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6-02-10 , 23:18
MissC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近年來,崇尚健康飲食的風潮興起,全世界的消費者以及營養專家們,愈來愈關注隱藏在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trans fat)對於人體心臟及心血管造成疾病的危害性;他們認為,反式脂肪的優劣利弊,遠比一般人所熟知的飽和脂肪,對於人體所可能造成的損害,還更具較大的負面影響。

日前據外電及國外報載(2005年2月份),美國某知名速食業者因為未允諾於一定期限內,將烹調食品(產品)所使用的油脂,改換為對於人體健康較無不利影響的食用油,藉以降低速食產品內「反式脂肪」的含量,而遭到位於美國加州的一個非營利組織「禁用反式脂肪聯盟」(BanTransFats.com)決定以該業者為被告,向法院提出訴訟控告,要求法院限期命令禁止該業者繼續使用反式脂肪來烹調速食食品。此一訴訟提出之後,該業者最後付出了高達850萬美元(逾新台幣2億6千700萬)與提出告訴的組織團體,達成和解。

這個案例突顯出反式脂肪對於人體產生危害的事實,已經開始為人們所嚴重關心。由於國內也有該家美國籍的速食業者,在台灣普遍設店,且其他食品廠商是否亦使用反式脂肪作為烹調?著實令國人嚴重關心,因為其實這些應加以注意的食品,長期以來,已經普遍出現在我們消費者的身邊。例如:蛋糕、麵包、油炸食品、速食等等,消費者對於此一問題,若要吃出健康,委實不能不更加小心!


◎反式脂肪由植物油氫化而來
什麼是反式脂肪?從何而來?又為何會引起重視呢?在早期的時候,一般人都使用動物性油脂烹調,但因為動物性油脂含有較多的膽固醇,且油脂中的飽和脂肪酸,亦會增加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壞的膽固醇)含量,食用之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者的風險,為此,多數食品業者,乃紛紛改採用不含膽固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不過,因為植物油的成分中,含有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此種物質,容易氧化酸敗、不耐久炸,而為改善此一缺點,許多業者便在製造植物性油的加工過程中,加入利用「氫化」的生產技術,使得研製植物性油脂,可以得到更耐高溫、不易變質、存放更久,甚至改變「型態」的油脂,以便於多元使用。這些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範圍,極為廣泛,例如使用於塗抹麵包、增加口感及潤滑度所用的油脂;而用以油炸的油脂、烤酥油、人造奶油、奶精等,這些也都是前述經過「氫化」製程後所製造出來的反式油脂。

※註:所有動植物油脂都是由脂肪酸組成的,天然脂肪酸都是「順式」的,而人工合成的脂肪酸,則是以植物油,經微生物及工業製程加以氫化而製成的,亦之稱為「反式油脂」。


◎反式脂肪的害處:增添食物風味卻傷心臟
氫化後的油脂,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它的壞處與飽和脂肪酸相較,可能不相上下。據許多研究指出,反式脂肪酸會升高成份不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的膽固醇;),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心臟病等)的風險,由於缺點甚多,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因此格外引起世人重視。

由於這些油脂經常被使用在油炸食物時使用,例如:炸雞、炸薯條、炸鹹酥雞、炸油條、炸洋芋片、經油炸處理的速食麵等食品之中,或在烘培糕餅類的小西點、餅乾、派、甜甜圈等食品,也經使用此種油脂。

我國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便曾於2003年2月中旬,調查台北市主要速食業者使用的烹飪油及國內廠商製造的油脂商品,在被抽查的25件樣品中,發現共有19件食品中,檢出含有反式脂肪酸,其含量範圍在0.8~33.9%之間,與歐、美等其他國家檢測的0.2~60%,差異不大。

根據澳洲消費者協會的食品團體於實驗室所作的測定,亦顯示廠商們其實並不需要使用這些反式脂肪,因為在通常的市面上,其實也有許多不含反式脂肪的奶油式醬料,可以輕易購得,因此,如果廠商可以不使用反式脂肪,或設法將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儘量減低,以維護人體的健康,事實上是可以做得到的。

