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找出危險因子預防腦中風

發表於 : 2007-05-16 , 16:44
MissC
找出危險因子預防腦中風
uho優活健康網
記者:林曉玲/整理報導



腦中風為現今台灣地區第二大死因,而多數的中風病患會遺留下不等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包括肢體偏癱、感覺異常、暈眩、步履不穩、語言與吞嚥困難、與智能退化等,不僅影響病患的生活自理與工作能力,甚至需要家人或安養照顧,對於個人、家庭或社會均是很大的負擔。因此應多了解甚麼是腦血管疾病、中風一旦發生該如何應付、及如何控制危險因子以避免中風發生。

腦中風的種類

腦中風分為出血性(佔30%)與缺血性(佔70%)。出血性中風為腦血管破裂所引起,包括腦內出血與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風為腦部動脈阻塞導致腦細胞壞死。

腦血管疾病也可能沒有明顯臨床症狀,但影像檢查可見已有陳舊中風,長期仍可能造成智能退化。急性中風的常見症狀包括突然一側肢體無力或感覺異常、語言障礙、吞嚥困難、暈眩、步履不穩、單一眼睛視力喪失或視野缺損、不尋常的頭痛、及突然意識喪失等。另一方面,有些急症的表現可類似中風,包括昏厥、抽搐、暈眩、面神經麻痺、低血糖等,必須注意加以區別。

一旦疑有急性中風發生時該怎麼辦,首先不要慌張,讓病患平躺,避免嘔吐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注意病患的意識、呼吸狀態,量血壓與心跳,不要立即給降血壓藥物,意識不清疑有低血糖時先給與糖份補充;立即通知119緊急醫療網,將病患送至能處理急性中風的醫院。\r

對於缺血性中風,若是中風發生至初部檢查完成時間小於3-6小時,可考慮血栓溶解藥物治療,血栓溶解治療是現階段唯一可以有效救活缺血腦組織的治療,但此治療有可能導致腦出血,因此是否執行此治療決定於到院時間、病患狀況、醫師經驗與病患家屬的同意。

此外,抗血小板藥物與抗凝血藥物也是急性缺血性中風重要治療藥物。對於出血性中風,則依據病患狀況、出血量多寡與位置決定是否需要緊急手術治療或藥物療法。急性中風階段應儘量維持適宜的腦部血流,非必要毋需降血壓;降低腦水腫的發生;避免併發症發生,如吸入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瘡、消化道出血、關節緊縮變形、憂鬱症等;情況許可儘早開始復健治療。

腦中風的危險因子

中風的後續治療,包括確定中風的病因與危險因子、規則門診與藥物服用、依據中風症狀的嚴重程度復健治療一段時間。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氣候、遺傳、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抽煙、過量飲酒、頸動脈狹窄、缺乏運動、肥胖與心臟疾病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70%的中風患者合併有高血壓,高血壓患者的中風相對危險性為沒有高血壓的4倍,規則使用降血壓藥物可以有效減少約40%的中風發生,平時應常量血壓及記錄。

了解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助於中風的防治,對於可能為中風的高危險群,應積極的將危險因子找出來(多量血壓、測血糖及血脂、心電圖檢查、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篩檢嚴重頸動脈狹窄等),給與生活習慣矯正或進一步的藥物治療。

台灣地區漸為高齡社會,腦中風仍將持續是重要的醫療與社會負擔,因此如何建構好的腦血管疾病防治,需要醫療人員與一般民眾對危險因子認知的提昇、治療方式的改進、與整個防治架構的建立。

資料來源:渾然天成 陳淑賢美容整形外科 陳淑賢 醫師

io:

Re: 找出危險因子預防腦中風

發表於 : 2007-05-16 , 16:45
MissC
中風復健輔以中醫治療 復健效果更佳
中央社
記者郝雪卿



中風病患在展開復健期間,再輔以中醫治療,效果受到各方肯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針灸科主任李育臣今天表示,臨床發現患者接受針灸之後,進步最多的是說話較流利、拿筷子較靈活、上下肢較有力、情緒較穩定、頭痛暈改善、精神較佳等,進而提高生活品質。

健保局目前正推行「腦血管疾病之西醫住院病患中醫輔助醫療試辦計畫」,針對腦血管疾病的住院病患,實施中西醫共同照護。承辦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副院長謝慶良說,透過經費挹注,希望每位病患不論貧富,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療。

試辦計畫從去年的四月一日起展開,將於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告一段落。病患只要繳納健保規定的部分負擔費用,即可享用科學中藥,或每週三次的針灸治療,也可以兩者同時選擇。另外,院方還提供中醫護理衛教,以及飲食營養指導各一次。唯選擇服用中藥飲片煎劑治療者,則須自行負擔藥費。

針灸科主任李育臣分析前兩年腦中風門診的情況,發現患者接受針灸之後,進步最多的是說話比較流利、拿筷子比較靈活、上下肢比較有力、情緒比較穩定、頭痛頭暈改善、精神較佳等。這和各國發表論文的結果吻合,也就是說,病患可以藉由經絡調節、陰陽平衡、氣血調理等,來改善神經缺損,進而提高生活品質。

另一項研究則以接受中醫輔助治療者和未接受者做對照。若以巴氏量表和生活功能獨立執行量表為準,分數增加者的人數百分比,兩組之間存有顯著差異。動物實驗也證實,紅花、丹參、槐花、補陽還五湯、桂枝茯苓丸等,可減少腦中風大鼠的腦梗塞面積和神經缺損,同時越早用藥效果越好。

李育臣指出,針灸科每天接受會診中風病患約六十人,二十年來幫助過無數患者,他們肢體、語言、麻痺或麻木等各方面的進步,在住院期間就已展現。預計年底腦中風中心成立之後,中西醫合作更為密切完整,病患將會得到更貼心的照顧。


io:

Re: 找出危險因子預防腦中風

發表於 : 2007-05-22 , 17:04
MissC
中西醫療分進合擊 可降低中風傷害
中廣新聞網
黃進恭報導



中風復健期間如果加入中醫治療,效果早已受到各方肯定。健保局目前正推行「腦血管疾病西醫住院病患中醫輔助醫療試辦計畫」,針對腦血管疾病的住院病患,實施中西醫共同照護。承辦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副院長謝慶良表示,透過中醫治療,確實有助改善中風患者病情。

這項中西醫試辦計畫從去年四月一號展開,將在年底告一段落。病患只要繳納健保規定部分負擔費用,即可享用科學中藥,或每週三次的針灸治療,也可以兩者同時選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任李育臣分析前兩年腦中風門診情況,發現患者接受針灸後,進步最多的是說話比較流利、拿筷子也比較靈活。

病人的知覺反應改變,包括講話比較清楚等

中醫部副院長謝慶良表示另一項研究則以接受中醫輔助治療者和未接受者做對照。若以巴氏量表和生活功能獨立執行量表為準,分數增加者的人數百分比,兩組之間存有顯著差異。動物實驗也證實,紅花、丹參、槐花、補陽還五湯、桂枝茯苓丸等,可減少腦中風大鼠的腦梗塞面積和神經缺損,同時越早用藥效果越好。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