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您有經驗分享給我們嗎??歡迎您留寶貴意見^_^(本區有關醫學)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7.06.07  中國時報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彭蕙仙/專題報導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跌倒是老人事故傷亡的第二大主因,全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人跌倒盛行率達20.5%,230萬名老人中有47萬名老人跌倒過,其中有四分之一、12萬5千人跌倒後受傷,「老人跌倒的結果往往超過預期,因為復元慢,不能動、不想動、害怕動,造成惡性循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復健計畫物理治療師古兆興每個星期都會到社區幫助許多老人進行各式各樣的肌力強化訓練,發現老人家愈是不愛動就愈容易跌倒,所以他常鼓勵老人多存骨本,多活動,「從根本預防或者減少跌倒危險的發生。」

   古兆興指出,老人在自宅跌倒的比例是4成4,跌倒地點以客廳、臥室及浴室廁所最多,因此在談到老人的防跌措施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環境因素,也就是提高居家環境的安全性,如使用防滑傢俱、必要時加把手等。

   靈敏度降低 行動不可憑感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台灣並未制定防滑商品的國家檢測標準,因此部分所謂「防滑商品」,防滑係數不夠,安全上仍然存在著隱憂,因此家中即使使用了防滑商品,如防滑墊、防滑把手,家人除了幫老人家再三測試其牢靠程度之外,也要提醒他們使用時保持一定程度的警覺性。

   還有就是家裡的地板上不要使用太多小面積的地毯,一方面地上布滿小地毯,容易讓老人家絆倒,另一方面,家裡小塊小塊的東西太多,令人眼花撩亂,也對銀髮族的安全不利;在色彩的設計上,可考慮多用對比色,強化視覺效果,幫助長輩分辨不同區域,提高注意力。

   另一方面,成功大學物理治療系教授林桑伊則以自身經驗指出,老一輩的人很節省,不願浪費電,所以常常關燈,但家中照明不足也是造成老人跌倒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晚上睡覺時,老人頻尿,半夜起來上廁所,以為可以「憑感覺」下床或者走去洗手間,但事實上,長輩們往往不知道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的感覺變差了,「測不準」的情況常見,一隻腳踏出去,力道不對就踩空、跌倒,因此老人家在行動時,很需要其他感官的輔助,特別是視覺幫忙,起碼要在老人家行經之處加裝夜燈、輔助燈,讓他半夜起身時或者天黑行動時,可以看清楚輪廓,減少危險。

   注意保持地板清爽乾燥

   在降低老人跌倒機會的居家環境上,林桑伊還提醒,要注意保持地板乾燥,因為濕地最易令人跌倒;再者,很多家庭三代同堂,家裡各處堆滿了小孩的玩具、用品,長輩沒注意,一不小心踩到就跌倒了,因此家有小朋友的人,一定要養成隨手收東西的習慣,不然老人家走起路來處處地雷,太危險了;其三,長輩們常使用的傢俱,如沙發、床,要把高度調整到他們上下方便、自然不費力的水平上,家中青壯輩要觀察長輩上下動線,確定他們的床不會高到腳伸下來搆不著,也不至於低到腳伸不出去,下床時習慣性用力過猛會受傷。

   其次就是從運動著手,改善跌倒的兩大運動方向是:1.改善平衡與2.訓練肌力。古兆興建議老人家每周至少做2次平衡操、平地操和柔軟操,有三大塊的肌肉群是需要持續訓練的,分別是腰部、腹部與下肢,從脊椎、骨盆到下肢,一系列做下來可以提高其肌力;林桑伊說,肌力的訓練可以幫助減緩老人跌倒造成的傷害,如瀕臨跌倒時,手腳適時出力,可以撐住,不致於讓人跌得太厲害,「有時老人家快要跌倒時,也想到要伸出手腳,但卻苦於無力,」若平日有適當的運動,肌力夠,需要時就派得上用場了。

