。
Re: 【夏日養生特輯】
食冰症? 恐為缺鐵性貧血患者
【台灣醒報記者林慧珊報導】
炎炎夏日,有人熱得受不了直接吃起冰塊來清暑,但長期習慣吃冰塊的民眾,可得當心是否因體內「缺鐵性貧血」引發「食冰症」。另外,中醫師也建議最好少吃冰塊,以免對氣管、食道等器官造成刺激。
雖然一般人或許只是心血來潮,偶爾啃食冰塊以滿足口腹之慾,不過有些人卻把吃冰塊當作每天的例行公事,這些人恐怕已得了一種稱為「食冰症」的心理疾病。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研究顯示,許多強迫性啃食冰塊的人,多數是體內缺乏鐵質所致,而全美國有這種體質的男性人口數量大約有2%,年輕女性則佔 16%,其中女性又以 16-19歲最多。
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葉姿辰表示,這種強迫性啃食冰塊的狀況,會發生於部分缺乏鐵、鋅、鎂、磷的人,以吃冰塊來回應身體缺鐵的狀況。她說,「缺鐵性貧血引起的異食症,讓人對不適合當食物的東西產生食慾,如冰塊或泥沙、鐵釘等,醫學上還不知道真正原因。」
葉姿辰建議,若民眾在不適當的天氣也吃冰塊,可以先檢測是否有貧血症狀。若發現有貧血症狀,可購買含鐵的維他命以及吃含鐵量高的食物,持續補充鐵質可獲得改善。
中醫師李家維也表示,吃冰塊對氣管、食道等器官比較刺激,身體需要更多活動來提升因為冰塊而下降的溫度,反而有礙健康。另外,女性最好少吃冰塊,避免子宮病變。
另外,牙醫師林傳凱也警告,咬嚼冰塊亦會造成牙齒的損害,可能導致牙疼、斷裂,嚴重者甚至難以修復。他建議民眾若想吃冰塊,最好將冰塊磨碎或刨成冰再食用。
【台灣醒報記者林慧珊報導】
炎炎夏日,有人熱得受不了直接吃起冰塊來清暑,但長期習慣吃冰塊的民眾,可得當心是否因體內「缺鐵性貧血」引發「食冰症」。另外,中醫師也建議最好少吃冰塊,以免對氣管、食道等器官造成刺激。
雖然一般人或許只是心血來潮,偶爾啃食冰塊以滿足口腹之慾,不過有些人卻把吃冰塊當作每天的例行公事,這些人恐怕已得了一種稱為「食冰症」的心理疾病。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研究顯示,許多強迫性啃食冰塊的人,多數是體內缺乏鐵質所致,而全美國有這種體質的男性人口數量大約有2%,年輕女性則佔 16%,其中女性又以 16-19歲最多。
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葉姿辰表示,這種強迫性啃食冰塊的狀況,會發生於部分缺乏鐵、鋅、鎂、磷的人,以吃冰塊來回應身體缺鐵的狀況。她說,「缺鐵性貧血引起的異食症,讓人對不適合當食物的東西產生食慾,如冰塊或泥沙、鐵釘等,醫學上還不知道真正原因。」
葉姿辰建議,若民眾在不適當的天氣也吃冰塊,可以先檢測是否有貧血症狀。若發現有貧血症狀,可購買含鐵的維他命以及吃含鐵量高的食物,持續補充鐵質可獲得改善。
中醫師李家維也表示,吃冰塊對氣管、食道等器官比較刺激,身體需要更多活動來提升因為冰塊而下降的溫度,反而有礙健康。另外,女性最好少吃冰塊,避免子宮病變。
另外,牙醫師林傳凱也警告,咬嚼冰塊亦會造成牙齒的損害,可能導致牙疼、斷裂,嚴重者甚至難以修復。他建議民眾若想吃冰塊,最好將冰塊磨碎或刨成冰再食用。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腸胃炎原因與治療》感染性腹瀉 嚴重會脫水
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到了夏季,年長者、洗腎患者、肝臟、腎臟、心臟功能不好、免疫力不佳的人要特別小心感染性腹瀉。
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表示,夏季腸胃炎類型中,感染性腹瀉病情最嚴重,這種腸胃炎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感染居多,臨床上有患者嚴重腹瀉,甚至脫水,只好住院治療。因此只要腹瀉,伴隨發燒,症狀持續一周以上,就要懷疑是感染性腹瀉。治療上以抗生素為主。
醫師分析,夏季腸胃炎分為三大類,一類為單純腸胃炎,另一類是感冒性腹瀉,再來就是上述感染性腹瀉。單純腸胃炎、感冒性腹瀉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患者也會自行痊癒。感冒性腹瀉除了拉肚子,患者還可能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全身肌肉痠痛等感冒症狀。醫師大多針對症狀用藥,拉肚子的話就使用止瀉藥,發燒就用退燒藥。
中暑患者也會有腹瀉症狀,吳立偉醫師解釋,中暑患者體內會產生細胞激素(Cytokine),細胞激素會加促腸胃蠕動,造成腹瀉,患者也會有頭暈、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只要患者到陰涼通風之處,多補充水分,就能幫助緩解症狀。
夏季發生腸胃炎時,患者可以禁食一、二餐,讓腸道好好休息一陣子。
醫師解釋,此時腸道正在發炎、腫脹,食物一旦進入腸道,血流就會集中至腸道,腸道屢受刺激,肚子絞痛、腹瀉等症狀便無法得到改善。
吳立偉醫師叮嚀,腸胃炎患者最好適量補充水分,飲食也要盡量清淡,以免刺激發炎惡化。
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到了夏季,年長者、洗腎患者、肝臟、腎臟、心臟功能不好、免疫力不佳的人要特別小心感染性腹瀉。
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表示,夏季腸胃炎類型中,感染性腹瀉病情最嚴重,這種腸胃炎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感染居多,臨床上有患者嚴重腹瀉,甚至脫水,只好住院治療。因此只要腹瀉,伴隨發燒,症狀持續一周以上,就要懷疑是感染性腹瀉。治療上以抗生素為主。
醫師分析,夏季腸胃炎分為三大類,一類為單純腸胃炎,另一類是感冒性腹瀉,再來就是上述感染性腹瀉。單純腸胃炎、感冒性腹瀉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患者也會自行痊癒。感冒性腹瀉除了拉肚子,患者還可能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全身肌肉痠痛等感冒症狀。醫師大多針對症狀用藥,拉肚子的話就使用止瀉藥,發燒就用退燒藥。
中暑患者也會有腹瀉症狀,吳立偉醫師解釋,中暑患者體內會產生細胞激素(Cytokine),細胞激素會加促腸胃蠕動,造成腹瀉,患者也會有頭暈、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只要患者到陰涼通風之處,多補充水分,就能幫助緩解症狀。
夏季發生腸胃炎時,患者可以禁食一、二餐,讓腸道好好休息一陣子。
醫師解釋,此時腸道正在發炎、腫脹,食物一旦進入腸道,血流就會集中至腸道,腸道屢受刺激,肚子絞痛、腹瀉等症狀便無法得到改善。
吳立偉醫師叮嚀,腸胃炎患者最好適量補充水分,飲食也要盡量清淡,以免刺激發炎惡化。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腸胃炎原因與治療》腸胃炎視症狀治療多補充水分飲食清淡
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因氣候悶熱,導致細菌容易孳生,再加上食物不當烹調、保存或是飲用汙染的水源等,都會造成腸胃炎。診所醫師葉姿辰表示,通常以症狀做治療,並建議多補充水分、電解質、飲食清淡等。
一般來說,常見的腸胃炎由沙門氏菌、傷寒桿菌、腸炎弧菌、大腸桿菌、金葡萄球菌等細菌型所引起,葉醫師表示,免疫力較不好的小孩或老人,若生吃雞蛋,容易感染沙門氏菌;若廚師傷口未處理,而接觸的食物,也容易讓食用者感染金黃葡萄球菌;生鮮等未經再烹調的食物,也容易感染腸炎弧菌等。
沙門氏菌的潛伏期6~72小時。容易污染肉類及雞蛋,造成疾病嚴重導致生命危險。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腸胃炎出現症狀有血便、發燒、頭痛、腹痛等症狀。大腸在正常的狀態之下也有很多大腸桿菌,但是每一個人身上的耐受性都不同,出外旅遊最常造成「旅遊者腹瀉」的兇手就是大腸桿菌。潛伏期約二十四到七十二小時,症狀的程度差異很大,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腹瀉、重者脫水、休克,持續約幾天至一星期。最怕的是所謂大腸桿菌O157,被感染也會有血樣腹瀉,嚴重病患可能導致溶血性尿毒症而有致命危險。
