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腿就抖 腿不寧症 終身不安寧
王超群/台北報導
體內多巴胺太少所致夜間及傍晚發作頻率高五成以上有家族遺傳
每到夜深人靜的凌晨,50歲的黃小姐總為她5年來不知名的腿疾所苦,正要入睡時,腳就抖動、抽搐,她甚至一晚睡不到5小時。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部主治醫師林俊杰表示,這是一種「腿不寧症」,通常終身存在,如未被診斷出來而接受治療,病人花再多錢也還是睡不好,一生受困擾。
腿不寧症(Rest less legsyndrome)的症狀相當奇特,病人白天工作時都無異狀,但只要是休息或睡覺,腿就會作怪,臨床上病人通常會主述:「腳一直想動,痛、痠、冷、燒熱感、蟲爬、癢、水電流感」,但怎麼都好像說不精準,「有時癢在骨頭裡,好像隔靴搔癢」。
林俊杰表示,這位50歲婦人已為此所苦長達5年,初期以為是站太久所致,後來症狀日益明顯,不得不求醫。但診所到醫學中心,不外乎判定為退化性關節炎、神經炎甚至身心症。
該婦女求診時,腳踝上貼滿藥膏,身心俱疲,林俊杰一句「妳是不是晚上睡覺會忍不住拿棍子擊腿?」,婦人才眼睛一亮:「醫師,你怎麼知道?」對診療才重拾信心。
婦人向醫師表示,即使沒走多久都會覺得腿痠,甚至休息的時候更加劇烈,求助西醫、中醫與國術館治療,但症狀只獲得輕微緩解,每天晚上都睡不好。
林俊杰指出,夜間與傍晚發作的頻率比白天還高,最高峰是凌晨零時至4時,目前醫界對於這種疾病出現的原因不清楚,歐洲約有5%至10%的白種人罹患腿不寧症,而新加坡罹患比率小於1%,台灣本土則無統計。
林俊杰表示,通常這種病人有五成以上家族有同樣疾病,而且可能是體內多巴胺太少所致。多巴胺是人體內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患者大部分都合併有周期性腿動症,這兩種病症常在慢性腎衰竭、缺鐵性貧血、或是懷孕的婦女身上發生。
林俊杰表示,這種病人必須控制生活作息,減少煙、酒、咖啡攝取,睡眠習慣的調整,泡熱水,按摩也有緩解效果。藥物方面包括了鎮靜劑、多巴胺類的藥物、抗癲癇藥、類鴉片的藥物、交感神經刺激劑等。這名婦女在多巴胺觸動劑的治療下,才重新有較安穩的睡眠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