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頁 (共 47 頁)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09 , 14:51
由 MissC
夏天運動傷害多 求診增2成
蘋果日報
不少人會趁陽光普照的夏天運動,但沒做暖身、拉筋,易引發抽筋、肌肉拉傷等運動傷害,復健科主任姜義彬表示,每到夏天因運動傷害前來求診民眾,普遍增加2~3成。此外,夏季天氣悶熱、潮濕,身體水分流失快且散熱不易,進行戶外運動時更應注意水分補給,以免出現脫水甚至是皮膚濕冷、噁心、意識不清等熱衰竭症狀。
運動前 補水暖身
姜義彬醫師指出,夏天運動宜避開早上10點~下午4點陽光強烈時段,運動前先喝200~300c.c.水,並做10~15分鐘小跑步、原地踏步及伸展肩、大腿、髖部和腳踝等各部位關節的暖身、拉筋運動,游泳者用弓箭步確實伸展踝關節及小腿肌肉,以防抽筋,運動中隨時補充水分,感覺口渴就喝,若進行1、2小時以上長時間或激烈運動如長跑、打籃球等,暖身及拉筋宜加長至半小時,水分補給則用1000c.c水加1茶匙鹽調配成鹽水,補充電解質。
關節血腫 速就醫
因運動而肌肉拉傷、扭傷,應立刻停止並休息,2~3天內可用毛巾包覆冰塊或沾冷水敷於患部消腫,每次10分鐘,每2小時敷1次,敷時可將患部抬至高於心臟位置,避免組織液聚積在受傷部位,若膝蓋、手肘、腳踝等關節處有明顯血腫且疼痛時,可能是關節內韌帶受傷,應盡速就醫。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11 , 17:22
由 MissC
《健康之鑰》情緒中暑可藉調息寧定心神解煩躁鬱熱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天氣熱容易出現心火旺症候。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陳贊文在一場講座中表示,中醫說的心火旺也就是俗稱的火氣大,主要可見口乾舌燥、小便赤黃、排便乾結等現象。中醫可用養心、瀉火方式調理。
中醫師陳贊文表示,心火旺體質的患者,常見在夏季症狀加重,由於本身體質偏熱,也多有火氣大現象。主要症狀表現可見包括口乾舌燥、口腔潰瘍、小便赤黃、大便乾結、心神不寧、睡眠品質不良等問題。中醫在古籍中也曾提到:「夏季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因此,臨床上的調理原則,主要可採取養心、瀉火方式改善。
陳醫師表示,中藥應用上,如可用黃連、蓮子心、荷葉、連翹、淡竹葉等。其中,黃連性苦寒,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蓮子心可清心安神,通心腎;而荷葉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功能;連翹有助清熱解毒透表作用;淡竹葉則有解熱功能。食療可多吃苦瓜、蓮藕、小麥、蕎麥等調養。以及穴道治療針灸部分,可應用勞宮、太衝、百會穴調理。
夏天容易也出現煩躁、鬱熱現象。中醫師陳贊文表示,就中醫觀點,夏天的氣候陽氣旺,許多人也常見情緒易受到波動,感到煩躁動怒,在臨床上也稱為「情緒中暑」。
中醫師陳贊文表示,中醫認為,夏季陽氣旺盛可歸屬於「火」,而人的心,歸於五行也是屬於「火」,因為同氣相求,所以每到炎夏,許多人也特別容易感到情緒易煩躁、動怒。因此,現代醫學也形容為一種「情緒中暑」。常見族群包括尤其是青少年、老人、更年期患者、以及情緒障礙的病患。
陳醫師表示,情緒中暑易導致狂、怒表現,甚至心肌缺氧、高血壓等症狀。中醫情調情緒管理的重要,調息上由於「心息相依」,保持情緒穩定,適當抒壓也與健康息息相關,臨床上也可應用一些解鬱、疏肝類藥物或食療方調理。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11 , 17:23
由 MissC