輕微的腹瀉,家長可以暫時不要給予小朋友進食以及服用任何藥物,讓胃腸道稍微休息約4至6個小時,若沒有嘔吐情形,再開始吃些清淡的食物。喝母奶的嬰兒可繼續哺乳。喝嬰兒配方奶粉的嬰幼兒可換用「無乳糖的腹瀉配方奶粉」,以免再刺激的小腸。急性期補充水份最為重要,當嘔吐情況改善,可以給予口服電解質液補充。市售的一般運動飲料,因飲料糖份稍高,腹瀉的兒童並不適用。但若腹瀉、嘔吐的情況未加改善,持續無法進食,只好詢求醫師的協助給予靜脈點滴注射,預防脫水的狀況發生。家長處理食物應徹底清洗,調理及貯存場所、器具、容器均應保持清潔,做好的食物也應儘快食用,食物的烹調及保存應特別注意溫度控制,養成個人衛生習慣,調理食物前徹底洗淨雙手才可調理食物。
此外,若因腸胃炎而有腹瀉情形時,台大北護分院簡妙凌營養師表示,則需少油脂類的食物,飲食宜清淡。此外,有腹瀉情形宜需多攝取水分、鹽水、運動飲料等,來補充因腹瀉所流失的電解質。若腹瀉情況嚴重而無改善則需就醫做治療。
發生腹瀉除了藥物能止瀉外,簡營養師也建議,將蘋果去皮能止瀉,若吃帶皮的蘋果則能讓排變順暢。或者也可吃水果,如芭樂等,只要水分攝取的不夠,其糞便也不易排出。
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因氣候悶熱,導致細菌容易孳生,再加上食物不當烹調、保存或是飲用汙染的水源等,都會造成腸胃炎。診所醫師葉姿辰表示,通常以症狀做治療,並建議多補充水分、電解質、飲食清淡等。
一般來說,常見的腸胃炎由沙門氏菌、傷寒桿菌、腸炎弧菌、大腸桿菌、金葡萄球菌等細菌型所引起,葉醫師表示,免疫力較不好的小孩或老人,若生吃雞蛋,容易感染沙門氏菌;若廚師傷口未處理,而接觸的食物,也容易讓食用者感染金黃葡萄球菌;生鮮等未經再烹調的食物,也容易感染腸炎弧菌等。
沙門氏菌的潛伏期6~72小時。容易污染肉類及雞蛋,造成疾病嚴重導致生命危險。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腸胃炎出現症狀有血便、發燒、頭痛、腹痛等症狀。大腸在正常的狀態之下也有很多大腸桿菌,但是每一個人身上的耐受性都不同,出外旅遊最常造成「旅遊者腹瀉」的兇手就是大腸桿菌。潛伏期約二十四到七十二小時,症狀的程度差異很大,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腹瀉、重者脫水、休克,持續約幾天至一星期。最怕的是所謂大腸桿菌O157,被感染也會有血樣腹瀉,嚴重病患可能導致溶血性尿毒症而有致命危險。
輕微的腹瀉,家長可以暫時不要給予小朋友進食以及服用任何藥物,讓胃腸道稍微休息約4至6個小時,若沒有嘔吐情形,再開始吃些清淡的食物。喝母奶的嬰兒可繼續哺乳。喝嬰兒配方奶粉的嬰幼兒可換用「無乳糖的腹瀉配方奶粉」,以免再刺激的小腸。急性期補充水份最為重要,當嘔吐情況改善,可以給予口服電解質液補充。市售的一般運動飲料,因飲料糖份稍高,腹瀉的兒童並不適用。但若腹瀉、嘔吐的情況未加改善,持續無法進食,只好詢求醫師的協助給予靜脈點滴注射,預防脫水的狀況發生。家長處理食物應徹底清洗,調理及貯存場所、器具、容器均應保持清潔,做好的食物也應儘快食用,食物的烹調及保存應特別注意溫度控制,養成個人衛生習慣,調理食物前徹底洗淨雙手才可調理食物。
此外,若因腸胃炎而有腹瀉情形時,台大北護分院簡妙凌營養師表示,則需少油脂類的食物,飲食宜清淡。此外,有腹瀉情形宜需多攝取水分、鹽水、運動飲料等,來補充因腹瀉所流失的電解質。若腹瀉情況嚴重而無改善則需就醫做治療。
發生腹瀉除了藥物能止瀉外,簡營養師也建議,將蘋果去皮能止瀉,若吃帶皮的蘋果則能讓排變順暢。或者也可吃水果,如芭樂等,只要水分攝取的不夠,其糞便也不易排出。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腸胃炎原因與治療_中醫觀點》夏季腸胃炎 止瀉可能減緩有毒物質排出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夏季高溫的環境容易導致食物腐敗,引起急性腸胃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當民眾罹患急性腸胃炎時,傳統中醫較不傾向給患者止瀉劑,若有必要還會給予「緩瀉劑」,因為這時候腹瀉是因為體內要把吃下肚的有毒食物加速排出,所以適度的腹瀉是正常現象。
呂醫師指出,大多數的急性腸胃炎都是在外出用餐後發生,主要是由不潔食物引起黏膜發炎,也就是所謂的食物中毒,患者常常出現腹部絞痛、嘔吐及拉肚子等症狀,每次嘔吐或腹瀉後,腹部的絞痛情形就可能會稍微改善一點,比較不會那麼痛。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後就會恢復正常,不過,有些人可能就沒有這麼的幸運,運氣不好,病情嚴重的人恐出現發燒、脫水、血便,甚至於休克的症狀,這時候就必須住院進行治療。急性腸胃炎可區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兩種,細菌性腸胃炎為沙門氏桿菌所感染,病毒性則以輪狀病毒感染較常見。
呂庶熙醫師進一步指出,若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並沒有腸胃炎的病名,但是對於腸胃炎所引起的嘔吐、腹痛、泄瀉、痢疾等都有詳細的分類與治療的對策。中醫認為,急性腸胃炎是人體感受到外邪,被飲食所傷,急性期常用藿香正氣散、葛根芩連湯、胃苓湯等處方來治療。
方中黃連、蒼朮、黃柏、藿香、黃芩等藥物在現代藥理研究上都發現有止吐或抗菌的作用。當發炎症狀稍微緩和後,再搭配香砂平胃散、保和丸、安中散等藥物,以加速腸粘膜再生,同時調節腸胃蠕動,達到健胃整腸的效果。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夏季高溫的環境容易導致食物腐敗,引起急性腸胃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當民眾罹患急性腸胃炎時,傳統中醫較不傾向給患者止瀉劑,若有必要還會給予「緩瀉劑」,因為這時候腹瀉是因為體內要把吃下肚的有毒食物加速排出,所以適度的腹瀉是正常現象。
呂醫師指出,大多數的急性腸胃炎都是在外出用餐後發生,主要是由不潔食物引起黏膜發炎,也就是所謂的食物中毒,患者常常出現腹部絞痛、嘔吐及拉肚子等症狀,每次嘔吐或腹瀉後,腹部的絞痛情形就可能會稍微改善一點,比較不會那麼痛。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後就會恢復正常,不過,有些人可能就沒有這麼的幸運,運氣不好,病情嚴重的人恐出現發燒、脫水、血便,甚至於休克的症狀,這時候就必須住院進行治療。急性腸胃炎可區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兩種,細菌性腸胃炎為沙門氏桿菌所感染,病毒性則以輪狀病毒感染較常見。
呂庶熙醫師進一步指出,若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並沒有腸胃炎的病名,但是對於腸胃炎所引起的嘔吐、腹痛、泄瀉、痢疾等都有詳細的分類與治療的對策。中醫認為,急性腸胃炎是人體感受到外邪,被飲食所傷,急性期常用藿香正氣散、葛根芩連湯、胃苓湯等處方來治療。
方中黃連、蒼朮、黃柏、藿香、黃芩等藥物在現代藥理研究上都發現有止吐或抗菌的作用。當發炎症狀稍微緩和後,再搭配香砂平胃散、保和丸、安中散等藥物,以加速腸粘膜再生,同時調節腸胃蠕動,達到健胃整腸的效果。
Re: 【夏日養生特輯】
防中暑撇步 多吃維他命C、睡好覺
TVBS
卓凝香 林佳璇
日本這幾天高溫酷暑,已經有7個人被熱死,多達330人中暑送醫,炎炎夏日,該怎麼防止中暑?醫生說,平常食物料理要多補充維他命C,至於睡眠也很重要,睡前先暖暖身子,冷氣不要開太強,定在27到29度,有充分的睡眠,隔天才不容易中暑。
日本熱浪逼近40度的高溫,涼夏料理紛紛出籠!這麼酷熱的天氣,不如來份「印度咖哩」降溫,降溫的秘訣在這裡,茄子、青椒,還有南瓜切塊,再撒下大把豌豆,吃這種夏日咖哩,才可以防止中暑。