   當然,跌倒時能有及時反應,常與平衡感夠不夠有關。古兆興說,由於人年紀大之後,腦部控制平衡感的區域會退化,因此特別需要多加訓練,尤其是下肢的力量對建構平衡很重要,平衡感有部分來自天生,但透過運動還是可以加強。

   拉筋伸展 運動真正好

   另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是關節運動,「有時老人家突然跌倒是因為狀況發生時,他的『關節角度』不夠,一下子『轉』不過去,就應聲而跌了,」因此林桑伊建議老人家做手腳關節運動,維持關節的靈活度;再者是多做拉筋運動,增加肌肉的彈性係數,有時老人跌倒也沒有骨折,但是因為肌肉拉傷,同樣是好幾個月不能動,如果因此臥床,行走不便、活動力大減,又造成肌肉萎縮,「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循。」古兆興提醒長輩不愛動,是對骨質流失、肌力退化很不利的,因此要盡量鼓勵老人家做適量的運動。

   林桑伊說,對長者而言,走路是很好的運動,但現今社會很多家庭都有車,老人家要去哪,兒孫輩就開車載去那裡,讓老人家少走點路、少辛苦一點,以為這是孝順,其實不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老人走路的機會,兒孫輩能陪著走一段更好。

   正在做一項老人跌倒研究的她說,學界觀察到較之西方,過去亞裔老人跌倒的比例約低了三分之一,「原因之一可能是西方老人開車多,亞裔老人開車少,而多走路或者乘坐大眾運輸系統,如果常常以車代步,意味走路的機會變少了,這也表示運動可能不夠。」由於經濟成長,生活型態改變,林桑伊觀察到亞洲、如台灣,也有愈來愈多銀髮開車族,從點到點全部都在車上,就等於剝奪了走路、運動的機會,這對老人是不利的,「因此要多注意老人跌倒的比例是不是也會隨之增加了。」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7.06.07  中國時報
多運動多曬太陽 減緩骨質流失
彭蕙仙/專題報導



   國健局的調查顯示,女性銀髮族跌倒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可見跌倒的問題,女性更嚴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復健計畫物理治療師古兆興指出:「骨質疏鬆是關鍵因素。」

   古兆興說,骨質疏鬆的定義是指骨頭內孔隙變大變多、骨小樑量變小、骨質變薄,也就是骨質密度變小、單位體積內,骨頭含礦物質量減少;而形成骨質疏鬆的原因包括了:

   第一,原發性骨質疏鬆(也就是因為骨頭代謝不平衡所造成的骨質疏鬆),如女性停經後的骨質疏鬆,古兆興指出,約有四分之一的女性在停經後會發生骨質疏鬆問題,其次是老年性骨質疏鬆,常見於70歲以上婦女或80歲以上的男性,可見女性還是比男性容易發生。

   第二,續發性骨質疏鬆,也就是由其他疾病所造成的,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肝臟疾病、中風骨折、遺傳性疾病、腫瘤、關節炎、腎臟疾病、腸道吸收不良、服用類固醇,而裝人工關節的人之所以會罹患骨質疏鬆症是因為其材質會影響骨質代謝,再者,通常裝了人工關節的人,運動量會減少。

   運動量不足也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因素之一,適量合宜的運動可以強化骨細胞;雖然運動習慣要趁早養成,但只要開始永遠不嫌晚,美國有一項研究調查發現,停經後婦女如果有跑步及重量訓練的好習慣,運動8個月後,脊椎部位的骨質密度很明顯增加了。因此為了減緩骨質疏鬆,即使已經進入更年期的婦女,也應該要有規律運動,以強化骨骼強度。千萬不要存著「反正已經來不及」的放棄心態,只要開始,總有益處。

   古兆興說,根據調查顯示,台灣每9個老人有1個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女性則是每4人中有1人,其中以停經後的骨質疏鬆佔多數,因此這個問題不能在停經後才注意,「提高『骨本』的動作,35歲就要開始了。」補充鈣質、多做運動是2大祕方,「手臂、大腿骨和脊椎這三塊地方要加強」;喜歡在健身房運動也不錯,但別忘了要定時曬曬太陽,因為可以幫助體內合成維他命D,減緩骨質流失。