戲水感染皮膚起疹、搔癢多有血熱、肺熱現象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在夏日戲水時,游泳容易遇到一些感染性的疾病。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如香港腳、黴菌的感染,以及皮膚病毒的感染,通常是足部較常見。還有戲水時,也可能因為意外會造成傷口的感染或外傷,都應儘快殺菌處理。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若是在戶外戲水時,要事先要做好防曬的工作,通常在30分鐘前先擦好防曬霜,才能有效地防曬。此外,在夏日戲水時,由於游泳池、公共場所是細菌跟黴菌滋生的地方。最好能夠穿上脫鞋,戲水完充分地洗淨,保護腳預防感染。
陳醫師表示,中醫調理上,如果起了疹子或者是有搔癢的情形。由於多有血熱、肺熱較為旺盛現象,可用清熱、解毒、驅風、止癢的藥方,如黃連解毒湯、消風散來改善,也可適當地冰敷,來減輕紅、腫、癢、痛的感覺。此外,還有戲水時,意外也可能會造成傷口的感染或外傷。此時要趕快殺菌,擦上藥膏,貼上防水OK繃,預防感染加重。
若喝下帶菌的水造成腹瀉,容易造成脾胃濕熱,藥方可用葛根芩蓮湯,加上藿香正氣散。醫師提醒,戲水後若身上有刮痕或小傷口也要注意,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通常戲水後,建議要使用肥皂、沐浴乳洗淨身上的汗水,以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11 , 17:24
由 MissC
夏日戲水安全擺第一注意衛生防病毒感染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最近由於氣溫高升,許多民眾到海邊、溪邊或水上樂園戲水消暑。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郭聖達說,戲水活動前,最好了解自己身心體能狀況,更要了解水溫並暖身,避免到野溪等不安全水域才能減少身體傷害及溺水風險。
郭聖達指出,儘早對溺水者施以CPR,可用手挖出明顯的呼吸道異物如海草、砂子等,保護其頸椎,並保暖。送醫後需繼續處理缺氧、酸中毒、肺水腫等狀況。
溺水病人無論多輕微,都應送醫院觀查4小時以上,評估是否併發「呼吸窘迫症候」等續發性溺水。
夏季游泳戲水時抽筋常引發意外。醫師提醒,冷水一旦讓血管大幅收縮,因肌肉疲勞,便可能抽筋。盡量把抽筋的腳掌向上翹,多能改善不適。游泳時腿部抽筋多數發生在腳趾、腳弓及小腿後面的部位,原因包括游泳前的活動不足;沒有做足夠的熱身運動就突然跳到水裡,將導致過冷的水溫刺激皮膚、肌肉的血管大量收縮,引起抽筋。除了先熱身,醫師提醒,下水前再用冷水淋淋身體,讓身體適應水溫後才下水。
此外,在水中的停留時間過長,體內能量的不斷消耗,令乳酸在肌肉內大量累積起來,導致肌肉疲勞,也能引起抽筋。盡量把抽筋的那隻腳腳掌向上翹,同時可以嘗試仰浮水面並立刻呼救。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提醒,夏日戲水要多注意腺病毒感染,一旦感染腺病毒,患者可能出現眼睛紅、頭痛、發燒等症狀,最好盡快就醫接受治療;腺病毒若在眼睛,需要點眼藥治療,有發燒症狀需要服用退燒藥;到不乾淨的水可能出現腸胃炎。
戲水時,暖身不夠、水溫太冷,或游泳游太累、運動太過劇烈,要小心抽筋、肌肉拉傷。氣溫過高,加上太緊張或睡眠不足,有些人也會中暑,中暑症狀包括噁心、頭暈、冒冷汗等,一有這些症狀,或感覺身體不舒服,最好趕快到陰涼處休息,適量補充一些水份。
康宏銘醫師叮嚀,在戶外游泳、戲水,也要小心紫外線強烈造成曬傷,因此到戶外要做好防曬措施,擦完防曬油,經過一段時間還要再補擦。若是到海邊戲水,要留意割傷、外傷,免疫力差、身體狀況比較不好的人更要小心海洋弧菌感染。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13 , 15:09
由 MissC
炎夏頭暈腦鈍 中醫求診增3成
食補生津養陰 涼水沖澡消暑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炎炎夏日易讓人頭暈腦鈍、感覺昏沉,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入夏後因以上問題前來求診的人數,較之前增加2~3成,還會伴隨頭痛、全身痠痛等症狀,即使吃止痛藥也只能暫時緩解。要改善宜多吃深綠色蔬菜及冬瓜、苦瓜等食物來退火消暑,並喝添加薄荷、石斛、蘆根等藥材的茶飲,幫助滋陰生津、清頭目風熱。