營養師渡邊惠理子:「從像咖哩這一類,老人方便吃的食物,用這種方式,讓他們可以補充到完整的營養。」
營養師表示,夏日蔬果內含的維他命C,可以成功舒緩中暑症狀,咖哩不配飯,改搭印度薄餅,讓天氣熱到沒胃口的老人家,像小孩子一樣越吃越開心。東京老人院院友:「很不一樣,但好吃,好吃耶!」
夏天防暑,除了要吃得好,很多人可能會發現,身體沒來由的越來越熱,原來是因為晚上沒睡好!醫生遠藤拓郎:「晚上如果睡不好,睡不飽,白天自律神經就沒辦法順利運作。」
天氣一熱,加上自律神經失調,血壓就容易急速下降,出現脫水或中暑的症狀,很多人習慣在睡前開冷氣降溫,大熱天睡不好,就是因為人體難以降溫,所以反過來,如果睡前先暖暖身體,就能一躺上床快速入睡。
NHK記者:「在睡覺前做某件事,就是邁向美好睡眠的第一步。」
睡前做做簡單伸展操,或是在38度的熱水裡泡個10分鐘,都能讓體溫升高,冷氣即使只開27度到29度,有了舒服的睡眠,隔天比較不容易中暑。
TVBS
卓凝香 林佳璇
日本這幾天高溫酷暑,已經有7個人被熱死,多達330人中暑送醫,炎炎夏日,該怎麼防止中暑?醫生說,平常食物料理要多補充維他命C,至於睡眠也很重要,睡前先暖暖身子,冷氣不要開太強,定在27到29度,有充分的睡眠,隔天才不容易中暑。
日本熱浪逼近40度的高溫,涼夏料理紛紛出籠!這麼酷熱的天氣,不如來份「印度咖哩」降溫,降溫的秘訣在這裡,茄子、青椒,還有南瓜切塊,再撒下大把豌豆,吃這種夏日咖哩,才可以防止中暑。
營養師渡邊惠理子:「從像咖哩這一類,老人方便吃的食物,用這種方式,讓他們可以補充到完整的營養。」
營養師表示,夏日蔬果內含的維他命C,可以成功舒緩中暑症狀,咖哩不配飯,改搭印度薄餅,讓天氣熱到沒胃口的老人家,像小孩子一樣越吃越開心。東京老人院院友:「很不一樣,但好吃,好吃耶!」
夏天防暑,除了要吃得好,很多人可能會發現,身體沒來由的越來越熱,原來是因為晚上沒睡好!醫生遠藤拓郎:「晚上如果睡不好,睡不飽,白天自律神經就沒辦法順利運作。」
天氣一熱,加上自律神經失調,血壓就容易急速下降,出現脫水或中暑的症狀,很多人習慣在睡前開冷氣降溫,大熱天睡不好,就是因為人體難以降溫,所以反過來,如果睡前先暖暖身體,就能一躺上床快速入睡。
NHK記者:「在睡覺前做某件事,就是邁向美好睡眠的第一步。」
睡前做做簡單伸展操,或是在38度的熱水裡泡個10分鐘,都能讓體溫升高,冷氣即使只開27度到29度,有了舒服的睡眠,隔天比較不容易中暑。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天喝水學問大 喝多喝少緊張來
中時
彭慧雲/台北報導
日前曾發生新竹市一名男子每天約喝9000C.C.的水,一星期後竟心跳停止,急救搶回一命,原來是「水中毒」。夏天天氣炎熱,高溫讓人隨便動動就汗如雨下,原本就該注意多補充水份,但是,水喝太多怕會水中毒,喝太少又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可能造成腎臟與膀胱方面的損害。一天該喝多少量,怎麼喝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可是門大學問。
人體的70%都是水分,藉由水分來輸送養分至身體的各個部位,維持身體的運作。衛生署立台中醫院營養師黃紹萱指出,每個人每天喝水的量控制在3000cc以內為佳,過量也會影響腎臟的功能,若是一天喝水的量太多,或是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喝下大量的水分,腎臟無法及時代謝將水分排出,會讓血液中的鈉被稀釋,血鈉值下降太快,造成稀釋性低鈉血症也就是俗稱的水中毒現象,會產生頭痛、心悸、昏迷等症狀,嚴重時會危及生命。水喝太多對腎臟也是個負擔,會產生水腫、頻尿等問題,所以水喝太多也會有反效果,最好一天的喝水量不要超過5000CC。 水喝太多對身體無益,少喝也會出問題,炎熱的夏天許多人喜歡去游泳池或海邊游泳戲水,在陽光下曝曬一段時間,水分消耗多流失快,若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因體溫升高而產生中暑情況,此時最好儘快補給水分,喝水來降溫,同時避免脫水的情況發生,以保持體內水的平衡,才能維持健康狀態。
還有一些長時間待在辦公室的上班族,因為工作繁忙忘記喝水或是擔心要常跑廁所而少喝水,這樣都是不正確的。黃紹萱營養師表示,水喝太少,除了較易得病也很容易感到疲倦,尤其水喝得少尿量少,很容易讓身體的尿液、尿酸濃度偏高,造成泌尿道的感染,長期下來可能引發膀胱炎或腎臟發炎。除此之外,水分不足也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不易排除體內的毒素,而產生便秘的情況;長時間在冷氣房裡又處於缺水的狀態,皮膚很容易因乾燥缺水會有小細紋產生,也會使皮膚粗糙黯淡。
黃紹萱營養師也強調,喝水的好處多多,人體透過喝水來幫助身體調節體溫、促進身體的代謝與腸胃蠕動,充足的水分也能讓皮膚細胞水噹噹。普通人一天的喝水量大約在1500CC至3000CC.之間為正常的範圍,平常最好還是多喝白開水,每天喝6-8杯,喝的時候不要大口的狂飲,也不要一次喝太多,將 3000CC的量平均分配於一天之中,適時適量補充水分,對身體的吸收較好。
中時
彭慧雲/台北報導
日前曾發生新竹市一名男子每天約喝9000C.C.的水,一星期後竟心跳停止,急救搶回一命,原來是「水中毒」。夏天天氣炎熱,高溫讓人隨便動動就汗如雨下,原本就該注意多補充水份,但是,水喝太多怕會水中毒,喝太少又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可能造成腎臟與膀胱方面的損害。一天該喝多少量,怎麼喝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可是門大學問。
人體的70%都是水分,藉由水分來輸送養分至身體的各個部位,維持身體的運作。衛生署立台中醫院營養師黃紹萱指出,每個人每天喝水的量控制在3000cc以內為佳,過量也會影響腎臟的功能,若是一天喝水的量太多,或是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喝下大量的水分,腎臟無法及時代謝將水分排出,會讓血液中的鈉被稀釋,血鈉值下降太快,造成稀釋性低鈉血症也就是俗稱的水中毒現象,會產生頭痛、心悸、昏迷等症狀,嚴重時會危及生命。水喝太多對腎臟也是個負擔,會產生水腫、頻尿等問題,所以水喝太多也會有反效果,最好一天的喝水量不要超過5000CC。 水喝太多對身體無益,少喝也會出問題,炎熱的夏天許多人喜歡去游泳池或海邊游泳戲水,在陽光下曝曬一段時間,水分消耗多流失快,若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因體溫升高而產生中暑情況,此時最好儘快補給水分,喝水來降溫,同時避免脫水的情況發生,以保持體內水的平衡,才能維持健康狀態。
還有一些長時間待在辦公室的上班族,因為工作繁忙忘記喝水或是擔心要常跑廁所而少喝水,這樣都是不正確的。黃紹萱營養師表示,水喝太少,除了較易得病也很容易感到疲倦,尤其水喝得少尿量少,很容易讓身體的尿液、尿酸濃度偏高,造成泌尿道的感染,長期下來可能引發膀胱炎或腎臟發炎。除此之外,水分不足也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不易排除體內的毒素,而產生便秘的情況;長時間在冷氣房裡又處於缺水的狀態,皮膚很容易因乾燥缺水會有小細紋產生,也會使皮膚粗糙黯淡。
黃紹萱營養師也強調,喝水的好處多多,人體透過喝水來幫助身體調節體溫、促進身體的代謝與腸胃蠕動,充足的水分也能讓皮膚細胞水噹噹。普通人一天的喝水量大約在1500CC至3000CC.之間為正常的範圍,平常最好還是多喝白開水,每天喝6-8杯,喝的時候不要大口的狂飲,也不要一次喝太多,將 3000CC的量平均分配於一天之中,適時適量補充水分,對身體的吸收較好。
Re: 【夏日養生特輯】
汗疹、汗皰疹 口服+外用藥2天改善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夏季氣候濕熱,加上烈日當頭,常使人流得滿身大汗,甚至引起汗疹、汗皰疹等皮膚病。署立豐原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欣表示,汗疹就是一般所謂的夏季濕疹,由於人在夏天時排汗量變多,以及環境濕度高,導致汗腺排汗不良,汗水都積在汗管中排不出來,最後就變成汗疹。