消基會表示,目前丹麥已經規定在食品內若反式脂肪的含量在2%以上時,必需明白加以標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則規定,自2006年1月起,全美國所有包裝食品,均應明確標示出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反觀我國,主管機關並未明文規定加工食品中,需要標示「反式脂肪的含量」,似有輕忽情形,再加上消費者對於反式脂肪,亦不甚了解,以致國人平日的飲食,其實是嚴重曝露在危害身體健康的風險之中,而不自知。

為維護國人的身體健康,消基會建議:

※主管機關:及早立法規範反式脂肪
1.依我國現行法令,對「反式脂肪」無明確之規範,但在完備規範前,仍有法令上之依據,讓主管機關得以實施公權力,來保障消費者的權利。
2.商品標示法第十條即規定如果具有「危險性」「與衛生安全有關」的商品,都應標示其用途、使用與保存方法及其他應注意事項。次者,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規定,食品本來就應具備「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及「商品或服務具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之可能者,應於明顯處為警告標示及緊急處理危險之方法」。甚且,依消保法及食品衛生管理法等法令,主管機關都可以進行行政監督。
3.所以,主管機關現行仍可依前揭規定等,加以約束業者。

※業者::食品中反式脂肪含量應明白標示,並儘減低反式脂肪的含量
完善、正確、明顯且易讀的警語標示,除可提醒消費者注意外,廠商也能盡到保護消費者食用安全性的責任。

※消費者:應避免及減少攝取有反式脂肪的食品
1.消費者在購買食物時,應多看清楚食品成分標示。
2.儘量避免以反式油脂油炸食物的攝取。台灣市場油炸品多,流行的炸雞、甜甜圈、鹽酥雞等,到底用什麼樣的油,實在沒有人知道。所以消費者上速食店、餐廳時,可多詢問其使用油脂的種類,如此對自己的健康就能多一分保障。
3.盡量減少進食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尤其是高血脂、心臟病患者、懷孕、哺乳婦女、幼童、肥胖者等高危險群民眾。

(From : 消基會消費新聞)
io:

發表於 : 2006-02-10 , 23:26
MissC
油炸品暗藏反式脂肪 威脅健康


〔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植物油可不一定健康!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昨天召開記者會提醒,植物油經過「氫化」處理,會產生「反式脂肪」,對健康造成威脅。

歐美等國都已進行管理,而我國(台灣)衛生主管機關反應卻「慢半拍」。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由於植物油不耐高溫與久炸,容易氧化酸敗,食品業者遂將其「氫化」處理,以便讓植物油能穩定、保存持久,讓炸出來的薯條、炸雞、甜甜圈等,口感更香酥脆;但在氫化處理的過程中,卻會產生「反式脂肪」。

許惠玉表示,人體中並沒有反式脂肪,都是從食物中攝取來的,而反式脂肪比動物油中的飽和脂肪對人體危害更大,攝取過量不僅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大腸癌,至於是否影響兒童過敏、腦部發育,還在研究中。

消基會董事長李鳳翱指出,丹麥已禁止販售反式脂肪酸含量超過總脂肪量二%的食品;澳洲要求業者若對膽固醇與不飽和脂肪有所宣稱,必須標明;英國與歐盟要求進口食品標示,而美國明年起也要求所有包裝食品必須標示。反觀我國,卻不見衛生主管機關正視此一問題。

澳洲消費者協會曾檢測五十五件樣品,結果包括漢堡王的華堡與薯條,麥當勞的麥克雞塊、薯條、麥香堡,RITZ麗滋起司餅乾等十八件樣品都超過丹麥禁止販售的標準。而衛生署也曾檢測過國內烹調油,在二十件樣品中,有十九件檢出反式脂肪,含量範圍在零點八%到三十四%間。

「高溫油炸、烘焙糕餅幾乎都含有反式脂肪」,因此包括炸鹽酥雞、油條、西點餅乾、薯條、泡麵等最好是少吃。


愛吃薯條�長大易罹乳癌

〔編譯張沛元╱路透華盛頓17日電〕美國研究人員17日表示,女童常吃薯條,成年後罹患乳癌的機率大增。

一項針對美國護士所做的研究發現,三到五歲的女童經常吃薯條,成年後罹患乳癌的機率增加二十七%。研究領導人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與波士頓布裡罕婦女醫院的米歇爾斯博士表示,關於早年飲食在日後婦女疾病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研究人員發現更多證據。米歇爾斯說,該研究提供額外證據,顯示乳癌可能源自於女性生命早期階段;而該階段的飲食習慣,可能對降低未來罹患乳癌的機率特別重要。