   而造成骨質容易疏鬆的因素包括了:

   1.體內所含骨質總量高低:這與性別、運動否、遺傳、飲食和種族有關。一般來說,就人種而言,骨質疏鬆的罹患率白種人大於黃種人,而黃種人又大於黑種人;就生活與飲食習慣來說,長期坐辦公室、飲食偏高蛋白、抽菸酗酒的人,患骨質疏鬆的危險性較高;

   2.骨質流失速度:30歲以後每年以0.1%到0.2%的速度,停經後以每年0.3%到0.5%的速度流失,換言之年紀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既然長者本來就比較容易骨質疏鬆,又怎麼能夠不對這個問題提高警覺呢?

   3.還有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也可能造成骨質疏鬆,如抗痙攣藥物、抗凝血劑、含鋁製酸劑的胃藥、利尿劑和皮質類固醇等。如果非要服用這些藥物,請多留意對骨質流失形成的影響,用其他方法減緩藥物的不利效果。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居家防跌倒運動練平衡感


在急診室中常看到不少意外跌倒的人,尤其銀髮族最多。根據統計,居家老人有三分之一在一年中至少跌倒一次,8%以上需至急診求醫,其中又有30%到40%需住院治療,6%會有嚴重傷害。家居生活環境有些擺設可預防跌倒,更有一些簡單的運動可訓練平衡感,較不容易跌倒。
 

防跌倒撇步

■雙向開關
樓梯間最好採用上、下都可用的雙向開關、增家亮度,會比較安全。

■動線固定
家俱應固定位置,不隨意搬動且留下較大的走道,否則容易撞到、跌倒。

■勿堆雜物
所有走道、樓梯間等公共空間都不要堆放雜物,以免絆倒造成意外傷害。

■利用色差
樓梯可在垂直面和水平面,採對比色,增加辨識度,較不會跌倒。

■少鋪踏墊
浴室門口常會鋪上踏墊,即使有加止滑墊也容易被絆倒,若有人老人盡量不要鋪。

■減少落差
住家設計盡量不要有門檻,區塊的地板銜接處不要有太大落差,以免不慎跌倒。

■不要輪子
家裡若有老人家、神經肌肉不協調患者,椅子不要選有輪子的,太容易滑動易跌倒。

■床勿太高
床不要太高,以坐在床邊時雙腳能平踩在地上、膝蓋與小腿約呈90度為準。


訓練平衡感
平衡感可藉由簡單運動來訓練,有中風、小腦受傷、前庭等平衡功能喪失者,或容易跌倒的人,都可在家由家人陪同做這些練習,早晚各做一次。


◆手觸摸

圖檔

Step1
患者雙腳踩在較扁的枕頭上,打開與肩同寬。    
Step2
另一人距患者約1公尺,伸出手指,患者兩手交握碰觸對方手指,腳不動而上半身前傾。碰到後再回正手放下,試下一個位置,可向上、下、左、右多試幾個不同位置。測試者也可站在患者側邊,一手伸直手臂為目標處,另一手保護患者。    
Step3
可把腳換成前後站。一套動作做10分鐘。  
注意
不可距離患者太遠,否則易因前傾跌倒。

◆協調性

圖檔
 
Step1
這是訓練肌肉的協調性,左手向前伸直,伸出食指後不動,右手食指先去點左手食指。  
Step2
點完左手食指後,右手迅速回來點自己的鼻頭,來回點10次以後再換手做。
注意
需確實點到目標處,不要太用力,否則易戳到眼睛,剛開始時可能有點慢,但點的速度應要越來越快。


◆墊腳尖

圖檔

Step1
手扶著約和腰一樣高度的固定物,墊腳尖。    
Step2
腳放下後接著翹腳尖,把重量放在腳跟。墊腳尖、翹腳尖來回做20次。
注意
手一定要扶著固定物,或者家人能陪同練習較好。