吳主任指出,由於嬰幼兒的排汗功能比成人來得差,所以在夏季時更容易見到這種情形。治療上可口服藥物配合外用藥膏,只要一、二天就能迅速改善。但平常應注意穿著以通風、透氣為原則,同時避免待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若症狀嚴重時,可使用冰枕、冷毛巾來降低溫度。
吳育欣主任進一步指出,至於汗皰疹發生的原因不明,目前已知和壓力有關,局部的多汗、悶熱也是誘發原因之一,所以汗皰疹好發於夏天。汗皰疹是一種好發於手腳的皮膚病,在手掌、手指側面及腳掌等地方會出現透明像珍珠樣的小水泡,偶爾會出現大水泡。
通常在水泡剛出現時搔癢症狀最厲害,常伴隨中度至重度的搔癢感。水泡通常在二、三周就可望消退,之後搔癢感會逐漸下降,最後形成環狀脫屑或脫皮。不過,有時候病灶會變成脫屑、紅斑、苔癬化(變厚、表面粗糙)等慢性濕疹的變化。由於患者常忍不住去搔抓或摩擦,因而導致抓破皮或造成續發性的細菌感染。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夏季氣候濕熱,加上烈日當頭,常使人流得滿身大汗,甚至引起汗疹、汗皰疹等皮膚病。署立豐原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欣表示,汗疹就是一般所謂的夏季濕疹,由於人在夏天時排汗量變多,以及環境濕度高,導致汗腺排汗不良,汗水都積在汗管中排不出來,最後就變成汗疹。
吳主任指出,由於嬰幼兒的排汗功能比成人來得差,所以在夏季時更容易見到這種情形。治療上可口服藥物配合外用藥膏,只要一、二天就能迅速改善。但平常應注意穿著以通風、透氣為原則,同時避免待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若症狀嚴重時,可使用冰枕、冷毛巾來降低溫度。
吳育欣主任進一步指出,至於汗皰疹發生的原因不明,目前已知和壓力有關,局部的多汗、悶熱也是誘發原因之一,所以汗皰疹好發於夏天。汗皰疹是一種好發於手腳的皮膚病,在手掌、手指側面及腳掌等地方會出現透明像珍珠樣的小水泡,偶爾會出現大水泡。
通常在水泡剛出現時搔癢症狀最厲害,常伴隨中度至重度的搔癢感。水泡通常在二、三周就可望消退,之後搔癢感會逐漸下降,最後形成環狀脫屑或脫皮。不過,有時候病灶會變成脫屑、紅斑、苔癬化(變厚、表面粗糙)等慢性濕疹的變化。由於患者常忍不住去搔抓或摩擦,因而導致抓破皮或造成續發性的細菌感染。
Re: 【夏日養生特輯】
《健康之鑰》排汗不均、夜間盜汗 多因自律神經紊亂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夏天氣溫高,白天流汗增加看似正常,但有些民眾卻出現身體出汗不均及夜間多汗等現象。中醫師羅明宇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這類患者很可能上半身汗多於下半身,右半身汗多於左半身,且夜半時睡中盜汗,有口苦’咽乾現象,主要以小柴胡湯治療。
羅明宇指出,這多半是自律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中醫稱半身汗出。主以小柴胡湯加白芍、桂枝治療。對於伴隨低熱,半夜易醒,遍身都是汗,時而畏寒、眩暈,舌淡紅、苔白,脈細弱者,則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搭配夜交藤治療為主。
夏天流汗本來就會增加,但很多人的汗量比一般人還大,清醒在安靜的情況下流和異常稱為自汗,睡著時汗多,醒時流汗稍止則稱為盜汗;中醫治療主分虛實,針對症狀,主要從患者體質差異著手。
對於多汗且呼吸短促、燥咳,懶於說話,語聲低弱,易疲勞乏力、出汗多,平時易感冒的民眾,中醫認為,可適量增加補肺食品攝取。
中醫將虛性多汗體質分為許多種類。醫師指出,例如陰虛體質的人,虛煩睡不著,手足心發熱,便秘,午後身體發熱,盜汗,腰酸,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等。氣虛多汗的人容易倦怠,喘氣,面色白,食欲不振,排便不成形,舌淡,脈弱。血虛的人容易頭昏,耳鳴失聰,心悸失眠,嘴唇指甲蒼白,脈細數或細澀。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天氣熱到中暑,可用中藥、針灸進一步治療。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林美儀表示,中暑可以說是比較危急的病證,輕者容易痊癒、恢復正常,但嚴重者就必須緊急處理,若患者能夠早期接受治療,就可免除中暑對健康的危害。
林醫師指出,臨床上,傳統中醫依證型常分為中暑陽證、中暑陰症、暑熱蒙心、肝風內動等四類型。若出現身熱、汗出、感到疲倦、口渴多飲、煩躁、小便顏色變深或有畏寒情形者,屬中暑陽證型;若汗出過多或兼有嘔吐、拉肚子、臉色蒼白、四肢冰冷、感到煩躁不安及脈微細欲絕者,屬中暑陰症型。
若出現高熱煩躁、猝然悶倒、汗出胸悶、脈象洪數、舌質洪降者,屬暑熱蒙心型;若出現抽搐、痙攣者,屬肝風內動型。每種類型皆有不同的用藥方式,必須經辨證後對症用藥。
林美儀指出,針灸選取穴位治療需視患者病情而定,例如屬中暑陽證型可取風池、風府、百會、中風、大椎、少商、商陽、神門、三陰交及足三里等穴位;屬中暑陰症型可以灸為主,取關元、氣海、腎俞等穴位。
Re: 【夏日養生特輯】
喝啤酒 痛風易發作
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攝影╱王永村
酷熱的夏天,高溫常達38℃以上,不少人會狂飲啤酒消暑解渴,不過,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余光輝說,夏天高溫炎熱,民眾喝啤酒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提醒痛風患者平時應喝足夠的水與少吃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類等,也要少喝酒,尤其啤酒是高嘌呤飲料,應避免飲用,此外,若常待在冷氣房,適量運動可維持較佳的血液循環,有助減少痛風發作。
余光輝醫師說,痛風是因體內尿酸過高,導致過多的尿酸鹽沈積在血液及關節處,引起關節腫痛,痛風發作時,最常見的是腳拇趾、腳踝、腳背等關節會出現紅腫、疼痛,且症狀會愈來愈嚴重,甚至無法走路。急性發作時除立即冰敷患處外,在治療上一般給予消炎止痛藥及降尿酸藥物,一周內可控制,不過,余光輝醫師強調,痛風患者須按時服用藥物,且尿酸值應控制在7mg/dl以內,而一般人若要檢查有無痛風,可以先檢查自己腳拇趾或腳踝、腳背,一旦發現有紅腫、熱痛症狀時,就有可能是尿酸過高,也就是痛風的徵兆。
這樣做
喝足夠開水
痛風患者要多喝水,因缺水會使血液濃縮,尿酸易沈澱在關節裡,因此患者每天至少喝2000c.c.的水,最好補充至約2500c.c以利尿酸排出,也可避免痛風引起腎結石,同時應正常作息,避免熬夜。
避免高嘌呤食物
尿酸量多時易導致痛風,因此有痛風病史的人應少吃動物內臟、魚類、胚芽、帶殼海鮮、魚皮等高嘌呤食物,尤其急性發作期最好別碰,而嘌呤會溶在湯中,也要避免喝高湯、濃湯及雞精等。
勿碰啤酒
余光輝醫師表示,痛風患者常被告知勿喝酒,但並非所有酒類都不可以喝,只有啤酒及烈酒屬高嘌呤飲料,會抑制尿酸排出,易導致痛風發作,要避免攝取。至於葡萄酒仍可攝取,只要一天喝的量不超過300c.c.,就不會對健康產生太大的威脅。
適度運動促循環
痛風患者不宜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以免循環變差,引發痛風發作,建議在冷氣房也要有適度的運動,工作30分鐘後不妨站起來動一動、走一走,可維持較佳的血液循環,有助減少痛風發作風險。
專家說
勿快速減重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 余光輝)
體重過重者可適當減肥,有助控制尿酸值,減少痛風發生,但減肥速度不能過快,因細胞加速代謝會使尿酸形成增加,建議2周減重1公斤為宜。
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攝影╱王永村
