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周刊 No.1576
報導/邱玉珍 攝影/施岳呈、中時報系資料庫
馬鈴薯營養價值高,有上等食物之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二○○八年定為「馬鈴薯年」,希望馬鈴薯能取代米飯成為主食,解決全球日益嚴重的飢荒問題。國際營養專家表示,大家別小看馬鈴薯,它的營養價值相當高,在歐美國家有「上等食物」、「大地蘋果」、「十全十美」食物之稱。
亞洲人對馬鈴薯的印象僅存於吃咖哩或是牛排餐上的配菜;但對歐洲人來說,馬鈴薯幾乎是天天必吃的主食,也是宴客必備的食材。美國人甚至形容它是「窮人的蘋果」,可見它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馬偕醫院膳食組長鍾政玲表示,馬鈴薯因為營養價值高,加上它易儲存,在缺糧時是很好的代替物。
就好像二、三十年前的台灣一樣,白米非常珍貴,一般平民白姓吃不起,只好吃地瓜充飢。在大約六千到八千年前,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開始有人種植馬鈴薯,原產地是祕魯和智利山區;十五、十六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被帶到歐洲栽種,並逐漸擴及北美和亞洲。十六、七世紀,窮人吃不起米食,就以馬鈴薯取代,久而久之,馬鈴薯就成為英國、德國、愛爾蘭、哥倫比亞、瑞典、荷蘭、奧地利等國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之所以廣受歐美人士青睞,主要原因在於它豐富的營養價值。根據國外營養專家檢測發現,它的營養價值比蘋果高得多,其所含蛋白質與維他命B1相當於蘋果的十倍,脂肪是蘋果的七倍,維他命C是蘋果的三倍半,維他命B2和鐵質是蘋果的三倍,磷是蘋果的二倍,糖和鈣質與蘋果相當,只有胡蘿蔔素含量略低於蘋果。
公認上等食品
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一斤馬鈴薯的營養價值,相當於三斤蘋果,因此它被國外營養學家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所甚至認為:「每餐只吃全脂牛奶和馬鈴薯,就可以得到人體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素。」因此,馬鈴薯被列為「上等食品」。
鍾政玲認為,馬鈴薯被國外食品營養專家如此推崇,主要是因為它比米飯所含的營養成分還多;除了維生素外,還有礦物質,可當蔬菜又可當成主食食用。馬鈴薯營養成分裡最為營養專家稱許的是,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可預防和治療壞血病;四百多年前,西班牙艦隊出航時,貯備大量的馬鈴薯,既可糧菜兼用,又是戰勝壞血病、在海洋稱霸的祕密武器。
這也是歐洲人把馬鈴薯當成主食的原因之一。它豐富的鉀含量則可有效預防腦中風及高血壓,台北醫學大學營養系教授黃淑惠也認為,馬鈴薯裡的鉀含量相當高,患有高血壓的民眾多吃可降血壓;美國的一分研究報告指出,每日吃一個馬鈴薯,能減少中風的機會,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國外幾篇研究也證明,馬鈴薯富含的鉀,可以有效地預防高血壓。當人體攝入過多鹽分後,體內鈉元素就會偏高,鉀便呈現出不足而引起高血壓;常吃馬鈴薯能及時給體內補充所需求的鉀元素,有助身體排泄過多的水分,收縮腎臟血管,有利尿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