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存腦本 可防老年失智

您有經驗分享給我們嗎??歡迎您留寶貴意見^_^(本區有關醫學)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年輕時存腦本 可防老年失智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年輕時存腦本 可防老年失智
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失智症可以預防嗎?專家一致表示:「當然可以!」而且必須從年輕就開始多動腦、儲存「腦本」。但是「動腦」不等於「煩惱」,若是在壓力、憂鬱、焦慮的環境下過度用腦,反而會使大腦海馬體萎縮,造成記憶力減退。

 台灣失智症協會昨日舉辦國際研討會,根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兩千五百萬名失智病患。台灣失智症人口已超過十四萬,其中僅約五%患者源自遺傳,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罹患人口將有增無減。

 煩惱≠動腦 切忌壓力下用腦

 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表示,失智症主要是類澱粉斑塊沈積在大腦皮質和海馬迴中,造成神經元受損,這種腦病變在發病前三、四十年即開始。也就是說,八十歲發生失智症的人,其實四十歲時腦中已慢慢出現病變,建議中年之前即應開始「多動腦」預防。

 劉秀枝發現,很多人錯把「煩惱」當「動腦」,尤其忙碌的上班族,每天忙不完的公事,大家都覺得自己「用腦過度」。她說,真正的用腦並不會「過度」,只會越用越靈光。如果動腦讓你覺得痛苦、焦慮、有壓力,反而使大腦的海馬體萎縮,讓人無法專心,甚至記憶衰退。

 宅男宅女易失智 運動可預防

 台大醫院神經科醫師邱銘章指出,在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前,有些人已開始出現記憶力退化等輕度認知功能缺損;若合併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等危險因子,加上承受壓力、憂鬱、焦慮,不喜歡社交活動,老是在家當宅男、宅女,一年內有十%會變成失智症。若能多動腦、多參加益智活動,認知功能仍有逆轉改善的機會。

 劉秀枝強調,「多動腦」的方法很多,以閱讀雜誌、書報最有效。打牌、打麻將、拼字遊戲、填數獨、造訪親友、看電視、聽收音機等休閒活動都是「儲存腦本」不錯的選擇。

 另外,運動也能活化大腦,降低腦中類澱粉含量,美國曾對五千九百多個女性進行追蹤調查,發現運動量高的人比平常少運動的人,智能衰退比率少卅四%。另有研究發現,每周至少走路一個半小時的人,智能減退比每周走路少於四十分鐘者少很多。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年輕時存腦本 可防老年失智

未閱讀文章 MissC »

三種中藥動物實驗 證實可防病變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目前沒有任何治療可以阻止失智症的惡化,醫界經動物實驗發現,天麻、何首烏、紅麴有預防腦病變的功效。

 失智症有許多類型,其中六十%為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占二五%左右。治療失智症需視病患罹病類型而定,但目前的藥物多只能延緩病情惡化,無法根治。專家認為,最好的方法是「預防」發病。

 中國醫藥學院前校長謝明春曾進行動物實驗,證實使用天麻萃取物的老鼠,比較懂得迴避危險。生物科技發展中心也曾進行何首烏動物實驗,發現這個常用來抗老、治療腦中風的中藥有改善記憶的功效。台大醫院神經科醫師邱銘章則針對阿茲海默症患者進行天麻、何首烏的研究。

 邱銘章將中度和輕度的個案分為隨機、雙盲、安慰劑三組,使用天麻萃取物治療廿六周,共有四十位完成試驗。另外,以何首烏萃取物治療廿四周,共有八十四位完成試驗。以氟十八及正子斷層掃描發現,服藥前後代謝並無顯著差異,但中草藥的安全耐受性相當良好。但需要更久的時間觀察,或做為失智症未來繼續發展的研究方向。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林宜信表示,天麻、何首烏都屬於「上品藥」,常用來改善記憶力減退或考前安神之用。但已出現腦病變者使用能否改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

 台大生命科學院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長潘子明教授昨天發表以NTU568紅麴米的實驗結果。他將老鼠分為未出現病徵的預防組、早期治療組、晚期治療組,發現在尚未發病前即餵食紅麴米的老鼠,記憶學習能力比另二組明顯改善差距達二.二九%及三一.一%,紅麴米中的有機酸和γ胺基丁酸的複合性代謝物,可減少類澱粉在腦中的沈積,預防性餵食也有改善小鼠記憶力的功效。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年輕時存腦本 可防老年失智

未閱讀文章 MissC »

30歲起腦細胞快速凋亡
勤做家事比單調上班更長壽 不失智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



依「用進廢退」原理,多做家事能用到的大腦區域較多,會比一直做文書工作或單調事務更能使頭腦活化。曾有國外研究指出,30歲以後腦細胞每年死亡1億個,而人類約有1000億個腦細胞,所以趁年輕時多做能加強神經細胞連結的家事,延緩腦細胞死亡、鍛鍊腦力、預防失智。近日義大利也有研究指出,聰明、腦力好的人可多活15年,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認為,可以解釋為多活動、勤做變化性事務的人反應快、危機處理能力較強,所以比較長壽,建議家庭主婦可做多元性家事加強腦力;上班族則應在固定工作中變換熟悉流程與步驟,給大腦新的刺激。
 
失智症並不是老化必然現象!全世界最著名的失智研究就是美國的「修女研究(The Nun Study)」,發現一位馬提亞修女從年輕時,就做許多修道院工作,有動腦、編織等複雜性事物,在104歲過世後被解剖大腦,發現腦部有失智病變,不過她生前卻未表現記憶衰退、認知障礙等症狀,代表多重訓練,腦部甚至可讓病變的大腦仍可以發揮正常功能。
要鍛鍊腦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其實做家事是最簡單的,像是養寵物、烹飪、曬衣服、掃地、倒垃圾等,而用電腦寫mail、上即時通訊,因需要和別人溝通,會經過「思考、整理」的過程,在訓練頭腦上會比用電腦處理文書作業要來得好。