酷熱的夏天,高溫常達38℃以上,不少人會狂飲啤酒消暑解渴,不過,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余光輝說,夏天高溫炎熱,民眾喝啤酒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提醒痛風患者平時應喝足夠的水與少吃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類等,也要少喝酒,尤其啤酒是高嘌呤飲料,應避免飲用,此外,若常待在冷氣房,適量運動可維持較佳的血液循環,有助減少痛風發作。
余光輝醫師說,痛風是因體內尿酸過高,導致過多的尿酸鹽沈積在血液及關節處,引起關節腫痛,痛風發作時,最常見的是腳拇趾、腳踝、腳背等關節會出現紅腫、疼痛,且症狀會愈來愈嚴重,甚至無法走路。急性發作時除立即冰敷患處外,在治療上一般給予消炎止痛藥及降尿酸藥物,一周內可控制,不過,余光輝醫師強調,痛風患者須按時服用藥物,且尿酸值應控制在7mg/dl以內,而一般人若要檢查有無痛風,可以先檢查自己腳拇趾或腳踝、腳背,一旦發現有紅腫、熱痛症狀時,就有可能是尿酸過高,也就是痛風的徵兆。
這樣做
喝足夠開水
痛風患者要多喝水,因缺水會使血液濃縮,尿酸易沈澱在關節裡,因此患者每天至少喝2000c.c.的水,最好補充至約2500c.c以利尿酸排出,也可避免痛風引起腎結石,同時應正常作息,避免熬夜。
避免高嘌呤食物
尿酸量多時易導致痛風,因此有痛風病史的人應少吃動物內臟、魚類、胚芽、帶殼海鮮、魚皮等高嘌呤食物,尤其急性發作期最好別碰,而嘌呤會溶在湯中,也要避免喝高湯、濃湯及雞精等。
勿碰啤酒
余光輝醫師表示,痛風患者常被告知勿喝酒,但並非所有酒類都不可以喝,只有啤酒及烈酒屬高嘌呤飲料,會抑制尿酸排出,易導致痛風發作,要避免攝取。至於葡萄酒仍可攝取,只要一天喝的量不超過300c.c.,就不會對健康產生太大的威脅。
適度運動促循環
痛風患者不宜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以免循環變差,引發痛風發作,建議在冷氣房也要有適度的運動,工作30分鐘後不妨站起來動一動、走一走,可維持較佳的血液循環,有助減少痛風發作風險。
專家說
勿快速減重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 余光輝)
體重過重者可適當減肥,有助控制尿酸值,減少痛風發生,但減肥速度不能過快,因細胞加速代謝會使尿酸形成增加,建議2周減重1公斤為宜。
Re: 【夏日養生特輯】
補充水分 含1分鐘再下肚
晚餐後少喝水較健康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 攝影╱黃天佑
天氣熱易口渴而補充更多水分,但其實喝水也是一門學問,台大家醫科醫師姚建安表示,人一日約需攝取2000~3000c.c.水分,喝水時,先含在口中1分鐘,身體較易吸收,並建議晚餐前喝完一日所需水分,避免頻尿而干擾睡眠,因許多人熟睡時會不自覺憋尿,長期易造成女性尿道感染,男性則可能發生攝護腺疾病;中醫師莊雅惠也建議日落後少喝水,以免引發腹瀉。
姚建安醫師表示,人體50%~60%都是水分,這些水分能調節體溫,也可代謝體內老化廢物與毒素,對免疫機能相當重要。若每天喝水量長期未達2000~3000c.c.,細胞水分吸收不足,含水量低於身體需求,此時就稱為脫水。由於小孩與生病老人較不會表達感受,所以是脫水高危險群,平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發熱、昏睡的脫水症狀。而上班族整天都在冷氣房裡,常覺得昏昏欲睡,這也是脫水症狀之一,姚醫師表示冷氣房太舒適,容易忽略補充水分,再加上冷氣、空調會加速水分蒸發,他建議要增加每日飲水量,需攝取2500~4000c.c.水分。中醫師莊雅惠則提醒畏寒怕冷、腸胃不好的人,空腹和日落後不建議喝水,因為此時身體較虛弱,喝水容易拉肚子。
這樣做
白天喝水較佳
傍晚或晚餐前喝完一天所需的水分較佳,姚建安醫師說,因晚上身體代謝較差,且夜晚喝水容易導致睡眠時頻頻起床上廁所,不但影響睡眠品質,而且也容易造成泌尿系統疾病。因為許多人熟睡時會憋尿而不自知,長期下來,女性容易尿道發炎,男性則易引發攝護腺疾病。
每次喝水100~200c.c.
每次喝100~200c.c.的水,約平常紙杯一半的水量,使細胞有充分時間吸收水分。若一次喝太多水,身體會沒辦法吸收,易造成血漿體積變大、電解質瞬間降太低,若身體較虛弱,就易發生昏倒情形,如老人、小孩和女性生理期時都要小心。另外,一次喝太多水分會使體內細胞破裂,再生能力慢的細胞死亡,如神經細胞,而造成永久性傷害。
口中含水1分鐘
姚建安醫師建議,喝水時,先將水含在口中至少1分鐘,避免一次喝下大量的水,慢慢喝,讓細胞有充分時間吸收水分,且將水含在口中,讓水溫和體溫變得相同,較不會刺激腸胃。莊雅惠中醫師則建議,平時應多喝與體溫、室溫相同溫度的水,較不傷身,還是一種涼補。
飯後慢慢喝水
早上起床先空腹喝一杯100~200c.c.的水,許多人認為能促進腸胃蠕動、清除宿便,但莊雅惠中醫師提醒,腸胃不好、畏寒怕冷的人不建議空腹喝水,容易造成腹瀉。姚建安醫師表示,早上空腹喝水會影響食欲,有助減肥;飯後則要慢慢喝水,因為若喝水速度太快,易造成腸胃蠕動變慢,因而脹氣。
辦公桌放水杯
人體每天水分蒸發約600~1000c.c.,若在冷氣房裡,水分蒸發會加快,需補充水分,每天攝取2500~4000c.c.的水,同時也要保持室內濕度,在家中可放一盆水,辦公室則在桌上放水杯,來隨時補充水分。
小冰塊含口中解暑
天氣很熱,許多人受不了冰水的誘惑,姚建安醫師提供一個小秘方。他建議可以準備一塊小冰塊,含在口中1~2分鐘,這樣不但可享受沁涼感,當冰塊在口中融化成水喝下時,水溫也已經和體溫相同,也不會傷身體。
要注意
小孩 老人易脫水
因為較不會表達感受,小孩、老人很容易脫水,家人要特別注意,長期脫水,小孩會影響智力發展,老人家則會抵抗力降低,感染肺炎等疾病。平時可注意生病老人是否昏睡或輕微發燒,小孩是否發熱、躁動不安、指甲乾癟,這些都是脫水症狀。
運動後勿喝冰水
運動過後補充水分時,不宜喝得太快、太多,易因電解質瞬間降低而昏倒;若是運動後猛然喝冰水,對敏感體質的人來說,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導致不能呼吸,相當危險。莊雅惠中醫師則認為冰水百害無一益,她引述《本草綱目》記載,「盛夏食冰,與氣候相反,冷熱相激,變生諸疾」,認為不管天氣再熱,都不該喝冰水。
專家說
心臟 腎臟病患 需控制飲水量
(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 姚建安)
心臟病、腎臟病等患者,每天的喝水量不能超過1500c.c.,以免造成心臟、腎臟過大的負擔。
畏寒怕冷體質 晚上勿喝水
(莊雅惠中醫診所院長 莊雅惠)
日落後,身體代謝比較差,不建議喝水,尤其腸胃不好、畏寒怕冷的人更要避免晚上喝水,以免腹瀉。
晚餐後少喝水較健康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 攝影╱黃天佑
天氣熱易口渴而補充更多水分,但其實喝水也是一門學問,台大家醫科醫師姚建安表示,人一日約需攝取2000~3000c.c.水分,喝水時,先含在口中1分鐘,身體較易吸收,並建議晚餐前喝完一日所需水分,避免頻尿而干擾睡眠,因許多人熟睡時會不自覺憋尿,長期易造成女性尿道感染,男性則可能發生攝護腺疾病;中醫師莊雅惠也建議日落後少喝水,以免引發腹瀉。
姚建安醫師表示,人體50%~60%都是水分,這些水分能調節體溫,也可代謝體內老化廢物與毒素,對免疫機能相當重要。若每天喝水量長期未達2000~3000c.c.,細胞水分吸收不足,含水量低於身體需求,此時就稱為脫水。由於小孩與生病老人較不會表達感受,所以是脫水高危險群,平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發熱、昏睡的脫水症狀。而上班族整天都在冷氣房裡,常覺得昏昏欲睡,這也是脫水症狀之一,姚醫師表示冷氣房太舒適,容易忽略補充水分,再加上冷氣、空調會加速水分蒸發,他建議要增加每日飲水量,需攝取2500~4000c.c.水分。中醫師莊雅惠則提醒畏寒怕冷、腸胃不好的人,空腹和日落後不建議喝水,因為此時身體較虛弱,喝水容易拉肚子。
這樣做
白天喝水較佳
傍晚或晚餐前喝完一天所需的水分較佳,姚建安醫師說,因晚上身體代謝較差,且夜晚喝水容易導致睡眠時頻頻起床上廁所,不但影響睡眠品質,而且也容易造成泌尿系統疾病。因為許多人熟睡時會憋尿而不自知,長期下來,女性容易尿道發炎,男性則易引發攝護腺疾病。
每次喝水100~200c.c.
