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頁 (共 7 頁)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0:16
大紫雨
許願木 ce21:
把願望寫上去願望就能成真嗎 ce21:
圖檔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0:30
大紫雨
院內造景
圖檔
圖檔
圖檔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0:43
大紫雨
據說進院前要先洗手淨口,佛才會聽您說話 g1:
圖檔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7:42
紫蝶兒
懸壺子 寫:是很好吃  說不定嬰兒 to1: 沒去吃過   ce4:
吃的次數比你還多啦     cf7:  cf10:
懸壺子 寫:嬰兒都睡嬰兒床 ce25:   當然不知道   ce4:
我知道   ce25:  我知道   ce25:  連在那怎麼走都知道  ce25: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7:43
紫蝶兒
大紫雨 寫:大人最近也很壞喔c1: haa:
 ce25:  妳好像也有點幫著他  ce25: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7:45
紫蝶兒
大紫雨 寫:據說進院前要先洗手淨口,佛才會聽您說話 g1:
圖檔
那不就有點像日本的寺廟進去參拜前的動作    aa67: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9:33
懸壺子
大紫雨 寫:藉此篇考一下55:
妳知道洄瀾之意嗎cq:
洄瀾的由來
http://blog.bodhi.tw/article.asp?id=110

「洄瀾」,一句描述花蓮純樸清秀的優雅別稱,那兒有一處從美崙溪口直達花蓮溪口的海灣,我們稱呼它叫 「洄瀾灣」。

洄瀾一詞的名稱由來,起源於早期來到花蓮移墾的漢人。二百多年前,當他們坐著帆船到達花蓮溪口時,看見外海港灣黑潮暖流由南北上,碰觸凸出的海岸地帶,使得溪水和海浪相互衝擊,水流形成「洄瀾狀」,澎湃洶湧,壯闊美麗,於是就把這個地方叫做「洄瀾」。

另外根據「花蓮縣志」,花蓮古稱「奇萊」,稱花蓮始見沈葆楨奏疏。傳云:花蓮溪東,注其水與海濤激盪,迂迴澎湃,狀之以其容,故曰洄瀾,後之人諧為花蓮,至今沿襲之。不過,日據時期,日人曾有以「奇萊」字音與日語討厭之意相同,於是捨棄「奇萊」取「洄瀾」(花蓮)。到花蓮開墾是清咸豐年間,漢人數十人
到十六股一帶建茅屋,成聚落。

花蓮的開拓,就是從「美崙溪口到花蓮溪口」這一帶的海岸開始的,它身負著開發花蓮的重責大任。先民從海上而來,溯美崙溪而上,在溪流兩岸開墾農作;而外國的船隻,在南濱的外海停泊,貨物再由小船接駁。當時,洄瀾灣有廣闊的沙灘,綿延數百公尺,由岸邊走直線到海邊,至少得花上半個小時。

洄瀾的歷史

在一百八多年前,高山大海的後山,還是蓁莽蒼蒼的荒癘之地,也是原住民族追飛逐走的原始世界,清朝的封山禁令阻絕了漢人踏足後山,根據傳聞,直到清朝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才開始有漢人大規模的拓墾行動,比西部整整遲了一百多年。

據說,當年宜蘭人李享和莊找以布和貨物折價五千二百五十銀元,向奇萊五社通事購買一塊名為祈來的土地.根據台灣通史引用地契所述,當時交換的土地範圍:東至海(太平洋),西至(七腳川山),北起豆欄(荳蘭溪),南至覓厘荖溪(荖溪).不過由於查無實證,學者懷疑漢人大規模的擴墾行動應至道光五年才出現.至於第一批墾民在東部的新生活如何,更加無法得知,但可以確知的是,由於清廷山禁漸鬆弛,以及西部平原的開發已達飽和,勇於冒險的人,對於後山這塊處女地充滿想像和愛懼交織情緒,洛繹於途。

道光五年(西元1825),大墾首吳全和蔡伯玉在宜蘭募集墾民二千八百餘人到後山,在今壽豐鄉平和,志學兩村拓墾,為抵禦原住民侵擾,築城防衛,人稱吳全城.不過由於多之原住民族環伺襲擊,加上瘴癘嚴重,墾眾大量生病,不安耕種,短短兩年內,佃民四散而去,經營多年的耕地又變成荒蕪之地。

咸豐元年(西元1851),淡水聽富農黃阿鳳招募壯丁二千二百餘人,從宜蘭由海路燈陸後山,墾荒於米崙山西北一帶的奇萊原野,創見了十六股庄,並開闢十六股,三仙河,武暖(武援),沙崙和十八鬮等五個墾區。

雖然,原住民族對異族常有攻伐,後山瘴癘之氣嚴重,漢族先民折損無數,造成人心惶惶.然而,十六股庄經營有成,以部分良田收成作為公產,用以資助到奇萊開創事業的新客,因此即使後來總頭人黃阿鳳因癘病去世,仍然不乏漢民移居後山,勢力更盛。

不過,盤踞在奇萊地區的原住民族竹窩宛人(達固部灣),因見漢族先民開墾良田逾百餘畝,意識到自己生存空間遭受威脅,乃展開反撲。

同治三年(西元1867)加禮宛社及七腳川社更聯合附近社眾,與竹窩宛社一起襲擊墾民,由於來勢洶洶,墾民有主張奮勇抵禦者,有主張投降者...,意見紛云,人心渙散,以致庄城淪陷,半數墾民被殺,其餘四散奔出向海上逃命,傳說有人逃往新城,有人隨波漂到豐濱及大港口一帶,再移居璞石閤(今玉里).當然,漢人在奇萊原野的基業也跟著荒廢了。

歷史中斷了近十年的十六股庄,一直到光緒元年(西元1875)才有墾民隨著開路的清軍東來,復興舊業,成為未來花蓮市發展的據點。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10:04
紫蝶兒
懸壺子 寫: 洄瀾的由來
http://blog.bodhi.tw/article.asp?id=110
謝謝大人    ce21:  一直都知道花蓮也可稱為洄瀾  
但就是沒去問是何典故 to1: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10:06
懸壺子
c1:   我也是靠酷狗搜尋
haa: 因為我也不知道  ask: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12:32
紫蝶兒
大紫雨 寫:很可惜我們不是住宿房客,所以不能搭船遊河 eq:
r
我想起來了 to1:   因為過年時我只到門口一遊沒進去 人太多啦   too:

不過沒住宿只要付錢錢一樣可以搭船呦    cf5: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22:25
大紫雨
紫蝶兒 寫:   ce25:  妳好像也有點幫著他  ce25:
我沒有啊 ce28: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22:27
大紫雨
懸壺子 寫: 洄瀾的由來
http://blog.bodhi.tw/article.asp?id=110
大人這麼快就解答了 ac29: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22:29
大紫雨
紫蝶兒 寫: 我想起來了 to1:   因為過年時我只到門口一遊沒進去 人太多啦   too:

不過沒住宿只要付錢錢一樣可以搭船呦    cf5:
可是我們在碼頭都沒看到可以搭船的點
在網路上查的資料又說只有房客可搭船
真可惜,可能找錯碼頭點了 c1: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22:31
懸壺子
大紫雨 寫:大人這麼快就解答了 ac29:
因為我覺得蠻奇怪   ce29:  紫雨會用此標題  em55:
剛好你問有特別意義....
mk: 就去網路找找   m2:

Re: 後山洄瀾行

發表於 : 2006-12-28 , 22:31
大紫雨
接下來來到這裡,裡頭有專人解說柴魚的製作過程
有空可以來看看,還有現刨的柴魚試吃,好香好好吃喔 dt:
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