做家事

照顧寵物能掌控情緒
養寵物面對的是有生命的物體,除了基本腦力訓練外,還有情感交流、情緒控制的部分,何一成醫師認為,學習照顧寵物可做多重腦力鍛鍊。他表示,要帶寵物洗澡或幫牠準備食物,都需要經過時間的規畫與內容設計,除了基礎的手眼協調能力外,和寵物相處、互動,可有穩定情緒、培養耐心的功能,對大腦的情感中樞、認知功能都有訓練作用。

種花蒔草建時間觀念
在家種花、從事園藝也有體力的耗費,更需要做時間的安排,以及細節設定,例如何時澆水、換土、剪枝等,其中修剪工作也是很精細的手眼協調動作。何一成醫師認為,栽種植物的訓練層次僅比養寵物低一點,因為同樣都是生物,只不過植物與人的互動較無立即性。

烹飪強化組織力 邏輯觀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自己在家煮一桌菜所能加強大腦功能的區域很多,包括組織能力、決策力、短期記憶力、手眼協調能力、邏輯能力。他解釋,要煮一桌菜前必須先去採買,並事先規畫好菜單,所以組織能力很重要。買菜回來後要決定洗切順序、烹煮流程,就需要邏輯能力和決策力;而不看食譜作菜時則考驗手眼協調能力、短期記憶力。

分類垃圾加強判斷力

將垃圾分類並拿出去倒,除了有基本體力負擔外,將垃圾按類別分開放置時,會應用到認知能力,是種高度判斷力、手眼協調力,因要辨別形狀、材質,並歸類,是很好訓練動作。而把垃圾拿出去倒,就有全身運動的機會,若能拿到垃圾車停放處而不是只拿到門外樓梯間的公用垃圾桶,訓練效果更好,走出門、順便散散步的全身性運動,更能降低失智機率。

清掃工作塑造空間感
掃地、拖地、擦桌椅,是一種較耗費體力的工作,但還是能夠訓練空間能力!何一成醫師說明,做清掃工作時,因要考慮從角落開始做、從高處擦至低處等原則,所以會有空間感以及基本邏輯的訓練。而打掃的過程中,下一步要做什麼動作也是瞬間決策力的執行,所以有基本鍛鍊腦力的作用。

曬衣縫衣練手眼協調
曬衣服的工作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只是耗費體力,但是其實要將衣服掛起、勾在曬衣桿上,是需要有空間、位置的判斷,再加上每件衣服的間隔、以及如何掛曬才能減低對衣物的傷害,是需要有手眼協調的能力。何一成醫師表示,這對空間感較差的人,也有適當的訓練作用。而當曬衣服這個動作純熟之後,可以試著做一些進階的工作,例如縫衣服的訓練,能更加精細地訓練手部小肌肉及眼力,但如果連曬衣服都還不能做得很好,就不建議急著縫衣服,何一成醫師認為:「太急切只會讓自己更慌」。


要小心 壓力太大會加速退化
平常如果自覺壓力過大、悲觀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損傷腦細胞,所以要避免腦細胞過早死亡,就要適時紓解壓力,培養樂觀、正面的心情。以下是容易讓腦細胞快速凋亡的事件。

1.自覺生活、工作中有巨大的陰影,每天都很不快樂。
2.長期睡眠不足
3.缺乏運動
4.每天都做同樣的事情,步驟都沒有變,對大腦沒有刺激。
5.唯一的休閒只有看電視、電影等,少與人互動。


醫師說 3歲前腦部發展重互動
(榮新診所副院長 何一成)
曾有研究調查顯示,小朋友在3歲前若一直看電視,長大後會較沒有專注力、反應能力也比較差,其實這和成人一直看電視會導致加速退化的道理一樣。因為電視較少有互動關係,所以不會對大腦有多重刺激,不如看書同時整理心得,或者想辦法讓每天生活中、工作中慣例要做的事做些小改變,讓腦部活化,但也不能做太大的變動讓自己壓力過大,反而損傷腦細胞。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年輕時存腦本 可防老年失智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擺脫老年失智恐懼
uho
uho編輯部



台灣已走向高齡化社會,「抗老」成為熱門風潮,越來越多的人不但在體力、外型上想留住青春腳步,更期望大腦也能常保新鮮,擺脫老年失智的恐懼。


失智症(癡呆症)是因為腦細胞退化,造成記憶力及其它神經功能減退,程度嚴重到足以影響日常生活。臺安醫院神經內科 黃尚本醫師指出,造成失智症最多的原因為阿茲海默症(毒性物質—類澱粉斑沉積於腦部,約50-60%),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腦中風引起,約20%),混合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合併腦中風,約10%)及其它疾病引起(如巴金森氏症、水腦症、梅毒、愛滋病、憂鬱症引起,約10%)。


現今65歲以上人口約2.5~5%有失智症,因此估計台灣有五萬到十萬的失智人口。其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約每增加五歲即增加一倍,所以8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20%有失智症。


黃尚本醫師表示,近來不少研究顯示,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而且小中風也會使失智症的症狀加重。因此控制這些疾病、清淡飲食等,乃是預防之道。


多動腦、算術(如買東西、算錢),多作休閒活動(如打麻將),持愉悅心情,擴大社交網絡,多與親朋好友談天,遠離憂鬱症,使大腦永保活力。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4.經驗分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