每次喝100~200c.c.的水,約平常紙杯一半的水量,使細胞有充分時間吸收水分。若一次喝太多水,身體會沒辦法吸收,易造成血漿體積變大、電解質瞬間降太低,若身體較虛弱,就易發生昏倒情形,如老人、小孩和女性生理期時都要小心。另外,一次喝太多水分會使體內細胞破裂,再生能力慢的細胞死亡,如神經細胞,而造成永久性傷害。
口中含水1分鐘
姚建安醫師建議,喝水時,先將水含在口中至少1分鐘,避免一次喝下大量的水,慢慢喝,讓細胞有充分時間吸收水分,且將水含在口中,讓水溫和體溫變得相同,較不會刺激腸胃。莊雅惠中醫師則建議,平時應多喝與體溫、室溫相同溫度的水,較不傷身,還是一種涼補。
飯後慢慢喝水
早上起床先空腹喝一杯100~200c.c.的水,許多人認為能促進腸胃蠕動、清除宿便,但莊雅惠中醫師提醒,腸胃不好、畏寒怕冷的人不建議空腹喝水,容易造成腹瀉。姚建安醫師表示,早上空腹喝水會影響食欲,有助減肥;飯後則要慢慢喝水,因為若喝水速度太快,易造成腸胃蠕動變慢,因而脹氣。
辦公桌放水杯
人體每天水分蒸發約600~1000c.c.,若在冷氣房裡,水分蒸發會加快,需補充水分,每天攝取2500~4000c.c.的水,同時也要保持室內濕度,在家中可放一盆水,辦公室則在桌上放水杯,來隨時補充水分。
小冰塊含口中解暑
天氣很熱,許多人受不了冰水的誘惑,姚建安醫師提供一個小秘方。他建議可以準備一塊小冰塊,含在口中1~2分鐘,這樣不但可享受沁涼感,當冰塊在口中融化成水喝下時,水溫也已經和體溫相同,也不會傷身體。
要注意
小孩 老人易脫水
因為較不會表達感受,小孩、老人很容易脫水,家人要特別注意,長期脫水,小孩會影響智力發展,老人家則會抵抗力降低,感染肺炎等疾病。平時可注意生病老人是否昏睡或輕微發燒,小孩是否發熱、躁動不安、指甲乾癟,這些都是脫水症狀。
運動後勿喝冰水
運動過後補充水分時,不宜喝得太快、太多,易因電解質瞬間降低而昏倒;若是運動後猛然喝冰水,對敏感體質的人來說,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導致不能呼吸,相當危險。莊雅惠中醫師則認為冰水百害無一益,她引述《本草綱目》記載,「盛夏食冰,與氣候相反,冷熱相激,變生諸疾」,認為不管天氣再熱,都不該喝冰水。
專家說
心臟 腎臟病患 需控制飲水量
(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 姚建安)
心臟病、腎臟病等患者,每天的喝水量不能超過1500c.c.,以免造成心臟、腎臟過大的負擔。
畏寒怕冷體質 晚上勿喝水
(莊雅惠中醫診所院長 莊雅惠)
日落後,身體代謝比較差,不建議喝水,尤其腸胃不好、畏寒怕冷的人更要避免晚上喝水,以免腹瀉。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日 整腸健胃 4茶飲
搭配穴位按摩 足三里效果佳
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攝影╱周頌德
夏日炎炎易滋生細菌,也是腸胃道疾病的高峰期,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說,夏日飲食要特別注意,尤其若誤食受細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發腸胃炎,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而腸胃疾病也在身體抵抗力較差時易入侵,建議平時可喝中藥材加入果汁做成的山楂烏梅汁、決明柳菊汁等預防保健,提醒若有腹瀉或嘔吐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腸胃炎期間則應多休息,癒後再喝茶飲增進腸胃功能,此外,按壓穴道,如足三里、合谷穴可紓解腸胃炎症狀的不適。
這樣喝
山楂烏梅汁助消化
材料:養樂多2瓶、山楂10克、麥冬5克、烏梅3克。
做法:山楂、麥冬、烏梅洗淨後,加入200 c.c.的水煮20分鐘,倒入藥汁及養樂多攪打均勻,即可飲用。
功用:養樂多促進腸胃蠕動,助消化,山楂能清熱明目、潤腸通便,麥冬生津益胃、助消化,烏梅酸甘消脂,能改善腸胃消化不良。
用法:每日飲用1-2杯,因山楂潤腸通便,易腹瀉者不宜飲用。
決明柳菊汁潤腸胃
材料:柳橙一顆、西洋芹200克、蜂蜜10c.c.、決明子 10克、菊花5克。
做法:藥材加入200c.c.的水煮15鐘後,柳橙洗淨切半榨汁,西洋芹切小段,倒入果汁機,再加入中藥汁及蜂蜜拌勻,即可飲用。
功用:柳橙養顏助消化,西洋芹含纖維質,潤腸通便,蜂蜜潤腸,決明子、菊花清熱,抗病毒。
用法:每日飲用1杯,體質虛冷者不宜飲用。
黃耆整腸汁健脾胃
材料:木瓜100克、優酪乳200c.c.、黃耆、茯苓與白朮各5克、甘草2克。
做法:將藥材加入100c.c.的水煮15分鐘,木瓜洗淨削皮去籽切小塊,將中藥汁、切塊木瓜、優酪乳放入果汁機拌勻,即可飲用。
功用:木瓜含木瓜酵素,促進腸胃功能,優酪乳健脾胃助消化,黃耆補氣,提升免疫力,茯苓、白朮健脾胃,甘草可緩和腸胃蠕動過快。
用法:每日飲用1-2杯,口內炎者不宜飲用。
茯苓二瓜汁可止瀉
材料:香瓜80克、西瓜50克、蜂蜜10c.c.、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白朮5克。
做法:將藥材加入150c.c.的水煮成50c.c.,香瓜及西瓜去皮去籽切小塊後放入果汁機,加150c.c.水攪打,再加入蜂蜜拌勻,即可飲用。
功用:香瓜、西瓜利水,蜂蜜潤腸通便,茯苓補脾健胃,薏苡仁提升免疫力,白朮健脾胃。
用法:每日飲用1杯,因香瓜、西瓜屬寒涼瓜類,易誘發氣喘,氣喘者不宜飲用。
這樣按
足三里穴
功效:足三里補脾健胃,可調節腸胃痙攣,能改善腸胃疾病之腸胃發炎症狀。
位置:膝蓋外側會有一處凹陷稱為外膝眼,將四指併攏,放外膝眼正下方,小指下方與小腿骨外側交界的凹陷處。
方法:以食指按壓足三里穴,按至輕微痠脹感即可,按壓10秒,休息5秒,各按壓3分鐘。 下巨虛穴
功效:按壓下巨虛穴能改善腸胃疾病之腸胃發炎症狀。
位置:在小腿外側距脛骨前一橫指寬,即足三里穴下方6吋。
方法:以拇指按壓下巨虛穴,按壓至有痠疼感為宜,雙腳各按20次。 合谷穴
功效:合谷穴可增強免疫力,能緩解腸胃炎引起的發燒、頭痛、腹瀉等不適。
位置:位於手背虎口大拇指和食指間凹陷處。
方法:以拇指朝手腕方向按壓,按至有痠疼感即可,雙手各按壓約20次。 關元穴
功效:按壓此穴可促進腸胃功能,也能止瀉。
位置:在肚臍正下方4橫指寬處。
方法:以拇指按壓此穴,按壓至有痠疼感即可,按壓36次。
醫師說
飯前便後勤洗手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陳旺全)
夏天比其他季節更易滋生細菌,為避免腸胃不適,平時要勤洗手,尤其在飯前和便後要把雙手徹底洗乾淨,最好也少吃生冷食物,如海鮮、生菜沙拉、冰品等,此外,抵抗力弱的人,容易被感染,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
搭配穴位按摩 足三里效果佳
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攝影╱周頌德
夏日炎炎易滋生細菌,也是腸胃道疾病的高峰期,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說,夏日飲食要特別注意,尤其若誤食受細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發腸胃炎,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而腸胃疾病也在身體抵抗力較差時易入侵,建議平時可喝中藥材加入果汁做成的山楂烏梅汁、決明柳菊汁等預防保健,提醒若有腹瀉或嘔吐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腸胃炎期間則應多休息,癒後再喝茶飲增進腸胃功能,此外,按壓穴道,如足三里、合谷穴可紓解腸胃炎症狀的不適。
這樣喝
山楂烏梅汁助消化
材料:養樂多2瓶、山楂10克、麥冬5克、烏梅3克。
做法:山楂、麥冬、烏梅洗淨後,加入200 c.c.的水煮20分鐘,倒入藥汁及養樂多攪打均勻,即可飲用。
