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評估骨鬆危險因子 拒絕骨折

發表於 : 2007-10-20 , 15:37
MissC
2007.10.20  中國時報
評估骨鬆危險因子 拒絕骨折
記者:【陳旻苹/台北報導】



 多數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症認知不足,往往等到骨折後才就醫治療,其實從年輕時就要以健康生活形態來儲存骨本、強化骨骼較為重要。10月20日為世界骨鬆日,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將今年主題訂為「戰勝骨折」(Beat the Break),強調認知自我骨鬆危險因子,減少骨折,重在預防。


 ■家族遺傳 觀察父母是否駝背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天鈞指出,為讓民眾更了解自己的骨頭健康,今年新修訂的「一分鐘骨鬆風險評估表」19個簡易問題,採用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策略,尤其民眾應留意父母是否駝背,因為遺傳因素對骨骼內骨質含量影響佔逾七成,駝背即是脊椎骨鬆現象之一,因為重力壓迫,使身體前傾,到老年時再想補救為時已晚。

 另外,高危險群包括:太早停經或切除卵巢而未補充荷爾蒙女性、身體質量指標檢測(BMI值)在19以下的紙片人,男性的雌激素過低,或經常吸菸、喝酒者。

 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慶齡指出,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是無聲無息的,通常婦女停經後骨質每年流失約1%,約50歲漸老化時,更需提高警覺,而男性更年期較晚,可能晚約10到20年,界線較不明確。不過,男女都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同樣是愈早開始預防骨質流失愈好。

 骨質密度的頂點約在35歲時成定局,35歲前還可以設法加強,到45歲以後走下坡,所以在診斷上年輕人與中年人也應有不同的檢測標準。骨鬆所導致的骨折好發部位在脊椎、手腕關節、大腿骨,甚至全身骨頭都有影響。患者會有背痛、股骨頸骨折等現象。

 目前健保局沒有預防措施,只有骨折後的次級預防動作,林慶齡醫師表示,傳統是以荷爾蒙來抑制骨質流失,新的治療方式則是強調增加骨質,除了有每天一針的副甲狀腺素所衍生出的荷爾蒙,另外,一些口服藥物成份為礦物質,可沉積骨骼中適當應用。


 ■骨鬆症與更年期不應混為一談

 不過,骨質疏鬆症與女性更年期不應混為一談,林醫師說,女性為保骨而服用荷爾蒙一事,應以更嚴格條件來看待。照顧骨質密度需要長期進行,而荷爾蒙長期使用除了維護性徵外,副作用可能代價太大,在有疑慮情況下,並不樂見。目前骨鬆藥物以雙磷酸鹽類成份為主流,有連續使用10年以上的案例,為醫界所確立的治療方式,不受荷爾蒙影響,也無性別顧慮。


io:

Re: 評估骨鬆危險因子 拒絕骨折

發表於 : 2007-10-20 , 15:38
MissC
2007.10.20  中國時報
維他命D、負重運動 有助強化骨質
陳旻苹/台北報導



    大家都知道,維他命D及運動是強化骨質的要素。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天鈞說,每天曬太陽10分鐘自動合成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對骨質健康很重要,沒有太陽時,則可靠維他命D補充劑。

    維他命D缺乏若發生在小孩,容易骨骼畸形、長大易發生髖骨骨折;若成人缺乏,會讓骨質缺乏甚至疏鬆,增加骨折風險,目前口服雙磷酸鹽類骨鬆藥物也採直接添加,確保病患固定補充維生素D。

    今年新英格蘭期刊綜合分析,將維他命D容許量增大,小孩與50歲以下的大人每天攝取量為200 IU,51-70歲為400 IU,但如果沒有陽光的日子,小孩與大人則每天需800 IU才能使骨質不易疏鬆。一般綜合維他命中的D3身體可透過肝、腎轉化,產生調節機制,不過最好能諮詢醫師。

    林慶齡醫師表示,鈣是骨頭原料,每天需要1200-1500毫克,但是日常動物性製品蛋白質豐富,不必百分百的補充。同時,避免吃太鹹,體內鈣的流失與鹽(鈉)攝取有關。至於許多人議論咖啡是否影響骨質,並不是關鍵性問題。

    每天負重運動30分鐘,可減緩骨質流失,例如:舉啞鈴、健走、爬樓梯等,每人因各自狀況選擇,除能改善骨質,也能強化身體各部協調能力,至於游泳,因無負重,對骨質並無幫助,此外,運動員、舞者短期衝刺式的訓練,對骨質也有不良影響。而太空人每次出任務返回地球後,常罹患骨質疏鬆症,也是因為無重力的影響。


io:

Re: 評估骨鬆危險因子 拒絕骨折

發表於 : 2007-10-20 , 15:38
MissC
2007.10.20  中國時報
《健康警訊》乳癌長期病友 小心骨鬆
記者:【張翠芬/台北報導】



 53歲的陳太太是位乳癌患者,她在42歲發現乳癌,經手術切除並配合化療及藥物治療,病情獲得良好控制,進入停經期的她,在例行健康檢查卻發現,自己竟然有骨質疏鬆症,她自認平日非常注意飲食均衡及運動,為什麼還是骨質疏鬆了?

 10月為乳癌防治宣導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張金堅特別呼籲,乳癌病友除了要定期追蹤,更要好好「保存骨本」。

 張金堅表示,近年來醫學進展神速,除了化療,還有第二線抗荷爾蒙芳香環脢抑制劑,停經前乳癌患者除使用三苯氧胺,多會追加使用卵巢功能抑制劑,乳癌患者活存率及活存期已大大延長。根據美國的統計,大約有230萬人乳癌活存病人,台灣目前有將近10萬人,50-60%的乳癌患者存活超過5年,40%的患者存活超過10年。

 這些病人中,有些仍繼續治療,有些已是長期活存者,只需追蹤不必做任何治療,但他們過去都曾接受過化療或荷爾蒙治療,這些治療或多或少都會使動情激素減少,進而造成骨質流失,所以,乳癌長期活存的病人,須特別注意骨骼的保養。

 在今年6月美國臨床腫瘤年會及9月歐洲癌症聯合年會中均有來自歐美各國專家學者在這方面進行演講與討論,張金堅說,與會專家在會中達成一些共識及處理原則,例如,建議乳癌長期存活者,每1-2年須進行骨質密度檢查,如果有骨質疏鬆,每天須服用1200至1500毫克的鈣質及800單位的維他命D。

 乳癌患者若曾發生骨折,不管骨骼密度正常與否,則須每天補充鈣質及維他命D。另外,張金堅建議,目前使用芳香環脢抑制劑或使用卵巢功能抑制劑的乳癌病人,可以考慮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劑,防止骨質流失,但使用之前要先測血中及尿中鈣濃度及血中維他命D濃度,而不是貿然補充。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