米歇爾斯及其同僚的研究持續調查多名女護士,包括在一九九三年時的五百八十二名乳癌患者,以及一千五百六十九名未罹患乳癌的女性。根據載於國際癌症期刊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研究受試女性的飲食與受試者的母親所填寫的問卷,結果發現有一項乳癌危險因素特別突出:那些母親表示女兒幼年時吃薯條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較高。

不過,米歇爾斯說,由於研究來自於乳癌患者之母的回憶,因此研究人員針對資料進行詮釋時,必須相當審慎;這些為人母者是在女兒確定罹患乳癌後,才被要求回憶女兒學齡前的飲食,而乳癌患者母親的回憶,極可能與非乳癌患者母親的回憶,大不相同。

此外,也被視為不太健康的熱狗或冰淇淋等食物,與增加罹患乳癌機率沒有關聯。罹患乳癌多與高脂飲食習慣有關。


新聞辭典--植物油氫化處理 會產生反式脂肪

所有動植物油脂都是由脂肪酸組成的,天然脂肪酸都是「順式」的,而植物油經過氫化處理後,不飽和脂肪酸中的結構出現「反轉」,成為「反式脂肪」。

當液態的植物油經過氫化處理,變成固態或半固態油脂後,就會出現「反式脂肪」,因此像是塗抹麵包的油脂,或是用以油炸的油脂、烤酥油、人造奶油、奶精等都算是反式油脂。

由於這些油脂口感佳,且有耐高溫的特性,所以經常使用在油炸食物,例如:炸雞、炸薯條、炸鹽酥雞、炸油條、炸洋芋片,以及經油炸處理的速食麵等;烘焙糕餅類的小西點、餅乾、派、甜甜圈等食品,也經常使用此種油脂。

包裝食品上的成分標示,不見得標示「反式脂肪」,其實出現「氫化」、「精緻」、「瑪琪琳」等字眼,就有反式脂肪。

消基會昨天也檢視了「Lay's樂事世界風洋芋片」、「科學麵」與「王子麵」,發現這些產品分別宣稱使用「精緻植物油」、「精緻棕櫚油」與「精緻油」,這些就屬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了。

io:

發表於 : 2006-02-10 , 23:27
MissC
中央社新聞小百科:反式脂肪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八日電)天然的脂肪酸都是 順式的,植物油因為含有多量不飽和脂肪酸而容易氧化 ,在加工過程所採取的氫化技術,可確保油質安定、耐 高溫油炸、不易腐敗、易於久存,但是植油物的脂肪酸 結構亦由順式變為反式,成「反式油脂」,近年研究顯示有礙健康之虞。
根據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表示,反式油脂在日常生活 中的使用範圍,極為廣泛,例如使用於塗抹麵包、增加 口感及潤滑度所用的人造奶油、乳瑪琳等;用於油炸的 油脂、烤酥油、奶精等,這些都是前述經過氫化製程後所製造出來的反式油脂。


凡是食品標示中的「氫化物」、「半化植物油」、 Hydrogenated的字眼,即顯示食物含有反式脂肪,至於 安全含量尚無國際公定標準,衛生署亦未訂定。
消基會指出,歐美已有研究證實,反式脂肪酸會增 加低密度膽固醇的含量,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消費 者最好減少攝取量。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6-05-04 , 11:38
MissC
反式脂肪酸 奶精、奶油含量高



許多人以為植物油比動物油健康,但消基會昨天指出,許多植物油因為在加工過程中「氫化」,產生反式脂肪酸,攝取過量易罹心血管疾病,「風險不亞於動物性脂肪」。

消基會指出,反式脂肪酸在日常使用相當廣泛,例如塗麵包、油炸的油脂、烤酥油、人造奶油、奶精等。據國外臨床驗報告,攝取過量反式脂肪酸易罹患心血管、糖尿病或大腸癌等疾病。

