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找到肝癌關鍵基因 女發生率低

發表於 : 2008-04-25 , 15:18
MissC
找到肝癌關鍵基因 女發生率低
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我國肝癌研究有新發現!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陳宜民團隊,成功培育出GNMT(甘胺酸甲基轉移酵素)基因剔除鼠,並利用超音波追蹤發現這種基因剔除鼠生長十四個月後,會出現肝腫瘤,證實GNMT基因消失與肝癌的發生有關。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頂尖肝癌醫學期刊《肝臟學》,並向我國、美、日和歐盟等國提出專利申請。陳宜民指出,肝癌形成過程複雜,研究團隊與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合作,從廿五名肝癌病患的病理切片研究發現,廿四名病患肝臟檢體裡完全找不到GNMT基因,顯見GNMT基因與肝癌關係密切。

 陽明大學 向多國申請專利

 但到底是GNMT不見了,引發肝癌?還是肝癌發生後,GNMT才消失?陳宜民說,五年前起,研究團隊培育GNMT基因剔除鼠,把從實驗鼠體內的GNMT基因完全去除,再用超音波追蹤觀察肝癌生成過程。

 結果發現,七隻GNMT基因剔除母鼠出生十九個月後,全部產生自發性肝癌,發病率百分之百;甚至有隻母鼠生長到第十四個月就罹患肝癌,還有母鼠長到第廿二個月,癌細胞轉移到肺部;三隻公鼠生長到第十九個月後產生肝癌。證實GNMT在肝癌形成過程扮演重要角色,基因表現若受到抑制或被破壞消失,就有很高機率產生肝癌。而且在肝癌發生率上,也有明顯性別差異。

 培育基因剔除鼠 腫瘤現形

 陳宜民強調,正常情況下,GNMT基因在女性的表現量是男性的八倍,男性肝癌發生率是女性的三到八倍。但研究團隊GNMT基因剔除鼠中,母鼠和公鼠肝癌發生率相同,甚至母鼠比公鼠還高,證實女性較不容易發生肝癌很可能是有GNMT基因的保護。女性GNMT基因表現量比男性多,則與男性荷爾蒙會抑制GNMT有關。

 可應用在肝癌藥物試驗研發

 陳宜民指出,這項研究成果可應用在肝癌藥物篩檢試驗、基因治療和研發預防肝癌藥物;在臨床上可作為肝癌早期診斷標記,在慢性肝炎病患轉成肝癌之前,及早接受治療。

io:

Re: 找到肝癌關鍵基因 女發生率低

發表於 : 2008-04-25 , 15:18
MissC
基因保護 肝癌女低於男
聯合
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陳宜民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剔除鼠動物模式學,證實肝癌相關基因酖甘胺酸甲基轉移酵素(GNMT)對肝癌的預防扮演重要角色,女性肝癌發生率低於男性,應該就是受到這個基因的保護。

這項研究由國科會基因體國家型計畫支持,去年十一月發表在肝癌醫學領域的頂尖期刊酖肝臟學上,正在申請世界性專利中。

衛生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肝癌分別位居男性與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及第四位,在國內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且男性肝癌發生率遠高於女性。

陳宜民的研究團隊發現GNMT基因後,為了研究它在肝癌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建立GNMT基因剔除鼠動物模式,發現這些基因剔除鼠有自發性的肝炎及肝癌的產生。

陳宜民說,小鼠在十一周時就有肝腫大及肝功能指數上升的症狀,還有百分之五十七的基因剔除鼠被發現有肝醣堆積的情形。

他指出,利用超音波追蹤,基因剔除母鼠有七隻,全都有自發性的肝癌;但六隻公鼠中,只三隻公鼠產生肝癌。

陳宜民解釋,六隻公鼠中一隻追蹤廿四個月,完全沒有肝癌細胞;其中兩隻還來不及長大到會發生肝癌的年紀就虛弱死亡,另外三隻有肝癌發生;但七隻母鼠全部都發生肝癌,且比公鼠的癌症更嚴重,甚至還發生肺轉移。

他分析,日本的研究發現女性體內的GNMT表現量是男性的八倍,因此這個基因具有保護的作用,讓女性較不易發生肝癌。

陳宜民說,GNMT不是全身都有,肝臟表現量最高,胰臟其次,攝護腺、腎臟、腦部都有。攝護腺癌患者身上GNMT表現量較低。

GNMT基因剔除鼠也會有憂鬱症和精神分裂的現象,有些公鼠相當虛弱,有時麻醉時就一睡不起了。

GNMT基因剔除鼠未來可用來篩檢肝癌藥物、尋找早期診斷肝癌的標記、篩檢環境致癌物的動物模式外,也可做為針對遺傳性GNMT基因突變病人發展治療方法或藥物的動物模式。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