鄒瑋倫中醫師指出,夏天暑氣入心易傷津、耗氣,而心又通腦,加上濕氣重會影響身體代謝及脾胃調和,出現頭暈、頭痛、心悸、倦怠無力、身體痠痛及口乾舌燥、噁心等症狀。除了以中藥茶飲、飲食調理,還可藉由涼水沖澡或刮痧來消暑退熱,另外冰品、油炸類等刺激性食物也要少吃,以免上火及影響代謝機能,加劇頭暈、無力等不適症狀。
這樣做
飲食清淡多蔬食
多吃空心菜、莧菜及苦瓜、冬瓜及大、小黃瓜等瓜類,助清熱解毒、利尿排水,大、小黃瓜可洗淨後生吃,空心菜、莧菜則汆燙後加少許和風醬做成清爽的涼拌料理,苦瓜、冬瓜可煮成湯。
早晚用涼水沖澡
以冷水沖澡可讓身體熱氣散去,能消暑、退熱,水溫帶涼感即可,用蓮蓬頭先沖四肢手腳,待適應水溫再依頭部、頸部、軀幹等順序沖,每次沖5~10分鐘,早晚各1次。
少吃冰品油炸物
太油、過鹹、過甜食物如炸雞、蛋糕等,易增加火氣、濕氣及腸胃負擔,應少吃;冷飲及冰品吃多易阻礙腸胃機能運作及代謝,每周最多吃1~2次,買市售冷飲最好去冰。
肩頸刮痧解暑熱
常頭暈者可刮痧舒緩,先塗綠油精、白花油等潤滑皮膚,再用刮痧板或邊緣圓滑的瓷湯匙,順頸肩肌肉由上往下、由內往外刮,勿來回刮,每次20下,每周最多2次。
MN10_005.jpg
喝茶飲
薄荷合歡飲清熱
取薄荷10克、合歡皮20克置於保溫壺中,加7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即可,於當天喝完,助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及活血安神,改善頭暈、倦怠無力等。
石斛黃芩茶生津
石斛養陰、益胃生津,黃芩清熱除燥濕、瀉火解毒,緩口乾舌燥、噁心、頭暈等,各取5克置於保溫壺中,加7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喝,於當天喝完。
銀花蘆根飲涼血
金銀花、蘆根能清心胃熱毒、涼血及養陰,生津解渴、止嘔及緩煩躁,各取10克置於保溫壺中,加700c.c.熱水燜泡5分鐘,於當天喝完。
醫師說
補足水分助代謝
中醫師 鄒瑋倫
夏天宜補充足量水分,幫助身體代謝及改善頭暈、昏沉等,每天可喝2500~3000c.c.,但不宜喝太多冰水,以免阻滯代謝機能,讓暑濕氣更難排出。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14 , 17:47
由 MissC
夏天飲食溫度亂 肥胖、過敏毛病跟著來
【中時健康 周嘉文/台北報導】
今年夏天特別熱,經常會出現攝氏35度以上的高溫,不分男女老幼尤其愛食用冰品或冷飲消消暑氣,但清涼在嘴裡,小心反傷了身體!中醫師李深浦提醒,天氣熱,人體的新陳代謝速率就高,一旦飲食溫度突然下降,打亂血液循環,不但容易衍生肥胖、過敏等毛病,長期下來,嚴重者還可能導致心臟瓣膜垂脫跟肝臟功能受損。
俗話常說病從口入,在中醫眼中,夏天飲食溫度若忽高忽低,的確會帶來許多疾病上身。李深浦指出,氣溫炎熱,人體的新陳代謝速率自然會提高,這個時候,一般人的感覺總想制衡自已身體的溫度,吹冷氣、喝冷飲來降溫,但這動作得格外小心,尤其是在運動後,心臟跳的正快,全身新陳代謝速率很高的時候,如果突然攝取很多冰涼的東西下去,儘管第一時間嘴巴裡頭覺得舒,但胃腸溫度遽然下降,血液循環就會慢下來。
好比緊急煞車,李深浦說,胃腸的溫度不夠就無法繼續推動血液循環,而心臟血管的血液循環突然減速,會造成中國人常說的「傷到中氣」,引發呼吸困難、胸口悶痛等症狀,心臟收縮不良,日積月累,嚴重者甚至會導致二尖瓣、三尖瓣等瓣膜脫垂,而病根全肇因於夏天運動後猛灌冰水。
問題嚴重性不僅於此,如果體內的溫度無法穩定,身體的新陳代謝就無法穩定,最終還可能損害肝臟功能,因為在中醫認為,肝臟是人體酵素的推動體,食物之所以能轉化成營養、熱量,全得靠肝臟來做工。
一般人總以為三餐食用的魚肉蔬菜,吃下去就可以變成人體的營養,卻不知道這些都要先經過胃腸的酵素、益菌來發酵分解,再由肝臟的酵素分解,才能變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李深浦說,如果在進行分解的當中,溫度變化太大,體內的酵素系統就會分解不完全,一旦酵素體跟益菌群不健康的話,身體機能就會衰退。