消基會檢測市面上可能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包括洋芋片、零食餅乾、乳瑪琳與奶酥、奶精奶油、起酥片、牛角麵糰、炸薯條、炸雞腿等,結果卅六件樣品,只有五件標示出反式脂肪酸含量,十三件樣品檢出量較高,在0.5%到15%間。

消基會董事長李鳳翱指出,檢測的七種洋芋片,全數含量低於0.5%,薯條雞腿也多屬微量,只有少數含量在1%到5%;零食餅乾類只有「義美黑炫小泡芙」含量達5%到10%。值得注意的是奶精奶油類,「雪印咖啡鮮奶油」、「雪印純植物奶油」含量都達5%到10%,開元食品公司的「戀奶精」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超過10%。

李鳳翱說,國內反式脂肪酸研究不多,也不確知含量超過多少會有害健康,但丹麥兩年前即規定,反式脂肪酸若占食品總脂肪量2%以上,不准販售;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今年起也要求食品包裝應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台灣主管機關應及早調查檢驗,並立法規範。

消基會指出,由於目前國際未有反式脂肪酸「每日攝取參考值」、也未限制其在食品中的含量比率,但還是建議高血脂、心臟病患者、孕婦、幼童、肥胖者等高危險群少攝取。

消基會建議民眾盡量在家烹調,因為家庭用植物油較少氫化植物油;少吃油炸食物,同時要注意,標示「不含膽固醇」的油炸食品,不代表不含反式脂肪酸。


閱報秘書》反式脂肪酸

動物性油脂因為含有較多膽固醇,且油脂中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壞膽固醇)含量,食用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一般建議使用植物油烹調。

但植物油因為有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容易氧化酸敗、不耐久炸,業者加工時就以「氫化」技術,將植物油變成氫化油脂(有些是部分氫化油脂,如輕度氫化植物油),使植物油更耐高溫、存放更久不易變質、口感酥脆不油膩,並且降低成本。

氫化過的植物油,部分脂肪酸會由順式變成反式結構,稱為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這些氫化油脂又稱反式脂肪(Trans fats),包含氫化植物油、氫化棕櫚油、植物乳化油、或是植物酥油等多種名稱。



【聯合新聞網】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7-04-30 , 11:14
MissC
反式脂肪酸 儼然隱形殺手
時報資訊
黃愛玲(恩迪恩專業減重營養師)



你可以試想:當愛車需要加油時,你加進去的是水而不是油時,汽車引擎進水的下場會如何?當你的身體因為攝取過多不良油脂而日漸退化障礙時,你是否覺察到,是「身體的引擎進水了」!

以下是個頗具代表性的臨床個案:張太太、51歲、158cm(以下指數皆過高)、體重65.6kg、體脂肪41.3%、血壓141/87mmhg、總膽固醇257mg/dl、三酸甘油脂188mg/dl,血糖穩定度不佳,常有偏頭痛、腰痠背痛現象。

張太太的營養狀況評估:典型現代台灣飲食模式—早餐/午餐隨便吃,晚餐多吃,假日大吃,而且不知自己常吃到一些有害健康的垃圾食品。

張太太自述,這10幾年她的體檢報告從來沒有正常過,不過她最在意的是每年往上攀升的體重/體脂肪,以及經常突如其來的呼吸困窘—她意識到該減肥了!

剛好透過減重計畫,專業營養師指導她哪些食物要多吃,哪些食物少吃,哪些東西最好完全不碰,例如含有多量「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回鍋油食品/人造奶油(乳瑪琳)/植物酥油/油炸食品/零食糕餅類等。

透過飲食紀錄,慢慢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張太太逐漸知道過去的飲食實在遭透了。新的飲食計畫讓她在一段時間後覺得神清氣爽,胸悶、氣喘的症狀也突然消失了。

經過4個月調養,張太太共減了10.3公斤,體脂肪降了12.5%。近期的體檢報告顯示,血液/尿液檢查項目都降到正常參考值,血壓/血糖正常,氣色很好,皮膚光亮,反倒是不習慣這10幾年來的「紅字」變及格了。

