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雜誌
記者:黃又怡
總是在舞台上演繹屏風後的真實人生,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的真實生活就如同舞台上一般情感奔放,毫不隱藏。他說,「大聲哭、大聲笑,不要壓抑情緒,就不會累積壓力」。
從電視喜劇紅星,轉型成為編、導、演全才的劇場人,李國修創立屏風表演班竟已20個年頭。儘管缺乏企業資金奧援,又受到文化環境不成熟的嚴苛挑戰,他仍一路堅持,持續穩定地推出一齣齣動人的戲劇,只因時時謹記父親的庭訓:「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執著的信念,20年來從沒變過,李國修打趣說,「王月(他的另一半)生了兩個孩子,我則生了三十六個」,三十六齣戲劇作品中,沒有一齣不是嘔心瀝血之作,1996年的《京戲啟示錄》,用深刻的內心戲刻劃父子情感,博得所有觀眾的共鳴,也讓他拿下第一座國家文藝獎的戲劇類獎項。
「我愛哭,有什麼不對?」
滿身「戲」胞的李國修,在舞台下,特別忠於自己。「我演了太多喜劇,其實我喜歡看悲劇」,他透露,紓解壓力的方法,就是看感人的電影,「狠狠大哭一場」。
他說,看悲劇,與劇中角色同悲,是很過癮的事情。每逢壓力大、鬱悶的時候,他就會租「好哭」的電影回家,跟太座王月或孩子們一起完全入戲,感動到不能自己,甚至哭到有點抽搐,讓壓力在淚水中盡情宣洩。哭完,心頭重擔也輕省了,即使眼睛腫成核桃,也甘之如飴。
你能想像一個大男人,對著電視嚎咷大哭,眼睛紅腫得不像話,激動到有點抽搐嗎?沒錯!那就是如假包換的李國修!
在情感宣洩中 找到自信和開朗
「不只我愛哭,我們一家都愛哭」,李國修說。他和王月都是十足的性情中人,要笑就大聲笑,要哭就大聲哭,感情總是自然流露,毫不做作,無形中也引導孩子不要壓抑情緒,在情感宣洩中找到自信和開朗。他強調,充分紓解和釋放情緒,就不會累積壓力,是放輕鬆的最佳方法。
他說,「我看鐵道員這部日本電影,哭掉10張面紙,女兒也跟著我一起,哭掉8張」。而今,他的女兒也獲得父親哭功「真傳」,「如果妳們在電影院中,聽到某個女生哭得特別大聲,一定是我家女兒」李國修大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