提醒你  易跌倒的人
★ 年紀大於65歲。
★ 曾跌倒或常跌倒的人。
★ 貧血或姿勢性低血壓。
★ 中風、帕金森氏症、老人痴呆、白內障等。
★ 服用影響意識或活動之藥物例如:高血壓、 抗憂鬱、利尿劑、安眠藥等。
★ 營養不良、虛弱、頭暈的患者。

 
專家說  動作要放慢
(北醫復健科物理治療組組長陳偉修治療師)
常跌倒的人要注意動作應緩和,尤其變換姿勢時更要注意。家裡最好不要鋪地毯,也不要只穿襪子就在地板上走,鞋襪都應注意防滑性。若要做訓練平衡感的動作,旁邊最好有家人陪同,以免發生意外,或者到醫院或診所的復健科做也可。

(Apple Daily)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骨鬆症和關節痛常相混 病患要對症治療保養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電



骨科門診常見病人抱怨骨質疏鬆,所以吃保健食品保養關節。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文哲認為,這正顯示民眾常將骨鬆和關節痛混為一談,忽略骨鬆的早期防治。

陳文哲指出,骨鬆的症狀是下背痛、腿部的疼痛像是「被鐵絲綑綁」,有的患者會以為坐骨神經痛,其實這是脊椎的骨鬆造成脊椎壓迫所致,病人身高會變矮、駝背、下巴就自然向前傾。

陳文哲說,骨鬆造成腰痠背痛、髖骨骨折,和退化性膝關節炎造成的爬山、爬樓梯會膝蓋疼痛無力、膝關痠痛及發出異響,是有所區別的。

由於骨質流失是無聲無息的,骨科醫學會曾調查發現,不少病患屬於後知後覺一族,又愛尋求偏方,偏好推拿、按摩、貼藥布、擦藥酒等DIY療法,延誤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

陳文哲指出,老年人或停經後的婦女,每年流失骨質的速度可達百分之三到五,光是補充鈣質並不足以停止骨質流失,一旦達到骨質疏鬆的程度,就需要使用藥物抑制骨質流失、提升骨密度。

他說,治療骨鬆的藥物包括口服及注射的雙磷酸鹽藥物、注射副甲狀腺素,以及口服的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此外,病人應控制體重、適度運動加強肌力,補充鈣質及維他命D,有助於控制病情。960619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人口老化 關節保養食品深受銀髮族青睞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電



台灣的老年人口達二百五十萬人,每十個銀髮族就有六、七個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關節炎也是最常見的門診疾病之一,由於國人吃消炎止痛藥怕傷肝、傷腎,因此,各種關節保養食品深受老年人歡迎。

在「偉克適」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傳出有害心臟的副作用報告並遭到撤證下市後,愈來愈多人尋求甲殼萃取物、貽貝、魚油等機能食品來保養關節在知名的營養學或美國風濕學會等醫學期刊顯示,從蝦蟹貝類甲殼中萃取純化的葡萄糖胺,從動物結締組織中取得的軟骨素、有機硫MSM,可分別增加關節液的分泌與潤滑,以及抑制發炎物質的產生。

去年二月,美國一份大型政府研究指出,葡萄糖胺與軟骨素對治療輕微關節炎效用不大,但對膝蓋疼痛較劇烈的病患來說,有些許好處。

長庚醫院骨科主任陳文哲指出,醫學界對於葡萄糖胺和軟骨素等保健食品的緩解關節痠痛效果,見仁見智,是否能夠真正減緩軟骨退化,在醫學上的證據仍然有限。

研究最多、最具知名度的葡萄糖胺產品是「維X力」,由於市面上頻傳假冒品,廠商為此更換包裝,這類產品已取消健保給付,業者改走自費市場。因此,繼維他命之後,國人出國旅遊也喜愛購買便宜又大碗的糖萄糖胺食品,送禮自用兩相宜。

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林孝義指出,「自然」雜誌曾披露研究報告,魚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就氧化功效所涉及的抗發炎效用,在學理上,是有緩解關節痛的功效。