這是一個遠離可怕的「反式脂肪酸」成功個案。

「反式脂肪酸」這個自然界原本幾乎不存在的東西,近幾十年來在食品業卻被廣泛濫用,因為它可重複高溫油炸,使食物酥脆,賣相好,但可怕的是它進入人體後,人體無法正常代謝,有肝毒性,會干擾必需脂肪酸的代謝,讓細胞膜缺損、荷爾蒙障礙、肥胖、增加壞的膽固醇,導致血管硬化、心肌梗塞、免疫力下降、過敏、氣喘、糖尿病病變、癌症等。

而隱藏在各類糕餅甜食、麵包、油條、植物奶油油炸品中的反式脂肪酸,除了會隱藏還會變換不同的名稱,例如:奶精、乳瑪琳、氫化植物油、氫化棕櫚油、植物酥油、起酥油等。它們如影隨形、無孔不入地在你我身旁,慢慢腐蝕大家的健康,一旦等到你的健康響起警報時,多半為時已晚,所以說它是殺人不見血的隱形殺手,實在不為過。

「好油」對人體十分重要,但是像上述的「壞油」千萬碰不得,特別是肥胖、過敏體質、自體免疫、心血管疾病(三高)的病人,一定要馬上停止吃反式脂肪酸,配合健康的飲食計畫,身體才有恢復健康的機會。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7-06-07 , 6:16
MissC
官方報告:日人飲食反式脂肪僅佔0.3% 比WHO標準更優
東森新聞報
記者:李怡慧/編譯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養生,歐美日前也才掀起一波拒絕反式脂肪的運動,因為這種常加在人造奶油、炸薯條裡的脂肪,膽固醇含量極高。而日本最近也公佈國民飲食平均含有反式脂肪的比例,只有0.3-0.6%,證明日式清淡的飲食,相當符合現代健康學。

生魚片,納豆配飯,香噴噴的鰻魚,連沙拉醬都改成味增醬,日本養生,低熱量的飲食越來越走紅全球。根據日本食品安全單位的研究,日本平均國民飲食中,食用反式脂肪的比例,只有約0.3%到0.6%之間,大大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1%限制,更遠低於美國國民飲食的2.6%。

反式脂肪常見於起酥麵包,人造奶油等高膽固醇脂肪,重養生的日本官員還是要民眾別掉以輕心。日食品安全委員會官員立松正衛說,「我們不建議每位日本民眾該放鬆,即使報告是如此。」

其實不止日本開始推行拒絕反式脂肪運動,美國和加拿大也規定,必須在產品和菜單上標明含反式脂肪的比例。紐約從明年七月開始全面禁止反式脂肪﹔以生產乳製品、奶油為主的丹麥,也規定反式脂肪含量不得超過2%﹔台灣明年一月起食品若含有反式脂肪,都必須在包裝上標示。

現在日本政府證明,容易造成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的反式脂肪,在日本飲食中含量極低,因此想要吃的健康無負擔,日式料理方法或許將是不錯的選擇。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7-06-08 , 15:27
MissC
拒絕反式脂肪 少油就對啦
聯合新聞網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國內外速食業者陸續封殺禁用「反式脂肪」,改用其他油品取代反式脂肪。營養師指出,植物油脂高溫油炸會產生自由基,動物油脂有高膽固醇,反式脂肪油則會導致心血管疾病,最好的對策還是少吃高油食品。


反式脂肪引起熱烈討論,不過一般民眾還是搞不清楚什麼是反式脂肪。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解釋,植物油在高溫時,會產生自由基,攝食太多恐有致癌的危機,因此業者才把原本順式的植物油加工氫化,製造出一種自然界不存在的「反式脂肪」。

原本速食店多使用牛油炸薯條,後來發現,反式脂肪在高溫油炸時,不容易變質,還可反覆油炸,口感又酥脆,反式脂肪油就被廣泛利用。

林孟瑜說,早年,油炸食品時,家庭主婦用豬油進行油炸,近年來,大家擔心膽固醇過高,恐懼動物性油脂飽和脂肪酸高有害健康,因此轉而使用反式脂肪,不過,研究卻發現,反式脂肪對血中膽固醇的危害,比動物油更嚴重。