現代人最大的飲食毛病,李深浦認為就是把胃腸當冰箱在用,如果肚子裡面溫度低的話,營養很不容易燃燒變成熱量、變成體能,自然不太想運動,容易疲勞之外,連體型也會長成「冰箱」,方方正正,沒有腰圍,全身都是肥肉,連帶出現過敏體質。
夏天不是不能喝飲料消暑,只是方法要小心,千萬不能身體正熱的時候一口氣就灌冰塊下去,李深浦建議,應該以溫水或室溫的涼水替代,如同大自然一般,人體也講求風調雨順,所以,飲食溫度可以靠人為所控制。
中時健康:
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 ... 1&id=13756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14 , 17:48
由 MissC
夏天愛當美人魚 小心罹患泳者之耳
【中時健康 江沂秋/台北報導】
夏日高溫炎熱,除了躲進冷氣房裡清涼一下,游泳、戲水等各類水上活動也門庭若市,成為不少人消暑的選擇,但親水之餘,也需留意水質衛生安全,或者留意是否可能引發相關疾病,最常見因游泳引起的外耳發炎,就必須小心護理,以避免引發細菌感染。
耳朵的生理構造主要可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三個部分,再連接聽神經到大腦,使我們擁有聽覺能力,外耳有耳蝸和耳道,能收集聲波、把聲波傳到耳膜,如果外耳受傷,不適的感覺也會很明顯。耳鼻喉科醫師陳建業表示,夏天門診中常會遇到因為耳朵腫、疼痛,甚至引發頭痛欲裂的患者來看診,細問之下,多是喜愛游泳,不慎感染外耳炎,在加上有些人因不舒服而拚命用棉棒挖,卻導致外耳黏膜破裂,反而引發嚴重頭痛,影響日常生活,最後必須服用止痛藥,並使用抗生素或類固醇藥物加以治療,等到消腫、疼痛減緩後再回診,復原期間至少必須禁泳兩週。
外耳炎與外耳道積存污水或悶濕有關,常易引發細菌感染,造成發炎,急性外耳炎常見於游泳者,而有「泳者之耳」之稱,通常外耳炎患者常是慣犯,醫師認為這可能與體質有關,包括抵抗力、耳屎過多等,並非喜愛游泳者就會罹患外耳炎,但如果游泳過後會引發外耳炎,很可能會不斷反覆感染。其他像是洗頭、洗澡,嬰兒吐奶或流口水時倒流至外耳,也可能造成外耳發炎。
罹患急性外耳炎時,初期會有輕微搔癢的腫脹感,若症狀沒有持續惡化,有時會自行痊癒,陳建業表示,若急性外耳炎嚴重發作,患者很可能感覺耳內強烈脹痛、灼熱不適,一張開口就疼痛,甚至流膿,形成聽力障礙,嚴重還可能造成耳部周圍淋巴腺腫大,甚至引起全身發燒、昏昏無力。建議要常保耳朵清潔、乾爽、通暢,一感覺搔癢難耐時,不要自行塞異物或滴藥水,應盡速就醫,才能避免情況惡化。
中耳炎與游泳有關嗎?由外耳耳廓進入外耳道後,接著是中耳耳膜,中耳內則有三塊聽小骨,如果耳膜正常無穿孔,即使游泳時耳朵不小心進水,也會被耳膜阻擋在外耳道,但9歲以下的小孩耳咽管尚未發育成熟到成人狀態,因此,若中耳炎發作時,仍然應待復原後再去游泳戲水。
夏天避免急性外耳炎上身,應留意幾點注意事項,耳鼻喉科醫師黃伯榕表示,游泳、洗頭或沐浴時,可先行戴上耳塞,以免污水流入耳內,平日避免用過粗棉棒或尖、硬工具挖耳朵,平常戴耳機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傷及耳道,引發耳疾。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19 , 16:46
由 MissC
大熱天易疲勞 喝茶飲補元氣
按壓穴位清熱行氣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
夏季天氣炎熱,許多人在酷暑下容易感到疲倦,中醫師莊雅惠表示,夏天人體的生理活動較為旺盛,會大量消耗體內津液,而且天氣太熱也會傷元氣,可以喝添加刺五加、百合等中藥材的茶飲,有助補氣潤肺;或是添加桑椹、何首烏來生津止渴、解毒退熱。另外,也可按壓膻中穴或曲池穴,能夠清熱行氣,減緩酷熱帶來的不適感。
喝茶飲
下列茶飲做法皆相同,先將材料加1500c.c.水浸泡30分鐘,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45分鍾,稍涼即可飲用,1天內喝完。經常排軟便或易腹瀉者再加葛根3錢,容易便秘者則加決明子3錢。
補氣清涼茶
材料:刺五加3錢,百合5錢,五味子、茉莉花各1錢。
功效:刺五加能祛風濕、壯筋骨、抗疲勞、補虛弱及益智安神;百合可以清熱寧心、潤肺止咳、補中益氣;五味子能止瀉止汗、收斂元氣、寧心安神;茉莉花補氣、解鬱,緩解發熱。