開業醫師高有志指出,相關研究報告也顯示,貽貝也能改善關節疼痛,原理和深海魚油一樣,所含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發炎物質的產生,外加微量元素硒、錳及鋅,綜合保養筋骨。960619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保養關節 常做柔軟體操也有效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電



關節保養食品深受老年人愛用,不過也出現錯用的情形,部分民眾當成青少年的轉骨補藥,也有人吃鈣片保養軟骨。骨科醫師認為,與其花冤枉錢,不如持之以恆做柔軟體操,不花錢卻很有效果。

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劉華昌指出,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在X光及理學檢查時,會有關節間隙狹窄、畸形、積水、骨性粗大、膝關節活動角度變小、發出異響等情形,病人自覺症狀是膝關節有怪聲音、走路會痠會痛、爬山、爬樓梯會腿軟等。

劉華昌說,關節炎的病患也常合併骨質鬆軟,鈣是骨質的原料,吃鈣片不會補到關節軟骨,對骨關節有間接的幫助;發育中的青少年也需要鈣質,但是服用葡萄糖胺食品,則是用錯對象。

他說,很多病患就怕關節一痛更痛,這樣反而加速關節損壞,其實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最適合「無荷重的運動」,這樣溫和運動能刺激軟骨增生,就好比雙手常常適度摩擦,皮會變粗變厚一樣的道理,若是激烈運動則會磨損軟骨,就像雙手用力摩擦反而會破皮。

無荷重的運動,就是用自己的體重鍛練關節,劉華昌在看診時常示範給病人看,例如坐在硬椅上勾著腳板,膝蓋打直再抬起大腿,雙腿輪流來,以及抬頭、低首、左顧、右盼、轉肩、舉手、旋身、彎腰等健身伸展體操,一天做個上百次,日積月累,功效自見。

劉華昌指出,不要小看這些運動,在兔子動物實驗中,一組兔子腿部打上石膏固定不動,另一組維持關節活動,過了兩個月,打掉石膏後的那一組兔子腿關節損壞,另一組卻出現關節軟骨增生的復原現象。960619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骨鬆阿嬤 蹲個馬桶脊椎斷
聯合新聞網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坐馬桶,膀胱一用力,竟然斷了多節脊椎骨!近70歲的王阿嬤上廁所、坐馬桶,脊椎骨斷了好多根,醫師檢查發現,她罹患了嚴重的骨鬆,骨頭密度太低了,有如餅乾一般脆。

據了解,剁手指的痛度程度達到10分,被喻為是天下第一痛,癌症疼痛是第二痛,生產則是排名第三;而骨折的痛苦指數高達七、八分,與生產的痛不相上下。

只不過,生孩子,忍一下就過去了,但多節脊椎骨折卻可能得痛上好幾個月,王阿嬤足足受了半年的骨折之苦,終日以淚洗面,半夜睡覺時,一翻身,就會痛醒,苦不堪言。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骨科部主任陳文哲表示,嚴重骨質疏鬆的老年人常因為一個沒留神而造成骨折,最常見的原因是跌倒及碰撞,或是彎腰檢東西。

另外,也有人因為接受整脊、抱孫子,以致骨折,以前也收治過一名老太太因為睡臥在百萬按摩名床,脊椎骨竟然也斷了好幾節,疼痛不已而送醫。

由於嚴重背痛,王阿嬤一度僅能躺臥沙發,連走都不能走,在接受半年破骨抑制劑治療後,疼痛情況並無明顯改善,直到使用造骨促進劑治療後,短短一個月,症狀即獲得改善,注射造骨促進劑一年半後,目前阿嬤已恢復行走,甚至能一口氣爬上三層樓梯。

據統計,台灣地區65歲以上女性每年髖部骨折約為7000例,約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骨折,如果髖部骨折,則一年死亡率高達一成五至兩成,與晚期乳癌患者差不多。

陳文哲建議,停經後婦女以及有腰痠背痛、駝背症狀,且有骨鬆家族史等民眾,應該定期到醫院接受骨質密度檢測,如果發現異常,就應接受治療,如果等到嚴重骨折,可就會痛徹心扉。

