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藥是一種極為常用的外用藥,具有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療效顯著等特點。家庭中常用的有黑膏藥及橡皮膏。貼膏藥應注意以下四點:
1.掌握好適應症。每種膏藥都有其獨特的藥理作用,不可隨意「通用」。例如,因受風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損傷等,可用狗皮膏藥或追風膏,以散寒祛風、舒筋活血、止痛;因熱毒鬱結引起的癰疽初起時硬結不消、紅腫疼痛、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愈者,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腫、去腐生肌;橡皮膏類膏藥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對風濕痛、腰痛、肌肉痛、扭傷、挫傷等均有一定的療效;救心膏是選用活血化瘀、芳香去濕的中藥如麝香、冰片、紅花、乳香、沒藥等再加上硝酸甘油製成的敷貼膏藥,一旦出現心絞痛症狀,可立即取一片貼於心前區,5~6分鐘心絞痛即可緩解。
2.方法要正確。在貼膏藥之前,應先用熱毛巾或生薑片將患處或穴位處的皮膚擦淨拭乾,然後再貼。貼膏藥應剃淨汗毛或儘可能避開汗毛較多的地方,否則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時帶起汗毛會引起疼痛。冬天氣候寒冷時,橡皮類膏藥往往不易粘貼住,這時可將膏藥貼好後再用熱水袋敷一下,以便粘貼牢固,增加治療效果。烘烤方法也有講究,如使用黑膏藥類膏藥,應先將膏藥放在酒精燈、蠟燭等微火上加溫或將其漂浮在開水上面軟化,等烘烤後的膏藥不燙皮膚時再貼於患處。患處必須用溫水洗淨,擦乾,否則膏藥貼不牢固。此類膏藥可持續貼1~2周。
3.部位要選准。有的膏藥必須貼於特定部位,如小兒暖臍膏治小兒寒積腹痛,須貼於肚臍上,未滿月小兒則應貼於臍下小腹部;十香暖臍膏治脘腹冷痛,可貼於臍腹,也可貼於痛處;再如陽和解凝膏,使用時要貼在頸項後的大椎穴。
4.有禁忌症者切勿濫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應謹慎使用:(1)患處有紅腫及潰爛時不宜貼,以免發生化膿性感染,可根據病情貼拔毒膏。(2)平時運動或勞動時不慎造成肌肉挫傷或關節、韌帶拉傷時,不要立即用傷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貼於受傷部位。因這類膏藥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傷後即貼不能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3)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紅花、沒藥、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藥,孕婦均應禁用。特別是孕婦的臍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貼膏藥(4)如果貼膏藥後局部皮膚出現丘疹、水皰、自覺瘙癢劇烈,說明對此膏藥過敏,應立即停止。
來源:39健康網社區
