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對抗阿茲海默 紅麴可緩惡化

發表於 : 2008-05-05 , 16:48
MissC
對抗阿茲海默 紅麴可緩惡化
時報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紅麴對健康的好處多一椿!台大研究團隊經過長期動物實驗,證實紅麴的發酵產物有抗氧化、抗發炎及抑制阿茲海默症類澱粉樣蛋白沈積的作用,可延緩病程惡化,並有改善記憶學習功效。這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發現,已刊登在國際知名科學期刊上,引起醫學界關注。

 台大生命科學院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所長潘子明研究團隊,長期對紅麴進行研究,上述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的《神經科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潘子明表示,台灣和許多已邁入老年化社會的國家相同,阿茲海默症引起的大腦退化疾病增加,未來是社會極大負擔,如何預防及治療,各國都積極投入。

 台大團隊實驗 老鼠記憶力較佳

 台大研究團隊針對紅麴與阿茲海默症進行一系列研究,在老鼠大腦海馬迴注入類澱粉樣蛋白,讓老鼠罹患阿茲海默症。再將老鼠分組,連續廿八天為老鼠注射類澱粉樣蛋白,再比較每日餵食一倍劑量和五倍劑量NTU568菌株生產的紅麴米,和未吃紅麴米老鼠的記憶學習能力。

 結果顯示,吃紅麴米的老鼠確實比較聰明,碰到危險時懂得迴避,參考記憶和工作記憶較好,能在較短時間內找到目標。解剖老鼠的大腦,吃紅麴米的老鼠腦中類澱粉蛋白沈積明顯較少,雖然大腦繼續受類澱粉蛋白破壞,但紅麴發揮保護效果,阻止類澱粉蛋白纖維化,並減少在大腦海馬迴組織的沈積。

 由於膽固醇與高熱量飲食會造成阿茲海默症病情加重,研究團隊也發現,紅麴可提升神經保護因子的生成,改善記憶學習能力。這些研究今年已陸續刊登在《Applied microbiology & technology》應用微生物與生物技術雜誌網站,並再次受到神經科學研究雜誌青睞。

 開發保健食品 先研究降低毒性

 潘子明表示,中國人對紅麴應用在膳食及醫療已有千年以上歷史,目前紅麴醫療保健功效在醫界極受重視。紅麴菌含許多具生理活性的代謝物,目前研究較完整的成分包括降膽固醇合成功效的monacolins、降血壓功效的γ-胺基丁酸(GABA) ,加上它含有抗氧化物質,多元效能未來可做預防阿茲海默症之用。

 依潘子明的動物實驗推算食用劑量,相當於每人每天食用二公克NTU568紅麴米,即可發揮保健功效;台大目前正進行技術轉移,未來可望開發成保健食品。

 潘子明強調,紅麴有許多種菌株,並不是所有種類都有保健功效;發酵方法也影響功效,因為紅麴中含有一種抗菌物質citrinin,對腎臟有毒害作用,如何降低毒性,提高有效成分才是關鍵。


io:

Re: 對抗阿茲海默 紅麴可緩惡化

發表於 : 2008-05-05 , 16:49
MissC
紅麴產品 勿和高血脂藥併用
時報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母親節將屆,坊間各種保健食品成為熱門禮品。專家提醒,許多保健產品號稱有保健功效,成分卻標示不明,若家中長輩已服用某些藥物,例如用來治療高血脂的史他汀類藥物,其成分和紅麴類似,若再擅自補充同成分保健食品,極可能導致過量,造成肝腎負擔。

 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表示,常有病友拿著瓶瓶罐罐的健康食品到營養門診詢問,曾有一位民眾裝了兩大袋、廿二瓶,包括維生素B群、蜂膠、靈芝、鈣片…問她該怎麼吃?細看發現,重複功能不少,有些劑量甚至已具有療效,吃太多不但花冤枉錢,還徒增身體負擔。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馮安寧指出,紅麴和治療高血脂用藥史他汀類的成分類似,理論上有降血脂功效,他並不反對民眾吃這類保健食品。問題是,坊間相關產品眾多,每種含量高低不一,也缺乏療效評估,舉例來說,如果已在服用降膽固醇藥物,又擅自服用類似成分的保健食品,極可能導致成分過量,反而造成肝腎負擔。