功用:養樂多促進腸胃蠕動,助消化,山楂能清熱明目、潤腸通便,麥冬生津益胃、助消化,烏梅酸甘消脂,能改善腸胃消化不良。
用法:每日飲用1-2杯,因山楂潤腸通便,易腹瀉者不宜飲用。
決明柳菊汁潤腸胃
材料:柳橙一顆、西洋芹200克、蜂蜜10c.c.、決明子 10克、菊花5克。
做法:藥材加入200c.c.的水煮15鐘後,柳橙洗淨切半榨汁,西洋芹切小段,倒入果汁機,再加入中藥汁及蜂蜜拌勻,即可飲用。
功用:柳橙養顏助消化,西洋芹含纖維質,潤腸通便,蜂蜜潤腸,決明子、菊花清熱,抗病毒。
用法:每日飲用1杯,體質虛冷者不宜飲用。
黃耆整腸汁健脾胃
材料:木瓜100克、優酪乳200c.c.、黃耆、茯苓與白朮各5克、甘草2克。
做法:將藥材加入100c.c.的水煮15分鐘,木瓜洗淨削皮去籽切小塊,將中藥汁、切塊木瓜、優酪乳放入果汁機拌勻,即可飲用。
功用:木瓜含木瓜酵素,促進腸胃功能,優酪乳健脾胃助消化,黃耆補氣,提升免疫力,茯苓、白朮健脾胃,甘草可緩和腸胃蠕動過快。
用法:每日飲用1-2杯,口內炎者不宜飲用。
茯苓二瓜汁可止瀉
材料:香瓜80克、西瓜50克、蜂蜜10c.c.、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白朮5克。
做法:將藥材加入150c.c.的水煮成50c.c.,香瓜及西瓜去皮去籽切小塊後放入果汁機,加150c.c.水攪打,再加入蜂蜜拌勻,即可飲用。
功用:香瓜、西瓜利水,蜂蜜潤腸通便,茯苓補脾健胃,薏苡仁提升免疫力,白朮健脾胃。
用法:每日飲用1杯,因香瓜、西瓜屬寒涼瓜類,易誘發氣喘,氣喘者不宜飲用。
這樣按
足三里穴
功效:足三里補脾健胃,可調節腸胃痙攣,能改善腸胃疾病之腸胃發炎症狀。
位置:膝蓋外側會有一處凹陷稱為外膝眼,將四指併攏,放外膝眼正下方,小指下方與小腿骨外側交界的凹陷處。
方法:以食指按壓足三里穴,按至輕微痠脹感即可,按壓10秒,休息5秒,各按壓3分鐘。 下巨虛穴
功效:按壓下巨虛穴能改善腸胃疾病之腸胃發炎症狀。
位置:在小腿外側距脛骨前一橫指寬,即足三里穴下方6吋。
方法:以拇指按壓下巨虛穴,按壓至有痠疼感為宜,雙腳各按20次。 合谷穴
功效:合谷穴可增強免疫力,能緩解腸胃炎引起的發燒、頭痛、腹瀉等不適。
位置:位於手背虎口大拇指和食指間凹陷處。
方法:以拇指朝手腕方向按壓,按至有痠疼感即可,雙手各按壓約20次。 關元穴
功效:按壓此穴可促進腸胃功能,也能止瀉。
位置:在肚臍正下方4橫指寬處。
方法:以拇指按壓此穴,按壓至有痠疼感即可,按壓36次。
醫師說
飯前便後勤洗手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陳旺全)
夏天比其他季節更易滋生細菌,為避免腸胃不適,平時要勤洗手,尤其在飯前和便後要把雙手徹底洗乾淨,最好也少吃生冷食物,如海鮮、生菜沙拉、冰品等,此外,抵抗力弱的人,容易被感染,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好眠5茶飲
選對食物 邊吃邊溫補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游茗茱 攝影╱副刊攝影組
天氣炎熱讓人全身燥熱睡不著、變得淺眠容易驚醒,這樣的情形可用中藥茶飲來調理改善,中醫師莊雅惠針對陰虛型、火熱型等不同體質的人,設計簡易的5道茶飲,另外,也教你弄清楚食物屬性,只要正確吃,邊吃就能邊溫補。
茶飲助眠
小麥茉莉茶
適用對象:陰虛型體質,易口燥、失眠、胃脹氣。
作用:可解壓、養心安神、補血復脈。
材料:淮小麥5錢、百合5錢、炙甘草3錢、茉莉花1.5錢。
作法:淮小麥磨碎後,材料分3份,白天取2份各加350c.c.沸水,燜約5分鐘,早午飯後喝。睡前1小時則取1份加150c.c.沸水,燜約5分鐘飲用。
薄荷退火茶
適用對象:無便秘火熱型體質,易口渴、失眠、小便黃濁。
作用:可清熱解毒,補脾益氣,鎮靜安眠。
材料:淡竹葉3錢、葛根2錢、甘草1錢、薄荷3錢半、天麻1錢、 蜂蜜適量。
作法:中藥材分為3份,每1份加350c.c.沸水,燜約5分鐘,早午飯後喝,共喝3次。
麥冬菊花茶
適用對象:不分體質。
作用:可疏風清熱、補氣滋潤、益氣健脾。
材料:杭菊3錢、麥冬5錢、太子參3錢。
作法:中藥材分3份,各份加350c.c.沸水,燜約5分鐘,早午飯後喝,共喝3次。
玫瑰消暑茶
適用對象:情緒鬱悶型體質,易口燥、鬱悶、失眠及疲勞。
作用:可安定情緒,清肝降火,理氣解鬱。
材料:茉莉花1湯匙、石斛3錢、仙草5錢、玫瑰12朵。
作法:中藥材分為4份,各份加250c.c.熱水,燜約5分鐘,早午飯後喝,共喝4次。
桑葉決明子茶
適用對象:便秘火熱型體質,平時急躁易口渴、失眠。
作用:可疏散風熱、清肝益腎、明目、通便,潤燥止渴、降血糖血脂、鎮靜安眠。
材料:桑葉3錢、決明子3錢、玉竹5錢、蜂蜜適量。
作法:決明子磨碎後,材料分3份,各份加350c.c.沸水,燜約5分鐘,早午飯後隨時喝,共喝3次。
食物搭配
食物分平和、涼性、溫性、寒性、熱性五種屬性。寒性體質的人不可吃寒性食物,其他體質的人不建議單吃寒性食物,需搭配溫性、熱性食物,如吃寒性的西瓜後,應再吃溫性櫻桃或熱性羊肉。三餐多攝取平和、涼性、溫性3類食物,可達溫補效果,以夏季為例,平和、涼性、溫性比例為1:2:1,若吃100公克魚肉,要搭配200公克菠菜與100公克芭樂。冬季時則各1份。
食物屬性表
˙平和:葡萄、木瓜、花椰菜、黑木耳、玉米、地瓜、白米、黃豆、魚肉、雞蛋
˙涼性:菠菜、冬瓜、小白菜、地瓜葉、白木耳、豆腐、蘋果、蜂蜜、鴨、蟹
˙溫性:紅蘿蔔、油菜、龍眼、櫻桃、芭樂、芝麻、糯米、牛肉、雞肉、蝦
˙寒性:西瓜、水梨、香蕉、芒果、奇異果、空心菜、海帶、豆芽、任何生食
˙熱性:肉桂、核桃、蜂王乳、榴槤、辣椒、胡椒、羊肉、任何燻炸食物
專家說
寒性體質 飲食需注意
(莊雅惠中醫診所院長 莊雅惠)
寒性體質的人,飲食需注意,天氣熱千萬不能喝冰水、也不要吃太多生魚片、涼麵等,如果要吃,要搭配溫性、熱性食物。
選對食物 邊吃邊溫補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游茗茱 攝影╱副刊攝影組
天氣炎熱讓人全身燥熱睡不著、變得淺眠容易驚醒,這樣的情形可用中藥茶飲來調理改善,中醫師莊雅惠針對陰虛型、火熱型等不同體質的人,設計簡易的5道茶飲,另外,也教你弄清楚食物屬性,只要正確吃,邊吃就能邊溫補。
茶飲助眠
小麥茉莉茶
適用對象:陰虛型體質,易口燥、失眠、胃脹氣。
作用:可解壓、養心安神、補血復脈。
材料:淮小麥5錢、百合5錢、炙甘草3錢、茉莉花1.5錢。
作法:淮小麥磨碎後,材料分3份,白天取2份各加350c.c.沸水,燜約5分鐘,早午飯後喝。睡前1小時則取1份加150c.c.沸水,燜約5分鐘飲用。
薄荷退火茶
適用對象:無便秘火熱型體質,易口渴、失眠、小便黃濁。
作用:可清熱解毒,補脾益氣,鎮靜安眠。
材料:淡竹葉3錢、葛根2錢、甘草1錢、薄荷3錢半、天麻1錢、 蜂蜜適量。
作法:中藥材分為3份,每1份加350c.c.沸水,燜約5分鐘,早午飯後喝,共喝3次。
麥冬菊花茶
適用對象:不分體質。
作用:可疏風清熱、補氣滋潤、益氣健脾。
材料:杭菊3錢、麥冬5錢、太子參3錢。
作法:中藥材分3份,各份加350c.c.沸水,燜約5分鐘,早午飯後喝,共喝3次。
玫瑰消暑茶
適用對象:情緒鬱悶型體質,易口燥、鬱悶、失眠及疲勞。
作用:可安定情緒,清肝降火,理氣解鬱。
材料:茉莉花1湯匙、石斛3錢、仙草5錢、玫瑰12朵。
作法:中藥材分為4份,各份加250c.c.熱水,燜約5分鐘,早午飯後喝,共喝4次。
桑葉決明子茶
適用對象:便秘火熱型體質,平時急躁易口渴、失眠。
作用:可疏散風熱、清肝益腎、明目、通便,潤燥止渴、降血糖血脂、鎮靜安眠。
材料:桑葉3錢、決明子3錢、玉竹5錢、蜂蜜適量。
作法:決明子磨碎後,材料分3份,各份加350c.c.沸水,燜約5分鐘,早午飯後隨時喝,共喝3次。
食物搭配
食物分平和、涼性、溫性、寒性、熱性五種屬性。寒性體質的人不可吃寒性食物,其他體質的人不建議單吃寒性食物,需搭配溫性、熱性食物,如吃寒性的西瓜後,應再吃溫性櫻桃或熱性羊肉。三餐多攝取平和、涼性、溫性3類食物,可達溫補效果,以夏季為例,平和、涼性、溫性比例為1:2:1,若吃100公克魚肉,要搭配200公克菠菜與100公克芭樂。冬季時則各1份。
食物屬性表
