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自我懲罰症心理療法

發表於 : 2007-07-02 , 14:38
MissC
自我懲罰症心理療法(4-1)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周刊》第21期【醫療保健】欄目
作者﹕杜鵑



如果一個病患在未生病之前,經常夢見河水倒流,醒來後滿頭大汗,好似剛從河裏爬起來。接著慢慢的,就感到自己身體不舒服,經常性的苛求自己,達到令人瞠目的地步。比如;胃口不好,偏偏吃飯的時候要強迫自己吃很多,專門揀平素不喜歡的菜吃;上班地方很遠卻不搭車,要走路去;莫名其妙的用火柴燒自己的手指或撥頭髮,別人制止他或說他時,他還要頂嘴,令人覺得很離譜。

夢見水倒流

這種病叫做「自我懲罰症」,在心理學上歸於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因為臨床表現很復雜,治療的時候不易區分,事實上精神疾病裏有很多共同的症狀,這裏只是做為一個個別的病例提出來。

那麼,夢見水倒流又表示什麼呢?依常理,水是順流的,水倒流則象徵著身體機能出現逆反,有某種不正常的因素在作祟了。夢中水倒流時,下游在正常生活中表示屬於習慣性的事,已被大家接受的事,像生活有規律,沒有反常的表現;上游則表示願望中從未出現過的東西。一旦身體與精神上有病,這兩種對立的關係就錯位了,人的生活秩序也完全被打亂,出現病症。

患有自我懲罰症的人,不能自我控制,冷靜下來之後,又會痛恨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會發誓要丟棄這一不好的表現。但這是病所表現的一種現象,而不是心理使然。

治療方法

這種精神疾病的自我心理療法源於古代宗教、巫術和希波克拉底等的自然主義觀點。宗教與巫術認為,人患病是邪靈附體,採用一些儀式說解,可以使痛苦緩解。自然主義觀點則主要是用醫生、護士對病人的關懷,幫助病人恢復理智,增強抗病信心。通常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如同醉酒者一般,會逃避自己患病,或不承認自己有那麼嚴重的問題,在這一點上要使病人有清醒的認識和合作態度,方有利於疾病的治療。

18世紀末,麥思麥發現,人處於昏睡狀態能使許多症狀消失,於是,就開創了使用催眠術治療。19世紀,奧地利人佛洛伊德創立了應用廣泛的精神分析學說。20世紀50年代以來,條件反射學說和學習理論行為療法運用於治療,繼而存在主義、人本主義和求助者中心治療法興起,心理治療逐漸盛行。據不完全統計,各種運用心理治療的方法已達到三百多種,其中有十種常用方法可以推廣。(待續)
 

io:

Re: 自我懲罰症心理療法

發表於 : 2007-07-02 , 14:40
MissC
自我懲罰症心理療法(4-2)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周刊》第22期【醫療保健】欄目
作者﹕杜鵑



催眠療法

心理療法中最早出現的就是催眠療法,這是因為人類普遍存在著心理暗示。這種療法從古代即應用於臨床,根據病人不同的性格、氣質和人生際遇,進行不同的暗示,或利用象徵性的符號語言,使患者進入意識分離的「超脫」狀態。

由於暗示可以產生催眠效果,使人思想處於昏睡狀態,不能隨意駕馭自己的思想動向。強化暗示治療即是使患者進入催眠狀態,由他人加以良性暗示誘導,達到康復目的。

音樂療法

音樂作為自然的規律,從古至今,不乏有美妙的旋律和激動人心的節拍,很容易進入人的心靈深處而為心理所接受。很早以前,就有人發現悅耳的音樂有祛病健身的功效,後經現代研究者們的反覆探求,發現音樂治療療效在某些特殊病上遠遠勝於藥物。因為音樂作為一種流暢的旋律,直接進入人的內心,使之調解心理活動,穩定情緒,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心理醫生綜合許多治癒的病例,核出音樂療法治療心理疾病的處方:

⊙憂鬱時,聽莫札特「四十交響曲D小調」、「藍色多惱河」、「藍色狂想曲」;中國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春江花月夜」。

⊙疲乏時,聽海頓組曲「水上音樂」、得布西管弦樂「大海」。

⊙失眠時,聽莫札特「催眠曲」、孟德爾松「仲夏之夜」、得布西鋼琴協奏曲「夢」。

⊙悲觀時,聽海頓歌劇「創世記」、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D小調「悲愴」、貝多芬第五交響曲E小調「命運」第一樂章、中國古典名曲「十面埋伏」。

⊙不安時,聽巴赫「幻想曲」和賦格曲「b小調彌撒曲」、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

⊙安全駕駛,聽蕭邦變F大調圓舞曲「小調圓舞曲」、巴赫第二管絃樂曲D小調。

⊙增進食慾,聽莫札特套曲。

⊙增強信心,聽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G大調管弦樂「皇帝」、澳涅格管弦樂「太平洋231」。

分析療法

分析療法是由維也納精神科醫生佛洛伊德創建的,主要是病人們被壓抑的慾望從潛意識中召回到現實意識中來,通過求助者的自由聯想對其所做的夢之分析。另外,針對日常生活中的口誤、筆誤以及行為誤差,發掘出深藏的心理矛盾和衝突,然後加以分析,糾正不良行為和不良治病心理,達到治病目的。(待續)

 
io:

Re: 自我懲罰症心理療法

發表於 : 2007-07-02 , 14:41
MissC
自我懲罰症心理療法( 4-3)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周刊》第23期【醫療保健】欄目
作者﹕杜鵑



支持療法

這種方法也稱精神支持療法,是一種認識療法,類似於分析療法而又有所不同。因為,患者對自己身體機能的失衡、自己疾病的產生原因和嚴重程度不瞭解,就產生一系列相矛盾、相排斥的各種複雜心理情緒。比如在治療時,與親友和醫護人員均可以造成矛盾,使病情激化。為化解這些矛盾,必須了解患者,同時也讓患者有條件的認識疾病的全貌,配合治療。

造成以心理為主導的疾病,常常是對自身行為的因果關係認識不清,要認清患病的原因才能治本。醫護人員及親友要很好把握病人的心理,善於說理開導。《黃帝內經‧靈樞‧師傅篇》云:「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知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

人本療法

這是一種稱為集體心理治療和求助者中心的療法,目前越來越受到醫生們的重視。這種治療方法,強調人的本質善良,應當尊重每個人的實際價值。醫生與病人必須共同保持真誠耐心,融洽相處,通過集體生活的方式,互相理解、傾訴、照應、提高,拋開從屬性和依賴性。

治療是非指令性的東西,應該充份尊重人格,對病人同樣需要如此。比如外國的「靈性治療中心」即將各教派病人編為一組,通過教派的正確理論,與人為善的溝通,純化心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和緊張的人際關係,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七情相剋療法

人有七情六慾,而七情歸之於醫理之中,就是可以致病的因素。喜、怒、哀、思、悲、恐、驚七種情感可以由於不同的刺激表現於人的內心。而用以情剋情、相生相剋的原理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黃帝內經》云:「怒勝喜、喜勝悲、悲勝怒、恐勝喜、思勝恐」金代醫家張子治療一位因夜間遇賊而長久以來見響動即產生驚恐的婦女,施以響聲反覆刺激,再述其驚恐的根源所在,當她明白驚恐與響聲的關係後,病不治自癒。

古代醫籍記載「怒可逐瘀」、「喜能制怒」、「恐能制喜」、「驚開心竅」等病症,說明了七情克制的治療效果。《黃帝內經》中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恐傷腎、悲傷肺等均為五情過極所致,只要把握了七情相生相剋的原理,即可用之治療疾病了。

動作療法

動作療法也叫行為療法,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根據巴普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原理,行為學家認為,患者的各種異常行為和症狀都是本身在以往生活經歷中,通過條件反射形成的。因此,可以通過同樣的方式加以糾正。行為療法已經形成一定的規範和技術,根據病人的情況,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選擇運用。(待續)
 

io:

Re: 自我懲罰症心理療法

發表於 : 2007-07-09 , 17:15
MissC
自我懲罰症心理療法(4-4)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周刊》第21期【醫療保健】欄目
作者﹕杜鵑



環境療法

環境對病人的影響,在病人心理上佔有重要位置。醫院的整潔、安靜、協調、舒適、病房和診室的光線位置色調柔和;治療者和藹可親的態度、文明禮貌的舉止、平等合作的態度;相互信任的醫者與患者關係,以及醫療制度的嚴密,積極的工作效率,給病人心理上帶來安全、親切、信任和舒適感,這在心理治療中是十分重要的。人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在自然中,應當順應效法,隨遇而安,利用自然界的物類來調節人類自身的心理平衡。例如用鮮花(盆栽或插花方式放在病人周圍)的色彩、形態、芬芳氣味來淨化改善環境,促進身心健康。

性心理療法

心理協調,尤其是性心理的協調,是夫妻生活愉快的重要組成部份,性心理的調適是夫妻雙方同時參加的,根據出現的性心理反常因素,進行階段練習,每一步達到一定的進展,安排好下一步的課程,逐步實現協調。

婚姻衝突也是造成心理失常的因素,因此應當注意婚姻家庭的協調。一般家庭在組成後五年左右,可能造成相互適應後的爭吵,這時應請心理醫師做分析,夫妻雙方也應共同找出矛盾之源,加以協調。人無完人,但性格是在後天健全的,雙方共同來做性格上的互補和完整,樹立高尚情操,將會取得成效。

笑療法

具有幽默歡樂的個性,對於人體健康是很有好處的。長壽的人,大多心境寬廣,不計個人得失,樂觀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快樂是良性心態,長期保持良好的正性心理,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使呼吸通暢,消除病痛,對內臟有按摩作用,促進血液循環,調解內分泌,使神經系統得到改善,精神上樂而忘憂,降低各種煩惱的刺激,所以古人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清代有一個笑療法治病的記載。有一縣令情緒低落,愁眉不展,食不知味,夜不安眠。漸漸消瘦下去,多方求醫,毫無效果。後來到一名醫處求診,名醫查明病情,一本正經的說:「你乃是月經不調。」縣令一聽,啼笑皆非,拂袖而去。以後逢人便講這怪事,每說一次,便捧腹大笑一回。沒想到過了不久,病竟豁然而癒。縣令恍然大悟,登門拜謝,名醫告訴他:「你患的是情志鬱結的心病,要治好這病,還有比笑更好的靈丹妙藥嗎?」笑的方式是人們心理調節不可缺少的。(全文完)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