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新發現
發表於 : 2007-07-13 , 11:47
醫療科技新發現
時報周刊 No.1533
報導/邱玉珍 攝影/王永村、柯立偉提供
乳房機器人陪乳癌患者復健。
科技發達,不僅改善人類的生活,現在連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也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了。像靠意念開啟電源、想睡時旁邊會出現警報聲、機器人陪你一起到醫院復健……,只要戴上手環掃描一下,就可清楚知道吃了哪些藥、還有哪些檢查還沒有做。
美國知名黑人盲歌手史帝夫汪達,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天能重見光明,看看家人;中風半身不遂及漸涷人,他們的意識跟思考都很清楚,就是無法動彈。這些從前無法解決的遺憾,現在已經可以透過小小的晶片,啟動各種開關,來輔助他們行使基本的生活機能;甚至自行坐輪椅到戶外曬太陽。這些以前覺得不可能實現的夢,現在都可透過科技來完成。
機器人陪乳癌患者復健
.原理:乳癌機器人擁有九個關節手臂,依照醫師和復建師的建議,針對乳癌患者手術後的復建,設計了手腕、上臂運動、抬舉等復健動作,可以陪伴患者度過長達三個月到半年漫長難熬的復健歲月。
.對象:乳癌患者
.時程:今年底會先在台大醫院實施,未來再推廣至其他醫院。
.費用:未來正式上路後,期能採租用方式收費。
乳癌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和化療後,手臂常會出現淋巴性水腫等症狀。以往只是透過門診衛教,教導病人如何復健,這個機器人手臂設定了乳癌復健的流程,讓病人跟著做,而且還配合了無線生理訊號感測器,將病人的心跳、體溫和復健效果,傳回主機,可以立即判斷病患復健的效果和心理狀態。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台大資工系教授傅立成強調,乳癌患者的復健過程相當漫長和孤單,其間的痛苦非一般人能想像。
他以個人之前因五十肩每天獨自練習爬牆壁為例,他說,復健過程是一條艱辛的歷程,尤其乳癌患者更是艱難,術後必須勤於復健,才能預防淋巴水腫及加強手臂的肌力。台灣大學資工系與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乳房外科、復健科團隊一起研發出來的乳房機器人,可以陪伴患者進行復建,也能安撫他們的情緒。
傅立成強調,目前乳房機器人仍在進行測試、修改,期能增加機器人的功能,讓機器人陪乳癌患者復健外,也能撫慰他們的心靈。他說,台灣的機器人技術還在起步階段,但結合了醫療、心理和復健的手術後照護機器人,概念上算是創舉。那麼,乳房機器人何時可以實際走進醫院?他說,預計今年底先在台大醫院率先實施,陪乳癌患者一起做復健。

時報周刊 No.1533
報導/邱玉珍 攝影/王永村、柯立偉提供

乳房機器人陪乳癌患者復健。
科技發達,不僅改善人類的生活,現在連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也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了。像靠意念開啟電源、想睡時旁邊會出現警報聲、機器人陪你一起到醫院復健……,只要戴上手環掃描一下,就可清楚知道吃了哪些藥、還有哪些檢查還沒有做。
美國知名黑人盲歌手史帝夫汪達,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天能重見光明,看看家人;中風半身不遂及漸涷人,他們的意識跟思考都很清楚,就是無法動彈。這些從前無法解決的遺憾,現在已經可以透過小小的晶片,啟動各種開關,來輔助他們行使基本的生活機能;甚至自行坐輪椅到戶外曬太陽。這些以前覺得不可能實現的夢,現在都可透過科技來完成。
機器人陪乳癌患者復健
.原理:乳癌機器人擁有九個關節手臂,依照醫師和復建師的建議,針對乳癌患者手術後的復建,設計了手腕、上臂運動、抬舉等復健動作,可以陪伴患者度過長達三個月到半年漫長難熬的復健歲月。
.對象:乳癌患者
.時程:今年底會先在台大醫院實施,未來再推廣至其他醫院。
.費用:未來正式上路後,期能採租用方式收費。
乳癌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和化療後,手臂常會出現淋巴性水腫等症狀。以往只是透過門診衛教,教導病人如何復健,這個機器人手臂設定了乳癌復健的流程,讓病人跟著做,而且還配合了無線生理訊號感測器,將病人的心跳、體溫和復健效果,傳回主機,可以立即判斷病患復健的效果和心理狀態。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台大資工系教授傅立成強調,乳癌患者的復健過程相當漫長和孤單,其間的痛苦非一般人能想像。
他以個人之前因五十肩每天獨自練習爬牆壁為例,他說,復健過程是一條艱辛的歷程,尤其乳癌患者更是艱難,術後必須勤於復健,才能預防淋巴水腫及加強手臂的肌力。台灣大學資工系與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乳房外科、復健科團隊一起研發出來的乳房機器人,可以陪伴患者進行復建,也能安撫他們的情緒。
傅立成強調,目前乳房機器人仍在進行測試、修改,期能增加機器人的功能,讓機器人陪乳癌患者復健外,也能撫慰他們的心靈。他說,台灣的機器人技術還在起步階段,但結合了醫療、心理和復健的手術後照護機器人,概念上算是創舉。那麼,乳房機器人何時可以實際走進醫院?他說,預計今年底先在台大醫院率先實施,陪乳癌患者一起做復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