˙平和:葡萄、木瓜、花椰菜、黑木耳、玉米、地瓜、白米、黃豆、魚肉、雞蛋
˙涼性:菠菜、冬瓜、小白菜、地瓜葉、白木耳、豆腐、蘋果、蜂蜜、鴨、蟹
˙溫性:紅蘿蔔、油菜、龍眼、櫻桃、芭樂、芝麻、糯米、牛肉、雞肉、蝦
˙寒性:西瓜、水梨、香蕉、芒果、奇異果、空心菜、海帶、豆芽、任何生食
˙熱性:肉桂、核桃、蜂王乳、榴槤、辣椒、胡椒、羊肉、任何燻炸食物
專家說
寒性體質 飲食需注意
(莊雅惠中醫診所院長 莊雅惠)
寒性體質的人,飲食需注意,天氣熱千萬不能喝冰水、也不要吃太多生魚片、涼麵等,如果要吃,要搭配溫性、熱性食物。
Re: 【夏日養生特輯】
酷夏熱浪 茶飲防3眼疾
枸杞桑椹茶補血明目 按睛明穴緩乾澀
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攝影╱楊明龍
近日豔陽高照,高溫常飆到38℃以上,紫外線也很強,不少民眾紛紛外出戲水消暑,北市中醫師公會會長陳潮宗說,外出應做好防護,慎防戲水感染紅眼症與紫外線照射造成眼睛曬傷。所謂眼睛曬傷是眼角膜表皮灼傷,眼睛會有灼熱、劇痛、眼睛睜不開等不適症狀,嚴重的話有可能導致視力減退;而待在冷氣房的人,也要預防乾眼症,一旦眼睛出現不適情況應立即就醫。建議平時就可用中藥材如蜜蒙花、枸杞、菊花等自製中藥茶飲預防保健,如防眼睛曬傷可喝五味蜜茶、防紅眼症喝決明綠茶,防乾眼症喝枸杞桑椹飲。另外,搭配穴位按摩促進眼部血液循環,也可改善眼睛不適。
紅眼症
決明綠茶
材料:決明子12克、菊花10克、綠茶包1個。
做法:將決明子入鍋中,加入500c.c.的水煎煮,水滾後轉小火煮15分鐘後熄火,續加入菊花、綠茶蓋燜10分鐘後,即可趁溫熱喝。
功用:決明子、菊花可以清熱明目,散瘀止血,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綠茶含維化命C,可抗氧化。
用法:此茶飲可連續沖泡1次,每日建議喝2杯,因決明子潤腸通便,易腹瀉者不宜喝。
攢竹穴
功效:按壓攢竹穴具有清熱明目、散瘀止血,促進眼部血液循環。
位置:位於左右眉毛內側凹陷處。
方法:以雙手食指指腹按揉穴道,每次按15~30下,每日早、晚各1次。
乾眼症
枸杞桑椹飲
材料:枸杞11克、桑椹11克。
做法:將中藥材以清水略微沖洗,加入200c.c.的熱開水沖泡後,即可趁溫熱喝。
功用:枸杞、桑椹補血明目,可消除眼睛疲勞,緩解眼睛經常乾澀、發癢、紅痛等症狀。
用法:此茶飲約喝一半量可再加水回沖繼續喝,約可回沖2~3次,每日建議喝2杯,一般體質皆可喝。
睛明穴
功效:按壓此穴可明目,能改善眼睛疲勞、乾澀。
位置:鼻樑與內眼角交界凹陷處。
方法:以雙手拇指指尖,按壓左、右穴道10秒鐘後,休息5秒鐘,共計按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眼睛曬傷
五味蜜茶
材料:北五味4克、蜜蒙花6克、蜂蜜10克。
做法:北五味入鍋略炒微焦,加入蜜蒙花與450c.c.的水,煮沸3分鐘,再加入蜂蜜拌勻,即可溫熱喝。
功用:北五味可提振精神,緩解眼睛痠澀,蜜蒙花清熱潤燥、明目退火,蜂蜜具有滋養護眼的功效。
用法:每日建議喝2~3杯,一般體質皆可喝。
三花茶
材料:菊花10克、蜜蒙花10克、紅花3克。
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杯中,沖入600c.c.的熱開水,加蓋燜10分鐘,即可趁溫熱喝。
功用:菊花清熱解毒,蜜蒙花清熱潤燥、明目退火,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用法:每日建議喝2杯,因紅花有活血化瘀功效,月經量大者、孕婦不宜喝。
太陽穴
功效:按壓此穴可健腦提神、養目、消除疲勞,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睛疲勞、改善視力。
位置:在眉毛到外眼角的中間點向後1吋處。
方法:每日臨睡前及早晨起床時用雙手拇指按此穴位轉圈揉動,每次順時鐘揉7~8圈,反覆5次。
醫師說
吃富含蛋白質食物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
避免眼睛曬傷,外出時須戴太陽眼鏡做好保護,有乾眼症則需多喝水,保持淚液膜足夠的水分,要避免感染紅眼症不要用手接觸眼睛。而平時可多補充對眼睛有益的食物,像是蛋白質食物如海鮮、奶類、蛋類、瘦肉等,能有效補充及修護眼睛組織細胞。
枸杞桑椹茶補血明目 按睛明穴緩乾澀
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攝影╱楊明龍
近日豔陽高照,高溫常飆到38℃以上,紫外線也很強,不少民眾紛紛外出戲水消暑,北市中醫師公會會長陳潮宗說,外出應做好防護,慎防戲水感染紅眼症與紫外線照射造成眼睛曬傷。所謂眼睛曬傷是眼角膜表皮灼傷,眼睛會有灼熱、劇痛、眼睛睜不開等不適症狀,嚴重的話有可能導致視力減退;而待在冷氣房的人,也要預防乾眼症,一旦眼睛出現不適情況應立即就醫。建議平時就可用中藥材如蜜蒙花、枸杞、菊花等自製中藥茶飲預防保健,如防眼睛曬傷可喝五味蜜茶、防紅眼症喝決明綠茶,防乾眼症喝枸杞桑椹飲。另外,搭配穴位按摩促進眼部血液循環,也可改善眼睛不適。
紅眼症
決明綠茶
材料:決明子12克、菊花10克、綠茶包1個。
做法:將決明子入鍋中,加入500c.c.的水煎煮,水滾後轉小火煮15分鐘後熄火,續加入菊花、綠茶蓋燜10分鐘後,即可趁溫熱喝。
功用:決明子、菊花可以清熱明目,散瘀止血,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綠茶含維化命C,可抗氧化。
用法:此茶飲可連續沖泡1次,每日建議喝2杯,因決明子潤腸通便,易腹瀉者不宜喝。
攢竹穴
功效:按壓攢竹穴具有清熱明目、散瘀止血,促進眼部血液循環。
位置:位於左右眉毛內側凹陷處。
方法:以雙手食指指腹按揉穴道,每次按15~30下,每日早、晚各1次。
乾眼症
枸杞桑椹飲
材料:枸杞11克、桑椹11克。
做法:將中藥材以清水略微沖洗,加入200c.c.的熱開水沖泡後,即可趁溫熱喝。
功用:枸杞、桑椹補血明目,可消除眼睛疲勞,緩解眼睛經常乾澀、發癢、紅痛等症狀。
用法:此茶飲約喝一半量可再加水回沖繼續喝,約可回沖2~3次,每日建議喝2杯,一般體質皆可喝。
睛明穴
功效:按壓此穴可明目,能改善眼睛疲勞、乾澀。
位置:鼻樑與內眼角交界凹陷處。
方法:以雙手拇指指尖,按壓左、右穴道10秒鐘後,休息5秒鐘,共計按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眼睛曬傷
五味蜜茶
材料:北五味4克、蜜蒙花6克、蜂蜜10克。
做法:北五味入鍋略炒微焦,加入蜜蒙花與450c.c.的水,煮沸3分鐘,再加入蜂蜜拌勻,即可溫熱喝。
功用:北五味可提振精神,緩解眼睛痠澀,蜜蒙花清熱潤燥、明目退火,蜂蜜具有滋養護眼的功效。
用法:每日建議喝2~3杯,一般體質皆可喝。
三花茶
材料:菊花10克、蜜蒙花10克、紅花3克。
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杯中,沖入600c.c.的熱開水,加蓋燜10分鐘,即可趁溫熱喝。
功用:菊花清熱解毒,蜜蒙花清熱潤燥、明目退火,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用法:每日建議喝2杯,因紅花有活血化瘀功效,月經量大者、孕婦不宜喝。
太陽穴
功效:按壓此穴可健腦提神、養目、消除疲勞,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睛疲勞、改善視力。
位置:在眉毛到外眼角的中間點向後1吋處。
方法:每日臨睡前及早晨起床時用雙手拇指按此穴位轉圈揉動,每次順時鐘揉7~8圈,反覆5次。
醫師說
吃富含蛋白質食物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
避免眼睛曬傷,外出時須戴太陽眼鏡做好保護,有乾眼症則需多喝水,保持淚液膜足夠的水分,要避免感染紅眼症不要用手接觸眼睛。而平時可多補充對眼睛有益的食物,像是蛋白質食物如海鮮、奶類、蛋類、瘦肉等,能有效補充及修護眼睛組織細胞。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