養血退熱茶
材料:桑椹、何首烏各3錢、炙甘草5錢、薄荷1錢半。
功效:桑椹有涼補肝腎、滋補陰血等功能,生津止渴;何首烏益精血、補肝腎、解毒;炙甘草補中益氣的效果很好,還可健脾益氣;薄荷可散熱、疏肝解鬱、解毒、鎮定安神。
溫陽清熱茶
材料:玉竹5錢、黃耆3錢,桂枝與七葉膽各1錢半。
功效:玉竹有滋陰生津、潤肺養胃的功能;黃耆補中益氣、利水退腫;桂枝有擴張皮膚血管、發汗解熱功能,溫經通脈;七葉膽可生津止渴、清熱解毒、強心養血、補氣健脾、涼血安神。
滋陰退火茶
材料:麥冬1兩,白扁豆、仙草各5錢。
功效:麥冬具有清熱養陰、潤肺養胃、清心除煩的功能,還有提神效果;而白扁豆有健脾和胃、消暑解毒、除濕解熱的功用;仙草則是具有消暑解渴、清熱解毒及涼血退火的功效。
按穴位
以下穴位每次按壓5秒後休息1秒,共按壓約2分鐘。
膻中穴
位置: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功效:補氣行氣、寬胸理氣,可舒緩悶熱不適。
MN08_006.jpg
曲池穴
位置:手肘彎曲橫紋頂端處。
功效:清熱散邪,涼血消腫,緩解酷暑不適感。
MN08_007.jpg
醫師說
吃涼潤食物
莊雅惠中醫師
中醫認為火熱傷元氣,氣候炎熱時可多吃涼潤食物,如白木耳、綠豆、薏仁、冬瓜、菊花、麥冬、沙參、百合、山藥等。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19 , 16:53
由 MissC
曬後喝茶飲退紅 淡斑
玉竹 銀耳美白 按穴位助代謝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林明佳
盛夏時節到戶外遊玩,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易出現紅腫、刺痛等曬傷、發炎情況,後續膚色暗沉、斑點等問題更讓人苦惱,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可喝含蓮子心、黃芩、白木耳、天冬等具清熱退火及滋陰潤燥功效的中藥茶飲,來修復受損皮膚,再搭配穴位按摩如曲池穴、三陰交穴等,幫助消炎及淡斑美白。
退紅腫
蓮心消炎茶
材料:蓮子心10個。
功效:蓮子心可清心降火、消炎止痛,緩解長時間曝曬後紅腫、刺痛。
做法及用法:藥材置杯中加300c.c沸水燜3分鐘後飲用,可每天喝1杯至紅腫症狀消除後停止飲用;腸胃虛寒、易腹瀉者不宜。
黃芩甘草飲
材料:黃芩15克、甘草10克。
功效:黃芩能瀉火解毒、涼血;甘草具清熱解毒、消炎抗菌功效。
做法及用法:藥材加500c.c水,以小火煮沸後即可熄火飲用,當天喝完,可每天喝至紅腫症狀消除後停止飲用。
淡斑點
銀耳冰糖飲
材料:乾白木耳10克、冰糖50克、檸檬汁少許。
功效:白木耳養陰潤膚、淡斑;冰糖滋陰潤燥;檸檬生津、排毒。
做法及用法:白木耳泡水1晚取出,另加1000c.c水以小火煮至軟爛後加冰糖,放涼加檸檬汁,當天吃完,可天天吃。
天冬玉竹茶
材料:天冬、玉竹各15克。
功效:天冬滋陰養血、清熱生津;玉竹養陰潤燥、美白潤膚。
做法及用法:藥材加800c.c水,以小火煮沸後蓋上鍋蓋燜15分鐘後再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服用。
按穴位
以下各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可隨時按。
曲池穴
位置:手肘彎曲成直角,在肘彎橫紋的頂端處。
作用:清熱消炎、抗過敏、舒緩曬後紅腫及止癢。
MN06_029.jpg
三陰交穴
位置:腳踝內側往上約4橫指寬處。
功效:能健脾益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暗沉、斑點。
MN06_030.jpg
腎俞穴
位置:肚臍正後方的背部、脊椎旁約2指寬處。
作用:可滋補腎陰,讓暗沉的氣色恢復紅潤、亮白。
MN06_031.jpg
醫師說
冰敷吃蔬果
中醫師張家蓓
曬傷後用毛巾包冰塊冰敷舒緩紅腫,每次敷3~5分鐘,每天2~3次,並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奇異果、番茄、芭樂等,加強抗氧化來美白、修復皮膚。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19 , 16:58