 對於健康食品的選用,鄭金寶建議民眾從請教專家、了解產品標示、比較價格三方面停聽看;先由營養專業人員評估個人飲食,需要補充再補。

 鄭金寶說,很多保健食品標榜防癌、抗老化、美容、養顏,什麼功效都有,民眾須留意這些廣告是否屬實,會不會太誇張?另外,有些產品有一些專有名詞,讓人看得霧煞煞,她建議民眾上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網站查詢相關資料(www.doh.gov.tw),也可以打電話衛生署生技產品諮詢窗口專線○八○○-六二五-七四八詢問,確保產品是否通過檢驗再購買。

 另外,很多產品主成分雷同,只是添加其他成分組成,例如調整腸胃功能的大都以脫脂奶為主,添加益生菌及食物纖維或卵磷脂而有不同價位,其實對人體影響功效相差不大。


io:

Re: 對抗阿茲海默 紅麴可緩惡化

發表於 : 2008-05-05 , 16:49
MissC
阿茲海默症 無法根治
中時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諮詢: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劉秀枝、台大醫院潘子明教授)



造成失智症的疾病很多,以退化性失智症最多、占五○%至六○%,以阿茲海默症為主,因此阿茲海默症也俗稱老年失智症。估計台灣有十二萬失智症人口。

老年失智症的真正病因仍不清楚,尚無藥物可根治。目前較為學界接受的理論是,類澱粉樣蛋白在大腦皮質及海馬迴中過度分泌而大量沈積,導致神經元傷害,產生老人斑塊和神經纏結,引發阿茲海默症。

此外,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活性增加會使類澱粉樣蛋白加速沈積形成斑塊,造成神經細胞壞死;因此醫界認為,若能降低乙醯膽鹼脢活性,即可減緩阿茲海默症狀。

阿茲海默症患者有精神行為問題,包括冷漠、激動、焦慮、沒耐性、易怒、失眠、憂鬱、遊走行為、幻覺、妄想、攻擊行為等。

當家人出現以下十大警訊,應盡早就醫治療:記憶衰退或異常、無法操作熟悉的工作、說話時表達困難、喪失時間空間的概念、判斷力警覺性變差、無法思考複雜的事務、東西擺放錯亂、情緒及行為的改變、個性急劇改變、對生活事務失去興趣。


io:

Re: 對抗阿茲海默 紅麴可緩惡化

發表於 : 2008-05-05 , 16:50
MissC
年輕多動腦 老來不失智
時報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許多人擔心老來變癡呆,多年來投入失智症研究的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表示,阿茲海默症沒有任何藥物能根治,現有的藥物療效僅三至五成。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從年輕開始多動腦。

 對於台大動物實驗發現紅麴有預防阿茲海默症功效,目前為陽明大學兼任教授的劉秀枝表示,紅麴在老鼠實驗中確實有抗氧化、抗發炎、降低類澱粉蛋白沈積的作用,但因尚未進入人體臨床實驗,效果仍待評估。但她不反對把紅麴或其他相關產品,當成預防用保健食品。

 劉秀枝指出,五%老年失智症患者源自遺傳,絕大部分是「散發性」,也就是任何人都有機會得到。因此預防失智症須避開危險因子,一般來說,年齡大的女性、教育程度低、有家族史、有血脂蛋白第四型基因、中年高血壓、糖尿病及老年憂鬱症者是高危險群。

 劉秀枝表示,阿茲海默症目前還不能根治,輕、中度患者使用乙醯膽鹼(酉每)抑制劑,對約三至五成的病人有效,但服用後心智功能退化較慢。中重度患者主要用麩氨酸(NMDA)受體拮抗劑;未來治療方向可能朝多種藥物組合,研發抑制β或γ分泌酵素及類澱粉疫苗。

 有些人的大腦雖已產生病變,卻沒有出現失智症狀。劉秀枝強調,最有名的例子是美國的「修女研究」(The Nun Study)中的馬提亞修女,她在一○四歲去世前並沒有失智症狀,但去世後的大腦解剖卻呈現中度阿茲海默症病理變化。她從年輕時參與修院活動,平常又勤於動腦、動手編織,所以腦中雖有病變,但沒出現失智症狀。

 劉秀枝表示,多動腦要從年輕就開始,不是等到中、老年或已有症狀才做,動腦方式包括閱讀書報雜誌、看電影電視、聽廣播演講、訪友聊天、打麻將、做數獨等。如果再加上多運動、多活動,維持豐沛的人際關係,效果更好。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