目前健保對於造骨促進劑已有給付,適用對象為嚴重骨鬆造成兩個(含)以上脊椎或一個髖骨骨折的患者,至於嚴重駝背者以及嚴重背痛者,可能已有多節脊椎骨骨折,建議及早就醫,以解除疼痛。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骨鬆存骨本》吃大骨湯補骨 緩不濟急
聯合新聞網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許多人費盡心思存骨本,有民眾猛吞維骨力、軟骨素等,跟「骨」字扯得上邊的食品,也有民眾喝大骨湯,在骨科醫師看來,全都搞錯了方法。

醫師建議,存骨本最好的方式是運動,走路、慢跑等跟與對抗地心引力有關的運動,最能強化骨頭,另外,適度曬太陽也很重要,適度紫外線可以讓皮膚產生維生素D。鈣質的確需要適度補充,但不能毫無節制。

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馬筱笠說,鈣質補充不能毫無限制,由於腸道無法吸收過多的鈣質,可能會出現結石、便秘等問題。

他建議,停經後婦女每天至少要補充鈣質一千到一千兩百毫克,懷孕婦女則需要更多,但卅五、四十歲前,其實只要透過均衡的飲食,以及適度運動跟曬太陽,就能累積骨本,沒必要刻意補充太多的鈣。

另外,不少骨科醫師還發現,有些民眾以為吃維骨力、軟骨素跟沙魚軟骨等,以為只要產品名稱扯上「骨」字,就能增加骨質密度。馬筱笠說,這些都是民眾常見的錯誤觀念,目前認為維骨力可能對軟骨有益處,但無益於骨鬆,而沙魚軟骨,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也尚未列入骨鬆相關藥物。

吃骨補骨到底有沒有效?醫師表示,要靠大骨或排骨湯補充鈣質,根本是緩不濟急,因為有效鈣的成分實在太低了,還不如吃鈣片來得有效。

馬筱笠說,骨頭要愈用才會長得愈好,就算是老人家,也要適度運動,才能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社會老年化,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
uho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因軟骨磨損,空縫可能變得狹窄,甚至密合起來造成關節變形。 除了軟骨磨損、骨頭暴露造成的疼痛外,部分患者增生骨疣(俗稱骨刺)斷裂,或合併滑膜炎、軟骨磨損產生的碎塊(關節鼠),也易有異物感刺激組織,產生疼痛,尤其是滑膜炎急性發作期膝關節處容易紅腫、積水,疼得讓患者幾乎無法走路。

依症狀的輕重,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方式也不一,在預防上,患者應避免拿重物、勿穿過硬的鞋子,以免加重關節的負荷。過重的人也要控制體重 。復健及藥物治療方面,主要以紅外線照射、熱敷及按摩等,來改善關節的疼痛及僵硬,若已發生腫脹,則要改用冰敷。也有醫師會以針劑抽出關節內積水、減輕腫脹,不過,這多只治標、不治本,暫時緩解疼痛腫脹後,又易在短時間內復發。藥物治療部份則以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為主,對輕、中度關節炎患者,關節內注射玻尿酸或服用葡萄糖胺,也是選擇之一。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 范政裕 醫師指出,對於膝關節嚴重磨損的患者,只能採取手術方法來改善。常見手術方法有三種,分別為經關鏡修整清洗術、高位脛骨切骨矯正術及膝關節置換術,前者對有磨損碎片存留、或合併退化性半月軟骨斷裂的患者效果最佳;高位脛骨切骨術適用於中年或較年輕、內側磨損嚴重、沒過度肥胖、外側關節空間尚可的患者。 膝關節置換術則是把設計且活動良好的人工關節裝置在患者膝蓋內,只切除磨損之關節面極少部分骨頭,術後患者住院照護傷口與復健後返家,其關節活動度、方便性,在醫療器材不斷演進下,置換人工關節的患者,依然可以自由活動、走路,大幅改善生活品質,有助於銀髮族重返社會。