由 MissC
盛夏出遊陽光強 慎防眼睛曬傷
蘋果日報
陽光普照的夏季,戶外及水上活動機會多,眼科醫師楊熹明表示,大部分民眾常待在室內,眼睛較不適應強烈、刺眼的陽光,若沒做好防護,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可能會出現疼痛、畏光、流淚、視力模糊等眼睛曬傷症狀,提醒外出遊玩時宜戴帽、撐傘及配戴抗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UV)的太陽眼鏡,或於眼鏡上加戴可過濾雜亂反射光線的偏光鏡片,減少陽光對眼睛造成的傷害。
陰涼處 防直曬
楊熹明醫師指出,陽光的光熱能及紫外線會刺激眼睛,使眼球細胞受損,長期累積下來會加速眼睛老化,除淚液分泌功能降低,結膜也可能產生黃斑或翼狀贅片,使眼睛紅腫及帶有異物感,還會提高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罹患機率。楊熹明醫師建議,到戶外遊玩應避開早上10點至下午2、3點陽光強烈的時段,若要整天在戶外如海邊,宜每隔15分鐘至樹蔭下、遮陽棚等陰涼處休息,待眼睛較舒適後再繼續活動。
冰敷 紓緩不適
楊熹明醫師提醒,有些人認為戴深色鏡片能隔絕陽光,但鏡片黑會讓瞳孔放大,使眼睛吸納更多紫外線,建議選真正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購買時請店家用紫外線儀器照射鏡片測試,抗紫外線能力達UV400為宜。當眼睛曬傷感覺不適,用沾冷水或包冰塊的毛巾冰敷10~15分鐘後取下,隔10~15分鐘再敷,若過1天症狀未減緩,最好就醫治療。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19 , 17:01
由 MissC
暑假溺水高峰期 游泳前應先做暖身操
蘋果日報
報導╱林明佳、張佩玉
衛生署統計每年6~9月是溺水高峰期,除慎選安全水域,在有救生人員、安全設施的水域游泳,吃飽、喝酒後也別下水,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游泳可能抽筋溺水,建議應先暖身,他設計4套暖身操,有助預防傷害。
簡文仁物理治療師指出,不同泳姿造成運動傷害的部位也不一樣,如自由式易使肩膀受傷,蛙式小心髖關節、膝關節受傷,蝶式易傷腰,仰式則小腿、腳底板易抽筋。他針對易受傷部位,設計4套暖身操,每套動作做10次並停留約10秒。勿在濕滑地板上做,以免滑倒。
第1招 自由女神肩拉鬆
Step1
站姿、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右手伸直向上舉高,左手手肘彎曲如抱一本書。
MN09_012.jpg
Step2
彎曲右手肘,將手掌貼在右肩後方,左手從頭後方輕拉右手肘往後。
MN09_013.jpg
Step3
右手橫過胸前摸左肩,左手拉右肘往左,換手重複步驟1~3,各做10次。
MN09_014.jpg
功效
游自由式易使肩膀受傷,此動作可伸展肩關節並強化肩膀的肌肉。
提醒
步驟1須先伸直手臂再彎曲手肘往後觸肩,勿直接彎曲手肘,以免拉傷。
第2招 青蛙蛤蟆左右弓
Step1
雙手手掌朝外打開、手肘彎90度呈山形擴胸姿勢,雙腳打開半蹲,腳尖朝外,膝蓋勿超過腳尖。
MN09_015.jpg
Step2
左腳不動,右腳踝往前轉呈弓箭步,看前方停10秒再換腳,各做10下。
MN09_016.jpg
功效
蛙式踢腿易使髖部及膝部受傷,此招舒緩下肢肌肉,減少拉傷。
提醒
半蹲及做弓箭步時,膝蓋均勿超過腳尖,以免對膝蓋造成壓力。
第3招 蝴蝶翻舞會梁兄
Step1
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彎雙手並與肩平行,手腕垂下,做蓮花指或OK手勢。
MN09_017.jpg
Step2
腰往左後方轉,右手拉高並踮右腳,往左後方看,停10秒回到正面,再往右轉身,各做10下。
MN09_018.jpg
功效
游蝶式對腰力要求最高,左右扭腰轉身,有助避免腰部受傷。
提醒
緩慢轉動腰部,以免太快而拉傷。
第4招 仰天長嘯向前衝
Step1