丹麥的研究發現,反式脂肪吃得越多,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越大,約是一般人的2到10倍。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有些學者認為,反式脂肪對胎兒、新生兒有不良影響,也跟成人罹患大腸癌也有關。甚至孩子的過敏症、成人的糖尿病問題,都指向反式脂肪。

但讓消費者困惑的是植物油不適合油炸,動物油又膽固醇高、反式脂肪油有心血管風險,民眾究竟該何去何從?林孟瑜建議,炒菜、涼拌等食物,使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橄欖油、苦茶油都沒有問題。少吃油炸、高油脂的西點。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7-06-08 , 15:28
MissC
有氫化字眼統統是反式脂肪
聯合新聞網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反式脂肪廣泛的存在日常食物中,早餐的乳瑪琳、餅乾中的精緻植物油、微波加熱的爆米花、洋芋片,通通都有反式脂肪,消費者防不勝防。專家指出,只要有「氫化」字眼,或是植物乳化油、植物酥油都是反式脂肪。

消費者要如何分辨?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在購買食物時,凡是標示有「氫化植物油」、「人造植物奶油」、「瑪琪琳」、「乳瑪琳」、「反式脂肪」、「轉化脂肪」等名稱,就含有反式脂肪酸食品,民眾應減少攝食。

不過,很多食品未必有包裝,消費者根本無從判斷是不是反式脂肪。許惠玉說,速食或是酥炸食品的炸雞、甜甜圈、餅乾、派、蘇打餅、微波加熱爆米花、洋芋片及糕點麵包,甚至沙拉醬汁等,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7-12-13 , 16:45
MissC
市售餅乾點心 7成含壞脂肪
蘇打餅赫見 易增心血管風險

蘋果日報
【甯瑋瑜╱台北報導】



根據衛生署最新調查,市售餅乾、炸雞、薯條與人造奶油等食品,近四分之三檢出俗稱「壞脂肪」的反式脂肪酸。專家說,醫界證實,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應避免攝取。衛生署宣布,明年一月一日起製造的市售包裝食品,須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讓消費者了解。

避免攝取
衛署委託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於去年三月至八月在超商、賣場、速食店所購買的餅乾、炸雞、薯條、人造奶油等常見食品,蒐集七十八件樣本,並分析反式脂肪酸含量。

油品類九成被檢出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處長鄭慧文說,動物性油脂含較多膽固醇,增加心血管風險,業者改用植物油,為避免植物油氧化、酸敗,加工讓植物油「氫化」,使植物油結構從順式變成反式,才稱為反式脂肪酸。
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鄭金寶說,反式脂肪酸增加動脈硬化等心血管風險,危害遠甚於飽和脂肪。
調查發現,五十八件、約七成四樣品測出反式脂肪酸。夾心餅乾、泡芙、法蘭酥、炸雞等「點心食品類」有七成二檢出,佔總脂肪的平均含量約百分之八。油炸用的油、烤麵包的烘焙油、塗抹吐司的乳瑪林等「氫化油產品」,則近九成檢出,佔總脂肪的平均含量約一成。研究計劃主持人、輔大營養科學系主任盧義發說,餅乾類的油脂含有百分之八至十的反式脂肪酸,以含餡餅乾最高,較健康且不少人用來減重的蘇打餅乾,油脂也檢出百分之七的反式脂肪酸。

明年元月起標含量
鄭慧文說,明年一月一日起生產的包裝食品,須標示反式脂肪含量,違者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三萬至十五萬元不等罰款。下一步則輔導餐廳、糕餅業、麵包店少用甚至不用含反式脂肪酸油脂。

反式脂肪酸小檔案
◎原因:植物油不耐高溫,易酸化腐敗 ,因此食品業者常加工讓植物油氫化,脂肪結構從順式變成反式,稱為反式脂肪酸。
◎危害:提高罹患動脈阻塞、硬化,及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注意事項:
.少吃油炸食品,烹調避免久炸。
.到攤販、夜市應留意商家使用油脂,若清清如水較安全。
.香酥脆食物,可能含較高反式脂肪酸,應少吃。
資料來源:盧義發教授、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董氏基金會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8-05-21 , 16:50
MissC
反式脂肪藏食物 包裝標示見端倪
中廣
徐韻翔報導