一般說來65歲以上接受手術極可能可以終身使用。但有些情況,如病情嚴重或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年輕的病人也是建議置換的,但年輕人的活動力旺盛,裝置人工關節磨損率更快,日後可能需要重新置換人工關節。筆者見過最年輕的手術病例是14歲,這個年輕人已經坐輪椅5、6年了,希望有一天可以行走,而動了手術後,人生也恢復了色彩。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309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7.08.14  中國時報
造骨重生 104歲骨鬆阿嬤笑開懷
張翠芬/台北報導



   骨鬆是造成老人骨折重要原因過去只能症狀治療現在只要每日注射造骨促進劑 老骨頭也可以再生

   老人家身高變矮「老倒縮」,小心是骨質疏鬆警訊!一位104歲阿嬤平日身體健朗,只是身高年年變矮,後來因腰痛無法走路,最後臥床連翻身都不行,經醫院檢查發現,老阿嬤因為骨質疏鬆脊椎已壓斷了好幾節,在施打造骨促進劑後,現在腰痛好了,天天行動自如開心得很。

   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李信興主任表示,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增加,大約在20﹣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停經後的婦女因為失去女性荷爾蒙的保護,骨質流失速度更快,每年大約會流失2﹣3%的骨質,使得原本緊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李主任指出,骨質疏鬆症是造成老人家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骨質疏鬆通常沒有症狀。這位104歲的阿嬤本來身體就很健朗,老人家平常難免這裡痠那裡痛,對於腰部疼痛也沒有太在意,只是後來痛到無法起床,足足捱了一個月才就醫,診斷為骨質疏鬆引起的多發性壓迫性骨折;由於老年人骨質一旦流失很難再增生,過去醫界對於這類病患只能症狀治療,近年引進的造骨促進劑,讓老骨頭也可以再生,阿嬤才治療2周,疼痛即大幅改善,也能自由行動。

   老人目前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分為「破骨抑制劑」與「造骨促進劑」。破骨抑制劑可經由抑制破骨細胞,鞏固骨質並增強密度,進而減低骨折風險,但服此藥僅能保骨本,較難改善骨質。而造骨促進劑也就是副甲狀腺激素,是利用每日皮下注射方式,使造骨細胞數量及活性增強,直接刺激骨頭生長,可快速增加骨密度及骨質。

   李主任表示,目前健保對於造骨促進劑──副甲狀腺激素的給付對象為嚴重骨鬆造成兩個(含)以上脊椎或一個髖骨骨折患者,這位104阿嬤脊椎斷了好幾節即符合給付標準;他提醒,老年人如果身高年年變矮,出現駝背或嚴重背痛,要小心可能已有多節脊椎骨折,建議及早就醫,以解除疼痛。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當心老骨頭 居家小撇步 預防銀髮族跌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7.08.14  中國時報
別讓骨質疏鬆 找上你
張翠芬



   骨質疏鬆症會無聲無息的找上你,許多人根本毫無症狀,直到發生骨折才知道骨質已經像海砂屋一樣的嚴重,李信興主任表示,當65歲以上老年人出現以下症狀時,千萬別輕忽。

   ★危險症狀

   ■經常腰痠背痛,卻檢查不出原因。

   ■常覺得身體快要散掉,坐下去很難爬起來。

   ■身高倒縮3公分以上,背有越來越駝的現象。

   ★如何保健

   ■運動強化骨質:多做有重力的運動訓練,有跑有跳的運動或慢跑、快走。

   ■飲食補充鈣質:多吃鈣質豐富的食物,例如牛奶等製品,補充鈣片還需要維生素D。

   ★給年長者的叮嚀

   ■年長者避免彎腰、提重物,預防摔倒;腰痠背痛應就醫檢查骨密度,千萬別亂給人推拿。

   ■年長者不要太瘦:年齡減掉體重不要小於20,例如一位70歲但體重只有40公斤的阿嬤,就顯得太瘦了,會增加骨質疏鬆的危險。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4.經驗分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