站姿、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右手高舉向上,並仰頭望向天花板,左手伸直往身後拉。
MN09_019.jpg
Step2
右手往下畫弧到身後,左手往前畫弧到身前,左腳往前跨,停10秒再換邊重複步驟1~2。
MN09_020.jpg
功效
仰式需協同肩、背、腰、足,此式可防足部抽筋,伸展肩、腰、背。
提醒
膝蓋勿超過腳尖,頭仰高時不要聳肩、頸部放鬆。
提醒你
在安全水域游泳
游泳或戲水應選有救生人員、救生圈、救生繩等安全設施的水域,若已豎立危險水域警告標誌,如急流、暗流、漩渦等標示,千萬別下水。
身體不適別下水
吃飽下水易腸胃不適,喝酒後神經較遲鈍,均不宜下水;另別做超過自身能力行為,如氣候不佳仍下水、從高處跳水、逞強跟同伴競泳等。
專家說
初學者更要暖身
物理治療師 簡文仁
至少做10~15分鐘暖身,運動時間較久、較強則做更久。初學者下水前要確實暖身,預防因緊張使肌肉收縮而受傷。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19 , 18:20
由 MissC
《保健錦囊》夏季濕熱內蘊好發汗皰疹 奇癢難耐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許多人在夏天手腳發癢難耐,可能是汗皰疹作祟。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陳贊文在一場養生講座中表示,汗皰疹常在夏季發作。屬於一種過敏性的局部皮膚炎表現,有些患者也可能合併有手掌及腳掌的多汗症現象。中醫認為,患者多見有濕熱內蘊的現象。
中醫師陳贊文表示,「汗皰疹」是一種急性水皰型濕疹,經常可見在夏季反覆發作,部位多影響在手部和腳底。現代醫學多認為為汗腺阻塞,排汗不良所致。而中醫認為,此症與濕熱內蘊,營衛不和,濕邪不能疏泄於外有關。
醫師表示,患者典型的症狀是對稱分布在手指兩側、手掌或腳掌,首先有刺癢的感覺、接著產生水皰,有時可能融成一大片,搔癢感加重,甚至有刺痛的感覺。因此許多患者常抱怨睡不著,半夜經常劇烈搔癢甚至疼。之後當水皰乾燥後會脫皮,搔癢感則會慢慢緩和,整個病程大約會持續兩、三週時間。但是症狀易復發,經常反覆一段時間又發作。
中醫治療汗皰疹,從袪溼熱著手。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陳贊文在一場講座中表示,中醫治療方式主要以宣發透表,清瀉濕熱方式改善此症。如中藥桂枝、薄荷、薏仁等入方調養。此外,可配合穴道針灸減緩搔癢、疼痛症狀。
中醫師陳贊文表示,汗皰疹中藥應用上,可用藥物包括如有:桂枝、白朮、薄荷、茯苓、薏仁、梔子等。其中,桂枝有對皮膚解熱、鎮痛、抗炎與鎮靜的作用。白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作用。薄荷具有鎮定調節功能,可減輕壓力,並具有抗菌、消毒的功能。茯苓可利水滲濕能補脾和中。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梔子性寒,有清熱、涼血功能。根據患者症狀,藉由相關中藥加減,採取宣發透表,清瀉濕熱方式改善。
陳醫師表示,另外,可配合穴道針灸治療,包括可取勞宮、魚際、公孫穴改善。其中,勞宮穴位在手掌中央;具有清心火、泄煩熱、安神定志等作用。魚際穴位在大拇指黑白肉際,隆起如魚形的肥肉之中;主要有宣肺解表、清熱瀉火、止咳平喘等功能。而公孫穴位置是由腳拇趾下方,足內側第一個關節後一吋的地方,有調節十二經氣血作用。
陳贊文表示,汗皰疹都屬於內因性的疾病,也就是說有這類體質者,就較易感染,雖然可以靠藥物控制,卻較難根治。因此,在夏季尤其應保持皮膚的的清潔,流汗後趕快擦汗,盡量保持乾燥以及少吃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陳醫師表示,治療上須有耐心調養,根據體質,配合加強利濕健脾,以及日常飲食少吃油炸、冰品飲料、寒性水果等,如西瓜、香瓜、哈蜜瓜等。可多吃些生薑、胡椒、菽類等調養。並保持情緒穩定,勿亂搔抓患處,就可幫助減少發作的機會。
另外,如果皮膚對於一些金屬,如鎳、鈷等較過敏,或香料、染髮劑等化學物來源,這些外來的「半過敏原」接觸到皮膚,都可能增加誘發機會,都應儘量遠離為宜。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20 , 17:46
