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
記者:沉鴻輝2007年8月15日華盛頓報導
皮膚發癢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如果嚴重會影響到睡眠。抓得太厲害還會損傷皮膚表面,造成疼痛。最近由美國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痛覺中心麻醉系教授陳宙峰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老鼠做實驗首次識別出在中央神經系統內有一種致癢基因,叫作:胃泌素釋放多鞝受體,它把致癢的信號由脊髓傳達到腦部。
陳宙蜂說:“我的實驗室主要感興趣的是痛覺方面的分子機制,疼痛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就想找出控制痛覺的基因。”
他說,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發現了GRPR、也就是“胃泌素釋放多鞝受體”。基因存在於脊髓內的一個部位,這個部位對痛的感覺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他們在用老鼠做實驗的時候先把這種基因除去,看看與其它正常的老鼠有甚麼差異。在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研究人員並沒有看到甚麼明顯的差異,接著又試驗把蛋白質注射到老鼠的脊髓裡面,蛋白質能夠激活受體,因此老鼠就開始全身上下抓癢,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就是制癢基因而不是疼痛基因。
*尚不清除人是否有緻癢基因*
一般都認為有發癢的現象是由於細菌感染,藥物反應或者是過敏而引起的,像這類情形是不是跟陳宙蜂研究小組發現的基因有關呢?陳宙蜂說:“我們發現在老鼠體內有這種致癢基因,但是否在人體內的致癢基因也有這種同樣的功能,還不太清楚。”
陳宙蜂說,目前還不知道致癢基因是否和遺傳有關,不過根據這個基因的功能來推測,同樣的基因存在於人體中,也存在於許多不同的動物種類。他說:“遺傳基因從進化角度來說,這個基因是有很重要的功能,否則它不可能在這麼多動物體內都能找到。”
陳宙蜂說,目前的研究結果是:確實有緻癢基因,它和疼痛基因沒有甚麼關聯,因為痛和癢的過程,實際上要通過中樞系統,也就是人的腦和脊髓來傳達這個信息,如果要治療,就必須找到針對這個基因來設置藥的麻點。陳宙峰說,這是第一次在脊髓內發現這種基因,在這之前沒有人知道,因此也就沒有有效的藥物來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