添加在奶茶、咖啡中的奶精,常暗藏反式脂肪酸,吃多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專家提醒,選購奶精時可以參考產品外包裝的成分標示,瞭解反式脂肪的含量狀況,此外在購買其它食品時,也可以盡量挑選不含反式脂肪的食品,多為健康把關。

許多食物當中暗藏反式脂肪,攝取過量,要小心健康紅燈跟著亮,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表示,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分為「天然」與「人為」而成,例如牛奶,就是天然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而衛生署所管理把關的,則是加工品,例如人造奶油,在氫化過程當中,會產生反式脂肪酸,這類由油脂類或人造奶油所衍生製造出來的產品,像是炸雞、油炸麵食,以及餅乾類、奶精,多吃有害健康之虞,就有義務應該標示反式脂肪的含量。

反式脂肪對於身體的影響,謝定宏說,醫學研究發現,這類成分容易累積在人體,造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國內從今年起,已經公告要求業者在食品外包裝上,標示清楚內容物中添加反式脂肪的含量,民眾選購時可以參考包裝標示,多為自己健康把關,「有些產品,既不添加、天然成分也沒有反式脂肪,就會標示0,或是天然上含有反式脂肪,低於0.5,也可標示為0,標示0的產品,對於健康相對不會有相關危害」。

至於已經標出數據的反式脂肪產品,民眾可以在購物時斟酌減低攝食量,或是挑選其它替代產品;不過,謝定宏說,也不必太過嚴苛害怕到一點兒也絕對不碰,因為反式脂肪中,有些成分還是體內所須,可以提供脂肪酸與熱量來源。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8-08-28 , 16:35
MissC
反式脂肪危害心臟 一天勿超過2.2公克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巧克力、千層派、葡萄派,這些零食小餅乾好吃可口,但如果添加了反式脂肪,就成了危害心臟的隱形殺手!臺灣健康醫院學會提醒民眾,購買食物時,一定要注意外包裝上所標示的反式脂肪含量,一天不要攝取超過2.2公克。

一般來說,脂肪分為兩類,一類是「壞脂肪」-指的是飽和脂肪,大多來自動物,俗稱為動物性脂肪或動物油;另一類則是來自植物的「好脂肪」-不飽和脂肪。

但現在有第三類脂肪,它不屬於傳統脂肪中的任一類,而且比傳統的「壞脂肪」還壞;植物油加工過後,呈半固態、耐高溫,可以用來反覆油炸,製造餅乾、麵包、製作蛋糕、巧克力,這就是「反式脂肪」。

醫學界發現,這種加工過的植物油嚴重影響健康,比動物油危害更大,每天只要攝取四至五公克的反式脂肪,就足以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升高,並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四分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反式脂肪攝取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如以一天熱量2000大卡估計,每日反式脂肪攝取量的上限是2.2公克,而衛生署規定,自今年1月1日起所有包裝食品都必須標示反式脂肪含量。

然而在缺乏宣導的情況下,國內民眾對反式脂肪知識,仍然不足,處於有聽沒有懂的階段,台灣健康醫院學所執行的市售包裝食品的反式脂肪含量進行調查,就證實了這個事實。

結果發現,近九成受訪者表示,在選購食物時,重視食物對「健康」的影響;五成八民眾吃東西時通常會將豬皮、肥肉這些動物油拿掉不吃;六成七購買食物時大多觀察外包裝上的標示。

不過,有高達六成四民眾沒聽過「反式脂肪」,七成九不知道政府有要求包裝食品必須標示反式脂肪,八成二受訪者在購買包裝食品時,沒看過反式脂肪含量標示。

可見大多數民眾相當重視飲食健康,也會刻意避免吃到不健康的脂肪以及注意食品標示,但由於宣導不足,許多民眾根本不知道有「反式脂肪」這種比動物油更不好的脂肪存在,未能有效選擇。

