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多巴胺增快樂
發表於 : 2008-04-15 , 17:06
刺激多巴胺增快樂
時報周刊 No.1572
報導/邱玉珍 攝影/陳彥仁、中時報系資料庫
最新一期的《心理學科學期刊》報導指出,有人天生就有「快樂因子」,一個人的快樂與否,有50%來自遺傳。但有快樂基因的人不一定快樂,研究發現,「快樂」的祕密在腦子裡,透過一些學習、培養,也可以啟動腦子裡的「快樂裝置」。
年紀愈大愈不快樂?根據一項針對全球七十國、二百萬人的調查發現,人類一生的快樂程度,就像微笑曲線;青少年時期和老年時期的快樂感較高,表示大部分人不分男女,都會有中年危機,落入微笑曲線的谷底;女性約三十至五十歲,男性則是四十至五十歲,平均五十歲以後曲線才會再爬升。調查也顯示,人在四、五十歲時正面臨人生的低潮期,感到無力、沮喪,愈來愈鬱卒。心理學家分析,年紀愈大愈不快樂,主要是因為人到了青壯年感覺自已擁有的愈來愈少,欲望愈來愈多,且常有比較心態;當這些欲望無法得到滿足時,自然無法得到快樂,同時體力和健康正在走下坡。五十歲後慢慢擺脫中年憂鬱,接受自己,才能重新回到快樂狀態。
大腦運作影響情緒
「有許多不快樂的事情,大多源自於生活中缺乏滿足人類基本衝動的因素。」人類學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快樂這回事》一書裡說。他表示,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靠狩獵過活,並從中得到快樂;演化至今,這種奮力達成目標的心態,已被其他生活中常見的行為取代,如球賽或收藏,人們從中得到快樂。
但這種快樂只是短暫性快樂,就好像心情沮喪時,吃一塊巧克力或蛋糕,心情立刻可以轉好一樣。每個人都想得到快樂,但快樂並不是單一的心智狀態,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台北市立中興醫院精神科主任蔡盧浚強調,情緒的產生跟大腦有極密切的關係,特別是邊緣系統、下視丘和大腦皮質區。
根據過去科學家對動物的實驗研究,大腦中似乎存在一個「獎賞效應」,它是由許多神經元交互作用構成的複雜迴路,如果刺激這個腦中系統,就會使動物們產生如同獲得獎賞的喜悅感覺,它們並會樂此不疲地一直重複這些會帶來快樂的活動。後來科學家發現,這些被刺激而引發愉悅感覺的核區,多是腦中多巴胺分布的區域,因此推測當體內的多巴胺大量湧出時,就會產生快樂。
由國內多位精神科醫師撰寫《一股腦兒全知道》一書中指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介質,只有在流動期間,才會使人產生快樂的情緒。有些人為了想延長這種快樂的感覺,而去吸毒、嗑藥,好讓神經介質能留在細胞外久一點。但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因為這些能引起愉悅感覺的藥物通常具有成癮性,而且會對腦細胞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傷。

時報周刊 No.1572
報導/邱玉珍 攝影/陳彥仁、中時報系資料庫
最新一期的《心理學科學期刊》報導指出,有人天生就有「快樂因子」,一個人的快樂與否,有50%來自遺傳。但有快樂基因的人不一定快樂,研究發現,「快樂」的祕密在腦子裡,透過一些學習、培養,也可以啟動腦子裡的「快樂裝置」。
年紀愈大愈不快樂?根據一項針對全球七十國、二百萬人的調查發現,人類一生的快樂程度,就像微笑曲線;青少年時期和老年時期的快樂感較高,表示大部分人不分男女,都會有中年危機,落入微笑曲線的谷底;女性約三十至五十歲,男性則是四十至五十歲,平均五十歲以後曲線才會再爬升。調查也顯示,人在四、五十歲時正面臨人生的低潮期,感到無力、沮喪,愈來愈鬱卒。心理學家分析,年紀愈大愈不快樂,主要是因為人到了青壯年感覺自已擁有的愈來愈少,欲望愈來愈多,且常有比較心態;當這些欲望無法得到滿足時,自然無法得到快樂,同時體力和健康正在走下坡。五十歲後慢慢擺脫中年憂鬱,接受自己,才能重新回到快樂狀態。
大腦運作影響情緒
「有許多不快樂的事情,大多源自於生活中缺乏滿足人類基本衝動的因素。」人類學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快樂這回事》一書裡說。他表示,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靠狩獵過活,並從中得到快樂;演化至今,這種奮力達成目標的心態,已被其他生活中常見的行為取代,如球賽或收藏,人們從中得到快樂。
但這種快樂只是短暫性快樂,就好像心情沮喪時,吃一塊巧克力或蛋糕,心情立刻可以轉好一樣。每個人都想得到快樂,但快樂並不是單一的心智狀態,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台北市立中興醫院精神科主任蔡盧浚強調,情緒的產生跟大腦有極密切的關係,特別是邊緣系統、下視丘和大腦皮質區。
根據過去科學家對動物的實驗研究,大腦中似乎存在一個「獎賞效應」,它是由許多神經元交互作用構成的複雜迴路,如果刺激這個腦中系統,就會使動物們產生如同獲得獎賞的喜悅感覺,它們並會樂此不疲地一直重複這些會帶來快樂的活動。後來科學家發現,這些被刺激而引發愉悅感覺的核區,多是腦中多巴胺分布的區域,因此推測當體內的多巴胺大量湧出時,就會產生快樂。
由國內多位精神科醫師撰寫《一股腦兒全知道》一書中指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介質,只有在流動期間,才會使人產生快樂的情緒。有些人為了想延長這種快樂的感覺,而去吸毒、嗑藥,好讓神經介質能留在細胞外久一點。但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因為這些能引起愉悅感覺的藥物通常具有成癮性,而且會對腦細胞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