由 MissC
吃冰吹冷氣 吃冰吹冷氣
自由
記者潘杏惠/新北報導
炎炎夏日,署立雙和醫院中醫門診發現,因濕疹等皮膚問題求診的患者激增5成。
醫師指出,氣溫節節升高,高溫加上高濕度,對於皮膚狀況原本較差的民眾更是極度不利。民眾為了消暑,成天待在冷氣房或猛喝冰水,身體毒素無法排除,更加重對皮膚的傷害。
身體毒素難排除 皮膚疾病更嚴重
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李彩鳳指出,盛夏常見的皮膚疾病包括濕疹、蕁麻疹、汗疹等類型,這些多半與過敏性體質有關,如果這些人又成天待在冷氣房、嗜喝冰飲,導致濕熱氣悶塞體內,皮膚疾病更形嚴重。
醫師解釋,夏天吹冷氣、電風扇,會使毛孔收縮,體內的熱氣無法有效排除。另外,天氣熱吃冰雖可暫時消暑,但是代謝功能減弱,也無法有效降除體內胃火、肝火,加乘毒素蓄積。
另外,夏天盛產芒果、荔枝,但荔枝燥熱、芒果是高過敏性食物,醫師建議皮膚不好的人適量食用。
李彩鳳指出,不論濕疹或蕁麻疹,都以內服藥物治療為主,例如消風散、薏苡仁、蒼朮、黃芩、防風、茵陳蒿等排除體內濕熱。但這些藥物只能緩解表面症狀,屬於症狀療法,如果患者有過敏性體質問題,還是得靠藥物調理體質,以達根治目的。
忌生冷辛辣食物 要戒菸酒及海鮮
接受中藥治療約兩週可見成效,但若要根本調理體質,至少需先服藥一個月,觀察其復發情形後,再評估繼續用藥的必要性。
李彩鳳也建議,有濕疹等皮膚問題的民眾,應避免攝取生冷冰涼、烘烤、辛辣油膩、燥熱的食物,要戒菸酒及海鮮。
平日應避免精神過度緊張,不要熬夜、晚睡、過度疲勞;皮膚發癢時不要用手搔抓;若患部滲水糜爛者,忌用油膏塗抹,以免堵塞毛孔引起發炎。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20 , 17:47
由 MissC
夏日輕飲茶 材料作法大公開
自由(資料來源:署立雙和醫院,記者潘杏惠整理)
以中藥材煮的夏日輕飲茶,可調理過敏性體質的患者,民眾不妨自己在家動手DIY。
◎夏日輕飲茶作法:
●紫蘇烏梅茶
材料:紫蘇1.5錢、烏梅1錢、陳皮1.5錢、麥冬2錢。
作法:1000cc水,水滾後加材料,以小火煮10至15分鐘。
效用:疏風解熱、消脂除濕。
注意事項:胃潰瘍、腸胃炎症者不宜飲用。
●健脾排濕茶
材料:白朮3錢、茯苓2錢、薏苡仁2錢、陳皮2錢。
做法:藥材以1000cc水煮沸,當茶飲用。
效用:健脾益氣、開胃消食排濕氣。
注意事項:孕婦忌。
●決明澤瀉茶
材料:草決明4公克、澤瀉4公克。
作法:750cc水,水滾後加材料,以小火煮15至20分鐘。
效用:排宿便、利尿除濕、降血脂、明目醒腦。
注意事項:飲用過多會造成輕微腹瀉、頻尿等現象。
●二葉茶
材料:絞股藍4公克、荷葉4公克
作法:750cc水,水滾後,加材料煮3至5分鐘,或以熱水燜泡10至15分鐘。
效用:清暑熱利濕,降血壓、保肝、消脂,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及代謝。
注意事項:易腹瀉,易手腳冰冷者不宜服用。
Re: 【夏日養生特輯】
發表於 : 2011-07-20 , 17:49
由 MissC
中醫中藥-吃冰貪涼皮膚發炎熱難消
中國時報【殷偵維/新北市報導】
炎炎夏日,中醫門診發現溼疹患者有增加的趨勢,幅度達5成。雙和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李彩鳳表示,溼疹或蕁麻疹多與過敏性體質有關,除了依症狀治療,必須設法改善體質,才能根治。
李彩鳳指出,夏天吹冷氣或電風扇,會使得毛孔收縮,體內的熱氣無法有效排除;吃冰雖可暫時消暑,卻無法降低胃火或肝火,加速毒素的蓄積。
李彩鳳表示,不論溼疹或蕁麻疹,治療上都以內服藥物為主,排除體內熱,但這些藥物只能緩解表面症狀,如果有過敏性體質的問題,還是得靠藥物調理體質,以達根治的目的。
李彩鳳建議,有溼疹等皮膚問題的民眾,最好避免攝取生冷冰涼、烘烤、辛辣油膩、燥熱的食物,且戒菸酒及海鮮;平日應避免精神過度緊張,且不要熬夜、晚睡、過度疲勞,皮膚發癢時不要搔抓,若患部滲水糜爛者,忌用油膏塗抹,以免堵塞毛孔,引起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