理事長邱淑媞呼籲消費者,購買包裝食品時,務必看清楚反式脂肪標示;購買油炸食物或麵包蛋糕時,要問業者使用什麼油,這才是有效的自保之道。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8-08-28 , 16:35
MissC
醫定要注意/零嘴含反式脂肪 吃多罹心血管疾病
NOWnews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喜歡吃零嘴的民眾要當心,台灣健康醫學會最新調查發現,市面上很多零食含過量的「反式脂肪」,有些餅乾的反式脂肪超出標準值的2.55倍,吃多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零嘴,外包裝五顏六色,對小朋友相當具有吸引力,不過很多餅乾被發現含過量的反式脂肪,吃多了將有害健康。台灣醫學會理事長邱淑媞表示,「反式脂肪主要是會造成血管發炎、血管硬化、血管凝固,以及心臟病和中風,如果從小吃這樣的零食,將來小朋友可能20歲的時候,血管硬化就會非常嚴重」。

而反式脂肪超出標準的第一名是藍莓棒,反式脂肪量高達7.8公克,超出標準2.55倍,還有小朋友最喜歡的巧克力捲和小熊餅乾,也都超量2.5倍和1.77倍。

反式脂肪是一種加工的植物油,一天最好不要攝取超過2.2公克,吃多恐怕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被點名的業者強調,未來會在包裝上加註警語,對於反式脂肪的含量也會嚴格把關;呼籲家長,買零嘴前先看清楚反式脂肪含量,以免因為吃零嘴而傷了身體。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8-08-28 , 16:36
MissC
零嘴反式脂肪 八成超量
聯合
記者洪家愉/台北報導



台灣健康醫院醫學會在今年六到八月間,抽驗購自大賣場、超商的零食,發現含過量反式脂肪的比比皆是。

健醫學會理事長邱淑媞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天反式脂肪攝取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百分之一,所以成人每天反式脂肪攝取量上限是二點二克。但學會調查發現,以一包四十五克的張君雅小妹妹巧克力甜甜圈為例,每一百克含有四點八克反式脂肪,成人只要吃一包,就會過量。

另外,POCKY百琪巧克力棒每一百克含五點八克反式脂肪,只要吃一包(五十克),同樣就超出建議上限。

二點二克的攝取量上限,換算成市面其他常見的零食,等於吃下一又三分之一條的滋露巧克力,或五又二分之一塊蜜蘭諾鬆塔,或卅六克樂天小熊餅。如果吃掉的是含人造奶油的麵包或使用氫化植物油炸過的鹹酥雞,吃下的反式脂肪量有多可觀了。

邱淑媞說,反式脂肪是氫化的植物油(人造奶油),雖然不易酸敗、油質穩定,但因人體吸收不易,容易淤積在血管壁,造成慢性發炎。

仁愛醫院營養師張惠萍也說,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攝取反式脂肪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攝取動物性脂肪的十二點五倍。

研究也顯示,若懷孕婦女吃太多反式脂肪,會影響胎兒體內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製造,對胎兒視力和中樞神經的發育有不良影響;過量可能導致孕期縮短或子癇前症。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8-08-28 , 16:36
MissC
反式脂肪》巧克力配方 「乖乖」調整
聯合
記者陳靜宜、吳雨潔、顏甫珉/台北報導



宏亞食品被點名的包括巧菲斯、新貴派巧克力、歐維氏巧克力、蜜蘭諾鬆塔等,業者表示,這幾項產品都有同一款巧克力配方,澳洲原廠已經試作一段時間,但目前仍還在調整比例,最快明年就會調整。

義美喊冤表示,全世界除了丹麥外,沒有國家規定食品反式脂肪的標準,呼籲國家要先制定標準,這樣廠商才會有所依歸。義美早已調整原物料配方,只是外包裝還來不及更改。

生產「張君雅小妹妹巧克力甜甜圈」的維力食品表示,是巧克力配方的問題,預計在兩個月內會有所改善。乖乖所生產的「蓋奇五層巧克力棒」也榜上有名,乖乖表示,正朝降低反式脂肪的目標努力中。


io:

Re: 小心隱形的油脂殺手-反式脂肪!

發表於 : 2008-08-28 , 16:37
MissC
新聞辭典》反式脂肪
聯合
本報訊



植物油在常溫下成液態,較不易儲存,且容易酸敗、氧化速度快、保存時間短,但若人工氫化後,油質變穩定,適合反覆油炸,成品也可保存較長時間。這種加工過的植物油在分子結構上含有至少一個反式雙鍵,因此被稱為「反式脂肪」。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